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玻璃珠在玻璃纖維生產中起到什麼作用
一、玻璃球用途 1、是生產玻璃纖維的原料.玻璃球鉑金坩堝法拉絲生產玻璃纖維在我國已經應用了幾十年了.
2、玻璃球可以用作有些特殊用途的填料,用來將集中進入的物料分散成為細流,減少物料的沖擊,使其平穩流動.
3、很多行業使用玻璃球作為研磨體,像油漆行業和膠體物料生產企業都用得上.
4、玻璃球可以用作工藝美術品或者裝飾品.像中亞地區就有用玻璃球穿串作為裝飾.
二、玻璃纖維的成分與用途
1、E-玻璃 亦稱無鹼玻璃,系一種硼硅酸鹽玻璃.目前是應用較廣泛的一種玻璃纖維用玻璃成分,具有良好的電氣絕緣性及機械性能,廣泛用於生產電絕緣用玻璃纖維,也大量用於生產玻璃鋼用玻璃纖維,它的缺點是易被無機酸侵蝕,故不適於用在酸性環境.
2、C-玻璃 亦稱中鹼玻璃,其特點是耐化學性特別是耐酸性優於無鹼玻璃,但電氣性能差,機械強度低於無鹼玻璃纖維10%~20%,通常國外的中鹼玻璃纖維含一定數量的三氧化二硼,而我國的中鹼玻璃纖維則完全不含硼.在國外,中鹼玻璃纖維只是用於生產耐腐蝕的玻璃纖維產品,如用於生產玻璃纖維表面氈等,也用於增強瀝青屋面材料,但在我國中鹼玻璃纖維占據玻璃纖維產量的一大半(60%),廣泛用於玻璃鋼的增強以及過濾織物,包紮織物等的生產,因為其人格低於無鹼玻璃纖維而有較強的競爭力.
3、高度玻璃纖維 其特點是高度度、高模量,它的單纖維抗拉強度為2800MPa,比無鹼玻纖抗拉強度高25%左右,彈性模量86000MPa,比E-玻璃纖維的強度高.用它們生產的玻璃鋼製品多用於軍工、空間、防彈盔甲及運動器械.但是由於價格昂貴,目前在民用方面還不能得到推廣,全世界產量也就幾千噸左右.
4、AR玻璃纖維 亦稱耐鹼玻璃纖維,主要是為了增強水泥而研製的.
5、A玻璃 亦稱高鹼玻璃,是一種典型的鈉硅酸鹽玻璃,因耐水性很差,很少用於生產玻璃纖維.
6、E-CR玻璃 是一種改進的無硼無鹼玻璃,用於生產耐酸耐水性好的玻璃纖維,其耐水性比無鹼玻纖改善7~8倍,耐酸性比中鹼玻纖也優越不少,是專為地下管道、貯罐等開發的新品種.
7、D玻璃 亦稱低介電玻璃,用於生產介電強度好的低介電玻璃纖維.除了以上的玻璃纖維成分以外,近年來還出現一種新的無鹼玻璃纖維,它完全不含硼,從而減輕環境污染,但其電絕緣性能及機械性能都與傳統的E玻璃相似.另外還有一種雙玻璃成分的玻璃纖維,已用在生產玻璃棉中,據稱在作玻璃鋼增強材料方面也有潛力.此外還有無氟玻璃纖維,是為環保要求而開發出來的改進型無鹼玻璃纖維.
❷ 兒童時玩的玻璃彈珠,內部的花紋是如何做的
玻璃彈珠雖然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東西,但是他的製作工藝其實並不簡單,特別是帶有彩色花紋的玻璃彈珠,他們的製作方法更是麻煩。
玻璃珠因為是實心的,因此要比玻璃瓶堅固很多,是七零八零小時候的童年記憶,在那個時候收集漂亮的玻璃彈珠也是一種愛好,甚至有漂亮的彈珠都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❸ New Technologies for Analysi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原文鏈接: Huilin Shao, Hyungsoon Im, Cesar M. Castro, Xandra Breakefield, Ralph Weissleder and Hakho Lee. New Technologies for Analysi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Chem Rev. 2018 Feb 28;118(4):1917-1950. doi: 10.1021/acs.chemrev.7b00534.
該綜述發表在Chemical Reviews雜志上,影響因子高達54.301分,對細胞外囊泡的研究方法總結非常全面,基本上目前EVs研究中用到的研究方法,這篇綜述都有介紹,十分詳盡!通訊作者是哈佛大學的Hakho Lee教授。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 細胞外囊泡是由細胞主動釋放的多樣的納米級膜囊泡。類似大小的囊泡可根據其生物發生、大小和生物物理性質進一步分類(如外泌體、微囊泡)。雖然EVs最初被認為是細胞碎片,因此未被重視,但現在EVs越來越多地被認為是細胞間通信和疾病診斷和預後的循環生物標志物的重要載體。
該綜述的內容包含:
生物流體(Biofluids)中含有大量的EVs,這些EVs可以從Parental Cells轉移不同的分子去其他細胞,包括:蛋白,mRNA/miRNA,DNA等。
EV的形成決定了其膜組成。
微小囊泡的膜組成最能反映其Parental Cells(母細胞)的質膜。
相反,外泌體中已經鑒定出特異性的內體蛋白分子,這反映出外泌體形成的機制。內體分選復合物(ESCRT)已被廣泛認為用於調節和引導特定分子進入MVB的腔內囊泡。ESCRT及其四個主要復合物(ESCRT 0,I,II和III)負責傳遞泛素化蛋白,用於溶酶體降解和蛋白回收。最近的研究表明,特定的ESCRT家族蛋白的耗竭可以改變外泌體的蛋白質含量和細胞釋放外泌體的速率。更有趣的是,發現外泌體富含ESCRT系統的成分(例如TSG101和Alix),可用作外泌體識別的標記。
ESCRT不是介導外泌體形成的唯一機制。其他不依賴ESCRT的過程似乎也能以相互交織的方式參與其形成和分泌。外泌體也富含ESCRT非依賴性的分子。例如,四跨膜蛋白CD9,CD63和CD81已被證明參與內體小泡運輸。小GTP酶的Rab家族參與小泡運輸和與質膜融合表明這些蛋白在釋放外泌體中的作用。另外,外泌體中神經醯胺水平升高,抑制鞘磷脂會引起的外泌體釋放減少,表明鞘磷脂酶與囊泡釋放有關。
外泌體和微囊泡都包含核酸,包括miRNA,mRNA,DNA和其他非編碼RNA。自從最初發現EV含有RNA,人們一直非常關注EV RNA用作診斷生物標志物。在開創性的工作中,Skog等人發現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血清外泌體含有特徵性的突變mRNA(EGFRvIII mRNA)和miRNA,可用於提供診斷信息。這些核酸的發現導致了這樣的假設,即EVs可以在細胞之間轉移遺傳信息。確實,瓦拉迪等人和Skog等表明,EV含有轉移進入宿主細胞後仍然可以翻譯的mRNA。EV中也有逆轉座子和其他非編碼RNA的表達。逆轉錄轉座子序列和miRNA以及可翻譯的mRNA都通過EV進行轉移,這些成果突出了EVs作為遺傳信息的載體和傳播者的重要性。
雖然傳統的光學顯微鏡的衍射極限接近EV的大小,但是不能產生清晰的圖像。高解析度EV圖像需要通過電子顯微鏡(EM)或原子力顯微鏡(AFM)得到。然而,這些方法的通量有限,因為需要專門的染色方案和設備。
(a)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提供三維的表面拓撲信息。
(b)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具有出色的圖像解析度,可結合免疫金標記一起使用來提供分子表徵。
(c)冷凍電鏡(cryo-EM)無需大量處理即可分析EV形態。
動態光散射 (DLS),也稱作 光子相關光譜 或 准彈性光散射 ,是一種物理表徵手段,用來測量 溶液 或 懸浮液 中的 粒徑分布 ,也可以用來測量如高分子濃溶液等復雜 流體 的行為。當光射到遠小於其波長的小顆粒上時,光會向各方向散射( 瑞利散射 )。如果光源是 激光 ,在某一方向上,我們可以觀察到散射光的強度隨時間而波動,這是因為溶液中的微小顆粒在做 布朗運動 ,且每個發生散射的顆粒之間的距離一直隨時間變化。來自不同顆粒的散射光因相位不同產生建設性或破壞性干涉。所得到的強度隨時間波動的曲線帶有引起散射的顆粒隨時間移動的資訊。動態光散射實驗易受灰塵或雜質影響,故樣品的 過濾 和 離心 十分重要。
動態光散射用於表徵蛋白質、高分子、膠束、糖和納米顆粒的尺寸。如果系統是單分散的,顆粒的平均有效直徑可以求出來,這一測量取決於顆粒的心,表面結構,顆粒的濃度和介質中的離子種類。DLS也可以用於穩定性研究,通過測量不同時間的粒徑分布,可以展現顆粒隨時間聚沉的趨勢。隨著微粒的聚沉,具有較大粒徑的顆粒變多。同樣,DLS也可以用來分析溫度對穩定性的影響。
動態光散射是收集溶液中做布朗運動的顆粒散射光強度起伏的變化,通過相關器將光強的波動轉化為相關曲線,從而得到光強波動的速度,計算出粒子的擴散速度信息和粒子的粒徑。 小顆粒樣品的布朗運動速度快,光強波動較快,相關曲線衰減較快,大顆粒反之。
在外泌體研究中,動態光散射測量敏感度較高,測量下限為10納米。相對於SEM技術來說,樣品制備簡單,只需要簡單的過濾,測量速度較快。但是動態光散射技術由於是測量光強的波動數據,所以大顆粒的光強波動信號會掩蓋較小顆粒的光強波動信號,所以動態光散射不適合大小不一的復雜外泌體樣本的測量,只適合通過色譜法制備的大小均一的外泌體的尺寸測量,並且無法測量樣品中外泌體的濃度。
納米粒子跟蹤分析(NTA) 是一種光學粒子跟蹤方法,用於確定粒子的濃度和大小分布。用光束照射樣品中的粒子。當粒子散射光並經歷布朗運動時,攝像機記錄下每個粒子的路徑以確定平均速度和擴散率。與DLS的體散射測量不同,NTA跟蹤單個粒子的散射。
然後,此信息將用於數學計算濃度(即視野中的粒子數量)和尺寸分布(即通過Strokes-Einstein方程的流體動力學直徑,圖5b)。 為了准確定量異質囊泡的濃度和大小,NTA程序需要精確優化攝像頭和分析設置。 可能需要使用不同設置進行單獨測量,以獲取異質混合物中EV子集的准確讀數。
EVs在大小、起源和分子組成上都是異質性的;除此之外,它們還存在於不同的復雜的生物流體中,包括血、胸腔積液、腹水、乳汁、唾液、腦脊液和尿液。這些流體中還含有大量的非囊泡大分子結構,可能會干擾EV的分析。所以EV的分離和富集顯得尤為重要。
超速離心法(80%)和密度梯度離心法(20%)是最常見的兩種高通量混合分離法。根據它們分離機制,這些方法可以分為三大類:密度、親和和大小。
用不同的離心力將顆粒分離:以較低的離心力(300g)去除細胞碎片,而以較高的離心力(100000g)對EV進行沉澱和濃縮。盡管該方法是應用最廣泛的金標准,但它也有許多缺點,如體積大、儀器昂貴、處理時間長、過程繁瑣、被聚集的蛋白質和核蛋白顆粒污染以及需要大量的樣品。
蔗糖梯度離心法是一種更為嚴格的超速離心法,它有助於進一步分離不同密度的囊泡,通常用於分離外泌體(懸浮密度為1.15至1.19 g/mL)。在這種方法中,一個包含不同大小囊泡和大分子的樣品在一個密度從上到下遞增的梯度表面上被分層。在離心過程中,不同的分子以不同的速率通過梯度沉積。由於其解析度更高,該方法被認為可以分離更高純度的EVs(特別是外泌體);然而,它面臨著許多與超速離心法相關的限制。更加新的等滲梯度(如碘黃醇梯度)法被認為效果更好。
最近,基於聚合物共沉澱法的商業試劑盒(例如,ExoQuick, Exo-Spin)已被開發用於EV富集。這些試劑採用降低EV的水合作用(從而降低溶解度)導致沉澱,然後在低離心力的情況下,沉澱的EV產物可以很容易地、重復性地分離出來,從而避免了長時間的超速離心法操作。然而,這些試劑盒對於大規模使用來說是昂貴的,而且對於EV來說缺乏特異性。該方法還容易產生非均相聚合物顆粒。由於這些試劑均降低了EV和蛋白質的溶解度,因此該方法還可共沉澱脂蛋白和Ago-2 RNA復合物。因此,共沉澱法作為EV分離方法受到了限制。
大小排阻色譜法根據它們的分子大小通過凝膠過濾來分離囊泡和其他分子。這種凝膠由含有特定大小分布孔隙的球形珠組成。當樣品進入凝膠時,小分子擴散到孔隙中,而大分子則直接洗脫。因此,大分子比小分子更早地離開色譜柱,這使得分子的停留時間與色譜柱的大小相關聯成為可能。近年來,該分離方法已被應用於從復雜的生物媒介中分離純化囊泡。Sepharose, GE Healthcare; qEV, iZon等商業公司也正在開發商業的產品以簡化EV富集,這些產品的排除柱都大約是75納米孔徑的樹脂。蛋白質和其他較小的污染分子被滯留在孔徑中,而較大的囊泡(>75 nm)可以迅速通過並在空隙中被洗脫。大小排阻法可將EV與可溶性蛋白分離;為提高分離的效率和解析度,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包括介質類型、孔徑、EV與介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柱的尺寸、柱的填充以及流速等。
為了提高復雜生物流體的EV分離效率和特異性,人們開發了多種新的EV富集方法。然而,與傳統方法相比,這些新方法中的大多數具有較低的吞吐率,應加以解決使之變得實用。
基於分子大小的分離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方法,可以將EV與大型細胞碎片分離開來。各種微流體過濾系統已經被開發出來,用於從大的細胞碎片和蛋白質聚集物中分離EV,這些系統大部分是基於分子大小差異。例如,Rho等人構建了一種微流控設備,該設備使用膜過濾器對未處理的血液樣本進行篩選,來分離EV。膜過濾器的大小∼1μm。在膜的下方插入一個毛細管,用於引導過濾後的EV進入收集通道。膜過濾器和毛細管導向器夾在兩個環形磁鐵之間;這種設置在進行大量的樣品處理時可以方便地更換過濾器集。
Lee等人最近使用聲波以無接觸方式對EV進行細分。這種分離利用超聲波駐波,根據囊泡的大小和密度對其施加不同的聲交互作用力。該裝置由一對相互交錯的換能器(IDT)電極組成,用以產生跨流動通道的駐波表面聲波。
EV蛋白主要來源於胞質膜、胞質醇,而非其他胞內細胞器(如高爾基體、內質網、細胞核等)。EV蛋白質的構成提示了囊泡的生物發生和cargo sorting(這個翻譯有點怪)。因此國際細胞外囊泡組織建議應該仔細鑒定EV蛋白,特別是跨膜蛋白和胞質蛋白。
在哺乳動物中,跨膜蛋白和脂質結合的細胞外蛋白(如內貼蛋白)都與微囊泡和外泌體有關。外泌體的跨膜蛋白富含四聚體蛋白(如CD9、CD63和CD81)一個具有四個跨膜結構域的蛋白質超家族。四聚體蛋白參與細胞膜的轉運和生物合成的成熟,在外泌體中高表達,這一特性使得四聚體蛋白被用於外泌體的定量和表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四聚體蛋白並不只在外泌體中唯一表達。另一方面,微囊泡富含整合素、選擇素和CD40配體,表明它們來自於細胞的質膜,EV富含特異的跨膜蛋白受體(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GFRs)和黏附蛋白(如上皮細胞黏附分子/EpCAM)。由於許多跨膜蛋白參與了正常生理和疾病的發病機制,它們被用作重要的病理生理學EV生物標志物。
EV相關的囊內蛋白具有多種功能。它們包括具有膜或受體結合能力的參與囊泡運輸的胞質蛋白,如TSG101、ALIX、annexin和Rabs。EV還富含細胞骨架蛋白(如:內酯、肌凝蛋白和小管蛋白)、分子伴侶蛋白(如:熱休克蛋白/HSPs)、代謝酶(如:烯醇化酶、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DH和核糖體蛋白)。有趣的是,最近的研究發現EV蛋白可以被受體細胞有效地運輸和接收,從而在體內和體外引起強烈的細胞反應。這帶來了EV作為治療和葯物載體的新機遇。
EV蛋白的定量和特徵鑒定不僅對闡明EV的生物發生和cargo sorting有重要意義,而且對鑒別生理和病理標志物也有重要意義。然而,傳統的蛋白質分析,包括Western blotting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通常需要大樣本量、大量處理和/或龐大的專門儀器,因而不太適合臨床應用。
在EV蛋白評估時,Western blotting可能是最常用的技術,用於提示與EV相關的靶蛋白的存在。在這個過程中,純化的囊泡製劑(通常通過現行的梯度超離心法金標准制備)可以用含有變性劑和蛋白酶抑制劑的緩沖裂解液進行處理。然後用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SDS−PAGE)分離蛋白裂解物,然後轉移到膜上,對特定的蛋白target進行免疫印跡。雖然這種方法有很長的准備和處理時間(> 10h),但是Western blotting可以提供關於蛋白質分子大小的有用信息。
不像Western blotting,ELISA只能在相對較小的范圍內對目標蛋白進行定量,質譜分析可實現高通量肽譜分析。純化的EV制劑經過酶消化和肽分離,然後用質譜儀電離分析。在這個復雜的過程中,多個步驟嚴重影響EV蛋白組學分析。除了有效的EV純化,質譜分析之前的肽分餾被認為是鑒定囊泡蛋白的一個重要前提。通常通過三種主要方法實現:(1)SDS−PAGE,(2)二維液相色譜和(3)基於等電聚焦的分餾。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質譜分析可以鑒定消化後的肽片段,那麼適當的蛋白質鑒定、定量和驗證是必要的。已經有兩種用於定量的技術方法:基於標簽的和無標簽的。在基於標簽的定量分析中,標簽(等壓或同位素)被用於比較分析。無標簽的定量分析中,色譜強度的譜計數被應用。識別出的候選蛋白可以使用其他傳統的蛋白質技術如Western blotting進行驗證。在檢測靈敏度方面,質譜法通常不如基於抗體的技術敏感。
雖然質譜分析需要大量的准備和處理時間(數天),但它可以提供高通量、定量和EV比較蛋白質組分析。到目前為止,已有成千上萬的囊泡蛋白被系統分類,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分析。基於質譜的哺乳動物和細菌EV的蛋白質組學分析的詳細討論已經在一些綜述中被強調。這些網路和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於闡明EV載體的功能活動及其在細胞間遠距離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為了解決EV蛋白質定量相關的技術挑戰,新一代生物感測器正在開發中。與傳統的蛋白質檢測方法相比,這些生物感測器利用獨特的感測機制,可以檢測各種大小和分子含量的EV。這些技術中的許多隻需要更小的樣本量和更少的樣本處理過程,因此非常適合於醫療應用。
流式細胞術是一種基於光散射和熒光激活來分選單個大顆粒(如細胞或微米大小的實體)的強大的技術,然而,傳統的流式細胞術對檢測直徑小於500 nm的小顆粒的靈敏度和解析度有限。此外,它還受到高光學背景的影響,由於鞘層流體中存在小顆粒(約200 nm)。用傳統流式細胞術量化EV時,大量的小EV可能被忽略或者計數偏低:可能同時有多個小的囊泡被照亮被計數成一個單獨的事件,這種現象被稱為「群體理論」。
為了解決傳統流式細胞術的弊端,微米大小的乳膠珠被用來綁定多個囊泡。然後用熒光抗體對結合的EV進行染色,並對其蛋白標記物進行鑒定。然而,這種方法缺乏分析單個囊泡的能力,並且不能區分不同的囊泡亞群,這可能會導致特徵的丟失。
該技術主要基於磁性納米粒子(MNPs)。由於大多數生物物質天然缺乏鐵磁背景,這種感測幾乎不受同系統中其他生物樣品的干擾。因此,即使光學上渾濁的樣品對磁場也是透明的;當靶分子被特定的MNPs靶向時,它們與自然的生物背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基於核磁共振(NMR)的磁檢測中,MNPs置於NMR磁場中,產生局部磁場,改變周圍水分子的橫向弛豫率,放大分析信號。因此,核磁共振減少了樣本處理過程,提高了檢測靈敏度,已經被開發用於多個醫療點應用(例如,直接從血液樣本中檢測循環腫瘤細胞和細菌)。
但是將這種技術運用在EV檢測上卻遇到了挑戰,因為EV明顯比腫瘤細胞小1到2個數量級。Shao等人開發了一種專門用於EV檢測和蛋白質分析的新分析技術。此方法採用兩步生物正交點擊化學方法來標記EV,這種小分子(<200 Da)標記策略並沒有顯著增加抗體或MNP的大小,從而提高了從非結合抗體和MNPs中保留目標囊泡的效率。使用微流控晶元上微核磁共振(μNMR)直接測量EV來確定EV生物標志物的豐度。
相比傳統的蛋白技術,μNMR系統表現出更好的檢測靈敏度:比WB和ELASA靈敏10 3 倍。Shao等人利用這種集成技術可研究在培養皿中生長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細胞系中的EV。比較蛋白分析證實,EV確實反映了其親代細胞的蛋白概況,組合GBM的四種標志物(EGFR、EGFRvIII、PDPN和IDH1)
R132H)可用於區分癌症來源的EVs與宿主細胞來源的EVs。
鑒於EV的尺寸小,一種新的快速無標簽EVs檢測方案: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PR)被提出。SPR是指在入射光照射下,金屬介電界面上傳導電子的集體振盪。不同於其他基於時敏熒光和化學發光探針的光學檢測方法,SPR感測檢測金屬-介電介面附近生物分子結合相關的局部折射率變化,應用於無標簽和實時檢測。
RNA是EV攜帶的主要核酸。與細胞中的RNA相比,eEV運輸的RNA通常更短(通常<200個核苷酸,但也有長達5 kb的)。它們主要是非編碼rna,包括microRNA(miRNA)、tRNA (tRNA)、長鏈非編碼RNA (lnRNA)和片段化的mRNA。編碼mRNA (mRNA)已在長度為200~1000個核苷酸的轉錄組中被識別。mRNA可以翻譯成蛋白質,而miRNA可以調節受體細胞中靶mRNA的翻譯。EV中RNA的數量和性質可以根據其來源的細胞類型而變化。
由於它們在受體細胞中保留了功能,研究人員提出了有趣的假設,即可能存在專門的機制將不同的RNA分配給EV運輸到特定的受體細胞,或可能利用這些機制運送治療性RNA到特定的部位。這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已經有一些綜述對其進行闡述。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EV中含有相當比例的母細胞的mRNA,其中許多是細胞特異性的mRNA。這些mRNA分子通常以片段的形式存在於EV中,保護其不被RNA酶降解,使它們成為強有力的循環生物標志物。
此外,已在多個研究中得到證實:EV中一些<2 kb的mRNA分子能夠編碼支持蛋白質合成的多肽(即,蛋白質翻譯的功能)。這些研究強調了EV作為特定的細胞信使在影響受體細胞和促進細胞間通訊等多方面的作用。
miRNA是一類小的非編碼rna(一般為17 - 24個核苷酸),通常通過靶向mRNA的3』非翻譯區介導轉錄後基因沉默。通過抑制蛋白質的翻譯,EV miRNAs在許多生物過程中都是強有力的調控因子。不同於EV中的循環mRNA,miRNA可以以多種穩定形式存在於體液中。除了被包裹在EV中,循環miRNA還可以被載入到高密度脂蛋白或結合到囊泡外的AGO2蛋白上。目前的證據表明,雖然大多數循環miRNA都與RNA結合蛋白相結合,但在EV中也能發現少量的miRNA。然而,miRNAs在EV中的分布仍不清楚。與mRNA的情況一樣,EVs中的miRNA表達反映了其細胞來源,但與親代細胞略有不同。一些miRNA已被發現優先表達在EV中,並在受體細胞中保持功能以調節蛋白翻譯。最近的研究還發現,在哺乳動物細胞培養中常用的胎牛血清可能在體外EV制備過程中導致miRNA偽影。
通過NGS,我們還發現有其他類型的RNA存在EV中。這些RNA包括tRNA,rRNA,小核RNA(snRNA)、小核仁RNA (snoRNA)以及長鏈非編碼RNA (lncRNA)。參見上表。
最近的研究表明某些EV可能含有DNA片段。這些DNA是雙鏈片段,范圍從100個鹼基對(bp)到2.5 k bp,EV外部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2.5k bp的DNA片段。這些片段代表整個基因組DNA,可用於鑒定親代腫瘤細胞中存在的突變。雖然有可信的證據表明在EV中存在DNA,但其功能尚未確定。
EV核酸作為一種潛在的循環生物標志物和受體細胞間的調節因子已被廣泛研究。傳統的核酸提取和分析工具已經成功地為我們理解EV核酸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由於EVs中核酸的含量較低,開發高效的提取方法和靈敏的檢測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小樣本中對稀有目標分子進行檢測。
隨著人們對利用EV核酸作為微創診斷標記的興趣日益濃厚,新的生物感測器技術已被開發出來,使提取和分析變得更加高效、快速。這些新平台中有許多提供了對目標核酸標記的敏感定量,並且能夠在復雜的生物學背景下識別疾病標記,甚至包括單核苷酸點突變。這為個性化臨床醫療開辟了許多新的機會。
雖然傳統PCR是檢測基因/轉錄突變的強大技術(例如,EGFRvIII缺失突變),但其敏感性有限,其在檢測單核苷酸突變方面存在很多不足。這個問題與EVs特別相關,因為在野生型轉錄本的大背景中,突變轉錄本的比例很低。Chen等人最近採用了一種液滴數字PCR (ddPCR)技術來檢測EV中的罕見突變。
Shao等人最近開發了一種綜合微流控平台,用於現場EV核酸分析,該平台集成了三個功能模塊:靶向富集EVs,晶元上RNA分離,實時RNA分析。這個平台被稱為免疫磁性外泌體RNA(iMER)分析平台:利用抗體功能化的磁珠從宿主來源的囊泡中分離癌症特異性EVs,然後在晶元上裂解免疫磁珠吸附的囊泡。當EV裂解液通過玻璃珠過濾器時,選擇性吸附EV RNA並從過濾器中洗脫,用於反轉錄和qPCR分析。為了簡化分析過程,所有關鍵部件都集成到一個晶元盒中。
隨著該系統的發展,作者研究了核蛋白的兩個mRNA靶標,MGMT(6-甲基鳥嘌呤)
腫瘤是一種復雜的結構,包括惡性細胞和周圍的基質細胞,如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免疫細胞。最近的研究表明,EVs在腫瘤微環境中促進細胞間通訊,從而調節疾病的發生、發展,並且在治療反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這一大塊兒的其他內容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閱讀原文獻。
在大多數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額顳葉痴呆)中存在類似的疾病進展模型,其中錯誤折疊的蛋白質自結合形成有序的聚合體並在細胞中聚集。阿爾茨海默病(AD)中,澱粉樣蛋白的Abeta肽的形成可能是這些蛋白聚合體中最著名的。帕金森疾病(PD)中,另一種類型的聚合體在細胞內形成,主要由alpha-synuclein(突觸核蛋白)組成,稱為路易小體。最近的研究表明,許多神經退行性疾病中涉及的錯誤折疊蛋白出現在EV中。因此,這些囊泡為檢測和監測神經退行性疾病帶來了新的希望。
AD是一種遲發性神經系統疾病:由於神經變性而導致記憶和認知能力的逐漸喪失。雖然AD的確切病因仍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但很明顯,與Aβ肽相關的斑塊沉積和與tau蛋白相關的神經纖維纏結對疾病的進展是非常重要的。這些澱粉樣肽來源於澱粉樣前體蛋白(APP)的蛋白水解過程。這一
❹ 微孔濾膜藍色和橙色
微孔濾膜藍色和橙色:
反光膜,是一種已製成薄膜可直接應用的逆反射材料。利用玻璃珠技術,微棱鏡技術、合成樹脂技術,薄膜技術和塗敷技術和微復制技術製成。通常有白色、黃色、紅色、綠色、藍色、棕色、橙色、熒光黃色、熒光橙色、熒光黃綠色,國外還有熒光紅色和熒光粉色。
產業研究報告網發布的《2022-2028年中國反光膜市場研究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紹了反光膜行業市場發展環境、反光膜整體運行態勢等,接著分析了反光膜行業市場運行的現狀,然後介紹了反光膜市場競爭格局。隨後,報告對反光膜做了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最後分析了反光膜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預測。您若想對反光膜產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反光膜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❺ 固體含量大於1gl的懸浮液選用哪種過濾方式
用離心法:
原理:離心機是利用轉鼓高速轉動所產生的離心力,來實現懸浮液、乳濁液分離或濃縮的機械,由於離心力場所產生的強大離心力,所以利用離心分離可分離懸浮液中極少的固體微粒和大分子物質。
常用設備:按其作用原理不同,可分為過濾式離心機和沉降式離心機兩大類。前者轉鼓上開有小孔,有過濾介質。主要用於處理懸浮液固體顆粒較大、固體含量較高的場合。後者轉鼓上無孔,不需過濾介質。主要用於處理固液、液液固等分離。
優點:具有分離速率快,分離效率高、液相澄清度好。
缺點:設備投資高、能耗大,此外連續排料時,固相干度不如過濾設備。
(二)過濾法:
原理:懸浮液通過過濾介質時,固態顆粒與溶液分離。
根據過濾機理不同,過濾操作分為澄清過濾和濾餅過濾。
在澄清過濾中,所用的過濾介質為硅藻土、砂、顆粒活性炭、玻璃珠、塑料顆粒等,填充於過濾器內即構成過濾層;也有用燒結陶瓷、燒結金屬、粘合塑料及用金屬絲繞成的管子等組成的成型顆粒濾層,當懸浮液通過濾層時,固體顆粒被阻攔或吸附在濾層的顆粒上,使濾液得以澄清。此法適用於固體含量少於0.1g/100ml、顆粒直徑在5~100μm的懸浮液的過濾分離。
濾餅過濾中,過濾介質為濾布,包括天然或合成纖維織布、金屬織布;氈、石棉扳、玻璃纖維紙、合成纖維等無紡布。濾餅過濾按推動力的不同可以分為四種,即重力過濾、加壓過濾、真空過濾和離心過濾。
優點:固相干度好,無需設備,能耗低,經濟成本低。
缺點:容易形成濾餅,分離效率低。
❻ 工業大部分去除污水中的鉀離子的用什麼方法
用過硫酸鉀(或硝酸-高氯酸)為氧化劑,將未經過濾的水樣消解,用鉬酸銨分光光度測定總磷的方法。
總磷包括溶解的、顆粒的、有機的和無機磷。
本標准適用於地面水、污水和工業廢水。
取25mL試料,本標準的最低檢出濃度為0.01mg/L,測定上限為0.6mg/L。
在酸性條件下,砷、鉻、硫干擾測定。
2 原理
在中性條件下用過硫酸鉀(或硝酸-高氯酸)使試樣消解,將所含磷全部氧化為正磷酸鹽。在酸性介質中,正磷酸鹽與鉬酸銨反應,在銻鹽存在下生成磷鉬雜多酸後,立即被抗壞血酸還原,生成藍色的絡合物。
3 試劑
本標准所用試劑除另有說明外,均應使用符合國家標准或專業標準的分析試劑和蒸餾水或同等純度的水。
3.1 硫酸(H2SO4),密度為1.84g/mL。
3.2 硝酸(HNO3),密度為1.4g/mL。
3.3 高氯酸(HClO4),優級純,密度為1.68g/mL。
3.4 硫酸(H2SO4),1:1。
3.5 硫酸,約c(1/2H2SO4)=1mo1/L:將27mL硫酸(3.1)加入到973mL水中。
3.6 氫氧化鈉(NaOH),1mo1/L溶液:將40g氫氧化鈉溶於水並稀釋至1000mL。
3.7 氫氧化鈉(NaOH),6mo1/L溶液;將240g氫氧化鈉溶於水並稀釋至1000mL。
3.8 過硫酸鉀,50g/L溶液:將5g過硫酸鉀(K2S2O8)溶解干水,並稀釋至100mL。
3.9 抗壞血酸,100g/L溶液:溶解10g抗壞血酸(C6H8O6)於水中,並稀釋至100mL。
此溶液貯於棕色的試劑瓶中,在冷處可穩定幾周。如不變色可長時間使用。
3.10 鉬酸鹽溶液:溶解13g鉬酸銨[(NH4)6Mo7O24·4H2O]於100mL水中。溶解0.35g酒石酸銻鉀[KSbC4H4O7· 1 H2O]於100mL水中。在不斷攪拌下把鉬酸銨溶液徐徐加到300mL硫酸(3.4)中,加酒石酸銻鉀溶液並且混合均勻。
此溶液貯存於棕色試劑瓶中,在冷處可保存二個月。
3.11 濁度-色度補償液:混合兩個體積硫酸(3.4)和一個體積抗壞血酸溶液(3.9)。使用當天配製。
3.12 磷標准貯備溶液:稱取0.2197±0.001g於110℃乾燥2h在乾燥器中放冷的磷酸二氫鉀(KH2PO4),用水溶解後轉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加入大約800mL水、加5mL硫酸(3.4)用水稀釋至標線並混勻。1.00mL此標准溶液含50.0μg磷。
本溶液在玻璃瓶中可貯存至少六個月。
3.13 磷標准使用溶液:將10.0mL的磷標准溶液(3.12)轉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標線並混勻。1.00mL此標准溶液含2.0μg磷。
使用當天配製。
3.14 酚酞,10g/L溶液:0.5g酚酞溶於50mL95%乙醇中。
4 儀器
實驗室常用儀器設備和下列儀器。
4.1 醫用手提式蒸汽消毒器或一般壓力鍋(1.1~1.4kg/cm2)。
4.2 50mL具塞(磨口)刻度管。
4.3 分光光度計。
註:所有玻璃器皿均應用稀鹽酸或稀硝酸浸泡。
5 采樣和樣品
5.1 採取500mL水樣後加入1mL硫酸(3.1)調節樣品的pH值,使之低於或等於1,或不加任何試劑於冷處保存。
註:含磷量較少的水樣,不要用塑料瓶采樣,因易磷酸鹽吸附在塑料瓶壁上。
5.2 試樣的制備:
取25mL樣品(5.1)於具塞刻度管中(4.2)。取時應仔細搖勻,以得到溶解部分和懸浮部分均具有代表性的試樣。如樣品中含磷濃度較高,試樣體積可以減少。
6 分析步驟
6.1 空白試樣
按(6.2)的規定進行空白試驗,用水代替試樣,並加入與測定時相同體積的試劑。
6.2 測定
6.2.1 消解
6.2.1.1 過硫酸鉀消解:向(5.2)試樣中加4mL過硫酸鉀(3.8),將具塞刻度管的蓋塞緊後,用一小塊布和線將玻璃塞扎緊(或用其他方法固定),放在大燒杯中置於高壓蒸汽消毒器(4.1)中加熱,待壓力達1.1kg/cm2,相應溫度為120℃時、保持30min後停止加熱。待壓力表讀數降至零後,取出放冷。然後用水稀釋至標線。
註:如用硫酸保存水樣。當用過硫酸鉀消解時,需先將試樣調至中性。
6.2.1.2 硝酸-高氯酸消解:取25mL試樣(5.1)於錐形瓶中,加數粒玻璃珠,加2mL硝酸(3.2)在電熱板上加熱濃縮至10mL。冷後加5mL硝酸(3.2),再加熱濃縮至10mL,放冷。加3mL高氯酸(3.3),加熱至高氯酸冒白煙,此時可在錐形瓶上加小漏斗或調節電熱板溫度,使消解液在錐形瓶內壁保持迴流狀態,直至剩下3~4mL,放冷。
加水10mL,加1滴酚酞指示劑(3.14)。滴加氫氧化鈉溶液(3.6或3.7)至剛呈微紅色,再滴加硫酸溶液(3.5)使微紅剛好退去,充分混勻。移至具塞刻度管中(4.2),用水稀釋至標線。
註:①用硝酸-高氯酸消解需要在通風櫥中進行。高氯酸和有機物的混合物經加熱易發
生危險,需將試樣先用硝酸消解,然後再加入硝酸-高氯酸進行消解。
②絕不可把消解的試作蒸干。
③如消解後有殘渣時,用濾紙過濾於具塞刻度管中,並用水充分清洗錐形瓶及濾
紙,一並移到具塞刻度管中。
④水樣中的有機物用過硫酸鉀氧化不能完全破壞時,可用此法消解。
6.2.2 發色
分別向各份消解液中加入1mL抗壞血酸溶液(3.9)混勻,30s後加2mL鉬酸鹽溶液(3.10)充分混勻。
註:①如試樣中含有濁度或色度時,需配製一個空白試樣(消解後用水稀釋至標線)然
後向試料中加入3mL濁度-色度補償液(3.11),但不加抗壞血酸溶液和鉬酸鹽溶液。然
後從試料的吸光度中扣除空白試料的吸光度。
②砷大於2mg/L干擾測定,用硫代硫酸鈉去除。硫化物大於2mg/L干擾測定,
通氮氣去除。鉻大於50mg/L干擾測定,用亞硫酸鈉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