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中水回用环境影响评价

中水回用环境影响评价

发布时间:2023-03-21 22:12:35

『壹』 小城镇建筑项目

1项目中水回用系统设置的必要性
1.1小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不完善因素
小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存在较多的不完善因素。小城镇过去居住人口较少,产生的生活污水量较少,再加上经济制约、环保意识欠缺等,小城镇中没有规划建设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预处理后直接排入地表水体。这不但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在枯水季节,由于不能及时得到稀释,污水散发出的恶臭气味对大气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保意识和要求的提高,有些小城镇进行了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设施的完善,但在建设过程中,因缺乏对区域发展规划的考虑、存在城区发展未预见性等原因,小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存在较多弊端,如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较小,不能容纳处理城区新增生活污水;小城镇污水收集干管管径较小,不能满足城区新增污水的收集等,导致小城镇内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无法得到集中收集和进一步处理。例证项目建设区域目前还没有集中市政污水处理设施,而项目区域内受影响的地表水类厅源别为Ⅲ类水体,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如仅经过化粪池预处理外排,达不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的要求。项目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再加上项目设置的绿化面积和道路面积较大,项目所在城镇的集镇供水工程尚不完善,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提出建设项目设置中水回用系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2总量减排的环保要求
小城镇建筑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废水中的总量控制指标是COD和氨氮。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化学需氧量总量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削减8%,氨氮排放总量削减10%。城镇污染源是影响化学需氧量总量和氨氮总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却快速开发建设的小城镇,项目方在项目区域内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就近收集污水、就近处理并回用,是达到总量减排环保要求目的的一个措施。2.4中水回用的效益体现以例证项目的建筑基数作为参数进行分析。例证项目建筑面积约12万m2,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污水量约360m3/d,项目建立一处理量为360m3/d的中水回用系统。在考虑雨季绿化浇灌回用水量较少等的情况下,实际可用的中水水量按80%计,根据建筑预算,单位建筑面积的建安造价按1500元/m2,建筑中水回用系统的造价按总造价的1.0%考虑。
根据有关资料,中水回用系统的维护按其造价的10%计,中水回用系统的运行费用(含设备折旧及维护、人工、电费、药剂等)按0.7元/m3计,经计算,项目建立和维护中水回用系统总投入为(1500×12×1.0%×(1+10%))=198万元。目前项目区域内水价为2.0元/m3,则项目使用中水可节省(2.0-0.7)=1.3元/m3,每年节省的费用为(1.3×360×(1-20%)×365)=13.67万元,这是中水回用系统的直接效益体现。另外,中水回用系统的建立可节省项目区域城镇排水设施建设和运营费用,可节省项目区域城镇远距离引水、净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费用等。总之,中水回用系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筑项目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其效益不但体现在项目本身,而且体谈大现在区域内供排水设施的建立和运行上。
2中水回用系统设置的制约因素
2.1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对中水回用进行相关研究,虽然北京、上海以及大连等大城市的中水回用设施有成效,但总体上看,建筑中水回用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不健全,未形成配套产业政策和法规体系,地方上也缺乏相关制约性的法律法规,缺乏相关的监督监管标准及要求,这使得环评中,小城镇建筑项目中水回用系统的设置仅以一条不可缺少的污水防治措施出现在文本中,但实际可操作性较差。
2.2建筑项目涉及部门之间相互脱节
目前大多数建筑开发项目的初设说明中提及含伏竖了中水回用系统的设置,而在建设项目具体的给排水设计中,设计部门只做了给水和排水管网设计,没有做中水回用系统部分的设计。环评单位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虽然根据污水达标排放的环保要求、地方条例等,提出了建设项目设置中水回用系统的要求,但因设计部门、环评部门以及环保工程设计部门等的相互脱节,建设项目中水回用系统的管网得不到具体的排管设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建筑项目中水回用系统的建设得不到落实。
2.3技术力量和运行管理不到位
因我国对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使得这方面尚未形成市场机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因技术力量薄弱、设计经验不足,常常出现工程投入使用后不能正常运行、出水水质不达标或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另外,由于运行管理不到位,中水回用系统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恶臭等二次污染物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处置,以致有些已建成的中水回用系统处于半瘫痪状态,这给小城镇建筑中水回用系统的设置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4经济和其它方面的制约因素
中水回用系统一次性投资较大。如粗略估算,例证项目中水系统初期投资约198万元,这在小城镇建筑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是一项数额较大的环保投资。投资方和建设方不愿意在工程总投资中考虑其部分环保投资,且中水回用系统运行初期中水成本明显高于自来水的价格,这使得经济因素成为小城镇建筑中水回用系统设置的制约因素之一。另外,小城镇建筑开发建设过程中,因区域地形地貌的限制及为降低工程“三通一平”的施工费用,一般建设项目依据地形布设,造成建筑项目各区块间地形高差相对较高,这对中水回用系统的合理设置又是一个制约因素:如果项目范围内设置一个集中的中水回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因使用污水提升泵或中水输送泵等会增加运行费用;如果分片区建设多个中水回用系统,不但初期建设投资较大,会增加污水处理运行单位成本,而且运营期间难以统一管理。
3建议
小城镇建筑开发建设过程中,中水回用系统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也有较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着中水回用系统的设置及实施,从而降低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提出的设置中水回用系统的可操作性。为了解决以上矛盾,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从上至下形成配套的产业政策和法规体系。(2)快速发展的小城镇首先应完善集中污水收集和处理的市政工程,这样开发建设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粪便污水可经过化粪池预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内进行处理,以达到相关的环保要求。而开发建设建筑中水回用系统可以以优质杂排水(洗浴、盥洗等)为原水,经处理后,满足开发建设项目自身用于冲厕、绿化、道路冲洗等用水要求,从而降低中水回用系统的投资。(3)环保管理部门、环保设计部门、工程设计部门等各部门间应加强协调,形成系统的市场运行机制,使得中水回用系统原水的来源、收集、处理和供水等工程设施组成一个有机结合体。
以上小城镇建筑项目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更多关于“小城镇建筑项目”等建筑方面知识可以关注中达咨询行业栏目。“一点建设通,中标很轻松”。查询建筑企业信息,请登陆中达咨询、建设通或关注中达咨询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贰』 建筑项目系统设置必要性

1例证
文山州某开发建设项目,建筑占地面积约2.2万m2,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万m2,项目绿化和道路各占地面积约1.2万m2。项目所在区域内还没有集中市政污水处理设施。根据《云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项目附近受影响地表水环境类别为Ⅲ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2项目中水回用系统设置的必要性
2.1地方性相关条例的要求根据《云南省城市建筑管理条例》(2006年修正本)中第十五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下列工程项目:建筑面积在2万m2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综合性服务楼、高层住宅;建筑面积在3万m2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建筑面积在5万m2以上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
可回收水量在150m3/d以上的建设项目;其他应当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同期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再生水利用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所需基金应当纳入主体工程投资总概算,未纳入同期建设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建设项目的相关审批手续”。根据其要求,例证项目归于建筑面积5万m2以上的集中建筑区,满足《云南省城市建筑管理条例》(2006年修正本)中的相关要求,在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提出中水回用系统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2小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不完善因素小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存在较多的不完善因素。小城镇过去居住人口较少,产生的生活污水量较少,再加上经济制约、环保意识欠缺等,小城镇中没有规划建设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预处理后直接排入地表水体。
这不但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在枯水季节,由于不能及时得到稀释,污水散发出的恶臭气味对大气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保意识和要求的提高,有些小城镇进行了生活污水集中收茄滚知集和处理设施的完善,但在建设过程中,因缺乏对区域发展规划的考虑、存在城区发展未预见性等原因,小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存在较多弊端,如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较小,不能容纳处理城区新增生活污水;小城镇污水收集干管管径较小,不能满足城区新增污水的收集等,导致小城镇内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无法得到集中收集和进一步处理。
例证项目建设区域目前还没有集中市政污水处理设施,而项目区域内受影响的地表水类别为Ⅲ类水体,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如仅经过化粪池预处理外排,达不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的要求。项目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再加上项目设置的绿化面积和道路面积较大,项目所在城镇的集镇供水工程尚不完善,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提出建设项目设置中水回用系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3总量减排的环保要求小城镇建筑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废水中的总量控制指标是COD和氨氮。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化学需氧量总量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削减8%,氨氮排放总量削减10%。城镇污染源是影响化学需氧量总量和氨氮总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却快速开发建设的小城镇,项目方在项备带目区颤消域内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就近收集污水、就近处理并回用,是达到总量减排环保要求目的的一个措施。
2.4中水回用的效益体现以例证项目的建筑基数作为参数进行分析。例证项目建筑面积约12万m2,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污水量约360m3/d,项目建立一处理量为360m3/d的中水回用系统。在考虑雨季绿化浇灌回用水量较少等的情况下,实际可用的中水水量按80%计,根据建筑预算,单位建筑面积的建安造价按1500元/m2,建筑中水回用系统的造价按总造价的1.0%考虑,根据有关资料,中水回用系统的维护按其造价的10%计,中水回用系统的运行费用(含设备折旧及维护、人工、电费、药剂等)按0.7元/m3计,经计算,项目建立和维护中水回用系统总投入为(1500×12×1.0%×(1+10%))=198万元。目前项目区域内水价为2.0元/m3,则项目使用中水可节省(2.0-0.7)=1.3元/m3,每年节省的费用为(1.3×360×(1-20%)×365)=13.67万元,这是中水回用系统的直接效益体现。另外,中水回用系统的建立可节省项目区域城镇排水设施建设和运营费用,可节省项目区域城镇远距离引水、净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费用等。总之,中水回用系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筑项目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其效益不但体现在项目本身,而且体现在区域内供排水设施的建立和运行上。
3中水回用系统设置的制约因素
3.1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对中水回用进行相关研究,虽然北京、上海以及大连等大城市的中水回用设施有成效,但总体上看,建筑中水回用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不健全,未形成配套产业政策和法规体系,地方上也缺乏相关制约性的法律法规,缺乏相关的监督监管标准及要求,这使得环评中,小城镇建筑项目中水回用系统的设置仅以一条不可缺少的污水防治措施出现在文本中,但实际可操作性较差。
3.2建筑项目涉及部门之间相互脱节目前大多数建筑开发项目的初设说明中提及了中水回用系统的设置,而在建设项目具体的给排水设计中,设计部门只做了给水和排水管网设计,没有做中水回用系统部分的设计。环评单位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虽然根据污水达标排放的环保要求、地方条例等,提出了建设项目设置中水回用系统的要求,但因设计部门、环评部门以及环保工程设计部门等的相互脱节,建设项目中水回用系统的管网得不到具体的排管设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建筑项目中水回用系统的建设得不到落实。
3.3技术力量和运行管理不到位因我国对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使得这方面尚未形成市场机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因技术力量薄弱、设计经验不足,常常出现工程投入使用后不能正常运行、出水水质不达标或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另外,由于运行管理不到位,中水回用系统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恶臭等二次污染物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处置,以致有些已建成的中水回用系统处于半瘫痪状态,这给小城镇建筑中水回用系统的设置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4经济和其它方面的制约因素中水回用系统一次性投资较大。如粗略估算,例证项目中水系统初期投资约198万元,这在小城镇建筑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是一项数额较大的环保投资。投资方和建设方不愿意在工程总投资中考虑其部分环保投资,且中水回用系统运行初期中水成本明显高于自来水的价格,这使得经济因素成为小城镇建筑中水回用系统设置的制约因素之一。
另外,小城镇建筑开发建设过程中,因区域地形地貌的限制及为降低工程“三通一平”的施工费用,一般建设项目依据地形布设,造成建筑项目各区块间地形高差相对较高,这对中水回用系统的合理设置又是一个制约因素:如果项目范围内设置一个集中的中水回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因使用污水提升泵或中水输送泵等会增加运行费用;如果分片区建设多个中水回用系统,不但初期建设投资较大,会增加污水处理运行单位成本,而且运营期间难以统一管理。
4建议
小城镇建筑开发建设过程中,中水回用系统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也有较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着中水回用系统的设置及实施,从而降低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提出的设置中水回用系统的可操作性。为了解决以上矛盾,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从上至下形成配套的产业政策和法规体系。
(2)快速发展的小城镇首先应完善集中污水收集和处理的市政工程,这样开发建设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粪便污水可经过化粪池预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内进行处理,以达到相关的环保要求。而开发建设建筑中水回用系统可以以优质杂排水(洗浴、盥洗等)为原水,经处理后,满足开发建设项目自身用于冲厕、绿化、道路冲洗等用水要求,从而降低中水回用系统的投资。
(3)环保管理部门、环保设计部门、工程设计部门等各部门间应加强协调,形成系统的市场运行机制,使得中水回用系统原水的来源、收集、处理和供水等工程设施组成一个有机结合体。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叁』 详细介绍一下水资源缺乏的解决方法

目前造成全国水污染十分严峻形势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污染物排放量大,超过水环境容量。
二是生态用水缺乏。目前,黄河、海河、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超过50%,其中海河更是高达95%,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合理限度,严重挤占生态用水。
三是水污染防治立法不够健全,执法不够有力,干部群众环保和守法意识不高。
五个方面下手加强水环境保护
“某地区50%的饮用水取自长江,从11个饮用水源中测出468种污染物,其中有机毒物210种,甚至检出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饮用受到污染的水已造成肿瘤、癌症等疾病发生率的增加。”潘岳说,治污当需“猛药”,国家将从五个方面加强水环境保护、保障水安全。
一、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
以划定城市和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组织制定全国城市和农村水源地保护规划,特别是要加快广大农村集中式水源地的划定工作,防治乡镇企业和农业面源污染水源地。
在水源地保护区内严格限制各项开发活动。一级保护区内,应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地有影响的旅游和水产养殖等活动。
二、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依法实行排污许可,严肃查处超标和超总量排污等违法行为。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格维护和努力改善农村饮用水源的水质。
加快修订《水污染防治法》,从根本上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的问题。
三、实行生态系统管理,重振生命之河。
水坝建设直接关系水环境安全,流域开发规划和水坝建设都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分析利弊得失,对严重影响水环境安全的项目坚决不准上。
经过环评可以建设的,也要严格按照环评要求,实施环保措施。
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惩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
继续开展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
集中力量查处小造纸、小酿造、小化工、小印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厂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等排污单位的违法排污行为,重点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
五、做好水环境质量信息的公开工作,落实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
对重大流域开发规划和重大涉水项目,要举行听证,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落实群众环境监督权,坚决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1. 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1998年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683m3以上。其中,北京161m3,天津201m3,上海300m3。但是,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大多在1000m3以上。宁夏、新疆为4000m3左右。北京1m3灌溉用水可以生产2kg粮食,而宁夏才生产不到1kg。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福利事业”。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往在确定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地区生产力布局时,往往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我国主要江河出现的严重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淮河流域四省自80.年代初开始,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纸、制革、火电、食品等小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淮河的承载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由于缺乏科学认证和科学管理,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型工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严重的结构型污染。
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温度、湿度、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频发。我国北方地区气候也明显变暖,华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90年代比50年代上升2.1℃。气温上升,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发生旱灾的机会增多。1997年我国北方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降水量异常偏少,温度偏高,海河水资源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40%;黄河水资源量为多年平均量的61%。由于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环境恶化。1998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江中下游、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导致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极不协调。北方黄河、淮河、海河、松辽河,以及内陆河5个流域,总人口占全国的47%左右,耕地面积占65%以上,GDP占全国的45%以上,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人均占有量仅为南方地区的1/3。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方面。
2.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九五”以来,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以淮河治理为先导,太湖、巢湖、滇池,以及海河、辽河相继开始。通过采取工业污染源的末端治理,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压缩过剩生产力中,取缔、关闭、和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部分水域已经接近实现第一阶段的污染防治目标。“九五”水污染防治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对于开拓我国的环境与发展道路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取得的成果十分脆弱。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充分说明,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严重挑战。
2.1 黄河、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九五”期间“三河三湖”的治理仅仅是拉开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序幕。在大规模治理“三河三湖”的同时,必须看到,黄河、长江的污染问题也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了。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摇篮,他养育了人类,也无数次地给人类带来灾难。如今,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力,使黄河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1999年,在黄河流域的114个重点监测断面上,V类和劣V类水体分别为70%和56.2%,黄河主要支流的污染更为严重,而且黄河的污染主要来自支流。目前,黄河水量少,自净能力弱,水环境处于危机之中。在西部大开发中,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进入较快增长时期。黄河的水污染必然使沿岸的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
长江上游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这一地区的污染物排放量迅速增加,污染问题随之加重,特别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质不断恶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10年,长江上游重点地区废水排放量将以年均4.1%的速度增长;沿江城镇生活垃圾入江量,将由1995年的约200万t增加到2010年的467万t;三峡库区的水体自净能力将大幅度下降。2009年三峡库区建成蓄水后,库区将由一个流速快、流量大的河流变成一个流速缓、滞留时间长,回水面积大的人工湖。水体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污染必然加重。根据预测,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区上游岸边污染带主要污染物浓度将比建坝前增加2-10倍,将成为重污染区。
2.2 城市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基础设施是工业建设的载体,制约着工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不恰当地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地位降低为工业的一般附属物地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和工业建设不协调,导致基础设施长期超负荷承载。特别是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仅仅在近几年才开始兴建。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已接近持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目前的建设进度看,实现“九五”期间国家提出的全国50万人口的城市都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淮河为例,按规划,到2000年,淮河流域四省需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52座,总投资60.8亿元,形成污水处理能力352万l/d。到1999年6月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只有3座,污水处理能力仅为44万l/d。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的原因,除了资金短缺外,现行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掣肘也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陷于困境。由于没有真正落实“污染者负担”的政策,地方财政因无力支付污水处理费用,常常使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环境保护投资不能有效发挥环境效益。
2.3 大量的面源污染问题尚未找到解决途径
目前,全国的工业污染已经开始得到有效控制。到2000年底,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将实现达标排放。城市污水处理正在逐步加快步伐。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污染量大面广,有一定治理难度。从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农药施用量增加近100倍,成为世界上农药用量最大的国家。我国每年因农药中毒的人数占世界同类事故中毒人数的50%。而且由于农药的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全国化肥使用量也在成倍增加。1995年是1978年的4倍。目前,偏施化学氮肥,使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量化肥流失,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大量化肥的使用,农村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减少,畜禽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加重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脱节。畜禽粪便的还田率只有30%多,大部分未被利用。1998年全国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当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4倍。这些畜禽粪便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同时,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一大难题。据1991年和1997年两次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化学耗氧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增长了22.6%、56.5%、246.6%和552%;在全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控制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排污量却在增长,这将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2.4 经济政策不配套,污染治理资金严重短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污染防治资金以国家预算内资金为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环境已经不能奏效。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体制难以形成。作为促进污染防治的重要经济手段排污收费制度,目前还很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排污收费标准过低,不能发挥刺激污染防治的作用。超标排放污水收费作为排污收费的主体,其收费额不足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成本的一半;污水排放收费最高不超过0.5元/l;排污收费项目不全,主要对象是大中型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城市污水处理费仅在少数城市开征,而且收费标准较低,“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充分体现;排污费的转移支付机制尚未建立,流域内上下游之间缺乏利益补偿政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不协调,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把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一些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得到国债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狭窄,投资量小,污染治理资金短缺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按计划,“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约需资金1260亿元,但是目前已经落实的资金与需求相差甚远。1998年国家增发财政债券和银行贷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分配给淮河流域10亿元财政债券资金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但是,这些资金仅为淮河城市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16.5%,而且投资项目达34个之多。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开工的项目不少,却因缺乏资金施工建设进度缓慢,很多工程至今投资尚无着落。
3. 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在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治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九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一切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
3.1 在决策中控制新的水环境问题产生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经济发展速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资源开发计划、区域开发计划,以及制定经济技术政策,进行重大经济决策时,应当对实施这些决策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做出科学评价,评价的结论作为各级决策的依据。在决策中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统筹兼顾,使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专门的评价审议机构,并使这一制度法制化,逐步建立起依法决策的运行机制。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限制缺水地区发展耗水型产业,调整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水、高耗能和重污染的建设项目。近期应重点调整北方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防止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考虑为生态用水留有余地,防止因过度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河湖萎缩、土地沙化、生态退化。在水源地区,引导和组织水源地生态经济体系建设,避免水源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下游城市水源污染。
3.2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的方针
大力开展节水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消耗。有组织地推行节水、高效的农灌技术;完善科学的农业用水管理措施,尽快改变农业生产大量耗水的局面。制定单位产品用水定额和水重复利用率考核指标,建立工业用水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冷却水及工艺用水等工业废水必须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大力发展水的闭路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量。
在开展节约用水,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特别是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流域治理的重点在城市,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要走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和废水资源化路子。因地制宜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要用于工业冷却水、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地用水等。
3.3 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组织开展资源定价研究,有计划地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和国家稀缺资源制定分类指导的价格政策,尽快改变“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的不合理状况,使水资源价格体现资源价值、资源利用和污染防治费用。同时,积极推进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进程,加强资源核算体系的研究,为逐步将水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创造条件。
3.4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抓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经济手段。尽快提高排污费标准,使之高于污染治理成本;制定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建立资源更新的补偿机制;全面实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在用水收费中,普遍增加污水处理费,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环境保护作为“市场失效”的领域,特别是环境科技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应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同时,鼓励和推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企业化。
积极建立环境税收制度。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对地下水等稀缺资源征收资源税;对新建污染项目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控制结构型污染;对现行排污费与费改税进行利弊分析,探索征收污染附加税;对从事城市污水处理的企业实行零税率;对生产再生资源和利用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应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
3.5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工业部门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推动资源消耗小、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技术改造推行以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
3.6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
农村要推行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推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合理配置的“大农业”生产模式,注重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替代农药。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个生态农业试点,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推行生态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展开。逐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污染型乡镇工业转移到生态农业建设上来。县、乡两级政府要制定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技术推广,有计划地在全国乡、村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指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3.7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使政府从直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解脱出来,让污水处理真正走向市场。
环保产业的发展应当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应制定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一部分产品过剩的企业转向环保产品生产和服务;组建环保产业集团,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抓紧培育环保市场,把原来政府管理的环保服务事业推向市场。同时,要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组织开展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等急需的重点水处理技术攻关;加速污染防治和生态工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改变我国环保产业落后的现状,以适应我国污染防治的需要。
城市生活污水概况
在维系人的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的所有自然要素中,水的重要性毋庸赘述。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世界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挑战。
中国尤其严重,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
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据环境部门监测,1999年全国近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400亿立方米,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水域受到污染.

『肆』 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

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

*** 开发新技术、完善政策法规
(一)发展水的开源节流和净化技术
水产业的目标是净化井水、河水和雨水,淡化海水,处理污水,以及建设相应的配套装置设施。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鼓励水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以减少老戚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
(二)完善水资源保护体制。
建立健全 *** 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社会管理体制。坚持“合理收费,污染罚款”的原则,建立水的消费和可持续利用的新机制。鼓励节约用水,防止地下水位的不断降低,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使用。尤其要把保护好饮用水源作为水资源建设的首要任务。
(三)用市场手段管理水资源
运用市场手段,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逐步取消对水的补贴,实现市场化顺价经营,建立节约用水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合理确定再生水的价格。为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应调动各方面对水资源的投资的积极性,增加在水资源供给方面的投资。
全国人民和企业积极响应、行动
(一)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被遮蔽广告]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二)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
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喊基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侍渗陵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溼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
在节约用水资源的同时应避免无效浪费。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冻裂,造成严重的漏水,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检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程序的加快,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除了大力抓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外,跨流域调水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必然选择,跨流域调水必然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水权交易必在实行;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水资源如何最有效利用?

首先, *** 应该加大环境保护措施,努力改善中国的水资源严重污染情况!对肇事的企业或个人予以严厉制裁!
其次,加大宣传教育提升百姓素质,必要的地方可进行限水,使民众明白水的重要性自觉进行节约用水!

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如何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生产工艺落后,耗水量大,回圈利用率低。生产生活中浪费严重。
另外就是水污染严重,使本不富足的水资源更加紧张。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使干旱的地方,如中国北方,更干旱;使溼润的地方,如长江流域,更溼润。这样很容易产生南涝北旱。是水资源地区分布差异更大。
另外,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土壤污染使地下水资源破坏严重。
至于措施,更多地应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制相结合,提高水价,加大对水污染的处罚力度,及排污费征收。建立完备可行的监督管理处罚奖励制度。提倡清洁生产,回圈经济等。环评也很重要。

如何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或水资源 环境经济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介绍:
1、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
2、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的产生是由人们自然资源到环境资源对认识的一种深化,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都构成人类生存的环境因子,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可供人类利用的表现为各种相互独立的静态物质和能量。而环境资源则是静与动的统一体。

如何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的利用的方式有很多种,而且各个行业也是不相同的,如果一般的生活用水的话,简单来说有两种方式;
1.多级用水,也就是我们长说的可以用洗脸,洗衣物的水冲厕所,可以用洗碗的水浇灌植物,可以用冲厕所的水去灌溉等…………
2.回收再利用,这种方法是面对日益加剧的用水情况而产生的节约和保护人体安全的一种水资源利用方式,目前最先进的是ro膜反渗透,利用压力使纯水和浓水进行分离,目前广泛应用在市政用水,工业废水回用,饮用纯水,中水回用等,作为一般家庭一般采用的是50G 的纯水机,根据水力作用进行工作,产生的纯水可以安全饮用,废水则可以用来洗衣物,洗菜,洗碗等,长期使用成本比桶装水更安全,便宜。

如何利用水资源的

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被遮蔽广告]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溼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 在节约用水资源的同时应避免无效浪费。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冻裂,造成严重的漏水,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检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程序的加快,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除了大力抓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外,跨流域调水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必然选择,跨流域调水必然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水权交易必在实行;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洗澡时应避免过长时间冲淋,应间断放水淋浴,搓洗事业应及时关水;用喷头淋浴比用浴缸洗澡节省水量达八成之多。盆浴后的水可用于洗衣、冲洗厕所和拖地。 ·用喷头洗淋浴:(1)学会调节冷热水比例。(2)不要将喷头的水自始至终的开着。(3)尽可能县从头到脚淋溼一下,就全身涂肥皂搓洗,最后一次冲洗干净。不要单独洗头,洗上身,洗下身和脚。(4)洗澡要专心致志,抓紧时间,不要悠然自得,或边洗边聊。 ·洗蔬菜时不要一直开着水龙头,而是先在清水槽中洗干净再用小水冲洗一遍。 ·只有在自动洗碗机里装满要洗的器具时才使用;如果不用洗碗机清洗盘、碗,也不应直接用水冲洗;餐具最好放在盆里洗,不要直接用水龙头洗。 ·洗餐具要讲究方法,有些餐具油污很多,可用一张卫生纸擦拭干净,再洗时方便多了,这样不但节约了用水,也省了洗涤剂。

人类 如何利用水资源

1.节约用水。
2。防止或减少水污染。(大型工业生产污水,净化后再利用)
3。合理调水。(如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我国如何利用水资源

开源节流
开源:海水淡化,废水回收净化后再利用,其他水源的开发利用 如雨水 冰山等
节流:无非就是节约用水的宣传,阶梯水价的制定等

如何节约与利用水资源

1.世界上的淡水是早晚要留入大海或内陆湖(也就是说水是回圈的),但是水的分布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不平均性,所以水在这里被利用后蒸发,不一定还会在到这里来回圈,特别是依赖地下水为生的非沿河城市(大部分北方城市)来说,假如用水过度,这个地方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地下水明显减少,当地下水匮乏到一定地步时,你再用是就不是简单的从地下抽出来完事了..而且即使是现在不缺水地区,谁能说这个地方以后不会缺水?随着社会发展,用水量肯定是倍增的,还有就是虽然有些地方水源比较充沛,但实际上可能由于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使很多地方的水无法喝,这是南方丰水区的典型缺水特征----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水费的问题不是提高了就能解决掉水资源问题的,这根本是治标不治本的,以现在的生活水平来说,用多少钱的水费才能限制住呢?即使当水费达到能根本上限制住浪费问题的时候估计也到了容忍不了的时候了,那时候就会有不满,就会产生社会问题;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像我们国家这种以发展放在第一位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家不能让“大家”的组成部分“小家”把过多的财力放在这方面上,影响了小家进一步生产的能力,从而影响国家经济发展。(说起来根本原因还是穷)
3.治理水资源的确不是一个人能做好的,但没有社会每个人的努力一定是做不好的,我们每个人不都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么?社会行动是需要组成社会的每个人都要努力的,"....,从我做起"之类的口号不正是我们的 *** 所一直倡导的么?污染问题 *** 也不是不重视的,在我们国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先重视经济发展了,这也是西方一直说的中国式"污染型发展"道路,其实 *** 也是很重视的,只不过力不从心罢了,不过我们更应该自己重视起来,从自私的角度说,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子孙,我们现在做好了不就是为自己的子孙着想么?

长江如何利用水资源

它用水来作为自己的主体,流啊流的,一直到大海。

『伍』 标态流量是排气量吗

品牌网络
导航
在压缩机行业里,对流量这个词说的很不清楚 往复活塞式的,设计手册等也不是很明确,厂家也是各执一词。
机械网络 2022年12月9日 9:07 10 浏览 评论

在压缩机行业里,对流量这个词说的很不清楚 往复活塞式的,设计手册等也不是很明确,厂家也是各执一词。容积流量(我国曾称排气量、输气量)指的是要求的排气压力下,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气体体积,折算到进口状态时的容积值。还一种叫标态流量,就是折算到标准状态下的流量。流量与气体所处状态P、T是有很大关系的,若要对

在压缩机行业里,对流量这个词说的很不清楚 往复活塞式的,设计手册等也不是很明确,厂家也是各执一词。
容积流量(我国曾称排气量、输气量)指的是要求的排气压力下,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气体体积,折算到进口状态时的容积值。还一种叫标态流量,就是折算到标准状态下的流量。

流量与气体所处状态P、T是有很大关系的,若要对比两台压缩机的流量,需换算成同一状态下进行对比。

换算方法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应该不会不知道吧。

变压吸附制氮机设计手册
1.PSA来源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大潮,碳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活性碳的应用领域扩展最快,从最初的过滤杂质逐渐发展到分离不同组份。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物质的加工能力也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碳分子筛应运而生。

六十年代,碳分子筛在美国最先制造成功并很快推广应用,最初,碳分子筛是被用作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吸附剂,后来逐渐应用在制取氮气的装置上。

到了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世界各国对氮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变压吸附制氮技术也逐渐成熟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碳分子筛制造技术的发展。
2.PSA制氮技术描述
2.1. 技术原理
变压吸附法(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简称
PSA)是一种新的气体分离技术,自60年代末70
年代初在国外已经得到迅速的发展,其原理是利用分子筛对不同气体分子“吸附”性能的差异而将气体混合物分开,它是以空气为原料,利用一种高效能、高选择的固体吸附剂对氮和氧的选择性吸附的性能把空气中的氮和氧分离出来。
目前在制氮领域内使用较多的是碳分子筛。碳分子筛对氧和氮的分离作用主要是基于这两种气体在碳分子筛表面的扩散速率不同, 碳分子筛是一种兼具活性炭和分子筛某些特性的碳基吸附剂。

碳分子筛具有很小微孔组成,孔径分布在0.3nm~1nm之间。较小直径的气体(氧气)扩散较快,较多进入分子筛固相,这样气相中就可以得到氮的富集成分。一段时间后,分子筛对氧的吸附达到平衡,根据碳分子筛在不同压力下对吸附气体的吸附量不同的特性,降低压力使碳分子筛解除对氧的吸附,这一过程称为再生。

变压吸附法通常使用两塔并联,交替进行加压吸附和解压再生,从而获得连续的氮气流。
2.2. 工艺流程
PSA制氮系统主要由三部份组成:①压缩空气;②空气净化;③PSA制氮;
 压缩空气:空气由压缩机压缩到额定标准,为制氮系统提供持续稳定气流及压力。
 空气净化:压缩空气经过组合式干燥机及过滤器除去水、油份和尘埃,为后级变压吸附提供洁净的空气源。

 PSA制氮:装有专用碳分子筛的吸附塔共有A、B二只。当洁净的压缩空气进入A塔入口端经碳分子筛向出口端流动时,O2、CO2和H2O被其吸附,产品氮气由吸附塔出口端流出。经一段时间后,A塔内的碳分子筛吸附饱和。

这时,A塔自动停止吸附,压缩空气流入B塔进行吸氧产氮,并对A塔分子筛进行再生。
3. PSA制氮特点
 原料空气取自自然,只需提供压缩空气和电源即可制氮气;
 设备能耗低,运行成本费用少;
 氮气纯度调整方便,氮气纯度只受氮气排气量的影响,普通制氮纯度在95%-99.999%之任意调节;
 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产气快,可实现无人操作;启动、关机只需按一下按钮,开机10-20分钟内可产氮气;
 设备工艺流程简单,设备结构外形小,占地面积少,装置适应性强;
 PSA设备可24小时运转,无须专人看管;
 输出高纯度的氮气比市场的液态氮及钢瓶氮的纯度更纯净、更稳定。

有哪些有关环境的书籍?
这些希望对你有用: 书籍]《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pdf/1,514KB [书籍]《水环境监测实用手册》.pdf/18,650KB [书籍]21世纪的水处理.pdf/11,619KB [书籍]DAT-IAT污水处理技术.pdf/5,057KB [书籍]GIS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pdf/6,680KB [书籍]SBR及其变法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pdf/13,346KB [书籍]UASB工艺的理论与工程实践.pdf/10,265KB [书籍]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与城市环境.pdf/6,403KB [书籍]城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法手册.pdf/9,661KB [书籍]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pdf/17,848KB [书籍]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pdf/7,780KB [书籍]城市垃圾处理工程.pdf/11,457KB [书籍]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标准规范应用事务全书.pdf/20,434KB [书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管理.pdf/5,169KB [书籍]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指南.pdf/19,275KB [书籍]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导论.pdf/20,321KB [书籍]城市污泥处理与利用.pdf/7,151KB [书籍]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527.pdf/54,478KB [书籍]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与运行.pdf/15,579KB [书籍]城市污水处理设备选型手册.pdf/4,976KB [书籍]城市污水回用技术手册.pdf/28,044KB [书籍]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pdf/8,844KB [书籍]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pdf/13,904KB [书籍]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指南.pdf/2,974KB [书籍]城市污水稳定塘处理技术指南.pdf/2,290KB [书籍]除尘技术手册.pdf/13,526KB [书籍]除尘设备.pdf/21,217KB [书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df/16,252KB [书籍]大气污染控制技术.pdf/12,996KB [书籍]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pdf/6,959KB [书籍]电力工业废气治理.pdf/4,450KB [书籍]反渗透膜技术·水化学和工业应用.pdf/11,035KB [书籍]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应用问答.pdf/5,748KB [书籍]反渗透水处理应用技术.pdf/12,949KB [书籍]反渗透水处理应用技术及膜水处理剂.pdf/14,560KB [书籍]纺织印染工业废水治理技术.pdf/6,286KB [书籍]废弃物填埋场设计.pdf/2,993KB [书籍]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专项治理与综合利用实务全书(上、中、下卷)2116.pdf/71,936KB [书籍]废水处理概论.pdf/7,884KB [书籍]废水处理工程(第二版).pdf/12,792KB [书籍]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pdf/5,467KB [书籍]废水处理基础知识.pdf/2,327KB [书籍]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1049.pdf/48,420KB [书籍]废水处理与回用(第四版).pdf/30,701KB [书籍]废水处理与矿井水资源化.pdf/5,886KB [书籍]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pdf/10,111KB [书籍]废水生物处理:(第二版)改编和扩充.pdf/21,972KB [书籍]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pdf/11,414KB [书籍]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pdf/12,207KB [书籍]分析化学与水质分析上册.pdf/5,085KB [书籍]粉煤灰利用技术.pdf/4,560KB [书籍]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pdf/4,547KB [书籍]高等环境化学与微生物学原理及应用.pdf/6,739KB [书籍]高等学校教材水文地球化学基础.pdf/6,738KB [书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与工程应用.pdf/14,485KB [书籍]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pdf/13,627KB [书籍]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2)—排水工程.pdf/8,583KB [书籍]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技术.pdf/10,247KB [书籍]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水质处理与循环水冷却.pdf/10,434KB [书籍]给水排水新技术.pdf/16,407KB [书籍]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经济手册.pdf/6,169KB [书籍]工业锅炉水处理技术.pdf/9,336KB [书籍]工业炉窑设计制造及节能环保治理技术手册2011.pdf/61,289KB [书籍]工业企业环境管理.pdf/6,974KB [书籍]工业生态学—理论与应用.pdf/10,331KB [书籍]工业水处理技术问答(第三版).pdf/14,905KB [书籍]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pdf/4,747KB [书籍]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二分册.pdf/1,797KB [书籍]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一分册.pdf/1,550KB [书籍]工业用水处理设施设计计算.pdf/5,488KB [书籍]工业与生态.pdf/11,904KB [书籍]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工程与管理.pdf/18,120KB [书籍]管道安装工艺问答.pdf/33,111KB [书籍]管道工(高级工).pdf/14,273KB [书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实例.pdf/11,648KB [书籍]锅炉水处理原理与实用.pdf/8,935KB [书籍]国内外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实例.pdf/7,218KB [书籍]海水淡化工程.pdf/6,537KB [书籍]含氮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pdf/6,427KB [书籍]河流污染治理技术与实践.pdf/22,433KB [书籍]湖泊生态调查观测与分析.pdf/13,538KB [书籍]化工废水处理技术.pdf/7,628KB [书籍]化学工业出版社--膜技术手册.pdf/33,696KB [书籍]化学工业固体废物治理.pdf/7,997KB [书籍]化学与环境.pdf/8,739KB [书籍]环保产业与高新技术.pdf/3,954KB [书籍]环保设备材料手册.pdf/22,300KB [书籍]环保设备创新设计生产新技术适用手册2321.pdf/44,569KB [书籍]环保设备设计基础.pdf/26,599KB [书籍]环保设备设计手册:固体废物处理设备.pdf/36,317KB [书籍]环保设备设计手册_大气污染控制设备.pdf/16,332KB [书籍]环境保护(第二版).pdf/11,031KB [书籍]环境保护基础-程发良.pdf/7,973KB [书籍]环境保护基础-冷宝林.pdf/5,876KB [书籍]环境保护设备选用手册——监测仪器设备.pdf/14,282KB [书籍]环境保护设备选用手册——水处理设备.pdf/18,046KB [书籍]环境保护设备选用手册:大气污染控制设备.pdf/7,901KB [书籍]环境保护设备选用手册:固体废物处理、噪声控制及节能设备.pdf/8,328KB [书籍]环境保护文件选编2000.pdf/19,837KB [书籍]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pdf/9,091KB [书籍]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pdf/9,527KB [书籍]环境保护中的催化治理技术.pdf/6,926KB [书籍]环境地理学导论.pdf/10,374KB [书籍]环境地球物理学.pdf/14,526KB [书籍]环境地质工作手册.pdf/31,805KB [书籍]环境地质学.pdf/10,408KB [书籍]环境分析.pdf/23,866KB [书籍]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pdf/11,949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八章.pdf/3,755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二章.pdf/766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九章.pdf/2,568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六章.pdf/5,126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七章.pdf/2,740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三章.pdf/782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十章.pdf/2,254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四章.pdf/2,077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五章.pdf/4,567KB [书籍]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第一章.pdf/3,102KB [书籍]环境工程计算手册.pdf/31,287KB [书籍]环境工程设计手册.(修订版).pdf/25,895KB [书籍]环境工程师手册水污染及其处理.pdf/33,990KB [书籍]环境工程原理568.pdf/53,013KB [书籍]环境管理学-叶文虎.pdf/15,016KB [书籍]环境管理与影响评价.pdf/22,909KB [书籍]环境化学(修订版).pdf/1,060KB [书籍]环境化学毒物防治手册1282.pdf/46,421KB [书籍]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践教程.pdf/5,323KB [书籍]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践.pdf/12,442KB [书籍]环境评价学.pdf/18,586KB [书籍]环境生态学概论.pdf/5,994KB [书籍]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pdf/22,437KB [书籍]环境土建工程.pdf/9,410KB [书籍]环境卫生机械设备.pdf/94,433KB [书籍]环境学.pdf/13,121KB [书籍]环境学导论(第二版).pdf/12,590KB [书籍]环境影响评价.pdf/8,355KB [书籍]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及500典型案例分析1799.pdf/48,145KB [书籍]环境影响评价原理和方法.pdf/11,850KB [书籍]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5版).pdf/20,293KB [书籍]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pdf/11,731KB [书籍]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pdf/1,112KB [书籍]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原理和方法.pdf/11,850KB [书籍]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pdf/18,530KB [书籍]跨世纪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pdf/14,604KB [书籍]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pdf/5,300KB [书籍]矿山环境工程.pdf/8,958KB [书籍]绿色化学工艺.pdf/4,364KB [书籍]膜法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pdf/9,452KB [书籍]膜技术在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pdf/7,633KB [书籍]膜技术在污水治理及回用中的应用.pdf/12,437KB [书籍]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实例.pdf/8,531KB [书籍]企业环境保护实用手册2.pdf/39,266KB [书籍]汽车排放污染物控制实用技术.pdf/9,208KB [书籍]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与实践.pdf/6,229KB [书籍]全流程生物氧化技术处理微污染原水.pdf/8,014KB [书籍]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pdf/23,673KB [书籍]容积式压缩机技术手册.pdf/40,983KB [书籍]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卷.pdf/24,799KB [书籍]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pdf/26,566KB [书籍]生活垃圾焚烧技术407.pdf/111,449KB [书籍]生态系统生态学.pdf/10,244KB [书籍]生物固定化技术与水污染控制.pdf/10,059KB [书籍]生物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pdf/9,514KB [书籍]声学手册.pdf/1,017KB [书籍]石油化工废水处理设计手册.pdf/18,478KB [书籍]石油化学工业废气治理.pdf/87,542KB [书籍]实用环境保护标准汇编(下册).pdf/18,952KB [书籍]实用环境保护标准汇编(中册).pdf/20,155KB [书籍]实用环境保护标准汇编.pdf/16,509KB [书籍]实用环境工程手册水处理材料与药剂_1.pdf/11,225KB [书籍]实用环境工程手册水处理材料与药剂2.pdf/10,904KB [书籍]实用环境工程手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df/14,519KB [书籍]食品工业废水处理.pdf/6,020KB [书籍]室内上下水道和雨水道手册(设计、结构、设备和计算).pdf/12,744KB [书籍]室内污染检测控制方法与标准规范实用手册.ceb4,755KB [书籍]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pdf/8,775KB [书籍]水处理工程典型设计实例(第二版).pdf/23,633KB [书籍]水处理工程精解(含给水及污水)沈永宁编著.pdf/5,694KB [书籍]水处理工程师手册p.pdf/25,326KB [书籍]水处理化学品.pdf/10,583KB [书籍]水处理剂概论.pdf/12,564KB [书籍]水处理设施下册.pdf/10,361KB [书籍]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与工程方案设计及质量检验标准规范实用全书2198.pdf/41,918KB [书籍]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_化工版2001.pdf/8,617KB [书籍]水处理药剂及材料实用手册.pdf/17,113KB [书籍]水处理药剂及配方手册.pdf/17,170KB [书籍]水处理药剂及其应用.pdf/14,123KB [书籍]水处理药剂手册.pdf/18,052KB [书籍]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pdf/20,344KB [书籍]水景喷泉工程技术规程.pdf/12,844KB [书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pdf/1,710KB [书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pdf/959KB [书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pdf/751KB [书籍]水污染控制工程_胡亨魁(武理工).pdf/10,535KB [书籍]塑料废弃物的利用与回收.pdf/6,384KB [书籍]太湖水环境及其污染控制.pdf/11,789KB [书籍]土壤农化分析(第二版).pdf/12,478KB [书籍]微生物与水处理工程.pdf/19,965KB [书籍]微污染水源净水技术及工程实例.pdf/8,977KB [书籍]污染及有益元素的土壤化学平衡.pdf/7,626KB [书籍]污染生态学.pdf/10,012KB [书籍]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pdf/8,531KB [书籍]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培训教程.pdf/7,659KB [书籍]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及应用.pdf/6,339KB [书籍]污水处理的氧化沟技术,(美)Mandts,MG,袁懋梓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pdf/4,185KB [书籍]污水处理工必读.pdf/13,590KB [书籍]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与新技术应用实务全书.pdf/26,357KB [书籍]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与新技术应用实务丛书.pdf/26,357KB [书籍]污水处理工艺及工程方案设计.pdf/7,298KB [书籍]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pdf/8,994KB [书籍]污水处理组合工艺及工程实例.pdf/12,082KB [书籍]污水海洋处置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pdf/4,188KB [书籍]污水回用新技术及工程设计.pdf/12,196KB [书籍]污水排放工程水力学,郭振仁,科学出版社2001.pdf/5,451KB [书籍]污水厌氧生物处理.pdf/10,731KB [书籍]洗煤泥与污泥处理焚烧技术及工程实例.pdf/17,638KB [书籍]现代膜技术及应用指南.pdf/29,568KB [书籍]现代水环境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pdf/10,931KB [书籍]小区集中生活热水供应设计规程.pdf/9,368KB [书籍]循环冷却水处理手册.pdf/3,892KB [书籍]油田污水处理工程.pdf/4,096KB [书籍]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治理.pdf/8,479KB [书籍]造纸工业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pdf/10,186KB [书籍]噪声控制工程.pdf/4,973KB [书籍]噪声控制及应用实例.pdf/7,947KB [书籍]植被护坡工程技术341.pdf/87,512KB [书籍]制冷空调原理及应用.pdf/16,394KB [书籍]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pdf/9,162KB [书籍]中水工程实例及评析.pdf/6,392KB [书籍]中水回用技术及工程实例.pdf/14,320KB [书籍]重金属污水化学法处理设计规范.pdf/2,601KB [书籍]资源环境统计.pdf/9,272KB [书籍]钻井废物处理技术.pdf/4,908KB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请尽快好评哦,我会更加竭诚为您服务,祝学习顺利~~

二氧化碳压缩机设计要点
二氧化碳压缩机设计三大要点。1、二氧化碳临界温度高,在31.3℃、7.14MPa下即可液化,冬季使用时,级间冷却温度不能过低。

2、二氧化碳在60MPa以下时,有利于气体的压缩。

3、由于二氧化碳气体相对密度较大,不宜采用过大的活塞平均速度,否则气阀阻力大。

关于作者: 品牌网络
为您推荐
手动挡定速巡航要怎么使用
手动挡定速巡航要怎么使用
手动阀的使用方法 手动阀应用有哪些特点
手动阀的使用方法 手动阀应用有哪些特点
喜欢开手动挡的车,有哪些好的手动挡车辆可以推荐
喜欢开手动挡的车,有哪些好的手动挡车辆可以推荐
手动挡车档位介绍
手动挡车档位介绍
手摇绞盘是什么 手摇绞盘的介绍
手摇绞盘是什么 手摇绞盘的介绍
手动挡汽车有什么驾驶技巧
手动挡汽车有什么驾驶技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 *

显示名称 *
电子邮箱地址 *
网站地址
近期文章
<?php the_title(); ?>
办公室用玻璃门安全性高吗?为什么呢?
2023年1月16日
<?php the_title(); ?>
哪里可以做办公室玻璃隔断墙?
2023年1月16日
<?php the_title(); ?>
办公室玻璃隔断的特点 办公室玻璃隔断的特点有哪些
2023年1月16日
<?php the_title(); ?>
办公室背景墙设计技巧有哪些
2023年1月16日
<?php the_title(); ?>
办公室装修的背景墙应该如何去做?
2023年1月16日
随机文章
<?php the_title(); ?>
山东临工装载机933仪表盘灯亮时什么意思
2022年12月25日
<?php the_title(); ?>
五金制品厂招聘冲压件操作工女的能做吗
2022年11月22日
<?php the_title(); ?>
格力大1匹变频空调压缩机坏了换一个多少钱?
2022年12月9日
<?php the_title(); ?>
什么是SBS改性沥青防水涂料SBS涂料跟SBS卷材有什么区别
2022年12月31日
<?php the_title(); ?>
led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
2023年1月6日
评论最多的文章
<?php the_title(); ?>
办公室用玻璃门安全性高吗?为什么呢?
2023年1月16日
欧松板用于木结构房屋的优势
2022年11月9日
制作衣柜常见的四大板材
2022年11月10日
生态板厂家
怎么储存生态板
2022年11月10日
细木工板和多层板区别
2022年11月10日
关于我们
品牌网络资讯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QQ 247688158

首页板材网络五金网络钢材网络机械网络塑料网络石材网络十大品牌装修网络
© 2022 品牌网络 鲁ICP备2022020474号-2

『陆』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有的能公开吗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背景我国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20多年了,它已成为我国最为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制度之一。我们目前所称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要进行跟踪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规化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在2003年9月正式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把现行的单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扩大到对发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我国的环评制度也将由此向全局性的战略环评方向发展。环境评价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环境评价一般应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介入,实际上相当于项目的环境可行性评估。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评价的分类管理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不同规模的建设单位按照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这些均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评价机构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质证书,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我单位就有具备国家颁发的甲级资质证书的评价机构。环境评价的方法与内容环评方法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总的原则是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评价因子大气评价因子.现状评价:SO2、NO2、TSP、PM10和CO;预测评价:SO2、NO2、烟尘(粉尘)、甲苯、二甲苯。水环境评价因子.现状评价: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BOD5、溶解氧和氨氮;预测评价:COD、BOD5、氨氮。噪声评价因子:LaeqdB和最大声级。生态评价因子:绿化面积、生态适宜度、生态满意度。-----------------------Page11-----------------------营运期主要污染源大气水(1)燃气锅炉(1)工业废水(2)燃气焚烧炉和焊(2)生活污水装车间噪声(3)喷漆间及烘干室(1)运输(4)汽车调试及试车(2)设备(5)流动源车辆固体废物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大气: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水体:1999年和2000年潮白河下段分别为Ⅴ类和超Ⅴ类水体;2001年后,潮白河和月牙河断流。项目区地下水质较好。生态:项目区目前主要为城乡过渡带的农业景观区,农业生态系统占主导地位。声环境:项目区北侧声环境较差。其它区域声环境良好。评价区污染现状大气:河南村、临河村和王家场村居民燃煤排放大气污染物。水:居民和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为430.58万t/a。固体废物:居民和企业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燃煤炉渣,总排放量为5.33万t/a。噪声:主要来自居民生活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燃天然气锅炉和焚烧炉排放的SO和烟尘对周2围环境影响较小,NO有一定影响,因而要采2取一定措施。生产工艺废气中的粉尘、甲苯和二甲苯的预测浓度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项目建成后,进出机动车排放一定量的尾气污染物。目前北京市正在逐步加大对机动车污染的控制,要求所有上路的机动车排气都要达到欧洲2#标准,因此机动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该不大。噪声影响预测各企业入住后,其厂界噪声均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因此,工业小区各边界亦可达到上述标准,设备噪声对区外的敏感目标影响很小。园区建成后,进出园区道路的主要是各类运输卡车和商业公车辆,对于各入住企业的公区、职工生活区和距离最近的河南村(距园区30m),单车噪声的影响都很小。界外交通噪声对工业小区布置在临近道路一侧的商服、公设施有较大影响,必须采取降低道路噪声的防护措施。水环境影响分析废水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各企业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顺义区污水处理厂。其中各污染物指标符合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水长期灌溉绿地,地下水下游方向污染物浓度上升幅度很小,不会影响地下水的饮用功能。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区建成后将成为完全的城市生态系统,虽然植被类型与现状比没有本质的差别,但因绿化树种多样化、呈多层次性,会使生态系统功能得到完善。生态适宜度分析:项目区适宜开发成为工业用地,但工业布局受到高压线的限制。生态满意度分析:仁和工业小区建成后的生态满意度值为54.8,处于中等水平,说明项目区整体功能与布局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大气总量控制的定量计算采用目标浓度控制法:考虑区域外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对于工业小区内大气环境的污染贡献量,将其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对工业小区贡献的浓度值进行叠加。求出小区污染物的浓度余量,即上述叠加值与环境二级标准的差值,作为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目标值:SO、烟尘、粉尘、甲苯2和二甲苯分别为11.514t/a、2.062t/a、0.375t/a、0.625t/a和48.55t/a。水污染物总量控制o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排放总量控制此方法依据小区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技术经济条件,确定可排放的废水水质,并通过类比调查确定废水量,从而计算出小区总量控制指标。o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排放总量控制根据项目区现状化肥淋失、土壤有机氮流失、居民区废水及鱼塘排水等因素确定排放量,以现状排放量不增加作为总量控制目标。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值污染物CODNH-N4排放总量84.7717.75(t/a)大气环境保护措施焊装车间和总装车间废气由排气筒排放。喷漆(补漆)间安装水旋式漆雾处理装置,处理效率要达到95%以上,排气筒高度不能低于20m。烘干室内产生的有机废气应采用焚烧方法加以处理,保证对甲苯和二甲苯的去除率大于98%。焚烧炉烟囱高度不能低于15m。加强车辆管理,减少车辆的尾气污染物排放量。水环境保护措施本报告建议园区统一建造污水处理厂。o各生产企业先对各自废水进行预处理,再将其送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至少要达到4800t/d,污水处理工艺可选择接触氧化法和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中的一种。在工业小区内设立中水回用系统,将处理后的水回用于园区绿化降尘。修建贮存池用以贮存不能回用的达标废水,同时可作为一个生态景观,提高区域的环境质量,还能收集降水。多余的达标废水可向南排入月牙河。声环境保护措施锅炉房建在周围受感人群少的地点,锅炉及锅炉房内其它有关设备设施安装时注意采用吸声、隔声、消声、隔振等噪声控制措施。对于工业企业的噪声,要注意采取局部噪声控制措施和隔振措施。在工业小区北侧双河路南侧建设30m宽的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以乔灌为主的绿化带。公共设施用房临街一侧安装隔声窗。固体废物防治措施生活垃圾可由环卫部门全部用封闭车定期清运到顺义区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定点堆放,堆存场地采取防渗、防雨措施,并采取防止散落、飞扬等措施以避免二次污染问题。对含有重金属等危险废物的工业固体废物和干污泥,单独贮存,并送至危险废物处理中心。环境经济分析投资与经济效益总投资1.3亿元,主要建设汽车配套产业,效益可观环境损益分析环保投资估算环保投资包括污染防治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所有基建费用、运行费用和设备费用。本项目主要为污染物处理、绿化及节约资源等方面。环保投资占该工程建设投资的比例为10%,完全能够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环境监测计划(1)大气监测1)废气污染源监测2)环境空气监测(2)废水监测(3)环境噪声监测

『柒』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1

一、工程设计类(环境工程和给排水专业)

工作性质:该领域主要业务是各种环境工程项目(污水处理、垃圾填埋、气体净化之类)的设计和配套设备的安装、施工等。

工作单位:环保公司/设计院,是目前环境类学生最广泛的去处。早期,环保公司多比较小,干三四年就能成挑大梁的人物,但因为公司规模小,管理又不正规,收入普遍低

今后发展:所以寻找一家有实力有前景的环保公司在其中不断提升将是职业归宿的重点,若遇到创业的机会,再好好把握。

注册环保工程师的考证将是促使该行业正规化并提升该类职业收入的一个转折。

二、环境咨询类

工作性质:环境咨询服务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咨询、环境监理、环境管理体系与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环境技术评估、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清洁生产审计与培训、环境信息服务等。

1、环 境评价

环评的上岗证书是做环评的个人资质,参加工作后一年就可以考。

高级的就是注册环评师,环评注册工程师是国家对于做环评工作从业人员的资质的一种认定,本科毕业5年才能考,考试比较难,有4门,过了就有注册证书,通过率才10%左右。而且现在做环评的单位都必须要有一定人数的环评注册工程师,才能做环评。

2、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EHS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两体系的整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称EHS管理体系。

就业单位:

国企/外企/名企制造业的环境部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企业也都成立环境部门来解决内部的环境问题并协调对外的环境问题。

EHS认证单位: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外审员。

发展方向: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EHS管理师是薪水非常高的一个职业,当然,该职业对专业知识的广博性,实际问题的协调解决能力以及外语的要求也非常高。

工作特点:工作性质偏“软”,通常的工作就是写环境报告书之类的文稿。工作看似很轻松,但大多是重复性的,且往往是作为工程项目的附属,有些人会觉得单调、枯燥,缺乏挑战。但这样工作的好处就是不用承担风险,而且收入也不低,学环境专业的女生从事此类工作比较合适。

三、销售与技术服务类

工作性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可以看作是管理性服务。我国目前主要指对从事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废气及放射性废物治理设施的社会化运营和管理。这些设施原来由国家投资建设,现在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政府只负责出一定的运营费用。我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社会化、市场化运营才刚刚起步,发展较慢,市场化规模总体不大,但潜力巨大。

工作单位:从小区的小型中水回用设备提供商,到资产千万的`发达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运营者,甚至还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上市公司,都在这个领域竞争。

发展前景:在大公司工作的好处是能接受系统的相关职业培训,能学到的东西很多;在小公司则要处理许多不同的事务,也许很快就能独当一面。所以找工作时也不必一心想要找棵大树乘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毕竟这个行业才刚起步,而且潜力巨大。

四、环境管理类

工作单位:环境管理职位主要在政府部门,包括各级环保局及其下属事业单位。国家的环保政策在近些年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这一切都使得政府部门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1、继续读研/博/出国等深造→科研/教授→教书/专家

2、毕业→环评单位→环评工程师→环评专家/创业

3、毕业→设计院/环保工程公司→环保工程师→技术专家/项目经理/创业

4、毕业→环保设备材料公司→环保设备材料销售→销售经理/环保业务→创业

5、毕业→环保投资公司→工程师→项目管理人员→高层

6、毕业→污水厂/自来水厂→维护管理人员→厂长

7、毕业→国企/外企/民企等制造业→环境管理→环保主管/EHS管理师

8、毕业→监测站/环保局→公务员→环保官员/创业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2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招聘职位:给排水工程师、环保工程师、销售工程师、水处理工程师、给排水设计师、项目经理、污水处理工程师、环境工程师、销售经理、工艺工程师、销售代表、技术员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教育工作,确立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指导思想。环境教育是一项终生教育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环境道德素质和环境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环境专业教育是中国的环境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环境专业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环保专业的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高等院校的学生。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培养环保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中国的环境教育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专业设置和结构体系都趋于合理,基本上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对环保人才的需求。

环境工程专业仍属于正在发展中的专业,因此还没有吸引更多人的注意。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大部分是在大城市和大企业,以及一些专门做环境方面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的公司。

由于很多地区或地方上的企业对环境保护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他们的需求相比之下就小的多,再加上很多地县级的环保部门的人员多数是从原来的卫生防疫部门或其他部门拼凑出来的,也往往缺少对环境工程的重视。这几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国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不多。但随着环境保护观念宣传的深入,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加强,有理由相信,未来几年内,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3

环境工程

学年: 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开设院校数量:198所

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与水泵、水处理微生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教学实践

测量实习、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习、水力学实验、微生物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处理实验、空气污染控制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1.掌握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具有污染物监测和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4.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院校推荐 按高校热度排序

『捌』 污水厂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环评单位应重点关
注厂址选择、尾水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中水回用
以及污泥的综合利用等方面问题,并从环境保护的
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有效地指导
设计。

『玖』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具体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

『拾』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包含哪些内容

http://wenku..com/view/e5613b7e5acfa1c7aa00cc34.html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000.7)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6.4)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

背景

我国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20多年
了,它已成为我国最为行之有效的环境保
护制度之一。
我们目前所称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
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
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
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要进行跟踪的
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规化

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
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
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在
2003年9月正式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把
现行的单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扩大到对发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我
国的环评制度也将由此向全局性的战略环
评方向发展。

环境评价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
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
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
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评价一般应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介入,实际上相当于项目的环境可行性评
估。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
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评价的分类管理

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不同规模的建设单位按照规定,组织编制
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
报环境影响登记表,这些均统称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

环境评价机构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
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质证书,按照
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
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我单位就有具备国家颁发的甲级资质证书
的评价机构 。

环境评价的方法与内容

环评方法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总的原则
是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的内
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制定。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评价因子

 大气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SO2 、NO 2、TSP、PM10 和CO;

预测评价:SO2、NO2、烟尘 (粉尘)、甲苯、二甲苯。
 水环境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BOD5、溶解
氧和氨氮;
预测评价:COD、BOD5、氨氮。

 噪声评价因子:Laeq dB 和最大声级。
 生态评价因子:绿化面积、生态适宜度、生态
满意度。

----------------------- Page 11-----------------------

营运期主要污染源

大气 水
(1)燃气锅炉 (1)工业废水
(2)燃气焚烧炉和焊 (2)生活污水
装车间 噪声
(3)喷漆间及烘干室 (1)运输
(4)汽车调试及试车 (2)设备
(5)流动源车辆  固体废物

区域环境质量状况

大气: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水体:1999年和2000年潮白河下段分别
为Ⅴ类和超Ⅴ类水体;2001年后,潮白
河和月牙河断流。项目区地下水质较好。
生态:项目区目前主要为城乡过渡带的
农业景观区,农业生态系统占主导地位。
声环境:项目区北侧声环境较差。其它
区域声环境良好。

评价区污染现状

大气: 河南村、临河村和王家场村居民
燃煤排放大气污染物。
水: 居民和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为430.58
万t/a。
 固体废物: 居民和企业所产生的生活垃
圾和燃煤炉渣,总排放量为5.33万t/a。
噪声: 主要来自居民生活噪声和道路交
通噪声。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燃天然气锅炉和焚烧炉排放的SO 和烟尘对周
2
围环境影响较小, NO 有一定影响,因而要采
2
取一定措施。生产工艺废气中的粉尘、甲苯和
二甲苯的预测浓度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对周围
环境影响不大。
 项目建成后,进出机动车排放一定量的尾气污
染物。目前北京市正在逐步加大对机动车污染
的控制,要求所有上路的机动车排气都要达到
欧洲2#标准,因此机动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
该不大。

噪声影响预测

 各企业入住后,其厂界噪声均可达到 《工业企
业厂界噪声标准》。因此,工业小区各边界亦
可达到上述标准, 设备噪声对区外的敏感目标
影响很小。
 园区建成后,进出园区道路的主要是各类运输
卡车和商业办公车辆,对于各入住企业的办公
区、职工生活区和距离最近的河南村(距园区
30m),单车噪声的影响都很小。
 界外交通噪声对工业小区布置在临近道路一侧
的商服、办公设施有较大影响,必须采取降低
道路噪声的防护措施。

水环境影响分析

废水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
各企业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
管网,最终进入顺义区污水处理厂。其
中各污染物指标符合进入城市污水处理
厂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中水长期灌溉绿地,地下水下游方向污
染物浓度上升幅度很小,不会影响地下
水的饮用功能。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项目区建成后将成为完全的城市生态系统,虽
然植被类型与现状比没有本质的差别,但因绿
化树种多样化、呈多层次性,会使生态系统功
能得到完善。
 生态适宜度分析:项目区适宜开发成为工业用
地,但工业布局受到高压线的限制。
 生态满意度分析:仁和工业小区建成后的生态
满意度值为54.8,处于中等水平,说明项目区
整体功能与布局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
要。

污染物总量控制

大气总量控制的定量计算

采用目标浓度控制法:考虑区域外企事业
单位和居民对于工业小区内大气环境的污
染贡献量,将其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对工业
小区贡献的浓度值进行叠加。求出小区污
染物的浓度余量,即上述叠加值与环境二
级标准的差值,作为总量控制目标。
总量控制目标值:SO 、烟尘、粉尘、甲苯
2
和二甲苯分别为11.514t/a、2.062t/a、
0.375t/a、0.625t/a和48.55t/a。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

o 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排放总量控制
此方法依据小区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技术经济
条件,确定可排放的废水水质,并通过类比调查
确定废水量,从而计算出小区总量控制指标。
o 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排放总量控制
根据项目区现状化肥淋失、土壤有机氮流失、居
民区废水及鱼塘排水等因素确定排放量,以现状
排放量不增加作为总量控制目标。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值

污染物 COD NH -N
4

排放总量
84.77 17.75
(t/a)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焊装车间和总装车间废气由排气筒排放。
喷漆(补漆)间安装水旋式漆雾处理装置,
处理效率要达到95%以上,排气筒高度不
能低于20m。烘干室内产生的有机废气应
采用焚烧方法加以处理,保证对甲苯和
二甲苯的去除率大于98%。焚烧炉烟囱
高度不能低于15m。
加强车辆管理,减少车辆的尾气污染物
排放量。

水环境保护措施

 本报告建议园区统一建造污水处理厂。
o 各生产企业先对各自废水进行预处理,再将
其送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
至少要达到4800t/d,污水处理工艺可选择
接触氧化法和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中的一种。
 在工业小区内设立中水回用系统,将处理后的
水回用于园区绿化降尘。修建贮存池用以贮存
不能回用的达标废水,同时可作为一个生态景
观,提高区域的环境质量,还能收集降水。多
余的达标废水可向南排入月牙河。

声环境保护措施

锅炉房建在周围受感人群少的地点,锅
炉及锅炉房内其它有关设备设施安装时
注意采用吸声、隔声、消声、隔振等噪
声控制措施。
对于工业企业的噪声,要注意采取局部
噪声控制措施和隔振措施。
在工业小区北侧双河路南侧建设30 m宽
的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以乔灌为主
的绿化带。公共设施用房临街一侧安装
隔声窗。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可由环卫部门全部用封闭车定
期清运到顺义区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定点堆
放,堆存场地采取防渗、防雨措施,并
采取防止散落、飞扬等措施以避免二次
污染问题。
对含有重金属等危险废物的工业固体废
物和干污泥,单独贮存,并送至危险废物
处理中心。

环境经济分析

 投资与经济效益
总投资1.3亿元,主要建设汽车配套产业,效益
可观
 环境损益分析
 环保投资估算
环保投资包括污染防治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所有
基建费用、运行费用和设备费用。本项目主要
为污染物处理、绿化及节约资源等方面。环保
投资占该工程建设投资的比例为10%, 完全能
够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环境监测计划

 (1)大气监测
1)废气污染源监测
2)环境空气监测
 (2)废水监测
 (3)环境噪声监测

阅读全文

与中水回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纯水25度的氢离子值是多少 浏览:569
通用空调滤芯怎么拆 浏览:609
阴树脂用途 浏览:256
自洁净水器多少钱一台 浏览:754
净水机两根ro膜 浏览:77
溶剂型低溴环氧树脂 浏览:35
反渗透产水电导高什么原因 浏览:524
制造油烟净化器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浏览:368
如何清洗三元催化滤芯 浏览:773
沧州农村污水改造项目 浏览:121
蒸馏水冬天用不好吗 浏览:502
楼房的纯净水一般多少钱 浏览:143
买净水器ro膜能用多久 浏览:197
反渗透总进水量计算方式 浏览:49
超滤膜堵塞检查什么指标 浏览:538
空气潮湿对净化器有什么作用 浏览:273
吸水性树脂吸水后冰冻 浏览:901
家用什么类型净水器好 浏览:772
诊所污水处理设备厂 浏览:645
美的钠滤芯管子怎么换 浏览: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