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硝酸纖維素膜NC膜的應用技巧
從本節開始,我們開始對膜進行深入討論和談一些應用技巧。
1. 蛋白與膜的結合原理
蛋白與膜的結合原理, 已知的結合力包括疏水作用力H鍵靜電作用力等,確切的結合原理並不明確,主要靠假說來支撐。主要有兩種假說:
1)首先兩者靠靜電作用力結合,然後靠H鍵和疏水作用來維持長時間結合。
2)首先兩者靠疏水作用結合,然後靠靜電作用來維持長時間結合。
兩條假說,都表明其結合過程分為兩步,首先結合和後面長時間結合。由於結合原理的不明確性,導致在這方面的工作非常依賴實踐經驗。
2. 膜對結合的影響
1)膜孔徑
有些技術人員傾向使用膜孔徑來區分不同的膜,但是請注意這只僅僅限於同一廠家的產品,如果是不同廠家的產品,這種比較是無意義的。膜孔徑與層析速度的關系,已在上文描述。隨著膜孔徑減小,膜的實際可用表面積遞增,膜結合蛋白的量也遞增. 估量表面積的參數為表面積比率(實際可用表面積與所用膜平面積的比率)。
另外,膜孔徑越小,層析速度也越小,那麼金標復合物通過T線的時間也就越長,反應也就越充分。
綜合以上兩點,結論為膜孔徑越小靈敏度越高。但是同時也減慢了跑板速度,增加了非特異性結合的機會,也就是假陽性越高.所以要按照試驗結果挑選適合實際項目的膜,找到合適的平衡點。
2)不同廠家的膜差異
這個差異主要來源於兩點:
1> 生產膜時,使用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劑的來源,類型,數量不同。同理,在膜處理中這兩類物質一般會對性能產生較大影響。 2> 處理過程不同。
3. 生物原料,緩沖溶液的試劑和配方
1)生物原料, 作為CT線的生物原料使用情況各異,所以這里只做略述。
首先,單克隆抗體與膜的結合優於多克隆抗體,主要時由於多克隆抗體有很多不同的表面位點,而各位點與膜的最佳結合條件都有細微的差別,毫無疑問就增加了優化難度。其次,分子量越大,蛋白越難結合到固相材料上。
2)緩沖液
大家最關心的可能就是希望獲得一個性能優良的配方,包括緩沖液,封閉液等等處理溶液配方。
其實我也無法提供給你一個萬用配方清單。因為不同的反應體系需要不同的配方來支持, 而不同機構的反應體系又有差異。想獲」魚」先學」漁」.。為了不誤導大家,我在下面涉及到配方的問題上,僅提供思路,具體配方請自己摸索。
緩沖液的構成一般是:PBS(或其他緩沖體系)+作用物質(針對某一特定問題)+PH調整. 我在參考過以前的各種資料後,個人意見為配方原則為宜簡不宜繁,根據自己的需要添加作用物質,原來的很多需要添加的作用物質,由於膜製造技術的改進已經不再需要。
推薦的緩沖體系為0.01M PBS PH7-7.2, 該緩沖體系對多種抗原抗體都有良好的適應性。
作用物質的情況大致羅列如下:
少量NACL,減少信號強度,消假陽。
有機醇(甲醇,異丙醇等),潤濕膜,減少膜帶有的靜電,利於結合包被。個人不推薦,因制膜工藝改進。
表面活性劑(TW20,TX100),增加親水力,可避免線條中空現象,也可增色。
糖,保護劑,減緩老化速度,也可以增加親水力同上。
調PH到某個位置,可以消假陽。
4. 點樣環境
環境濕度對點膜過程非常重要。最佳濕度一般在45-65%。濕度過低,膜上容易聚集靜電荷,點膜容易出現散點,導致測試會出現疏水斑。濕度過高,膜上毛細作用加強,點膜容易引起CT線變寬甚至擴散。為了保證點樣時膜濕度的均一性,一般在點樣前把膜放到該濕度條件下平衡一段時間。
5. 點樣儀器與膜面情況的關系
目前有兩種點樣方式,劃膜式和非接觸點膜式.非接觸點膜式優於劃膜式,進口劃膜式優於國產劃膜式。
因劃膜式為軟管將抗體劃到膜表面,而膜本身的物理性質為軟脆,劃管會在其表面留下印痕.進口的劃膜機由於使用的材料和控制系統較好,所以留下的劃痕較輕,而國產儀器較差,留下的劃痕也就比較嚴重。 劃痕容易對層析的金標復合物形成阻力,導致假陽性。 同時容易出現跑板時在T線位置出現若有若無一條細線(鬼線),而跑板結束後鬼線消失的奇怪現象。
6. 膜的寬度與點樣位置
膜的寬度一般有18mm(or 20mm)和25mm兩種, 分別使用在做測試條和做測試板上。然而,不同的T線點樣位置將帶來不同的靈敏度。點樣位置上移,金標復合物通過T線位置時速度變慢,反應時間增加,靈敏度升高。反之靈敏度降低。這個方法可以用來改變靈敏度和消除假陽性。
7. 溶液在膜上的擴散
溶液在膜上的點樣量一般情況下為1ml/cm。溶液在膜上的擴散是趨向兩端的,噴點上去的是均勻的抗體溶液,但當乾燥時線條邊緣的乾燥速度高於中間,中間的抗體會不斷向兩邊擴散,所以乾燥後抗體是向線條的兩端聚集的。一般情況下不影響你的試驗。如果你發現線條出現兩端紅,中間淡的現象,就要考慮這個問題了。可以加如上面說的作用物質來解決。
8. 點膜前後的封閉作用
從供應商處購買回的膜基本上都是已經優化處理好的,直接點膜就可使用.然而我們還是經常會遇到關於封閉的討論。其實封閉不象大家認為的那樣,一封閉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老問題走了新問題又來了,而且更麻煩,我要說的是慎用封閉。我極其反對點膜前封閉的做法。原因為廠家在生產膜時候,各種配方是混合加入原漿的。而點膜前封閉時要將膜浸泡在封閉液內,必然擾亂了膜內正常的物質分布。由此引發了許多問題,也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有廠家遇到不封閉就無法包被上膜的問題,其實可以通過其他辦法來解決,封閉必然是下測。
我經常使用的封閉手法有兩種:流動封閉,將作用物質處理在樣品墊上。膜上定點封閉,將作用物質配成溶液噴點在膜的特定位置上。該方法需要使用BIODOT的AIRJET噴頭,可以將不合格的半成品大板重新復活。只要是將封閉做在了膜上,就必然會對產品的穩定性造成影響,具體的影響程度要通過穩定性測試來評判。
9. 膜的儲存
剛生產出的膜一般含有5-10%的水分。關於膜的老化機理,有個理論支持,不過爭議比較大。理論認為:膜的老化是因為膜上的水分蒸發,使膜變得疏水,帶電荷並變脆。儲存膜一般要求是避光,密封,過干或過濕都不利。在這種保存條件下,一般可以放置兩年。但是如果膜上做了封閉處理,就要根據具體試驗情況來判斷了。有些膜由於生產工藝的問題,使用後靈敏度會在一段時間內發生變化,遇到這種問題,就需要在點膜後放置一段時間,待穩定後方可進入調試生產。
硝酸纖維素膜NC膜
規格: 15X20cm
孔徑: 0.45μm
保存: 5-15℃密封保存,保質期一年
產品簡介: 本品外觀潔白,膜正面呈光澤,與水接觸應立即浸潤,不能立即浸潤老者視為失活,不能點樣,膜面有花斑或有粉性結構皆視為次品。用於轉移電泳,宜選孔經0.22或0.45,以保證膜的強度,並減少穿透損失,硝纖膜過份乾燥時脆,濕時有彈性,操作時室內應保持中常溫度,避免過份乾燥,防止發脆,本品靜電吸附膜的親水性好,滲濾時間適中,蛋白吸附力強,轉膜的蛋白集中而不擴散,顯色的靈敏度和特異性高,背景低。
⑵ 蛋白質電泳後用硝酸纖維膜(NC膜)轉膜的作用和目的是什麼
電泳時為了分離復合物中的蛋白質,轉膜是為了把電泳上的蛋白轉到NC膜(PVDF膜也是常用的)這種固相的載體上,以利於後續的研究,比如說western檢測,通過抗原抗體反應檢測某種特定蛋白的表達含量.
⑶ 在制備胃蛋白酶合劑是能否進行過濾為什麼
不能進行過濾。
因為氨基酸殘基在酸性溶液中帶正電荷,在鹼性溶液中帶負電荷,在合劑中胃蛋白酶是帶正電荷的(因在酸性溶液中)。
濾紙或棉花是由纖維所組成的,濕潤後帶負電荷,因此,過濾時濾紙或棉花能吸附一部分胃蛋白酶使活力降低,故不主張過濾;如必須過濾時,應將濾紙或棉花用蒸餾水濕潤後,再以稀鹽酸少許沖洗,目的是飽和濾材表面電荷,使之不會產生吸附現象。
⑷ western blot的實驗原理(詳細的)
Western Blot與Southern印跡雜交或Northern印跡雜交方法類似,但Western Blot採用的是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被檢測物是蛋白質,「探針」是抗體,「顯色」用標記的二抗。
經過PAGE分離的蛋白質樣品(跑PAGE 膠的原理你懂吧~~~),轉移到固相載體(硝酸纖維素膜NC膜)上,固相載體以非共價鍵形式吸附蛋白質,且能保持電泳分離的多肽類型及其生物學活性不變(這個過程就是轉膜)。
以固相載體上的蛋白質或多肽作為抗原,與對應的抗體起免疫反應,再與酶或同位素標記的第二抗體起反應,經過底物顯色或放射自顯影以檢測電泳分離的特異性目的基因表達的蛋白成分。該技術也廣泛應用於檢測蛋白水平的表達。
⑸ 0.22u的濾膜會把蛋白質濾除嗎
你好!
一般不會!因為濾孔太大,蛋白大小約為幾百個納米。某些蛋白被濾除,是因為如果某些濾膜可能對某些蛋白質有吸附作用,例如
醋酸纖維素薄膜可以選擇性吸附和移除某些低含量的有機物等等。
如有疑問,請追問。
⑹ NC膜,PVDF膜和尼龍膜的區別
這個主要是根據材料的耐污染程度、反洗清洗後的通量恢復以及膜的抗老化強度來區別,孔徑以及過濾效率應該都差不多。
⑺ 蛋白質分離器和過濾器是一樣的嗎
感覺應該不一樣,蛋白質分離器
主要功能是把蛋白質分離出來,可以用過濾的方法,也可以用其它分離方法,比如離心分離,膜分離等等
⑻ 使用硅藻土做為助濾劑的時候,它會不會吸附我原液中的有效蛋白呢
是的,會的。但可以試下美國3M的深層過濾,主要應用在生物製品行業,很多單抗,疫苗,白蛋白都是應用3M的ZETAPLUS,低蛋白吸附,澄清效果非常明顯。
⑼ 如何檢測蛋白是否轉印到NC膜上
麗春紅染色,然後用TBST洗掉
考馬斯染膠還差不多
⑽ 蛋白質分離方法有哪些它們的特點各是什麼
據蛋白質分子大小不同進行分離的方法主要有透析、超濾、離心和凝膠過濾等回。
透析和超濾是答分離蛋白質時常用的方法。
透析是將待分離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製成的透析袋中,再浸入透析液進行分離。超濾是利用離心力或壓力強行使水和其它小分子通過半透膜,而蛋白質被截留在半透膜上的過程。
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將蛋白質大分子與以無機鹽為主的小分子分開。
它們經常和鹽析、鹽溶方法聯合使用,在進行鹽析或鹽溶後可以利用這兩種方法除去引入的無機鹽。
由於超濾過程中,濾膜表面容易被吸附的蛋白質堵塞,以致超濾速度減慢,截流物質的分子量也越來越小。所以在使用超濾方法時要選擇合適的濾膜,也可以選擇切向流過濾得到更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