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常用的基本工艺
我国废水来生化处理工艺起步晚,但源发展快,如活性污泥法发展出了AB工艺、A/O工艺、A2/O工艺、UCT工艺、氧化沟工艺系列、SBR工艺系列、BIOLAK、LINDOX工艺、OCO工艺等。氧化沟工艺又衍生出Pasveer氧化沟、Carrousel氧化沟、Orbal氧化沟、D型氧化沟、T型氧化沟、DE型氧化沟、一体化氧化沟等。SBR工艺又衍生出UNITANK、ICEAS、CASP、CASS、IDEA、DAT-IAT、MSBR等新工艺。
『贰』 污水处理厂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如何选择工艺
主要废水的特点。如果是工业园的污水处理厂就比较复杂,一般除了生化处理还需要物化处内理,容生化大多数采用A/O法,运行稳定,脱氮效果好。物化可以用一些氧化和混凝沉淀之类的。
如果是城镇污水的就很简单了,牵涉到需要脱氮除磷的就用AAO,针对高氮的可以用AO,一般的可以用氧化沟。现在很多都用卡鲁塞尔2000氧化沟,可以在氧化沟前面增加厌氧区和缺氧区,形成改良式的氧化沟,也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如果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话,还可以用CASS。
选择工艺的时候主要是看水质水量特点,各种构筑物对水量大小都有一定适应力,水质的话要感觉COD、氮磷情况来决定工艺。同时兼顾排放标准,排放标准要求很高的话,生化后的处理还挺复杂的
『叁』 城市污水活性污泥处理的几种工艺
一、活性污泥法脱氮传统工艺
1、Barth提出的三级活性污泥法流程:
第一级曝气池的功能:① 碳化——去除BOD5、COD;② 氨化——使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第二级是硝化曝气池,投碱以维持pH值;
第三级为反硝化反应器,可投加甲醇作为外加碳源或引入原废水。
该工艺流程的优点是氨化、硝化、反硝化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中进行,反应速率较快且较彻底;但七缺点是处理设备多,造价高,运行管理较为复杂。
2、两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
与前一工艺相比,该工艺是将其中的前两级曝气池合并成一个曝气池,使废水在其中同时实现碳化、氨化和硝化反应,因此只是在形式上减少了一个曝气池,并无本质上的改变。
二、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A—O工艺)
该流程与两级活性污泥工艺相比,是将缺氧的反硝化反应器设置在好氧反应器的前面,因此常被称为“前置式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其主要特征有:反硝化反应器设置在流程的前端,而去除BOD、进行硝化反应的综合好氧反应器则设置在流程的后端;因此,可以实现进行反硝化反应时,可以利用原废水中的有机物直接作为有机碳源,将从好氧反应器回流回来的含有硝酸盐的混合液中的硝酸盐反硝化成为氮气;而且,在反硝化反应器中由于反硝化反应而产生的碱度可以随出水进入好氧硝化反应器,补偿硝化反应过程中所需消耗碱度的一半左右;好氧的硝化反应器设置在流程的后端,也可以使反硝化过程中常常残留的有机物得以进一步去除,无需增建后曝气池。目前,A-O工艺是实际工程中较常见的一种生物脱氮工艺。
三、其它生物脱氮工艺
1、氧化沟工艺
由于氧化沟的运行工艺特征,会在其反应沟渠内的不同部位分别形成好氧区、缺氧区,使得氧化沟内的活性污泥分别经过好氧区和缺氧区,从而可以实现生物脱氮功能。
2、生物转盘生物脱氮工艺
控制每级生物转盘的运行工况,使其分别处于好氧状态和缺氧状态,即在整个流程中需要分别采用好氧生物转盘和厌氧生物转盘,在不同的好氧生物转盘中分别实现BOD的去除和氨氮的硝化,而在厌氧生物转盘中则主要实现反硝化,其原理类似于前述的三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工艺,只是在本工艺中实现各级功能是依靠生物转盘来完成的。
废水生物除磷工艺与技术
一、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A-O工艺)
实际上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A—O工艺”,其中的“A”指的是“厌氧anaerobic”,它是直接根据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出发而设计出来的一个工艺,其特点有:水力停留时间为3~6h;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一般在2700~3000mg/l;磷的去除效果好(76%),出水中磷的含量低于1mg/l;污泥中的磷含量约为4%,肥效好;污泥的SVI小于100,易沉淀,不易膨胀。
二、Phostrip除磷工艺
实际上是一种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相结合的工艺,其特点有:除磷效果好,处理出水的含磷量一般低于1mg/l;污泥的含磷量高,一般为2.1~7.1%;石灰用量较低,介于21~31.8mgCa(OH)2/m3废水之间;污泥的SVI低于100,污泥易于沉淀、浓缩、脱水,污泥肥分高,不易膨胀。
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一、Bardenph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其工艺特点:各项反应都反复进行两次以上,各反应单元都有其首要功能,同时又兼有二、三项辅助功能;脱氮除磷的效果良好。
二、A—A—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AAO工艺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其工艺特点主要是:工艺流程比较简单;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不利于丝状菌繁殖,无污泥膨胀之虞;无需投药,运行费用低。
该工艺的主要设计参数可以参见下表:
水力停留时间(h) 厌氧反应器 0.5~1.0
缺氧反应器 0.5~1.0
好氧反应器 3.5~6.0
污泥回流比(%) 50~100
混合液内循环回流比(%) 100~300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g/l) 3000~5000
F/M(kgBOD5/kgMLSS.d) 0.15~0.7
好氧反应器内DO浓度(mg/l) ³2
BOD5/P 5~15(以>10为宜)
三、UCT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在前述的两种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都是将回流污泥直接回流到工艺前端的厌氧池,其中不课避免地会含有一定浓度的硝酸盐,因此会在第一级厌氧池中引起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与除磷菌争夺废水中的有机物而影响除磷效果,因此提出UCT(Univercity of Cape Town)工艺。UCT工艺将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回流到缺氧池,使污泥中的硝酸盐在缺氧池中进行反硝化脱氮,同时,为弥补厌氧池中污泥的流失以及除磷效果的降低,增设从缺氧池到厌氧池的污泥回流,这样厌氧池就可以免受回流污泥中硝酸盐的干扰。
四、Phoredox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本工艺的特点是在缺氧反应器之前再加一座厌氧反应器,以强化磷的释放,从而保证在好氧条件下,有更强的吸收磷的能力,提高除磷效果。
『肆』 试列出5种活性污泥工艺及主要的优缺点,每种系统应在什么时候使用
这个是我们最近学的。你说的活性污泥法新工艺可能是我给你的最后几行的那个方法。不过都给你发过来吧,希望能帮到你! 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废水的一类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是指由好气性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及其代谢和吸附的有机物、无机物所共同组成的微生物絮体。活性污泥法中,进行污染物降解过程的主体是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溶性有机物能被细菌、真菌等作为营养物质直接利用分解,而不能作为微型动物的直接营养源。细菌等腐生性微生物起着主要作用。此外,还存在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完全动物营养性的微生物。 形成活性污泥絮状体的细菌 菌胶团细菌 构成活性污泥絮状体的主要成分,有很强的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絮状体的形成能使细菌避免被微型动物所吞噬,且关系到污泥沉降和二沉池中能否有效进行泥水分离。 菌胶团形成机理 交替基质说 细胞老龄阶段,出现氮限制,细胞外聚合物分泌增加,这些细菌多糖能使细菌聚集。 纤维素学说 细菌细胞分泌许多粘液或分泌纤维素,使细胞聚合成团,形成絮凝体。 活性污泥中的丝状细菌 丝状细菌也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叉穿织于菌胶团内,或附生于絮凝体表少数游离。 具有很强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能起净化污水的作用。 活性污泥中的丝状细菌与污泥膨胀 当丝状细菌数量超过菌胶团细菌时,污泥絮凝体沉降性能变差,严重时引起活性污泥膨胀,导致出水水质下降。 主要有浮游球衣菌、贝氏硫细菌、发硫细菌等。 活性污泥膨胀原因:非丝状菌膨胀。丝状菌膨胀。 活性污泥法降解过程 吸附阶段 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形成表面积较大的菌胶团,大量絮凝和吸附废水,污水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吸附去除。 摄取、分解阶段 细菌将被吸附的污染物摄入细胞内,进行代谢,一部分转化为菌体本身的结构组分和新的细胞,另一部分完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1914年英国人Ardern和Lockett创建该法。 1916年英国建成了第一座污水处理厂。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特征 利用生物絮凝体为生化反应的主体物; 利用曝气设备向生化反应系统分散空气或氧气,为微生物提供氧源; 对体系进行混合搅拌以增加接触和加速生化反应传质过程; 采用沉淀方式去除有机物,降低出水中的微生物固体含量; 通过回流使沉淀池浓缩的微生物絮凝体返回到反应系统; 为保证系统内生物细胞平均停留的时间的稳定,经常排出一部分生物固体。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类型: 按废水和回流污泥的进入方式及其在曝气池中的混合方式: 推流式:若干狭长流槽,废水从一端进入,另一端流出,随水流的过程,底物降解,微生物增长。 完全混合式:废水进入曝气池后,在搅拌下立即与池内活性污泥混合液混合,使进水得到良好稀释,污泥与废水充分混合,最大限度承受废水水质变化冲击。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废水和回流污泥从曝气池一端同时进入反应系统,水流呈推流式。 包括四个单元: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装置。 曝气池内,污染物浓度(F)与微生物的生物量(M)的比值F/M沿流程不断降低。 短时曝气法 在曝气方法上加以改进:加大进口的通气量,然后随有机物浓度的逐渐降低而相应的减少通气量。又称为渐减曝气法。 阶段曝气法 在普通推流式曝气法基础上,对进水点加以调整,使废水沿池长分若干点流入。 又称为多点进水法。优点:可以降低曝气池前端的耗氧速率,避免缺氧情况,提高了空气利用率和曝气池的工作能力。可以使曝气池体积缩小30%左右。 生物吸附法(再生吸附曝气法) 特点:废水的吸附和污泥的再生,即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吸附阶段和氧化分解阶段,分别在两个池子或一个池子的两部分进行。 优点:对于处理废水中的胶状污染物较为理想。 能够使吸附和再生曝气池总体积减少50%以上。 不足:由于活性污泥在短时间内对可溶性有机物的吸附有一定限度,因而处理效果会略有降低。 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 使原生污水和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立即与池内原有的混合液完全混合,使浓废水得到较好稀释。 优点:能够忍受较大的冲击负荷,而且充氧均匀。 不足:废水在池内停留时间较短,细菌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所以处理效果一般比推流式处理差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中,曝气区由叶轮进行搅拌,起着充氧、提升污泥和泥水混合的作用。 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eries Batch Reactor,SBR) 活性污泥法新工艺 通过程序化自动控制充水、反应、沉淀、排水排泥和停置五个阶段,实现对废水的生化处理。 运行期,各阶段的控制时间和总水力停留时间根据实验确定,并进行相应自动控制。 当采用完全曝气时,反应器内发生需氧过程在限量曝气条件下,反应器内产生缺氧或厌氧环境 SBR工艺优点: 1. 可获得沉淀性能好的活性污泥 2. 可极大提高活性污泥浓度 3. 使活性污泥的活性明显提高 4. 具有较快的生物繁殖速率 5. 通过缺氧-厌氧-好氧过程,完成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分解 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 特点:曝气池深,提高了混合液的饱和溶解氧浓度,加快了氧传入混合液的速度,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与去除。 优点:曝气池纵深发展,占地面积小,节省动力消耗,剩余污泥少,由于利用水压所形成的强供氧能力,可进行高负荷运行。 氧化沟 双沟式氧化沟:整个运行过程通过双沟交替进行,转刷低速时进行反硝化作用,高速时进行硝化作用,沟 1和沟 2交替出水。 优点:与常规的活性污泥法相比,氧化沟的污泥停留时间长,硝化反应容易进行,通过调节供氧量,可以获得较高的脱氮效率。
『伍』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包括哪些方法
常见的活性污泥法工艺包括以下四种:
(1)普通式活性污泥法
也称为传统活性污泥法,是早期一直沿用至今的活性泥运行方法。随着污水沿着池长方向流动,有机物在池内的降解主要经历了吸附和代谢两个阶段,微生物也经历了从池首端的对数增长、中期的减速增长到池末端的内源平吸的完全生长周期。
传统的活性污泥系统对于污水处理的效果极好,且运行较为稳定,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该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由于微生物的降解效应,呈现前端高、后端负荷低的特点,因此为了避免前端出现供共氧不足的情况,进水有机负荷不宜过高,或采取渐减供养的方式。
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基本流程
(2)氧化沟法
氧化沟的平面结构呈现椭圆形环状,沟内的污水沿着环状沟渠循环流动。它其实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其将曝气、沉淀和污泥稳定等过程在一个构筑物内完成。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氧化沟法由于具有较强的水力停留时间,污水进入氧化沟后立即被大即被大量的水稀释,因此其具有较低的有机负荷和较长的污泥龄。
与传统的活性污法相比可以省略调节池、初沉池、污化池,有的还可以省略二江沉池。同时,合理的氧化沟运行能达到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
(3)两段式活性污泥法
也称为AB两段活性污泥法。其将活性污泥系统分为两个阶段,即A段和B段。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微生物的种群特征,分别为其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得不同的微种群得到良好的增殖,从而有效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质。据其曝气池和沉淀池的连接方式不同,其又可分为串联法和并联法,后者又称为强化曝气法。两段式活性污泥工艺相比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可节省大量的曝气量,同时少了剩余污泥的产生。
(4)序批式活性污流污泥法
指利用切割时间的方式,将原本需要在几个池子内完成的进水、反应、沉淀、滗水和闲置五个阶段的一整套活性污泥法放在一个池子内完成。
该法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了完全混合的方式,在一个池子内完成,该方法需要的构筑物和占地比较少维护气时间短,曝气效率高,同样也使得其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另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运行灵活、适应性强;可以及时地根据污水水质的变化调整运行的方式,对脱氮脱磷也有很好的效果。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单体池的体积非常大,且通常算需要较好的自动化控制设备配合,运行管理对复杂。
『陆』 常用几种污水处理工艺优缺点比较
生化处理工艺,配置隔栅拦截,沉沙,除油(使用略少,2005年深圳红树林?污水处理厂因缺少相专关设施,属05年上半年有一次大量含油废水混入导致系统瘫痪后许多城市都增加了相关设施),杀菌消毒,污泥处置等附属处理工序,组成一套完整的处理系统。可配备物化混凝沉淀(或混凝气浮)(水质不稳定或有工业污水大量混入地区选用);石英沙活性炭过滤;膜滤(深度处理工艺)等选配工序。生物化学处理工艺说不上哪种工艺更好,各有优缺点和适用性,像生物膜法工艺就比活性污泥工艺稳定性更强,更易于管理,但处理效果比活性污泥工艺略低,工程投入也更大。像你提问里的水量为40000方每天,不是特别大,就可选用接触氧化工艺(如湖南怀化市鹤城区污水处理厂,07年新建),但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的污水处理仍以好氧厌氧结合的环流式或推流式活性污泥工艺为主流。也有使用兼氧性的生物塘;的麦可工艺等的。一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在改造提标过程中,引入人工湿地(如杭州西湖边的湿地公园),MBR等新工艺,但目前应用仍较少。
『柒』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有哪些它的优势有什么区别
这两种工艺的区别比较大,baf是曝气生物滤池,利用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净专化污水,填料还有过滤作用,占属地面积小,但需要反冲洗,适合小规模污水处理。a2o工艺是厌氧-缺氧-好氧串联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适合大型污水处理厂。
『捌』 几种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来应用受到限制。但如果建成地下钢筋混凝土形式,设置人员通道以便维修,此种地下建设方式在小区水处理中具有较大市场,但这种方式一般处理规模较小,每天排放污水量小于几百吨的小区较为理想。对上千吨的小区污水处理,推荐采用地面建设方式,生物处理部分可采用接触氧化,也可采用SBR或其改进型CASS工艺,曝气方式建议采用低噪音的风机或水下曝气机。
2、污水→调节池→混凝沉淀→过滤→出水,对处理程度要求不高,且水量较小时,可采用此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异味小,管理简单等优点。另外,在好氧生物处理之前加上酸化水解,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的总去除率。生活小区通常有较大的绿地面积,如果把污水处理后回用于浇灌绿地、道路、冲洗汽车,应在上述处理出水后加上消毒或其它补充措施。
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就是以上两种。用户可以根据自污水是制约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城市污水处理率已成为一个地区文明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你知道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几种吗?
1、污水→调节池→初次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是应用广泛的方法,主要优点是停留时间短、易挂膜,尤其适合设备化,埋地建设倍受环保公司及用户青睐,但由于维修管理及设备防腐等方面的问题,近年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艺,同时也可以关注一下莱特莱德北京环境有限公司网站了解一下城市污水处理后怎样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以上内容是小编对产品的简介,设备运行过程中稳定,再生完全。机械损伤耗费小,无需考虑设备使用时间短的问题,为企业节省开支。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设备细节介绍可留言奥,小编看到及时解答。
『玖』 结合流程图说明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工艺
这个还是建议你看看《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污水处理新工艺与设计计算实例》等书,网络文库里面都有。或者去chinacitywater看看。要是打字说明的话实在太多了。
『拾』 请问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 有什么新工艺
DAT-IAT工艺(Demand Aeration Tank-Intermittent Aeration Tank)
DAT-IAT工艺为需氧池-间歇曝气池工艺,其反应机理以及污染物去除机制与连续流活性污泥法相同,是依靠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活动来净化污水的。
DAT-IAT工艺的主体构筑物反应池由隔墙分为需氧池(DAT)和间歇曝气池(IAT)串连而成,一般情况下,DAT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其出水进入IAT池但间歇曝气,在IAT池完成曝气、沉淀、滗水和排剩余污泥工序。DAT池相当于一个传统活性污泥曝气池,池中水呈完全混合流态。IAT池相当于一个传统的SBR池,但进水为连续 。
UNITANK工艺
UNITANK工艺是比利时SEGHERS公司提出的一种SBR的变形。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开发了一种一体化活性污泥法工艺,取名为UNITANK工艺,类似于三沟式氧化沟工艺,为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工艺。外形为矩形,里面分割为三个相等的矩形单元池,相邻的单元池之间以公共壁的开孔水力连接,无需用泵输送。
MSBR工艺(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MSBR工艺为改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MSBR 工艺是80 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的实质是A2/O工艺与SBR工艺串连而成。采用单池多格方式,省去诸多的阀门,增加污泥回流系统,无需设置初沉池、二沉池,且在恒水位下连续运行。如图所示 ,图中两个SBR池功能相同,均起着好氧氧化、缺氧反硝化、预沉淀和沉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