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正确使用絮凝剂处理废水
最佳设置方案如下: 1 先进行试验室分析,如果悬浮物质固液相面电位为阴性(一般情况下为阴性),可以采用PAC+CPAM方案。 2 确定PAC的用量:也需要先在试验室内做一个用量试验,确定PAC单独使用时的用量与去浊效果曲线。 3 如果PAC单独使用时候的最佳效果下添加量为A,则可以将实际使用量定为A值的1/4--1/3,而剩余的工作交给CPAM来完成。 4 试验室确定PAC与CPAM的添加比例:就是在PAC使用量为A值的1/3情况下,确定需要多少CPAM来将PAC的凝聚效果桥联起来最合适。通过实验,确定PAC与CPAM的添加使用比例。 以上几步,将使污水处理企业获得最佳效果与最低的絮凝成本。 例如:如果1000方水消耗PAC量20KG时效果最佳,那么,实际上可以采用6KG的PAC来完成凝聚。而用200克CPAM(一般为PAC用量的1/30)来完成原本14KGPAC才能完成的微小絮团的连接工作。在此配合中,PAC与CPAM各自完成了自己的最得心应手的工作,并实现了最佳效益。 以上处理方法,也是一致公认的高效,低成本组合。
⑵ 如何使用除磷剂进行除磷
实验时取一定量的原水,
将废水pH值调节至7~9,
加入适量的点清除磷剂(如50ppm),搅拌反应5分钟后,加入聚丙烯酰胺PAM絮凝沉淀,过滤,取滤液,测定磷的含量。
使用时可将本产品稀释10-40倍,添加到混凝池前。
点清除磷剂用量小,吨水处理用量一般为0.02公斤-1公斤,能处理有机磷、无机磷、综合磷酸盐,一款处理多种问题哦。还可以根据现场设备方便,选择液体或粉体呢。
⑶ 污水处理什么原因造成总磷超标 磷超标该怎么处理
一、总磷超来标的原因
1、净水总磷太高(自进水不稳定)
2、好氧段的聚磷菌,不能大量摄取溶解性磷,排泥不畅,沉淀效果不理想。增大二沉池还原电位增高、造成磷释放,除磷效果就会不尽人意,就会产生总磷超标。污泥浓度高,加大排泥。
4、微点环保建议
总的来说,总磷超标解决办法有这三种,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后面两种方法操作复杂,成本较高,适用于高浓度的总磷处理,而投加除磷剂节约成本,操作简便,适合去除中低浓度的总磷,一般前面两种方法都不能把磷完全降到达标,要配合除磷剂一起使用。
⑷ 化学除磷剂应该怎么投加
除磷剂加药量配制:可配制成5%-20%的溶液投加,也可直接投加到废水中。 1、小试程序:在实验室可先进行小试实验,取一定量原水,加入高效除磷絮凝剂并搅拌,调PH 值到10以上,加入适量PAM,经混凝沉降后测定水中残余含磷量。 2、现场使用:可按照客户现有的处理流程,在反应池工序段加入搅拌后,经絮凝沉降后即可。 3、使用条件:适用废水PH 值范围为2‐12。广州希洁环保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⑸ 含磷废水怎么处理
一、生物法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Spector发现,微生物在好氧状态下能摄取磷,而在有机物存在的厌氧状态下放出磷。含磷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便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目前,国外常用的生物脱磷技术主要有3种:
1、向曝气贮水池中添加混凝剂脱磷;
2、利用土壤处理,正磷酸根离子会与土壤中的Fe和Al的氧化物反应或与粘土中的OH-或SiO22-进行置换,生成难溶性磷酸化合物;
3、活性污泥法,这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生物脱磷技术。
生物除磷法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没有化学沉淀法污泥难处理的缺点,且不需投加沉淀剂。对于二级活性污泥法工艺,不需增加大量设备,只需改变运转流程即可达到生物除磷的效果。
但要求管理较严格,为了形成VFA,要保证厌氧阶段的厌氧条件。
二、化学沉淀法
通过投加化学沉淀剂与废水中的磷酸盐生成难溶沉淀物,可把磷分离出去,同时形成的絮凝体对磷也有吸附去除作用。
常用的混凝沉淀剂有石灰、明矾、氯化铁,石灰与氯化铁的混合物等。影响此类反应的主要因素是pH、浓度比、反应时间等。
三、生物强化除磷
生物强化除磷中的聚磷菌利用比较普遍,目前也是生物除磷的主要研究方向。
聚磷菌也叫做摄磷菌、除磷菌,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一类特殊的细菌,在好氧状态下能超量地将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一般细菌体内的含磷量的数倍,这类细菌被广泛地用于生物除磷。
其原理为:在厌氧条件下,除磷菌能分解体内的聚磷酸盐而产生ATP,并利用ATP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摄入细胞内,以聚b-羟基丁酸等有机颗粒的形式贮存于细胞内,同时还将分解聚磷酸盐所产生的磷酸排出体外。
而好氧条件下,除磷菌利用废水中的BOD5或体内贮存的聚b-羟基丁酸的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来摄取废水中的磷,一部分磷被用来合成ATP,另外绝大部分的磷则被合成为聚磷酸盐而贮存在细胞体内。
四、吸附法
20世纪80年代,多孔隙物质作为吸附剂和离子交换剂就已应用在水的净化和控制污染方面。黄巍等人以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对含磷50~120mg/L模拟废水脱磷的规律特征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粉煤灰中含有较多的活性氧化铝和氧化硅等,具有相当大的吸附作用,粉煤灰对无机磷酸根不是单纯吸附,其中CaO、FeO、Al2O3等可以和磷酸根生成不溶或直溶性沉淀现象,因而在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其他的除磷方法
邹伟国等研究的新型双污泥脱氮除磷工艺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取得成功。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多采用单污泥系统,因此存在着硝化和除磷泥龄之间的矛盾,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可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PO43-的去除率达到了90%,处理效果稳定,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很强。
陈滢等进行了低溶解氧SBR除磷工艺的研究。
该方法要注意的是污泥负荷对COD去除率和除磷效果的影响较大,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污泥负荷。污泥负荷过高时会导致非丝菌污泥膨胀。
方茜等利用SBR法处理低碳城市污水取得进展,解决了处理碳、氮、磷比例失调(碳量偏低)城市污水如何保证氮磷高效去除的难点。
结果表明,利用此法处理广州地区低碳城市污水,出水有机物、氨氮及总磷均达标,且磷的释放量越大则出水磷总浓度就越低。实践证明,SBR法具有流程简单,不需要污泥回流,脱氮除磷效果好的特点。
⑹ 污水总磷处理超标有什么处理方法吗
1、生化法(活性污泥法):通常是利用菌种去消化,通俗来说就是吞噬掉废水中游离的磷酸根离子。一般是水量大的客户常用。
2、物理法:物理法通常又分为沉淀法和电解法。通过絮凝剂、吸附剂等药剂以沉淀的方式将总磷沉淀下来。在各企 业当中物理法通常用作预处理。
3、化学法:在污水中直接投加除磷药剂,在进行化学沉析同时,也起到絮凝沉淀的作用,灵活性强,不挑现场、浓度水量,且渣量少。
⑺ 污水处理中絮凝剂怎么用是用在什么环节曝气池、清水池还是都可以,怎么选用,怎么加量
污水-初沉池-调节池-uasb反应器-iceas反应器-清水池
这个工艺,估计最有可能的用在污泥处理单元专,就是UA和IC排出属来的污泥,加上阳离子PAM絮凝剂,脱水干化过程。
初沉池,也有可能在进水前投加PAC和PAM。预处理用。
ICEAS反应池本身带沉淀泥水分离功能,不需要再加药了
这个单元出水,就可以排放或者进入清水池,回用
⑻ 化学除磷混凝剂投加量的投加是多少
除磷剂主要针对污水中的正磷进行强化絮凝处理。多投加于生化池后,用于处理经微生物将水中的偏磷、有机磷转化后的正磷,两者共同除磷,可彻底处理磷污染,达标排放,大大的降低了处理成本及污泥产量。
在好氧池出口,二沉池前投加除磷剂,投加后进入二沉池中进行反应是最为常用的。这种投加方法要比直接投加于初沉池中效果更好,产泥量更少,不会对微生物处理产生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常使用中,是不允许将化学除磷剂投加于生化池前的,避免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产生伤害,造成生化系统不稳定、药剂投加量增大、产泥量增加、污泥含磷量高且进入生化池中的有机碳浓度减弱,微生物营养不足.
将化学除磷剂投加于生化池的后面,这样便可以完全避免水中多种物质与除磷剂发生反应,消耗药剂用量.且不会降低生化池的进水有机碳浓度,影响微生物的脱氮除磷效果。同时还可避免过多投加除磷剂,也会使残余的药剂进入生化系统中,对微生物生长造成影响。
将除磷絮凝剂投加于好氧池的出水口端,二沉池的前面投加除磷剂则可以大量减少除磷药剂的使用量,这是废水在生化处理的过程中已去除水中大部分磷,并将偏磷、有机磷转化为可通过混凝处理的正磷,大大提高除磷效果和减少除磷剂投加量,减少污泥产量、减少污泥中的磷含量。 所以,化学除磷药剂一般投加于生化后,二沉池前,节省废水除磷成本和提高达标率。
面对细格栅和氧化沟出水堰的选择上,必须是氧化沟出水堰位置最佳,因为经过氧化沟工艺,原本无法通过化学法进行处理的有机磷以及次磷,均会转化为能化学沉淀的正磷酸盐,更多种类除磷剂资料请至http://www.chulinji.com/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