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南水北调污水治理

南水北调污水治理

发布时间:2021-10-26 08:56:15

㈠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治污规划

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划分为输水干线规划区、山东天津用水保证规划区和河南安徽水质改善规划区。主要治污措施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截污导流、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综合治理、流域综合整治工程5类项目。
根据水质和水污染治理的现状,黄河以南以治为主,重点解决工业结构性污染和生活废水的处理,结合主体工程和现有河道的水利工程,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截污导流和污水资源化,有效削减入河排污量,控制石油类和农业面源污染;黄河以北以截污导流为主,实施清污分流,形成清水廊道,结合治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实现污水资源化。
为体现先治污后通水的原则,按照工程实施进度要求,将污染治理划分为2007年和2010年两个时间段。2007年前以山东、江苏治污项目及截污导流项目为主,同时实施河北省工业治理项目;2008~2010年以河北、天津污水处理厂项目及截污导流项目为主,同时实施河南、安徽省治污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后,预测输水水质可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水标准。
治污工程总投资240亿元,由东线工程分摊截污导流工程投资24.9亿元,其中第一期工程17.25亿元,第二期工程7.65亿元。

㈡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1.1.1 工程总概况

中国地域辽阔,但水资源贫乏且分布极不均衡。大陆季风性气候使得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呈现极不均匀的状况,年际分布上连年干旱或连年洪涝也时有发生;而受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加之水汽输送主要靠位于大陆东南部的太平洋向西部内陆输送水汽,使得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南多北少。相对的,人们赖以生存的耕地分布却是南少北多。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加剧了中国北方地区的缺水程度。

华北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但该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尤其是海河流域,其缺水状况最为严重,属于严重缺水地区。该地区面临着水源枯竭、水质恶化,大部分河道已成为季节性或常年无水的河道,地下水严重超采,城乡供水全面紧张的状况。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北方地区面临的水危机日益严峻。改善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状况,加大水资源供应量,已迫在眉睫。而改变地域上、时间上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状况,只有兴修水利工程来进行调节。因此,把水资源丰富的南方水调到北方来,即修建南水北调工程。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从此,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幕。50多年来,水利工作者围绕南水北调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多个方案的比较,最后形成了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和西线3个主要的调水线路。

南水北调工程,纵贯中华大地,跨越四大江河,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这项巨大工程的实施,对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优化配置水资源,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从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流域向北方调水,是一项规模宏大、技术复杂、影响面广和投资巨大的工程。经过详细勘察、勘探和多方科学论证,做出了从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3个地方分别向北方调水的实施方案,即按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布局,规划分别从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引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受地理位置、调出区水资源量、受水区用水量等条件限制,每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相互不能替代。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108m3,总投资规模约为5000亿元,并分期实施。分期实施后可基本缓解黄淮海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并逐步遏制该地区因严重缺水而引发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来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的矛盾,对于改变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提高沿线地区的供水能力,以及保障地区经济、社会、人口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效益。下面分别介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西线工程及中线工程。

1.1.2 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主要供水目标是解决调水线路沿线和胶东地区的城市及工业用水,改善淮北地区的农业供水条件,并在北方需要时,提供生态和农业用水。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是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分为黄河以南、胶东地区和黄河以北3片。供水区内分布有淮河、海河、黄河流域的25座城市,包括天津、济南、青岛为主的特大型城市和沧州、衡水、聊城、德州、滨州、烟台、威海、淄博、潍坊、东营、枣庄、济宁、徐州、菏泽、泰安、扬州、淮安、宿迁、连云港、蚌埠、淮北、宿州等大中型城市。

东线工程供水区地处黄、淮、海诸河下游,跨北亚热带和南暖温带,多年平均降雨量从南向北为1000~500mm,由南向北逐步递减。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年内、年际不均,丰枯悬殊,连续丰水年与枯水年交替出现。东线供水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交通便利,地势较平坦,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生产基地和粮食等农产品主要产区。据1998年统计,区内人口1.18亿,城镇化率23.6%,耕地880×104 hm2,工、农业总产值1.75万亿元,粮食产量为15576×104t。区内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但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水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东线供水区面临着地表水过度开发、地下水严重超采、水体污染、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在积极采取节水措施和相继建设引滦入津及引黄、引江等供水工程情况下,对局部地区水资源不足虽起到缓解作用,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缺水的局面。因此,在进一步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现有水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东线工程已十分必要和紧迫。

根据供水目标和预测的当地来水、需调水量,考虑各省(市)意见和东线治污进展,规划东线工程先通后畅、逐步扩大规模,分3期实施。第一期工程:主要向江苏和山东两省供水。抽江规模500m3/s,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9×108m3,其中新增抽江水量39×108m3;过黄河50 m3/s,向胶东地区供水50 m3/s。第二期工程:供水范围扩大至河北、天津。工程规模扩大到抽江600 m3/s,过黄河100 m3/s,到天津50 m3/s,向胶东地区供水50 m3/s。第三期工程:增加北调水量,以满足供水范围内2030年水平国民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工程规模扩大到抽江800 m3/s,过黄河200 m3/s,到天津100 m3/s,向胶东地区供水90 m3/s。按照国务院确定的目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开工建设,并计划将于2007年通水,主要向江苏北部和山东两省供水。2013年12月11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难点是:沿线水质的污染较重;难以解决北京缺水;黄河以南需用泵站扬水,运行费用较高;因与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共用输水河道、泵站和湖泊,遇淮河流域干旱或江苏省用水高峰期,向北供水的水量和过程难以保证;运行管理复杂。

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划分为输水干线规划区、山东天津用水保证规划区和河南安徽水质改善规划区。主要治污措施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截污导流、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综合治理、流域综合整治工程5类项目。根据水质和水污染治理的现状,黄河以南以治为主,重点解决工业结构性污染和生活废水的处理,结合主体工程和现有河道的水利工程,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截污导流和污水资源化,有效削减入河排污量,控制石油类和农业面源污染;黄河以北以截污导流为主,实施清污分流,形成清水廊道,结合治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实现污水资源化。为体现先治污后通水的原则,按照工程实施进度要求,将污染治理划分为2007年和2010年两个时间段。2007年前以山东、江苏治污项目及截污导流项目为主,同时实施河北省工业治理项目;2008~2010年以河北、天津污水处理厂项目及截污导流项目为主,同时实施河南省、安徽省治污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后,预测输水水质可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水标准。治污工程总投资240亿元,由东线工程分摊截污导流工程投资24.90亿元,其中第一期工程17.25亿元,第二期工程7.65亿元。

东线工程的环境影响是利大于弊,不利影响也可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工程实施后,有利于改善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补充沿线地下水,对地面沉降等起到缓解作用;有利于城镇饮水安全,改善高氟区居民饮水质量;有利于改善供水区投资环境,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对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进行了多年监测试验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东线工程调水量占长江径流量的比重很小,调水对引水口以下长江水位、河道淤积和河口拦门沙的位置等影响甚微。第一期工程仅比现状增加引江100m3/s,不会因此加重长江口盐水上侵的危害,遇长江枯水年的枯水季节,可采取避让措施,不加重长江口的盐水上侵。②黄淮海平原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土壤盐碱化的经验。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能够预防和控制。③根据实验和调水实践,调水不会把南方的血吸虫扩散到北方。④调水对输水沿线湖泊的水生生物是有利的,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水生生物不会有明显影响。

东线工程由输水河道、泵站、蓄水湖泊、穿黄工程以及治污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供电、调度运行管理设施等一系列单项工程组成,在单项工程基础上,组成不同规模的调水方案。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二、三期主体工程共计投资420亿元。

1.1.3 西线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引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西线调水,即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长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坝址海拔高程2900~4000m,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

严重缺水造成黄河下游频繁断流,供需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使黄河主河槽淤积增加,平滩过流能力减少,防洪负担加重。缺水将成为黄河流域和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解决缺水的根本途径。南水北调西线、东线、中线调水工程,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形成东西互济、南北调配的水资源网络,共同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专家预计,西线调水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西北的沙漠,减少沙尘和沙尘暴的发生,使西北土壤以干旱变湿润,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将发生显著变化。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大柳树水利枢纽等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供水对象主要是生态环境用水,包括支流和水土保持用水减少入黄水量而向黄河干流补充的水量、城镇生活和工业,兼顾农业灌溉。

规划西线工程分3期实施。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一期工程从雅砻江、大渡河上游6条支流调水40×108m3(从大渡河4条支流阿柯河、玛珂河、杜珂河、色曲河共调水25×108m3,从雅砻江2条支流泥曲河和达曲河共调水15×108m3);二期工程从雅砻江干流调水50×108m3;三期工程从通天河调水80×108m3。按照西线一期工程原计划,项目规划通过时间为2001年7月;项目建议书为2001年7月~2004年;可行性研究为2005~2006年;初步设计为2007~2009年;招标文件编制为2010年。目前,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国家对西线工程做出了调整和延迟。

1.1.4 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由于引水口的位置在东线、西线的中部而得名。本书仅涉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

㈢ 南水北调的管理对策是什么 急求

南水北调政策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对改善和修复北方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广大北方地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该工程总体规划50年,2002~2010年为近期阶段,主要实施东线一、二期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目前,我省开始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307.5km,省内邯石段工程将于2010年初开工建设。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逐步展开,工程规模不断形成,保障供水、防洪、抗旱、除涝等方面的效益逐步显现。但是,随之产生的工程沿线地区水资源配置的变化,带来了新的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变化,这必将引起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变化,从而产生新的矛盾。同时,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活动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行政管理关系和民事关系,涉及到国家机关、建设单位、设计和施工单位以及材料、设备、构配件供应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多。这些利益关系需要用法律形式来确定,规范有关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必要的调水与管水秩序,把调水工程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一、建立健全南水北调工程法规体系势在必行

第一,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法规体系是由其自身特性决定的内在需要。南水北调工程投资规模巨大、涉及因素众多、影响范围广泛、利益群体复杂,涵盖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多个领域,在前期规划、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整个阶段都面临着艰巨复杂的挑战。因此,在采取行政、科技、经济等措施的同时,更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法制手段,规范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依法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才能真正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第二,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法规体系是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及其可持续性能力的需要。水在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水资源的有限性、不可替代性以及日益突出的短缺性,使水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限制和制约作用越来越突出,更需要通过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和合理配置,全面提高调水调控能力,通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逐步构成我省“两纵六横十库”水资源的总体布局。

第三,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法规体系是实现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安全保障的需要。水资源的供给规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河北省属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特别是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供水危机日益显现,虽然建设了一批地表水引水工程,但城市供水水源单一、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普遍存在,影响重大项目立项和城市化进程,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战略性措施,但因其存在供水目标多、供水对象复杂、供水范围大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的法规体系予以调整规范,多方面促动发挥多水源供水的综合优势,从而达到保障受水区供水安全的目的。

第四,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法规体系是统筹协调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城乡、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我省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保证。建立相应的南水北调工程法规体系的目的在于紧紧把握对工程带来的资源、经济、生态、环境、人口、社会等新的影响和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对调水区、输水区、受水区不同的利益需求以及平衡协调机制进行重点规划,通过立法打破地区、部门限制,立足整个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和解决问题,使工程的综合效益得以充分发挥,负面效应得到重视并提出法制防范措施,实现和谐发展。

二、南水北调工程法规体系应包涵的主要内容

第一,规范符合南水调工程特性的管理体制。南水北调工程具有公益性与经营性双重功能,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同时存在的特点,应进一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母法,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准市场机制运作、现代企业管理、用水户参与”的建设管理原则,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理顺各方关系,加快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城市调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统一管理的进程,促进解决水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

第二,促进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建立和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及其计收办法,是水价改革的前提。对于那些引入水资源的地区来讲,对同一地区不同水源(主、客水,地表水、地下水)应当执行统一水价;通过水价形成机制,合理把握水价调整的力度和时机,提前消化水价矛盾积累较大的地区,才能有效实施水价改革;将工程水价、资源水价和环境水价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分步到位;制定用水定额,用水实行定额管理,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

第三,建立南水北调经济带专有的节水市场开发机制。节水是南水北调工程健康运行的重要措施。通过放开节水市场,量化用水效益,提高用水效率,需要积极进行水权有偿转让的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引导水资源向高效节水的领域配置。建立节水监督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各类用水产品和设备的节水标准,大力推进节水产品认证,建立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对达不到节水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建立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定期发布限制、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和设备(产品)的目录。加强节水统计工作,建立由综合评价指标、行业用水评价指标和节水管理评价指标组成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量化指标来衡量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情况,综合考核各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进程和成果。

第四,加强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污染的防治。搞好南水北调,治污是关键,沿线区域应当实行较其他地区更高的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改善当前水质状况不容乐观的局面,应当尽快建立完善的水污染防治机制,确保调水水质和沿线群众饮用水安全。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先治污后调水、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并举的原则,建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扶持与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沿线区域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采取具体措施改善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

第五,实行南水北调工程专有的工程管理。为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转化能力,要将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势必要尽快研究出台全面细化的《南水北调工程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依靠法制的力量,用法律、政策来规范和调节政府行为、企业行为、用户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加强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确保建设、维护、管理资金到位,促进良性循环,保证南水北调经济带的总用水效益。

第六,建设南水北调受水区初始水权配置的协商仲裁机制。保证各个受水区取用水的公平性与效率性,有效解决或降低区域间初始水权配置矛盾的发生,实现南水北调工程干支线水资源配置的整体优化。因此,在初始水权配置过程中,应当尽快通过立法,改善因水资源的无效利用、不公平利用和不可持续利用的严峻局面,预先设计协商仲裁程序与机制,以各个区域用水主体有动力实现协商目标为前提,遵循一定的协商规则来确定各自的水权配置量,以达到优化整个系统水资源的配置效果,建立新的用水秩序。

三、建立完善南水北调工程法规体系的建议

第一,南水北调工程法规体系,应以“水法”为核心。在“水法”的规定之下,制订由一系列配套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组成的法规体系。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实施,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法规框架体系已基本形成,当前已出台的专属南水北调的法律法规,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文件较多,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初步设计、资金管理、计划投资、质量监督、征地移民、招标投标、工程验收、建设管理、建设稽察、举报受理等各个方面建立了其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建设于运行管理体制、水价改革、节约保护、保障措施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必须加紧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立适应统一管理、科学管理的水政策法规体系,为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和南水北调来水与本地水源顺利衔接提供法律保证。确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同水资源优化配置相衔接的政策体系,为水资源管理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打好基础。创造适应市场运行的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新机制。

第二,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深入分析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决策的动因。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涉及管理体制、水资源配置和调度、工程运行机制、水环境保护、调入区和调出区、防洪与供水、供水与需水、当地水与调入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特枯水年的应急对策等若干关系的协调问题。现在应以工程建设为契机,未雨绸缪,积极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协调发展机制,深入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对资源、经济、人口、社会等所可能带来的新影响和新问题,全面分析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决策的具体因子,制定合理的水环境保护标准、水源调度办法、水保和节水措施、运行方案、受理制度等方面的法律依据。

第三,进一步强化水行政执法力度。适应加强法律实施的要求,积极贯彻以《水法》为核心的水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加强执法,充分发挥民事和刑事手段,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输水安全、用水安全。不断更新执法理念、创新执法方式,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执法保障能力。

第四,扎实做好水法制宣传工作。进一步重视面向全社会的水法制宣传教育,加大集中性宣传的力度,拓展经常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水法制宣传的效果和覆盖面,为全面推进依法调水、促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大力宣传南水北调工程对我省经济社会的重大意义,使南水北调工程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了解南水北调、人人关心南水北调、人人支持南水北调的局面,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良性运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㈣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酝酿了50年的水利工程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宏伟设想,从此,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前期论证的序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广大科技工作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前期测规划设计工作,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总体布局和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综合编制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目标和范围,并与四大江河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多水源供水的综合优势,共同提高北方受水区的供水保证程度。
统筹考虑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受水区的缺水情况、发展需求和建设安排,确定先期实施东线和中线第一期工程。
目前已经开工的东线第一期工程,主要目标是向山东和江苏两省供水。工程规模: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9亿立方米(规模500立方米每秒),其中新增供水量39亿立方米;同时加强污水治理,完成江苏、山东两省治污及截污导流项目,于2006~2007年实现东平湖水体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的目标。第一期工程工期5年,总投资320亿元,其中干线工程投资180亿元,治污工程投资140亿元。(江夏) 2003年02月28日 人民网
世界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二十七日正式动工。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中新社)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王立彬 董峻)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再次对工程总体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提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规划分三期实施。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规划分三期实施。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规划分两期实施。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
南水北调 节水为先
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届时将大大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尽管工程刚刚开工,尚有十年、几十年的施工期,仍然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慰藉,着实令人振奋。但这绝不意味着到时候北方缺水地区就可以敞开随便用水,甚至浪费也无所谓了。恰恰相反,南水北调,从一开始就要把节水放在首位。
众所周知,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到3万亿立方米,人均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北方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4,但耕地却占全国的60%以上,人口占45%以上。北方有许多重要的工业基地,有许多大城市,又是重要的粮食基地,无论工业、农业以至整个经济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
南水北调,节水为先。首先是施工中就要贯彻中央提出的“先节水后调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水利专家指出,南水北调须统筹兼顾,不仅要解决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还要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考虑调水区和受水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基点应放在节水上。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节水措施,调多少水都不够用。
其次,要立足节水调整经济结构。应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特别是水资源节约型产业,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须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国情出发,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更要调减耗水型工业、耗水型农业,千方百计推广节水技术。
水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长期以来,我们对水的商品属性认识不足,吃“大锅水”。这种状况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了。既然水是商品,就应当按价值规律办事,就应当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什么是合理的水价机制?业内人士指出,第一是定额用水,第二是差别水价,第三是超额累进加价。例如,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要有个定额,在定额以内,水价要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超过这个定额就应当加价。高消费用水,如洗车、桑拿浴等,就应当加价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既照顾了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又限制了高耗水消费。同样,污水处理也要运用市场机制,排污也要收费。
节水的潜力很大很大。节水工作刚刚起步。重要的是多多宣传节水的道理,唤起全民族、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http://www.shimen.net/water/ReadNews.asp?NewsID=45&BigClassName=水资源&SmallClassName=水利工程&SpecialID=1

㈤ 在政府乡镇污水处理厂上班,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一年国家都有给政府拨钱,请问这是属于事业单位

企业性质

㈥ 你怎样认识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国调蓄水资源中的重要性

6月30日,南水北调东线洪泽湖至骆马湖段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建设进入加快实施的新阶段。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出席开工仪式并讲话。 黄莉新在讲话中指出,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沿线各级政府、省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抓住国家扩大需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机遇,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严格管理,确保按时优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南水北调工程所经市、县政府要把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精心组织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为工程顺利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积极做好项目审批、资金筹集、工程用地、环境保护、监察审计等工作,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二要严格建设管理。各级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要严格基本建设程序,认真执行四项制度,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严格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严把原材料进口关,严把施工过程关,严把竣工验收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三要切实维护征迁群众利益。认真落实征迁工作地方政府负责制,严格征迁补偿政策,群众参与坚持阳光操作、社会监督,保证征地拆迁补偿经费及时、足额补偿到被征迁群众手上,切实维护被征迁群众利益,确保被拆迁群众安居乐业。四要确保实现“三个安全”。要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工程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严格各项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实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努力把南水北调江苏段工程建成优质工程、优美工程、廉洁工程、高效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输水到天津;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一期工程调水主干线全长1466.5公里,其中长江至东平湖1045.36公里,黄河以北173.49公里,胶东输水干线239.78公里,穿黄河段7.87公里。规划分三期实施。由于调水沿线黄河以南地势南低北高,东线工程需要建设13个梯级泵站逐级提水北上。 东线江苏段一期工程包括调水工程和治污工程两大部分,总投资约150亿元。调水工程主要内容为扩建、改造运河线江水北调,新辟、完善运西线调水工程,新建14座调水泵站,改建4座泵站,形成运河线和运西线双线输水格局。治污工程主要内容为结合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26座;建设江都、淮安、宿迁、徐州四市截污导流工程,同时实施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综合治理、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江苏既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源地,也是受水区,承担着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江苏省委、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相继建成宝应站等5座大型泵站和配套的河道工程,累计完成工程投资25.1亿元,依托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已经具备调水出省的工程能力,实现了阶段性的重要建设目标。部分工程已经在区域防洪排涝中发挥显著工程效益。102项南水北调治污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已经累计完成了95项,调水干线监测断面的水质达标率已达到85%,工程建设和水质保护都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此次开工建设的洪泽湖至骆马湖段工程,包括扩建泗阳站、改造皂河一站、新建刘老涧二站、皂河二站、泗洪站、睢宁二站、邳州站等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调出洪泽湖350立方米每秒、调进骆马湖275立方米每秒的输水目标,是实现东线工程建设目标的关键任务。其中,泗阳泵站是东线一期工程的第四级泵站,泵站梯级设计流量为230立方米每秒,装机6台,总装机容量18900千瓦,总工期为28个月;刘老涧二站是第五级泵站的新建部分,设计流量为80立方米每秒,装机4台,总装机容量8000千瓦,总工期24个月;皂河泵站是第六级泵站,具体由皂河一站和皂河二站组成,泵站梯级设计流量175立方米每秒,装机5台,总装机容量2万千瓦,总工期30个月。以上泵站除承担调水任务外,还兼顾灌溉、排涝、航运等功能。该段工程的开工建设,将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如期通水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有关司,江苏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宿迁市委、市政府负责人和工程沿线干部群众代表,参加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代表参加了开工仪式。

相关链接: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工程的实施,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三个调水区,形成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中部地区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㈦ 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为了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如果你是位总设计师,你能提出哪些具体措施

1.加强河道周边地区的管理和整治,保正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合理达标排放.
2.调动财政资金,补贴给企业,建立污水处理厂.

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保护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大坝按正常蓄水位170 m加高可以减少弃水,增加供水,改善供水过程,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但需要移民25万人(其中河南省境内新增淹没面积为144平方公里,占地21.7万亩,淹没影响房屋面积258.4万平方米,需搬迁安置移民15.7万人)。
规划第一阶段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3年底建成,2014年10月通水;后期进一步扩大引汉规模,年均调水量达到130亿立方米,工程预计在2030年完成;远景从长江三峡调水。
工程首先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抬高水库蓄水水位,利用新开的人工渠道(局部管道)输水。输水总干渠自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在方城垭口穿江淮分水岭,从郑州西边的孤柏嘴处过黄河,之后大体平行于京广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北上至北京团城湖,天津干渠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处分水至天津外环河。输水工程全长1421公里,其中引水渠首至北京长1267公里,天津干渠长154公里。输水工程与河流全部立交,北京段、天津段局部采用管涵。
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将有效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主汛期防洪库容将由77亿立方米增加到110亿立方米,可以解除江汉平原的一大心腹之患。 陕西是南水北调中线水70%的提供者,要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2007年丹江治理一期工程,陕西累计治理小流域348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681平方公里,新修基本农田两万多公顷,造林27万公顷,完成总投资接近20亿元,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保护了一江清水,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丹江治理二期工程,预计2014年中线调水工程通水前,陕西可以将水源区稳定在II类水质标准,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工程将在2013年完成建设。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60%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08.5亿立方米,考虑上游发展,预测2020年入库水量为385.4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利枢纽在已建成初期规模的基础上,按原规划续建完成,坝顶高程从162米,加高至176.6米,设计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总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比初期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增加有效调节库容88亿立方米,增加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
为缓解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不利影响,规划建设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部分闸站改造、局部航道整治工程。其中兴隆水利枢纽任务是枯水期雍高库区水位,改善库区沿岸灌溉和航运条件;引江济汉工程从长江荆州段龙洲垸引水至汉江潜江段高石碑,全长67.1公里,任务是满足汉江兴隆以下生态环境用水、河道外灌溉、供水及航运需水要求,可基本解决中线一期工程调水对汉江下游“水华”的影响,解决东荆河的灌溉水源问题,并从一定程度上恢复汉江下游河道水位和航运保证率,缩短从长江到汉江的通航里程637公里。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水质安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印发考核办法,明确河南、湖北和陕西三省人民政府是中线水源保护的责任主体,并对年度水质、水污染防治项目、水土保持项目等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
到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实现三大目标:一是水质目标,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取水口水质达到II类,直接汇入水库的主要支流水质不低于Ⅲ类。二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8.3%,氨氮排放量减少10.6%。三是水土保持目标,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50%,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0.1亿-0.2亿吨。按照规划,到2015年,实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各县及重点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重点企业全部完成污染治理和技改升级,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 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总干渠自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千米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市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市区,终点是玉渊潭。总干渠全长1241.2千米。
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48条,有建筑物119座。
总干渠在黄河流域规划的桃花峪水库库区穿过黄河,穿黄工程规模大,问题复杂,投资多,是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建筑物。经多方案综合研究比较认为,渡槽和隧道倒虹两种型式技术上均可行。由于隧道方案可避免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因此结合两岸渠线布置,推荐采用孤柏咀隧道方案。穿黄河隧道工程全长约7.2千米,设计输水能力500立方米/秒,采用两条内径8.5米圆形断面隧道。
为了防范总干渠输水过程中污染的风险,中线工程划定了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还开展了总干渠两侧内排段地下水现状调查,防范地下水污染风险。输水总干渠两侧85%以上的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III类标准。

㈨ 哪些是污水处理和南水北调的股票

污水处理,比如原水股份,创业环保。

南水北调为上市公司调出哪些机遇

--------------------------------------------------------------------------------

东方网月14日消息:据有关媒体报道,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规划报告已经进入汇总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全部完成,并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后上报国务院。南水北调方案可分成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结,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工程将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规划实施;建立水价形成机制和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根据各受益地区获得的水量,按比例分担工程投资。南水北调工程的工期将长达数十年,其中,南水北调东线的一期、二期工程和中线的一期工程,将于2010年以前完成;经过5-10年的建设,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将可以开始发挥效益,造福人民。据说,南水北调工程基本具备了在2002年开工建设的条件。应该说,这个世界巨型工程带来的好处是持久的、深远的,下面是直接受益的上市公司。

工程承包类

据测算,东中两条线一二期工程预计投资1810-1850亿元,2010年前完成。如此大的投资将在9年内完成,平均每年在200亿元以上。毫无疑问,最直接受益的公司是工程承包类公司,特别是具有水利工程承包资质的大型水利施工企业。在上市公司中,葛洲坝、路桥建设、隧道股份、中铁二局将会取得一些份额,其中,葛洲坝的机会更大些。

建筑材料及工程机械类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过程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并需要使用工程机械。水利工程的材料主要有两种:混凝土和钢材,最主要的是混凝土。所以,这对水泥公司和建筑机械类公司是利好,特别是沿南水北调线的公司,如葛洲坝、冀东水泥、狮头股份、天水股份、徐工股份、桂柳工等公司,还有一些钢厂也将受益。

环保类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了清水廊道工程、用水保障工程及水质改善工程三大工程。其中,清水廊道工程以输水主干渠沿线污水零排入为目标,投资161.3亿元。水保障工程以保障天津市区、山东西水东调水质为目标,投资34.7亿元。水质改善工程以改善卫运河、漳卫新河、淮河干流及洪泽湖水质为主要目标,投资36.4亿元。上市公司中,环保股份、首创股份、创业环保、龙净环保等公司将直接受益。

水用器材类

规划通过在农业中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在工业方面调整水价、限制高耗水企业的发展和推行节水工艺、技术、工业废水回用等,在城市生活方面普及节水器具和减少城市管网漏损率等措施,2010年前,在南水北调中、东线受水区投资426亿元,每年可节水41亿立方米,约可减少总需水量的10%左右。到2030年前再投入550亿元,进一步节水约38亿立方米。上市公司中,新疆天业、亚盛集团、宝硕股份、凯乐科技等公司应有较多的机会。

㈩ 南水北调河周围多远不能有污水处理设施

如果你是要建污水处理厂,需要到环境监督部门进行地址核验,他们会给你参考的。
污水处理厂:从污染源排出的污(废)水,因含污染物总量或浓度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或不适应环境容量要求,从而降低水环境质量和功能目标时,必需经过人工强化处理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污水处理厂,又称污水处理站。

阅读全文

与南水北调污水治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贵州工业废水氨氮超标如何处理 浏览:63
脱色剂印染污水怎么处理 浏览:734
纯水用什么盐做水泥 浏览:384
力斯净水器性价比怎么样 浏览:212
树脂粘土bjd娃娃 浏览:591
光化树脂牙变黄 浏览:290
半透膜表面积越大 浏览:274
污水入渗量 浏览:196
污水处理系统什么意思 浏览:921
718gts空气滤芯怎么拆 浏览:680
废水处理的是怎么进行的英语 浏览:24
煤灰渣场废水挥发酚 浏览:179
创星外置过滤桶CF800价格 浏览:348
小区太多提升泵太吵 浏览:224
挖机大臂提升传感器 浏览:820
透析蒸馏水可以喝吗 浏览:891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直径大小 浏览:934
油烟净化器片尺寸多少 浏览:762
对印染废水的漂色回用 浏览:983
净水器滤芯怎么分1号到5号 浏览: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