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是怎样的
活性抄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其作用原理是:
第一阶段,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颗粒吸附在菌胶团的表面上,这是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多糖类黏 性物质。同时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第二阶段,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吸收这些有机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给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长,污水则得以净化处理。
2. 活性污泥法处理净化废水的过程一般包括哪三个阶段
活性污泥法
是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由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于1912年发明。如今,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是处理城市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悬浮在水中的各种方法的统称。两个阶段是1、菌种的新陈代谢,特征是菌种的活力,COD的去除率大于80%。2、脱氮除磷,特征是去除率达到99%。
传统活性污泥法由曝气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管线组成。原理是液流有回流的推流式。初次沉淀后的废水与二沉池回流的活性污泥混合后进入曝气池,大约曝气6小时,进水与回流污泥通过扩散曝气或机械曝气作用进行混合。流动过程中,有机物经过吸附、絮凝和氧化作用等作用被去除。一般地,从曝气池流出的混合液在二沉池沉淀后,沉淀池内的活性污泥以进水量的25~50%返回曝气池(即污泥回流比为25~50%)。这种方法常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对冲击负荷很敏感。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率达85~95%。
优缺点:
1、曝气池首端有机污染物负荷高,好氧速度也高,为了避免由于缺氧形成厌氧状态,进水有机物负荷不宜过高。为达到一定的去污能力,需要曝气池容积大,占用的土地较多,基建费用高;
2、好氧速度沿池长是变化的,而供氧速度难于与其相吻合、适应,在池前段可能出现好氧速度高于供氧速度的现象,池后段有可能出现溶解氧过剩的现象,对此,采用渐减供氧方式,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3.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
活性污泥实际就是象泥的菌群集合体,脂很难通过细菌分解,因此活性污回泥法处理废水前答,必须先去脂,目前较好的就采用气浮法先除去脂类,其它的有机物才能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其实能不能用活性污泥法要看你处理的有机物能不能被细菌分解和利用,如能就是合适的,不能的话要根据废水成份选择处理方法。不知我说的你是否明白。
4.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实验
“但结果处理后的cod比刚混合后的cod还要高”
是哪个结果高?所有的都比刚混合的高吗
你是取的上清液吗
可以加长沉淀时间,一般实践上都是沉淀2个小时的
5. 大家帮我回我一下吧1.曝气池法处理废水的原理及流程.2土地处理系统处理有机废水的原理
1、活性污泥曝气池法
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废水的一类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是指由好气性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及其代谢和吸附的有机物、无机物所共同组成的微生物絮体。活性污泥法中,进行污染物降解过程的主体是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溶性有机物能被细菌、真菌等作为营养物质直接利用分解,而不能作为微型动物的直接营养源。细菌等腐生性微生物起着主要作用。此外,还存在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完全动物营养性的微生物。形成活性污泥絮状体的细菌。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类型:
按废水和回流污泥的进入方式及其在曝气池中的混合方式:
推流式:若干狭长流槽,废水从一端进入,另一端流出,随水流的过程,底物降解,微生物增长。
完全混合式:废水进入曝气池后,在搅拌下立即与池内活性污泥混合液混合,使进水得到良好稀释,污泥与废水充分混合,最大限度承受废水水质变化冲击。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废水和回流污泥从曝气池一端同时进入反应系统,水流呈推流式。
包括四个单元: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装置。
曝气池内,污染物浓度(F)与微生物的生物量(M)的比值F/M沿流程不断降低。
短时曝气法
在曝气方法上加以改进:加大进口的通气量,然后随有机物浓度的逐渐降低而相应的减少通气量。又称为渐减曝气法。
阶段曝气法
在普通推流式曝气法基础上,对进水点加以调整,使废水沿池长分若干点流入。
又称为多点进水法。优点:可以降低曝气池前端的耗氧速率畅户扳鞠殖角帮携爆毛,避免缺氧情况,提高了空气利用率和曝气池的工作能力。可以使曝气池体积缩小30%左右。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利用土地以及其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来处理已经过预处理的污水或废水,同时利用其中的水分和肥分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生长的工程设施。利用土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净化污水。
流程你就按照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的流程写就行了
2、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与污灌的区别:
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土地处理系统是按照全年连续运行的污水处理设施;
土地处理系统具备完整的工程系统并可以调控,底层防渗系统能有效控制污水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污染;
土地处理系统种植有利于污水处理的经济作物,一般不种植直接食用的农作物。
6.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微生物类群的组成对于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效率有何影响
这应该是两个问题,泛泛的谈下吧。生物膜法中的生物相应该更加丰富,微生物附着于固体表面,使增殖速度缓慢的微生物也能生长繁殖,而普通的活性污泥对于世代期较泥龄长的微生物是基本不能生长繁殖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组成,主要有菌胶团各丝状菌。主要是世代时间较短的细菌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型动物。微生物类群的主要组成有肉足虫、鞭毛虫、纤毛虫、后生动物。生物膜法中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相对较多,种类丰富,分层聚居,食物链较长,生物相丰富,这个对有机废水处理效率有何影响,基本上种群丰富点还是比较好的,不过有的微生物可能是专性适应于处理某类废水。相关问题可以到环保通跟大家进一步交流
7.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及净化过程
基本原理:
这种技术将废水与活性污泥(微生物)混合搅拌并曝气,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生物固体随后从已处理废水中分离,并可根据需要将部分回流到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形象说法:微生物“吃掉”了污水中的有机物,这样污水变成了干净的水。它本质上与自然界水体自净过程相似,只是经过人工强化,污水净化的效果更好。
净化过程:
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组成。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从空气压缩机站送来的压缩空气,通过铺设在曝气池底部的空气扩散装置,以细小气泡的形式进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还使混合液处于剧烈搅动的状态,呈悬浮状态。溶解氧、活性污泥与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触,使活性污泥反应得以正常进行。
第一阶段,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颗粒吸附在菌胶团的表面上,这是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多糖类黏 性物质。同时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第二阶段,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吸收这些有机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给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长,污水则得以净化处理。
经过活性污泥净化作用后的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混合液中悬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体物质在这里沉淀下来与水分离,澄清后的污水作为处理水排出系统。
经过沉淀浓缩的污泥从沉淀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为接种污泥回流至曝气池,以保证曝气池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和微生物浓度;增殖的微生物从系统中排出,称为“剩余污泥”。事实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从污水中转移到了这些剩余污泥中。
(7)活性污泥处理有机废水思考题扩展阅读:
活性污泥法能从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是废水生物处理悬浮在水中的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各种方法的统称。
运行条件
1、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溶性易降解有机物;
2、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3、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
4、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
5、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8. 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
好的让我来依次回答你的问题
1、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即把摇匀的曝气池混合液倒入量筒中1L刻度,待其沉淀30min后,看泥水分界线的位置,比如泥水分界在300ml处,则污泥沉降比为30%。
2、一般污泥主要有黄褐色、和黑色等几种。黄褐色一般是好氧曝气状态下形成的,有泥土气味,而黑色一般是在厌氧消化状态下形成的,有臭气味。
3、一般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其污泥体积指数SVI在50~150之间。污泥膨胀一般表现为SVI值升高,一般SVI大于200就认为发生了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性膨胀和非丝状菌性膨胀,这个你可以具体在查清楚。一般对于污泥膨胀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控制曝气量,使曝气池中保持适量的溶解氧(不低于1~2mg/L,不高于4mg/L)。②调整pH。③投加氮、磷保持氮、磷比例适宜。④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混凝剂等。⑤把污水跳过初沉池直接进入曝气池,以提高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⑤在曝气池前段设置填料,降低污泥负荷。⑥用气浮池代替二沉池,往往有着很好的效果,但其造价较贵。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因素,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4、不同用途的污泥培养有着各自的方式,好氧、厌氧污泥都有自己的培养方式。首先,C、N、P的比例要协调,一般好氧污泥需要的BOD5:N:P=100:5:1。而厌氧对N、P要求较低一般BOD5:N:P=800:5:1,这些你培养时都要投加进去的,比如葡萄糖、氯化铵、磷酸氢二钾等。其次,根据你培养污泥的处理对象,适度按照从低到高浓度梯度添加你的处理对象混合液,让污泥适应你的处理对象。如果你的污泥培养上清液中的污染物质去除率趋于稳定,那么你的污泥培养也就趋于完成。
整个周期约1周到10天左右。
9. 简述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生物化学原理。
活性污泥法
1.流程与原理。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组成。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从空气压缩机站送来的压缩空气,通过铺设在曝气池底部的空气扩散装置,以细小气泡的形式进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还使混合液处于剧烈搅动的状态,呈悬浮状态。溶解氧、活性污泥与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触,使活性污泥反应得以正常进行。
第一阶段,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颗粒吸附在菌胶团的表面上,是由于其巨大的表面积和多糖类黏性物质的作用。同时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第二阶段,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吸收这些有机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给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长,污水则得以净化处理。
经过活性污泥净化作用后的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混合液中悬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体物质在这里沉淀下来与水分离,澄清后的污水作为处理水排出系统。经过沉淀浓缩的污泥从沉淀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为接种污泥回流至曝气池, 以保证曝气池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和微生物浓度;增殖的微生物从系统中排出,称为“剩余污泥”。事实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从污水中转移到了这些剩余污泥中。
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形象说法:微生物“吃掉”了污水中的有机物,这样污水变成了干净的水。它本质上与自然界水体自净过程相似,只是经过人工强化,污水净化的效果更好。
10.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什么来处理有机废水的
好的让我来依次回答你的问题
1、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即把摇匀的曝气池混合液倒入量筒中1l刻度,待其沉淀30min后,看泥水分界线的位置,比如泥水分界在300ml处,则污泥沉降比为30%。
2、一般污泥主要有黄褐色、和黑色等几种。黄褐色一般是好氧曝气状态下形成的,有泥土气味,而黑色一般是在厌氧消化状态下形成的,有臭气味。
3、一般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其污泥体积指数svi在50~150之间。污泥膨胀一般表现为svi值升高,一般svi大于200就认为发生了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性膨胀和非丝状菌性膨胀,这个你可以具体在查清楚。一般对于污泥膨胀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控制曝气量,使曝气池中保持适量的溶解氧(不低于1~2mg/l,不高于4mg/l)。②调整ph。③投加氮、磷保持氮、磷比例适宜。④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混凝剂等。⑤把污水跳过初沉池直接进入曝气池,以提高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⑤在曝气池前段设置填料,降低污泥负荷。⑥用气浮池代替二沉池,往往有着很好的效果,但其造价较贵。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因素,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4、不同用途的污泥培养有着各自的方式,好氧、厌氧污泥都有自己的培养方式。首先,c、n、p的比例要协调,一般好氧污泥需要的bod5:n:p=100:5:1。而厌氧对n、p要求较低一般bod5:n:p=800:5:1,这些你培养时都要投加进去的,比如葡萄糖、氯化铵、磷酸氢二钾等。其次,根据你培养污泥的处理对象,适度按照从低到高浓度梯度添加你的处理对象混合液,让污泥适应你的处理对象。如果你的污泥培养上清液中的污染物质去除率趋于稳定,那么你的污泥培养也就趋于完成。
整个周期约1周到1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