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水力計算中,什麼是面積比流量!什麼是人口比流量,什麼是管線比流量!
面積比流量是來除去大用源戶用水外,假定其餘用水量均勻分布在供水區內;
人口比流量是假定沿線流量以人口為單位,均勻分布的一種情況;
管線比流量是以管線為單位計算各個管線的比流量,然後再分配到各個節點計算出節點流量。
(1)污水比流量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計算沿線流量時,往往加以簡化,即假定用水量均勻分布在全部干管上,由此算出干管線單位長度的流量,叫做比流量。
單位:L/(s·m)。
比流量qs=(Q-Σq)/Σl
其中Q:管網總用水量(L/s)
Σq:大用戶集中用水量總和(L/s)
Σl:干管總長度,不包括穿越公園、廣場等無用水建築物地區。單側配水管線按一半計算。
但是,按照用水量全部均勻分布在干管上的假定以求出比流量的方法,存在一定缺陷。因為他忽視了沿線供水人數和用水量的差別。
為此提出另一種方法:將管段總長度Σl用供水區總面積ΣA代替,得出的是以單位面積計算的比流量qA。這種方法比較准確,不過計算復雜,對於一般管網,並無必要採用此方法。
Ⅱ 污水水力計算中,什麼是面積比流量!什麼是人口比流量,什麼是管線比流量!
1. 面積比流量是在污水水力計算中,假設除了大型用戶之外的所有用水量在整個供水區域內均勻分布的情況下,計算出的比流量。這種方法忽略了大型用戶的集中用水量,將剩餘的用水量假定為均勻分布在廣泛的區域中。
2. 人口比流量是指在沿線流量計算中,假設用水量以人口為單位在供水區域內均勻分布的情況。這種方法將用水量與人口數量關聯起來,假定每個人口的用水需求是相同的。
3. 管線比流量是指以管線為單位進行計算,確定各個管線的比流量,然後將這些流量分配到管網中的各個節點,從而計算出每個節點的具體流量。這種方法有助於確定管線在不同區域的供水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比流量計算方法存在一定的簡化和假設。例如,假定用水量在整個供水區域內均勻分布,這可能會忽視實際供水需求中的差異。因此,有時會採用更復雜的計算方法,如以供水區總面積代替管線長度來計算面積比流量,以獲得更准確的流量數據。然而,這種方法雖然更精確,但計算過程更為復雜,對於一般管網來說,可能並不必要採用。
Ⅲ 污水比流量怎麼計算
首先,關於「取水指標」,請提供該數據的單位,以便進行准確計算。假設「取水指標」是指《室外給水設計標准》GB50013-2018中規定的最高日的綜合生活用水定額,其數值為0.35立方米/(人·天),則污水面積比流量的計算方法可能如下:
污水面積比流量 = 0.35 × 人口密度 × 0.85 × 1.1 ÷ 1.2
在此公式中,0.35代表綜合生活用水定額,0.85考慮了給水系統中85%的水量最終轉化為污水,1.1則考慮了大約1%的水量因地下水入滲而未能計入給水系統。分母1.2用於將最高日的污水流量調整至平均日平均時的水平,因為污水面積比流量是指在平均日平均時的污水產生情況。
然而,如果0.35已經是平均日的綜合生活用水定額,那麼1.2這個系數就是多餘的。此時,需要知道人口密度才能進一步計算污水比流量。
具體的污水比流量計算公式,請參考下圖。
Ⅳ 比流量一般多大
15.8升。比流量指的是單位街區面積的生活污水平均流量,比流量一般15.8升,計算方法為0.35×人口密度×0.85×1.1÷1.2,因此是15.8升。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廢水,主要來源於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
Ⅳ 污水處理中污泥迴流比一般是多少
污水處理中污泥迴流比是指曝氣池中迴流污泥的流量與進水流量的比值。
一般用百分數表示,符號為R。
計算公式為:
①迴流污泥量Qr=污泥迴流比R*污水流量Q
②R·Q·Xr = (R·Q + Q)·X
式中:
Xr——迴流污泥的懸浮固體濃度,mg/L。
R——污泥迴流比。
X——混合液污泥濃度,mg/L。
Q——污水流量
泥迴流比與污水水質、污水處理工藝均有關系。對於生活污水,採用推流曝氣、階段曝氣時迴流比約為25%~75%;採用合建式完全混合曝氣,迴流比為10%~400%;採用A/O工藝進行脫氮處理,迴流比為50%~100%;採用A/O工藝除磷,迴流比為40%~100%;採用A/O工藝同步脫氮除磷,迴流比20%~100%;採用延時氧化溝,迴流比75%~150%。對於石化類污水,採用氧化溝、A/O工藝、推流式曝氣時,迴流比為50%~100%。
Ⅵ 什麼叫生活污水的比流量
生活污水的比流量是指單位街區面積的生活污水平均流量。具體演算法是先算出人口密度(cap/ha),再確定好居民生活污水定額,用人口密度乘以污水定額再除以86400即為生活污水的比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