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處理加1kgPac產污泥多少
pac只是起到懸浮物絮凝沉澱的作用,具體污水的產泥量多少需要看污水的濁度或者含泥量。
1kg pac固體葯劑大概可以處理500噸左右的污水,PAC固體葯劑自身大概含有1%的水不溶物會變成污泥。
② 常用的絮凝劑有哪些
1、聚合氯化鋁(PAC):對各種廢水都可以達到好的絮凝效果,能快速形成大的礬花,沉澱性能好,適宜的值范圍較寬(pH在5-9之間),且處理後水的pH值和鹼度下降較小。水溫低時,仍可保持穩定的絮凝效果,其鹼化度比其它鋁鹽、鐵鹽為高,因此葯液對設備的侵蝕作用小。
2、聚合硫酸鐵(PFS):混凝體形成速度快,密集且質量大且沉降速度快。尤其對低溫低濁水有優良的處理效果,適用水體pH值范圍(pH在4-11之間),腐蝕性小。實驗表明,用聚鐵凈化水,可降低亞硝氮及鐵的含量。因此它是優良安全的飲用水混凝劑劑,有取代對人體有害的聚合鋁混凝劑的趨勢。
3、聚亞鐵:可將高價金屬離子還原成低價金屬離子且不需酸化。該混凝劑在水體中具有電荷中和與吸附架橋雙重功能。與活性劑共用,可使膠體物質轉變為混凝體,同時除去廢水中的Cu、Zn、Ni等金屬離子,成為高效電鍍廢水凈化劑。
4、聚合硫酸鋁(PAS):去除濁度效果顯著,並有較廣的溫度使用范圍和對原水的適用范圍。不僅可處理工業用水,還可處理工業廢水。
5、聚合硅酸(PS):目前對聚合硅酸制備方法、聚合機制、聚合度的影響因素勻己研究較為透徹。研究發現,可利用中和所達到pH值的不同來控制聚合速度。聚硅酸具有很強的粘結聚集能力和吸附架橋作用。
6、聚丙烯醯胺:在合成的有機高分子絮凝劑中,聚丙烯醯胺的應用最多。聚丙烯醯胺有非離子型、陽離子型和陰離子型三種。它們的分子量均在50-600萬之間。
由於這類絮凝劑存在一定量的殘余單體丙烯醯胺,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毒性。高分子量(106以上)的聚丙烯酸納屬陰離子型混凝劑,有強的混凝作用且無毒。聚丙烯酸納對懸浮於水介質中的細粒子產生非離子吸附,使粒子間產生交聯。它對具有金屬氫氧化物這類正電荷的膠體粒子更顯示出其優良的性能。
7、聚二甲基二丙烯基氯化銨:陽離子型高分子化合物,用於水處理能獲得比目前較常用的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和有機高分子混凝劑聚丙烯醯胺更好的處理效果,可單獨使用,也可與無機混凝劑並用。
③ 污水處理廠用聚合鋁鐵溶解後會產生成泥嗎
根據不同情況,現場調試或作燒杯試驗,取得最佳使用條件和最佳投葯量以達到最好的處理效果。
1、使用前,將聚合氯化鋁鐵按一定濃度(10-30%)投入溶礬池,注入自來水攪拌使之充分水解,靜置至呈紅棕色液體,再兌水稀釋到所需濃度投加混凝。
水廠亦可配成2-5%直接投加,工業廢水處理直接配成5-10%投加。
2、投加量的確定,根據原水性質可通過生產調試或燒杯實驗視礬花形成適量而定,制水廠可以原用的其它葯劑量作為參考,在同等條件下本產品與固體聚合氯化鋁用量大體相當,是固體硫酸鋁用量的1/3-1/4。
如果原用的是液體產品,可根據相應葯劑濃度計算酌定。
大致按重量比1:3而定。
3、使用時談燃,將上述配製好的葯液,泵入計量槽,通過計量投加葯液與原水混凝。
4、一般情況下當日配製當日使用,配葯需要自來水,稍有沉澱物屬正常現象。
其實確定聚合輪侍殲氯化鋁鐵投加臘沖量很簡單,只要大家聚合氯化鋁鐵使用投加方法用對基本上就不會出錯,好的聚合氯化鋁鐵產品要想發揮其最佳效果,合理的使用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④ 常見污水處理工藝匯總
常見污水處理工藝匯總
污水處理工藝主要分為物理法、化學法、物理化學法、生物法以及自然條件下的生物處理法。以下是各類方法的詳細介紹:
一、物理法
沉澱法:主要去除廢水中無機顆粒及懸浮物(SS)。通過重力作用,使廢水中的懸浮顆粒下沉到底部,從而實現固液分離。
過濾法:主要去除廢水中SS和油類物質等。利用多孔性過濾介質截留廢水中的懸浮物,使廢水得到凈化。
隔油:去除可浮油和分散油。通過物理方法將廢水中的油脂分離出來,防止油脂對後續處理工藝的干擾。
氣浮法:用於油水分離、有用物質的回收及相對密度接近於1的懸浮固體去除。通過向廢水中通入空氣,產生微小氣泡,使懸浮顆粒附著在氣泡上並上浮至水面,從而實現分離。
離心分離:微小SS的去除。利用離心力將廢水中的懸浮顆粒分離出來,適用於處理含有微小顆粒的廢水。
磁力分離:去除沉澱法難以去除的SS和膠體等。通過磁力作用,將廢水中的磁性顆粒或經過磁化處理的顆粒分離出來。
二、化學法
混凝沉澱法:去除膠體及細微SS。通過向廢水中投加混凝劑,使膠體顆粒和細微懸浮物聚集成較大顆粒並沉澱下來。
中和法:酸鹼廢水的處理。通過向廢水中投加酸或鹼,調節廢水的pH值,使其達到中性或接近中性,從而消除酸鹼污染。
氧化還原法:有毒物質、難生物降解物質的去除。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將廢水中的有毒物質或難生物降解物質轉化為無毒或易生物降解的物質。
化學沉澱法:重金屬離子、硫離子、硫酸根離子、磷酸根、銨根等的去除。通過向廢水中投加化學試劑,使這些離子與試劑反應生成難溶沉澱物並沉澱下來。
三、物理化學法
吸附法:少量重金屬離子、難生物降解有機物、脫色除臭等。利用吸附劑的吸附作用,將廢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在吸附劑表面,從而實現凈化。
離子交換法:回收貴重金屬,處理放射性廢水、有機廢水等。通過離子交換樹脂的交換作用,將廢水中的離子與樹脂上的離子進行交換,從而實現離子的去除或回收。
萃取法:難生物降解有機物、重金屬離子等的去除。利用萃取劑與廢水中的污染物發生萃取反應,將污染物從廢水中轉移到萃取劑中。
吹脫和汽提:溶解性和易揮發物質的去除。通過向廢水中通入氣體,使廢水中的溶解性或易揮發物質隨氣體逸出,從而實現去除。
四、生物法
活性污泥法
SBR法(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藝簡單,節省費用;理想的推流過程使生化反應推力大、效率高;運行方式靈活,脫氮除磷效果好;防治污泥膨脹的最好工藝;耐沖擊負荷、處理能力強。
CASS法:SBR法的改進型,佔地小、運行費用低、技術成熟、工藝穩定。
AO法(厭氧好氧工藝法):系統簡單,運行費低,佔地小;以原污水中的含碳有機物和內源代謝產物為碳源,節省了投加外碳源的費用;好氧池在後,可進一步去除有機物;缺氧池在先,可減輕好氧池負荷;反硝化產生的鹼度可補償硝化過程對鹼度的消耗。
AAO法(厭氧-缺氧-好氧法):最簡單的同步脫氮除磷工藝,總水力停留時間少於其他類工藝;不易發生污泥絲狀膨脹;污泥含磷高,具有較高肥效;運行中勿需投葯,運行費用低。
氧化溝法:除具有一般活性污泥法的優點外,還具有流程簡化、操控靈活、凈化程度高、耐沖擊、運行穩定可靠等特點。
生物膜法
生物濾池:處理效果好,不產生二次污染;微生物能夠依靠填料中的有機質生長,無須另外投加營養劑;緩沖容量大,耐沖擊負荷的能力強;運行穩定,維護管理簡單。
生物轉盤:佔地面積小、結構緊湊;能耗低、處理效率高;管理方便、操作容易。
生物接觸氧化池:容積負荷高,耐沖擊負荷能力強;剩餘污泥量少;生物活性高,泥齡短;能分解其他生物處理難分解的物質;容易管理,消除污泥上浮和膨脹等弊端。
厭氧生物處理法:包括厭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能耗低,可回收生物能源(沼氣);每去除單位質量底物產生的微生物(污泥)少;整個過程不需要氧氣,對有機物具有很高的負載力。
自然條件下的生物處理法
穩定塘:能充分利用地形,結構簡單,建設費用低;可實現污水資源化和污水回收及再用;處理能耗低,運行維護方便,成本低;美化環境,形成生態景觀;污泥產量少;能承受污水水量大范圍的波動。
土地處理法:用土壤和植物改善水質的方法的統稱。同時利用廢水的水分和養分滋養土地。
五、污水處理流程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柵或者砂濾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一級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二級處理),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⑤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怎麼處理
目前大多數城市污水處理廠都採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泥。
生物處理的原理回是通過生物作用,尤其答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機物的分解和生物體的合成,將有機污染物轉變成無害的氣體產物(CO2)、液體產物(水)以及富含有機物的固體產物(微生物群體或稱生物污泥);多餘的生物污泥在沉澱池中經沉澱池固液分離,從凈化後的污水中除去。
(5)廢水處理加什麼轉換成泥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工藝分三級:
一級處理:物理處理,通過機械處理,如格柵、沉澱或氣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塊、砂石和脂肪、油脂等。
二級處理:生物化學處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轉化為污泥。
三級處理:污水的深度處理,它包括營養物的去除和通過加氯、紫外輻射或臭氧技術對污水進行消毒。可能根據處理的目標和水質的不同,有的污水處理過程並不是包含上述所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