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准备将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排入太平洋的决定引发了很多国家的不满,日本福岛核电站自从爆炸以来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核废水,这些核废水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将会对是地球上海洋生物产生很大的影响,人类如果食用了这些被污染的海洋产品的话,也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所以说日本处理核废水“一排了之”的决定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日本这么着急排放核废水的原因,首先是储存和废水的水罐有限。日本为了存储被污染了的核废水建了非常多的储水罐,但是这些储水罐即将用完,所以说日本着急将核废水排入海洋;其次,为了省事。虽然说解决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还有其他的方法,但是对于日本来说,最简单也是省事的方法就是将核废水排入大海,这样的方法是日本是最省钱、代价最小的方法;最后,核废水问题继续解决。对于日本来说,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如何处理一直在讨论之中,随着核废水越来越多,处理这些核废水已经成为了日本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
自从福岛核电站爆炸以来,核电站内的核废水如何处理就成为了日本必须解决的事情,越积越多的核废水对于日本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所以日本政府着急将核废水赶快处理掉。
❷ 日本农村的污水和粪便是怎样处理的
有的是就地施肥了,有部分农户做了户用型沼气池。
还有发达一些的地方,集中建立了污水处理站,收集片区内的全部污水粪便处理,做成氮肥、灌溉用水、沼气(CNG)
❸ 日本农村住宅污水如何处理
目前使用广泛安全的方法是凝集剂处理方式,机械投入简单,好操作,成本回低很多。原理是根据答当地水质调配矿物成分的比例,来凝集污物,以做到达标水质与凝剂物分离。个人认为在国内很容易推广滴。认识该技术的进口公司,有意可留言。
❹ 日本农村的农村建设
富有特色的日本农村建设
半个世纪多的时间里,日本农村从初期较大的城乡差距,发展到中期的城乡一体化,再到如今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农村生活魅力、谋求可持续发展,充分展示了日本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进程。
分阶段推进的、长期坚持的农村综合建设
从战后至今,日本的农村建设走过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历程。这个历程并不是预先就策划好的,而是不断学习探索的结果。
日方的山形县金山町是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农村村镇建设的一个典型。作为一个国内、国际发展大形势影响下的农村地区,金山町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五个阶段,从消灭城乡差距开始,到推进农业生产环境整治,到提升农村生活水准,到着手营造农村景观,再到注重生态环境整治,经过了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步骤,是现实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日本国内农村不断学习取经、研究总结、不断实践的结果。 坚持传统及富有民族特色的、风貌精致且讲究生活情趣的、分散居住的、功能划分的、适应防震需要的住区建筑形态
日本全国的建筑形态高度地趋于一致,坚持传统建筑特色,较少特立独行的建筑形态;新时期的建筑虽然融入了一些时代的元素,但在外形上也基本以日本传统建筑形式为原形和基准,同旧式建筑的风貌区别不是非常明显。在交流中了解到,这是与日本工匠和农民积极参与的共同结果分不开的。由于日本的工匠在日本建筑建造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也因此在日本国内很受尊重。当然,农村居民在控制建筑风貌形态方面的积极参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日本的住宅风貌依旧保持原有的形态,在旧有建筑基础上配备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丝毫没有受西方建筑标准的影响。除了配备有一个比较西式的卫生间之外,外观上“一看就知道是到了日本”。
日本农村的建筑形态更为复杂和精致,特别是在房屋内部的结构、细节处理方面,更见一功。这一方面归因于日本经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家居环境方面的思考与改进得到不断积累,根本上则同日本国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讲求生活情趣、追求精致生活的群体意识有很大关联。
分散居住的农村住区特点则同日本土地私有制和国家不主张干涉私人生活密切相关。在以砺波平原为代表的散居化地区,以大家庭为单位的、沿袭数代的农居随处可见。这些住宅往往建在私人拥有的田地中央,互不接壤,自成一体。当然,随着日本国内农田整备事业的展开,政府在规划过程中也逐渐注重地区性的整体规划,开始兴建一些类似中国国内新城镇性质的社区,不过在比例上尚显微小。
此外,以功能划分的住区的建筑形态也是一大特点。普通农居住家往往辟有单独的工具房、仓库,以供堆放杂物;而家居住房则单建他处,与其他功能用房有明显的距离空间,以利提高家居生活标准与美感。而防震的需要则为日本农具“低矮化”的特点写下了最好注脚。 以国内农业保障为目的、结合农业生产和工业建设的农村多重产业形态
目前,困扰日本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大问题就是农业人口的不断锐减和农村老龄化现象,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从比例上来看,日本目前有农业相关人口不到400万,其中老龄人口(65岁及以上)近200万,占到了50%左右,令人震惊。与此同时,村落中农户的比例也日渐缩小,从1970年的48%到目前2000年的仅占11%,充分说明农业从业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其原因是,农村地区多种产业形态的日益发达,允许解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到工业、副业和第三产业领域。在日本普遍劳动力缺乏的背景下,他们的这种尝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目前,日本在农田耕种方面已基本上实现了全机械化作业,更为这一形势创造了条件。更多的农户通过委托出让农地使用权,使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可能。 市场化运作的、完备的市政公建基础设施
在日本农村地区,市政设施建设与配套都是市场化的,农户主要通过申请向市政管理部门要求配备市政设施。但是,特别对于部分呈散居化的农村地区,管线到户则必然涉及到超额的铺设成本,就如在日本农户家看到的那样,仅配套了水、电等基础设施,煤气则使用液化天然气,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值得称道的则是农村地区的公建基础设施,尤其是污水、固废处置设施非常完备。日本的3000多个市町村地区基本上都配备了相应的污水、固废处置设施。这为农村的环境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切实保障。联系到中国国内,在农村地区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普遍管理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在这一领域的基建设施方面加大投入,为地区居民营造一种更适宜居住的生存环境,显得愈益紧迫。 土地规划的重视、明确的投资体制、严格的环境保护、农民的参与机制确立
集中反映了日本在当前阶段农村建设的政策取向的有四类现象。一是在土地放开的基调下日益加强的规划控制政策,这主要体现在推行农田整备、围海造田后的统一规划和鼓励住房集中等方面,特别是农田整备方面,这些年日本政府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并日见成效。二是明确的建设投资分工政策。这一点从日本水利事业方面窥见一斑。例如富山县常愿寺川国营综合农地防灾事业,总投资150亿日元,其中国家投资141亿日元,而且主体工程均由、日本内务省、日本农地开发营团、日本农林水产省相继交接建设。由于该事业涉及地区用水安全,由国家财政承担2/3的经费,县级政府承担30%,市町村政府承担极小比例。在石川县手取河(七用水)建设事业中,国家财政承担50%,县级政府承担25%,市町村政府承担20%左右,在涉及农田改造时也由农户承担小份额的经费。三是严格的自然环境保护政策。日本在农村地区污水、固废处置和封山育林方面的努力和成效与中国国内的现状有着强烈反差。四是鼓励农村居民参与政策。从地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到地区环境建设事业的知晓、参与,到一系列地区居民与建设事业的“共建”式活动,充分反映了日本农村地区居民对地区建设事业的影响力,甚至某种程度上的主导作用。这可以理解为民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与政府及各类实体的态度也是须臾不可分。 文化的传承与文脉的延续
从富山开始,到石川的能登,再经福井、岐阜两县,最后取道名古屋返回东京,沿途考察时多见宏伟的庙宇、传统的民居、受保护的农村古代建筑形态、传统装束的居民,而这些都是经过战后半个多世纪的“西化”发展后的景象———发达的经济社会并未对日本农村居民在历史文化的传承方面造成根本的影响,这确是极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富山砺波地区和福井县松任地区普通农家,内饰格局均维持旧有面貌,色彩凝重,木质结构,雕工精细,且设精美神龛,令人马上联想起中国国内的古建筑。而中国国内目前农村地区则注重新式建筑,从20世纪80年代初江浙地区的二层“洋房”,经不断改进到目前的联排住宅与别墅,两种文化影响下的住宅风格取向迥异。
❺ 日本排放核污水跟我们没关系我们关心干嘛
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嗯……要么重新定义“环保”,要么重新定义“日本”。
以前总看到有人说什么日本人如何如何环保,殊不知日本人现在表现出来的环保,完全是建立在“先破坏再保护”的基础上的。
你以为这是日本第一次做这种往大海里排放污染物的行为?
日本人现在的某些没被曲解的生活方式或者法律条文,按现在人的理解,可能确实环保,不过我觉得大家有必要了解下日本人的“环保观”到底如何。
日本有家公司,叫日本氮肥公司。
1925年的时候,他们在日本一个叫水俣(yǔ)镇的地方建厂,当地水俣湾有个内海。
在这个地方,日本氮肥公司除了建设氮肥厂,还开设了醋酸厂和生产氯乙烯。
二战后,日本工业复苏,经济飞速发展,等到1956年时,氮肥公司在这个厂子生产的氯乙烯,年产6000吨。
在这些年里,他们持之以恒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各种生产废水,毫无处理地排放到水俣湾中。
同样是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
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
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
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
患者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视觉丧失、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
有一个观看体验比较差的图就放公众号了,避免误看
水俣病的病因嘛……机体长期的摄入有机汞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汞中毒。
水俣病在后来轰动世界,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
从日本氮肥公司1932年首次排放含汞的废水到1956年首例患者被确诊,再到1968年政府令企业停止排污行为,这期间跨度长达36年,所造成的直接损害以及为消除损害所支付的费用高达3000亿日元。
这个事件相关的后续。
自1956年5月1日首例“水俣病”患者被确诊后,至今整整五十年,先后有2265人被确诊(其中有1573人已病故),另外有11540人虽然未能获得医学认定,但因其身体或精神遭受到水俣病的影响,1995年12月15日在日本政府的调解下,获得排污企业人均260万日元的一次性赔偿。
所以日本的环保到底是怎么来的?
由于形势所迫被逼出来的,再不环保对自己社会的危害性太大了。
那么到底是谁创造的这种逼迫你环保的形势?
日本人自己。
如果不是水俣病的影响太大,12年后日本政府会不会叫停企业?
如果不是水俣病在国际上吸引了巨大的视线,叫停排放27年后,日本氮肥公司会不会被调解支付被水俣病影响的人260w日元?(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已经嗝屁了)
如果不是日本氮肥公司当年是往内地排放,直接选择往外海排放,事情又会是怎样的走向?
大家都知道日本有很严格的垃圾分类,但是日本人进行严格的垃圾分类,也是从1990年前后才开始的。
在那之前,日本垃圾的处理方式都是焚烧和掩埋……地方就那么大,人又多,哪能全部用来埋垃圾,空气质量恶化也很严重,所以不得不进行垃圾分类。
哦对,之前说了一个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基本上哈,都是环保问题导致的。
为了方便展示,我简单用文档整理了一下这八大公害事件的发生地,有兴趣可以自己去了解背后的细节,每一件事都是人类自己喂给人类自己的苦果。
(四日市哮喘是工业气体排放问题,米糠油是食品安全问题,骨痛病同样是工业废水排放问题)
你没看错,被认为是超级“环保”的日本,在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里,独家占了四个,与之相关的,是二战后日本腾飞的工业。
今天日本的环保,其实大都是在弥补当年捅下的篓子,只是在捅下篓子之前,他们不会去想自己能不能承受后续的影响——明天的钱,我得今天先赚喽。
可能从日本的战国年代开始,他们的习惯都是,在重大事件上不管对或不对,不管自己能不能真的承担后果,只要有收益,先做了再说。
或许这件事会给别人添很多麻烦,但只要能让“我”眼前的麻烦少一些,那无所谓。
到了今天,日本其实都没有真正承担发动二战应该承担的责任。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日本这次排放的决心,应该是很难动摇的。
日本政府的发言和态度,摆明告诉你,虽然这些比以往危害性高无数倍的核废水,是哥们自己产生的,但我希望全球一起来承担这个责任。
有人说,日本知小礼而无大义,嗯……我觉得可能从始至终,他们都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当年所谓的环保,更多是衡量了综合利弊后,大的方向上,觉得环保更利己——毕竟那个时候内陆的工厂没法把废水排到外海里。
前面也说了,如果他们1990年之后没有开启那么多环保政策,可能今天的日本,已经没有多少地方可以住人了,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会出现第九个、第十个,发源地我想还会是日本。
把福岛核污水排到大海里的决策,也是他们察觉到的新逻辑:
往内海排放,污染我自己,需要自己吃下恶果;
可如果往外海排放,污染的是全世界,那需要为我承担责任的国家,可就多了去了。
能让别人替我解决麻烦,我为什么要自己解决呢?
❻ 日本正式决定排放核污水,谁会最先遭殃都会造成哪些影响
日本决定排放和污水,那么优先遭殃的将是太平洋的各个岛国,以及北美和加拿大。
3、核污水经济上的影响:
经济上的影响也很严重,这些遭受辐射的海产品将不会再有人购买,那些太平洋的沿海国家,或者是太平洋岛国国家的主要经济收入就是渔业,一旦没有人在购买他们国家的鱼产品,那么整个国家的经济将会走上崩溃。而且太平洋岛国也主打一些旅游业,但是如果整个国家都被合肥水包围的话,那又有谁愿意去那旅游呢?日本的福岛县就是个例子,曾经的日本福岛县富饶而美丽,旅游业与产业十分发达,现在日本的辅导线就算价格再低廉,也没有人愿意去那里旅游了。而且福岛县所产出的农产品摆在超市里,根本就没有人买,为了我们全人类的健康希望大家联合起来,抵制日本将核污水倒入大海。
❼ 日本125万吨核污水将入海,哪些国家将会收到影响
我认为中国意大利这些国家就会受到影响,不光是这些国家,其他国家也会受到影响,世界就会受到影响,而且也会造成人和大自然不协调的景象,所以我认为就是这样。
❽ 国外发达国家农村下水是怎么处理的
你这问题我很喜欢,没有分我也会回答你。
我是一个马来西亚人,在新加玻专工作,我去属过很多国家,也来过中国,我有亲戚在中国的农村生活,就是我发现中国的排水系统做到不好,就是什么污水,排泄物都是流入水沟的,没有规划,感觉臭臭的,我看过东莞虎门水沟里的水的颜色是黑色的。
在马来西亚的农村政府已经强制性每一个房子一定要有排粪系统 ,就是把排泄物流入一个叫粪池,就是在自家的厕所的下方建一个大缸(石砖做的),每年会有清洁工人来清理,收费是以水费来计算,政府的目的是要降低河水的污染。
而现在所有房屋发展商的蓝图要有规划一个公共化粪池,就是把所有房子的排泄物都会直接流入这个公共化粪池,化粪池的功能就是清化排泄物变成水,化粪池就好像是过滤器,24小时操作来处理几百家排泄物。粪便可以再废物利用做成肥料。一个住宅区就一个化粪池,不过是由一个公司管理全马来西亚的化粪池服务,独市,大企业啊!可以赚大钱的啊!
有机会来马看看。
❾ 为什么日本农业的发展模式如此成功
1.修改土地法
2009年6月17日修改土地法成立了。其目的在于打算重新开始农业的单位和个体不允许把农耕用地放置不用,要开始好好地使用田土地法变更之后各种各样的个人和企业都有积极性参与到农业种植中。
2.发展生态农业的多样化模式
在日本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日本发展生态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第一,再生利用型。即通过充分利用土地的有机资源,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减轻环境负荷。如,将家畜粪便经堆放发酵后就地还田作为肥料使用,将污水经处理后得到的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等,这都是充分利用农业再生资源的措施。
第二,有机农业型。即在生产中不采用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而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农业生产过程的持续稳定。其主要措施有:选用抗性作物品种,利用秸秆还田、施用绿肥和动物粪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养分循环;采取物理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虫草害;采用合理的耕种措施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产体系及周围环境的基因多样性。
第三,稻作——畜产——水产三位一体型。即在水田种植稻米、养鸭、养鱼和繁殖固氮蓝藻的同时,形成稻作、畜产和水产的水田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做法是在种植水稻的早期开始养鸭,禾苗长大后,田中出现的昆虫、杂草等为鸭提供饲料,鸭的粪便作禾苗的肥料,又可为水田中的红线虫、蚯蚓、水蚤及浮游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又给鱼等提供饵料,从而实现生态循环。这种生态农业技术已在日本农村推广和普及,该技术所产生的综合效益亦被众多水稻种植农户所认可。
第四,畜禽——稻作——沼气型。即农民在养鸭、牛等家畜过程中,将动物的粪便作为供制造沼气的原料。同时,农作物的秸秆经过加工用来作家养畜禽的饲料,或作为沼气的原料,沼气又可为大棚作物提供热源等。这样,经过能量转换实现生态的均衡,并且生产的农作物比较环保,又能实现经济效益。
❿ 日本如何解决污水处理
日本和其它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城市化进程完成较晚,且因其特有的土地政策,至今在乡村还保留了很多小规模农户,但日本农村污水的治理水平要高于主要发达国家。日本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权责清晰且明确,主要体现在污水处理技术的目的、对象人口、处理方式、补助主体、补助率等多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一套政府主导、第三方负责、居民配合的方式,形成了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农村生活污水管理体系。
日本主要通过村落排水设施、家庭设施和集体宿舍处理设施这三种模式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三种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居住形式。其中家庭设施和村落排水设施依据《净化槽法》,集体宿舍是日本政府机构在农村地区建设的具有小区规模的福利性质的集体宿舍楼,这些集体宿舍附设粪便处理设施,依照《废弃物处理法》推进,相当于小区的污水处理。
日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净化槽是日本一种小型的且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设施。主要针对单独住宅且人口数量在10人以下的排水管网不能覆盖、生活污水不能纳入集中处置设施的偏远地区推广和使用[。净化槽采用的工艺主要包括厌氧过滤、膜处理、消毒、接触氧化及活性污泥工艺。日本的净化槽技术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服务体系。该技术在日本分散式污水治理以及实现环保的目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普通的城市污水处理模式,净化槽适用于分散的农户家庭生活污水处理,具有投资少、占地面积较小、安装方便、排水管道较短以及对地形要求不高等优点。安装时间一般只需要一周左右就可以开始运行,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排放或进行再利用。
日本村落以上的污水设施大多具有公营性质,总务省和农林水产省负责管理村落公营的污水处理工程,各级自治体负责筹集建设费用,用户需负担基础水价加阶梯水价令其收回运营成本和部分建设责任,此外,国家会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分散的家庭式处理设施归环境省负责管理与推进,用于支持将单独处理粪便的净化槽改造为合并处理的农村家庭。根据《净化槽》法,用户需要自己建设标准化的家庭式污水处理设备,各级政府一般承担家庭建设费用的60%,中央政府补助剩余费用的1/3,地方政府补助2/3,在水源保护地区、污水治理落后地区等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净化槽设置费的仅10%由家庭承担,国家会承担33%的费用,通过发行地方债券筹措剩余费用。此外,用户还需保证设备的定期检查、清洁与维护并由专门人员负责。目前日本也在尝试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建设和运营村落排水设施。
从日本的农村污水治理实践中可以发现,相对于城市集中污水治理的方式,农村家庭式污水治理方式具有显著的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污水治理的效果和推行的便利程度上,也体现在具有更大的成本有效性。分散污水治理最主要的缺点就在于其建设与后期维护运行的质量不容易得到保障。日本强制采用的第三方服务方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在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改善水质、促进农村污水处理的市场化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日本的实践经验也表明,居民往往没有使用更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个人和家庭对此的支付意愿很低,因此在缺乏政府有效推进政策的情况下,家庭污水治理行业相关技术的改进和升级相当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