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為什麼要用凈水器
幼兒園是幼兒集中的地方,喝水安全非常重要,身體健康一點也不能馬虎。要想安全健康用水,凈水器是必不可少的。
一.管道自來水含有氯
現在水污染大,水進入處理廠要用氯進行殺菌消毒。氯是一種強烈的刺激性氣體。主要作用於支氣管和細支氣管,也可作用於肺泡,導致支氣管痙攣、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周圍炎,吸入大量時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腫。長期吸入低濃度的氯會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症狀為鼻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肝硬化。對氯敏感的人,當接觸較高濃度的氯氣後.即可發生皮炎或濕疹。用含氯的消毒葯劑對自來水進行消毒殺菌,價廉、效果好、操作方便,深受歡迎,全世界通用。但是氯對細菌細胞殺滅效果好,同樣,對其他生物體細胞、人體細胞也有嚴重影響。
幼兒正處理發育階段,身體器官功能還不健全,長期飲用含氯的自來水會影響身體體質。
二.桶裝水容易滋生細菌
桶裝水有一定的保質期,時間不能放太長。飲水機使用時間過長沒有清洗容易滋生細菌。桶裝水水源也難於保障。
兒童每天所需的直接飲用的水量為600毫升~1000毫升,飲用健康安全的水不但能促進生長發育,而且還有助於增強體質。經凈水器過濾後的水,不但能去除氯,細菌,而且還能改善口感,小朋友更加喜歡喝。喝水需然是簡單的事,但對於幼兒來說是任重而道遠。作為老師應該把握好喝水的這道關口。
❷ 幼兒園中班《水的凈化》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水的凈化》科學活動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中班科學活動:
《水的凈化》
活動目標:
1、學習凈化水的方法:過濾和用明礬凈化,並將結果記錄下來。
2、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3、通過活動,促使幼兒建立初步的環抱意識,懂得要保護水源。
活動准備:
材料准備:
自製實驗瓶、漏斗,棉花、布、紙若干,明礬少許,記錄卡人手一份,污水一大瓶。
知識准備:
課前帶幼兒參觀運河,感受污水給人們帶來的影響。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參觀運河的過程,說說運河的水是怎樣的?你想怎樣幫助運河?
2、出示污水,模仿「污水弟弟」的語調,請幼兒來幫忙,引起幼兒的興趣。並請幼兒說說該怎樣使污水變得干凈。
3、教給幼兒過濾的方法。出示棉花、紙、布等材料,請幼兒嘗試用這些材料來過濾水,並將結果記錄下來。
4、幼兒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教師演示用明礬凈化水的方法。
6、評價幼兒記錄卡。
7、小結:每個人都喜歡生活在干凈、整潔的環境里,讓我們以後一起來保護我們的運河,保護我們的環境。
教學設計思路:
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分析討論、實驗探究、調查報告等方法,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掌握凈化水的幾種方法。對於過濾操作的訓練及其方法掌握,採取學生課前合作預習,課堂實際操作,學生互評,教師總評的教學方法。對於自來水凈化過程的難點突破,採用課堂啟發講解,課後小組合作製造「自來水生產模型」的方式,加深認識。硬水和軟水知識較為抽象,通過生活生產中的實例介紹,促使對其形成感性認識,知道硬水和軟水的區別,以及硬水的危害和硬水軟化的方法。課文安排的演示實驗3-4(蒸餾水的製作),由於其直觀性不強、講解費時,故改用多媒體教學法,組織學生觀看「蒸餾水製作」的教學短片,使學生可以在有限時間內,直觀地獲得大量信息。在本節課結束前安排一場「當地飲用水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交流會,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鄉情、民情,培養學生「憂國」、「憂民」之心,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家鄉的美好願望。
教學目標
1、知道沉澱、吸附、過濾、蒸餾等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能述說自來水的凈化過程。初步學會過濾的操作。
2、懂得純凈水和自來水的區別,學會用肥皂水鑒別硬水與軟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軟化的方法。
3、通過對水凈化方法的學習,體會化學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4、通過過濾操作的訓練,提高學生動手、觀察、協作等能力。
5、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要從衛生、健康的角度,正確選擇飲用水,感受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家鄉的美好願望。
重點
1、水凈化的方法。
2、過濾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軟水的區別以及硬水軟化的方法。
難點
1、自來水的凈化過程。
2、過濾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軟化方法。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實驗法、啟發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
儀器葯品明礬、濾紙、鐵架台(帶鐵圈)、漏斗、燒杯、玻璃棒、投影儀。
學生准備
1、分小組合作預習過濾操作。
2、分小組調查本地飲用水使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