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云南泸沽湖与四川泸沽湖有什么区别
云南泸沽湖和四川泸沽湖指的都是同一地点
泸沽湖于云南、四川两省的区别:
1、泸沽湖距宁蒗县城有73公里,距丽江市209公里,距离西昌市257公里;
2、泸沽湖位于滇川交界,其中四川约占总面积的6成,云南占总面积的4成;
3、资料显示云南一侧湖岸线要比四川的湖岸线长得多;
4、通常从云南境内进泸沽湖是更多人的选择。
泸沽湖,俗称左所海,古名勒得海、鲁枯湖,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原左所区),湖西为宁蒗县永宁乡。
湖泊略呈北西一东南走向,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5.2公里,湖岸线长约44公里,湖泊面积50.1平方公里,集水面积247.6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05.3米,平均水深为40.3米,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湖水最大透明度达12米,湖面海拔2685米。
② 盐源县泸沽湖何尔挖犯的是什么罪
要得,西昌到盐源,再到泸沽湖280多公里,接近300公里
一路山路
一天按120公里算也得骑三天啊
骑快点两天应该能行
我就是一个资深自行车驴
走过很多地方
关于门票,那是必须要收的
无论有没有亲戚都回收
不收的可能性只有一点
那就是门卫大哥心情好
看你可怜不收你的门票
而且不是70,应该是100
如果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请顺手点一下满意答案,谢谢(⊙o⊙)
③ 泸沽湖的流域概况
泸沽湖西半湖流经属四海省盐源县泸沽湖镇,有文字记载以来,元、明、清三代中央王朝在泸沽湖设立左所土司千户所(泸沽湖俗称左所海得名由来),建立土司制度,土司公署驻多舍,1951年建左所自治区,区公所仍驻多舍,辖6个乡。其中泸沽湖东岸地区为沿海乡,乡政府驻地于1964年自多舍迁古拉。1992年沿海乡改为泸沽湖镇,镇政府又迁回多舍。
盐源有2000多年的建县历史,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即设置了越西郡定笮县。历代县名几经变异,唐易名为昆明县(又为香城郡),宋称贺头甸,元称润盐州、柏兴府,明称盐井卫,清朝雍正七年定名为盐源沿袭至今。1952年将盐源县的原木里宣抚司辖地划出成立木里藏族自治县,盐中区划归西昌市管辖。清代《盐源县志》对县名的诠释为:“盐之云者,于食货重富民之政;源之云者,为若绳”(“若”指若水,今雅砻江;“绳”指绳水,今金沙江)。盐源是古代南方丝调之路的必经之地,曾以盐铁之利而繁荣,以“南丝绸之路”而兴盛。而今又以盐铁之利、山川之胜和泸沽湖摩梭人婚俗而远近闻名,有神秘“女儿国”之称。盐源扼山川之胜,据湖海之秀,占盐铁之利,拥林木之长,因此而享有“高原明珠”、“绿色长廊”、“中国乌拉尔”、“金盆宝地”等盛誉。境内蕴藏着盐、铁、煤、金、铜等41种矿产资源;生息着黑顶鹤、熊、獐子等多种珍稀动物;盛产苹果、金边瓜子等名优特产,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旅游资源除了泸沽湖,还有被称为“乾坤奇景”的公母山、热水潭温泉、西南最大的苹果产业化基地、宝清林海公园及扎拉山原始森林、以及金河溶洞和温泉、柯登溶洞、泸沽湖拖落尼柯溶洞、前所温泉、马扎山原始森林等正待开发的景点。盐源县居住着21种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绚丽多彩的文化和民风民俗。土特产、苹果、金边白瓜子、花椒等。
湖区东部属云南省宁蒗县,是一个从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并存的多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以彝族毕摩文化、摩梭人母系氏族文化、普米族韩规文化、傈僳族多种崇拜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泸沽湖自然风光而享誉中外。历史上宁莨属汉族王朝、“吐蕃”、南诏三方争夺之地,元朝三年(1253年)忽必烈征大理,驻跸于此。1279年设置永宁州和蒗蕖州。康熙五年(1666年)置永北直隶厅,永北系以永宁、北胜两地各取一字得名,永宁土知府,蒗蕖土知州仍属永北直隶厅,直至清末。民国初期,永北县废除约甲制,改建区约制,共划为七个区,属第六区(蒗蕖)和第七区(永宁)。1917年,裁行政委员以永宁土知府和蒗蕖土知府合并设立宁蒗分县,各取一字合成而得名“宁蒗”。蒗蕖划为北一区,永宁划为北二区。1936年9月16日,宁蒗设治局成立。1950年1月21日,宁蒗和平解放,在永宁成立宁蒗县临时政务委员会,在羊坪(今永胜县羊坪乡)成立凉山彝务办事处。5月20日,宁蒗县人民政府成立,驻地在永宁。1956年9月20日,宁蒗县人民政府与凉山彝务办事处合并,设立宁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大村街,后更名为大兴镇。1987年12月,区乡进行体制改革,除大兴镇所属的5个办事处不变外,永宁、红桥、红旗、翠玉、宁利、西川、西布河、跑马坪、战河、新营盘10个区划分15个乡。1990年,辖1个镇、14个乡、1个民族乡。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撤销红旗乡并入大兴镇。泸沽湖居永宁乡。
宁蒗县是一个以彝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地区,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26.42万人,彝族达16.64万人,占63.0%;有汉族、纳西族(摩梭人)、普米族、傈僳族、壮族、白族、藏族、苗族、傣族、回族等11个民族。 宁蒗县的县情特点可以概括为,“山、少、偏、穷、特”五个字。“山”就是山区面积大,占总面积的98.4%。境内平均海拔3000米,属典型的高寒冷凉山区。“少”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境内住着彝、汉、摩梭、普米、傈僳等12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8%。“偏”就是区位偏僻,交通闭塞,远离中心城市,离市府丽江古城129公里,离省会昆明628公里。“穷”就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治理的特困县,2001年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特”就是社会发展背景特殊,是由一个上世纪50年代初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等多种社会形态并存,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至今,宁蒗各民族的宗教礼仪、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等等,都仍然不同程度地带有原始社会的特点和遗风。宁蒗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多种动植物,是金沙江流域的重点林区县。农业以水稻、玉米、荞麦、马铃薯、豆类等粮食作物和苹果、花椒、烤烟、酸梅、油料、香料等经济作物为主。有天然牧场447.15万亩,是云南省重要的商品牛羊地县。小凉山苹果、女儿国红米、苏里玛酒,远销国内外。宁蒗地处金沙江成矿带区域,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全县境内煤储量约在2亿吨左右。除煤炭以外,还有储藏丰富的铁、铜、锌、铝土、锰、金、银、镍、钼等金属矿及石膏、石炭石、白云岩、大理石等矿产。宁蒗境内汇流着数千条大小河流,这些河流上游大都流经山地峡谷,水流湍急,落差大,而且没有干涸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金沙江流经宁蒗县境105公里,全县大小河流水能蕴藏量3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6.4万千瓦。
民族特征
泸沽湖畔居住着是众多民族,以蒙古族为主(注:不是“摩梭族”,中国56个民族中没有“摩梭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民委等部门在第一次民族识别中,将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识别为纳西族,而四川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则为蒙古族),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摩梭语,与盐源县的其他地区的蒙古族语言相通,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为达巴文化,信奉藏传佛教。摩梭人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走婚的男女双方分别叫“阿注”、“阿夏”,故称“阿夏婚”
现泸沽湖沿岸居住有蒙古族和彝、汉、纳西、藏、普米、白、壮等7种民族,约1.3万人,其中蒙古族约6000人(四川泸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余人,现云南四川差不多各3000)。风景区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四川省于1993年将泸沽湖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语言特征
摩梭人没有文字,摩梭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宁蒗摩梭人的语言,可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永宁坝方言,金沙江边方言,蒗蕖方言。摩梭人的语法结构、语法形式多变,词的构形变化,构词变化,声调轻重的变化、重叠。虚词、句法、语序、语调等等,都是由一定的语音形成构成并作为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如:她来了,他来吗?的不同意义,是通过语调和虚词表示出来的。又如:粗粗细细、拉拉扯扯等重叠词,又是象汉语一样通过重叠的语法形式表示出来的。
宁蒗摩梭人在共同语言的前提下,产生三种方言,而且各地摩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程度及所受影响不同,所以有些话不尽相同,略有差异。永宁摩梭人多与藏族、汉族接触,受藏、汉语影响较大;蒗蕖摩梭人与汉、彝族接触多,受汉、彝语影响较大;而拉伯摩梭则多与普米、纳西、僳僳族接触多,受普米、纳西。僳僳语的影响较大。与此相应,摩梭人的双语现象比较突出,即在不同场合下,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建筑特征
泸沽湖民房大多为方木垛成的井干式木楞子房,以木板当瓦,每块长约1米,宽0.17至0.26米不等。内部结构为适应其母系原则而组成家庭特点,有火塘所在的正室,为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另一幢二层楼房为“客房”,上为青壮年妇女与他们的“阿注”的居室,保留着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些特点。
摩梭人依山傍水而居,传统住宅独具风格。房屋皆用圆木或方木垒墙,以木板覆顶(现多已盖瓦),一般由四栋二层房经戒四合院,分正房、花楼、经堂、门楼。其建筑结构,与宗教信仰、婚姻形态和家庭组织相适应。正房,摩梭语称“依咪”,是家庭集中饮食、议事、祭祀及老人儿童住宿场所,因而其结构较为复杂。屋后设夹壁,直通后院,分隔时里外两间,里间储存粮食和肉食,兼作老年人的起居室;外间存放农具杂物,人离世后,尸体停放于此,妇女也在此生育、“坐月子”。正房左侧为家庭主妇的居室兼储藏贵重物品;右侧设大灶,用来煮猪食、烤酒,并设置石磨、石破等。在正房的正中间屋内设有高灶台,两侧装有木板,可供人睡;灶台角有一神龛叫“梭拖”,上面放置神像、花瓶和供品。高灶台下方设火塘,设置锅庄石和平台,壁上供有泥塑或硬纸画成的图像,上有日月星辰、火苗、海螺、金银元宝等,摩梭人称“冉巴拉”,即灶神,一日三餐例行祭祀。火塘两边,均铺木地板,右边是主位,左边是客位,不能相溷。房中有两根大柱子,左为男柱,右为女柱。摩梭人在砍这两根柱子时必须用一棵树,顶上一节为左柱,根底一节为右柱,象徵男女柱生同根、存同基,团结一体。在举行成年礼仪时,男的在左柱旁举行,女的在右柱旁举行。”花楼“摩梭语称“尼扎日”,供年轻女子居住,以便于单独接交男阿夏。底楼主要存放杂物,楼上分隔成2至4间小房,每屋设有小火塘,装饰华丽。梯设在底层走廊中段,梯间的楼板平面上有一横杠封住上进口。经堂,摩梭语称“嘎拉日”,是另外一侧厢房,供本家僧侣念经修习。楼下住单身男子或客人,楼上专辟一间洁净的房间作象瓮经堂。经堂神鑫上供奉菩萨造像,板壁上绘莲花、海螺、火焰等图像。桉桌上供神龛,长年油灯和净水碗,每日清晨换一次。家庭经堂除僧侣和贵宾外,其他人均不得使用。门楼,也称草楼,以庭院大门相配套。底层正中开有大门,大门随边设有畜厥,楼上则放草料等杂物。
有关传说
关于泸沽湖的形成,当地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在遥远的年代,这里曾是一片村庄。村里有个孤儿,每天到狮子山去放牧。人们只要把牛羊交给他,他总是把牛羊放得肥肥壮壮的。有一天,他在山上一棵树下睡着了,梦见一条大鱼对他说:“善良的孩子,你太可怜了,从今往后,你不必带午饭了,就割我身上的肉吃吧。”小孩醒来后,就到山上找啊找,终于在一个山洞里发现那条大鱼,他就割下一块烧吃,鱼肉香喷喷的。第二天,他又去了,昨天割过的地方又长满了肉。这事被村里一个贪心的人知道了,他要把大鱼占为已有,就约了一些贪财之徒,用绳索拴住鱼,让九匹马九头牛一齐使劲拉,鱼被拉出洞,灾难也就降临了。从那个洞里,洪水喷涌而出,顷刻间淹没了村庄。那时,有一个摩梭女人正在喂猪,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旁边玩耍,母亲见洪水冲来,急中生智,把两个孩子抱进猪槽,自己却葬身水底。两个孩子坐在槽里承受水漂流,后来,他们成了这个地方的祖先。人们为了纪念那个伟大的母亲,就拿整段木头做成“猪槽船”,泸沽湖也称为母亲湖。
关于泸沽湖
静,是泸沽湖的主旋律。站在湖边,只有山风一阵又一阵。从那座绿色的小岛上,歌声又飘来了,歌声是那么深沉,那么缠绵,一缕缕浸透了母爱的凉荫,贴着湖面飘来,飘来。似乎,山是山,水是水,天是天,又似乎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天已经空了,都化成了一股歌的溪流,情的浪花。湖岛上的白塔在万绿丛中,凝然不动,湖畔的村庄也是静谧的,我静静地品味着这一片听不清歌词的音符,好似听一支母亲哼出的古歌。不必听歌词,有时旋律才是真正的内容;不必诉说,深情的凝视有时胜过万语千言。就那么哼一下,一切情调让你回味不尽:那只在静夜中呼唤母亲的咕咕鸟;那只失去了归途的丹顶鹤;那片漂泊无定的云彩;那支失传了的母歌;那个创世的女祖,永远对你诱惑着,说不仅仅是传说。
宗教信仰
泸沽湖摩梭人的宗教摩梭人几乎全民信教。渊源于毕喳巫教的达巴教和元初传入的喇嘛教影响着摩梭人的日常生活,更是摩梭人的精神寄托。
【达巴教】
达巴教是摩梭人的原始人多神教,相传因教祖叫达巴而得名。达巴口诵经和部分由摩梭原始文字符号书写的达巴卜书。达巴口诵经主要由师徒传承、口耳传承、世袭相传。达巴是摩梭人的巫师,掌握着摩梭人历史、文化、古典哲学、地理、天文、医学,以及部族世系祖谱、迁徙路线等。家庭中,凡逢过年过节、婚丧嫁葬、为死者灵魂归宗引路、主持成丁礼等各种祭庆礼仪,均由达巴主持举行。
达巴有三种:一种为查达巴,专为传授宗谱,为死者送到祖先发源地,主持礼仪;一种补达巴,专门主持祭祀;第三种汝达巴,主持死的小船坞马仪式。达巴没有寺庙,也没有统一的组织,在帮人诵经做法事时,不计较报酬多少,也不分贵贱。达巴的法衣法器有五福冠、飘带、梆郎鼓、铜钵、摇铃、海螺、巫棒等。
毕喳,是摩梭语,有鬼使神差之意,是更为原始的巫教和巫师。毕喳巫师的地位低于达巴巫师,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只能充当达巴的助手。达巴和毕喳都是由男子担任,通常都是舅甥传承和父子传承或师徒传承。
【喇嘛教】
于元代初期传入泸沽湖地区,是佛教在泸古湖地区的称谓。喇嘛教传入这一地区后,由于政教合一的统治,摩梭人在信仰达巴教的同时,又信仰喇嘛教,两种教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凡有祭庆礼仪,都要请达巴和喇嘛来念经作法,他们既互相配合,又各自为阵,饶有风趣。由于摩梭人中,喇嘛社会地位较高,有儿子者多送入喇嘛寺中当喇嘛。喇嘛教在泸沽湖地区有黑、黄两教,两教的寺庙俗称大经堂。较大的经堂有永宁、前所黄教喇嘛经堂和左所喇踏黑教喇嘛经堂,三地经堂每年都要定期举行喇嘛会,由于信教者众,喇嘛会便成了泸沽湖盛大的节日。
民族习俗
摩梭母系氏族社会
摩梭人的走婚,是世界种种婚俗中,绝无仅有一朵奇葩,泸沽湖是世界唯一一个女儿国,女人掌控一个大家庭的大事情,男人一天就是悠闲的工作,每天赚回来的钱都要上缴给家里年龄最长的女性。 泸沽湖流域地处西南季风气候区域,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具有暖温 带山地季风气候的特点。光照充足,冬暖夏凉,降水适中,由于湖水的调节 功能,年温差较小。境内地形复杂,群山连绵起伏,呈现出明显的立体气候 特点,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区内干湿季分明,6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 至次年5月为旱季,1月至2月有少量雨雪,旱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1l%, 雨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9%。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年相对湿度70%。 湖水温度为10.0-----21.412,是一个永不冻结的湖泊。常年平均气温12.8℃, 一月平均气温6.3℃,七月平均气温19.1℃,极端最高气温30.0℃,极端最 低气温一8℃。区域内光能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为2260小时,日照率57%, 全年有近十个月的时间蓝天如洗,丽日高照,风和气爽。
④ 有两个泸沽湖吗
泸沽湖只有一个,详细如下所示:
泸沽湖镇
地址: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
⑤ 泸沽湖属于四川还是云南管
泸沽湖;2/3主湖面及相连的草海(草海有一座世界闻名的木桥),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县泸沽湖镇(原左所区),开发得很晚,宣传力度不够 ,2006年以前是四川省级名胜区,2006年以后才成为AAAA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另1/3主湖面属于云南省的丽江市(原丽江地区)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开发较早。宣传力度很大,2000年就被云南省报批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现在也是AAAA级。
所以很多游客便以为泸沽湖只是云南的。
那里的确风景如画,湖面的能见度为最深处为11米,泸沽湖现今还保存着男不婚,女不嫁的走婚习俗。
从深圳过来,到昆明--丽江--泸沽湖;或是到攀枝花--丽江--泸沽湖;攀枝花--西昌--泸沽湖。
泸沽湖地区路况一般,柏油+水泥+沙石路面都有,也没有上面的朋友说的那么严重,全是二级以上路面。
每个假期都有全国各地的自驾者来旅游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⑥ 泸沽湖是哪个省的
泸沽湖,俗称左所海,古名勒得海、鲁枯湖,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原左所区),湖西为宁蒗县永宁乡。
⑦ 泸沽湖在哪儿那里好玩吗有些什么
两个地方,一四川:
古老、淳朴、民风独特的摩梭人自古以来就是沪沽湖的主人,他们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作风和奇特的风俗习惯,吸引着众多好奇者前来一探究竟。
注意事项:泸沽湖被摩梭人称为“母亲湖”,他们像爱护母亲一样爱护她。摩梭人环境保护意识很强,立下了许多村规民约:对湖周群山实行封山育林,不准上山伐木打猎;取消机动船,游湖只能乘用人工划桨的猪槽船;不准捕杀湖中天鹅、黄鸭和飞鸟;不准把污水、粪便、废物等倒入湖内,所以,泸沽湖今天四周青山环抱,真是山绿绿,天蓝蓝,湖水更蓝蓝。
看 点
摩梭风情:到达泸沽湖之后,可入住摩梭人家,与他们同吃同住,了解摩梭家庭的习惯风俗;还能去拜访末代摩梭土司王妃;乘船、乘车环游泸沽湖,欣赏泸沽湖的美景;亦可到泸沽湖内的岛上游览;到摩梭村寨去走走,和摩梭人聊天,会让你大有收获。晚上参加当地的摩梭人篝火晚会,能让人体味到摩梭人的万种风情。
摩梭人的节日较多,其中,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人们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动,叫转山节。转山转海是摩梭人祭祀山神和水神的重要方式,是摩梭人的盛会和节日。
泸沽湖畔村落棋布,当地居民以摩梭人为主。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住房很奇特,祖祖辈辈都住在用圆木垒成的“木楞房”里。木楞子房以木板当瓦,一般为三房一照壁的四合院,屋内以火塘为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屋中央竖有两根主梁柱,左柱称“男柱”,右柱称“女柱”。另一幢二层楼房为客房,上为青壮年妇女与她们的阿都(情人)的居室。
介 绍
闻名遐迩的泸沽湖不仅为云南增添了夺目的光彩,也是川西南一颗(或者说半颗)璀璨的明珠。四川部分的泸沽湖位于川滇交界处的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距西昌市258公里。她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尤其是人文景观以其独特而丰富的内容,鲜明而突出的特征和深远的内涵,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成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并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她那如诗如画的旖旎风光,亘古独存的母系氏族遗风民俗,基督教中的“诺亚方舟”,喇嘛教的朝钟暮鼓,是那样的惹人瞩目,使众多游客的目光投向这块神秘的土地。
被摩梭人称之为“谢纳咪”、“母湖”的泸沽湖,是泸沽湖风景名胜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背景,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整个湖泊,状若马蹄,南北长而东西窄,形如曲颈葫芦,故名泸沽湖。泸沽湖的水域面积达58平方公里,水面海拨2688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93.6米,能见度高达12米。泸沽湖景色秀美,美在纤尘不染,一年四季景色变幻无穷。在风光明媚的春天,湖水翠绿明镜如画,倒影连峰水天一色;在炎热的夏天,这里是清凉世界,湖水墨绿;到了秋天,金色的山峦,碧蓝的湖水;冬天,早、中、晚水色多变。就在同一天中,泸沽湖的景色也多姿多态,变幻无穷。
关于泸沽湖的来源,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古老、神奇的格姆女神传说,泸沽湖是格姆女神的眼泪,这个被爱情的眼泪注满的湖泊,您看懂它马蹄印形的故事后,再走湖畔的摩梭村寨,就准备好了一个游“女儿国”的美丽心情。
景点导游图
餐 饮/住 宿/购 物
到达泸沽湖可入住当地摩梭人民居中,摩梭人热情好客,到摩梭人家做客,千万别忘了品尝摩梭人特制的猪膘肉、苏里玛酒、逛荡酒,味道好极了。
交 通
从四川进入泸沽湖,路况较好,既方便又快捷。游客可从成都乘飞机或火车,先抵达西昌。当日即可从西昌乘车直到泸沽湖。西昌客运中心每日有班车直达泸沽湖(8:40发车,票价62元左右)。
门 票/开 放 时 间
门票:80元
游船至王妃岛:25元 游船至里务比岛:40元
摩梭家访:5元 甲搓体舞晚会:15元
泸沽湖骑马:40元左右
二\云南
泸沽湖位于云南省宁蒗县与四川省盐源县交界处,距丽江县城280千米,距宁蒗县城75千米,距永宁23千米。海拔约2700米,是由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
附:泸沽湖景点分布图
看 点
泸沽湖面积约50余平方千米。湖水平均深度约40米,最深处达93米,在云南省的湖泊中,深度仅次于抚仙湖,居第二位。
介 绍
整个泸沽湖状若马蹄,水质纯净。晨曦初露,湖水如染,一片金红;朝阳徐徐上升,则为翠绿;待夕阳西下,又成一片墨绿。风静时,平滑若镜,积万顷碧玉;微风起处,波光粼粼。
湖泊周围山峦起伏,东北方有峭拔壁玉的肖家火山;西北有状若雄狮蹲踞的格姆山。湖东,有条山梁蜿蜒而下直插湖心,似条苍龙俯卧湖中汲饮甘泉,形成泸沽湖上一个美丽的半岛。
交 通
从昆明和丽江都可乘坐班车前往宁蒗,抵达宁蒗后,转乘每天从宁蒗开往永宁的中巴前往泸沽湖,可在落水村下车,车费20元,约3小时。在泸沽湖可租借摩梭人独木舟,当地人称作猪槽船,每人50元坐船游览湖心岛。
目前丽江到泸沽湖已有直达车,丽江客运站每天两班,9:30和10:30,不过只到泸沽湖的落水村。另外,丽江古城停车场每天8:30有旅游专线车去泸沽湖,先到落水,后到里格。
门 票/开 放 时 间
78元+3元保险费
邻近景点
吉意溶洞 戛姆山 泸沽湖村落 泸沽三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