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效離子色譜法測定氯溴
方法提要
試樣用碳酸鈉-氧化鋅混合熔劑燒結,用水浸取,用氫型陽離子交換樹脂靜態交換分離大量基體(陽離子)後,將試液注入離子色譜儀,在碳酸氫鈉-碳酸鈉淋洗液攜帶下,流入陰離子分離柱(HPIC-AG3+HPIC-AS3),經洗提與交換使氯離子與其他陰離子分離,然後流經陰離子抑制器,以降低淋洗液的背景電導,再流經電導檢測器,測定氯離子電導率。在硝酸鈉淋洗液攜帶下,流入陰離子分離柱(HPIC-AG5+HPIC-AS5),經洗提與交換使溴離子與其他陰離子分離,然後流經電化學檢測器,測定溴離子在銀工作電極上發生氧化反應而產生的電流值。據此測得氯離子和溴離子濃度。
方法適用於水系沉積物及土壤中氯、溴的測定。
檢出限(3s):10μg/g氯,0.3μg/g溴。
測定范圍:30~20000μg/g氯,0.9~600μg/g溴。
儀器及裝置
DIONEX-2020i離子色譜儀。
DIONEX分離柱HPIC-AG3(4mm×50mm),HPIC-AS3(4mm×250mm);HPIC-AG5(4mm×50mm),HPIC-AS5(4mm×250mm)。
抑制器DIONEXASRS-ULTRA4-mm。
電導檢測器。
安培檢測器。
銀工作電極。
記錄器量程1~10mV。
試劑
無水乙醇。
碳酸鈉-氧化鋅混合熔劑碳酸鈉(優級純)和氧化鋅(優級純)按(3+2)充分混勻。硫酸。
硫酸溶液Ⅰc(1/2H2SO4)=2mol/L移取42mLH2SO4緩慢地加入700mL水中,攪勻。
硫酸溶液Ⅱc(1/2H2SO4)=0.025mol/L分取12.50mL的硫酸溶液Ⅰ置於1000mL水中,攪勻。
碳酸氫鈉-碳酸鈉溶液c(NaHCO3)-c(1/2Na2CO3)=0.0028mol/L-0.0044mol/L稱取0.2352gNaHCO3(優級純)和0.2332gNaCO3(優級純)溶於1000mL水中,用時配製。
硝酸鈉溶液c(NaNO3)=0.015mol/L稱取1.2750gNaNO3[含Ag<100ng]溶於1000mL水中,用時配製。
氯標准儲備溶液ρ(Cl-)=1.00mg/mL稱取1.6485g已在500℃灼燒1h的優級純氯化鈉,置於250mL燒杯中,加水溶解後,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氯標准溶液ρ(Cl-)=5.00μg/mL用水逐級稀釋氯標准儲備溶液配製。
溴標准儲備溶液ρ(Br-)=100μg/mL稱取0.1489g已於105℃乾燥1h的優級純溴化鉀,置於250mL燒杯中,加水溶解後,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溴標准溶液ρ(Br-)=1.00μg/mL用水逐級稀釋溴標准儲備溶液配製。
732型陽離子交換樹脂(50~100目)先用水浸泡,清洗數遍,然後將樹脂裝入直徑約1.5cm、長約30cm的玻璃柱中,頂端與梨形分液漏斗銜接。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50mL硫酸溶液Ⅰ,以約1.5mL/min流速流經交換柱,流畢。用水以同樣流速流經交換柱,直至流出液洗至無硫酸根。再生的樹脂以真空抽濾至干,裝瓶備用。收集已經用本法靜態交換過的陽離子交換樹脂,可用上述步驟再生後,繼續使用。
校準曲線
分別移取0.00mL、0.5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氯標准溶液(5.00μg/mL),置於一組10mL燒杯中,分別加入5.00mL、4.50mL、4.00mL、3.00mL、2.00mL、1.00mL、0.00mL水至5mL,搖勻。
按表84.62儀器工作條件,將儀器調試好,待基線穩定後,用注射器吸取1.00mL氯校準系列溶液,注入儀器(進樣閥),經分離柱再流經電導檢測器,由記錄器記錄氯離子濃度的峰高值,繪制氯的校準曲線。
表84.62 測定氯的儀器工作條件
分別移取0.0mL、0.25mL、0.50mL、1.00mL、1.50mL、2.00mL、2.50mL、3.00mL溴標准溶液(1.00μg/mL),置於一組25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按表84.63儀器工作條件,將儀器調試好,待基線穩定後,用注射器吸取1.00mL溴校準系列溶液,注入儀器(進樣閥),經分離柱再由安培檢測器測定,由記錄器記錄溴離子濃度的峰高值,繪制溴的校準曲線。
表84.63 測定溴的儀器工作條件
分析步驟
依據各元素的含量,稱取0.1~0.5g(精確至0.0001g)試樣(粒徑小於0.075mm,在60℃乾燥2h,置乾燥器中備用)置於預先盛有1.5gNa2CO3-ZnO混合熔劑的磁坩堝中,攪勻後,再均勻覆蓋1.5g混合熔劑,置於低溫高溫爐中,自低溫升至800℃,保持0.5h。取出冷卻,將熔塊倒入100mL燒杯中,用熱水洗凈坩堝,加20mL水及幾滴無水乙醇,煮沸,冷卻,將溶液連同沉澱一起移入50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後放置澄清。
吸取5.00mL清液置於50mL干燒杯中,加5g732型陽離子交換樹脂,靜態交換2h,在靜態交換過程中須搖動2~3次。
按氯校準曲線步驟操作,用注射器吸取1.00mL陽離子交換樹脂靜態交換後的清液,測得氯量。
按溴校準曲線步驟操作,用注射器吸取1.00mL陽離子交換樹脂靜態交換後的清液,測得溴量。
氯和溴含量的計算參見式(84.11)。
注意事項
每測5個試液後,應檢查校準曲線是否發生偏倚,以監控儀器的穩定性,提高測定準確性。
Ⅱ 氯量及溴量的測定 高效離子色譜法
1 范圍
本方法規定了地球化學勘查試樣中氯和溴含量的測定方法。
本方法適用於水系沉積物及土壤試料中氯量和溴量的測定。
本方法檢出限(3S):10μg/g氯,0.3μg/g溴。
本方法測定范圍:30μg/g~20000μg/g氯,0.9μg/g~600μg/g溴。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方法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
下列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方法。
GB/T 20001.4 標准編寫規則 第4部分:化學分析方法。
GB/T 14505 岩石和礦石化學分析方法總則及一般規定。
GB 6379 測試方法的精密度通過實驗室間試驗確定標准測試方法的重復性和再現性。
GB/T 14496—93 地球化學勘查術語。
3 方法提要
試料用(Na2CO3:ZnO=3:2)混勻,經燒結後用水浸取,浸取液用氫型陽離子交換樹脂靜態交換分離大量基體(陽離子)後,將試液注入儀器,在[c(NaHCO3)=0.0028mol/L-c(1/2NaCO3)=0.0044mol/L]淋洗液攜帶下,流入陰離子分離柱(HPIC-AG3+HPIC-AS3),經洗提與交換使氯離子與其他陰離子分離,然後流經陰離子抑制器,以降低淋洗液的背景電導;再流經電導檢測器,測定氯離子電導率。在[c(NaNO3)=0.015mol/L]的淋洗液攜帶下,流入陰離子分離柱(HPIC-AG5+HPIC-AS5),經洗提與交換使溴離子與其他陰離子分離,然後流經電化學檢測器,測定溴離子在銀工作電極上產生氧化反應而產生的電流值。由記錄器分別記錄各離子濃度的峰高值,同時測定工作曲線上各個氯離子和溴離子濃度的峰高值,並在相應工作曲線上,分別查得試液中各離子含量,計算氯量和溴量。
4 試劑
除非另有說明,在分析中僅使用確認為分析純的試劑和去離子水(電導率<1μS/cm)。
4.1 無水乙醇
4.2 碳酸鈉和氧化鋅混合熔劑
碳酸鈉(優級純)和氧化鋅(優級純)按3∶2的比例充分混勻備用。
4.3 硫酸(ρ 1.84g/mL)
4.4 硫酸溶液Ⅰ[c(1/2H2SO4)=2mol/L]
移取42mL硫酸(4.3)緩慢地加入700mL水中,攪勻。
4.5 硫酸溶液Ⅱ[c(1/2H2SO4)=0.025mol/L]
准確分取12.5mL的硫酸溶液Ⅰ(4.4)於1000mL水中,攪勻。
4.6 732型陽離子交換樹脂(50~100網目)
先用水浸泡,清洗數遍,然後將樹脂裝入直徑約1.5cm、長約30cm的玻璃柱中,頂端與梨形分液漏斗銜接。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50mL硫酸溶液Ⅰ(4.4),以約 1.5mL/min流速流經交換柱,流畢。用水以同樣流速流經交換柱,直至流出液洗至無硫酸根。再生的樹脂以真空抽濾至干,裝瓶備用。收集已經用本法靜態交換過的陽離子交換樹脂,可用上述步驟再生後,繼續使用。
4.7 碳酸氫鈉-碳酸鈉溶液[c(NaHCO3)-c(1/2Na2CO3)=0.0028mo1/L-0.0044mol/L]
稱取碳酸氫鈉(優級純)0.2352g和碳酸鈉(優級純)0.2332g溶於1000mL水中。用時配製。
4.8 硝酸鈉溶液[c(NaNO3)=0.015mo1/L]
稱取1.275g硝酸鈉[含Ag<100 ng]溶於1000mL水中。用時配製。
4.9 氯標准溶液
4.9.1 氯標准溶液I[ρ(Cl-)=1.000mg/mL]稱取1.6485g已在500℃灼燒1h後的高純氯化鈉,置於 250mL燒杯中,加水溶解後,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4.9.2 氯標准溶液Ⅱ[ρ(Cl-)=100μg/mL]移取10.0mL氯標准溶液Ⅰ(4.9.1),置於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4.9.3 氯標准溶液Ⅲ[ρ(Cl-)=5.0μg/mL]移取5.0mL氯標准溶液Ⅱ(4.9.2),置於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4.10 溴標准溶液
4.10.1 溴標准溶液Ⅰ[ρ(Br-)=100μg/mL]稱取0.1489g已於105℃乾燥1h後的高純溴化鉀,置於 250mL燒杯中,加水溶解後,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4.10.2 溴標准溶液Ⅱ[ρ(Br-)=10μg/mL]移取10.0mL溴標准溶液Ⅰ(4.10.1),置於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4.10.3 溴標准溶液Ⅲ[ρ(Br-)=1.0μg/mL]移取10.0mL溴標准溶液Ⅱ(4.10.2),置於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5 儀器及材料
5.1 DIONEX-2020i離子色譜儀
5.2 DIONEX分離柱 HPIC-AG3(4mm×50mm),HPIC-AS3(4mm×250mm);HPIC-AG5(4mm×50mm),HPIC-AS5(4mm×250mm)
5.3 抑制器DIONEX ASRS-ULTRA4-mm
5.4 電導檢測器
5.5 安培檢測器
5.6 銀工作電極
5.7 記錄器
量程1mV~10mV。
6 分析步驟
6.1 試料
試料粒徑應小於0.097mm,在60℃乾燥2h,置乾燥器中,備用。
試料量 依據元素含量,稱取0.1g~0.5g試料,精確至0.0002g。
6.2 空白實驗
隨同試料分析全過程做兩份空白試驗。
6.3 質量控制
選取同類型水系沉積物或土壤一級標准物質2個~4個樣品,隨同試料同時分析。
6.4 測定
6.4.1 依據各元素的含量,稱取試料(6.1)置於預先盛有1.5g碳酸鈉和氧化鋅混合熔劑(4.2)的磁坩堝中,攪勻後,並均勻覆蓋1.5g碳酸鈉和氧化鋅混合熔劑(4.2);置於低溫馬弗爐中,自低溫升溫至800℃,保持800℃ 0.5h後取出冷卻;將熔塊倒入100mL燒杯中,用熱水洗凈坩堝,加20mL水及幾滴無水乙醇,煮沸,冷卻,將溶液連同沉澱一起移入50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後放置澄清。
6.4.2 吸取5.0mL清液(6.4.1)置於50mL干燒杯中,加5g陽離子交換樹脂(4.6),靜態交換2h,在靜態交換過程中須搖動2次~3次。
6.4.3 按儀器工作條件(見附錄A),將儀器調試好,待基線穩定後,用注射器吸取1.0mL清液(6.4.2),注入儀器(進樣閥),經分離柱再流經電導檢測器,由記錄器記錄氯離子濃度的峰高值,同時測量工作曲線上各個氯離子濃度的峰高值,從工作曲線查得相應的氯量。
6.4.4 按儀器工作條件(見附錄B),將儀器調試好,待基線穩定後,用注射器吸取1.0mL清液(6.4.2),注入儀器(進樣閥),經分離柱再由安培檢測器測量,由記錄器記錄溴離子濃度的峰高值,同時測量工作曲線上各個溴離子濃度的峰高值,從工作曲線查得相應的溴量。
註:每測試5個試液後,應校對檢查測量工作曲線是否發生偏倚,以監控儀器的穩定性,提高測量的准確性。
6.4.5 工作曲線的繪制
6.4.5.1 分別移取0.0mL、0.5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氯標准溶液Ⅲ(4.9.3),置於一組10mL燒杯中,分別加入5.00mL、4.50mL、4.00mL、3.00mL、2.00mL、1.00mL、0.00mL水至5mL,搖勻。以下操作按(6.4.3)節進行。測量完畢,以氯離子濃度為橫坐標,峰高值為縱坐標,繪制氯的工作曲線。
6.4.5.2 分別移取0.0mL、0.25mL、0.50mL、1.00mL、1.50mL、2.00mL、2.50mL、3.00mL溴標准溶液Ⅲ(4.10.3),置於一組25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以下操作按(6.4.4)節進行。測量完畢,以溴離子濃度為橫坐標,峰高值為縱坐標,繪制溴的工作曲線。
7 分析結果的計算
按公式(1)計算氯的含量,按公式(2)計算溴的含量。
區域地球化學勘查樣品分析方法
式中:P——從工作曲線上查得試料溶液中氯或溴的濃度,氯為μg/mL,溴為ng/mL;P0——從工作曲線上查得空白試驗溶液中氯或溴的濃度,氯為μg/mL,溴為ng/mL;V——制備溶液總體積,mL;m——試料質量,g。
8 精密度
氯量、溴量的精密度見表1及表2。
表1 精密度[w(Cl-),10-6]
表2 精密度[w(Br-),10-6]
附 錄 A
(資料性附錄)
A.1 測定氯的儀器工作條件
測定氯的儀器工作條件見表A.1。
表A.1 測定氯的儀器工作條件
附 錄 B
(資料性附錄)
B.1 測定溴的儀器工作條件
測定溴的儀器工作條件見表B.1
表B.1 測定溴的儀器工作條件
B.1.1 電極活化步驟 首先將分離柱從色譜儀上取下,再用一個聯接器把淋洗液出口管與電化學池進口管聯接,然後用注射器取5mL溴離子標准溶液(ρ(Br-)=1.00 mg/L)分兩次注入儀器,由淋洗液帶入電化學池。兩次時間間隔為5min。
註:電極活化只是在電極拋光後才需要。
附 錄 C
(資料性附錄)
C.1 從實驗室間試驗結果得到的統計數據和其他數據
如表C.1及表C.2。
本方法精密度協作試驗數據是由多個實驗室進行方法合作研究所提供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得到的。
表C.1及表C.2中不需要將各濃度的數據全部列出,但至少列出了3個或3個以上濃度所統計的參數。
C.1.1 列出了試驗結果可接受的實驗室個數(即除了經平均值及方差檢驗後,屬界外值而被舍棄的實驗室數據)。
C.1.2 列出了方法的相對誤差參數,計算公式為,公式中為多個實驗室測量平均值為一級標准物質的標准值。
C.1.3 列出了方法的精密度參數,計算公式為,公式中Sr為重復性標准差、SR為再現性標准差。為了與GB/T20001.4所列參數的命名一致,本方法精密度表列稱謂為「重復性變異系數」及「再現性變異系數」。
C.1.4 列出了方法的相對准確度參數。相對准確度是指測定值(平均值)占真值的百分比。
表C.1 CI統計結果表
表C.2 Br統計結果表
附加說明
本方法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提出。
本方法由武漢綜合岩礦測試中心技術歸口。
本方法由安徽省地質實驗研究所負責起草。
本方法主要起草人:佘小林。
本方法精密度協作試驗由武漢綜合岩礦測試中心江寶林、葉家瑜組織實施。
Ⅲ 飲用水中氯離子測定方法
1.
深井水中含的是氯化物,屬於鹽類,不同於城市自來水中的氯,通過陽光照是除不掉的專.
2.
方法之一:加入硝屬酸銀.
----其與氯離子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澱.靜置,可得氯達標的水.
缺點:
----同時引入了新的離子__no3-(硝酸根離子),no3-的含量是否超標還需計算後與標准對比.若no3-不超標,可用此法除氯離子.
3.
方法之二:使用陰離子交換樹脂.
----可直接除去氯離子.
優點:
----可循環使用.
4.
關於成本
----要詳細計算處理一定量水用多少試劑,再計算出價格.
----成本都不會高,因為深井水中含氯量有限.
Ⅳ 離子交換樹脂測氯含量,濕樹脂放烘箱多少度多長時間烘乾進行實驗
你的問題是不是沒有說清楚啊,離子交換樹脂測氯含量一般是指對陰離子交換樹脂檢測,但陰樹脂檢測一般為OH型態下測交換容量,沒有測氯含量啊,後面又說烘箱烘乾?你是不是說測陰樹脂的含水量啊,希望你能說清楚點,要不就是我不懂,那不好意思了。下面給你一個檢測陰樹脂含水量的標准方法:
原理
將吸收了平衡水量的氫氧型陰離子交換樹脂樣品,用離心法除去外部水分後,稱取一定量的樣品,用鹽酸溶液徹底轉型,再用無水乙醇洗去多餘的酸,在105℃下烘乾,測定干基質量,減去轉型的增量,求得氫氧型樣品干基質量,即求得濕、干樣品的質量差,由此計算含水量。
5 試劑
5.1 無水乙醇:分析純。
5.2 純水:電導率小於3μs/cm(25℃)。
5.3 鹽酸溶液:C(HCl)= 1 mol/L,量取90mL化學純鹽酸,注入1 000 mL純水中。
5.4 硝酸銀溶液(50 g/L):稱取5g分析純硝酸銀,溶於95mL純水中。
5.5 高溫潤滑脂:滴點不小於200℃。
6 儀器
6.1 含水量測定器:標准磨口BM 19/26, 1號微孔砂芯
6.2 分液漏斗:標准磨口BM 19/26,250mL
6.3 有機玻璃或玻璃離心過濾管
6.4 烘箱:最高溫度200℃,控溫精度±2℃。
6.5 架盤天平:感量1 g,最大稱量1 000 g。
6.6 電動離心機:轉速 0 ~ 4000
r/min(可調),50mL離心管4支,型號80-A或LD-5A。
6.7 秒錶:分度0.02 s。
6.8 乾燥器:ф250mm,內放硅膠乾燥劑。
6.9 稱量瓶:ф40mm×20mm,ф70mm×35mm。
6.10 分析天平:感量0.1 mg,最大稱量200 g。
7 試樣准備
7.1 取樣
按GB/T 5475進行。
7.2 預處理
按GB/T 5476進行。
7.3 氫氧型陰離子交換樹脂樣品的制備
按GB/T 5760進行。
8 操作步驟
8.1 將按GB/T 5760
處理的氫氧型陰離子交換樹脂樣品5 mL~15 mL 裝入離心過濾管內,在樣品層上蓋一層濾紙,並在濾紙上滴一滴純水,在另一對稱管內裝入某一樣品或水,然後放在架盤天平兩邊稱量,用電導率(25℃)小於3μs/cm的少量純水調整至兩管質量相同。
8.2 將離心過濾管放至電動離心沉澱機內,在2 000 r /
min± 200 r / min(80-A型)或2 500 r /
min± 200 r / min(LD-5A型)下離心5min,用秒錶計時。
8.3 取出離心過濾管,棄去上層濾紙,將樣品倒入稱量瓶內,蓋嚴。在取出離心過濾管時,應防止分離出來的游離水重新進入樹脂層中。
8.4 將含水量測定器洗凈,在旋塞上塗上高溫潤滑脂,開啟旋塞,取下塞子,一起放入烘箱,在105℃±3℃下烘至恆重。蓋上塞子,關閉旋塞,置於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在分析天平上稱重,准至0.1mg;記為m1。
8.5 用增量法在含水量測定器內加入1g 左右已除去外部水分的氫氧型陰離子交換樹脂樣品,在分析天平上稱量,准至0.1mg;記為m2。
8.6 同時稱出樣品,按GB/T 5760測定濕態氫氧型陰離子交換樹脂樣品的最大再生容量及濕態強型基團最大再生容量。
8.7 在已稱入樹脂樣品的含水量測定器中加入少量純水,除去樹脂層中氣泡,在分液漏斗中加入250mL 1
mol/L鹽酸溶液,以5 mL/min ~ 8 mL/min的流量流過樹脂層。
8.8 通過分液漏斗用無水乙醇洗滌樹脂,流量為3 mL/min
~ 5 mL/min,當流出液用硝酸銀溶液(50 g/L)檢查無氯離子時,洗滌結束,抽出剩餘的乙醇。
8.9 打開含水量測定器塞子,開啟下部旋塞,連塞子一起放入烘箱中,在105℃±2℃下烘3h。
8.10 在烘箱中蓋上塞子,關閉下部旋塞,取出置於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在分析天平上稱重,准至0.1mg;記為m3。
9 結果表示
9.1 氫氧型陰離子交換樹脂含水量x(%)按下式計算:
m3 – m1 E2
x ={1 -[——— — (36.5 — ×18)×E1×10-3]}×100 m2 – m1 E1
式中:x——氫氧型陰離子交換樹脂含水量,%;
m1——空的含水量測定器的質量,g;
m2——烘前含水量測定器和樣品的質量,g;
m3——烘後含水量測定器和樣品的質量,g;
E1——氫氧型陰離子交換樹脂濕基最大再生容量,mmol/g;
E2——氫氧型陰離子交換樹脂濕基最大強型基團再生容量,mmol/g。
Ⅳ 氯離子處理
首先你講抄清楚去掉氯離子的目的? 方法很多:離子交換法、反滲透等都是常用的方法。如果你指的是去掉自來水中的余氯,則只要將水燒沸即可,工業上可用活性炭。
最好是用反滲透方法去除水中的氯離子,反滲透是美國政府和太空總署耗費巨資研應用於宇航員航天過程中的廢液回收,後廣泛應用於軍事,醫學上,近20年在民用領域大顯身手,用於水的終端處理。1、如果不需要考慮處理後溶液的酸鹼性,可通過陰離子交換樹脂交換法用氫氧根離子替換氯離子,這樣的溶液處理後隨原來氯離子濃度的不同而呈一定的鹼性。
2、如需要考慮處理後溶液的酸鹼性,可用其他陰離子代替氯離子,如硝酸根離子、硫硝酸根離子等,將氯離子沉澱出來。
3、如需要考慮處理後溶液的酸鹼性,還可先通過陽離子交換樹脂交換法將陽離子轉化為氫離子,再按1法處理,這就是離子交換法。
4、通過電滲析法除去全部除氫離子、氫氧根離子外的其他離子。
5、通過反滲法除去全部除氫離子、氫氧根離子外的其他離子。
以上幾種方法處理成本依此升高。
Ⅵ 如何利用離子交換法去除水中的氯離子
方法之一:加入硝酸銀.
其與氯離子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澱.靜置,可得氯達標的水.
內缺點:
同時引入容了新的離子__NO3-(硝酸根離子),NO3-的含量是否超標還需計算後與標准對比.若NO3-不超標,可用此法除氯離子.
方法之二:使用陰離子交換樹脂.
可直接除去氯離子.
優點:
可循環使用.
Ⅶ 從第二支離子交換柱(Ⅱ)取得的水樣中氯離子定性鑒定檢驗時觀察到溶液顏色是
一、酸的五條通性:
1.酸與指示劑反應,遇石蕊變紅
2.酸與某些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3.酸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4.酸與鹼反應生成鹽和水
5.酸與鹽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
二、鹼的四條通性:
1.鹼【溶液】與指示劑反應,遇石蕊變藍,酚酞變紅
2.【可溶性】鹼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3.鹼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4.【可溶性】鹼與【可溶性】鹽反應,生成新鹼和新鹽
三、如何區別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
可用碳酸鈉或二氧化碳
碳酸鈉晶體帶十個結晶水(十水碳酸鈉),其水溶液呈鹼性
鉀鈣鈉銨鹽都溶於水,鹽酸鹽只有氯化銀不溶於水,硫酸鹽只有硫酸鋇不溶於水。鉀鈣鈉鋇的鹼可溶於水。
四、如何檢驗溶液中的氯離子
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澱後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澱不消失(氯化銀不溶於水或酸),則證明有氯離子
五、如何檢驗溶液中是否有硫酸根離子
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硝酸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澱後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澱不消失(硫酸鋇不溶於水或酸),則證明有硫酸根離子
區別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要用鋇離子,不能用銀離子(硫酸銀微溶於水),若要檢驗同種溶液里的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要先用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檢驗並除去硫酸根離子,再用氯離子的檢驗方法檢驗氯離子
六、如何證明氫氧化鈉是否變質
1.〔酸〕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足量】稀鹽酸,若有氣泡則變質。
2.〔鹼〕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氫氧化鈣或氫氧化鋇溶液,若有沉澱產生,則變質。
3.〔鹽〕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氯化鋇或硝酸鋇溶液,若有沉澱產生,則變質。
如何證明氫氧化鈉是否【全部】變質?〔檢驗氫氧根離子時先除去碳酸根離子〕
用試管取少量樣品加足量的鋇鹽或鈣鹽,產生白色沉澱(碳酸根離子除去),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若溶液變紅,則部分變質。不變紅則全部變質。
七、如何除去氫氧化鈉中的少量碳酸鈉
加【適量】氫氧化鋇或氫氧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澱後過濾,取濾液即可。貼士:適量是指恰好完全反應,要做到很難,說說很簡單……產生的白色沉澱是碳酸鈣或碳酸鋇。
八、如何只用一種物質鑒別其他物質
1.水 溶解性、(溶解時)溫度、(溶解後)顏色
2.指示劑(可鑒別酸鹼)
3.酸(可鑒別金屬等)
4.鹼(可鑒別非金屬氧化物等)
5.碳酸鹽(可鑒別酸,因為會有二氧化碳產生)
九、金屬的化學性質
1.金屬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2.金屬1與【可溶性】鹽反應生成鹽和金屬2(金屬1比金屬2活動性強)
3.金屬與氧氣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
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不包括一切化學反應):分解反應(一個變多個)、化合反應(多個變一個)、置換反應(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新的單質與化合物)、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的陰陽離子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
十、碳酸根離子的檢驗
取樣,加【足量】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有碳酸根離子
十一、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生成物中必須有水或氣體或沉澱,反應物必須能溶於水或酸
十二、金屬與酸反應的條件
金屬要排在金屬活動順序表裡氫的前面,酸必須是鹽酸或稀硫酸,不可用濃硫酸或硝酸,否則會產生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
十三、金屬與【可溶性】鹽反應的條件
金屬不能是鉀、鈣、鈉等活潑金屬,它們將先與水反應生成鹼,不會先與鹽反應
十四、常見的顏色與狀態
銅離子藍色,亞鐵離子【淺】綠色,鐵離子黃色,氧化銅黑色固體粉末,氫氧化鐵紅褐色絮狀沉澱,氫氧化銅藍色絮狀沉澱,氫氣火焰淡藍色(天藍色),碳酸鈉白色固體粉末,氫氧化鈣白色固體粉末
檢驗物質時,常用的物理性質有:顏色 氣味 狀態 溶解性 導電性 磁性等
除氣體雜質:用固體或液體
例:二氧化碳中有氯化氫氣體,可用硝酸銀溶液(變為氯化銀沉澱)或【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掉氯化氫產生二氧化碳)去除
十五、除固體雜質:用氣體或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