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设计一台管壳式换热器以回收工艺废水余热,用于生活热水供应。
热废水流量:复 25.0t/h, 95℃设定回水75℃时制,余热回收用来生活热水用量,不能换出29.5t/h (供水温度:10℃ ,水供水温度:50℃ ),能提供生活热水用量约为18T/h
计算29.5*(95-75)=X*(50-10),X=18
『贰』 工业余热利用有哪些基本方式
工业余热包括: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化学反应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以及可燃废气、废料余热。从经济性出发,需要结合工艺生产进行系统整体的设计布置,综合利用能量,以提高余热利用系统设备的效率。 根据余热资源在利用过程中能量的传递或转换特点,可以将国内目前的工业余热利用技术分为热交换技术、热功转换技术、余热制冷制热技术。 热交换技术 热交换技术是回收工业余热最直接、效率较高的经济方法,该类技术不改变余热能量的形式,只是通过换热设备将余热能量直接传递给自身工艺的耗能流程,降低一次能源消耗。主要余热利用方式有间壁式换热、余热锅炉、蓄热式热交换、热管的换热等。 热功转换技术 利用热功转换技术可提高余热的品位,是工业余热利用的另一重要技术 按照工质分类,热功转换技术可分为传统的以水为工质的蒸汽透平发电技术和以低沸点工质的有机工质发电技术。目前主要的工业应用以水为工质,以余热锅炉+蒸汽透平或者膨胀机所组成的低温汽轮机发电系统。 制冷制热技术与传统压缩式制冷机组相比,吸收式或吸附式制冷系统可利用廉价能源和低品位热能而避免电耗,具有显著的节电能力和环保效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吸收式余热制冷机组制冷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热量的余热回收。吸附式制冷系统结构简单,无噪音,无污染,可用于颠簸震荡场合,更适合利用小热量余热回收,或用于冷热电联产系统。热泵以消耗一部分高质能(电能、机械能或高温热能)作为补偿,通过制冷机热力循环,把低温余热源的热量“泵送”到高温热媒,热泵技术常被用于回收略高于环境温度(30~60℃)的废热,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叁』 浴池废水余热回收利用效果如何(用废水换热自来水提高温度,然后再进锅炉加热成洗浴用水。)
这个做法是非常节能的,因为洗浴废废水是30度左右,如果和自来水换热,能把自来水预热到27度,在再用锅炉加热,是会节省很大一块费用的。
『肆』 浴池废水余热回收可能性
中山市蓝德环保节能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废水能热水机,有一款浴室专用的产品,33度的淋浴废水可以回收热量直接将自来水加热到30度。目前已经有上百家浴室在使用,节省燃料在50%,长期使用不堵塞。
『伍』 余热回收的综述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回,原始设计未被合答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
『陆』 谁有 温泉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在温泉度假村中的应用 的文档 能提供下网址 需要不要积分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泉废水余热综合回收热泵加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温泉池专的溢流管与第一换热器属连接后再与污水箱连接;污水箱通过管路经污水泵与热泵的蒸发器连接换热后再与污水箱连接;自来水的入水管与第一换热器连接后再与生活热水箱连接;所述的温泉池的溢流管设置有一分支溢流管与第二换热器连接后再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换热器与供暖机构连接;所述的供暖机构包括供暖泵和供暖设备,供暖设备经供暖泵与第二换热器连接后再与供暖设备连接形成供暖换热回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是:采用热泵回收余热的方式来加热温泉水,提供暖气和提供生活用温水;可以有效的解决蓄水箱散热问题。
『柒』 求一张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图示意图原理图之类的
你到底要哪种什么图?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图?示意图?原理图?
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图案例
亲,俺们鑫鲁禹的洗浴废水余热回收图都上了,满足你需求不?
『捌』 余热回收技术适用于哪些场合
洗浴废水、造纸厂废水、印染厂废水、烟气余热回收、其他行业废气废热水,通过加沸克板式换热器,间接加热自来水,热量被收集转化,既节能又环保。
『玖』 什么是余热回收
余热回收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热,通过一定方式回收后再利用,达到节能的回目的。答
如生产硫酸工艺过程中,其化学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通过热交换方式把这些热量取出,可用来产生蒸汽去发电。又如,工业中加热炉,排烟温度高达200~300℃,可以通过换热器把烟气温度降低后排放,拿出的热量可以去加热空气,热空气回加热炉助燃,可以节约燃料。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