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自来水污水处理流程
市政自来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能够成为适合日常生活使用的纯净水。首先,自来水会进入砂过滤器,通过砂层过滤掉较大颗粒的杂质。接着,水会经过炭过滤器,利用炭层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部分有害物质。之后,水会进入精滤器进一步净化,确保水质达到使用标准。最后,经过这些处理步骤的水会直接到达用水点,供人们使用。
对于某些工厂的生产用水需求,地下水资源经过处理后也能满足要求。在某工厂的生浩用水设备安装现场,可以看到地下水资源首先经过砂(锰砂)滤器进行初步过滤,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杂质。之后,水会进入炭滤器,通过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质。接着,水会经过软水器软化,减少水中的钙镁离子。再经过精滤器进一步净化,确保水质达到生产标准。这些经过处理的水最后会用于工厂的生产过程。
而直饮水处理工艺流程则更为复杂,以确保饮用水的纯净。首先,自来水会进入原水箱储存,然后通过原水泵输送至砂滤器,再次进行初步过滤。接下来,水会进入炭滤器,通过活性炭吸附有机物和部分有害物质。随后,水会经过软水器软化,减少水中的钙镁离子。再经过精滤器进一步净化,确保水质达到直饮水标准。水会经过增压泵加压,然后通过反渗透装置进一步净化。之后,水会经过臭氧发生器进行消毒,再进入纯水箱储存。最后,通过紫外线杀菌器再次进行消毒,确保水质安全。最后,通过变频输送系统将处理后的水输送到用水点,供人们直接饮用。
② 水厂和污水厂是怎么处理水的
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处理水的方法不同。水厂主要分为纯净水厂、矿泉水厂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则是专门处理污水的。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废水可以回用于工业。经过处理的废水可以直接或进一步处理后,用于冷却水、熄焦、熄炉渣用水、灰渣水力输送用水、工厂绿地浇洒、地面及设备车辆冲洗、消防用水等用途。其中,工业冷却用水是最普遍的应用。
处理后的废水也可以用于城市杂用。比如城市生活冲厕用水、洗车行业用水、道路喷洒用水、城市绿地灌溉、非接触性景观用水及消防用水等。城市生活用水是相对稳定的用水渠道,而道路喷洒用水和城市绿地灌溉则具有季节性。
经过处理的废水还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只需经过简单的过滤,即可达到农业灌溉用水的标准,能进一步净化水质,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水分和肥分,提高农作物产量。然而,农业灌溉用水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另外,处理后的废水还可以用于水利工程。如二级河道景观用水,只要达到水质标准,就可满足河道景观用水需求。此外,中水还可以用于地下含水层的存储及恢复,但需经过进一步处理,以达到地下水回灌的水质要求。
矿泉水生产设备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计,参考数据包括生产水量要求、处理水质标准、进水水质情况和场地限制条件等。
10T/H矿泉水生产设备具有多项技术特点,如高温运行、耐高温性能、强大的细菌、病毒及其他颗粒或胶体杂质去除能力、先进的膜处理技术、化学稳定性能等。该设备不仅能够生产出水质超好的纯净水,而且操作简单、环保,应用范围广泛。
③ 自来水厂排泥水的处理技术
针对黄浦江水系闵行水厂排泥水的处理,通过污泥沉降特性研究,采用收集、浓缩、平衡、投加聚丙烯酰胺(PAM)、离心机固液分离的工艺流程和PLC中央控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浓缩池上清液能达标排放,离心机分离水的泥饼含固率≥42%,PAM加注率1.0~1.5kg/t干泥。研究表明,该工艺可作为黄浦江水系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设计依据。
自来水厂从污染较少的地方远距离引水,虽然水质有所改善,但提高了制水成本。而自来水公司将未经处理的大量滤池反冲洗废水和沉淀池排泥水直接排入江河,不仅导致航道淤积,还对水体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在闵行水厂(处理规模7×104 t/d)进行了排泥水处理技术和工程生产性研究,投入运行后取得良好效果。
1 排泥水特性研究
1.1 原水浊度与SS的相关关系
污泥总量是以水中SS含量计算的,不同水源、不同季节(潮汐河流)的不同浊度都可能影响其与SS的相关关系。闵行水厂一车间1997年12月—1998年2月原水浊度与SS的关系见图1。
经分析可知:
① 测得的浊度:最高为80 NTU,最低为25 NTU,平均为42.3 NTU。
② 测得的SS值:最高为130 mg/L,最低为43 mg/L,平均为83.54 mg/L。
③ 从50个数据分析可得,浊度值低于60 NTU的占90%,经统计浊度与SS的相关关系方程为:
y=2.154 8x-7.202 4
R2=0.9571
④ 由于试验过程中黄浦江上游闵行江段浊度低于80 NTU,而最大几率在25~60 NTU之间,故高于60 NTU时与SS的相关关系有待于作进一步研究。
1.2 排泥水污泥总量估算
水厂排泥水中污泥总量的估算涉及到工程土建规模、脱水机械和机泵设备的容量配置,是确定工程规模和投资成本的重要依据。
一车间排泥水污泥总量估算采用英国水处理研究中心《污泥处理指南》一书中提供的排泥水中污泥含量计算公式:
Q=6.67×10.4 m3/d×1.07=7.137×104 m3/d
则平均日产干污泥量:
W=71 370 m3/d×(167.6×10-6 t/m3)=11.96 t/d
最低日产干污泥量W=2.36 t/d
最高日产干污泥量W=40.99 t/d
本项目以浊度=80 NTU来考虑土建规模和设备容量的配置。
1.3 排泥水自然沉降特性
不同含固率排泥水的自然沉降特性见图2。
由图2可知,排泥水污泥在自然沉降过程中,污泥沉降速率随时间的增长不断减小,而且不同含固率的沉降特性明显不同。含固率较低时,初始阶段污泥沉降速度很快,较快到达压密点,且在压密点附近沉降曲线明显转折。随着排泥水含固率的增高,污泥界面的下降速率越来越慢,历时曲线逐步趋于平缓,压密点不明显。图中各排泥水沉降时含固率的变化数据见表2。
由表2可知,3 h后的浓缩污泥和24 h后稳定污泥的含固率随着排泥水初始含固率的升高而升高。经过3 h自然沉降,底部污泥含固率都达到4%以上,能满足后续机械脱水设备要求。
2 排泥水处理工艺
经一车间排泥水沉降特性试验和污泥粒径大小测试,确定工艺流程。
可以看到,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由五部分组成:截留池、浓缩池、污泥平衡池、聚合物投加系统、离心机脱水机房。本流程系统有2个物料进口,即截留池的排泥水进口和高分子絮凝剂PAM加注口;有2个物料出口,即浓缩池上清液排放口和螺旋输送器的泥饼出口。离心机分离水回收至排泥水截留池。
2.1 沉淀池排泥水的收集
经沉淀池排泥水量实测,沉淀池两旁虹吸排泥管全开时排出量为3 680 m3/d,平均为150 m3/h。沉淀池排泥水收集主要由虹吸式吸泥机或经穿孔排泥管排出,靠重力流向截留池。截留池直径D=8 m,池深H=4.8 m,有效调节容积为100 m3。池内装有搅拌机(到达一定水位开始搅拌)以防止污泥沉淀。截留池出水选用两台潜水泵提升(一用一备),其中一台由变频控制并能相互切换,Q=37.5~150 m3/h,扬程H=93.1 kPa。截留池内安装液位仪,控制搅拌机的开启和传送水位信号至PLC控制中心。潜水泵出口处安装电磁流量仪,既可现场观测,又可传送信号至PLC控制中心。
2.2 排泥水的浓缩
污泥浓缩池为地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长8.0 m,宽5.9 m,深5.4 m,设计流量160 m3/h,设计输出污泥浓度≥5% DS,进入浓缩池排泥水浓度≤1% DS。污泥浓缩池底部设有刮泥机一台,用于收集底部浓缩污泥。
污泥浓缩池的主要处理部分是斜板浓缩装置。共有斜板228块,斜板高h=2m,长L=2.5m,宽B=1m,倾角θ=53°,斜板间距d=8cm。
其有效沉淀面积为:
A'=(dsinθ+Lcosθ)nB=(0.08×0.8+2.5×0.6)×228×1=356m2
折算成同等高度的平流式沉淀池,其相对停留时间为:
T'=A'h/Qmax'=356×2/150=4.75h
从上述计算中可以看出,浓缩池的相对停留时间大于3 h,能满足浓缩要求。
排泥水浓缩池担负着双重使命,即清浊分流。当底部污泥浓度计测得含固率达到一定控制指标时,通过PLC接受一定信号,指令污泥切割机和污泥泵开启,将污泥排入平衡池,当污泥浓度低于某一数值时,PLC指令污泥切割机和污泥泵停止工作。
随着截留池排泥水不断进入浓缩池,其上清液不断外排。对污泥浓缩池进行了连续测试,测试结果见图4。
从所获得的18个SS及相关数据分析,浓缩池排出上清液中SS平均浓度为61.6 mg/L,最大值为77 mg/L。在进水水质平稳运行情况下,上清液中的SS浓度有下降趋势,最低可达17 mg/L,表明连续稳定运行有利于提高浓缩池的清污分离效果。测定结果也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2.3 污泥平衡池
斜板浓缩后的污泥经安装在管道上的污泥切割机(用于打碎颗粒较大的固体,保护后续处理设备的安全)由三台偏心螺旋泵(两用一备)送至污泥平衡池。为防止污泥沉降,平衡池内设有搅拌机一台,转速480 r/min。此外,还安装了液位仪(控制搅拌机的启动和停止)和污泥浓度计(作为脱水机污泥处理量和PAM加注量的依据)等在线控制检测仪表。
2.4 离心机脱水
一车间的原水取自黄浦江上游,浊度较高,约70~80 NTU,在水处理过程中投加硫酸铝等混凝剂。据测定,污泥中SiO2含量达50%以上,Al2O3含量在17%~20%左右,有机成分灼烧减量为10%~13%。污泥中无机成分含量高,无明显的亲水性,污泥离心脱水较容易。根据排泥水污泥颗粒粒径大小的分析,选用DSNX—4550离心机作为固液分离主要脱水机械。
DSNX—4550离心脱水机进泥含固率4%时处理量15 m3/h,进泥含固率5%时处理量12 m3/h,转筒Ø 450/266 mm,转筒长度与直径比为4.17,锥角为10°,离心机最大转筒速度3 250 r/min,工作速度2 600、2 900 r/min。
影响污泥离心脱水效果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种,即:不可调节机械因素;可调节机械因素;工艺因素。要使离心机能达到预期的固液分离效果,在确定机械型号(不可调节机械因素)之后,可以调整“可调节机械因素”。如改变离心机转筒速度,调节G的作用力,使分离因数增大,有利于固液分离;反之,减小转筒速度使分离因素减小,则不利于固液分离。但是,过分增大转筒速度,必定增大机器的磨损,产生大的噪音。
选择不同的挡板来调节液体水位(池子深度),可使分离水达到最佳清澈度和泥饼最佳干燥度之间的平衡。总的来说,当整个液体半径减小时,分离水变得更加透明,泥饼含水率增高。又如:转速差越大;污泥在离心机内停留时间越短,泥饼含水率就越高,分离水含固率就可能越大;反之,转速差越小,污泥在离心机内停留时间越长,固液分离越彻底,但必须防止污泥堵塞。总之,可利用转速差进行自动调节以补偿进料中变化的固体含量。
此外,还可以调整工艺因素。当污泥性质已经确定时,可以改变进料投配速率,减少投配量利于固液分离;增加絮凝剂加注率,可以加速固液分离速度,并使分离效果好。
2.5 工艺的自动化控制
项目进行过程中,对如何自动控制整个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行的自控模式,使系统在PLC中央控制下达到无人自动运行的程度。
针对图3工艺,实现自动运行主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① 排泥水截留池自动控制
控制输送泵、搅拌器的开停。
② 自动排放浓缩池的底部浓缩污泥
利用浓度计测定值的上下限控制浓缩池排放污泥泵的开停,达到污泥排放自控。
③ 平衡池污泥液位控制
控制搅拌器、浓缩池排放污泥泵、离心机进泥污泥泵的开停以达到平衡池不溢出,不排空。
④ 自动配制PAM溶液和自动投加药量
对离心脱水机的PAM加注进行自动控制。根据离心脱水机进泥量和平衡池污泥浓度指示值控制加药量。
⑤ 当某泵发生故障时,切换备用泵以保证系统继续运行。
⑥ 协调排泥水处理工程整个系统的运行
采用SLC 500小型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中央控制,可使控制灵活、显示直观、设置简便、操作容易。
3 运行结果
采用离心机对水厂排泥水浓缩污泥进行固液分离,需选择最佳工艺参数。研究了进入离心机的浓缩污泥含固率的要求范围,进料量(装机容量),最大产量,离心机差速、转速,不同类型聚丙烯酰胺(PAM)加注率、投加浓度对离心机脱水后的污泥含固率、分离水SS值和回收率的影响。
3.1 阳离子型PAM 加注率
阳离子PAM加注率与污泥回收率、泥饼含固率的关系见图5。从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 在一定的产量下,当PAM加注率>0.1%时,随PAM加注率的增加,污泥回收率也增加;当PAM加注率为0.1%时,污泥回收率即可达到99%。
② PAM加注率为0.08%~0.16%时均可保证离心机出泥含固率≥43%。
③ 使用阳离子型PAM处理后分离水色度(目测)较低,脱色效果较佳。
3.2 阴离子型PAM加注率
阴离子型PAM加注率与污泥回收率、泥饼含固率的关系。
① 在一定的产量下,当PAM加注率>008%时,随PAM加注率的增加,污泥回收率也增加;当PAM加注率为0.08%时,污泥回收率即可达到99%。
② PAM加注率为0.08%~0.23%时均可保证离心机出泥含固率≥42%。
③ 使用阴离子型PAM处理后分离水色度(目测)较高,脱色效果不佳。
3.3 进泥流量和产量
进泥流量和产量与污泥回收率、泥饼含固率的关系。
① 在产量达1 248 kg/h,进泥流量达 16 m3/h的情况下,仍可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通常运行条件为产量640 kg/h,进泥流量10m3/h。
② 进泥流量范围为6~16 m3/h情况下,污泥回收率均在98%以上,泥饼含固率≥42%。
3.4 进泥浓度对泥饼含固率的影响
进泥浓度与污泥回收率、泥饼含固率的关系。
离心机对进泥浓度的要求不高,在3%~6.5%范围内均可保证较高的污泥回收率(≥98.9%)和泥饼含固率(≥43%)。
3.5 离心机差速对泥饼含固率的影响
差速对泥饼含固率和分离水SS值的影响见图9。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 差速范围在7~11 r/min时,泥饼含固率均大于44%,分离水SS值为166~218 mg/L。但当差速高达12 r/min时,污泥含固率降低,仅为39%;分离水SS值较高。
② 差速基本上对泥饼含固率影响不大,但应视进泥浓度和装机容量选择相应差速。进泥量大时,差速太小可能堵塞离心机;差速太大,出泥泥饼含固率会降低。
3.6 运行工艺参数
从工程运行结果可得出闵行水厂一车间排泥水处理离心机运行最佳工艺参数。
① 进离心机浓缩污泥浓度:3%~7%;
② 对PAM药剂来说,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都可用;
③ PAM加注率为1.0~1.5 kg/t干泥;
④ PAM储液配制浓度:阳离子型0.5%,阴离子型0.3%;
⑤ PAM投加浓度:0.2%;
⑥ 离心机转速:2 600 r/min和2900 r/min;
⑦ 离心机差速:5~12 r/min。
离心机在上述工艺参数情况下,对水厂排泥水进行处理,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 阳离子PAM加注率为0.1%~0.15%(kg/t干泥)时,污泥回收率>99%,泥饼含固率≥43%;
② 阴离子PAM加注率为0.08%~0.15%(kg/t干泥)时,污泥回收率>99%,泥饼含固率≥42%;
③ 投加阳离子时,分离水佳;投加阴离子时,分离水色度较差。
以上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④ 自来水厂的水处理工艺流程(详细)
1、自来水是如何生产的?
众所周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原水里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从给水处理角度考虑,这些杂质可分为悬浮物、胶体、溶解物三大类。城市水厂净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原水中这些会给人类健康和工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及其他有害成分,使净化后的水能满足生活饮用及工业生产的需要。市自来水总公司水厂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它包括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及消毒几个过程。
(1)混凝反应处理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混凝工艺处理,即:
原水 + 水处理剂 → 混合 → 反应 → 矾花水
自药剂与水均匀混合起直到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整个称混凝过程。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汕头市使用的是碱式氯化铝。根据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知,投入药剂后水中存在电离出来的铝离子,它与水分子存在以下的可逆反应:
Al3+ + 3H2O ←→ Al(OH)3 + 3H+
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
混合过程要求在加药后迅速完成。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
经混凝反应处理过的水通过道管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
(2)沉淀处理
混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这个过程在沉淀池中进行。水流入沉淀区后,沿水区整个截面进行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污泥不断堆积并浓缩,定期排出池外。
(3)过滤处理
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澄清的过程。
(4)滤后消毒处理
水经过滤后,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条件。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灭,只要求消灭致病微生物。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消毒的加氯量(液氯)在1.0-2.5g/m3之间。主要是通过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消毒后的水由清水池经送水泵房提升达到一定的水压,在通过输、配水管网送给千家万户。
2、自来水是否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由以上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可见河水中原有的种种悬浮颗粒及胶体物质已在混凝过程中分离。而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也已在滤后消毒处理过程中被消灭。因此,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已把原水含有的有害人体健康物质去除掉。
那么,生产过程中所加入的药剂呢?在去除水中原有杂质的过程中不免地加入了新的杂质。这些新的杂质是否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呢?
在混凝过程中所加入的水处理剂,一般情况下都与原水的悬浮颗粒及胶体一起沉淀开来,从而不影响水出厂时的质量。那么,就只剩下氯气了。氯气消毒法是生产自来水的最后一个环节。往水里加氯气经反应后即可把水输送到市民家庭使用。如此,氯气是否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呢?
以下我们来重点研究氯气。
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在相同条件下,氯气比同体积的空气重,标准状况下,它的密度3.214g/L。氯气容易液化,当压强为101.3kPa,冷却到-34.6℃,气态的氯就变成黄色油状的液态氯。液态氯继续冷却到-101℃,就变成了固态氯。氯气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氯气会刺激鼻腔和喉头粘膜,并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较多氯气会窒息致死。
把氯气加入水中,会发生以下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因为消毒过程中氯气用量很小(一般在1L水中仅通入约0.005g氯气),可以说只要出厂的自来水符合正常的国家标准,在自来水中的投入的氯气会完全与水反应生成其他物质,故可认为出厂的水中不含Cl2。上文所谓的"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实际上应是指氯元素,而不是氯气。
然而,虽然氯气已完全反应,却有其他物质生成。我们先来看次氯酸。次氯酸(HClO)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是常用的消毒剂。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很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易发生以下反应:
2HClO = 2HCl + O2↑
如此,水中有可能含有的杂质就只剩HCl了。
氯化氢(HCl)是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约为空气的1.26倍。氯化氢极易溶于水(0℃时,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氯化氢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及腐蚀性。
由以上的方程式,根据氯原子守恒,可知一定物质的量的氯气与水反应后最终生成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原来氯气的两倍。由于在生产水的过程中使用的氯气的量很少,产生的氯化氢的量自然微乎其微。根据生理卫生常识,我们知道人体的胃液含有少量盐酸,故可认为微量的氯化氢并不影响人体健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外,氯化氢是易挥发气体,基于这一性质可推知煮沸了的水几乎不含氯化氢。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产过程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是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
最后,我们就“饮用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发现 14.3%的人家中饮用纯净水,49%的人饮用自来水,36.7%的人家中饮用井水。在饮用纯净水的人中:约36.7%的人认为纯净水对人体无害,较喜欢饮用;22.4%的人认为饮用纯净水对人体有害,并不喜欢饮用;此外,还有约40.9%的人对饮用纯净水是否有害不太清楚,因大部分人都在饮用,也就跟着饮用。大部分人不饮用自来水是因为目前严重的水污染状况,表示若自然经济条件允许,愿意喝天然的河湖水或矿泉水。多数人选择饮用何种纯净水大都从品质、价钱等方面综合考虑。
进水泵-蓄水池-澄清池-过滤池-加药池-过滤池-澄清池-出水泵
首先从泵房将水打到水池,经初滤,再加水沉淀剂聚合、过滤得到清水,加氯气消毒(小水厂加二氧化氯),将水储入清水池备用,再经高压泵压出供水。
自来水厂工艺流程图
⑤ 自来水厂是用漂白粉来处理水的吗
处理污水首先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过程,主要会用到活性炭或者明矾等进行吸附过滤。。漂白粉的作用主要是在最后消毒杀菌的。
⑥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主要有那些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主要有絮凝、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具体如下:
1、加版入絮凝剂,与水中的权杂质进行反应和吸附;
2、反应后的大分子杂物进行沉淀;
3、分别经过装有石英砂、活性炭等滤材的滤池进一步过滤;
4、出厂前进行加氯消毒。
(6)自来水厂如何处理净化污水扩展阅读
自来水水质问题的来源
我国对自来水水质向来有着严格的要求,2012年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一些关键指标的标准甚至与欧盟、美国不相上下,对于自来水厂的出水水质我们完全可以放心,但大部分水质问题都出在运输途中。
1、运输管线系统污染。最城市自来水的管道使用的是铜和铸铁管,使用几年后就会出现严重的锈蚀现象;后来改用防锈效果稍好的镀锌钢管,但其效果也仅仅是好一点而已。
2、小区二次供水污染。一些老式小区则采用顶部水箱(或蓄水池)供水的方式,在顶楼建造水箱或蓄水池,通过重力进行供水,相比前者,这种方式非极容易导致水源污染。
⑦ 给水厂污泥处理技术
给水厂污泥处理技术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城市生活用水来自于给水厂,给水厂通过净化地下水和污水来获取符合饮用标准的生活用水,在这个流程中需要添加混凝剂以及其它药剂,因此生活用饥指羡水的获得还会产生废水以及污泥,这部分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出水厂,否则会严重的损害周边环境,也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当前国内的给水厂污水及污泥处理技术大多套用污水处理厂技术,因此在逗返污泥的处理上并不存在单独的针对性技术,这就导致污泥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有必要针对给水厂污泥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给水厂污泥处理技术发展概述
国外的给水厂已经普遍推广了污泥处理配套设施,最早在19世纪30年代末期美国就开始了针对给水厂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而在19世纪的70年代中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用以规范给水厂的污泥处理工艺,各项给水厂污泥处理技术蓬勃发展。而在国内的给水厂污泥处理技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上海的一家自来水公司首次针对污泥处理建立了项目研究组,并在90年代开始尝试建设给水厂污泥处理设施,当前国内的给水厂污泥处理设施主要在大型城市推广,中小城市尚未普及。城市污水厂污泥具有有机物含量高、高度亲水性的特点,容易与水分子以不同方式结合在一起,使水分难以去除,必须采取一定的调理措施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其中化学调理法是最常用的技术手段。在化学调理过程中,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污泥类型、污泥中水分的存在形式、污泥表面特性、絮体大小和固体浓度等,并且这些因素互相关联。污泥来源不同,污泥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在实际工艺操作中,对于不同来源污泥的化学调理,一般需要通过试验确定调理剂的投加剂量和使用条件。给水厂污泥主要源自沉淀池的排泥水和过滤池的冲洗排水两个环节,因此主要是包含石灰软化污泥和化学絮状污泥两类。给水厂的污泥中掺杂了大量从污水中净化出的有机物、金属杂质、净化药剂等物质,因此要想降低污泥数量,就必须降低混凝剂的使用量。
二、给水厂污泥处理技术分析
给水厂的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6个环节,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以及对污泥处理效果的影响程度都不一样,分述如下:
2.1 污泥定量
给水厂的污泥来源是多方面的,因此污泥的最终含量很难准确界定,所以在进行给水厂污泥处理设备的容量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给水厂净化的各个流程,包括净化水的总量、混凝剂的用量、水质情况等等,此外净化工艺也会影响到污泥的产生量,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能保证污泥处理设施的设计容量满足实际需要。
2.2 污泥调质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一般在污泥脱水前需进行预处理,即污泥调质。尤其是采用铝盐(或铁盐)处理低浊度原水产生的污泥,由于污泥成份中金属氢氧化物的比例很高,污泥的脱水性能很差,更需要进行污泥调质。污泥调质有两方面的目的:其一是改善污泥性质和污泥的脱水性能,使污泥可以更快、更容易地脱水,大部份污泥调质是为实现这一目的:其二是防止脱水过程中过滤介质的堵塞,使污泥脱水可以保持稳定运行。
2.3 污泥减容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金属、药剂和有机物,如果能够从污泥中剥离和溶解这些物质,就能够进一步降低污泥处理的总量,从而实现污泥处理费用的节约,污泥碱容就是这样一种污泥处理工艺优化手段,利用碱容技术可以剔除污泥中的绝大多数化学污泥成分,从而降低污泥处理负担。
2.4 污泥浓缩
浓缩的目的是提高污泥的含固率,减少污泥体积和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特别是对于机械脱水,浓缩通常是污泥脱水工艺烂拍必不可少的环节。最常用的浓缩方法是重力式浓缩池。根据处理水量的大小,可设计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运行方式。对小型水厂,可使用带浮动式撇水装置的间歇式浓缩池。一般是采用带搅拌装置的连续流重力浓缩池。对污泥进行慢速搅拌造成的扰动有利于污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水和气泡上升逸出,加速污泥的浓缩。速度太快容易打碎已凝结的污泥颗粒,反而造成污泥浓缩性能恶化。工程上常用的搅拌方法是在刮泥机的水平桁架上设置垂直搅拌栅。为保持不同半径圆周上的搅拌强度均匀,栅条的间距沿径向逐渐增大。
2.5 污泥脱水
污泥脱水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污泥从流状固化成污泥饼,进而实现其搬运和远距离处理,所以脱水工艺是保证污泥最终处理效果的最后环节,同时这一环节的净化费用也是最高的。
污泥脱水一般分为非机械式污泥脱水和机械式污泥脱水两大类。非机械式污泥脱水又可以分为污泥塘和污泥干化床等,其中污泥干化床的应用和研究较多。机械式污泥脱水包括真空过滤机、离心机、带式压滤机、滚压式脱水机和板框压滤机等几种主要形式。
2.6 泥饼处置
脱水以后泥饼的处置是污泥处理的关键问题,污泥的最终处置费用高,环境影响大,处置方法多。脱水污泥也是一种资源,至少可以作为填土或垃圾填埋场的覆盖土,有些还可以制砖、烧水泥,不投加PAM富含有机物的脱水污泥还可以作为肥料。目前主要有泥饼的农用、泥饼的焚烧处理、泥饼的卫生填埋、泥饼的海洋投弃、泥饼资源化等。
首先泥饼可以直接向海洋投放,脱水之后的污泥变成泥饼,将泥饼运输至海洋深处后直接投放,但是要注意不得在禁止投放的区域进行污泥投放,而且污泥的投放也是有诸多的危害的,长时间在同一地点进行污泥投放会影响区域生态平衡,因此这种方法会逐步淘汰。
其次泥饼可以直接进行焚烧,因其内部化学成分较多,直接进行焚烧也可,但是这种方式会造成二次大气污染。泥饼的填埋方法主要是在地质条件允许的区域进行有条件的填埋,填埋前还要对泥饼进行一定的物理、化学处理。
最后泥饼还可以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泥饼中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农业种植的底肥用,将泥饼填埋至土壤表层,能够适当的提高土壤的有机物含量,但是在使用泥饼时,要确保泥饼中不含有大量有毒物质或是病毒物质,且重金属含量也要监测并保证不会危害植物生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给水厂的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污泥量的确定、污泥调质、污泥减容、污泥浓缩、污泥脱水以及泥饼处置等关键技术环节,这些环节都是针对污泥的成分以及存在状态制定的针对性技术,也是保证污泥有效利用和净化的保障。虽然国内给水厂已经开始引入上述技术,并意识到针对性的污泥处理技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但是限于发展时间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水平的制约,尚不能完全的满足当前的环境保护需求,因此必须更加深入的探究适合国内给水厂的污泥处理技术和工艺,为我国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