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污染对植物有什么危害
水体污染是工矿废水、农药和生活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消耗水中的专溶解氧,致使水中生物属因缺氧而窒息死亡;有的物质直接进入作物,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甚至死亡。作物受到毒害后,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小,叶片枯黄,产量下降,产品中有毒成分超标。
污水处理以污水处理厂与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相结合的办法为宜。其中污水土地处理是实现污水资源化,促进污水农业利用的主要途径。它是利用土壤及水中的微生物、藻类和植物根系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促进作物生长,并使之增产的一种工程设施,一般由一级处理设施-氧化糖-贮存糖(库)-农灌系统等部分组成。污水经适当处理后,再进入农业灌溉系统,既节约水资源,又不会造成农产品污染。
② 水污染对植物有什么危害
危害:
1、水体污染是工矿废水、农药和生活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中生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2、有的物质直接进入作物,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甚至死亡。作物受到毒害后,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小,叶片枯黄,产量下降,产品中有毒成分超标。
(2)城市污水洗地对果树有什么危害扩展阅读:
常见的水质污染物有:
1、病原微生物。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2、植物营养物。如氮、磷、钾等,引起水质营养化,故使水质恶化;
3、无机盐。如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进入水体,影响生活、生产和农业用水水质;
4、各种油类物质。影响水的感官性状,阻碍水体复氧能力,破坏水的自净作用;
5、有毒化学物质。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如汞、镉、铅、铬、砷、硒、矾、铄等以及有机氯化物、芳香胺类和多环有机化合物等;
6、放射性物质。
③ 农田的大气污染对果品生产有哪些危害
当陆纤前国内总体来看农田大气环境状况基本良好,但局部地区污染相当严重,如二氧化硫(SO2)污染仍在加重,酸雨形势相当严峻。我国广东、广西上述复合污染的农田面积在450多万米2。大气中的氟化物(F)污染已成为普遍的环境问题,年排放量达50多万吨,其中乡镇企业的排放量约占2/3以上,氟化物污染造成对农业的危害不低于二氧化硫。
另外,空气中的总悬浮微粒(TSP)、一氧化碳(CO)、过氧化物(O3)等等均能对果树及其产品形成污染。大气受到上述污染源的污染时,动物会因吸收有害物质而中毒,严重的死亡;对农作物、果树等植物机体也同样会产生生理、生物化学的变化而表现急性危害,使叶片产生伤斑或枯萎脱落死亡。低剂量的污染则产生慢性危害,使叶片褪绿,即使在植物外表不出现受害症状时,但其生理机能或遗传系统却受到了影响,造成无形的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矿企业、机动运输工具、工业锅炉、民用炉灶等排入大气的有害物质。其中有害气体SO2,我国的年排放量高达1400多万吨,主要排放源是火早猛仿力发电厂、炼铁厂、工业锅炉等。SO2对果树危害相当普遍,不仅能直接产生危害,而且还能在空气中被氧化,形成酸雨,产生区域性的间接污染。氟化物对植物的毒性要比SO2强10~100倍,不仅有直接危害症状而且对植物污染还能产生累积性,使品质变坏。含氟废气主要来自磷肥厂、炼铝、小钢铁知散、砖瓦、玻璃、陶瓷等工业,尤其是“三废”治理差的中、小型企业。另外,污染大气的重要一类物质是颗粒物,其中包括有毒重金属的粉尘。在矿石焙烧、金属冶炼及燃料燃烧过程中都会排到大气中大量的重金属的悬浮颗粒物,其中最主要的是铅。在运输繁忙的公路两侧100米以内的果园,果树植株、叶片、果实中含铅量比远离公路的植株高近100倍。
植物不仅可以通过地上部分吸收沉降大气中的重金属微粒,而且也能通过根吸收沉降于土壤中的大气污染物,在农产品中积累,影响人体健康。此外,光化学烟雾对农作物不是一次性污染物,而是一些一次污染物如NO2、CO、CH化合物等在日光作用下生成一系列带有氧化性、刺激性的二次污染物。如臭氧(O3)、硝酸盐的衍生物,对植物绿色部分会造成伤害。
④ 垃圾处理场附近有果树,对果树有危害吗
必须有危春郑害了,首扒液颂先有害粉尘会落到果树上,对叶子埋雹和果实造成损害,另外垃圾分解物通常好有重金属,果树可能重金属超标
⑤ 果木树怕怕脏水吗
果木树怕脏水。不能给果木浇脏水,会影响树的正常生长。
⑥ 污水对环境有什么危害
污水对环境的危害:
(1)含色、臭、味的废水影响水体外观、工业产品质量,专水生生物受这种有臭属味废水的影响,也带有臭味,这不仅使鱼贝类的质量下降,甚至使之无法食用。
(2)有机物污染微生物快速繁殖,使水中缺氧,引起有机物的嫌气发酵, 分解出恶臭气体,污染环境,毒害水生生物,它是水体污染最主要的方面。
(3)无机物污染 使水体PH值发生变化,破坏其自然缓冲作用、消灭或抑制细菌及微生物的生长,阻碍水体自净作用。同时,增加水中无机盐类和水的硬度,给工业和生活用水带来不利因素,也会引起土壤盐渍化。
(4)有毒物质的污染 毒害生物,影响人体健康,造成水俣病、骨痛病等公害病。
(5)富营养化污染 造成藻类大量繁殖,使水中缺氧,导致鱼类死亡。水中氮化合物的增加,对人畜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轻则中毒,重则致癌。
(6)油的污染 不仅有害于水的利用,还造成鱼类死亡、海滩变坏,休养地、风景区被破坏,鸟类也遭到危害。
(7)热污染 热电厂等的冷却水是热污染的主要来源,直接排入水体,可引起水温升高,溶解氧减少,某些毒物的毒性升高,导致鱼类死亡或水生生物种群改变。
(8)病原微生物污水 使受污染地区疾病流行。
⑦ 洪涝灾害的发生对果树有哪些危害
洪涝灾害,对果树造成直接危害就是容易导致果园积水,造成落果、树叶发黄、树势弱,积水时间过长严重的会造成死树;可造成树体及枝、叶、果实受到不同程度被折断、脱落等机械损害,引发生枝枯、果腐、流胶病等次生危害。强降雨、强风天气,容易引发如柑橘溃疡病、芒果角斑病、桃树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因此,需注意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许多果园由于常年干旱,不注意排水工作,也没有排水设备,尤其一些地势较低的果园,强降雨后常造成涝害。最好是在汛期来临前提前挖好排水沟,以利大雨后积水排出。如地势较低,要挖排水坑。低洼地果园要准备好抽水设备,必要时用抽水机排水。产生洪涝灾害后要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排水,防治果树产生涝害,尤其对哪些抗涝能力较差的树种如桃、樱桃等,更要及时排水。
连续强降雨后的高温、高湿天气最适合各种果树病菌的生长繁殖,加之积水导致树体抗性下降,极易导致各种病害的暴发,所以出现连续强降雨后一定要加强果树病害的防治工作。同时在喷药中要掌握以下原则:
1.天气放晴后要及时喷药防治。许多病害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病迅速,要在晴天后及时喷药防治。如果等病害表现出症状再防治,常因为防治不及时造成病害大发生。
2.喷药要以内吸性杀菌剂为主,保护剂为辅。雨后用内吸性杀菌剂可以除去前期潜伏在幼果和叶片中的病菌,而且在多雨的季节可以很快被果树吸收,产生药效,防止被雨水冲刷。若降雨前喷药可喷保护剂。
3.注意多种杀菌剂交替使用,防止各种果树病菌产生抗药性,保证喷药质量。
4.尽量选用波尔多液。波尔多液不但不产生抗药性,而且附着力强,耐雨水冲刷,极适合在汛期喷用,条件适合时建议尽量选用喷波尔多液为主。对那些容易产生药害的树种、品种应该选用倍量式波尔多液。在采收期的树种可以喷常规杀菌剂。
5.注意喷药质量。喷药时要雾化良好,喷布要均匀周到、细致,保证质量。
强降雨经常伴随着大风,造成果树刮倒、大枝折断。要及时将大风吹断的树枝剪下、锯下,清理出果园外,防止造成死枝,引发病虫害。同时要将大风吹下的落果、落叶及时清理出果园外。对大风吹斜甚至吹倒的果树要采取支、拉、撑等相应措施扶正树体。
1.汛期也正是大部分果树的果实速长期,发生洪涝灾害后,要给果树及时追肥,补充氮、磷、钾等各种元素,提供果实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保证果实长大。
2.有淤泥的果园要在排水后及时清理淤泥,尤其要将果树根茎部淤泥尽快清除,保证树体尽快恢复正常生长。条件允许后及时中耕或深翻,使土壤疏松,增加透气性,以利根系的正常生长。
3.要及时除去果园中的各种杂草,以利通风透光,节省养分。
汛期雨水多,气温高,树体易出现营养生长过旺,枝叶徒长,争夺大量养分,影响果实大小和品质。汛期要及时进行夏剪,主要是对徒长枝进行疏除或摘心,减少营养消耗,集中养分供果实生长,有利于花芽形成,并利用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不同的树种和品种视树体生长势和枝叶量,夏季修剪次数也不同,一般苹果、梨等可修剪1~2次,桃、葡萄等修剪2~3次。
⑧ 化粪池中的废水灌溉果树,蔬菜,水果蔬菜人食用对人体有害吗
首先要区分化粪池中的废水是明伍备什么成分,如果是加工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加工产生的废水,都是不适合浇灌农作物的。
如果是饲养动物和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化粪池中的废水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直接用于灌溉果树、蔬菜和水果,那么对人体健康是橘州有害的。这是因为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直接接触和食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引起肠胃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在使用化粪池中的废水进行灌溉前,一般需要进行微生物发酵如强力生物除激毁臭化粪剂这类产品,每月将1瓶强力生物除臭化粪剂灌入到3立方的化粪池入口,能够快速除臭和化粪,最后一级化粪池自动变成对作物不烧苗的液态生物有机肥。确保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被彻底去除,才能安全地使用。
⑨ 马桶清洁剂对蔬菜果树有没有危害
马桶清洁剂对蔬菜,果树肯定是有危害的,因为这里面都有一些化学药品。所以尽量不要把这些东西倒进蔬菜果树当中去。
⑩ 灌溉水污染对果品生产有哪些危害
农田灌溉水的质量直接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当前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工业发展较快,城镇人口增加,因此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其中的有害物质对农业环境的威胁日趋严重。
据近期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各地的农用灌溉水中的有害物主要是COD、BOD、挥发酚、氨氮及重金属离子镉、汞、铝、镍、砷、铅等。目前,全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已达到333.3万公顷,由于对灌溉水的污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使农田土壤的污染进一步加重。据20世纪90年代初统计,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在350多亿吨,重金属排放量在1500吨,砷排放量近1000吨,氰化物排放量为2500吨,石油类排放量在7万吨。这些含有害物的废水,有的直接排入农田用于污灌,有的排入江、河、湖、塘,但也间接地用于农田灌溉用水,因此,农田用水的污染不可忽视。
农田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污及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中主要含一些洗涤剂、有机污染物及大量粪便中的致病菌。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酚、氰、油、酸、碱及重金属,由于重金属污染不易消除降解,所以工业废水是农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并且危害大。农田排水是携带了农田中过量的残留化肥、农药代谢物和溶解性盐类,这些农田排水如果输入水体也将会给地表水造成影响。固体废弃物较小,废弃物颗粒随风扬散,落入地表水,更有甚者将固体废弃药物直接抛弃在水源周围,随自然降水直接流入江河湖泊,也可随渗沥水再渗入土壤、淋洗到地下水而形成水源污染。
水与土壤是农作物、果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各种植物均按各自的生理需求,在一定限度内通过根系有选择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及某些营养物质。尽管一些农作物对污水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环境中有毒物超过限量,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一土壤一农田作物的污染效应。有毒重金属的污染对植物一般不致造成急性危害,但是容易吸收、积累残毒,通过食物链到达人体而产生危害。
有机污染物在高浓度时,对农作物造成急性危害,损害绿色植物组织,使植株失绿、落叶、枯死,直至绝产。因此,农田环境污染的治理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基础条件,根除污染源,加强环境中污染物的监测、治理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