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反渗透膜主要分离原理是什么
反渗透膜是属于一种压力推动的膜滤方法,所用的膜不具离子交换性质,可以专称为中性膜。反渗透用半透膜为滤属膜,必须在克服膜两边的渗透压下操作,过去使用醋酸纤维素膜时的操作压力为50~60个大气压,现今使用的聚酰胺复合膜的操作压力为15个大气压左右。
半透膜是指只能通过溶液中某种组分的膜。对水处理所用的半透膜要求只能通过水分子,当然,这种对水的透过选择性并不排斥少量的其它离子或小分子也能透过膜。
对膜的半透性机理有以下几种解释,但都不能解释全部渗透现象。
一种解释认为这是筛除作用,即膜孔介于水分子和溶质分子之间,因此水能透过,而溶质不能透过,但这不能解释和水分字的大小基本一样的盐分分子不能透过的原因。
第二种解释是认为反渗透膜是亲水性的高聚物,膜壁上吸附了水分子,堵塞了溶质分子的通道,水中的无机盐离子则较难通过。
最后还有一种机理认为是由于水能溶解于膜内,而溶质不能溶解于膜内。
废水出水口用手堵上5秒如果不出净水,那就要更换RO膜了,要是出净水,更换一下废水组合阀(有的是废水比和电磁阀是一体的,有的是分离的)就可以了。纯水机,如果带压力桶的,废水比例正常新机时可以达到1:3左右,时间长了废水比例能达到1:5,甚至更高,用的时间越来,废水比例就会越来越高,最后不出水。普通纯水机的反渗透膜是50G,意思就是24个小时之内能造50G(1G=1加仑=3.785L),而纯水机压力桶的体积多为3.2G,大概2-3小时,压力桶就会造满水,如果造一桶水的时间过长,达到4、5个小时之上,也可能纯水机就存在问题,大概原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可以进行排查:
(1)、如果纯水机用的时间超过一年以上,如果当地水垢特别大,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反渗透膜被水垢堵塞。
(2)、测试增压泵后水压的大小,每一种膜都需要达到一定的压力才能工作,如果增压泵产生的压力不够利水会慢或者制不出水,增压泵用久了压力会减弱。(3)、压力桶压力过高,纯水很难进去,压力桶压力低,水龙头出水小或不出水,压力桶(储水罐)下面有个装置,像轮胎打气孔一样,可以进行充气和泄气
(4)、废水笔比例失调,废水比坏了需要更换废水比,可以把废水出水口用手堵上5秒如果不出净水,那就要更换RO膜了,要是出净水,更换一下废水比或者组合阀(有的是废水比和电磁阀是一体的称组合阀,有的是分离的单独的废水比)就可以了。
③ 膜分离法的膜分离:
⑴膜:能够把流体相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两部分,这两部分之间能存在“传质”的薄的物质。⑵膜的特征:一是无论厚度多少都必须有两个界面,两个界面分别与两侧流体相接触,二是要具有选择透过性,可允许一侧流体中一种或几种物质通过,而不允许其他物质通过。⑶膜分离: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能将离子或分子或某些微粒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用膜分离溶液时,使溶质通过膜的方法称为渗析,使溶剂通过膜的方法称为渗透。⑷膜分离的特点:⑸根据溶质或溶剂透过膜的推动力和膜种类不同,水处理中膜分离法通常可以分为: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微滤。膜分离法是利用特殊结构的薄膜对废水中的某些成分进行选择性透过的一类方法的总称。水过膜的过程称为渗透,水中溶质透过膜的过程成为渗析。常用于废水处理的膜分离方法有电渗析(ED)、反渗透(R0)、微滤(MF)、超滤(UF)、纳滤(NF)等,这些分离方法的基本特陛对比见表5—8。与常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过程具有无相变、能耗低、工艺简单、不污染环境、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在废水处理领域,常被用做污水回用前的一种水质深度处理工艺,其中电渗析和反渗透有时也被用做高含盐废水或含金属离子废水进生物法处理系统前的预处理。气体膜分离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开发成功的新一代气体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在压力驱动下,借助气体中各组分在高分子膜表面上的吸附能力以及在膜内溶解-扩散上的差异,即渗透速率差来进行分离的。现已成为比较成熟的工艺技术,并广泛用于许多气体的分离,提浓工艺。工业发达国家称之为“资源的创造性技术”,目前主要有两种工艺流程,即正压法和负压法,前者适用于氧氮同时应用或对氧浓度要求较高的场合。早在80年代初,许多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研究膜法富氧技术,特别是日本,其通产省就资助了旭硝子等7家公司和研究所参加“膜法富氧燃烧技术研究组”。由于能源紧张,日本先后有近20家推出膜法富氧装置。膜法的主要特点是无相变,能耗低,装置规模根据处理量的要求可大可小,而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启动快,运行可靠性高,不污染环境,投资少,用途广等优点。各种气体分离方法的规模,经济性,技术成熟程度,能耗和用途如下:高分子分离膜是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半透性薄层物材料。主要有聚酸胺类,聚酸亚胺类,聚砜类,聚乙烯酸类,丙烯类衍生物聚合物及纤维素类等。但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均存在PO2和αO2/N2相互制约的关系且不耐高温、易腐蚀等缺点。聚砜是一种机械性能优良、耐热性好、耐微生物降解、价廉易得的膜材料。由于以聚砜制成的膜具有膜薄、内层孔隙率高且微孔规则等特点,
因而常作为气体分离膜的基本材料。
④ 净水机中废水是怎么分离出来的
废水是冲刷RO膜产生的,由于过滤精度达到0.0001微米,很多的异物都会附着到RO膜上,不冲洗很快膜就会堵死报废的,实际上算下来没有多少废水,因为喝的水是有限的
⑤ 常用几种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方式
常用来的几种膜分源离法污水处理方式:
一、超滤膜分离方法。根据分子的形状和不同性质利用大气压力的作用,将其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分离。这项技术通过我国的多年研究和使用,除污效果显著,能有效的对污水中的bing原体进行处理。因此超滤膜分离技术在我国各项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二、纳滤膜分离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后期形成的纳滤膜分离技术就是在保证无机盐分离时不受电势和化学梯度的影响,通过(实际压力小于或等于1。5MPa)的作用将直径大约为1纳米的分子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分离,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
三、液膜分离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一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被广泛应用的液膜分离技术,分为乳状液膜和支撑液膜,其中乳液液膜在污水处理技术中被广泛应用。第四、膜生物反应器。就是原水在进入生物反应器与生物发生充分反应之后,利用循环泵,使水流经膜组件,水得到排放的同时生物相又重新流入生物反应器,该技术是通过把膜件与生物反应器进行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去污技术。
⑥ 膜分离法的介绍
膜分离法 ( Separation Membrane)气体膜分离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开发成功的新一代气体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在压力驱动下,借助气体中各组分在高分子膜表面上的吸附能力以及在膜内溶解-扩散上的差异,即渗透速率差来进行分离的。
⑦ 污水处理厂的超滤和反渗透处理污水有多几个步骤
⑧ 反渗透膜的分离原理是什么
要了解反渗透法原理,先要了解“渗透”的概念。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版种含有不同浓权度盐类的水,用一张半渗透性的薄膜分开时就会发现,含盐量少的一边的水分会透过膜渗到含盐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盐分并不渗透,这样,逐渐把两边的含盐浓度融合到均等为止。然而,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这一过程也称为自然渗透。
但如果在含盐量高的水侧,施加一个压力,其结果也可以使上述渗透停止,这时的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如果压力再加大,可以使水向相反方向渗透,而盐分剩下。因此,反渗透除盐原理,就是在有盐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使渗透向相反方向进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到膜的另一边,变成洁净的水,从而达到除去水中盐分的目的,这就是反渗透除盐原理。
⑨ 深度揭秘反渗透纯水机为什么必须有废水
1、传统净水技术概述
传统的饮用水处理主要通过絮凝、沉降、砂滤和加氯消毒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细菌,而对各种溶解性化学物质的脱除作用很低。随着水源的环境污染加剧和各国饮水标准的提高,可脱除各种有机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2、深度净水技术
目前的深度处理方法主要有活性碳吸附、臭氧处理和膜分离。膜分离中的微滤(NF)和超滤(UF)因不能脱除各种低分子物质,故单独使用时不能称之深度处理。
净水机采用目前净水行业最先进的反渗透技术。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从而取得净制的水。也可用于大分子有机物溶液的预浓缩。由于反渗透过程简单,能耗低,近2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现已大规模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见卤水)淡化、锅炉用水软化和废水处理,并与离子交换结合制取高纯水,目前其应用范围正在扩大,已开始用于乳品、果汁的浓缩以及生化和生物制剂的分离和浓缩方面。
二、反渗透膜的工作原理
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如淡水)和浓液(如海水或盐水)分别置于一容器的两侧,中间用半透膜(反渗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的穿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侧流动,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压力差,达到渗透平衡状态,此种压力差即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决定于浓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若在浓溶液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浓溶液中的溶剂会向稀溶液流动,此种溶剂的流动方向与原来渗透的方向相反,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我们通过反渗透过程,可以将水从浓度高的溶液流向浓度低的溶液。由于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无法通过反渗透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将我们不不需要的物质留在了浓度高的溶液一端,而浓度低的一端就是我们得到的净化过的液体。
三、出水机工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排废水
从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了,纯水机的核心部件反渗透膜在工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液体浓缩的过程,水中的含盐量随着水流过反渗透膜表面不断的增加,水的渗透压也不断的增加。当渗透压增加到增压泵的压力时,水就不能通过反渗透膜流入净水一端。另外由于水中矿物质浓度的不断增加,一些款物质(如碳酸钙、硫酸钙、硅)就会在反渗透膜表面沉积下来,并堵塞反渗透膜的孔隙,导致反渗透膜产水量下降和脱盐率(反渗透膜去除水中无机盐的能力)下降。纯水机工作的过程中要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所以所有的在应用的反渗透膜都有一个能将进水制成产品水的比例,称之为“回收率”。
回收率=产品水量÷进水量×100%
如果在一个反渗透系统中,拥有高产水量从而意味着反渗透膜系统有着较高的回收率。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串联的反渗透来提高系统的回收率,但是家用纯水机通常只采用一只反渗透膜,这也意味着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几乎所有的纯水机的合理系统回收率都是一样的,任何高出这个合理值的产品都是设计不合理的产品,都是以降低反渗透膜使用寿命为代价的。目前较为合理和经济的回收率是30% 。
四、目前有减少纯水机废水量的办法吗?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声称无废水或少废水的纯水机产品。目前市面上有3中常用的方案,现在来分析下可行不。
1、通过将废水回流到纯水机的进水端。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了,反渗透制水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浓缩的过程,制水过程中,必须把系统中浓缩后的盐分排掉才能保持系统的稳定。如果把净水机的废水回流至纯水机的进水端,这意味着,对于纯水机这个系统,只有盐分流入,没有盐分排除,净水机内水的含盐量会迅速的增加,最终导致水的渗透压超过增压泵所提供的压力,导致净水机不制水。同时由于含盐量的增加,部分难溶矿物质开始在膜表面沉积,导致反渗透膜的堵塞并的损坏,这种损坏通常是不可逆的,只有更换反渗透膜。
2、定时间断性的排放废水
市面上有很多这样的产品,净水机工作个几分钟,排几十秒的废水。这种方法同样的不可取,在净水机不排废水的时间段内,反渗透膜的回收率是100%,目前世界上没有一种反渗透膜能做到100%的回收率。这样使用的结果就是水中的微量难溶盐分迅速的在膜表面沉积下来,并导致反渗透的堵塞和严重的缩短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这类机型,通常用户6个月就必须更换反渗透膜,而一个合理的系统,反渗透的使用寿命通常在3年左右。
3、将废水储存起来,另作他用
这种办法是用一个较大的压力桶将废水储存起来,等需要使用的时候在放出来使用。这种办法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因为它实质上没有改变净水机的运行参数。
⑩ 反渗透膜清洗酸碱用量
你说的应该是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吧。
1、柠檬酸溶液,在高压或低压下,用1%-2%的柠檬酸水溶液对陶氏膜进行连续或循环冲洗,这种方法对Fe(OH)3污染有很好的清洗效果。本文介绍了陶氏反渗透膜化学清洗方法。
2、柠檬酸铵溶液,柠檬酸的溶液中加入氨水或配成不同PH值的溶液,也可在柠檬酸铵的溶液中加HCL,调节PH值至2-2.5,例如在190L去离子水中,溶解277g柠檬酸胺,用HCL调节溶液PH值为2.5,用这种溶液在膜系统内循环清洗6小时,效果很好,若将该溶液加温到35-40℃,清洗效果更好,该溶液对无机物的污染清洗效果均很好,但清洗时间较长。
3、加酶洗涤剂,用加酶洗涤剂处理膜,对有机物污染,特别是对蛋白质,油类等有机物污染特别有效,若在50℃-60℃下清洗效果更好,一般的在运行10天或半个月后用1%的加酶洗涤剂在低压下对膜进行一次清洗,由于所用加酶洗涤剂浓度较低,所以要求浸渍时间长一些。
4、浓盐水,对肢体污染严惩的膜采用浓盐水清洗是有效的,这是由于高浓度盐水能减弱胶体间的相互作用,促进胶体凝聚形成胶团。
5、水溶性乳化液,用于清洗被油和氧化铁污染的膜十分有效,一般清洗30-60分钟。
6、双氧水溶液,例如将0.5L,30%的H2O2用12L去离子水稀释,然后清洗膜表面,这种方法对有机物污染特别有效。
7、次氯酸钠和甲醛溶液,对于细菌的污染,要视不同的陶氏膜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芳香聚酰胺膜可用1%(重量)的甲醛溶液清洗,同时要经常分析反渗透浓水中保持0.2-0.5mg/l的余氯,以防止细菌繁殖。
8、草酸和EDTA溶液, 对于膜上的金属氧化物沉淀,用草酸和EDTA溶液清洗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