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過濾器內裝線繞蜂房式濾芯或熔噴濾芯,用於飲用水、生活用水、電子、印染、紡織、環保等行業的生產用水過濾、酒精過濾、葯業過濾、酸鹼過濾、反滲透RO膜前保安過濾,通量大、耗材成本低、外表拋光或亞光,內表面酸洗鈍化處理。進出口、排污管道配自動控制閥、控制器、可自動反沖冼。
二、主要技術參數: 1、 工作壓力:0.05MPa-0.6MPa 2、 工作溫度:5℃-40℃(特殊溫度可定做) 3、 濾芯介面:平壓式、插入式 4、 過濾精度:3μm-100μm 5、濾芯數量:1芯-180芯 6、 濾芯長度:10」-50」
7、 單台流量:0.1 m³/h -300 m³/h 8、 筒體材質:304、316L、Q235襯膠
三、精密過濾器的工作原理 精密過濾器是採用成型的濾材,原液通過濾材,濾渣留在濾材壁上,濾液透過濾材流出,從而達到過濾的目的。 成型的濾材有:濾布、濾網、濾片、燒結濾管、線繞濾芯、熔噴濾芯、微孔濾芯及多功能濾芯。因濾材的不同,過濾孔徑也不相同。精密過濾是介於砂濾(粗濾)與超濾之間的一種過濾,過濾孔徑一般在0.1-120μm范圍。同種形式的濾材,按外形尺寸又分為不同的規格。線繞濾芯(又稱蜂房濾芯)有兩種:一種是聚丙烯纖維-聚丙稀骨架濾芯,最高使用溫度60℃;另一種是脫脂棉纖維-不銹鋼骨架濾芯,最高使用溫度120℃。 四、精密過濾器特徵 1.材質及結構 圓柱形殼體,304、316L不銹鋼,可選炭鋼及樹脂殼體;配以單支或多支濾芯。 2、規 格 濾芯數量:單支或多支濾芯。 濾芯長度:單節、二節、三節、四節(每10″為一節); 濾芯安裝形式:國際通用平壓式、卡入式和插入式;
筒體與底座聯接方式:快開型、法蘭型; 介質進、出口連接方式:快開型、螺紋型、和法蘭型; 可過濾介質:液體、氣體。 3.性能特點 (1)過濾精度高,濾芯孔徑均勻; (2)過濾阻力小,通量大、截污能力強,使用壽命長; (3)濾芯材料潔凈度高,對過濾介質無污染; (4)耐酸、鹼等化學溶劑; (5)強度大,耐高溫,濾芯不易變形; (6)價格低廉,運行費用低,易於清洗,濾芯可更換。 五、精密過濾器的作用 精密過濾器常設置在壓力過濾器之後,用於去除液體中細小微粒,以滿足後續工序對進水的要求。有時也設置在全套水處理系統未端,來防止細小微粒進入成品水常用的濾芯有以下幾種規格:0.1、 0.2、 0.5、 0.8 、1、 2 、3、 5 、10 、20、 30 、50 、75 、100、120μm,精密過濾器常作為電滲析、離子交換、反滲透、超濾等裝置的保安過濾器使用。
❷ K1坦克的結構布局是怎樣的
K1坦克採用常規結構布局,駕駛艙在前,戰斗艙居中,發動機和傳動裝置位於後部。駕駛員位於車體內左側,有1扇艙蓋,艙蓋用樞軸固定在左側,可向上開啟。上面有三具一體式晝用潛望鏡,中間一具可用被動式夜間駕駛潛望鏡替換。K1坦克車長配有一具法國測試儀器製造公司的獨立式雙向穩定周視瞄準鏡(放大倍數為3倍和10倍)、一具周視潛望鏡和一扇可向後開啟的艙蓋。瞄準鏡由三星電子有限公司根據SFTM公司的特許在韓國生產。K1坦克炮長配有雙向穩定的晝/夜瞄準鏡,採用激光測距儀和與M1A1坦克安裝的相似的熱成像系統,放大倍數為1倍和10倍(晝用)及3倍和10倍(夜用)。炮長還備有一具鉸接式輔助瞄準鏡,由科爾摩根公司光電分部和光機有限公司提供,其放大倍率為8倍。K1坦克車上的制式設備有駕駛員被動微光潛望鏡、液壓排水泵、加熱器和乘員室及發動機室的「哈隆」自動滅火抑爆系統、VRC-947K和/或VRC-964K及VIC-7K車通系統。三防系統包括1個M8A1型告警系統和1個M13A1氣體顆粒過濾器。
❸ K1A1主戰坦克的研發歷史
韓國研製發展主戰坦克起步較晚,與德國、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法國等發達國家不可同日而語。但曾幾何時,韓國的K1系列主戰坦克卻一躍進入世界主戰坦克十佳排行榜:1997年,名列第七;1998年,名列第八;1999年,K1改進型K1A1坦克名列第七;2000
年,K1A1坦克名列第十;2001年和2002年,K1A1坦克回升到第七。
韓國的K1主戰坦克何以能在較短時間內爭雄天下?由於韓國在研製初期保密,眾人一度知之甚少。直到K1系列主戰坦克傲立世界坦克之林,才引起各國的關注和研究。「眾里尋它千網路」。現就了解掌握的有關情況,向讀者介紹韓國的K1系列主戰坦克。 20世紀50~60年代,韓國沒有研製坦克的經濟和技術能力。到70年代中後期,在美國和日本的大力支援下,韓國經濟迅速發展,才決定研製坦克。由於坦克是復雜的機械化武器裝備,這對於毫無研製經驗的韓國工業界而言談何容易,他們根本不具備從零部件設計到整車製造的經驗和條件。為此,韓國決定求助於擁有豐富坦克研製經驗的美國坦克製造商。1979年,韓國向美國企業界提出了幫助韓國發展坦克的提議。美國有數家公司響應,表示願意提供協助和技術支持。
1980年,韓國選定克萊斯勒公司的子公司克萊斯勒防務公司。該公司技術實力雄厚,曾研製出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坦克之一的M1坦克。從此,韓國與該公司開始了新型主戰坦克的合作研製,基本戰術要求和設備的選定由韓國方面進行,克萊斯勒防務公司負責設計定型。美國人將這種坦克稱之為為XK-1或ROKIT(韓國國產坦克英文縮寫)坦克。
1982年,克萊斯勒防務公司並入了美國通用動力公司,並被改組為通用動力公司的地面系統分公司。這種合並、改組的事在美國稀鬆平常,所以並沒有給XK-1坦克的研製造成影響。
1983年,生產出第一輛XK1樣車,稱為「機動性底盤實驗車」,用於行駛試驗。該車的車體符合測試要求,由於炮塔的設計還不完善,因此在試驗中只起配重作用。1983年11月,該車在馬里蘭州阿伯丁的美軍坦克試驗場進行了機動性、耐久性、可靠性等各種試驗。
1983年12月,生產出第二輛XK1樣車,稱為「火控底盤實驗車」。不言而喻,該車是用於火控實驗的。1984年2月,在阿伯丁坦克試驗場進行了火控實驗。
1984年,XK1樣車經過試驗基本定型後,在韓國昌原(釜山附近)的現代車輛廠(1985年被現代精密機械工業公司合並)正式生產。首批生產型車於1985年出廠,隨後裝備韓國陸軍。XK1坦克就是後來的K1坦克。
K1坦克1987年9月正式命名為88式坦克,此時已經裝備了好幾個坦克營。第一批210輛生產型坦克於1987年中期完成,第二批共生產了325輛。目前,共生產了大約1000輛。這些坦克,成為韓國軍隊的主戰坦克。
K1坦克為什麼在1987年被命名為88式坦克?這是政府出於政治上的考慮,為了達到宣傳效果。1988年,對韓國來說是非同尋常的一年,第24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漢城舉辦。韓國把舉辦奧運會作為加入世界發達國家的一個跳板。在他們看來,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相互較量的最佳場所,是對一個民族精神和素質優劣的公正仲裁。他們像迎接盛大節日一樣迎接這場體育盛事,響亮地提出「88年精神」,以此激勵舉國上下發奮圖強,在世人面前展示韓國的形象。正如當時的全斗煥總統在K1坦克命名典禮時所說:88式坦克的名字,表明了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韓國人民也要成功舉辦奧運會的堅強決心。因此,「88」不是表示定型的年度,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就是韓國經濟快速發展、舉辦奧運會、步入世界一流兵器工業國行列的宣言。所以,這種坦克沒有直接命名為「K1」,而是命名為「88式坦克」。
現在,88式坦克的名稱已不再使用;只是在談到K1系列主戰坦克的發展經過時,人們才會提到它。 K1主戰坦克是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負責設計定型的,其車體、炮塔外形上採取的低平、多平面的稜角組合,與美國的M1坦克的外形結構十分相似,所以,K1坦克經常被認為是M1坦克的仿製車型,曾有人將K1主戰坦克描述為M1坦克的「嬰兒」坦克。由於二者相似,以至美國《陸軍》雜志1993年第10期,曾在登載美駐韓第2步兵師M1坦克的地方,誤用了韓國陸軍K1坦克的照片。
K1坦克採用常規結構布局,駕駛艙在前,戰斗艙居中,發動機和傳動裝置位於後部。駕駛員位於車體內左側,有1扇艙蓋,艙蓋用樞軸固定在左側,可向上開啟。上面有3具一體式晝用潛望鏡,中間1具可用被動式夜間駕駛潛望鏡替換。車長配有1具法國測試儀器製造公司的獨立式雙向穩定周視瞄準鏡(放大倍數為3倍和10倍)、1具周視潛望鏡和1扇可向後開啟的艙蓋。瞄準鏡由三星電子有限公司根據SFTM公司的特許在韓國生產。炮長配有雙向穩定的晝/夜瞄準鏡,採用激光測距儀和與M1A1坦克安裝的相似的熱成像系統,放大倍數為1倍和10倍(晝用)及3倍和10倍(夜用)。炮長還備有1具鉸接式輔助瞄準鏡,由科爾摩根公司光電分部和光機有限公司提供,其放大倍率為8倍。車上的制式設備有駕駛員被動微光潛望鏡、液壓排水泵、加熱器和乘員室及發動機室的「哈隆」自動滅火抑爆系統、VRC-947K和/或VRC-964K及VIC-7K車通系統。三防系統包括1個M8A1型告警系統和1個M13A1氣體顆粒過濾器。
K1坦克盡管與M1坦克似曾相識,但在設計上又匠心獨具,別具韓國特色。它最突出的特徵:
一是車體低矮緊湊。K1坦克與M1坦克相比,車體長縮短了44厘米,車寬減少了6 厘米,車高降低了12.5 厘米。這種小於美國坦克的車型,不僅是從韓國人與美國人平均身高差別來考慮,而且是從作戰需要出發,根據韓國陸軍「盡量用低車姿來降低坦克的中彈概率」的要求來設計定型的。
二是K1坦克採用了德國MTU柴油發動機,而沒有採用M1坦克使用的燃氣輪機。
三是K1坦克單位壓力小,僅為0.87千克/平方厘米,使其能在濕地或沙地上實施機動。
四是液氣懸掛裝置。K1坦克採用液氣懸掛和扭桿懸掛並用的混合式懸掛裝置。K1坦克每側有6個負重輪,其中第3、第4、第5個負重輪採用扭桿懸掛裝置,第1、第2、第6個負重輪採用液氣懸掛裝置。液氣懸掛裝置可通過調節油量來改變車底距地面高度,因此,車體可進行前後俯仰的變換,從而有利於主炮的俯仰和射擊。K1坦克主炮的俯仰角為-10度~+20度,這可有利於越出棱線以大俯角攻擊位於谷底的敵方目標。朝鮮半島多山,山地起伏多變,由此可見在K1坦克的懸掛裝置上,體現了韓國獨特的作戰思想。
五是車重減輕。為適應韓國多山的地形條件和在這種地形中順利射擊,要求減輕車重以利於液壓懸掛裝置調整車高及車姿。K1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與重達54.545噸的M1主戰坦克相比,重量減輕了3.4噸。由此也可以同樣看出韓國獨特的作戰思想。
一般來說,很少有國家會公布自己坦克的裝甲防護力,韓國也不例外。第三代坦克的共同特徵是採用復合裝甲。K1坦克從其重量較輕來看,採用的是間隔(縫隙)裝甲,外形尺寸力求緊湊以降低中彈率,主要部分使用的是美式復合裝甲。根據目前了解掌握的情況,K1坦克的正面,包括車首、炮塔前面和兩側,安裝了美國研製的「喬巴姆」型先進裝甲,可抗動能彈和化學能彈的攻擊。這種裝甲與M1坦克採用的裝甲大致相同。
K1坦克前部與M1坦克前部似乎很相似,但K1坦克前部採用復合裝甲的設計卻比M1坦克更加先進。K1坦克的炮塔前部裝甲由多個平面構成,比M1坦克更為復雜,其抗彈性能也比幾近垂直安裝裝甲的日本90式坦克好得多。
❹ 你認為氣體密度計的原理是什麼
測量流體密度的物性分析儀器。與它相似的比重計是測量流體比重的儀器。密度是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比重是液體或固體與水或者氣體與空氣在規定溫度和壓力時的密度比。水和空氣在一定溫度和壓力時的密度是已知的,因此,在規定條件下的比重和密度是可以互換的。物質的密度或比重與物質的成分有關,所以常用密度計和比重計來檢測如酒精、石油產品、酸鹼溶液、煤氣和天然氣等的品質。密度計還可用於這類產品生產和加工過程的監測和控制。氣體密度計 7812氣體密度計,莫伯蕾公司的7812氣體密度計是專門用於管線中氣體密度計量的在線式儀表,其測量結果完全可與採用最佳實驗室方法獲得的測量結果相媲美。作為新一代的氣體密度計,7812已經完全取代7810、7811和3093等老產品,其性能也大大提高,即密度測量的精度更高;溫度均衡性更好;通過改變振體的設計,使感測元件對測量氣體組分變化的敏感度降低,同時也降低了聲速效果對測量的影響;內置的鉑電阻溫度計可以直接測量出采樣氣體的溫度;現場更換氣體過濾器更加容易。7812既可以十分精確地測量,又很安全,感測器被設計成插入式安裝在輸氣管道上,既可直接安裝,也可帶上安裝套件,氣體采樣可通過采樣迴路實現。氣體密度計主要作為天然氣的貿易計量,也可用於其它如乙烯等需要高精度測量密度的氣體。
工作原理:感測器的感測元件由一很薄的金屬圓柱體組成,諧振在自然頻率,諧振腔體積恆定,氣體流經圓柱體的表面,與圓柱體接觸的氣體的質量取決於氣體密度,隨著質量的增加,振動頻率減低,這樣,氣體的任一實際的振動頻率就可以測量出來。氣體密度和輸出頻率之間存在下列關系式:ρ=K[K0+K1T+K2T2]式中:ρ—氣體密度T—感測器輸出的振動周期K,K0,K1,K2—感測器的常數(每一感測器均不同)。
❺ 詢問韓國K1主戰坦克有效射程
韓國K1系列主戰坦克
韓國K1系列主戰坦克
韓國研製發展主戰坦克起步較晚,與德國、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法國等發達國家不可同日而語。但曾幾何時,韓國的K1系列主戰坦克卻一躍進入世界主戰坦克十佳排行榜:1997年,名列第七;1998年,名列第八;1999年,K1改進型K1A1坦克名列第七;2000
年,K1A1坦克名列第十;2001年和2002年,K1A1坦克回升到第七。
韓國的K1主戰坦克何以能在較短時間內爭雄天下?由於韓國在研製初期保密,眾人一度知之甚少。直到K1系列主戰坦克傲立世界坦克之林,才引起各國的關注和研究。「眾里尋它千網路」。現就了解掌握的有關情況,向讀者介紹韓國的K1系列主戰坦克。
揭開神秘的面紗
追溯韓國研製發展國產坦克,不能不提到韓國軍隊曾經慘敗的教訓。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朝鮮戰爭中,開始韓國軍隊沒有一輛坦克,朝鮮依靠T-34/85坦克做先鋒,一舉席捲了首都漢城。後來,從日本迅速運來了美製M4「謝爾曼」坦克,但其性能卻遜色於蘇制T-34坦克。直到美軍提供了威力強大的反坦克
火箭筒和M26「潘興」坦克,韓軍才消除了對T-34坦克的恐懼感。在慘痛的教訓面前,韓國陸軍深刻認識到,坦克質量的缺陷不僅會在作戰中造成失利,而且會嚴重影響軍隊的士氣。朝鮮戰爭後,韓國陸軍坦克一直依靠美國提供,但這些坦克都是美軍剩餘的M47、M48坦克,與朝鮮強大的裝甲部隊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實力懸殊。
20世紀50~60年代,韓國沒有研製坦克的經濟和技術能力。到70年代中後期,在美國和日本的大力支援下,韓國經濟迅速發展,才決定研製坦克。由於坦克是復雜的機械化武器裝備,這對於毫無研製經驗的韓國工業界而言談何容易,他們根本不具備從零部件設計到整車製造的經驗和條件。為此,韓國決定求助於擁有豐富坦克研製經驗的美國坦克製造商。1979年,韓國向美國企業界提出了幫助韓國發展坦克的提議。美國有數家公司響應,表示願意提供協助和技術支持。
1980年,韓國選定克萊斯勒公司的子公司克萊斯勒防務公司。該公司技術實力雄厚,曾研製出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坦克之一的M1坦克。從此,韓國與該公司開始了新型主戰坦克的合作研製,基本戰術要求和設備的選定由韓國方面進行,克萊斯勒防務公司負責設計定型。美國人將這種坦克稱之為為XK-1或ROKIT(韓國國產坦克英文縮寫)坦克。
1982年,克萊斯勒防務公司並入了美國通用動力公司,並被改組為通用動力公司的地面系統分公司。這種合並、改組的事在美國稀鬆平常,所以並沒有給XK-1坦克的研製造成影響。
1983年,生產出第一輛XK1樣車,稱為「機動性底盤實驗車」,用於行駛試驗。該車的車體符合測試要求,由於炮塔的設計還不完善,因此在試驗中只起配重作用。1983年11月,該車在馬里蘭州阿伯丁的美軍坦克試驗場進行了機動性、耐久性、可靠性等各種試驗。
1983年12月,生產出第二輛XK1樣車,稱為「火控底盤實驗車」。不言而喻,該車是用於火控實驗的。1984年2月,在阿伯丁坦克試驗場進行了火控實驗。
1984年,XK1樣車經過試驗基本定型後,在韓國昌原(釜山附近)的現代車輛廠(1985年被現代精密機械工業公司合並)正式生產。首批生產型車於1985年出廠,隨後裝備韓國陸軍。XK1坦克就是後來的K1坦克。
K1坦克1987年9月正式命名為88式坦克,此時已經裝備了好幾個坦克營。第一批210輛生產型坦克於1987年中期完成,第二批共生產了325輛。目前,共生產了大約1000輛。這些坦克,成為韓國軍隊的主戰坦克。
K1坦克為什麼在1987年被命名為88式坦克?這是政府出於政治上的考慮,為了達到宣傳效果。1988年,對韓國來說是非同尋常的一年,第24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漢城舉辦。韓國把舉辦奧運會作為加入世界發達國家的一個跳板。在他們看來,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相互較量的最佳場所,是對一個民族精神和素質優劣的公正仲裁。他們像迎接盛大節日一樣迎接這場體育盛事,響亮地提出「88年精神」,以此激勵舉國上下發奮圖強,在世人面前展示韓國的形象。正如當時的全斗煥總統在K1坦克命名典禮時所說:88式坦克的名字,表明了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韓國人民也要成功舉辦奧運會的堅強決心。因此,「88」不是表示定型的年度,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就是韓國經濟快速發展、舉辦奧運會、步入世界一流兵器工業國行列的宣言。所以,這種坦克沒有直接命名為「K1」,而是命名為「88式坦克」。
現在,88式坦克的名稱已不再使用;只是在談到K1系列主戰坦克的發展經過時,人們才會提到它。
微縮版的M1坦克
K1主戰坦克是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負責設計定型的,其車體、炮塔外形上採取的低平、多平面的稜角組合,與美國的M1坦克的外形結構十分相似,所以,K1坦克經常被認為是M1坦克的仿製車型,曾有人將K1主戰坦克描述為M1坦克的「嬰兒」坦克。由於二者相似,以至美國《陸軍》雜志1993年第10期,曾在登載美駐韓第2步兵師M1坦克的地方,誤用了韓國陸軍K1坦克的照片。
K1坦克採用常規結構布局,駕駛艙在前,戰斗艙居中,發動機和傳動裝置位於後部。駕駛員位於車體內左側,有1扇艙蓋,艙蓋用樞軸固定在左側,可向上開啟。上面有3具一體式晝用潛望鏡,中間1具可用被動式夜間駕駛潛望鏡替換。車長配有1具法國測試儀器製造公司的獨立式雙向穩定周視瞄準鏡(放大倍數為3倍和10倍)、1具周視潛望鏡和1扇可向後開啟的艙蓋。瞄準鏡由三星電子有限公司根據SFTM公司的特許在韓國生產。炮長配有雙向穩定的晝/夜瞄準鏡,採用激光測距儀和與M1A1坦克安裝的相似的熱成像系統,放大倍數為1倍和10倍(晝用)及3倍和10倍(夜用)。炮長還備有1具鉸接式輔助瞄準鏡,由科爾摩根公司光電分部和光機有限公司提供,其放大倍率為8倍。車上的制式設備有駕駛員被動微光潛望鏡、液壓排水泵、加熱器和乘員室及發動機室的「哈隆」自動滅火抑爆系統、VRC-947K和/或VRC-964K及VIC-7K車通系統。三防系統包括1個M8A1型告警系統和1個M13A1氣體顆粒過濾器。
K1坦克盡管與M1坦克似曾相識,但在設計上又匠心獨具,別具韓國特色。它最突出的特徵:
一是車體低矮緊湊。K1坦克與M1坦克相比,車體長縮短了44厘米,車寬減少了6 厘米,車高降低了12.5 厘米。這種小於美國坦克的車型,不僅是從韓國人與美國人平均身高差別來考慮,而且是從作戰需要出發,根據韓國陸軍「盡量用低車姿來降低坦克的中彈概率」的要求來設計定型的。
二是K1坦克採用了德國MTU柴油發動機,而沒有採用M1坦克使用的燃氣輪機。
三是K1坦克單位壓力小,僅為0.87千克/平方厘米,使其能在濕地或沙地上實施機動。
四是液氣懸掛裝置。K1坦克採用液氣懸掛和扭桿懸掛並用的混合式懸掛裝置。K1坦克每側有6個負重輪,其中第3、第4、第5個負重輪採用扭桿懸掛裝置,第1、第2、第6個負重輪採用液氣懸掛裝置。液氣懸掛裝置可通過調節油量來改變車底距地面高度,因此,車體可進行前後俯仰的變換,從而有利於主炮的俯仰和射擊。K1坦克主炮的俯仰角為-10度~+20度,這可有利於越出棱線以大俯角攻擊位於谷底的敵方目標。朝鮮半島多山,山地起伏多變,由此可見在K1坦克的懸掛裝置上,體現了韓國獨特的作戰思想。
五是車重減輕。為適應韓國多山的地形條件和在這種地形中順利射擊,要求減輕車重以利於液壓懸掛裝置調整車高及車姿。K1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與重達54.545噸的M1主戰坦克相比,重量減輕了3.4噸。由此也可以同樣看出韓國獨特的作戰思想。
一般來說,很少有國家會公布自己坦克的裝甲防護力,韓國也不例外。第三代坦克的共同特徵是採用復合裝甲。K1坦克從其重量較輕來看,採用的是間隔(縫隙)裝甲,外形尺寸力求緊湊以降低中彈率,主要部分使用的是美式復合裝甲。根據目前了解掌握的情況,K1坦克的正面,包括車首、炮塔前面和兩側,安裝了美國研製的「喬巴姆」型先進裝甲,可抗動能彈和化學能彈的攻擊。這種裝甲與M1坦克採用的裝甲大致相同。
K1坦克前部與M1坦克前部似乎很相似,但K1坦克前部採用復合裝甲的設計卻比M1坦克更加先進。K1坦克的炮塔前部裝甲由多個平面構成,比M1坦克更為復雜,其抗彈性能也比幾近垂直安裝裝甲的日本90式坦克好得多。
武器彈葯
K1坦克的主炮採用了西方第二代坦克的標准L7A3型105毫米線膛炮。之所以採用105毫米火炮,一方面是考慮到用105毫米火炮足以對付朝鮮配備的T-55、T-62坦克,另一方面是已裝備的M48A5坦克使用的105毫米炮彈的庫存還很充裕,裝備其它種類的火炮和炮彈會造成成本過大。但從研製開始,就考慮到將K1坦克火炮升級到西方第三代坦克的標准配置120 毫米滑膛炮。
105毫米火炮身管裝有熱護套,炮身中段裝有抽煙裝置,炮口附近裝有炮口校正裝置。炮塔旋轉和火炮俯仰為電/液壓操縱,緊急時也可以手動控制。為了使主炮獲得俯角,炮耳軸還盡量向前安裝。主炮俯仰角度為-10度~+20度,發射速度約為每分鍾10發。火炮為雙向穩定,即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具有穩定性。
105毫米火炮可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空心裝葯破甲彈、脫殼穿甲彈、白磷彈和訓練彈等,其中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為主力彈種。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穿甲厚
度是脫殼穿甲彈的1.5倍,其在1000米外的穿甲厚度為450毫米,2000米外為400毫米。彈葯基數為47發,儲存在車體前部右側和炮塔吊籃底板上。
K1坦克的輔助武器是3挺機槍,同火炮並列安裝有1挺M60E2X型7.62毫米機槍,裝填手有1挺M60D型7.62毫米頂置機槍,彈葯基數為8600發;車長有1挺K6型12.7毫米頂置機槍,彈葯基數為2000發。炮塔頂上安裝了機槍座,可從高位置實施有效的機槍壓制射擊,以便阻止敵步兵從近戰距離上實施反坦克攻擊。在炮塔前部兩側各裝有1組6具煙幕彈發射器。所有的彈葯,包括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均由韓國生產。
火控系統
K1坦克上安裝了第三代坦克最先進的火控系統,主要由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瞄準系統、感測器和伺服機構等組成,具有不論在靜止間還是在行進間打擊靜止和活動目標的能力及夜間作戰能力。
火控彈道計算機為加拿大計算機設備公司生產的16位數字式電子計算機,對各種感測器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炮長瞄準鏡是休斯公司生產的,與M1A1坦克相同,內裝有摻釹釔鋁
石榴石激光測距儀和熱成像夜視儀。瞄準鏡為雙向穩定式,在海灣戰爭中已經過考驗,證明具有很強的夜間戰斗能力和行進間射擊能力。但休斯公司的這種炮長單目主瞄準鏡僅安裝在初期生產型的88式坦克上,以後的生產型坦克換裝成更先進的得克薩斯儀器公司的熱成像瞄準鏡。熱成像瞄準境採用了性能更好的熱成像儀、二氧化碳型激光測距儀和雙向穩定的主瞄準鏡。該瞄準境採用了廣角雙目式,從而增大了視場,提高了圖像的清晰度。輔助瞄準鏡是1具8倍倍率的望遠鏡,與主炮並列安裝。
車長瞄準鏡為獨立式周視潛望鏡。此瞄準鏡採用了法國生產的全景式SFIM·VS580-13型,不與炮塔隨動,可獨立於炮長瞄準鏡使用,車長在射擊中可實施全周觀察,一旦發現新的威脅目標,可超越炮長操作,通過一個按扭就可使主炮實施跟蹤瞄準射擊。VS580是垂直向和水平向的雙向穩定器,放大倍率可變換為3倍或10倍。
K1坦克採用的炮長熱成像瞄準鏡和車長獨立潛望式瞄準鏡,屬於美國最新式M1A2坦克上首次使用的高技術設備。故而有人說,K1坦克的火控系統是比M1A1更先進的火控系統。配備這種瞄準系統的K1坦克,在戰場上如果面對的是T-54/55、T-62T坦克,無疑就能單方面地連續地對其進行射擊;尤其是在夜間作戰時,對方可能在尚未發現K1坦克之前就會被消滅掉。
動力傳動裝置
K1主戰坦克雖與M1主戰坦克同為一家公司研製,卻沒有採用燃氣輪機,而是採用了德國MTU公司生產的MB871 ka501型水冷柴油
發動機。該發動機是將MB873型12缸柴油機縮小到8缸,其缸徑、沖程相同,排量為31.7升,功率為882千瓦。據說由於美國擔心韓國會出口88式坦克,所以才在88式坦克上採用了德國發動機。
K1主戰坦克配用德國ZF公司生產的LSG3000型全自動變速箱,有4個前進檔,2個倒檔,從0加速到32千米/小時只需要9.4秒。該傳動裝置除採用機械式剎車外,還具有液壓減速裝置,可以使坦克在高速行駛情況迅速停下來。
懸掛裝置在前面整體結構中已經介紹。K1坦克通過採用液壓、扭桿復合型懸掛裝置,調整車輛前後高度,K1坦克主要是採取向前傾,最大傾斜角為-10度。
K1坦克主動輪在後,誘導輪在前,車體每側有托帶輪和6個雙橡膠輪緣負重輪。履帶上部有裝甲裙板防護。履帶是雙銷式連接,還可裝嵌橡膠墊。
改進型K1A1主戰坦克
1996年初,現代精密機械工業公司完成了第一輛K1A1主戰坦克樣車。K1A1坦克的主要特點是用120毫米火炮代替K1坦克的105毫米火炮,外觀上除了炮管顯得粗一些、火炮根部有圓型護盾外,其它基本沒有變化。其車寬、車高與K1主戰坦克完全相同,只是車長(炮向前)由7.67米增至9.71米。K1A1坦克還進行了其它一些改進,包括增強了裝甲防護,戰斗全重增至53.2噸。
K1A1坦克的火炮是美國的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這種火炮與美軍M1A1坦克的相同,兩者的彈葯具有通用性。雖然K1坦克換裝了120毫米滑膛炮,但炮塔基本上沒有變動。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實際上是經特許由美國生產的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火炮,它可以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空心裝葯破甲彈,彈葯基數32發,比K1坦克少15發。
其它改進有:採用由韓國研製的新型車長瞄準鏡,採用美國得克薩斯儀表公司的改進型熱成像炮長瞄準鏡,以適應火炮有效射程的增大。發動機室內的自動滅火系統也作了改進,其開關的打開由感測器絲改變為熱電偶。
韓國制定了從1997年至2005年改裝500輛K1坦克的計劃,並打算擴展該計劃繼續改進其餘500輛K1坦克。可以斷定,今後韓國陸軍的坦克必將以K1A1坦克為主,K1坦克為輔。
出口型K1M主戰坦克
當K1坦克投產後,韓國就有了向外國出口的意圖。為參加馬來西亞主戰坦克的競爭,韓國根據馬來西亞的要求,對K1坦克進行了一些改進。K1M坦克便是這種改進後的出口型坦克。
K1M主戰坦克,戰斗全重、單位壓力及車寬較K1主戰坦克都小。K1M主戰坦克仍採用105毫米線膛炮,彈葯基數41發。K1坦克使用的是二氧化碳型激光測距儀,而K1M主戰坦克裝的是喇曼頻移激光測距儀。此外,K1M主戰坦克還增裝了空調系統和激光告警系統。
小荷才露尖尖角——XK2主戰坦克
2004年10月,韓國精密機械工業公司首次向外界披露了XK-2主戰坦克的細節。該坦克作為K1/K1A1坦克的後繼車型,由韓國國防部武器研究局牽頭研製,銷售范圍定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研製工作始於2003年,計劃於2008年完成,批量生產預計將從2011年開始。
為了培植本國的坦克工業,韓國非常重視XK-2主戰坦克的國產化程度。韓國政府規定,樣車的國產化率要達到70%,批量生產的國產化率要達到98%。
XK-2主戰坦克戰斗全重55噸,最大速度70千米/小時,涉水深4.1米。採用德國1100千瓦MTU發動機,配用倫克自動變速箱和韓國研製的全液壓氣動懸掛系統。車上乘員3人,裝備有「獵-殲」式火控系統。武器系統包括帶自動裝填系統的120毫米滑膛炮、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2.7毫米高射機槍。附加車載系統包括慣性導航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三防系統、軟殺傷主動防禦系統和敵我識別裝置。
變型車輛
目前,K1系列主戰坦克車族中的變型車輛主要有K1裝甲搶救車和K1裝甲架橋車。
該車由韓國現代精密機械工業公司同德國馬克公司合作,在K1坦克底盤的基礎上研製而成。德國馬克系統公司負責搶救設備的設計和生產,現代公司負責將搶救設備安裝到底盤上,然後將整車交付給韓國陸軍。
K1裝甲搶救車有4名乘員,重51噸,當攜帶一套動力裝置時重56噸。車上裝有1挺車長操縱的12.7毫米機槍。車上的標准設備有前置推土鏟/駐鋤,有鋼繩長度為150米的主絞盤和安裝在車體右前側的吊臂、最大拉力為35噸(帶滑輪時為70噸)。行軍時,吊臂靠放在車體的右側,最大起吊重量為25噸,吊臂仰角為70度,旋轉角度為270度。車上還有輔助絞盤、輔助動力裝置、電動套筒扳手和焊接設備。K1裝甲搶救車不僅完全能夠吊起K1坦克的動力傳動裝置,而且還能夠吊起整個炮塔。
K1裝甲架橋車
該車由韓國現代精密機械工業公司和英國的維克斯防務公司聯合研製。橋體和架橋系統由英國製造。
K1裝甲架橋車採用K1坦克的底盤和傳動裝置,在車體上安裝了兩節構成的剪式橋。橋長22米,寬4米,橋體自重12.9噸,架設時間為3分鍾,收橋時間為10分鍾。架橋跨度為20.5米,可以保證60噸重的車輛安全通過。
該車戰斗全重53噸;乘員2人,包括車長和駕駛員,車長位於車體頂部的指揮塔下面。車長指揮塔上裝有1挺7.62毫米機槍,車體前面裝有1具煙幕彈發射器。該車還採用了乘員集體取暖系統,但「三防」設備卻是個體式的。另外自動滅火抑爆系統安裝在動力艙和乘員艙內。
❻ 韓國K1系列主戰坦克的數據規格
K1總體設計和M1相似,乘員4人,比M1坦克更扁平、短小,車體長9.67米,寬3.60米,高2.25米。縮小外形除了韓國人體型小的因素外,還有韓軍高層希望通過縮小外形來降低中彈幾率的因素。K1雖然減重,但是車體和履帶長度也縮短,單位壓力為87千帕,比M1(92.4千帕)小,和日本90式相同。K1並未採用M1的帶尾彈艙的大炮塔,炮塔重量減輕,加上長寬高縮小,戰斗重量51.1噸,比M1少3.4噸。
K1坦克採用常規結構布局,駕駛艙在前,戰斗艙居中,發動機和傳動裝置位於後部。駕駛員位於車體內左側,有1扇艙蓋,艙蓋用樞軸固定在左側,可向上開啟。上面有3具一體式晝用潛望鏡,中間1具可用被動式夜間駕駛潛望鏡替換。車長配有1具法國測試儀器製造公司的獨立式雙向穩定周視瞄準鏡(放大倍數為3倍和10倍)、1具周視潛望鏡和1扇可向後開啟的艙蓋。瞄準鏡由三星電子有限公司根據SFTM公司的特許在韓國生產。炮長配有雙向穩定的晝/夜瞄準鏡,採用激光測距儀和與M1A1坦克安裝的相似的熱成像系統,放大倍數為1倍和10倍(晝用)及3倍和10倍(夜用)。炮長還備有1具鉸接式輔助瞄準鏡,由科爾摩根公司光電分部和光機有限公司提供,其放大倍率為8倍。車上的制式設備有駕駛員被動微光潛望鏡、液壓排水泵、加熱器和乘員室及發動機室的「哈隆」自動滅火抑爆系統、VRC-947K和/或VRC-964K及VIC-7K車通系統。三防系統包括1個M8A1型告警系統和1個M13A1氣體顆粒過濾器。 K1採用動力為882千瓦(1200馬力)的MB871Ka-501型8缸水冷柴油機,最初由德國MTU公司供應整機,大批量生產時由MTU提供零件在韓國組裝。發動機配德國LSG3000液力機械傳動裝置,自動變速,操縱十分輕巧靈活,可以原地轉向。K1坦克噸功率為23.5馬力/噸,從0加速到32千米/小時需要9.4秒,最大公路速度65千米/小時。K1機動性超過朝鮮T-54/55、T-62。
K1的單位壓力0.87千克/平方厘米,比M1(0.94千克/平方厘米)小,K1採用了獨特的扭桿-液氣混合懸掛系統。在K1的6對負重輪中,第1、第2、和第6對負重輪採用液氣懸掛,中間的3對負重輪採用扭桿式懸掛。扭桿式懸掛系統價格便宜,簡單可靠,容易維護;液氣懸掛系統減震效果比扭桿式好,越野時乘員比較舒適,但是價格昂貴,需要經常補充油氣,維護麻煩。因為液氣懸掛,K1的坎坷地形通過能力強勁。 K1採用美國M68A1式坦克炮,與M1、M48A5相同,為英國L7線膛炮的美國改良版,壽命長達700發。K1主炮所用彈種同M48A5,其中主力彈種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為的穿甲厚度是脫殼穿甲彈的1.5倍。其在1000米處的穿甲厚度為450毫米,2000米處為400毫米。主炮威力足於擊穿包括暴風虎之內的朝鮮所有坦克。K1攜彈量為47發,比M1少8發。炮彈主要儲存在駕駛員身邊,炮塔吊籃內裝填手前立放8發。
K1坦克的輔助武器是3挺機槍,同火炮並列安裝有1挺M60E2X型7.62毫米機槍,裝填手有1挺M60D型7.62毫米頂置機槍,彈葯基數為8600發;車長有1挺K6型12.7毫米頂置機槍,彈葯基數為2000發。炮塔頂上安裝了機槍座,可從高位置實施有效的機槍壓制射擊,以便阻止敵步兵從近戰距離上實施反坦克攻擊。在炮塔前部兩側各裝有1組6具煙幕彈發射器。所有的彈葯,包括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均由韓國生產。 韓國K1坦克上安裝了第三代坦克的火控系統,主要由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瞄準系統、感測器和伺服機構等組成,具有不論在靜止間還是在行進間打擊靜止和活動目標的能力及夜間作戰能力。
火控彈道計算機為加拿大計算機設備公司生產的16位數字式電子計算機,對各種感測器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炮長瞄準鏡是休斯公司生產的,與M1A1坦克相同,內裝有摻釹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和熱成像夜視儀。瞄準鏡為雙向穩定式,在海灣戰爭中已經過考驗,證明具有很強的夜間戰斗能力和行進間射擊能力。
但休斯公司的這種炮長單目主瞄準鏡僅安裝在初期生產型的K1主戰坦克上,之後的生產型坦克換裝成更先進的得克薩斯儀器公司的熱成像瞄準鏡。熱成像瞄準境採用了性能更好的熱成像儀、二氧化碳型激光測距儀和雙向穩定的主瞄準鏡。該瞄準境採用了廣角雙目式,從而增大了視場,提高了圖像的清晰度。輔助瞄準鏡是1具8倍倍率的望遠鏡,與主炮並列安裝。
車長瞄準鏡為獨立式周視潛望鏡。此瞄準鏡採用了法國生產的全景式SFIM·VS580-13型,不與炮塔隨動,可獨立於炮長瞄準鏡使用,車長在射擊中可實施全周觀察,一旦發現新的威脅目標,可超越炮長操作,通過一個按扭就可使主炮實施跟蹤瞄準射擊。VS580是垂直向和水平向的雙向穩定器,放大倍率可變換為3倍或10倍。
K1坦克採用的炮長熱成像瞄準鏡和車長獨立潛望式瞄準鏡,屬於美國最新式M1A2坦克上首次使用的高技術設備。 K1A1在2001年10月13日公布,外型類似K1。K1A1坦克的主要特點是用120毫米火炮代替K1坦克的105毫米火炮,外觀上除了炮管顯得粗一些、火炮根部有圓型護盾外,其它基本沒有變化。其車寬、車高與K1主戰坦克完全相同,只是車長(炮向前)由7.67米增至9.71米。戰斗全重增至53.2噸。
K1A1坦克的火炮是美國的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這種火炮與美軍M1A1坦克的相同,兩者的彈葯具有通用性。雖然K1坦克換裝了120毫米滑膛炮,但炮塔基本上沒有變動。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為經特許由美國生產的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Rh-120滑膛炮,它可以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空心裝葯破甲彈,彈葯基數32發,比K1坦克少15發。
除更換主炮型號外,K1A1還升級了火控系統KGPS(韓國炮手主瞄器Korean Gunner's Primary Sight)KCPS(韓國車長主瞄器Korean Commander's Panoramic Sight)和32位元彈道電腦、更耐用的引擎,行進間射擊命中率可到90%最高到98%,改良裝甲等同於M1A1同級可以防貧鈾彈。車上還有二氧化碳激光測距儀。發動機室內的自動滅火系統也作了改進,其開關的打開由感測器絲改變為熱電偶。 當K1坦克投產後,韓國就有了向外國出口的意圖。為參加馬來西亞主戰坦克的競爭,韓國根據馬來西亞的要求,對K1坦克進行了一些改進。K1M坦克便是這種改進後的出口型坦克。
K1M主戰坦克,戰斗全重、單位壓力及車寬較K1主戰坦克都小。K1M主戰坦克仍採用105毫米線膛炮,彈葯基數41發。K1坦克使用的是二氧化碳型激光測距儀,而K1M主戰坦克裝的是喇曼頻移激光測距儀。此外,K1M主戰坦克還增裝了空調系統和激光告警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