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制水機反滲透後的水的標准電導率是多少
反滲透是講除鹽率的,制水機反滲透後的標准電導率和進水電導率有關。若進水電導率是1000μs/cm,則經過反滲透分離後的產水電導率應小於等於30μs/cm,通常反滲透的除鹽率是97%以上
㈡ 反滲透的進水電導率是不是原水,反滲透的脫鹽率怎麼計算
進水電導指的是進入反滲透之前的水,不一定是原水,在原水到反滲透之間也可以經過其它的設備對設備進行處理。脫鹽率(進水鹽含量-出水鹽含量)/進水鹽含量=脫鹽率
㈢ 原水電導率1000反滲透設備回收率大概多少呀
不是倍數比。是反抄滲透的脫鹽率,就是進水電導率減去出水電導率後再除以進水電導率就等於脫鹽率。假如你的進水電導率1000us/cm,出水是15us/cm,那你的脫鹽率就是(1000-15)/1000×100= 98.5 就是你反滲透的脫鹽率。
㈣ 經過反滲透的水的電導為多少怎麼算
一般控制儀表櫃上有電導表(一般是GF的)。
也可用筆試電導計來測試。
一般RO出水口要求在0.2 μs/cm(25°C)一下
㈤ 電導率和鹽度如何換算等問題
土壤電導率是測定土壤水溶性鹽的指標,而土壤水溶性鹽是土壤的一個重要屬性,是判定土壤中鹽類離子是否限製作物生長的因素。上壤中水溶性鹽的分析,對了解鹽分動態,對作物生長的影響以及擬訂改良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土壤水溶性鹽的分析一般包括全鹽量測定,陰離子 (Cl - 、 SO 2- 3 、 CO 2- 3 、 HCO - 3 、 NO - 3 ) 和陽離子 (Na + 、 K + 、 Ca 2+ 、 Mg 2+ ) 的測定,並常以離子組成作為鹽鹼土分類和利用改良的依據。下面把測定方法告訴你,你應該更能理解土壤電導率與土壤性質的關系了。
測定方法為:
1 實驗方法、原理 土壤水溶性鹽的測定分水溶性鹽的提取和浸出液鹽分的測定兩部分。在進行土壤水溶性鹽提取時應特別注意水土比例、振盪時間和提取方式,它們對鹽分溶出量都有一定影響。目前在我國採用 5 : 1 浸提法較為普遍。鹽分的測定主要採用電導法和烘乾法,其中以電導法較簡便,快速,烘乾法較准確,但操作繁瑣費時。本實驗採用水土比 5 : 1 浸提,電導法測定水溶性鹽總量。 電導法測定原理是土壤水溶性鹽是強電解質,其水溶液具有導電作用,在一定濃度范圍內,溶液的含鹽量與電導率呈正相關,因此通過測定待測液電導率的高低即可測出土壤水溶性鹽含量。
2 儀器試劑 250ml 三角瓶,漏斗、電導儀、電導電極。 0.01M KCl , 0.02M KCL 標准溶液。
3 操作步驟 土壤水溶性鹽的提取,稱取過 1mm 篩風干土 20.00g ,置於 250ml 乾燥三角瓶中,加入蒸餾水 100m1( 水土比 5 : 1) ,振盪 5 分鍾,過濾於乾燥三角瓶中,需得到清殼濾液。 ( 此浸提液可用於分鹽的測定 ) 。 吸取土壤浸出液 30m1 ,放在 50m1 小燒壞中,測量溶液溫度,然後用電導儀測定,測定待測液的電導度 (S t ) ,記下讀數。
4 結果計算
土壤浸出液電導率 EC 25 = 電導度 (S t ) * 溫度較正系數 (f t )* 電導電極常數( K ) 溫度較正系數( f t )見附表 1 電導電極常數( K )從電導電極上查得。 土壤全鹽量可由本地區的鹽分與電導率的數理統計關系方程式求得。
附表 1 25℃ 時氯化鉀溶液的電導率
濃度 C g/L 0 0.0744 0.1487 0.744 1.4873 7.4365
電導率 S ( us.cm -1 21.7 171.2 310 1492 3050 15750
依此計算得到下列方程: 鹽濃度 C g/L =( S+41.2653)/2120.76 >最後鹽濃度 g/kg=C(g/L)*25ml/1000/5g/1000= C(g/L)*5=g/kg
㈥ 請問鹽度與電導率換算有出處
鹽度與電導率換算出自1978年實用鹽標。該鹽標定義的鹽度與電導率之間的公式和關系。
實用鹽標依然是用電導的方法測定海水的鹽度,與1969年電導鹽度定義不同之處是,它克服了海水鹽度標准受海水成分變化的影響問題。在實用鹽標中採用了高純度的KCl,用標準的稱量法制備成一定濃度(32.4357‰)的溶液,作為鹽度的准確參考標准,而與海水樣品的氯度無關,並且定義鹽度:在一個標准大氣壓下,15℃的環境溫度中,海水樣品與標准KCl溶液的電導比:
(6)反滲透脫鹽率與電導率換算擴展閱讀:
影響海水鹽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降水量大於蒸發量,則鹽度較低;
2、有暖流經過的海區鹽度較高,有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較低;
3、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區鹽度偏低;
4、海區形狀越封閉,鹽度就會越趨向於更高或更低。
㈦ 脫鹽率計算公式
脫鹽率計算公式是脫鹽率=(總的給水含鹽量-總的產水含鹽量)/總的給水含鹽量×100%。脫鹽率指的是在採用化學或離子交換法去除水中陰、陽離子過程中,去除的量占原量的百分數。在實際應用中一般是指反滲透系統對鹽的脫除率。
另外壓差升高同時往往伴隨著脫鹽率快速下降。在正常的流量下,壓差的上升通常是由於膜元件水流量通道的隔網進入雜質,污染物質和水垢引起的,導致產水流量的下降。當超過設定的給水流量時,也會發生過大的壓差,當啟動時給水壓力提升過快,發生水錘壓差會很大,如果膜已經被污染,特別是微生物污染,壓差也會增大。
㈧ RO系統的脫鹽率如何計算
脫鹽率=[(進水TDS-產水TDS)/進水TDS]*100%=98%
若是知道進水和產水的電導率,計算脫鹽率的方法是一樣的
㈨ 如何計算系統脫鹽率
系統脫來鹽率是反滲透系統對鹽的整源體脫除率,它受到溫度、離子種類、回收率、膜種類以及其他各種設計因素的影響,因而不同的反滲透系統的系統脫鹽率是不一樣的,其計算公式為
(總的給水含鹽量-總的產水含鹽量)
系統脫鹽率=
×100%
總的給水含鹽量
有時出於方便的原因,也可以用下列公式來近似估算系統脫
鹽率
(總的給水電導率-總的產水電導率)
系統脫鹽率=
×100%
總的給水電導率
以此近似估算得到的系統脫鹽率往往低於實際系統脫鹽率,因而經常在反滲透系統驗收時引起爭議。
㈩ 反滲透中脫鹽率是什麼意思
反滲透中脫鹽率指的是在採用化學或離子交換法去除水中陰、陽離子過程中,去除的量占原量的百分數。在實際應用中一般是指反滲透系統對鹽的脫除率,計算公式為:脫鹽率=(總的給水含鹽量-總的產水含鹽量)/總的給水含鹽量×100%。
有時出於方便的原因,也可以用下列公式來近似估算脫鹽率:脫鹽率=(總的給水導電度-總的產水導電度)/總的給水導電度×100%。
反滲透技術是利用壓力差為動力的膜分離過濾技術。許多天然或人造的薄膜對於物質的透過具有選擇性,當鹽水與淡水被一層半透膜隔開時,只有水可以通過而水中鹽分卻不能通過。自然狀態下,淡水中的溶劑將穿過半透膜,向鹽水側流動。
鹽水側的液面會比淡水側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個壓力差,達到滲透平衡狀態,此種壓力差即為滲透壓,滲透壓的大小決定於鹽液的種類,濃度和溫度,與半透膜的性質無關。若在鹽水側施加一個大於滲透壓的壓力時,鹽水中的溶劑會向淡水側流動。
此時溶劑的流動方向與原來滲透的方向相反,這一過程稱為反滲透。利用反滲透的分離特性可以有效地除去水中的溶解鹽、膠體、有機物、細菌等雜質,目前反滲透技術已廣泛用於國民經濟各個領域。
(10)反滲透脫鹽率與電導率換算擴展閱讀
影響反滲透設備脫鹽率的因素如下:
1、離子價數:脫鹽率隨著離子價數的增加而提高,二價、三價鹽的脫鹽率要高於單價鹽。
2、分子大小:脫鹽率隨分子直徑的增加而提高。
3、原水溫度:原水溫度升高時,由於水的粘度降低脫鹽率提高。
4、原水濃度:原水濃度提高時,脫鹽率下降。
5、工作壓力:工作壓力提高時,脫鹽率有所提高但不明顯。
6、pH值:酸性條件下雖然膜不容易堵塞,但脫鹽率要有所下降。
7、溶解氣體:可溶解性氣體在游離狀態下容易滲透而不脫除CO2、SO2、O2、Cl2、H2S等。
8、氫鍵趨勢:對於含有強氫鍵的化合物,脫除率很低,如水、酚和氨等(也正因此才實現脫除水中雜質和溶解物而達到水與其他物質分離的目的)。
9、有機物質:水中的有機物對膜有污染作用,有機物越多膜的性能越易變壞。
10、水的硬度:水的硬度越高膜越容易堵塞,對於高硬度水應先軟化處理,降低硬度再進反滲透。
11、固體顆粒:固體顆粒對反滲透膜的危害極大,必須進行預處理。
12、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細菌對膜有危害,必須進行預處理。
13、氧化物:金屬氧化物進入反滲透不能進行自行清除,應定期化學葯物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