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城镇生活污水发展趋势

城镇生活污水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3-05-04 09:41:13

污水处理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维拓环境十万伏特团队为你解答。

(1)水处理行业现状分专析:

市政污水的主要来源为生活污属水,近年来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2014 年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10.3 亿吨,同比增长5.19%。全国污水排放呈现出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多,根据2013 年环境统计年报的数据,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前3位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分别占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的14.3%、7.7%和6.5%。

(2)污水处理发展趋势:

随着“十三五”规划出台,2016年两会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将其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㈡ 城市生活污水的组成及危害,处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环境污染及其后果
如前所讲,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br>
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br>
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br>
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br>
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因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颗粒物和SO2<br>
浓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腐蚀材料,给人类社<br>
会造成损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质量恶化,危及水生生物<br>
的生存,使水体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和使用价值。<br>
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br>
移转化还会引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br>
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br>
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br>
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br>
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br>
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br>
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br>
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br>
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br>
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br>
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br>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br>
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br>
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br>
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br>
② 环境污染的原因<br>
总的来说,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br>
果,或是这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火山喷发,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br>
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样也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但通常情况下,环<br>
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类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我们平常所指的<br>
就是这类源于人类活动的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之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因<br>
为人类跟其他生物有一个根本差别:人类除了进行自身的生产外,还进行更<br>
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后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没有的。由于这一点,人类活<br>
动的强度远远大于其他生物。例如,对生态系统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仅取<br>
用满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类对水的利用则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br>
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态系统所有的水都不够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称为污染<br>
源。各种污染源的情况将在第四节讲述。<br>
对环境污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受污染的环境系统所属类型<br>
或其中的主导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br>
所处的社会领域,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br>
的形态或性质,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br>
染、辐射污染等。<br>
<br>
③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br>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会发生迁移和转化,并通过这种迁移和转化与其他<br>
环境要素和物质发生化学的和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迁移是指污染物<br>
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和范围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伴随着污染物在环境中<br>
浓度的变化。污染物迁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迁移、化学迁和生物<br>
迁移。化学迁移一般都包含着物理迁移,而生物迁移又都包含着化学迁移和<br>
物理迁移。物理迁移就是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机械运动,如随水流、气流的运<br>
动和扩散,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等。化学迁移是指污染物经过化学过程发生<br>
的迁移,包括溶解、离解、氧化还原、水解、络合、螯合、化学沉淀、生物<br>
降解等等。生物迁移是指污染物通过有机体的吸收、新陈代谢、生育、死亡<br>
等生理过程实现的迁移。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机氯等稳定的<br>
有机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排出生物体外,这些物质就会在生物<br>
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中该污染物的含量达到物<br>
理环境的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百万倍,这种现象叫做富集。<br>
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其<br>
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外的不同物质的过程。污染物的转化必然伴随着它的迁<br>
移。污染物的转化可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化学转化。物理转化包<br>
括污染物的相变、渗透、吸附、放射性衰变等。化学转化则以光化学反应、<br>
氧化还原反应及水解反应和络合反应最为常见。生物化学转化就是代谢反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它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影
响,其迁移的速率、范围和转化的快慢、产物以及迁移转化的主导形式等都会变化

㈢ 污水处理行业前景如何呢

摘 要:文章首先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接着分析了改善措施及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中水;方法
一、我国污水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空置率对运行成本的影响。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存在房地产过度开发现象,许多地块的楼盘都存在空置率高的情况,基本很难保证建设完成后在短期内入住率达到设计居住人口,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在短时期内的处理水量也就不可能处理到设计水量。所以在选择工艺时,应选择可以根据实际处理水量进行处理的工艺,以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尽量分期建设、运行,以符合水量的增长规律,避免浪费。
(二)运行成本。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成本与用户所缴的污水处理费、中水水费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处理系统今后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下去。在过去几年内有很多工艺就是由于运行费用很高,建设完成后运行一段时间入不敷出,最终导致系统停用或者降低处理标准,超标排放等。
(三)投标范围的不明确。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一般主要由污水管线、附属构筑物、土方工程、土建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几部分组成。但在投标报价阶段,乙方报价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设计界限不清而造成的漏报,进而造成对整体工程投资估算的不准确。因此,在招投标阶段

㈣ 污水处理前景

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仍较为突出

中国水资源污染严重,2021年全国地表水Ⅰ兄森-Ⅲ类水质、Ⅳ-Ⅴ类水和劣Ⅴ类的占比分别为84.9%、13.9%和1.2%;全国河流优良(Ⅰ-Ⅲ类)水质、Ⅳ-Ⅴ类水和劣Ⅴ类的占比分别为87.1%、12.0%和0.9%;全年湖泊和水库Ⅰ-Ⅲ类水质、Ⅳ-Ⅴ类水和劣Ⅴ类的占比分别为72.9%、21.9%和5.2%。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㈤ 环境工程中的城市污水问题

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迫灶悄做在眉睫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技术的改良和污水处理实际落实的问题。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污水处理真正提上日程,投资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绿色和清新.
引言:建设环保、生态社会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地在社会建设中体现出来。城市污水污泥的排放,严重影响了建设环保、生态社会的进程。所以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当代城市规划实践的深入调查,并结合环境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通过对相应问题的实证分析,城市规划隐衡中所应采取的环境保护的相应策略。
一、城市污水的来源及分类
城市污水是通过下水管道收集到的所有排水,是排入下水管道系统的各种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降雨径流的混合水。城市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水。它是从住户、公共设施(饭店、宾馆、影剧院、体育场馆、机关、学校和商店等)和工厂的厨房、卫生间、浴室和洗衣房等生活设施中排放的水。这类污水的水质特点是含有较高的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油脂等,以及氮、磷、等无机物,此外,还含有病原微生物和较多的悬浮物。相比较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水质一般比较稳定,浓度较低。 工业废水是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包括生产工艺废水、循环冷却水冲洗废水以及综合废水。由于各种工业生产的工艺、原材料、使用设备的用水条件等的运槐不同,工业废水的性质千差万别。相比较于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水质水量差异大,具有浓度高、毒性大等特征,不易通过一种通用技术或工艺来治理,往往要求其在排出前在厂内处理到一定程度。 降雨径流是由降水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对于分别敷设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的城市,降雨径流汇入雨水管道,对于采用雨污水合流排水管道的城市,可以使降雨径流与城市污水一同加以处理,但雨水量较大时由于超过截留干管的输送能力或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大量的雨污水混合液出现溢流,将造成对水体更严重的污染。
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城市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技术的改良和污水处理实际落实的问题。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污水处理真正提上日程,投资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绿色和清新.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雨水的排水管道系统,污水无害化处理系统,污水深度处理和再利用系统。
1.城市排水管城市排水管城市排水管城市排水管道系统道系统道系统道系统 城市排水管道系统是指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雨水和雪水到泵站、处理厂或排放点的管道系统。根据功能不同,城市排水管道系统可分为污水管道系统、雨水管道系统和合流制管道系统。
2.污水无害化处理系统污水无害化处理系统污水无害化处理系统污水无害化处理系统 污水无害化处理系统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将城市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达到相关污水排放标准的处理系统。 城市污水无害化处理系统包括一级处理系统、二级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
3.污水深度处理和再利用系统污水深度处理和再利用系统污水深度处理和再利用系统污水深度处理和再利用系统 污水深度处理和再利用系统一般以污水二级处理系统出水作为原水,通过混凝沉淀、过滤、生物脱氮除磷等深度处理工艺,进一步去除污水残存的污染物质,也称三级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达到排放或重复使用(如农田灌溉、绿化用水)要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污水深度处理和再利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城市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污水处理是一项侧重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因此在建设和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受到资金的限制,使得治理技术与资金问题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瓶颈”。归纳起来,目前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研究和应用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往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设备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
2.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要求较高,传统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多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往往需要将多个厌氧和好氧反应池串联,形成多级反应池,通过增加内循环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这势必增加基建投资的费用及能耗,并且使运行管理较为复杂;
3.目前城市污水的处理多以集中处理为主,庞大的污水收集系统的投资远远超过污水处理厂本身的投资,因此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从污水再生回用的角度来说不一定是唯一可取的方案。
四、城市污水处理的一些方法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一般根据城市污水的利用或排放去向并考虑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确定污水的处理程度及相应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污水,无论用于工业、农业或是回灌补充地下水,都必须符合国家颁发的有关水质标准。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工艺。污水一级处理应用物理方法,如筛滤、沉淀等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悬浮固体和漂浮物质。污水二级处理主要是应用生物处理方法,即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过程,将污水中的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生物处理对污水水质、水温、水中的溶氧量、pH值等有一定的要求。污水三级处理是在一、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应用混凝、过滤、离子交换反渗透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难溶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性物质。污水中的污染物组成非常复杂,常常需要以上几种方法组合,才能达到处理要求。
污水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为主体,处理后的污水一般能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为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较好,甚至能达到饮用水质标准,但处理费用高,除在一些极度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外,应用较少。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在筹建和扩建污水二级处理厂,以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如何使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朝着低能耗、高效率、少剩余污泥量、最方便的操作管理,以及实现磷回收和处理水回用等可持续的方向,已成为目前水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这要求污水处理不应仅仅满足单一的水质改善,同时也需要一并考虑污水及所含污染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问题,且所采用的技术必须以低能耗和少资源损耗为前提。为了环境工程的长远考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城市污水的严重性,为环境保护生态工程努力。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㈥ 中水回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水回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1 概述1.1 中水的概念
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工业生产等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再进过深化处理达到规定水质标准,可以重复使用的水,这些水被称为中水,一般用于非直接和人体接触的用水。中水处理设施:是指中水的水处理、集水、供水以及计量、检测等设施,中水回用的特点最主要集中在非引用水领域,当然中水经过深度处理也可以达到应用水的标准,但是人们对其接受的程度有待调查。
1.2 中水回用的意义
水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作为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
中水回用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利用处理后的污水。人口的增长可用水量的加大,对现有的水资源形成的严重的挑战,缺水情况日益严重,于是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越来越重要,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人均来算更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所以中水回用技术在我国的水资源利用中的作用也是愈加的明显。
2 中水回用发展现状
2.1 中水回用技术分类
按处理方法来分,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 3 种类型:
1)物理化学处理法:如活性炭吸附、气浮、沉淀等,一般用于污水的一级处理或预处理,水质的变化对其处理效果影响比较小。优点是技链团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管理简单;缺点在于其处理成本相对比较高,例如活性碳的再生。以及在大流量的情况下产水水质的不稳定;2)物理处理法:如膜滤法,利用膜孔的直径可以进行精细过滤处理,使出水达到很高的水质指标。其设备的体积相对较小,操作相对简单。出水稳定;其缺点在于膜的清洗,以及膜的生产技术,目前国内这种工艺处理的膜,大多采用了国外进口,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设的成本;3)生化处理法:曝气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等,对于一些有机物含量高的污水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要将进水调节至系统中菌群适应的环境,如PH、温度等,一般用于污水的二级处理。其优点在于适应水质的范围波动大、系统的剩余污泥含量少、操作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缺点在于,该工艺不是在任何地方都适用,例如高寒高海拔地区,其工艺中的菌落无法正常生存,导致出水效果下降。
总之,在选判唤闹用处理工艺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兼顾经济。
2.2基本流程
通过目前中水回用工程运行的情况来看:以现有的技术通过合理的工艺选择,,系统出水的水质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目前常用的中水处理技术很多,合理的选择工艺,灵活的进行组合,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采用厌氧接触氧化为主要工艺
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厌氧池)→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该工艺针对生活污水的特点,采用生物处理技术接触氧化然后经沉淀、过滤、消毒后,进行回用。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处理工艺,其出水比较稳定。
2)采用物理化学浮选的工艺
原水→格栅→调节池→气浮持(虹吸滤池)→过滤→消毒→出水
该工艺针对污水污染物含量比较单一及污水浓度不大的情况,其处理设施简单,占地面积小,运行维护费用低。
3)采用好氧曝气生化池池工艺
原水→格栅→调节池→好氧曝气生化池→消毒→出水
好氧曝气生化池利用有利菌群在有氧条件下对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完成吸附、生化反应、沉降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从而实现污水的进化。出水稳定,由于其工艺中存在生物菌群,所以其生化反应时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要求。
4)膜生物处理工艺
原水→格栅→调节池→膜生物反应器→消毒→出水
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它是以菌群附着在膜上,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去除大分子污染物质,再利用附着在膜上的细菌降解小分子污染物。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去处了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的水质清澈,污染物含量极低,可以直接回用。目前该技术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其缺点是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和设施的维护费用都比较高。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的选择应根据进水水质以及回用要求,经济实惠等方面来选择,根据不同的用水要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以上的种工艺是选取的最典型的工艺,对于某些含有特殊成分的污水有其特殊的处理方法,这掘罩里就不一一列举,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更加先进的处理工艺及方法也会不断的出现。
2.3中水一般用途
经过处理达标的中水,可以用于处饮用水外的其他用水,例如,洗车、景观喷泉用水、消防用水、城市绿化灌溉等等,在大多数非直接与人体接触的用水领域,其用水都可以用中水来代替。在一些缺水严重、水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投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深度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直接饮用。另一方面是用于工业冷却设备上冷却水的补充。
2.4 开发中水有利可图
我国目前还没有中水利用专项工程,但是从本人经手以及了解的各项中水回用工程实例中,其经济利益十分明显,例如生活污水经过,接触氧化、好氧曝气、沉淀,过滤及消毒处理后,除了不可以直接和人体接触外,可以直接用于浇花和洗车等等,其吨水处理成本只有几毛钱,其中的经济利益可想而知。
中国落后于国外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渠道和管理体制问题,技术方面和国外相差不是太大。我国污水回用主要是靠政府投资,而单靠政府很难把这件事情做好,应该靠多渠道集资。另一方面,我们污水利用不是考虑经济效应而是考虑的环境效应和缺水,由于使用中水的短期的经济效益不十分明显,这使得很多可以使用中水的地方使用中水的内动力不足,从而拒绝使用,以后应该多做这方面的宣传,使大家对中水的利用有个正确的认识,从思想上认同中水。
2.5 中水回用的发展趋势
2.5.1 从中水回用的对象分析
中水回用的对象上来看,主要有工业用和生活用两个大的方面,工业上对一些用水大户,比如,钢铁企业、造纸企业等等,其吨水的成本可以比用自来水的降低70%左右,中水设施的建设投资也可以再设施运行后几年至十几年内收回,从长远来看,中水回用在这些用水大户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例如柳州钢铁厂在2007年左右投资建设的16万吨每天的大型污水处理及回用水站,投产后使其企业用水成本直接下降,企业利润直线上升;该企业在尝带中水回用的甜头后相继投掷建设了钢星门水站及其东排口的水站,现已全部投产运行。在生活方面,现价段在我国还是集中在政府投资项目上,最主要体现在市区的路面清扫用水,绿化灌溉以及景观用水上。下一阶段应该加强居民用水中中水占的比例,住宅小区应普及中水回用设施。
2.5.2 从污水回用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1)开展新型混凝剂、助凝剂的研究开发;2)采用技术可行,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实现资源回收在利用;3)加强好氧及厌氧生物处理的技术的研究,对于一些难降解的物质找到对应的微生物,进一步加强氧的利用率;4)如何使生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达到最少;5)利用纳米技术研究新的膜材料,加强膜清洗技术的多向性研究;6)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小型化、一体化的回用水处理设施将会更受青睐;7)加强生物附着物的研究,如研究一种材料,使微生物附着在上面是可以增强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增强微生物对氧的利用率,使新菌群生长容易,附着牢靠,老菌群容易脱落。
3 结论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水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并不是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一个水资源相当贫穷的国家,尤其要珍惜水资源,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合理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文中水回用技术涉及面广,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大型工程的中水回用。在我国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今天,有组织的、科学的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势在必行,中水回用技术不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而且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㈦ 污泥处理的发展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据《2013-2017年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统计2010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有2500多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每天1.22亿吨,为实现国家的减排目标和水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污水厂的建设及运行伴随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以含水率80%计,全国年污泥总产水量将很快突破3000万吨,污泥处理形势十分严峻。
由于我国污水厂在建设过程中,长期以来“重水轻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污泥的初步减量化,但未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处理。据统计,约80%污水厂建有污泥的浓缩脱水设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减量化;约有80%的污泥未经稳定化处理,污泥中含有恶臭物质、病原体、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从污水转移到陆地,导致污染物进一步扩散,使得已经建成投运的大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减排效益大打折扣。据统计,处置方式中,土地填埋占63.0%、污泥好氧发酵+农用约占13.5%、污泥自然干化综合利用占5.4%、污泥焚烧占1.8%、污泥露天堆放和外运各占1.8%和14.4%。事实上,土地填埋、露天堆放和外运的污泥绝大部分属于随意处置,真正实现安全处置的比例不超过20%。
制约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的因素有很多,但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总体技术路线不够明确是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为缓解污泥产量和污泥处理能力滞后的矛盾,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我国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和产业政策正逐步得以明晰,产业化和市场化即将启动。与此同时,污泥处置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污泥处置的技术、政策及运作方式在不久的未来将所有突破。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污泥处理处置投资将达600亿元,比“十一五”翻了近一番。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在政策推动下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㈧ 我国城市生活污水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以具体跟我讲下吗,谢谢了

人类正面临着水污染的严峻挑战,其中生活污水是水污染的一大来源,本文对我国城市生活污水的防治做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生活污水防治应遵循的原则与可采用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生活污水 防治原则 防治方法
一、城市生活污水概况
在维系人的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的所有自然要素中,水的重要性毋庸赘述。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世界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挑战。
中国尤其严重,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
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据环境部门监测,1999年全国近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400亿立方米,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水域受到污染.

㈨ 目前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

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大规模、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化石燃料不仅加速了这些宝贵资源的枯竭,而且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过度的排放日益引起全球关注,解决这些问题已不再是自身的事情,控制和减少排放已经成为全球的目标和义务,责任的分担已经成为讨价还价的政治问题。

随着全球能耗的快速增长,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减排的纷争将更加激烈。

目前的能源将近 70%由煤炭供给,这种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已经造成了很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负面影响。大量的煤炭开采、 运输和燃烧,对的环境已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初步估算煤炭发电

造成的污染的经济损失以及由此引致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高达 1606 亿元。

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证能源供应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 必然选择。我们的环境状况已经警示所能拥有的排放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了,再不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份额,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将被迫减速。

㈩ 地下水污染与环境演化趋势

一、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

我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水质趋于恶化,尤其是豫北的南乐—内黄—滑县、修武—卫辉一带,中东部的开封—长葛—许昌—漯河—上蔡一线以东地区和南阳盆地西南部地区,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其中部分组分的分布受环境水文地球化学规律的控制如高铁、高锰、高锑、高氟、低碘等,属于原生态的劣质水;而更多的则与人类工程活动紧密相关,如总硬度、矿化度、“三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挥发酚、六六六含量的变化等,则是人为因素污染所致。尽管我省各地地下水污染原因和污染途径不尽相同,但是归纳起来可以认为,造成我省地下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造成矿渣的乱堆乱放和选矿废水任意排放。

(一)全省工业“三废”、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据统计,全省的工业“三废”排放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65年为4.9×108m3,1985年为12.8×108m3,2004年已增加到13.3×108m3;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90年的49×104t增加到2004年的111×104t;固体废物产生量由1990年的2039×104t增加到2004年的5140×104t,增加152%,见表3-3。尽管我省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已由1990年的43.5%提高到2004年的93.7%,但对环境尤其是地表水环境造成的压力依然很大。

表3-3 河南省工业“三废”排放及处理情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急剧膨胀,生活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2004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5.06×108m3,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1.73×108m3,约占47%。

(二)全省农药、化肥施用情况

由表3-4可以看出,全省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978年为52.54×104t,1988年增加到154.57×104t,1998年为320.80×104t,2004年已增加到493.16×104t。2004年的化肥施用量较1978年增加了839%。全省农药的施用量亦呈逐年递增趋势:1990年全省农药施用量为3.31×104t,2000年为9.55×104t,10年间增加了近2倍。农药使用量为1.5kg/ha,以有机磷类、聚酯类农药为主。进入21世纪以后,全省化肥施用量仍在继续增加,至2004年,全年化肥施用量已达10.12×104t。农用化肥使用量为2501kg/ha,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4:0.19,氮肥充足,部分地区用量偏高,钾肥不足。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1990年为2.75×104t,2004年增加到10.16×104t,较1990年增加了269%。表3-5反映了2004年度我省各地区农药化肥施用情况。从此表可以看出,在18个地(市)中,该年度化肥施用量最多的属南阳市,为67×104t;化肥施用量最少的是济源市,化肥施用量为2.1×104t。该年度农药施用量最多的是周口市,为1.77×104t;最少的是济源市,农药使用量为0.04×104t。2004年全省化肥施用量4931580t(折纯量),其中氮肥2213036t,磷肥1024159t,钾肥475422t。农业面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可轻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不仅污染了土壤,还影响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

表3-4 河南省历年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统计表

表3-5 2004年全省农药化肥施用情况统计表

续表

(三)矿业开发过程中废水、废渣、废石的排放概况

我省是矿业大省,矿业的大规模开发势必会导致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矿山废水含矿坑水、选矿废水、堆浸废水、洗煤水;废渣包括尾矿、废石(土)、煤矸石、粉煤灰。据《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全省矿坑水年产出量4.68×108m3,年排放量3.76×108m3,废石、废渣年产出量0.32×108t,年排放量0.20×108t,累计积存量2.75×108t(表3-6、表3-7)。全省各矿山企业占用、改变破坏土地状况:采矿场占地9079.67公顷、固体废料场1703.93公顷、尾矿库721.99公顷。

表3-6 全省矿山企业废水废液排放量表

表3-7 全省矿山企业废渣排放量表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及开矿排出的大量废水不仅污染了土壤,更严重地污染了地表水体,致使境内绝大部分河流水质变差,失去使用功能,有的直接变成了排污河。而这些被污染了的地表水体又通过灌溉或直接渗透等途径使地下水受到了污染。矿山废渣、工业固体废弃物、农业上施用的农药化肥则是在降水作用下,经过溶解、淋滤、离子交换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使污染物通过包气带进入地下水中的。

二、地下水环境演化趋势

经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对比,河南省地下水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种变化,始终与人类生产、生活及各种经济活动息息相关。下面根据不同时期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和多年来城市地下水质监测结果,概述我省地下水环境的演化趋势。

概括起来,不外乎两方面的变化,即量与质的变化,而量的变化则主要反映在水位的变化上。

(一)开采量不断加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前已述及,20世纪50年代,全省地下水年开采量仅(20~25)×108m3,到20世纪末,已增加到130×108m3,增加了6倍。开采量的迅速增加,直接导致地下水位的迅速下降。据有关资料,河南省区域浅层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在60年代之前普遍较浅,80%以上的区域地下水位埋深小于4m,最大埋深不足6m;从90年代起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1976年,水位降落漏斗已经形成,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0~15m,尚未出现埋深大于16m的区域;到90年代初地下水位埋深小于4m的区域缩小近半,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6m 左右;90年代末地下水水位埋深小于4m的区域已较小,埋深在4~8m 间的区域面积最大,豫北局部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达20~22m。到2005年,水位仍在持续下降,区域水位降落漏斗总面积已达近万平方千米,水位埋深超过8m的地区已达21224km2,其中超过16m的地区就达5166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32~33m。

图3-3和图3-4反映了降落漏斗区水位变化情况。其中清丰浅井位于南乐—滑县漏斗区,从1983至2005年的22年间,水位下降9.28m,年均下降0.42m;孟州气象局浅井位于温县—孟州漏斗区,自1989年以来水位下降了13m,年均下降0.81m。

图3-3 清丰县气象局浅井多年水位动态变化曲线

图3-4 孟州市气象局浅井水位动态变化曲线

河南省区域浅层地下水历年水位埋深面积变化情况见表3-8。此表表明:40年来,我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发生了巨大变化,水位埋深普遍加大,其中小于2m的分布面积已由1964年的23549km2减少到2005年的8415km2,而大于4m的区域面积则显著增加。

表3-8 河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面积变化对比表 单位:km2

(二)水化学类型趋于复杂化

水化学类型反映了水的总体特征,其变化直接反映了地下水环境的演化趋势。在自然状态下,地下水中阴离子以重碳酸根(

)、硫酸根离子(

)、氯离子(Cl)为主。1985年,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三种阴离子:重碳酸根(

)、硫酸根离子(

)、氯离子(Cl)相互组合,共出现了27种不同的水化学类型;而本次调查采用相同的分类方法,共出现76种不同的水化学类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又出现了新的水化学类型——硝酸根(

)型,阴离子中,硝酸根占了主导地位,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虽然此类型水分布面积不大,但这充分说明地下水中氮的污染已相当严重。表3-9反映了2005年与1985年相比水化学类型演变情况。由此表可知,从全区来讲,与20年前相比,简单的HCO3型水的分布面积减少了9437km2,其他复杂的水化学类型面积相应扩大,水化学类型也更加复杂。这说明20年来我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质趋于恶化。

表3-9 不同时期河南省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布情况对比表

(三)水的矿化度发生了变化

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地质环境条件,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从全区来讲,浅层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与人类工程活动紧密相关,其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为水质淡化期。60年代之前地下水开采量较小,水位普遍较浅,80%以上的区域地下水位埋深小于4m,蒸发作用强,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基本处于自然状态。60年代初期,河南省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全面铺开兴建,先后上马了三门峡、宿鸭湖、昭平台、白龟山、鸭河口、陆浑等大型水库。平原地区由于在河道中节节打坝拦蓄,开辟共产主义、东风、红旗、跃进四大引黄口大引大灌,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上升,豫北和豫东及沿黄地区出现大面积土壤盐碱化。1964年,全省盐碱地面积达79×104ha,水的矿化度高,局部地段达17.63g/l。自1965年开始,全省大规模开展群众性的打井运动,治理盐碱化,井灌事业迅速发展,地下水开采量增加,水位迅速降低,豫北地区出现了水位降落漏斗,土壤盐碱化程度大大降低,水质逐渐淡化,矿化度降低,咸水分布面积缩小,淡水区域扩大。到1985年,咸水(矿化度>1.0mg/l)面积缩小到12784km2,其中矿化度>2.0mg/l的分布面积1198km2

第二阶段,为矿化度基本稳定或略有升高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采量仍在逐渐增加,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位埋深在4m以上,一方面蒸发强度减弱,土壤淋滤作用增强,不利于土壤中盐分积累;但另一方面水位降低,有利于高矿化度废污水的渗入,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而使矿化度升高。表3-10就反映了这种变化。与1985年相比,濮阳东南部沿黄地带、封丘东北部、商丘北部地带水质淡化,矿化度降低,而内黄—南乐、获嘉—新乡、许昌—太康—民权、上蔡—新蔡—正阳和南阳盆地西南部地区水的矿化度则有所升高。表3-10表明,2005年与1985年相比,含量<0.5mg/l的地区面积减少了9121km2,而含量0.5~1.0mg/1、1.0~2.0mg/l、>2.0mg/l的面积则分别增加了7730km2、193km2、1198km2。从整个平原地区来讲,水的矿化度基本稳定,部分地区有升高趋势。

表3-10 不同时期河南省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变化情况对比表单位:km2

(四)高氟水区范围缩小

地方性氟中毒是我省一个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全省高氟水区(含量>1.0mg/l)分布面积达3.17×104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9%,其成因多属于碱化型。其中平原及岗区高氟水分布面积为26654km2。全省共有氟中毒患者385.55万。我省在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广泛实施了改水降氟措施,收到良好效果。截至1997年底,已建改水工程6000多处。20年来,我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水氟含量基本没有变化,豫北和南阳盆地的大部分地区水氟含量有所降低,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水氟含量则有升高趋势。与1985年相比,在我省平原和岗区,高氟水面积减少了3474km2(表3-11)。安阳—淇县一带的太行山前地带、洛阳以西的平原和岗区包括灵三盆地和伊洛盆地西部、黄淮海平原西南部南阳盆地唐河—泌阳段等地浅层地下水中的氟化物含量自1985年以来未发生变化,仍属于低氟水区;新乡—焦作—沁阳—孟州—温县—武陟所构成的环形地带、洛阳—巩义—郑州市区一带、新郑—尉氏—开封县、杞县—民权等地水氟含量也未发生大的变化,仍属于中氟水区;清丰—濮阳—浚县、台前—范县—濮阳县南部沿黄地带、修武—获嘉、虞城等地,水氟含量保持不变,在1~2mg/l之间,仍属于高氟水。豫北的南乐—内黄—滑县—长垣一带和南阳盆地的邓州市北部及唐河县西北部地区水氟含量有所降低。长葛—通许—太康—睢县—宁陵—永城南部以及兰考、中牟、项城、沈丘等地水氟含量有所增加。

表3-11 不同时期河南省浅层地下水氟含量变化情况对比表

(五)总硬度大面积升高

与1985年相比,豫北的浚县—濮阳、豫西的洛宁、豫东的周口—郸城、豫南的罗山—潢川等局部地段硬度略有降低,灵三盆地、沿黄地带孟津—兰考段、中部的宝丰—临颍—太康、豫南的上蔡—信阳一带和南阳盆地东部硬度基本保持不变,其余大部分地区硬度普遍升高。由表3-12可以看出,超标区(含量>450mg/l)面积较1985年增加了23380km2。目前,我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总硬度超标范围已达45047km2。这是因为城市大量排放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以及城市郊区引用污水灌溉,污废水中很多酸、碱、盐类等物质被带进土壤层,经过化合分解、离子交换与离子效应等化学作用,把土壤中的钙、镁物质溶解或置换出来。同时,工业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里含有许多有机物与无机物,它们被随意堆放,或用作农肥,在阳光、氧气、二氧化碳、水分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氧化,也把土壤中的钙、镁物质置换出来。这些钙、镁物质又随雨水、灌溉水和污废水渗入地下,从而引起浅层地下水硬度的升高。

表3-12 不同时期河南省浅层地下水总硬度变化情况对比表

阅读全文

与城镇生活污水发展趋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怡口净水器上水口有水怎么办 浏览:293
南京污水厂离城关学校有多少公里 浏览:443
净水壶滤芯多少一个 浏览:236
空气净化器iai什么意思 浏览:617
沁园truliva的RO膜怎么换 浏览:175
水草鱼缸还需要过滤吗 浏览:818
卡莱迪中央净水器如何换滤芯 浏览:954
污水处理厂的照明有什么要求 浏览:969
开水消毒奶瓶有水垢怎么办 浏览:959
饮水机烧水多少钱 浏览:394
饮水机的水怎么样去污 浏览:621
浪木2020型饮水机多少钱 浏览:961
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蛋白质 浏览:863
超纯水中的电阻率是什么意思 浏览:635
污水泵双电源控制箱怎么接线 浏览:997
废水坏处 浏览:827
家用污水泵直径多少 浏览:626
什么化工可以去除污水里的氯离子 浏览:147
换机油滤芯器怎么操作 浏览:389
家用反渗透纯水机电线怎么接 浏览: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