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生活污水MBR膜处理方案每天200吨介绍
MBR膜工艺的处理系统
MBR污水处理系统通常包括调节池、生物曝气池内和清水池三个容部分。
污水经格栅除去大颗粒杂质,进入调节池,由污水提升泵进入好氧反应池去除氨态氧(当污水中的氨态含量较高时,建议采用兼氧反应池),然后进入膜生物曝气池,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生成COD达标的水,再由表面有大量微孔的分离膜处理后的水与池中的微生物分离。
处理后得到的中水,储藏在中水池中,中水池的中水除了可以回用外,还用于膜组件的反冲洗,为了防止藻类和细菌生长,在中水池中应定期投放少量药剂。
B. 生物膜污水处理特征(生物膜污水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
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处理污水技术因为操作方便、剩余污泥少、抗冲击负荷等特点,适合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工程,在工艺上有如下特征:
一、微生物方面的特征
1、微生物种类丰富,生物的食物链长
相对于活性污泥法,生物膜载体(滤料、填料)为微生物提供了固定生长的条件,以及较低的水流、气流搅拌冲击,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增殖。因此,生物膜反应器为微生物的繁衍、增殖及生长栖息创造了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除大量细菌以及真菌生长外,线虫类、轮虫类及寡毛虫类等出现的频率也较高,还可能出现大量丝状菌,不仅不会发生污泥膨胀,还有利于提高处理效果。
另外,生物膜上能够栖息高营养水平的生物,在捕食性纤毛虫、轮虫类、线虫类之上,还栖息着寡毛虫和昆虫,在生物膜上形成长于活性污泥的食物链。
较多种类的微生物,较大的生物量,较长的食物链,有利于提高处理效果和单位体积的处理负荷,也有利于处理系统内剩余污泥量的减少。
2、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有利于不同功能的优势菌群分段运行
由于生物膜附着生长在固体载体上,其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污泥泥龄)较长,在生物膜上能够生长世代时间较长,增殖速率慢的微生物,如硝化菌、某些特殊污染物降解专属菌等,为生物处理分段运行及分运行作用的提高创造了更为适宜的条件。
生物膜处理法多分段进行,每段繁衍与进入本段污水水质相适应的微生物,并形成优势菌群,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率。硝化菌和亚硝化菌也可以繁殖生长,因此生物膜法具有一定的硝化功能,采取适当的运行方式,具有反硝化脱氮的功能。分段进行也有利于难降解污染物的降解去除。
二、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
1、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生物膜反应器内有较多的生物量,较长的食物链,使得各种工艺对水质、水量的变化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对毒性物质也有较好的抵抗性。一段时间中断进水或遭到冲击负荷破坏,处理功能不会受到致命的影响,恢复起来也较快。因此,生物膜法更适合于工业废水及其他水质水量波动较大的中小规模污水处理。
2、适合低浓度污水的处理
在处理水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载体上的生物膜及微生物能保持与水质一致的数量和种类,不会发生在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污水浓度过低会影响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形成和增长的现象。生物膜处理法对低浓度污水,能够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正常运行时可使BOD5为20~30mg/L(污水),出水BOD5值降至10mg/L以下。所以,生物膜法更适用于低浓度污水处理和要求优质出水的场合。
3、剩余污泥产量少
生物膜中较长的食物链,使剩余污泥量明显减少。特别在生物膜较厚时,厌氧层的厌氧菌能够降解好氧过程合成的剩余污泥,使剩余污泥量进一步减少,污泥处理与处置费用随之降低。通常,生物膜上脱落下来的污泥,相对密度较大,污泥颗粒个体也较大,沉降性能较好,易于固液分离。
4、运行管理方便
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是附着生长,一般无需污泥回流,也不需要经常调整反应器内污泥量和剩余污泥排放量,且生物膜法没有丝状菌膨胀的潜在威胁,易于运行维护与管理。另外,生物转盘、生物滤池等工艺,动力消耗较低,单位污染物去除耗电量较少。
生物膜法的缺点在于滤料增加了工程建设投资,特别是处理规模较大的工程,滤料投资所占比例较大,还包括滤料的周期性更新费用。生物膜法工艺设计和运行不当可能发生滤料破损、堵塞等现象。
C. 简述一个污水处理工艺
膜生物处理技术(MBR)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
原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生物反应器→循环泵→膜组件→消毒装置→中水贮池→中水用水系统
污水经格栅进入调节池后经提升泵进入生物反应器,通过PLC控制器开启曝气机充氧,生物反应器出水经循环泵进入膜分离处理单元,浓水返回调节池,膜分离的水经过快速混合法氯化消毒(次氯酸钠、漂白粉、氯片)后,进入中水贮水池。
反冲洗泵利用清洗池中处理水对膜处理设备进行反冲洗,反冲污水返回调节池。通过生物反应器内的水位控制提升泵的启闭。
膜单元的过滤操作与反冲洗操作可自动或手动控制。当膜单元需要化学清洗操作时,关闭进水阀和污水循环阀,打开药洗阀和药剂循环阀,启动药液循环泵,进行化学清洗操作。
(3)膜处理污水技术关键点扩展阅读
膜生物处理技术应用于废水再生利用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生物单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与已净化的水分开。分离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一般不须经三级处理即可回用。
(2)可使生物处理单元内生物量维持在高浓度,使容积负荷大大提高,同时膜分离的高效性,使处理单元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的缩短,生物反应器的占地面积相应减少。
(3)由于可防止各种微生物菌群的流失,有利于生长速度缓慢的细菌(硝化细菌等)的生长,从而使系统中各种代谢过程顺利进行。
(4)使一些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的停留时间变长,有利于它们的分解。
〔5〕膜处理技术与其它的过滤分离技术一样,在长期的运转过程中,膜作为一种过滤介质堵塞,膜的通过水量运转时间而逐渐下降有效的反冲洗和化学清洗可减缓膜通量的下降,维持MBR系统的有效使用寿命。
(6)MBR技术应用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由于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全自动运行管理。
D. 膜对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几个零排放中实用的膜技术
膜分离技术具有低能耗、无相变、无污染,且分离效率、浓缩倍数高等优点。膜分离后的浓缩液经过适当处理达到一定的镍离子浓度后回到电解槽,即回收镍,膜系统的透过液即纯水可以直接回到镀件的洗槽中,从而实现电镀废水处理的零排放。因此,膜集成技术用于电镀废水资源化不仅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还回收了废水中的有害重金属,变害为宝,使水资源得到再利用。
E. MBR膜生物污水处理的特点是什么
MBR有内置和外置俩种,内置MBR污水处理设备日处理污水量不高,且要求污泥浓度低,优势是操作智能简单,占地面积小,无需专人职守,运营费用低至于1元一吨,出水见效快。外置MBR处理污水量大且可以增加很多单元,适应很多复杂污水,优势是造价便宜,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不高,运营成本低。楚易环保,各种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 。
F. 膜过滤技术发展现状及其优缺点,主要用于处理污水
查查文献不就了!
膜过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用反渗透和纳滤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沥液
城市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沥液中含有大量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由于成分复杂,组分变化大,污染物浓度高,所以很难用传统方法处理。即使用生化法(好氧或厌氧)和活性炭吸附或臭氧氧化联合流程进行处理,效果也不理想。传统处理法的处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沥液成份和填埋场运行年限。反渗透和纳滤被认为是处理渗沥液的有效方法。反渗透膜可同时去除有机和无机成分。滤过液可作为工艺循环水使用或排放。残留液通过蒸发,可以获得固态废物。这些废物可返回填埋场进行填埋。预处理可以采用简单的过滤、生物处理、生物处理与混凝联合以及微滤或超滤的方法。国外已有许
多填埋场都采用膜滤技术处理垃圾渗沥液。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实验研究阶段。采用氨氮吹脱与厌氧工艺进行预处理后,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法处理城市垃圾
填埋场产生的渗沥液,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2、用纳滤处理纺织印染废水
纺织印染业工艺过程中要产生大量高盐度(>5%)、高色度(数万至十几万)、高化学需氧量(CODCr数万至十几万)、可生化性差的废水[8]。在排放或回用之前,在传统处理之后(如活性污泥法—沉降—砂滤)加上膜滤就可以降低水的色度和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物等的含量。超滤只能部分去除色度、不能被去除小分子有机染料。所以超滤处理后还不能循环使用,不过经过超滤后的渗透液可以达标排放。纺织印染废水回用的最重要的指标是硬度、盐度和色度。先生物处理再纳滤就可以使废水达到回用标准。经过纳滤处理后,水在硬度、有机物浓度和色度等可以接近地下水的水平。渗透液的水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膜的类型。小孔径膜(NF70)可以用于脱色,但流量要低一些。通过纳滤处理纺织行业水的循环利用率为80%—90%
3、超滤/微滤用于中水回用
缺点就是会产生膜污染:
膜处理技术在长期的运转过程中,会引起膜的污染,导致过滤通量随运行时间而逐渐下降。膜污染是膜滤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它既能引起过滤通量的下降,又能影响处理效果
G. 超滤膜应用水处理的什么方面
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如下:
1.生活污水的处理:生活污水的产生量较大,是污染环境水体的主要来源,对于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超滤膜技术,能够高效的净化生活污水。研究表明:超滤膜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联用,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后可以进行污水回用。城市污水处理上应用超滤膜技术可以有效回收水资源,利用回用污水进行城市绿化和景观用水。
2.工业废水的处理:工业废水由于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及有毒有害物质,对水环境的破坏极大,因此,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达标才能排放,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的去除效果一般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应用超滤膜技术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并可以回收中水进行利用,且对于有机盐和有机物等也可以进行回用,然后再进行生产使用,极大的节约了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业废水,其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需要依据水质情况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回收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饮用水的净化:饮用水处理常应用超滤膜技术,对我国不断恶化的饮用水资源能够有效的净化,对水中的微生物、藻类、高分子物质及细菌的去除率较高,且可以降低水的浊度和去除有机污染物,满足国家的饮用水标准。
4.海水淡化处理:海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但由于海水的特性,不能够直接饮用,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时代,海水淡化技术尤为重要。目前随着膜技术的发展应用,超滤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但在海水淡化时容易发生膜污染现象,使得超滤膜技术应用时有一定的困难,但海水淡化领域应用超滤膜技术过滤后水质较好。
5.污水回用处理方面:对于污水回用处理的吸引力的解决办法,主要取决于超滤设备价格方面的优势。其技术应用是从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厂中排出的废水,是作为工业用水,甚至是饮用水的一种较好的水资源。也就是采用膜技术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回用为饮用水。
H. 膜生物反应器是如何处理污水的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为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之新型态废水处理系统。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主要利用膜分离设备截留水中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有机物。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内活性污泥(MLSS)浓度可提升至8000~10,000mg/L,甚至更高;污泥龄(SRT)可延长至30天以上。
膜生物反应器因其有效的截留作用,可保留世代周期较长的微生物,可实现对污水深度净化,同时硝化菌在系统内能充分繁殖,其硝化效果明显,对深度除磷脱氮提供可能。
一、CCAS处理技术
即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Continuous Cycle Aeration System),是一种连续进水式SBR曝气系统。污水处理工艺CCAS是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处理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CCAS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预处理要求不高,只设间隙15mm的机械格栅和沉砂池。生物处理核心是CCAS反应池,除磷、脱氮、降解有机物及悬浮物等功能均在该池内完成,出水可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工艺CCAS上独特的优势:
(1)曝气时,CCAS污水处理的污水和污泥处于完全理想混合状态,保证了BOD、COD的去除率,去除率高达95%。
(2)“好氧-缺氧”及“好氧-厌氧”的反复运行模式强化了磷的吸收和硝化-反硝化作用,使氮、磷去除率达80%以上,保证了出水指标合格。
(3)沉淀时,整个CCAS反应池处于完全理想沉淀状态,使出水悬浮物极低,低的值也保证了磷的去除效果。
CCAS污水处理工艺的缺点是各池子同时间歇运行,人工控制几乎不可能,全赖电脑控制,对处理厂的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对设计、培训、安装、调试等工作要求较严格。
二、连续微滤技术
采用超微滤膜对液体进行选择性过滤分离,在操作压力范围下对液体混合物进行截流而达到分离、浓缩、净化的目的。连续超微滤技术受到市场和用户的广泛关注及使用,为一成熟技术。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元件在净水领域、河川水、深井水及工业制程浓缩的处理有丰富的经验。膜系统中原水在膜外侧,净化水走膜内侧,回流比高,水在膜管内的流速大,有利于减小膜污染。同时采用气水混合反洗工艺,通过空气对膜表面的擦洗,能够有效的保护膜元件,膜清洗效果好,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微生物和悬浮物等杂质,出水浊度近于零....
可作为RO、NF的前处理,可使RO、NF进水的SDI≦2,大大的延长了RO、NF膜元件的使用寿命,确保膜系统的长时间的稳定运行。
线上清洗,结合膜材料的优良机械性能,可采用气水反冲洗技术和错流工艺,占地面积小。
传统的方法需要复杂的工艺处理才能达到RO、NF进水的要求,CMF只需一步过滤就可得到高品质的预处理水,直接作为RO、NF的进水,产水率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