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污水处理cass工艺的缺点有什么
CASS工艺的主要技术特征
1 连续进水,间断排水
传统SBR工艺为间断进水,间断排水,而实际污水排放大都是连续或半连续的,CASS工艺可连续进水,克服了SBR工艺的不足,比较适合实际排水的特点,拓宽了SBR工艺的应用领域。虽然CASS工艺设计时均考虑为连续进水,但在实际运行中即使有间断进水,也不影响处理系统的运行。
2 运行上的时序性
CASS反应池通常按曝气、沉淀、排水和闲置四个阶段根据时间依次进行。
3 运行过程的非稳态性
每个工作周期内排水开始时CASS池内液位最高,排水结束时,液位最低,液位的变化幅度取决于排水比,而排水比与处理废水的浓度、排放标准及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等有关。反应池内混合液体积和基质浓度均是变化的,基质降解是非稳态的。
4 溶解氧周期性变化,浓度梯度高
CASS在反应阶段是曝气的,微生物处于好氧状态,在沉淀和排水阶段不曝气,微生物处于缺氧甚至厌氧状态。因此,反应池中溶解氧是周期性变化的,氧浓度梯度大、转移效率高,这对于提高脱氮除磷效率、防止污泥膨胀及节约能耗都是有利的。实践证实对同样的曝气设备而言,CASS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有较高的氧利用率。
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CASS法的优点是: 建设费用低: 省去了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及污泥回流设备,建设费用可节省10-25%。以10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总投资约1.5亿,CASS法总投资约1.1亿。 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少: 污水厂主要构筑物为集水池、沉砂池、CASS曝气池、污泥池,而没有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可减少20-35%。以10万吨的城市污水厂为例,传统活性污泥法占地面积约为180亩,CASS法占地面积约120亩。 运转费用省: 由于曝气是周期性的,池内溶解氧的浓度也是变化的,沉淀阶段和排水阶段溶解氧降低,重新开始曝气时,氧的浓度梯度大,传递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运转费用可节省10-25%。 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 根据研究结果和工程应用情况,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良好的管理,对城市污水,进水COD为400mg/L时,出水小于30mg/L以下。对可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即使进水COD高达3000mg/L,出水仍能达到50mg/L左右。对一般的生物处理工艺,很难达到这样好的水质。所以,对CASS工艺,二级处理的投资,可达到三级处理的水质。 管理简单,运行可靠: 污水处理厂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少,控制系统比较简单,工艺本身决定了不发生污泥膨胀。所以,系统管理简单,运行可靠。 污泥产量低,污泥性质稳定。 具有脱氮除磷功能。 无异味。 CASS工艺特点 设备安装简便,施工周期短,具有较好的耐水、防腐能力,设备使用寿命长; 对原水的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可回用于污水处理厂内的如绿化、浇地、洗车等有关杂用用途; 处理工艺在国内外处于先进水平,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用微机进行操作和控制; 整个工艺运转操作较为简单,维修方便,处理厂内不产生污染环境的臭气和蚊萤; 投资较省,处理成本低,工艺有推广应用价值。
缺点吧,我自己来说说:
1. 冬季或低温会对运行有影响
2.加入四个池子的连续进水有点浪费~
3,构造相对SBR复杂点,维护提高。
4,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站。
⑵ 连续进水的污水处理工艺水池内的水流速度最快和最慢的范围是多小
设计要求的是池底的流速不小于0.3M/S ,这个是不淤不冲流速,具体的流态还是要有专门的测流速仪器测量后再建立一个模型,然后计算出。
⑶ 污水处理 水解酸性池是连续进水 后面连接的SBR是间歇性进水 水解酸性池为什么不溢流
这要分两种情况:
1、就好像楼上的所说的一样,两个(或三个)SBR池交替运行内的话,相当于连续进容水,所以不设置溢流。
2、算好了每天的排放量,水解酸化池足够大,能容纳一天的排水量(要加上1.2的排放系数),一般情况下都不需要溢流的。但是并不是说一定不需要,还要看设计人员的思考方式了。
你说的水解酸化池前加控制,我不知道你所说的控制是什么意思。国内一般为了节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是自流进入水解酸化池的。
⑷ 芬顿试剂处理废水可以采用连续进水出水吗
芬顿试剂处理废水要经过调节PH,,投入亚铁离子,加入双氧水,反应剧烈,放热,反应之后根据情况还需要调回PH值,在实际运用中连续流很难操作控制在合理的反应条件,一般都是采用间歇处理。
⑸ 设计污水处理厂,采用SBR法工艺(DAT-IAT工艺,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设计流量怎么取
根据不同水质先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考虑是否需要预处理后在进入版SBR。
高峰流量是给你参考做进水权调节池的,你设计还是改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如果前置需要沉砂、中和、微电解、气浮、絮凝、沉淀、水解厌氧之类工艺,你肯定还是要按照均匀平均流量做前处理做预处理流程设计了。
后面SBR需要中间池缓冲间歇和连续的差异还是需要做的。
总之,你少不了一个调节池,给你高峰流量就是让你考虑第一个调节池容积等问题的。
⑹ 配制废水时,一般说C:N:P=200:5:1,C、N、P分别指什么并且比例是什么比例浓度比还是摩尔比
C是碳,N是氮,P是磷,浓度比。
污水处理厂在单体试车初步验收和联动试车的基础上。进水的污水水质、水量能满足初步运行的要求,即可进行投产试运行。首先要培养活性污泥,一般直接通污水进行培养。
将城市污水引人曝气池后暂停进水,进行曝气。在水温、气温都合适情况下1~2天就会出现絮状物,这时可少量连续进水,也可间歇进水,连续曝气。连续曝气一周后,通过显微镜检查到菌胶团长势良好后即可由少到大逐渐增加进水到设计量,投入试运行。
(6)某污水在一连续进水扩展阅读:
配置废水注意事项
1、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一般在水处理段正常后,有足够的剩余污泥后,再培养厌氧污泥比较有利。
2、先将消化池内充满二级出水,投入其它消化池的厌氧污泥菌种,或接入水处理段的剩余污泥。
3、在消化污泥来源缺乏的地方也可用人粪、牛粪、猪装、酒糟、剩余的淀粉等有机废物稀释到含固率为1%~3%投入硝化池。
4、培养消化污泥菌时,必须控制pH值和有机物投配负荷,PH值应保持在6.4~7.8之间。有机负荷控制在0.5kgVSS/(m3·d)之下。投配负荷过高,会导致挥发性脂肪酸大量积累,PH值降低,使酸衰退阶段太长,从而延长培养时间。
5、充分搅拌消化池内的混合污泥。中温消化要保持消化池内的水温在35℃士2°C,边进泥边加热,待加至所需温度及混位后,暂停进泥。待厌氧消化产气正常后可逐新增加投泥量,直至到正常加泥。
⑺ 污水回収利用应该满足的要求如下
如果要将污水处理后实现中水回収利用,所该满足的条件,一是要有资金;二是要有场地;三是要选择好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设备,只要满足这三个最基本点,就可以施行。
其中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艺设备最好选择工艺先进,使用寿命长,维修量少,运行费用低,并且具有国家认可的工艺设备,在这里本人建议采用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导流曝气生物滤池使污水在同一个处理池内,完成两次曝气,两次沉淀、两次过滤,解决其它污水处理需要四个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艺流程,特别是在连续进水条件下,实现间隙曝气,活性污泥回流,整个运行没有闲置,其优点较处理其它方法较为突出,处理效果尤为显著。2009年被列为“创新项目”;同年12月又被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201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12年又被列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投入在城镇、村镇、农村、工业、养殖、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脱氮除磷、中水回用等领域中推荐使用、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在我国的北京、山东、河北、贵州、山西、四川、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实例,案例涉及生活、医院、化工、屠宰、食品、亚麻、酒精、制药、榨菜等领域的污水处理。大量的应用证明:出水水质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达到中水回用,实现零排放。
⑻ 污水处理工艺进\出水方式
1.连续式培养:连续式培养是指在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情况下进行的活性污泥培养方式。选择该种培养方式的条件是要有足够的进水,即日进水量至少可以满足一台进水泵24小时的水量,连续式培养的优点是培养时间短,微生物所需驯化时间短。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根据来水量的大小确定进水泵开机台数和生物池开启组数,格栅机、沉砂池、二沉池全开,开启外回流泵(若有内回流泵,选择不开),回流量控制在大于100%,曝气区溶解氧大于2mg/l,生物池流速平均不小于0.3m/s,绝对流速不小于0.2m/s,连续运行。在此过程中,每天做好各项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当sv%达到10%以上时,活性污泥培养即告成功,此时的出水BOD5、SS、COD等指标一般可达到设计要求。
2.间歇式培养:间歇式培养是按进水、曝气、沉淀、撇除上清液等四个阶段往复循环的培养方式,是在进水量小不能满足连续运行的一种培养方式。其特点是微生物积累周期长,驯化时间长,操作工作量大。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同时开启进水泵、格栅机、沉砂池,待生物池充满水后开始曝气,同时停止进水,定时测量生物池,当COD、SS明显小于进水时停止曝气,沉淀2小时后再进水,同时撇除上清液。在此过程中的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及完成的标志同连续式培养。
改良型AO工艺
污泥回流至缺氧池之前,污泥回流比根据运行调试控制在20-80之间
⑼ 厌氧生物处理,同一个浓度下,连续进水和间歇进水哪个处理效果好
我觉得要看现场情况,即进水量和污水处理能力。如果进水前有蓄水装置就可以间歇进水。如果没有,就只能连续进水了。厌氧处理如ABR工艺,进水点都在水位以下,实际生产过程中不用考虑带入的溶解氧。如果你的处理能力是每天1000立方米,但实际进水只有500的时候,最好用连续进水,这样只要用低流量的泵就最好。
连续进水保证反应的基质浓度高,而且稳定不变,不容易产生死泥。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⑽ 污水处理连续进水和间歇进水的不同之处
这要看具体情况啦,一般厌氧有间歇池可以间歇进水,如果没有就连续进水,还要看实际的处理能力,处理能力不高只能低流连续处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