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回相见欢用哪首词

回相见欢用哪首词

发布时间:2023-03-29 07:36:20

『壹』 相见欢(古诗)

相见欢(作者: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作者:李 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茄银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作者:纳兰容若)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相见欢 (作者:颤丛宴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相见欢 (作者:庄棫 )
深林几处啼鹃,梦如烟。直到梦难寻处倍缠绵。
蝶自舞,莺自语,总凄然。明月空庭如水似华年。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作者:纳兰性德)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 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郑仿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作者:纳兰性德)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相见欢(作者:冯延巳 )
晓窗梦到昭华,阿琼家。欹枕残妆一朵,卧枝花。
情极处, 却无语,玉钗斜。翠阁银屏回首,已天涯。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贰』 相见欢,李煜的,要详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词,从艺术特色上看,它将孤寂情怀与凄清环境融合为一,而又信手拈来,以平易流畅、清丽精练之语,把别人心中有、笔下无之物和盘托出,可谓句“工”矣。
上阕起句“无言独上西楼”六字,即已摄尽凄婉之神。
“无言”,是心头如堵,思绪似麻,无话可说;也是身陷深院,孤家寡人,无人对语。如此看来,作者想说,却无从说起;词人有话,却无处倾诉——精神的抑郁,找不到排遣的缺口,便越发竖源折磨心灵!
李煜独上西楼,可见寂寞:昔日的前呼后拥,早已风光不再;今天的孑然一身,更是好不凄凉!“独”字,既写到了形体上的单一,又表现了感觉上的落魄。这里的“独上西楼”,当然不是柳宗元“独钓寒江”的心性超脱,而是江山破碎、奢华烟灭、形神伤痛后的聊以自慰——凭栏望乡,或可揣起些许旧景余温,或可抛开点滴当前清冷。
可是,他上得楼来,抬头望天,天上一弯月牙如钩:“月”既“如钩”,则不能朗照,秋夜只有晦暗,深院自然阴沉。孤人,偏见瘦月,怎不又生景残、事缺、国破、人别诸多伤感?
这就使词人越发深切感受到庭院的寂寞,和笼罩院中的凄凉秋意。他甚至觉得,这清冷的秋意,好像是被关闭着的院门锁在院中似的。
眼前景,即胸中情。“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个“锁”字,下得好重,使人不由得想起枷锁、镣铐!“锁”既突出满院秋意之“死”,也巧妙透出当时词人之“思”——秋意被锁,不正是自己遭禁?如此,真是囚人之臆,方出囚人之语。
而词中“梧桐”意象,也格外渲染出一片沉重的忧愁。梧桐属阔叶树种,在晦暗的秋夜,显现的当是团团黑影,这正给人一种压抑、郁闷之感。另外,从文学意蕴的角度看,梧桐多用来表现苦恨情愁。例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陆甫之《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等,表现的都是“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般的悲伤情绪、忧怆境界。试想,秋桐摇风,露叶匝地,该勾起多少离人绵绵心痛!
总之,上阕将人情与物态相融,情著其景,景显其情,构建出一片幽闭深沉的意境。
下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紧承“锁”之愁思而来,将愁绪比为无形的乱丝,细致入微地描写出“离愁”如麻,裹缚全身,不可超脱的情状。
若说麻还可来个“快刀斩乱麻”的话,而纷乱的心绪却“剪不断,理还乱”。“剪不断,理还乱”这两简单明了的比喻,深得“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一比兴手法之妙,还更胜一筹。它不仅把牵肠挂肚、纠亩纤袭缠不去、使人不胜烦忧的离愁写得淋漓酣畅,而且水到渠成引出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明人沈际飞评结句云:“七情所致,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句妙。”清人王闿运在《湘绮楼词选》中也说:“词之妙处,亦别是一般滋味。”
结句妙就妙在情真而难以言明上。“愁”是什么滋味,很难说出。之所以难,大概除了其形而上之外,便是其繁而杂。“深尝者”在苦大愁深中迅兄,自然难觅头绪、莫辨滋味而难以说破。李煜取我们平常只能说的“很不是味儿”之语,加以直白表达,真是随意拈来,恰到好处。
综上所述,词人以纯乎白描的手法来抒写愁苦的生活感受,用贴切的比喻来抒写抽象的思想感情,构成了画笔所不能到的意境。另外,词人以“相见欢”这一词调所特有的句式,即急促的短句与舒缓的长句交织,表达出了一种似断还续、如叹如诉的音韵之美。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春红”象喻美好的时光,美好的颜色。
“谢了”,“了”即“完了”,加重语气。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强烈表达。
“林花谢了春红”,一开始从林花着笔,但绝不只是写林花。
林花是春天最美好的事物,春红是春天最美丽的颜色。这样美好的事物、美好的颜色,突然间竟自“谢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
不仅林花是如此,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也是如此,人间成事莫不如此。
此所谓“一物一事,引而申之,触类多通。”(周济《宋四家词选序》)宇宙万物虽然纷繁复杂,但由于人类的联想作用,许多事物可以类比,自然景物与社会人事可以相通。
李煜在他的《清平乐》词里,曾以“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象征他的凋零身世。
这里同样以林花凋零象喻天下生物了结生命的悲哀。
起拍“林花谢了春红”,对这个文采风流的皇帝来说,正好用来比拟他的天堂的倾落。
说花即是说人。“林花谢了春红”,这对词人毕竟是此生最大的震动。
在后主看来,好端端的一个南唐之顷刻衰败,不正象林花之突然凋谢吗?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托着亡国的悲伤。
短短的六个字中,包容着极深广的内容。这便是所谓取一于万而涵盖万有。
杜甫《曲江》“风飘万点正愁人”,晏殊《破阵子》“荷花落尽红英”,表现的都是对有情之生命面临衰败之际的哀惋感叹之情,但都没有后主这句的感情深厚。
上片起拍“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后主的伤春惜花之情;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花开短促,表达凋零的伤悼之感,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
过拍“太匆匆”是口语,口吻传神,悲叹繁华的昔日不过一瞬。
结拍“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痛感风雨骤至的侵袭。
林花是美丽的,但又是柔弱的,朝是雨打,晚是风吹,风风雨雨,何能消受?这也是林花之所以匆匆凋谢的原因。由对林花的惋惜感叹之情,转到对风雨的怨恨之情。
曹翁《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人无回天之力,既不能常护花而不使之零落,也不能挡住风雨对花的摧残,这便是这个九字句中“无奈”二字的含义。“无奈”二字流露后主的软弱性格。
无力回天任风雨,自然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上片结拍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朝来”和“晚来”,叠字衔接联,极写轮番的无情风雨,交加的残酷迫害,极尽面对朝暮风雨摧残施虐的无可抗争之悲绪。
上片由景语入,情语出。
“林花谢了春红”,这对词人毕竟是此生最大的震动,因此才有下面“太匆匆”的大声喟叹,和“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满腔怨恨。
他丝豪没有力量、没有方法、没有信心挽回花的、也是人的命运。
下片起拍“胭脂泪”,浓缩地描画了经风著雨的“春红”那一副惨淡的样子。
这三个字承接了上片18个字,拟人手法,既有概括,又富美感。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后主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面对美好事物之殒落,而又爱莫能助,其情该是何等痛苦难堪。所以接着便由写花的零落,转到写人思想感情之痛苦。
胭脂,是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象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泪,就花而言,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雨”;就人而言,是“感时花溅泪”的“泪”。花之雨滴犹人之泪点,人之泪点犹花之雨滴。雨泪交流,物我同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何者为雨,何者为泪,其状物抒情真是传神入妙。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 “胭脂泪”:承上文之“春红”,悲极艳绝,确有杜甫“林花著雨胭脂湿”的意蕴。
是景语。
何为胭脂泪?
胭脂泪:把上片的“春红”著雨比做美人容颜的胭脂和泪。杜甫《曲江对雨》有句:“林花着雨燕脂湿”。“燕”同“胭”。此词上、下片或从此句脱化而来。
所以在这里是景语入。
为什么景语入?
因为上片结拍情感已然那么激烈,所以,景语闲坠,起一个舒缓作用,又是一个造境。
过拍“相留醉”,人和花不能不遗下沉醉与迷恋、愁恨与哀思,想不开,撂不下。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
林花带雨如泪,对美好的人生留恋不忍离去,而人则泪流如雨,对花这样美好的事物难舍难分。
人与花如此之多情,但又不能永日相守。花落去也,春归去也,而人亦将亡也。
“相留醉”三字,含蓄蕴藉,情意婉转,悲伤凄惜,人迷心醉。
下一拍“几时重!”――何时可再?
花落不能重开,人亡不可复生,花落人亡之后,“几时重”呢?那是永远不会重合了。
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花之凋谢、人之离别难以挽回的痛苦惋叹。――此恨绵绵无绝期!
最后,后主发出了深深的哀叹:“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啊!这一个九字的长句,一气呵成益见悲慨,前六字写“恨”,后三字写“水”,江水滔滔滚滚,无穷无尽,犹如人生长恨之绵绵无期。
花无返故枝之时、人无回天之力!这是愤极呼天,一声绝望的呼喊。
最后结拍,以重笔收束:“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勘破人生的真谛。流水长东,人生长恨,自然如此,无可怀疑。
“人生长恨”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红尘憾事,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无奈的人生的浩叹。
后主是一个信佛的人,当他失去人间的一切时,他相信人生是苦海,死亡是解脱。
“长恨”、“长东”又一个叠字衔联,像是毫不经意,其实妙笔天成。悲绪难平,悲极痛极恨极之哀切之辞。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说后主词“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从它的艺术效果看,内容悲慨博大、深美闳约,不止于伤春、伤别而已。
从上片起拍“林花谢了春红”至“几时重”六拍里,层层沉积,而至下片结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闸门忽开,满腹愁恨一下如洪水般倾泻而出。
前面六拍含蓄委婉,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叫人低回流连;下片结拍“只着一字,境界全出”,令人魂动心惊。
即景抒情,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之中。“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决非一般闺怨、离情。上片惜花之意,实是自悲身世,朝雨、晚风,摧残不已;下片花泪留醉尚且不能,何况重返故国?故而“长恨”“长东”,悲慨难托难平。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
这首变徵之声是末代降王亡国之音。蕴藉着诗人词人自身的爱憎情感和内心世界,李煜经历生离死别,痛失家园、山河,而这首词正是以他的心和血才浇沥出的。他的血泪浇铸的哀伤的确是真挚动人。
虽是个人失去故国的痛苦,但却另有一种博大深厚的思想感情。
林花,象喻着一切美好的事物。若说是后主在抒个人的悲哀,但又不局限于一己之悲哀。
后主形象所表现的是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年华易逝的无可奈何的种种复杂情绪,这种情绪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身世之戚”,有着更普遍、更广泛的内容,好象包容了人类所有的悲哀。而这一点正如同释迦、基督之“担荷人类罪恶”一样。王国维这句话是对后主词思想内容的深刻评价。就从这首词来看,王公的评语确有见地。

此词的特点:
1、前面六拍含蓄委婉,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叫人低回流连;下片结拍“只着一字,境界全出”,令人魂动心惊。
2、内容悲慨博大、深美闳约,不止于伤春、伤别而已
3、下片以重笔收束,直抒的方法的运用。
4、形象的比拟,抓住事物之间相关的特征。
5、拟人的手法
6、叠字衔联,毫不经意,实妙笔天成
7、寄情于景,情移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景写人,人景合一。景语入,情语出。

『叁』 相见欢 整首古诗

相见欢 (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橡凯几时重.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梁行唤
相见欢 (2)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带迅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肆』 李煜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作者:李煜

原文: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备猜时重。笑滚穗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1、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2、谢:凋谢。
3、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4、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5、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6、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翻译: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
花开花落,才有几时,
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
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
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
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
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碰卜
就像那东逝的江水,
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赏析: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这些自属有目共见。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若明此义,则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下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于是让人们想到杜甫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也。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难有意味。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顾随先生论后主,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盖明喻不如暗喻,一语道破如似,意味便浅。按这种说法,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学文者于此,宜自寻味,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而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淘尽之悲,苏轼亦云,只是表现之风格手法不同,非真有异也。

李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也作别是一番,另有一种意味。
4、西楼:指西边的楼。
5、般:一种。

翻译: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
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
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沈际飞在《草堂诗余续集》中评价说: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相见欢的诗意

相见欢的诗意

《相见欢》

作者:李煜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
2、剪,一作翦。
3、离愁:指去国之愁。
4、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别是,一作别有。

诗意: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
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全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张惠言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译文及注释】

负却花期:谓辜负了大好春光。只合:只得。梅花雪:谓初春时梅花在寻中傲然挺立。梨花月:谓梨花在月光的照射下更加楚楚动人。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词,采用的是直抒胸臆、借物抒情的手法。首句年年二字透露出一种自责的心情,由于错过美好春光,因而每每满怀愁绪,二、三句进一步强化这种惆怅。下片,用梅花雪,梨花月这两幅象征春景的图画来渲染惜春之情。美景总是稍纵即逝,让人留恋不己。于是感叹春光之易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伤春惜时之情达到顶点。

从写作上看,全词一唱三叹,读者仿佛窥见一个身影徘徊叹息于春过之时。在情绪上,由自责到惆怅到渴望到无奈,层次分明,突出了一个愁字。作为常州词派的开山鼻祖,张惠言特别推崇比兴寄托。而这首词却直抒胸臆,情感挚朴感人,实不多见。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七夕不能相见的诗句 。

『伍』 相见欢李煜古诗词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敬歼游。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5)回相见欢用哪首词扩展阅读:

词句注释:

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改巧翦。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一作“一种意味”、另作“别是一番”。别是,一作别有。

白话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亮销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参考资料:网络-相见欢

『陆』 对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用什么诗词回复

晏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回这个,他说春去匆匆人生苦短,聚少离衡尺多,他你告诉他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要看迟拦漏得开,诗酒乘年华,能寻欢作乐就寻欢作乐,码烂把你的感情都放在眼前这些人的身上岂不更有意思更好!

『柒』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下西楼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的意思

意思是: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出液野自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原文如隐正下: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如下:

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闹携喊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7)回相见欢用哪首词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1133年(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1135年(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不愿做官。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了一个时期。朱敦儒一生的七十多年中,做官的时间很短,长期隐居在江湖之中,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的词人。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反映闲适的生活。

阅读全文

与回相见欢用哪首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米净水器一直亮出水怎么回事 浏览:680
垃圾站怎么处理污水 浏览:600
柠檬酸除垢剂只能除水垢吗 浏览:470
呼和浩特污水厂在哪 浏览:628
盐酸水壶除垢 浏览:254
阴离子交换柱多糖上样量 浏览:6
脱硫废水旋流子堵塞原因 浏览:402
石灰乳去铬离子 浏览:407
atem车载空气净化器怎么用 浏览:439
ro反渗透膜滤芯直销 浏览:105
4021反渗透膜尺寸 浏览:352
净化器怎么投放 浏览:849
纯水机双出水怎么安装 浏览:320
卫生间除垢剂有哪一款 浏览:350
元神纯水精灵怎么破 浏览:234
高效空气过滤器制作 浏览:743
机油滤芯一般多少油 浏览:691
臭气净化器怎么制作 浏览:521
油烟净化器芯体是什么意思 浏览:372
德龙咖啡机除垢后水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