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津市园林绿化用水怎样征收污水处理费
绿化种植工程造价有两大内容组成:一是工程直接费用;二是工程间接费用。 工程直接费用,顾名思义是指完成绿化种植工程的直接成本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人工费用:包括苗木采购到工地以后的,苗木场内驳运,挖坑,换土,种植,覆土,保墒,浇水,围护……直至竣工后,养护一个月的时间内所耗用的全部人工费用。 2.材料费用:包括各种不同品种、规格苗木本身的费用,以及种植时必需的辅助材料费用。辅助材料包括苗木灌溉的水,树干防护的草绳、铅丝,以及各类竹桩、木桩、水泥桩等材料费用。 3.机械费用:包括大规格苗木,当人工不能扛抬时,必须使用机械搬运到设计方位,然后吊起、复位、扶正等发生机械耗损的费用。 人工、材料、机械三项费用,在定额中均有详尽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随意改动的。但是,定额是按照正常的施工方法,确定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的。由于施工工程的条件、气候千变万化,定额还规定,允许定额规定以外的不确定因素,由甲、乙双方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另行增加工程费用,但必须经过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并在施工合同中增加补充条款明确,方可增加工程费用。 工程间接费用,是指完成绿化种植工程后,施工企业必须收取的其他费用,它是绿化工程造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费用的支出,企业的合法利润以及上缴国家(或上级管理部门)的税金等内容组成。 工程间接费用收取多少,是根据绿化种植工程的规模大小,由市建设工程定额管理总站统一明确规定的,是不能随意增减的。
Ⅱ 天津市的污水处理厂以后发展前景怎么样啊有相关人士能透露一下吗
前景应该还是不错的,作为一个大城市目前市内六区还不能完全做到生活污水处理100%呢,所以随着城市的外扩发展,建设还是势在必行的
Ⅲ 实现城市废水资源化有什么方法
1.城市废水资源化的意义近20年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膨胀加剧了对水的需求,造成世界范围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为解决困扰人类发展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发新的可利用水源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课题。城市废水水质、水量稳定,经处理和净化以后可以作为新的再生水源加以利用。世界上不少缺水国家把城市废水的资源化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对策之一,围绕城市废水的资源化与再生利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废水回用途径的分析与开拓,废水资源化工艺与技术研究,回用水水质标准的建立,回用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促进废水资源化的政策与管理体系等。
城市废水如不加以净化,随意排放,将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如将城市废水的净化和再生利用结合起来,去除污染物,改善水质后加以回用,不仅可以消除城市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减少新鲜水的使用,缓解需水和供水之间的矛盾,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水源,取得多种效益。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城市废水再生水作为水资源的一种重要组成,对城市废水的资源化进行了系统规划,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南部地区、加利福尼亚州的南拉谷那、科罗拉多州的奥罗拉、沙特阿拉伯、意大利及地中海诸国等。实践表明,城市废水经处理后可以用于农业、城市和工业等领域。作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战略之一,城市废水资源化显示了光明的应用前景。
2.废水资源化途径与再生水水质标准(1)废水资源化途径根据城市废水处理程度和出水水质,经净化后的城市废水可以有多种回用途径。大体可分为城市回用、工业回用、农业回用(包括牧渔业)和地下水回灌。在工业回用中,主要可用作冷却水;城市回用中有城市生活杂用水、市政与建筑用水等;农业用水则主要是灌溉用水。
(2)再生水水质标准对于城市废水的回用工程,最重要的是再生水的水质要满足一定的水质标准。回用对象不一样,所规定的标准也不一样。以下介绍几种废水回用途径及相应的水质标准。
①回灌地下水:再生水回灌地下蓄水层作饮用水源时,其水质必须满足或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卫生署于1976年制订了再生水回灌地下水的建议水质标准,1977年进一步对水质标准进行了修订。考虑到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对地下水质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除一般常规监测指标外,还要求对苯、四氯化碳等20种有机物和6种农药有机物进行监测。
②工业回用:再生水的工业回用主要有3个方面:回用作冷却水、工艺用水以及锅炉补给水。回用作冷却水的再生水水质应满足冷却水循环系统补给水的水质标准;回用作工艺用水时,由于工艺的不同,水质也千差万别,应根据不同工业的不同工艺,满足其相应的水质标准;用作蒸汽锅炉补给水的水质与锅炉压力有直接关系。再生水往往需要经过补充处理后才能用作锅炉补给水。
③农业回用:再生水的农业回用主要用于灌溉。通常对灌溉用水的水质要求为:不传染疾病,确保使用者和公众的卫生健康;不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能,不使土壤退化或盐碱化;不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积累超过有害水平;不得危害作物的生长;不得污染地下水。为了使再生水回用农业的水质符合以上要求,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国均制订了污水灌溉农田的水质标准。我国最新颁布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3.城市废水资源化实例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对策之一,国内外对城市废水的资源化与回用都十分重视,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以下列举一些废水资源化的成功实例,以供我国广大缺水地区在探索、研究和推广废水资源化中借鉴和参考。
(1)美国的废水再生与回用美国城市废水的再生与回用起步较早。全美有再生水回用点536个,其中加州有238个。下面介绍美国废水再生与回用的几个实例。
①加利福尼亚州橘子县21世纪水厂再生水回灌地下:该城市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促使海水不断流向内陆,致使地下淡水退化不宜饮用。为防止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海水入侵,美国加州橘子县早在1965年就开始研究将三级处理出水回灌地下,以阻止海水入侵。橘子县为此兴建了“21世纪水厂”,该厂设计能力为5678米3/天。原水为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进一步经沉淀、过滤和活性炭处理后回灌地下水。由于回灌地下总溶解性固体的限制为500毫克/升,因此一部分再生水在回灌地下水之前还采用反渗透法进行了脱盐。21世纪水厂的净化水通过23座多点注入管井分别注入4个蓄水层,与深层蓄水层井水以2∶1的比例混合以阻止海水的入侵。该项工程表明:人工控制海水入侵是可行的;城市废水经深度处理后能够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工程经长期运行证明稳定、可靠。
②佛罗里达州圣彼得斯堡的废水再生与回用:该市是城市废水回用的先驱之一。1978年实施了双配水系统,供给用户两种质量的水(饮用水和非饮用水),再生水开始用于非饮用水目的的使用。1991年该市向7000多户家庭及办公楼提供再生水(8×103)米3/天,并用做公园、操场、高尔夫球场灌溉用水以及空调系统冷却水和消防用水。该市共有4座废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270×103)米3/天,采用活性污泥生物处理工艺,并附加有铝盐混凝、过滤及消毒处理,双管输水系统管道共长420千米。通过10口深井将多余的再生水注入盐水蓄水层,一年间平均约有60%的再生水注入深井。由于使用再生水,节约了优质水,因此尽管该市入口增加了10%,但饮用水仍能满足供应。
③亚利桑那州派洛浮弟核电站回用再生水作冷却水:该核电站是美国最大的核电站。第一期三个反应堆分别于1982、1984及1986年投产,每个发电能力为1270兆瓦。此外拟再建两个反应堆。核电站地处沙漠,严重干旱,因此采用再生水作为冷却水。再生水来自两座城市废水处理的二级生物处理出水。输至核电站再经补充处理,使之达到所需水质。该核电站采用冷却水系统,补给水约(200×104)米3天。
(2)日本的废水再生与回用日本近20多年来在废水再生和利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工程建设。1986年城市废水回用量达(6300×10)米3/年,占全部城市废水处理量的0.8%。再生水主要回用于中水道、工业用水、农田灌溉、河道补给水等。各种用途及其所占的比例为:中水道系统为40%、工业用水29%、农业用水15%、景观与除雪16%。中水道系统是日本污水回用的典型代表。1988年日本共建有中水道844套,其中办公楼、学校为大户。学校占18.l%、办公楼占17.3%、公共楼房占9.2%、工厂占8.4%。中水道再生水主要用于冲洗厕所(占37%)、冲洗马路(占16%)、浇灌城市绿地(占15%)、冷却水(占9%)、冲洗汽车(占7%)、其他(景观、消防等)为16%。
(3)其他国家的废水再生与回用世界上第一座将城市废水再生水直接用作饮用水源的回收厂设在纳米比亚的首都温德和克市。该回收厂于1968年投产,第一阶段产水量为2300米3/天,正常处理能力可达4500米3/天,后增至6200米3/天。水为城市废水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处理流程如下:
深度处理水的水质经严格的水质监测,证明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美国环保局发布的标准。以色列属半干旱国家。再生水已成为该国的重要水资源之一。100%的生活废水和72%的城市废水已经回用。据1987年资料,全国废水总量(832.5×10)立方米,处理量达(2.18×108)立方米,处理率接近90%。再生水用作灌溉达(1.046×108)立方米(占42%),回灌地下为(0.7×108)立方米(占29%左右),排海水量(0.7×108)立方米(占29%左右)。废水处理后贮存于废水库。全国共修建127座废水库,其中地面废水库123座,地下废水库4座。废水进行农业灌溉之前一般通过稳定塘系统处理。有些城市将城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再经物化处理后回用于工业冷却水。此外,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灌地下水,再抽出至管网系统,或并入国家水资源调配系统,输送至南部地区,或用于一般供水系统,最南部地区甚至将它作为饮用水源。
由于采取了上述废水回用的措施,以色列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缓和了水资源短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科威特利用经三级处理后的城市废水进行农业灌溉。印度目前至少有200个农场利用城市废水进行灌溉,面积达23000公顷。
(4)我国的废水再生与回用我国长期以来有利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的经验,先后开辟了1042多个大型污水灌溉区。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可充分利用其水肥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确实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一些污灌区地址选择不当,设计不合理,废水预处理不够,又缺乏水质控制标准和及时的监测,出现了土壤、农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威胁着人体健康和安全。若干年前,曾开展大规模的污灌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研究与制订了污水灌溉与污泥用于农田的各项环境标准与规定,已将污水农业利用引向科学的道路。由于我国不少地区,如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迫切需要把城市废水作为第二水源加以回收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为此,国家组织了有关开发城市废水资源化工艺的科技攻关,研制成套技术设施,建立示范工程,并逐步推广应用。攻关内容包括工业回用、市政景观利用的水质预处理技术、水质标准、卫生安全评价、中小城镇和住宅小区污水回用技术的研究等。一些成果已在天津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中应用,并在天津、太原、大连等城市建设了污水回用工程。例如,大连春柳废水处理厂的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经深度处理后用于冷却水;太原杨家堡废水处理厂采用生物填料接触氧化池处理城市污水用于冷却水;北京高碑店热电厂亦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作为冷却水水源。经过十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在城市废水资源化以及回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今后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废水处理厂的普及与兴建,废水再生利用规模和速度亦将迅速发展。
Ⅳ 污水灌溉应注意哪些问题
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营养。用污水灌溉水稻,如掌握不好,会因营养过盛造成水稻生长过旺,贪青、倒伏、病虫害加重,最终影响产量。有些污水虽然经过一定处理,但是还难免有一定数量的有毒物质,如灌溉不当不仅会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土壤造成危害,而且影响深远。
北方稻区在利用污水灌溉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污水中氮的含量。有人认为,污水中含氮量超过3毫克/升就会造成减产,如果超过5毫克/升则会造成严重减产。天津的试验表明,污水中含氮量以0.02%为宜,每667米2水稻利用污水中的氮不能超过10千克。已知污水中氮的含量标准,又确定了每667米2利用纯氮的数量,这样就可以确定灌溉定额了。如天津市郊区测定的污水含氮量为0.02%,每667米2地利用纯氮为10千克,所以认为每667米2水稻只能灌污水50米3。污水灌溉次数和灌水定额是根据水稻生长发育规律和水肥调节模式来确定的。同时还要考虑农田污染的负荷量,即年负荷量、一次灌溉水负荷量均不得超标。水稻栽培模式是“前促、中控、后养”。所以污水灌溉只能在分蘖始期到分蘖盛期。返青后期和孕穗前结合施返青肥和接续肥也可适当补以污水。
污水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毒物质,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污水中含有过量的有机质木质素、油、酚、硫化物、氰化物、高价铁、锰等,往往pH不是偏高就是偏低。在制定灌溉制度和灌溉技术时需要慎重考虑这些因素,细致安排,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可采用秋翻晒垡,适当深耕,使土壤中积累的有害物质有一定的自然降解净化、土壤吸附、微生物分解的时间。
Ⅳ 天津市绿化覆盖情况
从今年起,建设绿色天津的发展目标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此,今年全市建成区新增绿地26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5%,绿地率达到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实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的标准,农村完成造林面积12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7%以上,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07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全面达到并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农村林木覆盖率达到20%,进入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行列。到2010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农村林木覆盖率达到23%,建设绿色天津的目标基本实现。中心城市周围生态建设的长远目标是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初步建立起与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良性生态系统,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38%以上,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状态。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天津市将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及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沙化土地、盐渍化土地、污水灌溉区实施以植树造林为主的林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逐步完善绿化造林布局,在南部干旱和东部盐碱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林,在湖泊、水库及河流两岸营造水土保持林,在公路、铁路两侧营造护路景观林,在小城镇及村庄周围营造环城林和环村林,在天津市西北边界营造防风阻沙林。同时加快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大力培植林业产业,发展速生丰产林、优质经济林。 (完)(记者张立平武志成)
http://www.tj.xinhuanet.com/news/2004-03/21/content_1818249.htm
Ⅵ 天津水资源紧缺现状!
任何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其发展的方向,从宏观来谈,京津地区承载不了两个发达的城市,就因为水资源之困,特别是天津这个资源枯竭的城市,本地人的生活都要靠引入其他地方的水资源来满足。
天津是个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城市,以至于,现在的人口已到承载极限,发展引来的人口大增长,对天津的未来是一个噩梦。环渤海地区的发达城市就像黑洞,吸走其它城市的发展空间,北京的发展牺牲了天津,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武清境内的8条河完全是北京的排污河,致使武清的河流污染,全是臭水,所以武清只能引入滦河水!然而天津的发展靠港口
这个选题有些太长了,先到这吧
其实,楼兰古城辉煌过,古长安也辉煌过,为什么没落了??其实很简单,水和环境没法承受了,所以富有的人们像游牧民牵到了肥沃的地方,封建制度下,最后的辉煌是北京!北京经受这些许年的摧残,也已经逐渐不适合生活,南水北调,就是ZF想改变自然规律的一种尝试,但未来的效果无从知晓。另外,正因为环境的逐渐破坏,资源的匮乏,环渤海承载不了两个发达城市,所以天津的地位逐渐丧失,必须找到资源丰富的地方再行发展,北京的资源匮乏程度也很严重,但ZF没有放弃其首都的地位,从河北等附近地区调水,救急。把污水排出北京,减负。但到目前这些方法也已经逐渐失效,所以为了北京继续的发展,ZF实施了两个重要的决策,其一南水北调,其二,重污染企业移除北京,所以首钢去曹妃甸,不是回输血,而是继续的吸血!即使这样,天津的资源依然不能支持其发展,现在天津自身的人口已经偏多,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环境本身是有自净能力的,但当我们排放的生活垃圾,工业污染超出环境自净速度时,环境会不断恶化,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90年代,天津港清澈见底,到处有鱼虾,海鸥在空中飞翔,但现在呢?因为破坏的速度超出了渤海湾的自净能力。),环境正在不断的恶化,这一点才是应该着力解决的最重大的问题!南水北调能分给天津多少还是未知数,而且当人类开始大范围的用水紧张时,南水还能顺利的掉到北方吗??所以,“人口的显著增加”正是噩梦的开始,短期的增长之后,我们将面对的是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一个城市的发展现在依然会受制于大自然,我们依然要遵从自然的规律!环渤海的发展,会在环境到达承受临界点时戛然而止!
谁为天津"救急"?--天津水资源危机的报告
随着潘家口水库的容量降至死库容,天津进行了第六次引黄,而实到的净水量仅剩
下2亿立方米,不足计划引水量的五分之一,引黄济津只能救得一时,而"南水北调"工程
的可行性尚在论证中。干渴,如同附骨之疽,正消耗着这个城市的活力和意志
连续4年的大旱使得北方许多地区陷入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之中,天津就是面临水危机
的典型地区。尽管今年天津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第六次引黄,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面对日
益干涸的黄河,我们又怎能乐观起来呢!
一、天津水资源的现状
我们姑且不论,中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也不论中国是联合
国的13个最为贫水的国家之一,就单单天津所在的海河流域而论,海河流域年人均水资
源占有量只有321立方米,与其他几大流域相比是最少的。在海河流域中,天津的占有量
更少,年人均只有160立方米。属于严重的资源缺水地区。天津本地自产水、地下水资源
总量多年平均值为16.88亿立方米,长期以来,天津工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入境水,而入境
水是逐年减少的,而且多次发生供水危机。
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的规划,到2010年将缺水4亿立方米,全市缺水将达到17亿立方
米。今年1月~6月份,天津日用水量已从原先的220多万吨,降为160万吨,几近底线。
然而气候依然干旱异常,干渴正消耗着这个城市的活力和意志……
二、天津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措施
天津市政府在今年上半年已连续发出了3个节水通令,采取了近三十项节水措施,包
括停止农业用水、关闭所有的冲水洗车点、严控企业耗水大户、对居民限量使用生活用
水、提高水价等。从"确保城乡人畜吃水和抗旱保麦"的口号,到"全力保证居民生活用
水"已成为天津万不得已的取舍。
"节流"的同时,天津市政府也积极地寻找"开源"的途径。为从外地调来入境水,曾
先后掀起了格外壮烈的"天津保卫战"。
连年的干旱使得滦河水量剧减,滦河下游几近断流,为保证天津人民生活生产用
水,政府明令禁止引滦河水用于农业灌溉之用--虽然干裂的土地和生活在其上的农民同
样需要水的滋润。随着滦河上游潘家口水库这唯一的供水水源地库容量降至死库容,天
津又掀起了历史上的第六次引黄。
为引黄济津,国务院出面协调,从4000公里的刘家峡直至山东引黄口,再奔流580
公里达天津市区。沿途地区一路保卫,没有许可不得擅自采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工
作人员也奔扑黄河上中下游监督检查引水量。正是有了兄弟省份人民的无私奉献,才得
以使天津人民有了一点救命水。然而,此次引黄济津计划水量为10亿立方米,而实到天
津自来水厂的净水量仅剩下2亿立方米。引黄济津救得了一时,又怎能救得了永远?
正在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路途漫漫,其工程可行性还在论证中。面对此情此景,有识
之士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最强音!
三、呼吁:向大海要水喝!
海水淡化是天津解决工农业用水的根本途径。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大多数水资源
危机的沿海国家都直接卷入了海水淡化的发展潮流。目前,无论中东的产油国家或是西
方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发挥海岸优势,建设有相当规模的海水淡化厂或海水淡化示
范装置。根据国际脱盐协会的统计,截止到1995年底,世界范围内共安装了11066台单
机容量大于100吨/日的淡化装置,每天生产淡水2030万立方米,到1997年底,单台产量
在100吨/日以上的淡化水日产量已达2300万立方米。目前海水淡化的日产水量已达到
2700万立方米,养活的人口多于一亿之众。海水淡化装置的年销售额在九十年代达到20
亿美元以上,且以每年10%~30%的速度攀升。
我国的海水直接利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目前年取用海水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左右,
虽然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但天津以及其他沿海城市的使用效果表明,用海水代替淡水
作为工业用水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产业化势头很好。
就天津而言,具有开发利用海水的独特优势,具备海水淡化产业化的人才、自然环
境、工业基础等有利条件:
国内唯一专门从事海水淡化以及海水资源开发的专业性研究机构--国家海洋局天津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坐落在天津市。该所拥有享誉海内外的专家群体。今年12月5
日,该所承担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取
得重大技术进展,并已具备产业化推广应用的条件,其中就包括蒸馏海水淡化技术,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该所设计的辽宁长海县1000吨/日海水淡化工程、山东黄岛电厂3000吨/日等工程
看,该所完全具备了1万吨/日海水淡化的产业化示范工程的设计。
城市用水的80%是工业用水,而工业用水的80%是冷却用水。天津大港发电厂是国内
最早大规模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和淡化海水作为锅炉补充用水的单位,年利用海水
量17亿立方米,相当节约淡水6000万立方米,在海水利用以及海水淡化设备的操作运行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天津大港电厂从1998年开始海水淡化的民用开发工作,现已形
成了月产罐装水近3000桶的规模,今年上半年累计投放市场淡化海水约3000吨。在水质
保证的前提下,淡化海水产品的成本已经与市场上销售的纯净水和矿泉水接近,为淡化
海水大规模走向市场创造了条件。天津碱厂利用海水化盐,节约了淡水,取得了明显的
经济效益。
天津独特的海岸优势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天津具有海水利用产业必需的雄厚的化
工、机械制造、造船、冶金、腐蚀与防护等工业基础。国内外专家考察结果表明:天津
的新港船厂不仅有良好的加工能力,且有自备码头,便于大型设备的进出,是海水淡化
设备加工的理想场所。
四、来自专家的呼吁
众多水资源方面的专家一再呼吁:随着淡水资源危机日益加剧,海水资源的利用应
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条件日臻成熟,应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海
水淡化的示范工程和配套技术中心,以利于海水淡化这一朝阳产业从一开始就步入良性
循环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以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阮国岭博士,杭州水处理中心高从土
皆院士和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王世昌教授为代表的专家指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向海洋要淡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其产业化不仅有助于缓解我国的淡水危机,而且
有可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国创汇。此方面已有韩国和以色列等国的成功经验,我国
应奋起直追,有所作为。在很多情况下,过分调水给被调地区经济带来的长远损失远远
超过淡水本身的价值,因此一味地从外地调水无异于挖肉补疮。长时间地等待传统观念
中的懥
Ⅶ 天津7个污水处理厂
村镇污水主要由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组成。生活污水成分比较固定,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有机物,比较适合于细菌的生长,成为细菌、病毒生存繁殖的场所;但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肥效,可用来灌溉农田。农业废水的成分则多种多样,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不同发展目标的村镇,其废水需要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处理污水时,为减小污水排放量及其复杂程度,应结合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沼气池建设,将生活用水中的冲厕用水(黑水)和其他生活用水(灰水)分开。灰水用自然净化系统处理,黑水以及人畜粪便经厌氧沼气池处理,不但可以降低污水的排放量、复杂程度和处理费用,而且对发展农村清洁新能源,保护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污水处理站的作用是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设施。工业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站已经很普遍,而我国村镇的污水处理站很少,但今后会逐渐多起来。要使这些污水处理站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靠严格的排放制度、组织和管理体制来保证。
有条件的村庄,应联村或单村建设污水处理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雨污分流时,将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②雨污合流时,将合流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在污水处理站前,宜设置截流井,排除雨季的合流污水;
③污水处理站可采用人工湿地,生物滤池或稳定塘等生化处理技术,也可根据当地条件,采用其他有工程实例或成熟经验的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适合处理纯生活污水或雨污合流污水,占地面积较大,宜采用二级串联;生物滤池的平面形状宜采用圆形或矩形。填料应质坚、耐腐蚀、高强度、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宜采用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无机滤料;地理环境适合且技术条件允许时,村庄污水可考虑采用荒地、废地以及坑塘、洼地等稳定塘处理系统。用作二级处理的稳定塘系统,处理规模不宜大于5000m3/d。
站的选址,应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下方,村镇水体的下游,地势较低处,便于污水汇流入污水处理站,不污染村镇用水,处理后便于向下游排放。它和村镇的居住区有一段防护距离,以减小对居住区的污染。如果考虑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及污泥肥田,其选址则相应的要和农田灌溉区靠近,便于运输。医疗机构的污水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入污水管网,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2004)的有关规定。利用中水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和《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的有关规定,并应设置开闭装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停止使用。
Ⅷ 什么是城市废水资源化实例
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对策之一,国内外对城市废水的资源化与回用都十分重视,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以下列举一些废水资源化的成功实例,以供我国广大缺水地区在探索、研究和推广废水资源化中借鉴和参考。
(1)美国的废水再生与回用美国城市废水的再生与回用起步较早。美国废水再生与回用的实例为全球的废水回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①加利福尼亚州橘子县21世纪水厂再生水回灌地下。该城市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促使海水不断流向内陆,致使地下淡水退化不宜饮用。为防止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海水入侵,美国加州橘子县早在1965年就开始研究将三级处理出水回灌地下,以阻止海水入侵。橘子县为此兴建了“21世纪水厂”,该厂设计能力为5678m3/d。原水为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进一步经沉淀、过滤和活性炭处理后回灌地下水。由于回灌地下总溶解性固体的限制为500毫克/升,因此一部分再生水在回灌地下水之前还采用反渗透法进行了脱盐。21世纪水厂的净化水通过23座多点注入管井分别注入四个蓄水层,与深层蓄水层井水以2∶1的比例混合以阻止海水的入侵。该项工程表明:人工控制海水入侵是可行的;城市废水经深度处理后能够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工程经长期运行证明稳定、可靠。
②佛罗里达州圣彼得斯堡的废水再生与回用。该市是城市废水回用的先驱之一。1978年实施了双配水系统,供给用户两种质量的水(饮用水和非饮用水),再生水开始用于非饮用水目的的使用。1991年该市向7000多户家庭及办公楼提供再生水8×104m3/d,并用作公园、操场、高尔夫球场灌溉用水以及空调系统冷却水和消防用水。
该市共有4座废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270×103m3/d,采用活性污泥生物处理工艺,并附加有铝盐混凝、过滤及消毒处理,双管输水系统管道共长420千米。通过10口深井将多余的再生水注入盐水蓄水层,一年间平均约有60%的再生水注入深井。
由于使用再生水,节约了优质水,因此尽管该市人口增加了10%,但饮用水仍能满足供应。
③亚利桑那州派洛浮弟核电站回用再生水作冷却水。该核电站是美国最大的核电站。第一期的3个反应堆,每个发电能力为1270兆瓦。此外拟再建2个反应堆。核电站地处沙漠,严重干旱,因此采用再生水作为冷却水。再生水来自2座城市废水处理的二级生物处理出水,输至核电站再经补充处理,使之达到所需水质。该核电站采用冷却水系统,补给水约200×103m3/d。
(2)日本的废水再生与回用日本近20年来在废水再生和利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工程建设。1986年城市废水回用量达6300×104m3/d,占全部城市废水处理量的0.8%。再生水主要回用于中水道、工业用水、农田灌溉、河道补给水等。各种用途及其所占的比例为:中水道系统为40%、工业用水29%、农业用水15%、景观与除雪16%。中水道系统是日本污水回用的典型代表。1988年日本共建有中水道844套,其中办公楼、学校为大户:学校占18.1%、办公楼占17.3%、公共楼房占9.2%、工厂占8.4%。中水道再生水主要用于冲洗厕所(占37%)、冲洗马路(占16%)、浇灌城市绿地(占15%)、冷却水(占9%)、冲洗汽车(占7%)、其他(景观、消防等)为16%。
至1996年,全国有2100套中水设施投入使用,用水量达32.4万m3/d,占全国生活用水量的0.8%。再生水中41%被用于工业用水,32%被用于环境用水,8%用于农业灌溉。
(3)其他国家的废水再生与回用世界上第一座将城市废水再生水直接用作饮用水源的回收厂设在纳米比亚的首都温德和克市。该回收厂将城市废水经过深度生物处理之后作为饮用水。深度处理水的水质经严格的水质监测,证明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环保局发布的标准。
以色列属半干旱国家,再生水已成为该国的重要水资源之一,100%的生活废水和72%的城市废水已经回用。据1987年资料,全国废水总量2.5×108立方米,处理量达2.18×108立方米,处理率接近90%。再生水用作灌溉达1.046×108立方米(占42%),回灌地下为0.7×108立方米(占29%左右),排海水量0.7×108立方米(占29%左右)。废水处理后贮存于废水库。全国共修建127座废水库,其中地面废水库123座,地下废水库4座。废水进行农业灌溉之前一般通过稳定塘系统处理。有些城市将城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再经物化处理后回用于工业冷却水。此外,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灌地下水,再抽出至管网系统,或并入国家水资源调配系统,输送至南部地区,或用于一般供水系统,最南部地区甚至将它作为饮用水源。
由于采取了上述废水回用的措施,以色列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缓和了水资源短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4)我国的废水再生与回用我国长期以来有利用生活污水用于灌溉农田的经验。先后开辟了10多个大型污水灌溉区,灌溉面积达(130~140)×104公顷。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可充分利用其水肥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确实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一些污灌区地址选择不当,设计不合理,废水预处理不够,又缺乏水质控制标准和及时的监测,出现了土壤、农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威胁着人体健康和安全。若干年前,曾开展大规模的污灌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研究与制订了污水灌溉与污泥用于农田的各项环境标准与规定,已将污水农业利用引向科学的道路。
由于我国不少地区,如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迫切需要把城市废水作为第二水源加以回收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为此,国家组织了有关开发城市废水资源化工艺的科技攻关,研制成套技术设施,建立示范工程,并逐步推广应用。攻关内容包括工业回用、市政景观利用的水质预处理技术、水质标准、卫生安全评价、中小城镇和住宅小区污水回用技术的研究等。一些成果已在天津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中应用,并在天津、太原、大连等城市建设了污水回用工程。例如,大连春柳废水处理厂的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经深度处理后用于冷却水,回用水量300m3/d;太原杨家堡废水处理厂采用生物填料接触氧化池处理城市污水用于冷却水,回用水量为200m3/d;北京高碑店热电厂亦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作为冷却水水源。经过10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在城市废水资源化以及回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今后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废水处理厂的普及与兴建,废水再生利用规模和速度亦将迅速发展。
北京水立方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之一的“水立方”采用了大量专门措施降低自来水消耗,减少废水排放。全年可收集雨水1万吨、洗浴废水7万吨、游泳池用水6万吨。建筑物所需的绿化、冷却塔补水、护城河补水、冲厕、冲洗地面等用水全部通过废水回用解决,每年可减少废水排放量14万吨。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水是生命之源,水不仅是世间一切生物和秀美山川赖以存在的保障,也是人类和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条件,地球要是没有了水,它就会像火星一样绝不会有今日的生机盎然。水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水资源的保证供应和安全,是一个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方面。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水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相反自然界的水随着自然界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而越来越少。当今水危机已经遍布全球,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25年全球将有2/3的人面临水的危机,缺水问题不仅会制约21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可能会因缺水造成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在开源、节流这两种战略中,节流比开源所需的资金一般要少,而且通过节流,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量,减轻水污染,更可切实保护水资源,可谓一举多得,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的。
Ⅸ 污水回用的途径有哪些
目前,污水处理技术尽管很多,但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分离、转化和利用。分离是指采用各种技术方法,把污水中的悬浮物或胶体微粒分离出来,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或者使污水中污染物减少至最低限度。转化是指对已经溶解在水中、无法“取”出来或者不需要“取”出来的污染物,采用生物化学、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使水中溶解的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的物质,或者转化成容易分离的物质。总之,污水处理应使水中污染物朝有利于治理的方向发展。污水处理后可应用于农业、工业、建筑、地下水回灌、景观、娱乐、河流生态维持等方面,不同的用途对污水处理有不同的要求。
一、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是城市污水回用的一个大用户,主要包括大田作物、花卉和林地的灌溉。污水回用于农田灌溉时,不仅能给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水源,而且污水中的氮、磷、钾等成分也为土壤提供了肥力,既减少了化肥用量,又增加了农作物产量,而且通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可使污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尤其污水回用可控制农村地区无节制地超采地下水。但如果污水水质不能满足要求,则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农药以及重金属在作物和土壤中积累,降低农产品质量及产量。回用污水中污染物的限度要以作物种类及生长阶段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为依据,其水质必须符合《农业灌溉水质标准》。
污水灌溉是具有风险的,由于对污水处理程度不够或长期灌溉风险估计不足,我国的污水灌溉已有很多经验教训,如沈阳张士灌区用污水灌溉20多年后,污染耕地2500h㎡,造成严重的镉污染,稻田含镉5—7mg/Kg;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导致2.3万h㎡农田受到污染;广州近郊因为污水灌溉污染农田2700h㎡,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约13333h㎡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6%;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北京某污灌区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大约60%的土壤和36%的糙米存在污染问题。
二、环境用水
主要用于城市水系补充用水以及绿化隔离带和园林灌溉用水。一个城市没有水就没有灵气。用中水补充河湖水系,替代其它水源一举两得,既达到优水优用、节约用水的目的,又美化了环境。水资源缺乏是北京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开发利用中水将为城市水系补充用水和绿化用水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证。随着北京生态居住区的建设,城市绿化用水将不断增加,中水将成为城市绿化用水的主要来源。
三、工业用水
据调查,北京工业用水占全市各业用水的25%左右,在节水方面仍有很大潜力。面对淡水日缺、水价上涨的严峻现实,工业企业除了尽力将本厂废水循环利用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外,对城市污水回用也日渐重视。工业用水根据用途的不同,对水质的要求差异很大,水质要求越高,水处理的费用就越高。理想的回用对象应是冷却用水和工艺低质用水(洗涤、冲灰、除尘、直冷等)。当考虑某项工艺是否可以利用回收的污水时,必须满足需要的水质,并要计算回用污水及其处理的费用,以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市政杂项用水
主要用于建筑施工、喷洒路面、洗车和冲厕等。据测算,北京200多万辆车如果都用中水洗车,每天能节省近1.3万户居民一个月的生活用水。中水回用时应格外注意卫生,以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此外,中水中不应含有致病菌,应清洁、无臭、无毒,且悬浮物含量满足应用要求。
五、地下水回灌
近几十年来由于持续干旱造成地下水过度开采,北京已形成了超过2500k ㎡的漏斗区,严重地影响了地面生态系统和地下水吸取水层的安全。将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后回灌于地下,水在流经一定距离后同原地下水源一起作为新的水源开发。这样既可以阻止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造成的地面沉降,还能利用土壤自净作用提高回水水质,直接向工业和生活杂用水供水。污水回灌地下水对水质要求很高,回灌前须经生物处理(包括硝化与脱氮),还必须有效去除有毒有机物与重金属,一旦回灌水质达不到要求,将会对地下水含水层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