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双重预防体系的原则是什么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可逐步实现由过去的被动防事故向主动防隐患转变,实现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有效地减少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企业的发展。自双重预防体系开展以来,做过工贸类、危化、烟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类的双重预防体系验收资料。
1.适用性原则 .制定的制度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行业类型、技术特性及管理沟通的需要等方面考虑,制度要体现企业特点,保证制度规范具有可行性、适用性,切忌不切全实际。.
2.科学性原则制定制度应遵从管理客观规律,制度化的管理必须服从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违反了原则,只会导致失败,所以必须遵从客观规律,才能将管理引向科学、理性、规范的轨道,实现管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3.必要性原则制定制度要从需要出发,必要的制度一个不能少,不必要的制度一个也不可要,否则会扰乱组织的正常活动。如在企业中的一些非正式行为规范或习惯能很好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就没有必要制定类似内容的行为规范,以免伤害企业组织成员的自尊心和工作热情。 .
4.合法性原则制定的制度内容应与国家、政府相关的法律、法令、法规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绝不可以相违背。因法律是全社会范围内约束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基本规范,是企业组织正常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证,制定制度时切不可忽视这方面,应予以重视。 .
② 双重预防体系如何建立
双重预防体系是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
是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科学预防的根本,
能够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③ 双重预防体系包括哪两个体系
双重预防体系包括:
1、风险分级管控
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
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并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全面排查风险点、风险因素和危险源,加强对风险的管控,提高企业本质安全。
2、隐患排查治理
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企业不消除隐患,隐患就会消灭企业,甚至造成人亡企灭的严重后果。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拼搏。
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生产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只有遵行规律方能驾驭它,必须坚定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牢牢挺在前面。
(3)污水处理双预防体系扩展阅读:
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是贯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一条主线,上承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下启安全事故与持续更新,是安全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好似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两把剪刀,剪断了安全日常管理工作漏洞转变成事故之间的连线;好似天气预测的晴雨表,提前预警、提前准备;又好似精明的神探,追踪事情的来龙去脉,寻找源头,及时解决问题。
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思路,从隐患排查治理中完善风险管控措施,从风险管控中,将日常管理的风险分级管控,逐级完善及落实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规程、现场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这样层层追查,完善安全管理中各个要素,最终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④ 如何落实双重预防体系
落实双重预防体系:
1、突出重点,覆盖全面,立足实际、聚焦重点,全力抓好消防、交通、相关方等方面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加固安全防线。
2、辨识风险,强化管控,认真开展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并按照实际调整重点危险源。结合单位安全管理需求,组织开展建筑消防设施年度检测和防雷设施年度检测。
3、对接上级,专项排查,。深刻吸取普陀区“2•26”火灾事故教训,按照“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的原则,组织人员对单位所属场所进行专项检查,切实摸清各处房屋的消防安全底数。
4、全员参与,深入一线,继续开展“全员查隐患、人人安全员”的活动,切实固化全员参与式隐患排查模式,并借助钉钉实现安全隐患即送即改,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⑤ 双体系、双预防的系统有没有介绍的
双重预防机制是新修订版安全生产法强调企业必须建立的,作为管理者、负责人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能应付了事,安全是企业壮大的基本,企业自主双控。pingtai ,隐患治理及时,风险管控在萌芽之初。
现在企业安全归一把手管理,责任也非常明确,安全这一关一定要把好
⑥ 双重预防体系是什么和安全生产标准化有什么关系
双重预防体系就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折两个体系,双重预防是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之上做的,是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考试,相关管理,资质证照,设备设施,危险作业,职业健康,劳防用品,安全目标,行为管理,法律法规,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应急管理,事故管理,企业资料库,信息流转,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您这边有需求或者有疑问了可免费咨询郑州佳豪科技有限公司,也可上门调研。
⑦ 简述双重预防机制含义
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为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不断完善的工作机制。深化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各项标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完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通用标准,按照通用标准规范,分行业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规范。
同时,加强对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督促检查,把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
(7)污水处理双预防体系扩展阅读
尽快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
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⑧ 什么是双重预防体系是指什么
双重预防体系分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模块,要想知道双预防是什么,必须先搞清楚这两块分别是什么。
1.风险分级管控:
重点是分级,既是将风险分级,也是将责任分级。
在建设双重预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将风险进行分级,根据相应的风险分级法,将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色风险等级,分别对应“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与此同时,为了将责任落实,避免出现推诿、错漏的情况出现,通常分为“企业、车间、部门、员工”,每个级别对应相应的风险管控层级,方便落实责任和风险点的划分。
2.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各行业的相关标准,将隐患进行排查,并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乃至于遏制事故的发生。在隐患排查的过程中,要知悉哪些风险点上存在着哪些相对应的安全隐患,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安全隐患的存在通常源于四个因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原因,管理的缺失,即通常所说的人、物、环、管。
以上为双重预防体系中的能量释放理论
在安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悉的地点有很多,如果上边的双重预防体系搞不清楚的话,可以看一下安全领域相关的两个关键词:
1.风险点
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2.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1+2:风险点、危险源的关系
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讨论的的风险就是某类或某个危险源的风险,没有危险源,风险就无从谈起。任何危险源都伴随着风险,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也往往不同。
以上为双重预防体系中的奶酪理论
正常情况下,风险附着(zhuó)在风险点上,人的作业活动、设施设备的状态、环境的因素以及管理的影响这四个环节都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风险只是风险,并不是隐患,不会成为事故;
但假如这四个环节某个地方出现了问题,附着在风险点上的风险就会转化成隐患,如果没有相应的管控措施,那么这个隐患就会进而变化为事故。
传统的管控措施,是后端管控,即隐患发生后才治理,但往往事故的发生只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爆发,后期的管控只能减少损失而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而双重预防体系的关键即在于关口前移和纵深防御,通俗来说,就是将事故的爆发消灭在发生前,用管控的措施,加强“人、物、环、管”这四项的管控,降低事故的发生频率,从而减少事故的危害,即“关口前移”。
⑨ 双重预防机制有哪几重,为什么叫双重预防机制
通俗说,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重防火墙。
第一重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
第二重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⑩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该怎么开展
1、成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
2、完善制度,制定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3、组织全员培训学习,做好计划,整理好内容,注意记录。
4、风险管控,划分好风险点的等级,辩识危险源,综合风险评价,制定管控措施,风险分级管控。
5、隐患排查,编写制定排查项目清单,制定排查计划,安评师排查,隐患治理,隐患排查治理建档记录台账。
6、持续改进,通过验收评审,更新线上线下内容,三方多沟通。
双重预防机制包含两项具体工作: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目前,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都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就是其中的两个重要要素。
所以,双重预防机制是包含于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的,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中两个要素的更加细化、科学化的要求,并非一项全新的工作,二者所包含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是一致的。
正确认识风险与隐患的关系
1.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二者是并列的吗?是相互递进的吗?其实都不是,二者是相互包容的关系:隐患排查治理包含于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的主要工作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其中核心工作是危险源辨识。那危险源辨识都辨识些什么呢?一是辨识风险点有什么危险物质和能量;二是辨识危险物质和能量现有哪些管控措施、管控措施是否完好,即是否存在隐患。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治理、确保管控措施有效,把风险管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就是风险管控。
风险与隐患的关系
风险与隐患也不是相对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动态关系。《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应急〔2019〕78号)中对隐患的定义是:“对安全风险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存在缺陷或缺失时就形成事故隐患”,即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缺失或出现了缺陷,则形成了隐患,风险度相应会提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的严重程度分值均会升高)。
如果隐患不能及时得以治理,则很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隐患得以治理,则风险度会随之降低。
要准确理解“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这句话。有企业认为:管控不好出现隐患后,则风险转变成了隐患,风险就不存在了。
这是不对的。风险与隐患不是递进和取代关系,风险管控不好,可能会出现隐患,但此时风险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大,隐患不能及时得以治理,则很可能会发生事故。即从危险物质和能量存在,到事故发生的前一瞬间,无论管控措施是否存在隐患,风险都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