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铅锌选矿废水来源

铅锌选矿废水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02 04:37:06

⑴ 怎么合理收铅锌矿

金融危机下我国铅锌工业的结构调整
发言人:10893171

国内铅锌行业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促进产业调整和振兴。
2008年9月,由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世界铅锌工业造成严重冲击。导致产品价格暴跌,需求疲软,企业融资困难,一些企业资金链面临断裂危险,对世界铅锌工业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将对产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金融危机也为我国解决产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是实现我国铅锌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世界铅锌工业
1.铅锌价格大幅度下跌。受经济危机影响,铅价持续走低,2008年11月份国内外价格分别触及8000元/吨以下和900美元/吨以下的低点,较前期高点下跌了70%左右。锌价急速下跌,并创下历史低值。2008年的LME三月期锌最低价从高点回落了75%,SHFE主力合约价格回落了76%。
2.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实体经济。造成市场需求极度疲软,全球铅锌企业出现大面积减产、停产。据统计,到2009年第一季度,不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已停产矿山锌产能12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15%;停产锌冶炼产能11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14%;停产矿山铅产能3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20%停产铅冶炼产能10万吨。即使关闭了如此多产能,2009年第一季度,国外锌市场仍过剩12万吨。同期,国内铅锌矿山未利用产能120万吨,冶炼厂未利用产能84万吨。
3.国内外铅锌工业企业经营情况急剧恶化。受金融危机打击,国内外铅锌工业企业经营情况急剧恶化,赢利下降,亏损增加。2008年世界最大的铅锌矿产原料生产企业——加拿大泰克明科公司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9%,仅为16亿美元,其中锌业务利润从2007年的120亿美元,下降到3.01亿美元。由于铅锌价格暴跌,世界第二大锌矿生产商——澳大利亚OZ Minerals Inc公司资产严重缩减,导致难以偿还5.6亿美元的债务。由于锌价低迷,2008年第四季度,瑞士嘉能可公司在秘鲁的锌矿山损失了4300万美元,而2007年同期的净收益为1080万美元。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国内铅锌企业的赢利能力也显著下降。据统计,2008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点联系的15家铅锌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1.05%,其中有14户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第四季度15户铅锌企业盈亏相抵后亏损额为26.7亿元,其中有13户企业亏损,另外两户处于微利。2008年12月,协会重点联系的15户铅锌企业盈亏相抵后,亏损13.7亿元。
金融危机并未改变世界铅锌工业的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铅锌产品消费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全球铅锌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国、印度本土虽然拥有较多的铅锌矿产资源储量,但需求的快速增长已经超过其本土的资源保障能力,变成当前世界上最大的铅锌产品进口地区。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过程,对铅锌产品需求的增长十分有限。特别是铅锌生产过程(特别是冶炼过程)要消耗能源,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尽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铅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发展铅锌冶炼却比较谨慎,反而鼓励矿产原料出口,实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铅锌冶炼的战略。
金融危机的爆发并不改变世界铅锌工业的发展趋势,但却为全球铅锌工业的战略重组提供了良好机遇,必然推动产业分布格局发生变化。预计,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铅锌企业将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积极参与世界铅锌工业的战略重组,进一步占据产业的主导地位。当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企业正在参与发达国家铅锌企业的联合、兼并、重组,不但将实现铅锌冶炼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且还将实现产业资源控制、资本控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一些著名铅锌生产企业将被发展中国家企业兼并、重组,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改变世界铅锌工业分布格局。
制约我国铅锌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金融危机对中国铅锌工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强烈冲击,使中国铅锌工业发展遇到了巨大的挑战。除外部冲击外,也与我国铅锌产业结构矛盾和发展方式不合理有着密切关系,是行业多年积累矛盾的暴露,也使得我国铅锌工业一些结构性和体制性的深层次矛盾变得突出。
1.资源供应偏紧,严重影响铅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铅锌资源大国、铅锌生产和消费大国,但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大矿少、小矿多,富矿少、贫矿多。到2007年,铅锌矿产的静态保证年限分别只有12年和14年。虽然近年来加大了矿山开发力度,但受地域限制、管理体制、投资规模和资源勘探程度的制约,铅锌小矿山较多的现象并未得到大的改变,致使国内铅锌资源供应依然偏紧,2008年,铅,锌的原料保证度分别只有60%和75%。
近年来,冶炼企业主要以外延模式扩张规模,多数大中型冶炼企业的原料自给率不足30%;一些新建冶炼企业也无视自有原料保证率要达到30%的要求,国内精矿供应紧张使矿山乱采滥挖抬头,进口原料多头对外、恶性竞争造成价格持续高涨,冶炼企业争抢资源的问题比较突出。资源供应偏紧制约着我国铅锌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2.结构性矛盾突出,采选冶一体化的骨干企业所占比例偏低。目前,我国铅锌冶炼产能已大于市场需求和矿产能力,这一结构性矛盾不但使冶炼能力开工不足,也使行业利润在价格高企时向矿山采选业过度转移。矿山和冶炼企业利益难以合理分配共享,使原料占冶炼成本的比例不断上升。我国铅锌工业的骨干企业大部分是独立冶炼厂,自有原料的保证程度不高。据统计,在国内5户铅锌产量超过30万吨的企业中,仅有2户企业自有原料保证程度在50%左右,其余3户企业的自有原料保证程度均在20%以下,需要大量外购原料。市场原料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缺少综合性矿业公司作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导致国内铅锌产业结构不合理,冶炼能力盲目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
3.行业集中度总体上偏低,企业竞争力不强。我国铅锌企业众多、布局分散、规模有限。2001年我国前10位铅、锌企业产量占全国产量比例分别为52%和64%,2008年降低为37.5%和45.5%。铅锌工业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只是相互独立的矿山、冶炼企业数量和产量的简单放大,仍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采选冶企业。距离国家要求的前10位冶炼企业在2011年的产量达到总产量的60%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4.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先进的工艺装备所占比例有待提高。铅冶炼工艺及技术装备水平还不高,以富氧底吹为代表的铅冶炼的先进工艺所占比重还不到30%,而振兴规划要求2011年达到70%;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烧结机还占一定比例。锌冶炼也有一定量用小竖罐等进行焙烧、再由简易冷凝设施收尘等方式炼锌的落后产能。
5.冶炼业盲目投资问题严重,节能减排指标与要求尚有差距。近十年来,由于铅锌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和对环保要求日益提高,国外铅锌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削减或转移了部分冶炼产能。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钢铁、汽车等行业的高增长增加了对铅锌产品的需求,2004年—2007年铅锌价格持续上涨拉动我国铅锌行业投资快速增长。除大型企业新建产能采用先进工艺装备外,仍有部分小型冶炼企业通过减少环保投入来降低投资成本,以换取企业经济效益。
我国铅锌产业结构性问题成因分析
进入新世纪,我国步入高速发展轨道,推进中国工业化高速成长的原始动力、促进铅锌工业迅猛发展的基础性因素,是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的作用。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的升级和消费偏好的变化,以及这个群体边界的不断扩大,决定了市场消费力集聚性的不断增强,中等收入阶层特征性的消费偏好,在其支出结构中集中表现为购买商品房、家庭轿车、高科技电子产品,以及某些服务产品如旅游、教育、医疗等。对这些领域产品的直接需求,通过产业关联效应的作用,拉动了现阶段包括铅锌产品在内的重化学工业的直接扩张。加之经济周期上升环境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中国铅工业高增长率和高投资形成率。
在市场需求强劲拉动和新一轮金属牛市价格暴涨驱使下,我国铅锌产业投资热情高涨。原有铅锌冶炼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加速实施旨在增加生产能力改造项目;一些投资主体在价格上涨刺激和乐观的市场预期下,不顾资源、环境等外部条件,集中建设冶炼项目,在矿价高企刺激下,一方面,矿山企业加速投资,扩大产能,与冶炼企业联合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矿山高额利润加剧“过度进入”的投资行为。由于我国小型铅锌矿很多,小企业大量进入,缺乏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规划,乱采滥挖严重,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也给环境带来危害;一些拥有资源的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片面理解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忽视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客观要求,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高投入带来了高增长,但是增长质量没有明显改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产业结构失衡。铅锌冶炼投资连续快速增长,使冶炼能力短期内急剧膨胀,冶炼能力供过于求,冶炼产能闲置率较高;矿山基础薄弱,铅锌矿资源供应不足。尽管国内矿业投资已经持续显著增长,矿山供应总量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冶炼需求,特别是没有出现新的与投资相匹配的大型矿业公司;冶炼产能的快速增长和大型化使得矿山生产者的规模结构性不匹配更加凸显,冶炼厂对原料的控制能力仍然很低,精矿供应以大量小单位为主的格局没有改变,相当数量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淘汰;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结构优化进展缓慢,缺乏以收购兼并为主的淘汰和集中机制。
我国铅锌产业结构调整模式探讨
长期以来,我国铅锌工业—直采用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高,资源效率低。根据我国铅锌矿产资源情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铅锌原料的需求增长不可能完全立足于国内解决。我国铅锌工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抛弃单纯追求冶炼产量的发展模式,打破行政区划地域限制,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大力推进联合重组,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不断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1.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要调整产业内部资源的配置关系。通过调整产业内部资源的配置关系,实现内涵式的发展模式,形成市场结构上的寡头垄断格局或者垄断竞争格局。我国铅行业的企业之所以经济效益差,一个主要原因是行业竞争过度,没有形成类似于发达国家寡头垄断或者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格局。通过调整产业内部资源的配置关系,形成“资源向大企业集中,市场份额向规模企业集中,效益向品牌企业集中”的垄断与竞争格局,不仅有助于中国铅锌行业巨人企业的成长,而且能够形成行业竞争的有序结构。
通过调整产业内部资源的配置关系,形成主业突出、市场占有率高、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群。以调整产业内部资源的配置关系为重点,以收购兼并为主要的扩展手段,整合采、选、冶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结果必然出现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行业巨人。
通过调整产业内部资源的配置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结构调整的成本。任何结构调整都必须考虑调整成本。当结构调整发生在产业之间时,这种成本最起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专用型设备和资产的沉淀成本,如报废、改装成本和新投资的成本:二是劳动力调整的摩擦成本,如劳动力因转行而出现的失业、重新安置、寻找新工作和教育培训的个体成本和社会成本等。很明显,当结构调整发生在产业内部时,这种成本就可以最小化。
2.产业结构调整要适应产业转移全球化、产业升级全球化。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是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的铅锌产业体系逐步深入到全球范围内,使产业竞争优势不再单纯地取决于我国产业的经济实力,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国铅锌产业的跨国界关联互动关系。我国铅锌下游产业具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铅锌冶炼产量和消费居世界第一,这不仅有利于我国铅锌上游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建立和维护铅锌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这使我国铅锌产业能不断突破国内狭隘的市场和资源约束,面向世界市场进行战略选择,从而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推动我国铅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升级全球化也为我国铅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使我国铅锌产业有机会在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获得全球宝贵的铅锌资源,在产业升级全球化背景下,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化经营企业。
3.产业结构调整要注重产业经济融合化。产业升级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是实现产业融合,即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的赢利模式、市场需求、产品性能、生产组织方式、资源消耗等都发生根本性变化,使其在增长方式方面更加符合内涵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铅产业与信息产业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通过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从而使我国产业从低技术水平转向高技术水平、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最后完成产业结构转换与升级的过程。
我国铅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建议
金融危机为我们解决过去发展过程中遗留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国内铅锌行业必须正视产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来;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促进产业调整和振兴。
1.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原则,控总量、调存量、淘汰落后。加大控制总量力度,铅锌冶炼厂原则上不再重新布点,重点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和技术改造等方式发展,提高冶炼产能利用率,满足国内需求。要抓紧落实《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淘汰落后的铅产能60万吨,锌产能40万吨。2010年铅产能控制在400万吨、锌产能控制在500万吨。
我国铅资源主要特点是中小矿山多。要按照经济规律和专业化分工要求,对大型中型矿山进行重组,实施大集团战略,通过兼并、联合、参股等方式,推动存量资产重组,提高生产集中度,延长产业链,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对合法小型矿山要引导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烟气排放不达标的铅锌冶炼企业要限期整改,坚决依法关闭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厂矿;淘汰落后、分散和小规模的矿山生产,控制非理性矿产开发。
要建立和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从调整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出发,逐步建立和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及财政补偿机制,加大结构调整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产业水平,增强竞争力。
推动采用先进技术发展铅再生利用,支持规模化、规范化铅再生企业发展,禁止严重污染环境的废旧铅锌拆解和土法铅再生冶炼发展。
2.推进产业战略重组,大力发展大型化、综合化企业。我国铅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打破地区、国界限制,加速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铅锌工业集约化发展的新格局。鼓励大企业之间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兼并重组小型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矿业开发、冶炼和加工为一体大型铅企业集团。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技术创新、改造、投融资环境等有关政策上对优势企业给予倾斜,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
3.调整资源利用结构,加快海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我国铅锌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在利用海外资源要借鉴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首先通过企业联合、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增强企业实力,获得资金,然后再依不同的情况,获取海外资源。在目前绝大多数矿山资源已被跨国公司瓜分的情况下,应利用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的吸引力,积极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通过参股等多种方式开发和利用国外矿产资源,获取并提高与国外厂商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的比例;以风险勘探、竞标等方式积极投资购买海外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勘察开发利用海外资源。
国家在宏观规划上应对海外资源的开发进行统一规划,在企业重组以及海内外上市、信息收集及交流、援外资金投向、产品进出口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海外资源勘查专项资金,以补贴、优惠贷款等多种方式给予资金支持,解决国内目前迅速发展所需的大量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严格执行《铅锌行业准入条件》,推进产业健康发展。建议按照《铅锌行业准入条件》下发具体的管理细则,规范产业投资行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环境保护,扶优劣汰,引导铅锌产业健康发展。对准入企业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要进一步提高再生铅产业准入门槛,国家对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要向符合准入条件企业倾斜。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监督作用。
5.加大技术进步支持力度,推进产业升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集成各种资源,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要对铅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共性、关键性重大技术,实施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建设和生产联合攻关。国家对纳入联合攻关项目要给予资金、人才保证。
要进一步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氧气低吹技术、开发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工艺,消化、吸收、创新引进的氧气顶吹炼铅技术,积极论证引进Kivcet炼铅法,研发连续炼铅、闪速一步短流程炼铅技术,要积极推广铅电解立模浇铸技术和大极板电解工艺,要大力推广常压浸出、氧压浸出湿法炼锌技术,全面提升我国铅锌冶炼技术装备水平。
要加大对铅锌矿山、冶炼企业的环境改造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对资源综合利用及废渣、废水、废气处理技术形成的新产业和产品实行减免税政策。
积极支持具有技术开发能力的铅锌工业企业,走专业化生产的道路,发展具有特色的铅、锌深加工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支持铅锌矿山通过技术创新,合理利用低品位矿、难处理复杂矿、尾矿与废渣等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铅锌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高铅锌冶炼尾气、余热等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能耗;提高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率;拓展尾矿、冶炼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应用范围,逐步实现铅锌矿山、冶炼生产的“零排放”。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

⑵ 我国一年会产生多少选矿废水

水的用量为原矿的0.2倍左右,有一部分废水可以循环使用,所以只能计算出个概数

⑶ 铁矿选矿废水中主要含有什么污染物 做地下水检测要检测那些因子 如果做污染模拟要模拟哪些污染物

铁矿选铁,来你要看他选择的选铁工源艺是什么,小型企业一般是用水磨法进行磁选。不会添加什么浮选剂。但是因为它需要把矿石磨碎,矿石中的重金属离子会溶解到水中,所以要对选矿废水中的重金属项目进行监测(常规的有铅、镉、铜、锌等),再根据矿石材料的成分不同决定重金属的项目增减。 选矿废水作为污水外排一般要监测 pH、SS、COD等。
做地下水监测的时候则不需要做SS。
至于污染模拟就不清楚了

⑷ 镉是什么 镉污染从哪来

镉是什么? 镉(Cd)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存在,含量很低,大气中含镉量一般不超过0.003μg/m3,水中不超过10μg/L,每千克土壤中不超过0.5mg。这样低的浓度,不会影响人体健康。镉常与锌、铅等共生。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 镉污染从哪来? 20世纪初发现镉以来,镉的产量逐年增加。相当数量的镉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污染源主要是铅锌矿,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和用镉化合物做原料或触媒的工厂。镉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有气型和水型两种。气型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镉随废气扩散到工厂周围并自然沉降,蓄积于工厂周围的土壤中,可使土壤中的镉浓度达到40ppm。污染范围有的可达数千米。水型污染主要是铅锌矿的选矿废水和有关工业(电镀、碱性电池等)废水排入地面水或渗入地下水引起。 镉污染是如何危害健康的? 进入人体的镉,在体内形成镉硫蛋白,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并有选择性地蓄积于肾、肝中。肾脏可蓄积吸收量的1/3,是镉中毒的靶器官。此外,在脾、胰、甲状腺、睾丸和毛发中也有一定的蓄积。镉的排泄途径主要通过粪便,也有少量从尿中排出。在正常人的血中,镉含量很低,接触镉后会升高,但停止接触后可迅速恢复正常。镉与含羟基、氨基、巯基的蛋白质分子结合,能使许多酶系统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肝、肾器官中酶系统的正常功能。镉还会损伤肾小管,使人出现糖尿、蛋白尿和氨基酸尿等症状,并使尿钙和尿酸的排出量增加。肾功能不全又会影响维生素D3的活性,使骨骼的生长代谢受阻碍,从而造成骨骼疏松、萎缩、变形等。 慢性镉中毒主要影响肾脏,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著名的公害病——痛痛病。慢性镉中毒还可引起贫血。急性镉中毒,大多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一次吸入或摄入大量镉化物引起。大剂量的镉是一种强的局部刺激剂。含镉气体通过呼吸道会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出现肺炎、肺水肿、呼吸困难等。镉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则会出现呕吐、胃肠痉挛、腹疼、腹泻等症状,甚至可因肝肾综合症死亡。 从动物实验和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镉还可使温血动物和人的染色体发生畸变。镉的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主要致前列腺癌),也经动物实验得到证实,但尚未得到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材料的证实。

⑸ 金属类矿产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西北地区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铅锌、铜镍、钼、汞锑、铁、稀土、稀有金属及稀土金属等,主要矿山位于秦岭山地、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大青山等地。西北地区著名的金属矿山有陕西的金堆城钼矿、潼关金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太白双王金矿、略阳铁矿、略阳煎茶岭镍矿、旬阳汞锑矿等;甘肃的金川铜镍矿、白银铜矿、厂坝铅锌矿、镜铁山铁矿等;青海的锡铁山铅锌矿;新疆的克拉通克铜镍矿、哈密亚满苏铁矿等;内蒙古的白云鄂博铁稀土矿等。

金属矿山开发中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包括了矿产资源破坏与浪费、土地压占与植被破坏、“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山地矿山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尾矿库溃坝等地质灾害。

3.4.3.1 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

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突出表现为中小矿山企业无序开采和掠夺式开发,以及企业普遍存在的共生伴生组分利用率低等问题。

西北地区大多数矿床都属于多组分共生伴生矿,但多数矿山采选并没有综合回收利用,或因技术原因利用率很低,从而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如甘肃辉铜山铜矿,伴生砷,属大型矿床,由于该矿在采铜时不回收砷,导致砷矿资源被浪费。甘肃塔儿沟钨矿伴生铍2583t,铋、砷已提交储量,由于该矿采富弃贫,只取黑钨矿,伴生矿没有合理利用。青海察尔汗钾肥厂从卤水中只提取钾盐,伴生的钠、镁、锂等多种伴生组分未利用。

陕西金堆城钼矿同全国的其他矿山一样,在珍惜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存在问题。根据1972年北京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提供的设计,按钼矿的边界品位0.03%及最小工业品位0.06%圈定矿体,1993年保有储量为28432.60×104t,平均品位0.118%。随着国际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1993年该矿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复的精神,将品位指标从0.03%~0.06%提高到0.06%~0.08%,并重新圈定了矿体边界,新矿量为22169.83×104t,品位0.132%。两者矿量相差了6262.77×104t,占小北露天矿总储量的18%,而这些矿作为贫矿堆积在贫矿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物理化学性质都会发生变化,给以后二次回收利用这些资源带来了困难。另据计算,金堆城钼矿回收率为83.5%,低于国际水平达7个百分点,按1998年19000t钼精矿计算,年损耗钼矿资源量近33×104t。资源浪费结果必将加剧资源枯竭,按金堆城目前的开采规模,小北露天矿的服务年限比设计的50年将缩短10年以上。

3.4.3.2 土地压占与植被破坏

金属矿产开发多集中于秦岭和其他山地地区,植被相对发育,金属矿山采矿废渣堆放、尾矿库占压、露天采矿场剥采及外排土场以及采空区塌陷等对土地植被压占破坏相对较为严重。

陕西小秦岭潼关黄金产区,矿区为石质山地,土层薄,植被覆盖率较高,年侵蚀量10.11×104t,侵蚀模数573.8t/km2·a,属轻度侵蚀区。自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开发以来,采金者蜂拥而至,分布在矿区的采矿坑口达2000多个,排放的矿山废石和尾矿渣达800×104m3,压占土地、植被面积超过200ha。由于长期乱砍滥伐,致使浅山峪口5km内的林木大部分被砍光,大量土地、植被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从1982年到1990年矿区土壤侵蚀模数由760.7t/km2·a 增加到3448.7t/km2·a,平均年增加侵蚀量24.4×104t。金堆城钼矿露天剥采造成的植被毁损、外排压占土地植被约2km2

3.4.3.3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山地金属矿山具备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三类地质灾害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因而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高发区。采矿大量废石沿山坡、沟谷堆放,缺乏拦渣、护坡、导水及生物等工程技术措施,斜坡面上废渣处于不稳定状态,在采空区塌陷或山体开裂时易诱发滑坡。大暴雨诱发产生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矿区停产,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图3-4 陕西潼关县东桐峪泥石流沟示意图

(据陕西省潼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潼关金矿区位于小秦岭山脉,沟谷纵横地形陡峻,海拔 700~2100m,相对高差 900m,自东向西发育7条南北向“V”字型沟谷(图 3-4),河床比降大,平均9.41%~15.20%。由于历史原因,同一矿体不同高度、不同地段有不同的企业在开采,形成所谓“楼上楼”采矿,在狭长的沟谷中,至今“楼上楼”不合理的矿业布局仍随处可见,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在陕西凤县银硐梁铅锌矿区,采矿废石直接堆放在坑道口的山坡上,这些大小不一、结构松散的废石沿坡面超高堆放,构成泥石流物源,无拦渣、排水设施,汇水面积大,潜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严重。1994年7月11日与河南灵宝交接的潼关西峪河道中堆积的大量采矿废石和尾矿渣混合物在强降雨的作用下,形成了特大型地质灾害泥石流,所到之处矿区设施被毁,工棚民房倒塌,300多亩农田被冲毁,交通、电力、通讯中断,造成51人死亡、上百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1996年8月,东桐峪暴发泥石流,冲毁桥梁、淹没农田,再一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陕西凤县铅铜山铅锌矿是1985年建设的大型国有矿山,目前已采出矿石量170×104t,随着采矿区的不断加大,上盘围岩随之崩落垮塌,地表形成了东西两侧两个塌陷坑,形成北高南低高差悬殊的侵蚀构造地貌。1999年10月8日和16日的连日降雨,造成两次较大的山体滑坡,其规模为50000m3,滑冲距离近1000m,导致4个采矿中段不同程度停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并使1590矿硐和1515坑口塌落淹没。采矿上盘崩落区顶部存在12条地裂缝,最大走向达1000m,裂缝宽近2m,构成了潜在的崩塌体,预测有70000m3的土石量,成为威胁采矿场、排渣场安全生产的最大因素。

3.4.3.4 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金属矿山的地面塌陷、地裂缝虽然没有煤矿那么普遍和严重,但是矿体厚大的金属矿山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如陕西略阳阁老岭铁矿地面塌陷中心位置随着采矿发生推移导致通风矿井开裂废弃,山体开裂。在潼关金矿、凤县铅锌矿、成县厂坝铅锌矿等大多数金属矿山,随地下采空区不断加大,地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裂缝和山体开裂。2001年陕西凤县某矿山因采空区塌陷造成了5人失踪死亡的中型地质灾害事故。采空塌陷不仅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还严重地威胁矿山企业的正常生产。地下采矿引发危及地面村民居住安全的危险,加剧了矿山与当地居民的矛盾,上访事件不断增加。因此,加强金属矿山采空区诱发的地裂缝和潜在塌陷区范围预测及防范工作十分重要。2001年,甘肃西和县邓家山六巷铅锌矿地面突然发生塌陷,形成直径约十几米的塌陷坑,导致2人失踪。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白乃庙铜矿区,1996年地面塌陷形成南北宽70余米、东西长200余米、深20~50m和宽50m、长100余米、深50余米的两个大塌陷坑。1998年7月中旬西202 采场塌陷巷道长约20余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间接损失3000万~4000万元。

3.4.3.5 尾矿库溃坝

矿山尾矿库多建在山谷中,拦沟筑坝而成,多数中小型矿山的尾矿库依山傍河修建,部分尾矿库建设并不符合规定要求,或由于尾矿库超期服役、暴雨等因素往往造成坝基不稳形成溃坝、坍塌等,造成尾砂淹没农田、冲毁道路,同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秦岭山中的陕西凤县铅锌矿区、旬阳汞锑铅锌矿区、潼关金矿区、甘肃成县厂坝矿区等矿山在这方面存在众多严重问题。如陕西凤县一个选矿厂日选矿50 t的尾矿库,建在嘉陵江源头的安河河道中间,水泥砌成的四面围挡墙,仅能阻挡年平均洪水,一旦大暴雨引发洪水则将漫库或冲垮挡墙,含有铅、锌、汞以及选矿药剂的尾矿砂将污染嘉陵江。在另一处铅锌小选矿厂,尾矿库依山沿河而建,先后于2000年及2001年两次被洪水冲垮,数十立方米的铅锌尾矿渣被带入嘉陵江。自2001年,清澈的河水在数十余米长的溃坝缺口中回旋后又进入嘉陵江。陕西潼关金矿区7条主要峪道均是金矿开采区,沟谷狭窄,部分尾矿库沿河而建,使河道进一步变窄,遇到特大暴雨,河水猛涨,有可能出现洪水漫坝或冲毁坝体事故。一旦发生溃坝、坍塌事故,将使库内大量尾矿砂与洪水一起倾泄而下,造成下游河道堵塞,房屋被毁,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2001年马口金矿尾矿库溃坝就造成了农田污染。

尾矿坝溃坝造成的灾害和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如1987年陕西金堆城钼业公司栗西尾矿库排洪隧洞塌陷,造成136×104m3尾矿及尾矿水泄漏,污染了陕豫两省16个县市的水源,矿山直接经济损失3200多万元。2000年12月甘肃成县天子山尾矿库溃坝造成近2×104m3的尾矿砂泻入东河。

3.4.3.6 水土污染

选矿尾矿浆中重金属以及矿石冶炼烟尘中重金属对水体、土壤的污染非常严重。污染源主要是选矿排放的尾矿废水,其次是固体废弃物淋溶水、矿坑水等。其中金矿、汞矿、铅锌矿、砷矿选矿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矿石浮选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选矿工艺过程中添加的选矿药剂、未选出的金属元素、共生伴生的重金属和矿石微粒等。氰化法提金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剧毒物质氰化物,混汞法提金排放出的废水中含汞量较高。含有重金属、氰化物、石油类、酸性矿井水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选矿液,未经达标处理排放流入河流、湖泊都会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危害水生生物。这些污染的水若被人、畜饮用,轻则影响健康,重则危害生命。若用以灌溉农田,将导致减产、绝产,使有毒有害物质潜入农作物,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矿山矿坑水、选矿尾矿浆无序排放造成严重污染的矿区主要有陕西潼关金矿区、凤县铅锌矿区、略阳铁矿区、旬阳铅锌汞锑矿区;甘肃成县厂坝铅锌矿区、西和县邓家山铅锌矿区等。

陕西潼关金矿区是水土环境污染的典型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潼关金矿区蜂拥而上的乡镇及个体采矿者,形成了大规模的无序开发情景,高峰时共有采矿坑口2410个,年废石排放量607×104t,混汞碾1410 台,尾矿水排放量12690t/d,氰化池2650台。混汞碾废水直接排放造成矿区源头水中铅污染超标2.4~113倍,水中悬浮物超标62~2143倍(表3-9)。

表3-9 1992年7条峪道10个混汞碾尾矿水监测平均值 单位:mg/L

从1995年矿区内7条源头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结果与单因子评价(表3-10)可看出,7条河中铅超标37~959倍,汞超标0.2~31倍,5条河流镉超标1~66倍,石油类最大超标102倍,河流均受到了严重污染。

表3-10 潼关县7条河水质监测及超标倍数 单位:mg/L

续表

资料来源:潼关县黄金产区环境治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潼关县人民政府)。

2002年8月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环境影响评价室对潼关蒿岔峪金矿矿坑水监测结果(表3-11)表明,矿坑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水中Pb超标19.15倍,SS超标87倍。

表3-11 潼关金矿区蒿岔峪矿坑废水监测结果及超标倍数 单位:mg/L

蒿岔峪河流三个断面的河水监测结果表明,沟口以上河段Pb、Hg、Fe分别超过Ⅰ类水标准282~345倍、17~59倍和10.7~15.6倍;下游河段Pb、Hg分别超过Ⅳ类水标准25.8倍和0.7倍(表3-12)。蒿岔峪河水质已遭受严重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b、Hg,属重金属污染,其原因是蒿岔峪河上游选矿厂废水排入造成的。

表3-12 潼关金矿区蒿岔峪河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

另据西峪河李家金矿第三采选矿厂上下游河流水质监测(表3-13)结果,西峪河水中重金属Pb、Cd、Hg分别超标879~1151、8~11和23.2~42倍,地表水环境已受到严重污染。

表3-13 潼关金矿区西峪河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

从调查监测结果看,陕西潼关金矿从1995年开发到2002年,区内7条河流基本成了矿坑废水、选厂尾矿浆排放地,重金属Hg、Pb、Cd、Cr严重超标,致使河水不能灌溉,水生生物灭绝。当地土壤和小麦中金属元素普遍高于地区背景值。采用汞板、蒸汞提金,致使区域大气汞浓度全部超标,最大超标38倍。导致河流污染的根源在于大部分乡镇个体企业选矿废水、矿坑水的直排、偷排和事故排放,使区内的7条河流始终处于严重超标污染状态。

陕西柞水银硐子银铅矿所在的东房沟重金属污染明显。银硐子银铅矿矿山下游lkm处(HS-003)Pb 含量较对照点(HS-001)高出2 l 倍,比马耳峡污染点(下游1km处)高出l倍。地区及周边土壤Pb超过背景值近70倍,Cd超出近8倍。

甘肃成县厂坝矿区是另一个矿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典型区。在2km长的东河两岸共有大小20余家乡镇个体铅锌选矿厂,尾矿浆直排、偷排现象普遍,依山傍河的尾矿库内的尾矿砂高出坝面造成溢流、溃坝现象普遍,东河河道中沉积了厚厚的灰色尾矿砂,使东河水质严重下降,水体生物平衡系统已经完全破坏。据西北矿业研究院2001年10月编制的《厂坝铅锌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报告,东河水质4个断面地面水监测数据如表3-14。

表3-14 甘肃成县厂坝矿区东河地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

从表3-14可以看出,矿区柒家沟地表水主要来源于上游厂坝尾矿库、废石场的淋滤水、民采矿坑地表溢流水和泉水,为常年溪流,铅超标1倍。而柒家沟断面位于东河主河道,该断面上游2km范围内分布着国有厂坝矿山选厂、乡镇及个体大小数十家选矿厂及铅锌矿石堆场,因而存在众多污染源,断面铅、锌超标44.66倍和1.04倍。毕家庄断面位于厂坝矿区下游直线距离约10km处,铅、锌两种元素超标最为严重,分别为65.6 和5.53倍。

以厂坝铅锌矿区开发之前东河底泥数据为对照标准,经过20余年开发,东河底泥中铅、锌、镉的监测值沉积累计倍数分别为25.7~4.4、188.5~5.7、540.1~23.7,河底中的污染物变得越来越严重(表3-15)。

表3-15 甘肃成县厂坝铅锌矿区东河底泥重金属监测结果 单位:10-6mg/L

汉江旬阳段是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水质可以达到人畜直接饮用的标准,正因为水质好,而被选为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的水源,汉江旬阳段下游约300km处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工程的取水点。2001年7月前,旬阳县城沿江而下的40多千米长的汉江两岸共有7 家选矿厂,用沙包、石块垒成的高2m左右的简易“尾矿池坝”,尾矿废水经过简单沉淀后,散发着刺鼻异味的黑色污水就顺着山沟直接流进了汉江,灰黑色的污水形成了长长的污染带。2001年7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此进行了曝光。2002年项目组对此进行了追踪调查,在汉白公路一侧能明显看到大部分选矿厂已被拆除,但是,汉江南岸还有个别选矿厂及铅锌小冶炼企业仍在生产,废水仍在污染汉江。

黄金选冶过程中采用氰化堆浸技术工艺,如果废水处理不合格就排放将对矿区水土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氰化物属于剧毒物质,一般人平均吸入氰酸50mg或误食氰化钠120mg就会中毒死亡。水体中CN-浓度≥(0.05~1)mg/L时,就能导致鱼类死亡。根据对陕西凤县四方金矿采用的氰化堆浸工艺进行监测,尾矿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八卦河,将使河水中CN-增高到44.674mg/L,超标893.5倍。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经济落后的地区,企业的环保观念淡薄,过度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致使采金过程中含有剧毒的氰化废渣、废水直接排放,造成矿区河流、草场、植被以及农作物污染,潜在危害严重。内蒙古李清地银业有限公司(银矿)尾液渗漏造成水中氰达414.85mg/L,超标424倍;锌为140mg/L,超标28倍;铜为3.669mg/L,超标1.223倍。若遇雨季,这些污染物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⑹ 选矿厂的污水如何有效处理

(一) 混凝斜管沉淀法处理选矿废水

来自车间的废水,首先通过沉砂池进行固液分离,沉砂池沉砂通过卸砂门排入尾矿砂场。沉砂池溢流出的上清液,通过投药混合后进入反应器充分混凝反应,然后流入斜管沉淀器,使细粒悬浮物、有害物进一步去除,斜管沉淀器的沉泥,通过阀门排至尾矿砂场。通过此工艺后,废水即达国家允许排放标准。根据环保的要求,斜管沉淀器出水进入清水池,用清水泵打回车间回用,节约用水,并使废水闭路循环,实现零排放。其工艺流程如图1。

(二) 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回用工艺

此法是目前国内选厂采用较多的选矿废水回用方法,通过对不同矿山的选矿废水试验研究发现,对同一选矿废水投入不同药剂或同一药剂不同的量,其结果也不一样。但其共同点如下:

①凝剂效果比较试验:分别采用聚合硫酸铁(PFS)、混合氯化铝(PAC)、明矾作混凝沉淀剂,结果表明,采用明矾作为混凝剂较为经济合理,其最佳用量一般可控制在30mg/L左右。

②聚丙烯酰胺PAM对混凝效果的影响:PAM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但由于其是有机高分子,导致水中COD值上升.在实践中,将混凝处理效果的变化和COD值的增加结合考虑,一般采用PAM的投入量0.2mg/L即可。

③沉降时间对废水的影响:确立混凝后的静置时间为30min。

④吸附试验:粉末活性炭的用量比颗粒活性炭的用量少,基本在其一半的情况下,即可达到相同的效果。同时,由于粉末活性炭易进入精矿,不会在水循环中积累,故选用其做为吸附剂。其最佳用量一般为50~100mg/L。

⑤浮选试验:废水经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后,可全部回用,且对选矿指标无任何影响。经过明矾(30mg/L)、PAM(0.2mg/L)}昆凝沉淀,然后用粉末活性炭(50~100rag/L)工艺净化后,出水水质不但达到国家矿山废水排放标准,而且回用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的废水,不仅可以全部回用,不影响选矿指标,在选矿过程中还减少了浮选药剂用量,给企业带来了相当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废水的回用,使每天的新鲜水用量减少,这对于水资源短缺的我国来说,更具有减少污染、净化环境的社会意义。该法流程简单,效果好,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三) 选矿废水资源化利用综合方法

专业人士经过大量的水处理试验和选矿对比试验综合研究,总结出一条解决矿山选矿废水的较好方案。以铅锌矿为例,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由于各种废水水质不同,在回用处理过程中,调节池起着调节水质、水量的作用。混凝沉淀池可加强混凝剂与废水的混合,使微细粒子成长,使之变成可通过沉淀除去的悬浮物。反应池用于废水进一步深化处理,利用消泡剂把废水中多余的起泡剂反应掉,削弱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⑺ 铅锌矿的废水的主要成分什么,该怎样处理,说的详细一点,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都行

目前国内外处理铅锌选矿废水的主要方法有混凝沉降法、氧化法、吸附法、生物法等,而混凝沉降法和吸附法流程简单,成本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拟采用混凝沉降法与混凝沉降—吸附法处理该选矿废水,并分别进行回用试验研究。
试样及试验方法
1混凝沉降试验
试样
试样包括试验废水样和试验矿样。试验废水水样为选厂的综合废水样,取自通向尾矿库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尾矿管道,废水水质情况:pH为11.69,CODCr值为493.65mg/L,Pb2+浓度为31.81mg/l,起泡性强。试验矿样含铅0.92%,锌2.73%,铁7.17%,硫8.86%,铜0.0018%,砷0.22%。
试验方法
取500ml废水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混凝试验,加入混凝剂后,以300r/min搅拌3min,然后以100r/min搅拌5min,最后静止22min。观察水样变化,取液面下2cm处水样测其CODCr值与重金属离子含量。
2吸附试验
从混凝试验的结果来看,经过混凝沉降后,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含量已经很低,但是废水CODCR值仍然很高,即废水中仍残留有浮选药剂,所以必须去除残留的浮选药剂,以减少废水回用时残留的浮选药剂对浮选指标的影响。本试验用活性碳吸附沉降的方法降低废水中的CODcr值,试验采用粉末状活性炭。活性炭用量试验选用自然pH条件下PAC用量40mg/l时处理过的废水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未经处理过的废水浮选指标与清水相比,铅粗精矿中锌富含较高,而经过混凝沉降—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的废水,浮选指标较佳,与清水浮选指标相当。因此,混凝沉降—活性炭吸附为最佳处理方法。
废水回用试验表明,采用混凝沉降—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选矿废水后回用浮选指标与清水接近,表明该工艺处理的废水完全可以用于该选厂的浮选生产。

⑻ 铅锌矿废水处理方案

可以考虑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回收重金属,铅锌都可以回收,树脂还是可以再生重复使用,工艺比较简单,就是让废水通过树脂罐就可以了,排放达标很简单。需要可以找我。进口杜笙离子交换树脂

⑼ 铅锌矿污水怎样处理

您好!

可以考虑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回收重金属,铅锌都可以回收,树脂还是可以再生重复内使用,工容艺比较简单,就是让废水通过树脂罐就可以了,排放达标很简单。
铅锌是有色重金属不是贵金属,铅锌矿选矿废水只要求达排排放,并未要求零排放,企业也难以做到零排放!选矿废水一般经尾矿库澄清净化后可满足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对水环境的污染不会很大,如果不经处理直接外排,因其含有尾矿和少量的重金属,此时对水环境的影响将很大

⑽ 银铅锌矿废水提取枝术

铅锌矿 铅是人类从铅锌矿石中提炼出来的较早的金属之一。它是最软的重金属,也是比重大的金属之一,具蓝灰色,硬度1.5,比重11.34,熔点327.4℃,沸点1750℃,展性良好,易与其他金属(如锌、锡、锑、砷等)制成合金。
锌从铅锌矿石中提炼出来的金属较晚,是古代7种有色金属(铜、锡、铅、金、银、汞、锌)中最后的一种。锌金属具蓝白色,硬度2.0,熔点419.5℃,沸点911℃,加热至100~150℃时,具有良好压性,压延后比重7.19。锌能与多种有色金属制成合金或含锌合金,其中最主要的是锌与铜、锡、铅等组成的黄铜等,还可与铝、镁、铜等组成压铸合金。
铅锌用途广泛,用于电气工业、机械工业、军事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和医药业等领域。此外,铅金属在核工业、石油工业等部门也有较多的用途。
一、矿物原料特点
铅锌在自然界里特别在原生矿床中共生极为密切。它们具有共同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十分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有类似的外层电子结构,都具有强烈的亲硫性,并形成相同的易溶络合物。它们被铁锰质、粘土或有机质吸附的情况也很相近。铅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约为15×10-6,在有关岩石中平均含量:砂岩7×10-6、碳酸盐岩9×10-6、页岩20×10-6。锌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约为80×10-6,在有关岩石中平均含量:玄武岩105×10-6、花岗岩中60×10-6、砂岩16×10-6、碳酸盐岩20×10-6、页岩95×10-6。
目前,在地壳上已发现的铅锌矿物约有250多种,大约1/3是硫化物和硫酸盐类。方铅矿、闪锌矿等是冶炼铅锌的主要工业矿物原料。
二、矿石工业要求
尽管现在已发现有250多种铅锌矿物,但可供目前工业利用的仅有17种。其中,铅工业矿物有11种,锌工业矿物有6种,以方铅矿、闪锌矿最为重要。还有菱锌矿、白铅矿等。
矿石工业类型,以矿石自然类型为基础,按矿石氧化程度可分为硫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10%)、氧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30%)、混合矿石(铅或锌氧化率10%~30%);按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可分为:铅矿石、锌矿石、铅锌矿石、铅锌铜矿石、铅锌硫矿石、铅锌铜硫矿石、铅锡矿石、铅锑矿石、锌铜矿石等;按矿石结构构造,可分为:浸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条带状矿石、细脉浸染状矿石等。
为适应我国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生产建设的需要,地质矿产部和冶金工业部根据我国铅锌矿产资源状况和采选冶技术条件,于1983年联合制定并颁布《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制定了铅锌矿一般工业指标,普查勘探中用于评价矿床有否工业价值。
三、矿业简史
中华民族的祖先对铅锌矿的开采、冶炼和利用曾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古代“铅”写作“钅公”。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期在青铜器铸造中已用铅,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铅戈含铅达99.75%。在古代,铅往往被加入铜中成为合金化金属,还用来制作铅白、铅丹等。古代炼铅的原料有两类,一类是氧化铅,以白铅矿为主,另一类是硫化矿,以方铅矿为主。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有叙述含银硫化铅矿的冶炼方法。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提到当时开采的三种铅锌矿物,一种是“银矿铅”,系指与辉银矿等共生的方铅矿;另一种是“铜山铅”,系指含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的多金属矿;还一种是“草节铅”,可能是指结晶粗大的方铅矿。
由于铅矿中多含有银,古代为了提取白银,因此大量开采并冶炼铅。
中国是最早发明炼锌的国家。古代称锌为“倭铅”。炼锌,据史料记载至迟在10世纪的五代就已能冶炼。贵州赫章志上即有该县妈姑地区在五代后汉高祖天福年间(公元947年)开始炼锌的记载。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有叙述,用炉甘石作原料,用坩埚冶炼,书中附有图。
明、清时锌主要用配制黄铜,供铸钱及制造各种器皿用。约在17世纪初开始向欧洲出口锌锭。1745年从广州装运锌锭的一艘船在瑞典哥德堡触礁沉没,1872年被打捞起一部分锌锭,经分析锌含量达98.99%,可见当时中国冶炼锌的水平是相当高的。
中国古代不仅对铅锌的冶炼和利用有重要创举,而且很早就认识了铅锌矿的产出分带性。在《管子·地数篇》中就记载“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铅者,其下有银”。当代许多铅锌矿床的勘查有不少的矿区都是通过古矿硐和冶炼炉渣遗址等发现的。
近百年来,在旧中国时期铅锌业基础薄弱,只有几个规模小的矿山和工厂,采矿、选矿、冶炼基本上土法生产,最高年产量,铅8900t、锌7100t。新中国成立后,铅锌业发展很快。经过40多年来的大规模地质勘查,探明了丰富的铅锌矿产资源,建设了一大批国营大中型铅锌矿山和冶炼厂,形成了较大的采选冶生产能力,产量居于世界前列。1996年铅精矿(金属含量,下同)产量64.3万t,锌精矿(金属含量,下同)产量112.1万t。铅锌金属产量(含矿产产量和杂产产量):铅70.6万t,居世界第2位;锌118.4万t,居世界第1位。现在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还出口铅锌产品,成为世界铅锌生产大国之一

阅读全文

与铅锌选矿废水来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脱硫废水旋流子堵塞原因 浏览:402
石灰乳去铬离子 浏览:407
atem车载空气净化器怎么用 浏览:439
ro反渗透膜滤芯直销 浏览:105
4021反渗透膜尺寸 浏览:352
净化器怎么投放 浏览:849
纯水机双出水怎么安装 浏览:320
卫生间除垢剂有哪一款 浏览:350
元神纯水精灵怎么破 浏览:234
高效空气过滤器制作 浏览:743
机油滤芯一般多少油 浏览:691
臭气净化器怎么制作 浏览:521
油烟净化器芯体是什么意思 浏览:372
德龙咖啡机除垢后水 浏览:512
医疗废水戊二醛的处置 浏览:178
鱼缸海沙过滤 浏览:680
污水d和a是什么意思 浏览:143
蒸馏时需要调ph吗 浏览:772
如何清理浴室地板水垢 浏览:512
鱼缸过滤棒入缸 浏览: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