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甘度冬季生化池氨氮升高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秋季接近尾聲,冬季即將來臨,污水處理廠在低溫的條件下,氨氮的指標往往很容易超標,那麼,冬季為什麼氨氮升高塌散快,與哪些因素有關,又該如何處理呢?
一、原因分析
1.低溫環境下,生化池菌種受到水溫的影響:好氧池、厭氧池、缺氧池的微生物活性降解低、生長速度慢、導致出水水質不穩定。
2.氨氮的超標,由於硝化細菌對水溫較為敏感,生化池的水溫低於硝化細菌的適宜溫度值,而且污泥濃度沒有為了冬季代謝緩慢提高,從而氨氮降解速率大大降低。
3.硝化細菌低於5℃以下生長停歇或者死亡,水溫在10-40℃范圍內能夠正常生長繁殖,在10-15℃生長繁殖較緩慢,並隨著溫度增高而繁殖加快,25-37℃最適宜生長繁殖
4.碳源充足情況下(也就是有機質豐富),約20—30分鍾繁殖一代,超過48℃後生長繁殖受到抑制,但也能繁殖,超過50度硝化細菌培養微生物繁殖受到很大抑制,最後污水發黑發臭死亡。
5.當水溫低15度以下,硝化速率降低,低於5度以下,微生物休眠,硝化作用停止。因此,冬季氨氮急劇襲斗升高主要原因是水溫。
二、解決方法
1.設計階段考團禪氏慮水溫問題,把池體做成地埋式(小型的污水處理站比較合適)。
2.提前提高污泥負荷,提前投加污泥增加污泥濃度,延長污泥齡一定程度上提高污泥濃度,從而抵消硝化細菌活性降低所產生的影響。
3.條件允許情況,給進水加熱,有均質調節池[HJ1] ,可以在池內加熱,這樣氨氮降解波動比較小,或者直接在進水用電加熱、混合等提高水溫。在給進水加熱過程中注意水溫調節和工作人員的安全。
4.投加甘 度氨氮降解菌種或者硝化細菌,在好氧池投加硝化細菌,增加微生物的繁殖速率,提高生化系統的活性,硝化細菌有一定的耐低溫繁殖能力,溫度不低於10度以下,可以有效降解氨氮。
5.在生化池投加甘 度硝化細菌培養微生物,在生化池後端增加一個加葯設備,輔助生化池氨氮降解下來。
三、硝化細菌生長條件分析
①溶解氧:溶解氧控制在2~3mg/l之間,溶解氧低於0.6mg/l,硝化過程將受到較大抑制,
②水溫:硝化菌比較合適的水溫20~30℃之間。通常低於5℃時,硝化菌的活動就基本停止。
③PH值:硝化菌種最佳的PH值范圍是7.5~8.5。
④底物濃度:硝化細菌是自養型好氧菌,底物濃度對於硝化菌不是其生產的必要因素。
⑤污泥齡:需要保證好氧系統的微生物有足夠的硝化菌,提供硝化菌的濃度,通常將污泥齡控制在10d左右。
甘度 | 做好菌種 做好服務
『貳』 怎樣培養水處理段的好氧細菌
答:(1)污水處理廠在單體試車初步驗收和聯動試車的基礎上。進水的污水水質內、水量能滿足初步運行的容要求,即可進行投產試運行。首先要培養活性好氧菌。培養好氧菌的菌種和所需的營養物質在城市污水中都存在,一般直接通污水進行培養。 (2)將城市污水引入曝氣池後暫停進水,進行曝氣。在水溫、氣溫都合適情況下1-2天就會出現絮狀物,這時可少量連續進水,也可間歇進水,繼續曝氣。連續曝氣一周後,通過顯微鏡檢查到菌膠團生產良好後即可由少到大逐漸增加進水到設計量,投入試運行。如果營養不足可加入一些糞便、食品加工業的含氮磷豐富的廢液,以及飯店的米泔水等以增快培養的速度。還要注意在培養菌的初期,由於好氧細菌沒大量形成,應控制曝氣量避免溶解氧過量,避免好氧細菌老化。
『叄』 如何用生活污水處理廠生物泥培養生物菌
有生活污水處理生物菌
培菌方法:
1、所謂活性污泥培養,就是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繁殖條件,即營養物,溶解氧,適宜溫度和酸鹼度。
(1)營養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應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環境溶解氧大於0.3mg/l,正常代謝活動已經足夠。但因污泥以絮體形式存在於曝氣池中,以直徑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圍溶解氧濃度2mg/l時,絮粒中心已低於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長,所以曝氣池溶解氧濃度常需高於3-5mg/l,常按5-10mg/l控制。調試一般認為,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mg/l較為適宜。
(3)溫度:任何一種細菌都有一個最適生長溫度,隨溫度上升,細菌生長加速,但有一個最低和最高生長溫度范圍,一般為10-45ºC,適宜溫度為15-35ºC,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4)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最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2、培菌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2)干泥接種培菌法:最好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脫水後的干污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後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並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後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製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澱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面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6)直接引進種菌種培菌:有些特殊水質菌種難於培養,還可利用當地科研力量,利用專業的工業微生物研究所培養菌種後再接種培養,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專門好氧菌。此法,投資大,周期長,只有特殊情況才用。
3、馴化:在培菌階段後期,將生活污水和外加營養物量,逐漸減少,工業廢水比例逐漸增加,最後全部轉為受納工業廢水,這個過程稱為馴化。理論上講,細菌對有機物分解必須有酶參與,而且每種酶都要有足夠數量。馴化時,每變化一次配比時,需要保持數天,待運行穩定後(指污泥濃度未減少,處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變動配比,直至馴化結束。
『肆』 污水處理菌種怎樣培養
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的培養,就是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條件,在這種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活性污泥形成,並且在數量上逐漸增長,並最後達到處理廢水所需的污泥濃度。
為達到污水中污染物質降解的目的,遴選、培養、組合針對污水特別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形成菌群,成為專門的污水處理菌種,是目前污水處理技術中最先進的幾種方式之一。
菌種源自於大自然,加以人工培育馴化,最終回歸大自然,擔任修復水體氮循環的使命,符合無毒、無公害、無二次污染、對人體無害的原則。能有效去除氨氮、BOD、COD、SS、硝酸根、硫酸根、色度、臭味、毒性物質、化合污染物等,而不需化學混凝、助凝的過程。
第一代的生物處理技術利用污水或污泥中的自發性細菌進行硝化與反硝化作用將有機污染物降解,使水體恢復氮循環的自凈能力,由於菌種不全或數量不足,已經應付不了現代化高濃度與高復雜的污水;
第二代生物處理技術則是利用專業的微生物菌劑結合好氧、缺氧、厭氧等各種手段與設施來處理特定污水,由於環境適應能力與配方不全,不易全面解決污水中的高復雜污染成分與頑劣性的污水;
第三代污水處理菌技術是新一代的復合性微生物菌群,結合污水處理菌微生物研發經驗與全球先進微生物基因工程培植技術,遴選萃取多種微生物中對水體污染物具有優秀降解性的菌種基因。
培育成新一代更具降解污染能力的微生物,經過嚴格的篩選與馴化,再運用專用配方將多種微生物構成生物鏈,最終馴養成為專治復雜污水的復合菌群,使能處理各種高難度的廢水。
(4)污水處理廠冬季培菌需要哪些條件擴展閱讀:
好氧性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利用水中的溶氧(DO),將有機污染物質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或轉化為污水處理微生物的營養物質,並利用這些養分進行繁殖,其過程正好可以降解污染物質,達到除污除臭的目的,此種處理法稱為好氧性處理,利用最多的就是活性污泥法。
通用厭氧性污水處理微生物是在沒有溶氧的環境下將硝酸鹽還原(利用硝酸鹽中的氧),進行脫氮反應,使其產生氮氣,此種方廣泛運用於含有氮氣的廢水處理。而酸生成菌(通用厭氧性微生物)常用於絕對厭氧微生物污水處理工法中的前期酸化反應。
硝化反硝化復合菌種:具備硝化和反硝化雙重作用的復合菌種,在污水處理環境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單一使用硝化或反硝化菌種越來越難達成菌種平衡,硝化反硝化的配比多數企業對污此的掌握也並非准確,造成大量菌種資源浪費或不足,難以達成理想的污水處理效果。復合菌種可根據水質情況自我擴繁,達到菌種平衡,讓污水處理工作更簡單、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