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一化学实验报告
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是初中的题目吧?如果是的话应该是这么做的。
如果不是的话请标明……可能要另加考虑
弄错了……不好意思。
实验报告: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 (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反应现象)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总之,你再根据这些整理一下就可以了
Ⅱ 我是大一的学生,化学实验老师让我们写实验报告,我不知道怎么写,希望帮我一个忙!
实验目的,原理,你的操作步骤,各种试剂所用的量(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结果分析
Ⅲ 大一化学基本操作实验报告怎么写
实验报告和预习实验报告相比,实验目的、药品、装置,都写一样的,不同的是实验步骤,预习实验要写的很详细,而实验报告这一步就略写,随便写一点就可以了,主写实验现象和结论,这两个最重要,还可以写一下思考
Ⅳ 有机化学实验蒸馏及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怎么写
题目: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或过程:
数据记录:最好设计成表格
结论或讨论
Ⅳ 大学化学实验预习报告怎么写求格式!
大学化学实验预习来报告格式如源下:
1.实验目的:写你通过实验能学到什么,或了解什么.
2.实验原理 :写做这个实验要用到的原理图和公式.
3.实验用品 试剂 仪器 :主要就是仪器和药品
4.实验装置图:可画可不画,就是把装置图框架画出来,标上名称
5.操作步骤:一般书上都有,尽量写得详细些,这样才能保证顺利完成试验
6. 注意事项
(5)大一化学蒸馏实验报告扩展阅读: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格式如下:
1、.实验数据:写做这个实验得到的数据
2、.分析实验: 处理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把要填的表格填上,涉及公式运算的要有步骤.
3、.实验心得:写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还有你自己的想法感悟等
Ⅵ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怎么写
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仪器和材料4实验步骤5实验数据,结果6数据分析7实验分析与讨论。都是这个流程
Ⅶ 化学实验报告:蒸馏(自来水),萃取,分液(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
一、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 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 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别,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⒊ 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 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二)教学难点:萃取 四、设计思路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我们都是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五、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及说明问题引入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过滤、蒸发和蒸馏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两种分离和提纯方法。首先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试利用桌上的仪器,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并将自己的方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比较。倾听、思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实验探究巡视,对学生交流进行适当的点拨。实验、讨论。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情境 通过实验,同学们利用了哪些方法将油水混合物进行了分离?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又存在什么样的优缺点?个别回答:有两种方法,倾倒法和用胶头滴管吸取油层。他们都是利用油水互不相溶来进行分离的。倾倒法较快但不能很彻底分离,而滴管吸取虽效果较好但很慢。学会总结和分析。过渡 的确我们需要利用油水互不相溶来进行油水混合物的分离。刚才同学们的两种方法虽能够实现分离,但不是最佳的分离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也是利用刚才的原理来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方法——分液。倾听、思考。 介绍分液漏斗,演示分液操作(分离油水混合物)。⑴ 分液漏斗球形分液漏斗——滴加反应液锥形分液漏斗——分液⑵ 分液操作① 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② 混合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静置(如教材p9 图1-8)③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水)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④ 把上层液体(油)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倾听、观察和思考。介绍分液漏斗和分液操作。实战演练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和纠正实验中的错误操作。练习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油水混合物。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和分液操作。总结归纳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分液漏斗,也初步学会了分液操作。那么你能否总结出分液的适用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思考、交流,个别回答: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学会归纳。知识介绍介绍碘水和四氯化碳。碘水是碘的水溶液,水中由于溶解了碘而溶液颜色呈棕黄色,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熔剂,无色液体,不溶解于水,密度比水大。碘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大。倾听。了解新知。实验探究 下面,请大家把四氯化碳加入碘水中、振荡,注意观察、比较振荡前后的实验现象,从这个实验你能有什么启发?实验、观察现象、相互交流。个别回答:振荡前上层棕黄色,下层无色,振荡后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碘会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探索新知 其实刚才大家所做的实验就是从碘水中用四氯化碳萃取碘。那么你能否归纳出萃取的定义呢?倾听、思考、交流。个别回答: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别,用溶解度叫大的溶剂把溶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提取出来的操作叫萃取。学会归纳。 在萃取中,溶解度较大的溶剂我们把它称做萃取剂,那么可以用作萃取剂的物质有那些特殊的要求?请从刚才的实验进行思考。思考、交流。个别回答:①与原溶剂互不溶;②与溶质不发生化学反应;③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溶质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学会分析,由特殊到一般。巩固新知 大家知道碘酒吗?我们能否利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为什么?我们还可以选择哪些物质来萃取碘水中的碘?已知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思考、交流。个别回答:①不能用酒精萃取,因为酒精与水互溶;②还可以利用汽油、煤油、苯等。巩固新知,拓展新知。已知碘水不能通过直接利用蒸馏分离碘和水,而碘的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的溶液却可直接利用蒸馏来分离碘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下面请大家设计从碘水中分离出碘的实验,然后尝试利用所给仪器、药品和自己的方法实验。巡视,点拨和纠正实验操作。思考、交流、实验。(碘水→萃取→分液→碘的溶液四氯化碳溶液→蒸馏→碘)巩固新知,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学会设计实验。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了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分液,也学会了利用萃取剂把溶质从原溶剂中提取出来的方法——萃取。通过学习你知道萃取和分液的关系吗?倾听、思考、交流。个别回答:萃取之后经常会利用分液作进一步的分离、提纯。知识延伸、拓展。课后作业⒈复习本节课内容;⒉已知溴水与碘水有些相似,试设计出从溴水中提取出溴单质。⒊搜索因特网上有关萃取和分液的知识,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4、分液⑴ 适用范围: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如油水混合物。⑵ 仪器:分液漏斗⑶ 操作要点:① 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② 混合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静置;③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④ 把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5、萃取⑴ 定义: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别,用溶解度叫大的溶剂把溶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提取出来的操作叫萃取。⑵ 萃取剂的要求① 与原溶剂互不溶;② 与溶质不发生化学反应;③ 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溶质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常用萃取剂:四氯化碳、苯、汽油、煤油6、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设计碘水 →萃取 → 分液 → 碘的溶液四氯化碳溶液 →蒸馏 →碘 八、教学反思 我觉得学生其实并不笨,只不过由于有些知识点过于集中,在呈现方式上也是沿用过去的方式——先介绍概念、理论,再学习、实验。如果我们能将教材稍作处理,分解难点,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另外应相信学生,其实学生最希望自己能在学习中获得主动权,他们希望用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更加有趣。当然给学生主动权,也不是“天高任鸟飞”。 本节课由于学生自主活动较多,花时较长,因此需要严格把握学生的活动进度。同样这也使得本节课不能安排一些必要的巩固习题,在以后的习题课中应安排这方面的习题
Ⅷ 酒精蒸馏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⑴了解蒸馏提纯液体有机物的原理、用途。
⑵掌握蒸馏提纯液体有机物的操作步骤。
⑶了解沸点测定的方法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参照本章)2.2.1.1
三、仪器与药品
⑴仪器
100ml圆底烧瓶 100ml锥形瓶 蒸馏头 接液管 30cm直型冷凝管 150℃温度计200ml量筒 乳胶管 沸石 热源等
⑵药品
乙醇水溶液(乙醇:水=60:40) 95%的乙醇[1]
四、实验步骤:
⑴仪器的安装
安装的顺序从热源开始,按自下而上、自左至右的方法。高度以热源为准。各固定的铁夹位置应以蒸馏头与冷凝管连接成一直线为宜。冷凝管的进水口应在靠近接收管的一端,完整的仪器装置图见2-5。
安装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各仪器接口要用凡士林密封;铁夹以夹住仪器又能轻微转动为宜。不可让铁夹的铁柄接触到玻璃仪器,以防损坏仪器;整个装置安装好后要做到端正,使之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全套仪器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
⑵蒸馏操作
①加料
将60%乙醇水溶液60ml通过长颈漏斗倒入圆底烧瓶中,再加入2-3粒沸石,按图2-5安好装置,接通冷凝水[2]。
若蒸馏液体很粘稠或含有很多固体物质,加热时易发生局部过热和暴沸,此时沸石失效。可选用油浴加热。
②加热
开始加热时可大火加热,温度上升较快,开始沸腾后,蒸汽缓慢上升,温度计读数增加。当蒸汽包围水银球时,温度计读数急速上升,记录第一滴馏出液进入接收器时的温度[3]。此时调节热源,使水银球上始终有液滴,并与周围蒸汽达到平衡,此时的温度即为沸点。
③收集馏出液
在液体达到沸点时,控制加热,使流出液滴的速度为每秒钟1-2滴。当温度计读数稳定时,另换接收器收集记录下各馏分的温度范围和体积。95%乙醇馏分最多应为77-79℃。在保持加热程度的情况下,不再有馏分且温度突然下降时,应立即停止加热。记下最后一滴液体进入接收器时的温度。关冷凝水,计算产率。
要求:a.测定所给乙醇的浓度。
b.收集前馏分和77℃~ 79℃的馏分。
c.记录乙醇的沸程。
d.测定收集的乙醇浓度和残留液的浓度。
本实验约需要4小时
五、附 注
[1]蒸馏法只能提纯到95%的乙醇,因为乙醇和水形成恒沸化合物(沸点78.1℃),若要制得无水乙醇,需用生石灰、金属钠或镁条法等化学方法。
[2]接通冷凝水应从下口入水,上口出水,方可达到最好的冷凝效果。
[3]加热记录温度时,热源温度不能太高或太低。太高会在圆底烧瓶中出现过热现象,使温度计读数偏高;太低,温度及水银球周围蒸汽短时中断,使温度计读数偏低或不规则。
Ⅸ 谁有大一的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正好有一份大学的实验报告供你参考一下
综合化学实验报告
题 目: 恒温槽的装配和性能测试
学 院:
专业:
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一、研究背景(前言)
温度是一个极其特别的物理量。在热力学中时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所测得的数据,如黏度、密度、蒸气压、表面张力、折射率、电导、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等都与温度有关。所以,许多物理化学实验必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通常用恒温槽来控制温度维持温度。恒温槽所以能维持恒温
主要依靠恒温控制器来控制恒温槽的热平衡。
恒温槽的原理:本实验讨论的恒温水浴就是一种常用的控温装置,它通过继电器、温度调节器(水银接点温度计)和加热器配合工作而达到恒温的目的。其简单恒温原理线路如图2-1-1所示。当水槽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线路I是通路,因此加热器工作,使水槽温度上升;当水槽温度升高到设定值时,温度调节器接通,此时线路II为通路,因电磁作用将弹簧片D吸下,线路I断开,加热器停止加热;当水槽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温度调节器断开,线路II断路,此时电磁铁失去磁性,弹簧片回到原来的位置,使线路I又成为通路。如此反复进行,从而使恒温槽维持在所需恒定的温度。
各种恒温槽广泛使用于精细化工、生物工程、医药食品、冶金、石油、农业等领域。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恒温场源,是研究院、高等院校、工矿企业实验室、质检部门理想的恒温设备。因此,对恒温槽的装配和性能测试非常重要。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恒温槽的结构及恒温原理,初步掌握其装配和调试的基本技术。
2.绘制恒温槽灵敏度曲线(温度-时间曲线),学会分析恒温槽的性能。
3.掌握贝克曼温度计和接触温度计的调节及使用方法。
4.了解温度的PID控制技术。
三、实验原理
恒温槽一般由浴槽、加热器、搅拌器、温度计、感温元件、恒温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恒温槽装置示意图:
1.浴槽
2.加热器
3.搅拌器
4.温度计
5.电接点温度计
6.继电器
7.贝克曼温度计
1.浴槽:通常有金属槽和玻璃槽两种。其容量和形状视需要而定。
2.加热器:通常的是电热器。根据恒温槽的容量、恒温温度以及与环境的温差大小来选择电热器的功率。
3.搅拌器:一般用电动搅拌器,搅拌速度可调,使槽内各处温度尽可能保持相同。
4.温度计:常用1/10℃温度计作为观察温度用。为了测定恒温槽的灵敏度,可用1/100℃温度计或贝克曼温度计。所用温度计在使用前需进行标化。
5.感温元件:它是恒温槽的感觉中枢,是提高恒温槽精度的关键所在。感温元件的种类很多,如接触温度计、热敏电阻感温元件等。
6.电子继电器:用来控制恒温槽加热器“通”“断”电的装置。
恒温槽灵敏度的测定是在指定温度下,观察温度的波动情况,控温效果可以用灵敏度△t表示(t1为恒温过程水浴的最高温度,t2为恒温过程水浴的最低温度):
常以温度—时间曲线表示:
四、实验部分
1.主要药品和仪器设备
主要药品:松香、锡、蒸馏水等。
仪器设备:玻璃缸、接触温度计、贝克曼温度计、温度计( 1/10℃ )、停表、
搅拌器、电子继电器、加热器。
2.实验步骤
(1)恒温槽的装配
在玻璃缸中加入蒸馏水至容积2/3处,按图将各部件装好,接好线路。
(2)调节贝克曼温度计
将贝克曼温度计调节好,使其水银面在25℃时位于2.5℃左右刻度。
(3)恒温槽的调试
打开控温装置,调节温度至25℃,打开搅拌器,置于合适的速度,打开加
热器,置于合适的功率,等待恒温。
(4)30℃时恒温槽灵敏度的测定
待恒温槽在30℃下恒温后,每0.5min从贝克曼温度计上读一次温度,测定
30min。
(5)35℃时恒温槽灵敏度的测定
改变恒温槽温度,使其在30℃恒温,用同样的方法测定恒温槽30℃时的灵
敏度。实验结束,先关控温装置、搅拌器,再拔下电源插头。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时间/min 30℃时温度差 30℃时温度 35℃时温度差 35℃时温度
0.5 0.125 30.125 0.276 35.276
1.0 0.109 30.109 0.101 35.101
1.5 0.095 30.095 0.296 35.296
2.0 0.082 30.082 0.271 35.271
2.5 0.069 30.069 0.266 35.266
3.0 0.055 30.055 0.266 35.266
3.5 0.044 30.044 0.269 35.269
4.0 0.030 30.03 0.255 35.255
4.5 0.016 30.016 0.289 35.289
5.0 0.004 30.004 0.270 35.27
5.5 -0.012 29.988 0.246 35.246
6.0 -0.024 29.976 0.256 35.256
6.5 -0.038 29.962 0.245 35.245
7.0 -0.052 29.948 0.276 35.276
7.5 -0.066 29.934 0.270 35.27
8.0 -0.080 29.92 0.247 35.247
8.5 -0.094 29.906 0.245 35.245
9.0 -0.107 29.893 0.250 35.25
9.5 -0.121 29.879 0.243 35.243
10.0 -0.132 29.868 0.277 35.277
10.5 -0.145 29.855 0.260 35.26
11.0 -0.156 29.844 0.232 35.232
11.5 -0.168 29.832 0.101 35.101
12.0 -0.178 29.822 0.246 35.246
12.5 -0.189 29.811 0.241 35.241
13.0 -0.200 29.8 0.251 35.251
13.5 -0.211 29.789 0.247 35.247
14.0 -0.222 29.778 0.245 35.245
14.5 -0.231 29.769 0.255 35.255
15.0 -0.243 29.757 0.237 35.237
15.5 -0.252 29.748 0.241 35.241
16.0 -0.262 29.738 0.243 35.243
16.5 -0.271 29.729 0.252 35.252
17.0 -0.281 29.719 0.303 35.303
17.5 -0.261 29.739 0.251 35.251
18.0 -0.247 29.753 0.251 35.251
18.5 -0.256 29.744 0.241 35.241
19.0 -0.266 29.734 0.253 35.253
19.5 -0.276 29.724 0.240 35.24
20.0 -0.286 29.714 0.259 35.259
20.5 -0.233 29.767 0.241 35.241
21.0 -0.231 29.769 0.237 35.237
21.5 -0.242 29.758 0.262 35.262
22.0 -0.251 29.749 0.245 35.245
22.5 -0.260 29.74 0.303 35.303
23.0 -0.269 29.731 0.242 35.242
23.5 -0.279 29.721 0.243 35.243
24.0 -0.285 29.715 0.255 35.255
24.5 -0.248 29.752 0.245 35.245
25.0 -0.255 29.745 0.276 35.276
25.5 -0.265 29.735 0.255 35.255
26.0 -0.274 29.726 0.260 35.26
26.5 -0.283 29.717 0.245 35.245
27.0 -0.248 29.752 0.251 35.251
27.5 -0.252 29.748 0.256 35.256
28.0 -0.262 29.738 0.243 35.243
28.5 -0.271 29.729 0.271 35.271
29.0 -0.280 29.72 0.249 35.249
29.5 -0.260 29.74 0.263 35.263
30.0 -0.248 29.752 0.242 35.242
1.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绘制30℃的温度-时间曲线
恒温槽的灵敏度:△t=(t1-t2)/2=(29.769 -29.714)/2=0.0275
对恒温槽性能进行评价:大部分时刻的温度都处于30℃以下,根据4个较典型的灵敏度曲线图,可得属于加热器功率太小或散热太快。
2.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绘制35℃的温度-时间曲线
恒温槽的灵敏度:△t=(t1-t2)/2=(35.296-35.101)/2=0.0975
对恒温槽性能进行评价:大部分时刻的温度都处于35℃以上,根据4个较典型的灵敏度曲线图,可得属于加热器功率太大或散热较慢。
六、注意事项
1.感温元件灵敏度要高。
2.搅拌器搅拌速度要足够大,才能保证恒温槽内温度均匀。
3. 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当。
4.搅拌器、感温元件和加热器相互接近,使被加热的液体能立即搅拌均匀并流
经感温元件及时进行温度控制。
5.贝克曼温度计属于较贵重的玻璃仪器,水银球的玻璃壁较薄,水银球的尺寸
较大,容易损坏,所以使用时应十分小心,不要随便放置,不用时应放入温
度计自带的木盒中。
6.用左手拍右手腕时,注意温度计一定要垂直,否则毛细管容易折断,还应避
免重击,不要靠近试验台。
七、思考题
1.恒温槽的恒温原理是什么?
恒温槽维持恒温,是靠恒温控制器来控制恒温槽的热平衡的,当其因对外散热而使水温降低时,温度指示控制仪就使加热器工作,到加热到所需温度时,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加热器停止工作,使槽温保持恒定[1]。恒温槽也有通过电子继电器对加热器自动调节来实现恒温的目的。当恒温槽因热量向外扩散等原因使体系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继电器迫使加热器工作,到体系再次达到设定的温度时,又自动停止加热。这样周而复始,使体系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
2.恒温槽内各处的温度是否相等?为什么?
恒温槽内各处温度不相等。由于搅拌器搅拌不会很均匀,靠近加热器的温度会高一些,而远离加热处会散热快些,温度降低,加热处会补充。热必须有高温传向低温,因此不可能相同。
3.如何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试加以分析讨论
(1)使用灵敏度更高,延迟时间更短的元件
可以采用加热更加均匀的加热装置,比如电加热套装置。或采用保温隔热性能更好的容器。或把接点温度计更换成更高灵敏度,反应速度更快的元件,使得过程中温度变化更小,提高加热器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灵敏度。
(2)优化系统中液体介质。
可以选用粘滞系数更小,热导率更高的液体,从而减少温度波动,提高灵敏度。
(3)使用更合理的布局
由实验中的结果总结可知合理布局的特点主要是:加热器与接点温度计距离尽量近;使各元件处在搅拌器搅拌方向的下游,但不能和搅拌器距离过近,否则会而使得温度不稳定。
(4)加大搅拌器的搅拌速度
这样可以使槽内介质的传热速度更快,各部分的温度更均匀从而提高系统反应速度。
(5)适当降低加热速度
降低加热电压至合适的数值,可以减弱加热延迟现象,提高灵敏度。
八、参考文献
[1] 尹 波,黄桂萍,曹利民,屈红恩. 恒温槽调节与温度控制实验条件的探讨[J]. 江西化工,2008,02:120-121.
[2] 陈 军. 恒温槽装配和性能测试实验仪器的改进[J]. 琼州大学学报,2004,11(05):40-41.
评分 指导师
Ⅹ 安工大大一的化学实验报告
作为大一新生,作业要靠自己做。
根据一些同学的提问,我归纳了一下。新生入学报到时主要要准备如下东西、要注意如下事项:
1.相关证件。包括: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户口迁移证、党团组织关系证明(介绍信)、一寸登记照若干张(可以多带几张,以备它用),等等。这些很重要,一定不要忘记。另外,把父母、爷爷奶奶即各个近亲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业和职务搞清楚,填下来,到学校要填各种表格,有的表格需要这些信息。
2.钱和卡。上学要交学费和住宿费(分别为每年4500-500元与1000元左右),合计要6000左右(个别专业可能要高些,如艺术类专业)。因为新生出门较少,没有什么旅途安全经验,建议少带现金(但千把块钱还是要带的,以备一些不时之需)。可以在家中先办一张信用卡或储值卡用于交学杂费等。有的学校会给你寄一张卡,让学生把钱存在其中,你可以用这张卡,也可以不用。如果家庭条件还可以,办一张信用卡,把它关联到父母亲的储值卡(如工资卡),每月刷卡后直接从父母亲的卡中扣款,这样的好处是方便、安全。但如果你不想让父母亲知道你的消费情况,可以自己在老家办一张储值卡(让父母亲往里冲钱),然后办一张信用卡与之关联。也可以到学校再办储值卡与信用卡,但这样你父母亲异地往你的储值卡打钱时要付手续费。
3.一般情况下,各个学校都要配发一些学习和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不是无偿给你的,都要你花钱购买。学校发的物品质量都很次而且贵,建议学校发的东西如果可以不要就尽量不要,能自己买的就别买学校发的,有些生活必需品则可以在离开家时先配好,免得到学校后由于人生地不熟不好买。
4.衣服被褥。你平常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季的,都要带,除非学校距你家乡很近或者父母亲有机会出差来学校给你带东西。内衣和袜子至少要两三套,各季的外衣至少也要两套。如果你现在生活的地方和要去上学的城市的地理气象与生活环境是否相似,那么准备的东西和在老家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大,就要带些那个城市需要的衣服(例如,如果你生活在北方,但上学的城市在南方,那么太厚的保暖内衣裤就可以不带了)。被褥也是这样,夏天去学校,可以带一床薄被(如毛巾被),厚被子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后再买。席子可以到学校根据床宽购买合适的,床单和枕头(枕套)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再买。
5.洗漱生活用品。要带牙膏牙刷、毛巾、漱口杯、香皂肥皂、洗发水、梳子、手机(看家庭条件)等,以便在途中和到校后就能使用。男生要带剃须刀、女生要带各种女性用品和洗面奶等。至于洗脸盆、晒衣架、拖鞋、雨伞、水瓶、指甲剪、剪刀、小刀、台灯之类的东西就不一定要带了,有的学校会发,就算不发自己买也不贵(这些生活用品到了学校买也很方便,而且到时候和舍友一起去买还能快速缩短距离)。条件可以时,可以带个照相机,为自己和同学照照相,也是人际交流的一种很好方式。
6.学习用品。可以带几支水笔、本子、字典、词典(英汉汉英词典等,包括功能强大的电子词典)、书包(背包)。如果学校没有不允许,你家庭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带笔记本。但最好不要带,尤其是当你迷恋上网或者玩游戏的时候,带笔记本会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和同学的正常交往。另外,还可以预备一些生活中用到的药或创可贴之类,虽然不一定会用到它们,不过等需要的时候随手可以找到也很方便。
7.旅行箱。如果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得钱花不了,不需要买太贵的,毕业后可以买更好的。箱子可以大一些,能装下自己的衣服及平常不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即可。但不要过分大,免得不好携带,到学校在宿舍也不好放。一般以80公分左右长、50-60公分宽为佳。
8. 如果可以的话,带点家乡的特产,不是一定要去给老师,而是给舍友或班上同学吃,毕竟你有四年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越早熟悉越好。
10.如果坐火车的话,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享受学生票优惠。
11.一点小建议:大学学习勇攀高峰,加入社团量力而行,大学社会实践多多益善,尊敬老师有难必问,同学相处宽容大度,大学恋爱不鼓励也不反对。
12.入学测试和体检。有的大学在新生报到后一段时间内,要组织几门文化课的新生入学测试,对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有较大出入者要进行重点核查。如果你考试没有作弊,不要有任何担心。考试范围和难度不会超过高考,考得好坏无所谓。体检也很容易过,除非你有不符合入学要求的重大疾病而且在高考体检时又使了花招,一般是不要紧的。只要你高考时正常体检、正常考试,这两项都没有问题,现在可以放心玩!
当然还有另一种入学考试,那是为各种分班做做准备的,比如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分到英语快班。
13.新生军训。大学新生要进行军训,军训一般只有两个星期。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规定,组织学生进行军训,这是贯彻国防教育法的具体行动,是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和军队培养造就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的重大举措。参加军训可以增进同学友情,应该积极参加。如果身体条件不许可,应该尽早跟辅导员或班主任讲清楚,以免发生意外。
14.宿舍是在你去之前就安排好的,这个不用担心。住宿条件有好有坏,不要太拘泥于这个,主要是要和同舍同学友好相处。不要以为住宿条件差就不能适应,人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而且不太好的生活条件对你以后的成长和工作、生活很有好处,不管你的家庭是多么富有!
15.专业不理想,调换专业。一般学校进校一年后都可以调换专业。调换专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在原专业很难学下去,学校会帮助你换一个好学一点的专业(但一般不是很好的专业,也不是热门专业);另一种是你想换一个你心仪的其它专业,这种时候一般都要由你要转入的专业所在院系进行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转入,有的学校还要交一笔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