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輻照殺菌技術的應用
透過中子吸收,由穩定的鈷-59可以產生同位素鈷-60。對醫學和工業方面的應用,同位素鈷-60是x射線管的重要替代物。鈷-60發射的γ輻射能量為 1.17和l.33兆電子伏,這兩種輻射對檢查金屬中的缺陷特別有作用。用帶有鈷射線照相設備的掃描裝置掃描,可以揭示金屬的內部裂縫、焊接缺陷和非金屬夾雜物。同位素鈷-60源的優點是小型輕便,無需電源。鈷的半衰期為5.27年,因此鈷源可長期使用而無需更換。另一方面,射線能量是固定的,強度也不會改變,但x射線機上發出的射線能量和強度是可以改變的。如果用射線照相法給薄樣品拍照,用銥-192比較方便。它的半衰期是74.2天,光子能量約0.4 兆電於伏。
收獲後的馬鈴薯或洋蔥,經過一定的休眠期,就會一齊發芽。這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果在其休眠期間,利用鈷-60的伽瑪射線進行照射,就可以破壞其發芽組織,保證在半年以上不發芽,而食品的味道和成分決不會因此發生任何變化。
另外,輻射的殺傷力可加以利用。污水通常是採用活性污泥法進行處理的。由此產生的沉積物、淤渣泥漿也是十分討厭的,需要進一步處理。日本用的處理辦法是把污泥放到焚燒爐中焚燒。而德國則採用鈷-60的伽瑪射線進行處理,為此,在慕尼黑附近建造了一個專用的試驗場。該試驗場一直在工作,每天處理的污泥漿可達100立方米左右。這就是利用輻射殺傷力的一個實例。
污泥漿本身含有很多磷、氮等優質肥料。但是另一方面,人們也擔心在污泥中隱藏了各種各樣的細菌。因此,先要用鈷-60的伽瑪射線進行輻照滅菌,然後才能用作肥料。在日本,正在研究採用艷-137進行照射的方法,以代替價格比較昂貴的鈷-60。
放射性同位素的殺傷力的應用,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在治療方面,其中之一是對癌症的放射治療。許多人可能已經聽說過,患了癌症的病人要接受鈷-60的放射治療。也就是說,利用放射性殺傷細胞的性能去殺傷癌細胞。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發出的射線徹底滅菌,是射線殺傷力的一種最直接的利用。這也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一種射線應用。尤其是人們經常利用射線對醫療器械進行滅菌消毒。這是另一種典型的以毒攻毒的方法。
早期對手術時縫合傷口用的縫線、腸壁縫合線進行消毒。這些縫合線是膠質物,用牛、羊的骨膠或皮膠製成,手術後縫在體內慢慢被消化吸收,不需要拆線。這些原料的來源和本身的性能使得這些縫線容易沾染細菌,再說,它們本身就是蛋白質,不能利用加熱的辦法來消毒。因此,這種縫線常常會引起感染事故。所以,對耐熱性差而又必須滅菌消毒的這類物品,利用射線進行消毒是非常合適的。
後來,隨著石油化學的發展,塑料制的一次性(用過一次就扔的)醫療器具逐漸增多。因為它具有如下一些優點:可以防止在醫院內部引起交叉感染、使用方便、節省人力等。對這些醫療器械的消毒,過去一直採用氣體消毒法。可用高溫蒸汽,或者利用環氧乙烷氣體來進行,但對塑料製品來說,這種消毒法也是不能用的了。採用射線滅菌法進行消毒的物品迅速增加。據說,約有近30%的包裝型醫療用具是利用射線進行滅菌消毒的。
平時,人們經常能看到用一次就扔掉的注射器。只要把包裝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剪開,取出注射器即可扎入胳膊進行注射。像這樣,把注射器裝進塑料袋後,連同包裝一起直接進行消毒,只有輻射滅菌消毒法才具備這種方便的特點。
除了注射器和手術用的縫合線可以利用射線進行滅菌消毒以外,還有一些物品,例如插入支氣管用的探針導管、手術用的橡皮手套、取血用的采血板、放入子宮的避孕環、人工腎臟透視器等等,也都採用射線消毒技術。此外,無菌實驗動物的飼料也可以採用射線進行滅菌消毒。各個國家應用射線消毒的情況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在印度,盤尼西林,四環素等醫葯品的消毒是採用射線滅菌法。而俄羅斯,甚至認為塑料制的醫療用品、疫苗、血清等等,只有利用射線滅菌消毒法才是唯一可靠、適用的消毒方法。
消毒設施的基本原理很簡單:裡面裝有強度很大的鈷-60放射源,其周圍裝有傳送帶裝置;靠著傳送帶的不斷移動,需要消毒的物品緩慢透過鈷-60源的旁邊,就可以達到滅菌的目的。 ◆50年代首次將輻照殺菌商業性應用於儀器和產品的殺菌;
◆陸續有研究報告發表;
◆1970年,國際食品輻照項目的聯合專家委員會宣布輻照殺菌是安全;
◆1981年有輻照食品保健功能的報告發表。1983年食品法典增加了輻照食品標准;
◆1986年英國輻照食品和新型食品顧問委員會發布有關的指導原則。在1992年和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兩次發布關於輻照食品安全的報告;
◆1998年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宣布紅肉的輻照殺菌是安全的。而此前早已宣布禽肉和海產食品的輻照殺菌是安全的。 聯合國糧農組織、衛生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FAO/WHO/IAEA)在1995粘9月25日公布的世界37個聯合國輻照食品標准種,包括10個國家輻照草葯的標准,是作為食品管理范疇,其劑量在10-30kGy。而食品方面,由聯合國糧農組織、衛生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FAO/WHO/IAEA)所資助的輻照食品安全性蓮荷專家委員會於1980年12月4日批准,為便於實物的貯存,任何食物可用10 kGy以下的劑量輻照,不需要進行毒理學方面的檢驗。認為食品輻照是一個物理過程,10kGy以下劑量輻照不會引起毒性危害。從已研究的結果結合國際上對西葯的輻照研究成果來看,當劑量小於10 kGy時,γ射線輻照對大多數葯材中有效成分的影響是可以忽略的。葯材中有效成分的輻解主要是水的間接作用引起的,含水量大時有效成分輻解會增大。已鑒定的輻解產物尚未發現對人體有毒,而且這些輻解產物在光解及原葯材中也可以或多或少地存在。據有關資料報導,在採用的輻射消毒劑量下,輻射對葯品的效應可概括為乾燥的葯品和油膏對輻射消毒是最穩定的,水溶液葯品是最不穩定的。
根據大量的文獻報導,關於產品滅菌劑量的選擇,參照以下的輻照滅菌公式SD=DlogNo/N(SD為滅菌劑量,D為菌的抵抗力,No為滅菌前的染菌數,N為滅菌後的存活菌數)進行計算。美國葯典(USP25)規定2.5kGy為有效滅菌劑量。我國衛生部1997年頒發了「60Co中葯滅菌標准」,該標准限國內流通中葯可用60Co輻照滅菌,規定了允許輻照的葯材和中成葯的品種和劑量。規定的中葯輻照最大吸收劑量標准如下:
散劑 3kGy
片劑 3kGy
丸劑 5kGy
中葯原料粉 6kGy 用於醫葯產品的輻射滅菌
通常利用60Co輻射線源放出的γ射線。放射線同位素60Co是用高純金屬鈷在原子反應堆中輻照後獲得,它的物理半衰期是5.26年,按β-形式衰變,衰變時放射出兩支能量各為1.17和1.33百萬電子伏特的γ射線。γ射線屬於電磁波,以光速前進,不受電場或磁場所偏轉,對物質的穿透能力很強,屬電離輻射。
γ射線與微波不同,γ射線頻率高達3×1018~3×1021Hz,被輻射分子、原子、離子及電子尚未極化,不隨電磁場變化而轉動,故不產生熱效應。γ射線能量大於分子鍵能,故可使分子電離和斷鍵,因而殺菌。一般來說,γ射線可使所有蛋白質變性;在溶液中的酶失去活性;脫氧核糖酸在溶液中粘度下降,乾燥狀態時交聯或降解,或兩者都有。γ射線殺菌機理分為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
(1)直接作用 γ射線直接破壞微生物的核糖核酸、蛋白質和酶而致死。微生物內核糖核酸、蛋白質和酶分子吸收γ射線能量而被激發或電離;激發態分子的共價鍵斷裂或與其它分子反應經電子傳遞產生自由基;電離分解或其它分子反應,導致微生物分子結構破壞而亡。
(2)間接作用 γ射線能量被微生物內生命重要分子周圍物質如水吸收而激發或電離,產生激發的水分子、電子水離子,或裂解為氫自由基、羥自由基,由此產生一系列的與核糖核酸、蛋白質、酶進行氧化還原等反應,致微生物死亡。
在輻射微生物學中:有些微生物對輻射是敏感的,因為這些微生物不具有修復輻射引起的損傷能力,抗輻射的微生物則能頂住輻射損傷。各種微生物之間,對輻射敏感性差異很大,革蘭氏陰性微生物對輻射敏感,有一些革蘭氏陽性微生物對輻射異常頑固。牙孢比生長的細胞更能抗輻射,所以帶有牙孢物質的滅菌應特別注意。對微生物的致死劑量,還取決於所處環境及其生長周期的哪個階段,不同階段對輻射敏感程度不同。
一般認為,病毒比細菌芽孢對輻射更具有抵抗力,其抗輻射性能隨著微生物個體的減少而增大,芽孢的抗輻射性能按次序比細菌、酵母、黴菌更強些。 1、含有紫菀、錦燈籠、乳香、天竺黃和補骨脂一種以上(含一種)葯材的中葯輻照滅菌時,最大吸收劑量不得超過3 kGy;含有秦艽、龍膽葯材不得用輻照滅菌;
2、輻照前需測定樣品的染菌量;根據染菌量來確定輻照劑量。
3、輻照時盡量採用小包裝輻照。包裝材料必須耐輻照,同時樣品的包裝必須滿足引起輻照後中葯再次污染微生物的要求。
4、控制中葯的水份,以減少輻解產物的產生。
5、對於一些有變化的品種,可以採用多種方法聯合滅菌。
② 包裝食品可以用鈷60進行輻射滅菌嗎
鈷60的衰變期很長,會對食品造成放射性污染。可改用帶包裝高溫、高壓滅菌。
③ 鈷60輻射滅菌對人體有害嗎
只要你不在鈷60下面站著就沒事,滅菌的物質一般不會帶有輻射的。放心吃。
但是如果你真在下面站著......
你就死定了 -_-III 。曾經有廠里還真出過這種事故,不知道為什麼一個工人誤進入了輻照室(理論上是有N多層鎖和防護的),三分鍾出來就沒救了。
④ 鈷60照射對葯物有何危害
鈷60照射主要是針對於微生物,直接或間接破壞微生物的細胞核,從而殺死微生物,起到消毒滅菌的作用。
輻照滅菌以其無污染、無殘留、方便、快捷的優點,正在逐步取代原有的蒸煮法、高溫高壓滅菌法、葯物熏蒸滅菌法、ETO滅菌法。
鈷60照射葯物,劑量過大,會對葯物產生部分化學性質的改變,因此目前不建議對食物、葯物進行照射。
鈷60照射畢竟是核輻射,對微生物細胞核能破壞,對人體的細胞核也能進行破壞,對食物的營養結構也被破壞,目前對鈷60照射沒有指定的指標,國際上也在爭議,所以也沒有具體的規章制度。
但是重復輻照、超標准使用輻照劑量等亂輻照,對人的身體損害極大,或造成核物質殘留,可引發癌症、青光眼。
⑤ 紫外線輻射和co60滅菌的特點
紫外線輻射的特點:紫外輻射殺菌的能力是隨波長變化的,殺菌的峰值在254納米左右,也就是說,波長在254納米的紫外輻射滅菌的效果最佳。
co60滅菌的特點:射線穿透力強,不拆包裝既能進行有效地殺蟲滅菌,且不會有任何放射性殘留。利用鈷-60γ射線輻照裝置對食品、葯品等進行輻照殺菌;還可對農作物種子進行輻射誘變。
水消毒用紫外線
C波段的波長為200nm-275nm。水消毒用的是C波段紫外線。紫外線在波長為240nm-280nm范圍最具有殺菌效能,尤其在波長為253.7nm時紫外線的殺菌作用最強。紫外線中的一段C頻(C-BAQND)對摧毀對人體有害的細菌或病毒有極大的效用。
其殺菌原理是通過紫外線對細胞、病毒等單細胞微生物的照射,以破壞其生命中樞DNA(去氧核糖核酸)的結構,使構成該微生物的蛋白質無法形成,使其立即死亡或喪失繁殖能力。一般紫外線在1-2秒鍾內就可達到滅菌的效果。
已證明,紫外線能殺滅細菌、黴菌、病毒和單胞藻。事實上,所有的微生物對紫外線都很敏感,所以紫外線用於水處理方面是很優越的。
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紫外輻射與物質作用會產生多種效應,並為人們所利用。
⑥ 鈷60照射對葯物有何危害
鈷60照射主要是針對於微生物,直接或間接破壞微生物的細胞核,從而殺死微生物,起到消毒滅菌的作用。
輻照滅菌以其無污染、無殘留、方便、快捷的優點,正在逐步取代原有的蒸煮法、高溫高壓滅菌法、葯物熏蒸滅菌法、ETO滅菌法。
鈷60照射葯物,劑量過大,會對葯物產生部分化學性質的改變,因此目前不建議對食物、葯物進行照射。
鈷60照射畢竟是核輻射,對微生物細胞核能破壞,對人體的細胞核也能進行破壞,對食物的營養結構也被破壞,目前對鈷60照射沒有指定的指標,國際上也在爭議,所以也沒有具體的規章制度。
但是重復輻照、超標准使用輻照劑量等亂輻照,對人的身體損害極大,或造成核物質殘留,可引發癌症、青光眼。
⑦ 鈷60照射後的輻照食品會不會有放射性物質殘留
什麼是60Co輻照?60Co輻照存在安全隱患嗎?葯品是否可以進行60Co輻照?60Co輻照的葯品如何辨認?
一、什麼是60Co輻照
輻照是利用電離輻射(主要是指60Co γ射線、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或X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效應,電離輻射對物質的作用用於延緩呼吸、抑制發芽、延長貨架期、殺蟲滅菌、檢疫處理等。
不當的輻照會對食品的顏色、味道、營養產生一些副作用,比如脫色、有臭味、破壞一些營養成分,輻照殘留也對人的健康存在安全隱患。有資料報道用照射過的食品飼養動物(如小鼠)可引起腫瘤。在實際應用中對輻照對象、輻照工藝、輻照范圍、包裝材料都有嚴格要求。比如,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在1985年制定並在1991年修訂的「預包裝食品標簽通用標准」 5.2輻照食品中規定,經電離輻射處理食品的標簽上,必須在緊靠食品名稱處用文字指明該食品經輻照處理;配料中有輻照食品也必須在配料表中指明。
二、輻照60Co在食品中的應用情況。
因為輻照可60Co以殺蟲、保鮮、抑制發芽、滅菌等作用,所以在食品儲存、加工中具有一定的應用。但各個國家對輻照食品的政策是不一樣的,歐盟對輻照食品持相當嚴格和謹慎的態度。歐盟有關食品輻照的指令有兩個,即「離子照射處理的食品」的框架指令1999/2/EC和執行指令1999/3/EC。第一個指令規定了實施輻照處理的總體概念和技術要求,輻照食品的標示和輻照設施的授權等有關要求,包括「必須具有合理的技術要求,沒有健康危害,有利於消費者」;「不作為替代衛生措施的手段」;「所有經輻照的食品或含有輻照食品成分的必須在食品標簽上標明」等內容。第二個指令規定在歐盟允許輻照的食品,目前只允許輻照處理葯草、香料和植物調味料一類物質。
日本北海道的土豆輻照設施是世界上較早的商業化運行的輻照設施,但日本除了在1972年批准土豆輻照抑制發芽外,一直沒有批准其他食品的輻照處理。
中國 1986年我國出台了《輻照食品衛生管理規定(暫行)》,並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陸續發布了糧食、蔬菜、水果、肉及肉製品、乾果、調味品等6大類允許輻照食品名錄及劑量標准。1996年4月5日頒布了《輻照食品衛生管理辦法》,規定輻照食品必須嚴格控制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和限定的劑量標准內,如超出允許范圍,須事先提出申請,待批准後方可進行生產。我國規定從1998年6月1日起輻照食品必須在其最小外包裝上貼有規定的輻照標識,凡未貼標識的輻照食品一律不準進入國內市場。
由於我國的輻照裝置的資格認證一直沒有標准可依,目前國內還沒有歐盟批準的輻照機構,所以我國對歐盟出口食品均不得進行輻照處理。2004年-2006年的兩年時間內,我國出口食品先後10次被歐盟通報存在有非法輻照問題。
因為輻照具有很好的滅菌效果,很多企業放鬆了對中間過程的衛生控制,細菌病毒嚴重超標的產品拉去輻照一下「達標」,所以有沒有標準的產品都去輻照,而且是輻照的劑量比較大。由於監管部門監管不力,不科學輻照,甚至違法輻照比較突出。比如,我國標簽法和食品輻照管理辦法中都有規定輻照食品應有標識,但很難在我國市場上看到有標識的輻照食品。消費者的知情權得不到保護,給消費者的安全埋下了隱患,同時對一些合法經營的企業也造成了不公平。輻照食品的管理中標識的問題已得到歐盟的重視,其影響很可能類似於對轉基因食品的要求一樣波及全球,而標識管理中很重要的就是輻照食品的鑒定方法,我國急需建立這方面的標准,以便於加強對國內和進口產品的管理。
三、60Co輻照中葯存在安全隱患
我國的中葯輻照殺菌研究,開始於20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後期由國家科委牽頭組織科研、教學、生產和檢驗等單位,進行了60Co輻照中葯的研究。衛生部1997年發布了《60Co輻照中葯滅菌劑量標准》(內部試行)的通知(衛葯發[1997]第38號)(簡稱標准,下同),文件規定此標准僅用於供國內流通中葯的殺菌,60Co輻照僅是中葯滅菌的輔助手段,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有關法規監督「標准」的執行,防治濫用輻照滅菌。近年來隨著微生物限度檢查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很多企業為解決微生物超標的不合格葯品,紛紛採用60Co輻照方法對中成葯制劑進行滅菌處理。
60Co輻射滅菌機理是,當微生物受到輻照後,產生直接和間接兩種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直接作用學說認為,細胞核尤其是DNA被直接擊中,導致死亡;間接作用學說認為,細胞內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吸收輻射能之後,發生輻射化學反應,產生的H+、OH-、eaq-。、H02-等活性粒子和生命物質(蛋白質、酶)發生作用,使細胞生活所必需的結構或物質發生變化,從而引起細胞死亡。輻射穿透力極強,尤其是Y射線。因此無須打開包裝,可直接照射整體包裝物品。操作簡便,速度快,比較經濟。這也是不少葯廠採用60Co滅菌的原因所在。
和輻照食品一樣,輻照葯品也存在同樣的安全問題,不同的是中葯成分更為復雜,如果使用不當,輻照葯品存在更多的安全隱患。通過收集相關文獻資料和走訪專業人員,把幾個突出的問題介紹給大家。
1、成分影響
美國Upjohn公司生產的眼葯膏是最先在商業上採用輻射消毒的。伹這一技術推廣到其他葯品就出人意料之外的緩慢,這是由於在液體體系中,例如注射劑和別的溶液,經電離輻照後能產生各種活性成分,主要是游離基。它能對葯品中的主要成分起很大的影響.而影響的性質又難於預測。
BaslyJP等採用HPLC和ESR研究舒喘寧的輻射降解,發現在25 kGy的劑量下舒喘寧有2%的降解,而其溶液狀態的輻照消毒滅菌在技術上是不可行的,因為其產生的自由基會持續加劇其降解。Kimura S等採用O.5~8OkGy劑量輻照胰液素製品,發現其澱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活性下降了50%~95%。
從輻照過的固態硫酸阿托品中發現了4個輻解產物並鑒別了其中的2個;從輻照過的硫酸阿托品水溶液中,發現了4個輻解產物,鑒別了其中一個。發現鹽酸杜冷丁的水溶液輻照後生成有毒的輻解產物,同時失去鎮痛解痙作用。
各種脂溶性維生素,對輻射的敏感性差異顯著,維生素E是脂溶性維生素中對輻射最敏感的化合物。
水溶性維生素中,維生素B1對輻射最不穩定。維生素C很容易被氧化而破壞,它的輻射的敏感性與它對氧化和受熱過程一樣,濃度愈稀愈容易被破壞。
縱覽國外葯品的輻射滅菌研究工作,可以看到:
葯品受到電離輻射(60co-r射線,高能電子束等)照射,在固態時多數是穩定的.少數分解也不嚴重。水溶液幾乎都受到嚴重破壞。迄今已報道的「未見分解」的研究結果中,幾乎都未給出分析檢測限,這就限制了比較實際的估價輻照葯品的質量。實際上葯品吸收10kGy左右的劑量後,都會生成少量的輻解產物。 絕大卻分工作部沒有輻解產物的定量數據,對輻解產物的鑒定工作更是稀少。只有很少數的工作考慮到了毒性和葯理的分析或估價。總的說,已有的研究工作,一方面對輻照過的葯品所發生的化學變化給予了一定的感性知識;伹另一方面對更為重要的衛生安全問題的貢獻卻是很少的。
中葯輻照滅菌過程中有效成份到底損失了多少?這輻射分解損失的成份變成了什麼化合物?它對人、畜有沒有毒害? 國內的研究還不夠深入,有些研究人員從不同角度人員做了一些研究工作,收集整理如下:
封秀娥用10KGY輻照中葯珍珠、天竺黃,發現氨基酸含量大幅度降低;用10kGy輻照大黃,有效成分總葸醌含量明顯減少。
資料報道,輻照劑量5.04kGy輻照時,黨參的維生素B 1、B2和粗蛋白有下降趨勢,苦杏仁中的苦杏仁甙有下降趨勢。吳季蘭等採用模式體系方法深入研究了中草葯的輻解效應,發現Ba、Mn、Ca、Sr、Cu、Ni等元素的離子浸出率隨吸收劑量增大有較明顯變化,其中Cu、Ni增加更為顯著。隨著含水量(o~4 5%)增加,有效成分黃岑甙、龍膽苦甙、甘草酸、總蒽醌的輻解效應(1OkGy)增加。
黃志勇等採用8kGy輻照蜂花粉滅菌後, 蜂花粉中的維生素C和過氧化氫酶的活性都降低3 0%以上。付晏昆等研究得出的自然乾燥法生產的螺旋藻藻條粉和人工噴霧乾燥法輻照藻粉的吸收量分別是10.1 kGy和2.9kGy,但輻照會損失螺旋藻的胡蘿卜素,10.1 kGy和2.9kGy的輻照分別減少螺旋藻粉的胡蘿卜素含量的40%和15%。
關於輻解產物,國家有關部門也曾組織課題進行研究,由於輻解產物的研究涉及到儀器設備要求比較高,我國「八•五」、「九•五」期間僅僅研究了甘草酸、麻黃素、蜂蜜等1O種中葯單體水溶液的輻解產物。研究結果認為:①中葯材有效成份的輻解主要是水的間接作用引起的,因此含水量愈大有效成份的輻解也增大;②從己鑒定的輻解產物來看,尚未發現對人、畜有毒有害的產物;③由於研究的品種不多,研究也不夠深入,如甘草酸水溶液輻照後用高效液相色譜可分離出4個輻解產物,但這4個未知產物的化學結構還不能確定。因此,輻解產物研究仍需繼續深入地進行。
WHO規定輻照滅菌物品的吸收劑量不得大於10kGy。如何科學地來確定輻射劑量,曾經是個有爭議的題目。各個國家之間,對允許的劑量標准有不同看法。但是對於輻解產物的出現都是肯定的,有的已經肯定輻解產物的有毒性,有的還再研究中。相對於西葯,中葯輻解產物的研究還沒有系統的進行過,所以中葯輻照應該慎重對待。
2、療效影響
有報道,用1O kGy劑量輻射中葯秦艽,發現對其鎮痛、降壓等葯理作用無影響,但其抗炎作用基本消失。當輻射劑量降低至5kGy時,其抗炎作用無明顯改變 。李敏嵐等研究了輻射劑量與板藍根抗內毒素作用的關系,發現20 kGy以上的劑量輻照使板藍根失去抗內毒素的作用,而lO kGy以下的劑量不會產生明顯影響。
3、外觀影響
據報道輻照滅菌會使某些樣品的顏色改變(往往加深),如鹽酸麻黃鹼和鹽酸青藤鹼,變色比較明顯。底噻咪松片和卡托普利糖衣片經5kGy照射8小時後,兩種片劑的顏色由輻照前的白色變為輻照後的粉紅色。輻照劑量超過10kGy時,對全天麻膠囊的外觀有影響。
4、對包裝的影響
有文獻報道,在進行鋁箔PVC復合壓板包裝的膠囊葯品輻照應用中,劑量超過8kGy後,PVC顏色變黃。汪輝亮等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輻照(0~250kGy)後黃度的變化,發現前者比後者更易變色,經不同劑量輻照的PE的黃度均隨存放時間增加而降低。有資料報道在5kGy以上劑量輻照下,一般使玻璃變灰變褐,使聚乙烯塑料變成淡灰色,也有塑料變成淡紅色,這種變色與劑量成正相關,玻璃變色可以褪色,陽光下褪色更快,但不能100%褪去。
四、目前我國中葯輻照滅菌的突出問題
盡管輻照中葯存在如此之多的問題,但中葯輻照仍發展的如火如荼,有專家估計2005年是中葯輻照已超過2萬噸。制葯企業為何對輻照趨之若鶩?在繁榮發展的道路上又存在哪些問題呢?對此我們收集了大量資料,並多次咨詢內蒙古大唐葯業的相關技術人員,總體來看,目前主要存在一下幾點:
1、輻照劑量嚴重超標
美國葯典規定高劑量有效滅菌為2.5kGy,中劑量為1 kGy,低劑量為0.2~O.4kGy。我國衛生部的標准規定輻照中葯最高耐受劑量為:散劑、片劑3 kGy;丸劑5kGy;中葯原料粉6kGy。
據蘇德模等人對中成葯輻照滅菌德研究結果表明:散劑經2 kGy輻射,細菌數降低在90%以上。蜜丸經輻射後細菌數降低:2 kGy為78%-85%;4 kGy為85-93%;5 kGy為87-96%;6 kGy為89-97% 。
若按照《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所用葯材使用前按規定進行揀選、整理、洗滌等前處理加工,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在不同潔凈級別的廠房內,就能把微生物的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如果微生物含量超標,再輔以適宜的滅菌方法,是能保證葯品衛生質量的。比如含原生葯粉的丸劑,國家規定的微生物限度為每克不超過3萬個,若前處理後微生物含量為20萬個,用6kGy輻照的輻照劑量,把微生物降低89-97%,即為0.6--2.2萬個,就能符合標准。
由於中葯原材料種類多,葯材前處理難以標准化,操作復雜,費時、費人、成本較高,很多企業往往在這個環節上出問題,致使微生物含量嚴重超標,有時多達幾百萬。如果去輻照的話,因為初始菌群數含量嚴重超標,不使用大劑量難以達到滅菌要求,輻照廠家為了商業利益,就加大輻照劑量,據業內人士講,有時輻照吸收劑量高達幾十個kGy。
輻照劑量越高,滅菌效果越好,而且滅菌時間也能縮短,於是輻照中心和葯廠就一拍即合,心照不宣地使用大劑量輻照。有的葯廠發現了輻照滅菌的捷徑後,就放鬆了對原材料的處理,也放鬆了對中間環節的過程式控制制,導致產品微生物嚴重超標。有的葯廠葯材就省去揀選、整理、洗滌等前處理環節,不管中間的污染有多嚴重,造好葯後拉去大劑量輻照一下,就萬事大吉了。有的輻照前地微生物含量達到幾千萬,甚至不可計數。由於輻照滅菌的終極威力能給葯廠帶來諸多利益,比如省事、省時、省錢,所以葯廠趨之若鶩。大劑量輻照造成的危害遠遠抵制不了金錢對輻照中心的誘惑。
美國葯典也指出對生產的早期和中間階段進行監測,重點是原料,尤其是動、植物來源和天然礦物質原料,它們往往含有在後期生產過程中不易殺滅的有害微生物。我國葯典也對中葯的原料、輔料及生產環節中的質量控制提出嚴格的標准。在衛生部的標准里也對輻照中葯應具備的條件進行要求:「4.1待輻照滅菌的中葯必須符合法定葯品標准」。衛生部關於食品輻照裡面也有這么一規定:「第十六條 食品(包括食品原料)的輻照加工必須按照規定的生產工藝進行,並按照輻照食品衛生標准實施檢驗,凡不符合衛生標準的輻照食品,不得出廠或者銷售。
嚴禁用輻照加工手段處理劣質不合格的食品。」可見,並不是什麼產品都可以輻照,並不是輻照就可以代替前面過程的衛生控制。
衛生部標准規定:60Co輻照僅是中葯滅菌的輔助手段,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有關法規監督「標准」的執行,防治濫用輻照滅菌。但是這個輔助手段在很多葯廠那裡已經變成滅菌方法的不二選擇,並把輻照滅菌當作「最終滅菌」的秘密武器。
⑧ 鈷元素是如何進行葯品滅菌的
輻照滅菌
輻照技術是利用射線與物質間的作用,電離和激發產生的活化原子與活化分子,使之與物質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與生物化學變化,導致物質的降解、聚合、交聯、並發生改性。輻照技術除了在環保等領域的應用外,與醫葯相關的就是輻照滅菌。
在葯劑生產過程中常採用的滅菌方法有:熱壓滅菌法,流通蒸氣滅菌法,煮沸滅菌法,濾過滅菌法及氣體滅菌法等。Co60-γ射線(鈷60-γ射線)輻照滅菌是近年來發展較為迅速的一種滅菌方法。它具有穿透力強,操作簡便,速度快,可在常溫下滅菌,輻射劑量適當,不會破壞葯品的有效成分,亦不會對人產生傷害,且有滅菌後較長時間控制細菌的再增殖等優點。
放射性同位素60Co(或137Cs)衰變時可放射出γ射線,γ射線的能量高、穿透力強,可使細胞內各種活性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從而使細菌損傷或死亡。經60Co輻射滅菌的物品溫度升高很少,一般僅約5℃,故又稱「冷滅菌」。
在合理的輻照劑量下,大部分中葯可以在輻照後滿足微生物限度的要求。但是過高的劑量可能對某些中葯的療效產生影響。一般可以根據葯品滅菌前含菌量多少,估算滅菌劑量,但是其他諸如輻射時間長短、位置遠近、葯物劑型、濃度大小、葯物成分、包裝材料等亦會影響輻射滅菌效果;
輻照滅菌有可能導致化學成分變化,因為輻照對一些高分子材料有破壞(如膠囊殼、塑料瓶),常見的有葯物變色、包裝變色(輻照後白色塑料瓶微發黃)等,因此應選擇適度的輻照劑量。
目前,中國葯典中沒有輻照滅菌的內容。1997年我國衛生部頒發了60Co中葯滅菌標准,該標准限國內流通中葯可用60Co輻照滅菌,規定了允許輻照的葯材和中成葯的品種和劑量。
60Co輻射存在兩個方面的安全問題:一是輻射的直接作用。γ射線對人體細胞同樣有害(一般情況,輻照後的食品、葯品不存在帶有放射性的問題);二是經過輻射的食品、葯品的安全性。1984年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實驗室用輻射處理的雞肉喂飼小鼠,發現患睾丸腫瘤增加,包括加重癌病損害。因此60Co輻射用於食品和葯品都應經過安全試驗,進行科學的、全面的評價,高劑量的輻射葯品更應慎重。
用60鈷射線輻照對中成葯滅菌,可使大多數中成葯符合規定標准。1984年以來,有人將60鈷射線輻照滅菌的中成葯應用於臨床,從未發現過毒副反應。據報道,1983年世界食物法規委員會(CAC)已接受FDA/IAEA/WHO聯合專家委員會的以下結論:10kGy以下輻射食品是安全的。該結論是在經過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因此,用60鈷輻照對中成葯滅菌是值得推廣的。
美國葯典(USP25)規定2.5kGy為有效滅菌劑量。我國衛生部"60Co中葯滅菌標准"規定的中葯輻照最大吸收劑量標准如下:
散劑 3kGy
片劑 3kGy
丸劑 5kGy
中葯原料粉 6k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