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EDI指的是什麼
EDI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縮寫,即電子數據交換,它是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商務處理的新方法。
EDI是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和海關等行業的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的標准格式,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使各有關部門、公司與企業之間進行數據交換與處理,並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部業務過程。
EDI
EDI不是用戶之間簡單的數據交換,EDI用戶需要按照國際通用的消息格式發送信息,接收方也需要按國際統一規定的語法規則,對消息進行處理,並引起其它相關系統的EDI綜合處理。整個過程都是自動完成,無需人工干預,減少了差錯,提高了效率。
EDI系統由通信模塊、格式轉換模式、聯系模塊、消息生成和處理模塊等4個基本功能模塊組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電子數據交換
② EDI的主要優勢有哪些
EDI的主要優勢:
通過降低成本,提高速度、精度和企業效益,EDI繼續證明其重大的商業價值。EDI最大的優勢來自戰略業務層面。
根據來自Forrester的研究結果顯示,EDI作為一種電子數據模式,繼續證明著它的價值。這項研究闡述了「全球EDI交易量每年超過20億,並且還在不斷地增長。」對於處理大量交易的買家來說,使用EDI每年可節省數百萬美元。
單從財務的角度來看 ,EDI的實現帶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好處。交換電子文件提高了交易速度和可視性,同時降低人工流程的花銷。但是,節約成本遠非是使用電子數據交換的唯一好處。
(2)edi交易擴展閱讀:
方便高效:
採用EDI業務可以將原材料采購與生產製造、訂貨與庫存、市場需求與銷售,以及金融、保險、運輸、海關等業務有機地結合起來,集先進技術與科學管理為一體,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實現「金關」工程奠定了基礎。
安全可靠在EDI系統中每個環節都建立了責任的概念,每個環節上信息的出入都有明確的簽收、證實的要求,以便於為責任的審計、跟蹤、檢測提供可靠的保證。在EDI的安全保密系統中廣泛應用了密碼加密技術,以提供防止流量分析、防假冒、防否認等安全服務。
減少了許多重復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沒有EDI系統,即使是高度計算機化的公司,也需要經常將外來的資料重新輸入電腦。調查表明,從一部電腦輸出的資料70%的數據需要再輸入其他的電腦,既費時又容易出錯。
EDI使貿易雙方能夠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進行貿易,大大簡化了訂貨或存貨的過程,使雙方能及時地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美國DEC公司應用了EDI後,使存貨期由5天縮短為3天,每筆訂單費用從125美.通過EDI可以改善貿易雙方的關系。
③ 什麼是EDI
EDI,全稱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譯名:電子數據交換。
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縮寫EDI)是指按照同一規定的一套通用標准格式,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信網路傳輸在貿易夥伴的電子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
由於使用EDI能有效地減少直到最終消除貿易過程中的紙面單證,因而EDI也被俗稱為「無紙交易」。它是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商務處理的新方法。
一個EDI信息包括了一個多數據元素的字元串,每個元素代表了一個單一的事實,比如價格和商品模型號等,相互間由分隔符隔開。整個字元串被稱為數據段。
迅速准確:
在國際、國內貿易活動中使用EDI業務,以電子文件交換取代了傳統的紙面貿易文件(如訂單、發貨票、發票)雙方使用統一的國際標准格式編制文件資料。
利用電子方式將貿易資料准確迅速地由一方傳遞到另一方,是發達國家普遍採用的「無紙貿易手段」,也是世貿組織成員國將來必須使用和推廣的標准貿易方式。
④ edi是什麼意思
edi指的是電子數據交換。
電子數據交換縮寫EDI,是指按照同一規定的一套通用標准格式,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信網路傳輸,在貿易夥伴的電子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
由於使用EDI能有效地減少直到最終消除貿易過程中的紙面單證,因而EDI也被俗稱為無紙交易。它是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商務處理的新方法。
(4)edi交易擴展閱讀:
EDI不是用戶間的簡單的數據交換系統,EDI用戶需要按照國際通用的消息格式發送消息,接收方也需要按照國際統一規定的語法規則,對消息進行處理,並引起其他相關系統的EDI綜合處理。
整個過程都是自動完成,不需要人工的干預,減少了差錯,提高了效率。例如,有一個工廠採用了EDI系統,它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接收到來自用戶的一筆EDI方式的訂貨單,工廠的EDI系統隨即檢查訂貨單是否符合要求和工廠是否接收訂貨,然後向用戶回送確認信息。
⑤ 什麼是EDI
EDI的定義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但是有3個方面是相同的
1、資料用統一的標准
2、利用電信號傳遞信息
3、計算機系統之間的連接
聯合國標准化組織將 EDI描述成「將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報文數據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
⑥ 什麼是EDI
一.電子數據交換
二.EDI系統的工作過程
三.水處理系統中的EDI
四. 32位CPU變址寄存器EDI
詳見http://ke..com/view/57826.htm
⑦ edi交易必須使用edi專線嗎
edi交易不需要使用edi專線。EDI的中文意思是電子數塌陸據交換,而創建EDI,是為了簡化交易信息的管理和流動。EDI有兩種常見的轉換形式——一種是由機器轉換成可讀的格式,也就是所謂的 「翻閱」,可以創建一個可列印的報告。另一種形式是將EDI自啟蔽動轉換至ERP或會計系統,也稱團旁頃為集成電子數據交換。
根據行業的不同可能會利用EDI來處理不同的商業文件,適應性是EDI的一個重要優勢。通過不同的標准和版本,企業可以在各個行業中體驗到實施EDI的優勢。
⑧ 什麼是EDI(電子數據交換)它的作用是什麼
它是一種在公司之間傳輸訂單、發票等作業文件的電子化手段.EDI的發展背景 當代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社會經濟日新月異.特別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新技術革命浪潮的猛烈沖擊下,一場高技術競爭席捲世界,使人類社會的一切領域正在飛速地改變著面貌.國際貿易也空前活躍,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在國際貿易中,由於買賣雙方地處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是簡單地直接地面對面地買賣,而必須以銀行進行擔保,以各種紙面單證為憑證,方能達到商品與貨幣交換的目的.這時,紙面單證就代表了貨物所有權的轉移,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紙面單證就是外匯」.全球貿易額的上升帶來了各種貿易單證、文件數量的激增.雖然計算機及其它辦公自動化設備的出現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減輕人工處理紙面單證的勞動強度,但由於各種型號的計算機不能完全兼容,實際上又增加了對紙張的需求,美國森林及紙張協會曾經做過統計,得出了用紙量超速增長的規律:即年國民生產總值每增加10億美元,用紙量就會增加8萬噸.此處,在各類商業貿易單證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數據是重復出現的,需要反復地鍵入.有人對此也做過統計,計算機的輸入平均70%來自另一台計算機的輸出,且重復輸入也使出差錯的機率增高,據美國一家大型分銷中心統計,有5%的單證中存在著錯誤.同時重復錄入浪費人力、浪費時間、降低效率.因此,紙面貿易文件成了阻礙貿易發展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因素.另外,市場競爭也出現了新的特徵.價格因素在競爭中所佔的比重逐漸減小,而服務性因素所佔比重增大.銷售商為了減少風險,要求小批量、多品種、供貨快,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行情.而在整個貿易鏈中,絕大多數的企業既是供貨商又是銷售商,因此提高商業文件傳遞速度和處理速度成了所有貿易鏈中成員的共同需求.同樣,現代計算機的大量普及和應用以及功能的不斷提高,已使計算機應用從單機應用走向系統應用;同時通信條件和技術的完善,網路的普及又為EDI的應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計算機應用、通信網路和數據標准化為基礎的EDI應運而生.EDI一經出現便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迅速地在世界各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的應用.正如香港TRADELINK公司的宣傳資料所指出的那樣:「當EDI於20世紀60年代末期在美國首次被採用時,只屬於當時經商的途徑之一;時至今日,不但美國和歐洲大部分國家,以至越來越多的亞太地區國家,均已認定EDI是經商的唯一途徑」.由於EDI具有高速、精確、遠程和巨量的技術性能,因此EDI的興起標志著一場全新的、全球性的商業革命的開始.國外專家深刻地指出:「能否開發和推動EDI計劃,將決定對外貿易方面的興衰和存亡.如果跟隨世界貿易潮流,積極推行EDI就會成為巨龍而騰飛,否則就會成為恐龍而絕種」.20世紀60年代末,歐洲和美國幾乎同時提出了EDI的概念.早期的EDI只是在兩個商業夥伴之間,依靠計算機與計算機直接通信完成.20世紀70年代,數字通信技術的發展大大加快了EDI技術的成熟和應用范圍的擴大,也帶動了跨行業EDI系統的出現.80年代EDI標準的國際化又使EDI的應用躍入了一個新的里程.時至今日,EDI歷經萌芽期、發展期已步入成熟期.英國的EDI專家明確指出:「以現有的信息技術水平,實現EDI已不是技術問題,而僅僅是一個商業問題」.
⑨ 海運中EDI的含義是什麼
1.含義:海運中的EDI是英文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的縮寫,中文可譯為「電子數據交換」。它是一種在公司之間傳輸訂單、發票等作業文件的電子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