A. 曝气充氧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关于曝气充氧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如下:
强制加速向水体中传递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活性污泥和污染物三者。充分混合,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促使氧气从水相移到液相,从液相转移到活性污泥上,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氧进行物质代谢。
曝气是指人为地通过适当设备,向生化曝气池中通入空气,以达预期的目的。曝气不仅使池内液体与空气接触充氧,而且由于搅动源薯液体,加速了空气中氧向液体中的转移;此外,曝气还有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接触的目的。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B. 影响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① 溶解氧(DO) :约 1~2mg/l。
② 水温:是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化反应的速率 加快,增殖速率也加快;细胞的组成物如蛋白质、核酸等对温度很敏感,温度突 升或降 并 超 过 一 定 限 度时 , 会 有 不 可 逆 的 破 坏 ; 最 适 宜 温 度 15~30° C; >40° C 或< 10° C 后,会有不利影响。
③ 营养物质:细胞组成中,C、H、O、N 约占 90~97%;其余 3~10%为无机元 素,主要的是 P;生活污水一般不需再投加营养物质;而某些工业废水则需要, 一般对于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应按 BOD : N : P = 100 : 5 : 1 投加 N 和 P;其它 无机营养元素:K、Mg、Ca、S、Na 等;微量元素: Fe、Cu、Mn、Mo、Si、 硼等。
④ pH 值:一般好氧微生物的最适宜 pH 在 6.5~8.5 之间;pH < 4.5 时,真菌将 占优势,引起污泥膨胀;另一方面,微生物的活动也会影响混合液的 pH 值。
⑤ 有毒物质(抑制物质) :重金属;氰化物;H2S;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酚、 醇、醛等。
⑥ 有机负荷率:污水中的有机物本来是微生物的食物,但太多时,也会不利于 微生物。
⑦ 氧化还原电位:好氧细菌:+300 ~ 400 mV, 至少要求大于+100 mV;厌氧 细菌:要求小于+100 mV,对于严格厌氧细菌,则<-100 mV,甚至<-300 mV。
C. 污水排放对水体下游溶解氧的影响规律
溶解氧与原水成槐隐分的关系溶解氧和原水成分的关系,重点是原水成分中有机物含量和溶解氧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原水中败明型有机物含量越多,微生物为代谢分解这些有机物所需消耗的溶解氧就越多,相反就越少了。所以在控制曝气的时候,要注意水量和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相匹配。当进水量是平时的1.5倍时,若不调整曝气量的话,会出现曝气池出水溶解氧过低,有时甚至会低于0.5mg/L,不利于活性污泥发挥高效率处理效果。如果进水流量没有增加,但是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过高时,同样也会出现对溶解氧需求增大,继而出现曝气池出水溶解氧过低的现象。原水中一些特殊成分的存在,同样也会影响充氧效果。比如水中洗涤剂的存在、使得曝气池液面存在隔绝大气的察猜隔离层,进而影响曝气效果的提升。
D. 影响复氧系数K2的主要因素有
影响复氧系数K2的主要因素有:水温、风浪和PH值。
复氧系数又称再曝气系数,由大气中的氧向水体中扩散的速率肢手,水温、风浪和PH值都会影响到扩散的速率。
复氧系数K2是影响大气中稿饥激的氧向水中迁移率的键袜重要因素之一。
E. 影响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微生物分解处理是污水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多数食品、屠宰等工业污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都离不开微生物分解处理,微生物分解是通过微生物摄取污水内可消化吸收的有机物、蛋白质等达到污水分解净化的目的。微生物分解分为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等几种,不同的微生物对于外界环境和污水水质都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水质和微生物的适应性相差较大,则微生物的净化效果就要大打折扣。那么各种微生物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正常“上班工作”呢?
共性条件:各种微生物都需要的条件
1·营养物质,是好氧菌必须的首要条件,具备可吸收的有机物才能让微生物存活并繁殖,像纯粹的化工工业污水几乎没有任何有机物,这种污水就谈不上生物处理,也就不需要这个过程了。
2·温度:适宜的温度也是细菌等微生物活跃的条件之一,细菌的活跃温度范围一般在10——45℃,超过45℃或者低于10℃,微生物基本是不工作了。但是微生物还有一个最佳工作温度,一般是在15——35℃。在这个温度环境内,微生物的活跃度是最高的,工作状态也是最好的。
3·PH值:酸碱度对于微生物的工作影响也不小,过酸过碱的污水都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最佳的微生物PH值是6——9。
4·菌种自身:由于很多污水中的 各种化学物质、金属盐、洗涤剂、化学消毒剂等成分非常复杂,有些化学成分是不利于微生物存活的,这时候就要看驯化的菌种适应性,或者直接购买适合的菌种,才能确保微生物工作。
氧气:厌氧菌和好氧菌对于氧气的态度截然相反,好氧菌需要环境中具备氧气才能工作,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控制。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而厌氧菌往往还需要对氧气进行消耗,对于封闭式的培养基,好氧菌将氧气消耗殆尽后,就轮到厌氧菌工作了。兼性菌则对氧气没有明显的偏好,可有可无。
参考资料: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2857
F. 哪些因素会影响污水处理中溶解氧的浓度
溶解氧对污水处理很重要,哪些因素会影响污水处理中溶解氧的浓度呢?一般来说,水中溶解氧含量受到两种作用的影响:一种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的耗氧,微生物代谢耗氧;另一种是使DO增加的复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曝气手段等,较为简单的理解就是,有机物、微生物会使溶解氧含量下降,水中绿植的光合作用、人为曝气等会增加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除了这两种,还有其他环境因素会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第一个就是水温,溶解氧含量会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冬季水中的溶解氧会高于夏季。
第二个就是气压,气压越低,水中溶解氧含量也越低。
第三个,含盐量,一般含盐量浓度升高,溶解氧浓度会随之降低,当然还会受到盐种类、性能方面的影响。
除了上述这些,溶解氧还和植物、水中微生物、水深、光照等等有密切关系,需注意,污水处理设备也不是所有区域都要溶解氧,比如好氧区溶解氧浓度在2.0-4.0mg/L,缺氧区则需要控制在0.2-0.5mg/L.
G. 3.试述影响充量系数的各个主要因素及提高充量系数的技术措施
影响充量系数的主要因素有:进气(或大气的状态)、进气终了的气缸压力虚握铅和温度、残余废气系数、压缩比及气门正时等。提高的技术措施:
1 通差好过增大节气门开度或降低转速可提高��
2 将高温排气管与进气管分置气缸两侧,控制进气预热,适当加大进皮简气门叠开角,以降低进气终了温度。
3 增大压缩比,减少残余废气量。
4 减小进气系统的阻力
5 合理选择配气定时
H. 采用生物法处理污水时,向水中充氧的目的是什么氧转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 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影响活性污泥过程工作效率(处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处理方法的选择与曝气池和沉淀池的设计及运行。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厌气层、好气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气层的好气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气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废水中微生物沿固体(可称载体)表面生长的生物处理方法的统称。因微生物群体沿固体表面生长成粘膜状,故名。废水和生物膜接触时,污染物从水中转移到膜上,从而得到处理。其基本机理见水的生物处理法。 生物膜法的典型流程 流程中的生物器可以是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曝气生物滤池或厌氧生物滤池。前三种用于需氧生物处理过程,后一种用于厌氧过程。最早出现的生物膜法生物器是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满盛碎块的水池)。它们的运行都是间歇的,过滤-休闲或充水-接触-放水-休闲,构成一个工作周期。它们是污水灌溉的发展,是以土壤自净现象为基础的。接着就出现了连续运行的生物滤池。新型塑料问世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I. 氧转移速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氧转移速率的主要因素:废水水质、水温、气压等。
1、水质对氧总转移系数(版KLa)值的影响:
废水中的权污染物质将增加氧分子转移的阻力,使KLa值降低;为此引入系数a,对KLa值进行修正:
式中 KLaw——废水中的氧总转移系数;a值可以通过试验确定,一般a = 0.8~0.85
2、水质对饱和溶解氧浓度(Cs)的影响:
废水中含有的盐分将使其饱溶解氧浓度降低,对此,以系数b加以修正:
式中 Csw——废水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b值一般介于0.9~0.97之间。
3、水温对氧总转移系(KLa)的影响:
水温升高,液体的粘滞度会降低,有利于氧分子的转移,因此KLa值将提高;水温降低,则相反。温度对KLa值的影响以下式表示:
式中 KLa(T)和KLa(20)——分别为水温T°C和20C°时的氧总转移系数;T——设计水温 °C。
J. 空气扩散系统中氧的总转移系数测定有哪些干扰
影响氧转移的因素
在供氧量和吸氧量之间存在着转移效率。废水实际所吸收的氧量有多种影响因素:
①水温
水温不仅会影响饱和溶解氧的浓度,而且还影响流体的黏滞度,从而影响氧的总转移系数 ,式中 是温度为T℃时氧的总转移系数, 是温度为20℃时氧的总转移系数, 为温度系数,其取值范围为1.008~1.047,一般取值1.024。
②溶液的性质及其所含组分对氧的溶解度和氧的转移都有直接的影响,如污水中的表面活性剂等有机组分及无机组分都会影响氧的饱和溶解度。
③分压力对氧的饱和溶解度有一定的影响,当氧的分压力降低时告友,氧的饱和溶解度也降低,在压力不是标准大气压的地区,应使用修正系数 进行修正。
④曝气装置的搅拌混合强度对氧的总转移系数 有影响,强的混合程度不但会使液膜的厚度减小从而使氧的总转移系数增大而且还使气泡直径减小,增加了气液交界的面积猛友旦,有利于氧的转移,所以搅拌混合强度越大, 越大。
⑤水深对溶解氧浓度的影响
在鼓风曝气池内,增加扩散器的装设浓度,形成的气泡中氧的分压力增大,所以氧的饱和溶解度亦增大,安装在池底的空气扩散装置出口处的氧分压,因此氧的饱和溶解浓度也。曝气池中的饱和溶解氧浓度应该是扩散装枝扰置出口处和混合液表面两处的饱和溶解氧浓度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