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恆壓過濾方程式有哪些表達式它們能夠解決哪些計算問題
V²+2VVe=KA²τ
q²+2qqe=Kτ
過濾常數的測定 τ/q=q/K+2qe/K
求過濾後,濾液多少升
㈡ 有關恆壓過濾常數測定實驗的幾道思考題,知道多少告訴我多少吧,謝謝啦!
(1) 通過來實驗你認為過濾自的一維模型是否適用?
答:是適用。用此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這個過程,且誤差小。
(2) 當操作壓強增加一倍,其K值是否也增加1倍?要得到同樣的濾液量,
2p其過濾時間是否縮短了1半? K答:恆壓過濾公式:q2+2qqe=Kτ (4-46) r
當操作壓強增加一倍,其K值也增加1倍。得到同樣的濾液量,其過濾時間縮短了1半。
(3) 影響過濾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壓力。2,濾餅結構。3,懸浮液中顆粒的聚集狀態。4,濾餅厚度增長
(4) 濾漿濃度和操作壓強對過濾常數K值有何影響?
答:濾漿濃度越大,過濾常數K值越小。操作壓強越大,過濾常數K值越大。
(5)為什麼過濾開始時,濾液常常有點混濁,過段時間後才變清?
答:1,過濾之初,液體渾濁。懸浮液中部分固體顆粒的粒徑可能會小於介質孔道的孔徑,過濾之初,液體渾濁。但顆粒會在孔道內很快發生「架橋」現象。2,開始形成濾餅層,濾液由渾濁變為清澈。
㈢ 化工原理 恆壓過濾問題 求詳細過程
看看這張圖,懂了嗎
㈣ 過濾專題:2.恆壓載量測試實驗Vmax
實驗方法僅適用於膜過濾器和表明過濾器,不適用於以吸附機理為主的深層過濾器的放大
1)濾餅過濾:一種壓力隨時間呈線性上升的堵塞模型。通常發生在料液中存在剛性顆粒時,在濾膜上方形成一個濾餅層,這種堵塞模型不會引起濾膜的完全堵塞,只要提高過濾壓力就會不斷有濾液濾出。
2)逐漸堵塞模型:會引起濾膜的完全堵塞,在後期增加壓力不能使更多濾液濾出。對於絕大多數含生物大分子的料液,膜過濾器和表面過濾器均符合逐漸堵塞模型。
3)對於不符合逐漸堵塞模型的工藝,需要用 恆流實驗(Pmax)進行確定
某未經充分預過濾含細小顆粒的原料液直接進行除菌過濾,批量為1000L,要求的工藝時間為2小時。使用PALL 孔徑0.22um 濾膜面積13.8cm2的濾芯進行小規模實驗,用時間t/V作圖,作出如下曲線:
1)Vmax = 1 / 0.008 = 1250 ml
2)單位面積Vmax = 1.25L / 0.00138 m2 = 905.8 L/m2
3)Qi = 1 / 0.056 = 178.6 ml/min = 10.7 L/h
4)單位面積Qi = 10.7 L/h / 0.00138 m2 = 7765.2 LMH
5)若無時間要求,完成1000L過濾所需濾芯最小面積為:
Amin = Vb / Vmax = 1000L / 905.8L/m2 = 1.10 m2
6)若要2小時內完成,所需最小面積為:
Amin = Vb / Vmax + Vb(QiTb) = 1000 / 905,8 + 1000 / (7765.2 * 2) = 1.17 m2
㈤ 為什麼恆壓過濾常數實驗中測得的數據作圖後斜率為負數,試分析原因
⒈來 掌握恆壓過濾常數 、 、 的測源定方法,加深對 、 、 的概念和影響因素的理解.
⒉ 學習濾餅的壓縮性指數s和物料常數 的測定方法.
⒊ 學習 一類關系的實驗確定方法.
⒋ 學慣用正交試驗法來安排實驗,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小實驗工作量的目的.
㈥ 恆壓過濾方程
恆壓過濾方程:D=Cm(t0-t)。恆壓過濾是在恆定壓力差下進行的過濾操作。恆壓過濾是最常見的過濾方式。連續過濾機內都是恆壓過濾,間歇過濾機內進行的過濾也多為恆壓過濾。
物理學上的壓力,是指發生在兩個物體的接觸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氣體對於固體和液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是液體對於固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物體間由於相互擠壓而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作壓力。)例如足球對地面的力,物體對斜面的力,手對牆壁的力等。習慣上,在力學和多數工程學科中,「壓力」一詞與物理學中的壓強同義。
㈦ 為什麼恆壓過濾實驗中得出的數據作圖後求的過濾常數為負數,分析是實
大部分情況下系統誤差具有單向性,是可以降低的.在這個實驗中,系統誤差主要包括,儀器誤差,操作誤差和主觀誤差.分光光度計的靈敏度,直接影響讀數結果,屬於儀器誤差;量取試劑時的精確度不足,致使配製的溶液與理論要求又偏差;主觀誤差又稱個人誤差,是每個實驗者自身的問題了,比如讀刻度時個人習慣的偏高或偏低,在這個實驗中,讀數產生的個人誤差,,個人的讀數與理論值是一定會有誤差的.還有就是偶然誤差,它是某些難以控制且無法避免的因素造成的,在本實驗中,測定環境的溫度,濕度,氣壓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其造成的誤差是難以精確衡量的
㈧ 恆壓過濾常數的測定實驗怎樣進行誤差分析
一、實驗目的
⒈ 掌握恆壓過濾常數 、 、 的測定方法,加深對 、 、 的概念和影響因素的理解。
⒉ 學習濾餅的壓縮性指數s和物料常數 的測定方法。
⒊ 學習 一類關系的實驗確定方法。
⒋ 學慣用正交試驗法來安排實驗,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小實驗工作量的目的。
⒌ 學習對正交試驗法的實驗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分析出每個因素重要性的大小,指出試驗指標隨各因素變化的趨勢,了解適宜操作條件的確定方法。
二、實驗內容
⒈ 設定試驗指標、因素和水平。因課時限制,必須合作共同完成一個正交表。故統一規定試驗指標為恆壓過濾常數 ,實驗室提供的實驗條件可以設定的因素及其水平如表3-1所示,其中除濾漿濃度可以選二水平或四水平外,其餘因素的水平必須按表3-1選取。並假定各因素之間無交互作用。
⒉ 統一選擇正交表,按所選正交表的表頭設計,填入與各因素水平對應的數據,使它變成直觀的「實驗方案」表格。
⒊ 分小組進行實驗,測定每個實驗條件下的過濾常數 、 、 。
⒋ 對試驗指標 進行極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指出各個因素重要性的大小;討論 隨其影響因素的變化趨勢;以提高過濾速度為目標,確定適宜的操作條件。
三、實驗原理
⒈ 恆壓過濾常數 、 、 的測定方法
過濾是利用過濾介質進行液—固系統的分離過程,過濾介質通常採用帶有許多毛細孔的物質如帆布、毛毯、多孔陶瓷等。含有固體顆粒的懸浮液在一定壓力的作用下液體通過過濾介質,固體顆粒被截留在介質表面上,從而使液固兩相分離。
在過濾過程中,由於固體顆粒不斷地被截留在介質表面上,濾餅厚度增加,液體流過固體顆粒之間的孔道加長,而使流體流動阻力增加。故恆壓過濾時,過濾速率逐漸下降。隨著過濾進行,若得到相同的濾液量,則過濾時間增加。
恆壓過濾方程
(3-1)
式中: —單位過濾面積獲得的濾液體積,m3 / m2;
—單位過濾面積上的虛擬濾液體積,m3 / m2;
—實際過濾時間,s;
—虛擬過濾時間,s;
—過濾常數,m2/s。
將式(3-1)進行微分可得:
(3-2)
這是一個直線方程式,於普通坐標上標繪 的關系,可得直線。其斜率為 ,截距為 ,從而求出 、 。至於 可由下式求出:
(3-3)
當各數據點的時間間隔不大時, 可用增量之比 來代替。
在本實驗裝置中,若在計量瓶中收集的濾液量達到100ml時作為恆壓過濾時間的零點。
那麼,在此之前從真空吸濾器出口到計量瓶之間的管線中已有的濾液再加上計量瓶中100ml濾液,這兩部分濾液可視為常量(用 表示),這些濾液對應的濾餅視為過濾介質以外的另一層過濾介質。在整理數據時,應考慮進去,則方程式(3-2)變為:
(各套 為200ml)
過濾常數的定義式:
(3-4)
兩邊取對數
(3-5)
因 ,故 與 的關系在對數坐標上標繪時應是一條直線,直線的斜率為 ,由此可得濾餅的壓縮性指數 ,然後代入式(3-4)求物料特性常數 。
⒉ 正交試驗法原理,參閱《化工基礎實驗》第3章。
四、實驗裝置
⒈ 本實驗共有八套裝置,設備流程如圖3-1所示,濾漿槽內放有已配製有一定濃度的硅藻土~水懸浮液。用電動攪拌器進行攪拌使濾漿濃度均勻(但不要使流體旋渦太大,使空氣被混入液體的現象),用真空泵使系統產生真空,作為過濾推動力。濾液在計量瓶內計量。
⒉ 濾漿升溫靠電熱,用調壓變壓器即時調節電熱器的加熱電壓來控溫。每個濾漿內有電熱器兩個。
⒊ 濾漿濃度的水平分別指存放在濾漿槽內濃度不同的濾漿。
⒋ 過濾介質的水平1、2分別指真空吸濾器(玻璃漏斗)G2、G3(G2、G3是玻璃漏斗的型號,出廠時標注在漏鬥上)。真空吸濾器的過濾面積為0.00385m2。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2
3
1
圖3-1 正交試驗法在過濾研究實驗中的應用的流程圖
1—攪拌裝置;2—溫度顯示儀;3—真空吸濾器;4—電熱棒;5—調節閥;6—濾液計量瓶;7—放液閥;
8—放液閥;9—真空表;10—進氣閥;11—緩沖罐;12—調節閥;13—真空泵;14—濾漿槽
五、實驗方法
⒈ 每個小組完成正交表中兩個試驗號的試驗,每個大組負責完成一個正交表的全部試驗。
⒉ 同一濾漿槽內,先做低溫,後做高溫。兩個濾漿槽內同一水平的溫度應相等。
⒊ 每組先把低溫下的實驗數據輸入計算機回歸過濾常數。當回歸相關系數大於0.95時,該組實驗合格,否則重新實驗。使用同一濾漿槽的兩組實驗均合格後,才能升溫。
⒋ 每一大組用同一台計算機匯總並整理全部實驗數據,每個小組列印一份結果。
⒌ 每個實驗的操作步驟:
⑴ 開動電動攪拌器將濾漿槽內硅藻土料漿攪拌均勻。將真空吸濾器按圖示安裝好,放入濾漿槽中,注意濾漿要浸沒吸濾器。
⑵ 打開進氣閥,關閉調節閥5。然後接通真空泵電閘。
⑶ 調節進氣閥10,使真空表讀數恆定於指定值,然後打開調節閥5,進行抽濾,待計量瓶中收集的濾液量達到100ml時,按表計時,作為恆壓過濾零點。記錄濾液每增加100ml所用的時間。當計量瓶讀數為800ml時停表並立即關閉調節閥5。
⑷ 打開進氣閥10和8,待真空表讀數降到零時,停真空泵。打開調節閥5,利用系統內大氣壓把吸附在吸濾器上濾餅卸到槽內。放出計量瓶內濾液,並倒回濾漿槽內。卸下吸濾器清洗待用。
⒍ 結束實驗後,切斷真空泵、電動攪拌器電源,清洗真空吸濾器並使設備復原。
六、注意事項
⒈ 每次實驗前都必須認真核對將做的實驗是否符合正交表中因素和水平的規定。
⒉ 每個人實驗的好壞,都會對整個大組的實驗結果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每個人都應認真實驗,切不可粗心大意!
⒊ 放置真空吸濾器時,一定要把它浸沒在濾漿中,並且要垂直放置,防止氣體吸入,破壞物料連續進入系統和避免在器內形成濾餅厚度不均勻的現象。
⒋ 開關玻璃旋塞時,不要用力過猛,不許向外拔,以免損壞。
⒌ 每次實驗後應該把吸濾器清洗干凈。
⒍ 加熱濾漿時加熱電壓不能超過220V。當濾漿溫度快升到溫度的水平2所規定溫度時,加熱電壓應迅速降到40~50V。然後再酌情調節電壓進行升溫或保溫。
七、報告內容
⒈ 列出全部過濾操作的原始數據,表格由各組統一設計。
⒉ 用最小二乘法或作圖法求解正交表中一個試驗的 、 、 。
⒊ 把計算機輸出的恆壓過濾常數 、 、 填入實驗結果表中。
⒋ 對試驗指標K進行極差分析和方差分析,並寫出表中某列值的計算舉例。
⒌ 畫出表示K隨各因素水平變化趨勢的線圖,並做理論分析。
⒍ 由本次正交試驗可得出的結論。
⒎ 回答下列思考題
⑴ 為什麼每次實驗結束後,都得把濾餅和濾液倒回濾漿槽內?
⑵ 本實驗裝置真空表的讀數是否真正反映實際過濾推動力?為什麼?
表3-1 正交試驗的因素和水平
因素
水平
壓強差△P(Mpa)
過濾溫度t℃
濾漿濃度C
過濾介質M
1
0.03
室溫: ℃
5%
G2
2
0.04
室溫+10℃
10%
G3
3
0.05
15%
4
0.06
20%
㈨ 恆壓過濾常數測定實驗中數學模型方法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恆壓過濾常數測定實驗
一、實驗目的
1.
熟悉板框壓濾機的構造和操作方法。
2.
通過恆壓過濾實驗,驗證過濾基本理論。
3.
學會測定過濾常數
K
、
q
e
、
τ
e
及壓縮性指數
s
的方法。
4.
了解過濾壓力對過濾速率的影響。
二、基本原理
過濾是以某種多孔物質為介質來處理懸浮液以達到固、液分離的一種操作過程,即在外力的作用下,懸
浮液中的液體通過固體顆粒層(即濾渣層)及多孔介質的孔道而固體顆粒被截留下來形成濾渣層,從而實現
固、液分離。因此,過濾操作本質上是流體通過固體顆粒層的流動,而這個固體顆粒層(濾渣層)的厚度隨
著過濾的進行而不斷增加,故在恆壓過濾操作中,過濾速度不斷降低。
過濾速度
u
定義為單位時間單位過濾面積內通過過濾介質的濾液量。
影響過濾速度的主要因素除過濾推動
力(壓強差)△
p
,濾餅厚度
L
外,還有濾餅和懸浮液的性質,懸浮液溫度,過濾介質的阻力等。
過濾時濾液流過濾渣和過濾介質的流動過程基本上處在層流流動范圍內,因此,可利用流體通過固定床
壓降的簡化模型,尋求濾液量與時間的關系,可得過濾速度計算式:
(
1
)
式中:
u
—
過濾速度,
m/s
;
V
—
通過過濾介質的濾液量,
m
3
;
A
—
過濾面積,
m
2
;
τ —
過濾時間,
s
;
q
—
通過單位面積過濾介質的濾液量,
m
3
/m
2
;
△
p
—
過濾壓力(表壓)
pa
;
s
—
濾渣壓縮性系數;
μ
—
濾液的粘度,
Pa.s
;
r
—
濾渣比阻,
1/m
2
;
C
—
單位濾液體積的濾渣體積,
m
3
/m
3
;
Ve
—
過濾介質的當量濾液體積,
m
3
;
r
′ —
濾渣比阻,
m/kg
;
C
—
單位濾液體積的濾渣質量,
kg/m
3
。
對於一定的懸浮液,在恆溫和恆壓下過濾時,
μ
、
r
、
C
和△
p
都恆定,為此令
㈩ 恆壓過濾參數的測定.為什麼每次實驗結束後,逗得將濾餅和濾液倒回濾漿桶內
因為,一種物料需要多次實驗測得最合理的參數,實驗用液體的數量有限,所以需要在實驗結束後重新混合後進行下次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