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造紙廠的污染大
1. 古法造紙工藝相比現代造紙方法,其污染程度較低。這是因為古法造紙主要使用竹子、樹皮、麻等天然材料,並通過簡單的物理加工製成紙張,過程中使用的化學物質相對較少。
2. 現代造紙工業通常採用化學方法,這些方法需要大量的水和化學試劑,這導致了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在現代造紙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含有高濃度的化學需氧量(COD)和懸浮物(SS),以及顯著的色度問題。
3. 造紙廢水中懸浮物(SS)和化學需氧量(COD)的濃度較高。COD由非溶解性COD和溶解性COD兩部分組成,其中非溶解性COD通常佔COD總量的很大比例。當廢水中的懸浮物被去除時,大部分非溶解性COD也會被一同去除。
4. 因此,在處理廢紙造紙廢水時,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有效去除懸浮物(SS)和化學需氧量(COD)。這通常涉及到採用適當的水處理技術,如絮凝、沉澱、過濾等步驟,以減少廢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從而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② 中國古代保護生態環境的主要措施是
歷史上的環境問題主要是人類活動特別是農牧業生產活動引起的對森林、水源及動植物等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破壞。從遠古時期起,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有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思想。這種思想,常常是不自覺的、甚至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周代人們就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活動,先秦時期,人們對生物資源的保護由不自覺的、模糊的階段逐漸地發展到自覺的、比較清楚的階段。到春秋戰國時代,對生物資源的保護已具有明確的目的,具體的規定,范圍也相當廣泛,並始終同經濟發展相聯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到了秦漢時期,保護生物資源的行動已由自發階段進入了相當自覺的階段,在理論上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唐代和宋代對環境管理和生物資源的保護仍給予一定程度的重視,元朝對環境的破壞是歷朝歷代甚至世界上也是罕見的,明朝總體上對環境保護依然很重視,清朝不重視環境,人口激增,給我國環境帶來巨大災難。
接下來我們從兩個方面論述歷朝歷代的環境政策,一方面以西周、秦漢、唐宋和明朝為例,論述我國古代的環境保護,這是我們現代政府需要學習的部分。另一方面以南北朝、元朝和清朝為例論述破壞環境帶來的嚴重後果,我們要引以為戒。
西周時期頒布的《伐崇令》規定:「毋壞屋,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今者,死無赦。」這是我國古代較早的保護水源、森林和動物的法令,而且極為嚴厲。西周政府把對人口居住環境的考察和保護列入了西周的朝政范圍。戰國時的荀子有一段著名的保護言論:「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而百姓有餘食也;污池淵沼川澤,謹其時禁,故魚鱉優多,而百姓有餘用也。」
不難看出,荀子的保護思想是於經濟建設密切結合的,其保護的目的,也在於發展生產,保障供給。管仲在總結前代帝王處置山林川澤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並實行了保護生物資源的政策。他主張採用法律手段保護生物資源,建立管理山林川澤的機構。他認為,保護生物資源,並不是把山林川澤封禁起來,不讓人們利用,而是按照規定的季節開放,有計劃地利用。先秦關於保護生物資源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唐代不僅把山林川澤、苑圃、打獵作為政府管理的范圍,還把城市綠化、郊祠神壇、五嶽名山納入政府管理的職責范疇,同時還把京兆、河南二都四郊三百里劃為禁伐區或禁獵區,這就從管理范圍上超過了先秦時期。宋代,特別是北宋,也相當重視生物資源的保護,並注重立法保護,甚至以皇帝下詔令的方式,一再重申保護禁令;同時,還命令州縣官吏以至鄉長里長之類的基層官吏偵察捕拿違犯禁令的人,可見其認真程度及執法之嚴。從宋代起,人們對圍湖造田導致蓄泄兩誤、濫砍亂伐導致水土流失的問題已經有所覺察,表明當時的有識之士對新出現的環境問題相當敏感。明代對山林川澤的保護一直到仁宗時,都承襲前代的有關規定進行管制,而且范圍相當廣泛。到仁宗時,為了緩和「工役繁興,征取稍急」的困難局面,減輕人民負擔,就開始放棄或部分放棄了管制措施。
南北朝五胡亂華時期由於大量胡人長時間割據再「黃土高原」和北方土地,導致胡人的密度突然加劇,再加上長時間和南方漢人的拉據戰,所以需要大量木材。而「黃土高原」提供了這一方便,導致黃土高原的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從此「河」變為「黃河」黃河變渾濁正是從這里開始的。元朝對環境的破壞是歷朝歷代甚至世界上也是罕見的,蒙古人對適合耕地的環境進行大面積的破壞和荒廢,由於蒙古人不適合中國古代的山水環境,所以強制破壞了萬年已久的森林和水土,大面積的改變所環境的作物和物種,大面積的放牧導致加劇了北方土地的荒蕪化。據《農織記》所載「茹鶴屍濫,山野林禿」表明對中國物種和環境結構的破壞是相當嚴重的。清代人口猛增,又開放了東北、西北及江南許多草原或山地,墾為農田,造成草原退化、沙漠擴展及林木破壞與水上流失,環境遭到進一步破壞。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已經看到了問題的所在,並提出了切中時弊的警告。並且清代施行的禁海,害怕漢人和倭人相互勾結對木材進行嚴格的控制,導致普遍亂砍亂伐。清代散文家梅曾亮記述並分析了安徽宣城水土流失的狀況及原因,指出開墾山地造成了水土流失並殃及平地農田。但是,所有這些警告並未引起清王朝的重視,不合理的墾殖仍在繼續進行,對中國的環境帶了巨大的災難。我國建國之後,也是盲目的墾荒,擴展農田,造成現在的土地沙漠化嚴重,歷史一再重演,我們要吸取教訓,保護環境。
隨著工業化和科學技術的高歌猛進,傳統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離我們愈來愈遠。人們日益從與自然和諧而生的共榮關系中分化出來,異化為自然地對立面。讓我們重拾天人合一,反省自己,保護自然環境,人人有責!
③ 造紙術污水處理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如今我國的造紙行業年產銷量約佔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是很重要的工業領域。但是造紙行業也會產生大量的污水,這些污水若不加處理排放至戶外也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造紙業產生的污水主要集中在制漿和抄紙過程中,且造紙過程中會使用防腐劑、殺菌劑等助劑,所以污水中BOD、COD、懸浮物、色度指標都很高。造紙行業本身就是需水量較大的行業之一,在污水處理的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尾水回用問題,盡量降低排放量,提升水資源利用率。針對這些,我們在污水處理上要注意選購合適的設備。
第一點,針對造紙污水所產生的大量懸浮物,預處理可以安裝格柵、篩網、纖維回收系統,根據不同的造紙工業水水質採取不同的預處理。
第二點,降低造紙污水色度。常規經過生鋒漏化處理後,色度指標能達到相應的排放標准。不達標的情況下,可以採用後加吸附、混凝、膜分離等進一步處理。
第三點,造紙污水最常見的處理工藝是生化處理,當然也要考慮到成本雹爛、運行管理等因素,選擇預算范圍內合適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參數。
造紙污水成分復雜,而且不同造紙工藝所產生的污水成分差別也較大,在進銀肆爛行造紙污水處理工藝選擇時,要綜合考慮原水水質、出水標准、經濟指標、設備佔地。
④ 造紙污水處理技術
造紙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一定的地位,紙和紙板的消費水平,是衡量現代化水平與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同時眾所周知,造紙工業是水污染大戶。據不完全統 計,1995年全國縣及縣以上造紙企業排放廢水量約為24億噸,佔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的11%,居第三位;COD排放量為300餘萬噸,佔全國COD排放 量的42%,居第一位。由此可見,為了控制污染,保護環境,迫切需要解決造紙工業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問題。
造紙工業既是水污染大戶又是用水大戶。例如,以商品漿和廢紙為原料的造紙生產,根據規模、設備狀況、生產管理等因素,噸紙水耗為數十噸~上百噸之間,一座年產10萬噸的造紙廠,每日耗水量約25,000m3~35,000m3。為了節省我國有限的水資源,尋求經處理後造紙廢水的回用可行性,亦是一個擺在我們面前具有顯明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的新課題。
2 造紙(廢紙類)廢水來源與性狀
2.1污染成份
廢紙類造紙廢水是以廢紙、商品漿(大多為進口漂白木漿)為主要原料,生產多種規格的白紙板、白卡紙、箱板紙、瓦楞紙等產品。排放的廢水主要來自廢紙的碎 漿、篩選、浮選及抄紙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如根據生產需要有脫墨工序的話,則還有脫墨廢水等等。廢水中的主要成份是細小懸浮性纖維、造紙填料、廢紙雜質和少量果膠、蠟、糖類,以及造紙生產過程中添加的各類有機及無機化合物。廢水的特點是,SS、COD均較高。在COD的組成中,非溶解性COD較高,約佔60%以上,溶解性COD較低。而溶解性COD又是較難生物降解。
2.2水量和水質
目前,國內造紙(廢紙類)企業因原料、設備、 工藝操作等不同,排水量差異較大。通常噸紙產品的排水量在100~200m3,低者小於50m3,高者超過200m3。廢水水質因排水量而異。噸紙產品排 水量低,則排放廢水中污染物濃度高;反之亦然。據測算,在一般情況下,造紙(廢紙類)的產污系數為70~90kg COD/t紙。據此推算廢水水質如下:
噸紙產品排水量為60.0m3左右時,SS 2000~2500mg/l
COD 2200~3000mg/l
噸紙產品排水量為100.0m3左右時,SS 700~1100mg/l
COD 800~1200mg/l
噸紙產品排水量為150.0m3左右時,SS 500~800mg/l
COD 600~900mg/l
噸紙產品排水量為200.0m3左右時,SS 400~600mg/l
COD 500~600mg/l
2.3 廢水回用(鏈接)
根據造紙(廢紙類)生產工藝,碎漿、打漿和沖網工序中的生產用水,對SS的要求較高,而對COD的要求不高。如碎漿、打漿用水,一般地要求 SS≤100mg/l,沖網用水SS≤30mg/l,COD可在150~200mg/l。若在處理過程中能有效地降低SS,並且去除大部分CDO,則使處 理水水質有可能滿足諸如打漿、沖網等生產用水的要求,從而實現部分處理水生產回用,減少排放量。
自2002年以來,本公司從事廢水處理和廢水回用多年,承擔著大量企業廢水處理工程項目。經使用表明,這些設施的處理效果良好,不僅使處理水達標排放,而且達到了部分水生產回用。現將有關處理與回用技術介紹和探討如下,供參考。
3 造紙(廢紙類)廢水處理技術
3.1造紙(廢紙類)廢水處理及回用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造紙(廢紙類)廢水主要為有機和無機物所污染,廢水中的SS和COD含量高,而N、P含量偏低。根據國家排放標準的規定和回用水的要求,此類廢水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去除SS和COD污染物質。
廢水中的COD由非溶性COD和可溶性COD兩部分組成,通常,在造紙(廢紙類)廢水中,非溶性COD佔COD組成總量中的大部分,因此,當SS被除去時,非溶性COD同時亦可大部分被降低。
廢水中的BOD同COD的比值一般約為0.15~0.25,生化性較差,大部分BOD和可溶性CDO主要應用生物方法去除。
3.2技術概況
國外,在歐洲有採用厭氧處理技術,對高濃度的造紙(廢紙類)廢水,如脫墨廢水先進行預處理,而後再同其他廢水混合進行好氧處理。這種處理方法的前提是需要有相應的生產工藝和先進的生產設備相配套,提高廢水中可溶性CDO的濃度,使之能適宜進行厭氧處理。而在北歐、亞洲和我國的台灣地區,比較廣泛採用的是物化—生化處理方法。使處理水水質達到排放要求。
目前,我們採用的處理技術通常有:
(1)氣浮(鏈接)或沉澱法(鏈接)
沉澱或氣浮法可去除大部分SS,同時可去除大部分非溶性COD。對一些噸紙產品排水量在200m3左右的小型企業,由於排水量大,廢水濃度低,通過氣浮或沉澱處理後,處理後出水水質有可能接近或達到國家排放標准。但是,污染物排放總量不能達到控制目標。
(2)氣浮或沉澱法同生物處理法相結合
廢水先經氣浮或沉澱去除大部分SS和非溶性COD,而後再用生物處理方法進一步去除COD和BOD,使COD和BOD均能達到國家排放標准。
對於噸紙產品廢水排放量在150m3以下,廢水COD在800~1000mg/l以上的大、中型企業來說,由於原廢水SS和COD濃度較高,不可能期望 通過氣浮或沉澱處理的方法使處理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准。這樣,勢必要在物化處理之後,採取比較經濟、實用、有效的生物處理方法,最終使處理水水質達 到排放標准。
3.3集回收、回用和廢水處理於一體的綜合處理技術
由上述可知,目前國內外對造紙(廢紙類)廢水的處理大多著眼於使處理水水質達標排放上。我們認為,根據造紙(廢紙類)生產的特點和所產生廢水的性狀,將廢水處理同纖維回收、廢水回用結合起來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加以考慮,似更為合理,使廢水處理更能適應環境保護和生產發展的要求。我們經過近多年的工程實踐,擬制了較能符合我國國情的造紙(廢紙類)廢水綜合處理技術。這種技術的基本要點是:
(1)採用斜管過濾,以去除相當部分的SS和非溶性CDO。並且可以進行纖維回收回用。
(2)採用高效氣浮,去除大部分SS和非溶性COD,部分水可回用於碎漿、打漿生產用水。
(3)採用A/O法生化(鏈接)處理,出水達標排放。視需要,部分水再經過濾,使出水SS≤30mg/l,可回用於造紙沖網生產用水。
5問題討論
(1)從大量的造紙(廢紙類)廢水處理工程實踐表明,我們所採用的集回收、回用和廢水處理於一體的綜合處理工藝和技術是可行的,有效的,達到了預期目的。
① 對中、小型的老企業,由於噸紙產品排水量大,約150~200m3,原水SS和COD濃度較低,當採用過濾 — 氣浮或沉澱方法進行處理時,可去除大部分SS,去除率可達75~95%。在去除SS的同時,非溶性COD亦被除去,COD去除率為60~85%。由於此類 廢水的COD值不高,一般為400~700mg/l,而非溶性COD又占較大比重。所以,一般地,處理水水質為pH 7~8,COD150mg/l以下,SS 70mg/l以下,接近或達到國家排放標准,部分水可以生產回用。
② 對新建的大型企業,由於噸紙產品排水量小,約20~60m3,廢水SS和COD濃度較高。雖然經沉澱法一級處理後,SS去除率為70~80%,COD去除 率為70%左右,但是因為原廢水濃度較高,經一級處理的出水水質仍然不能達標,必須要進行後續生物處理,以去除可溶性COD所組成的有機污染物。經生化處 理後,一般地,處理水水質為pH 7~8,COD 100mg/l以下,BOD 20mg/l左右,SS 20~50mg/l左右,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准,並且可部分回用於生產。
(2)一級處理可採用高效氣浮或混凝沉澱方法。一般情況下SS去除率 為90%左右,處理水SS為100mg/l以下,出水可部分回用於打漿等生產用水。混凝沉澱法是一種成熟,穩定和通用的處理方法。同氣浮法比較,電耗比較 低,操作較簡單。但是,在相同條件下處理效果不如高效氣浮法。若為了達到相同的處理效果,勢必適當增加投葯量。兩種處理方法的選用可結合企業情況因地制 宜,因廠制宜地選擇。但是,當一級處理後的出水要回用於生產時,由於氣浮對SS和COD的處理效果較好,因此更是遜色。
(3)二級處理採用生 化處理方法,我們採用的是國外的A/O(兼氧-好氧)處理法。這種A/O處理法有別於國內於90年代初一些專家和研究者提出的「兼氧-好氧生物處理法」。 後者主要是針對高濃度或好氧生物難降解廢水的處理。通過兼氧段的兼氧微生物作用,使廢水中復雜的、大分子有機物水解酸化,而成為易於被好氧微生物攝取的簡 單的、小分子的有機物。為了在兼氧段達到水解酸化目的,在A段水力停留時間一般為4~6h。而我們在工程中所採用的A/O處理技術,A段的主要作用是對菌 種的篩選與優化,在A段微生物只是對有機物進行吸收和吸附,而對有機物的分解主要是在O段完成的。因此,A段停留時間短,約1.0h以下。由於大部分有機 物在兼氧槽中被脫磷菌所收咐,因此,在氧化槽(0池)中的絲狀菌生長受到抑制,可形成沉澱性能良好的污泥,避免污泥膨脹。
(4)根據造紙(廢 紙類)生產的特點,某些生產工序對生產用水水質要求主要是SS,例如:碎漿、打漿用水要求SS≤100mg/l,造紙沖網用水要求SS≤30mg/l,而 對COD的要求可在200mg/l以下。因此,一般情況下,經過物化處理的廢水部分用於打漿,生化處理後出水部分回用於沖網生產,是可行的。這可節約我國 有限的水資源,為企業開辟了第二水源,在經濟上又可減少取水費用,有利於降低成本。
(5)造紙(廢紙類)廢水的SS含量高,特別在初期運行中,由於工藝、設備等方面原因,SS值往往大大高於設計值,因此對污泥的脫水和出路問題一定要慎重對待。在實踐中由於污泥問題而影響處理效果和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的不乏一例。在污泥處置問題上主要
注意三個環節:一是初沉池前的預處理;二是初沉污泥的及時排除;三是,污泥脫水設備的效率與能力。
6初步結論
(1)以商品漿和廢紙為原料的造紙廢水是造紙工業水污染的重要的和主要的組成部分,搞好造紙(廢紙類)廢水處理對減輕造紙工業污染有著重大意義。
(2)大量工程實踐表明,根據以商品漿和廢紙為原料的各個造紙企業的排放水量和水質情況,採用纖維回收、廢水處理和回用的綜合處理技術是可行的。分別不同的情況,可使處理水水質達到國家排放標准,且部分回用於生產,還有部分纖維回收。有顯著的環境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
(3)污泥的處置與出路問題一定要慎重對待。
⑤ 哪種造紙廢水污染最嚴重
眾所周知,造紙工業廢水是一種水量大、色度高、懸浮物含量大、有機物濃度高、成分復雜的難處理有機廢水。在自製漿和抄紙兩個環節中排出廢水呈黑褐色,稱為黑水,黑水中含有大量纖維、無機鹽和色素,污染物濃度很高。洗滌漂白過程中產生的水為中段水,這種水含有較高濃度的木質素、纖維素和樹脂酸鹽等較難生物降解的成分,且色較深。抄紙機排出的廢水稱為白水,它的裡面含有大量纖維和在生產過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膠料。
造紙廢水危害很大,其中黑水是危害最大的,它所含的污染物佔到了造紙工業污染排放總量的90%以上,由於黑水鹼性大、顏色深、臭味重、泡沫多,並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嚴重地污染水源,給環境和人類健康帶來危害。而中段水對環境污染最嚴重的是漂白過程中產生的含氯廢水,例如氯化漂白廢水,次氯酸鹽漂白廢水等。此外,漂白廢液中含有毒性極強的致癌物質二惡英,也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
造紙廠最大的污染是廢氣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廢水污染物有有COD、SS、總磷、氨氮、總氮等等。
而當今中國紙業的主要污染源則是草類制漿和漂白工程排放的廢液,特別是草漿黑液。由於投入的原料和化學葯品,大約一半以上成為污染物排放到空氣和水中,對大氣和水資源造成嚴重的污染;又由於其含硅量大、粘度高、濾水性差,造成草漿黑液提取率低,一般只有80-85%;鹼回收率低,一般只有65-75%;用水量大,據了解,草漿廠中廢水排放約為400公斤/噸漿。目前,草漿黑液的處理技術在世界范圍內至今仍未完全解決,特別是中小規模企業。
更多水污染成因與污水處理方法,以及水污染安全小知識,請大家繼續關注裕祥安全網的內容。
⑥ 造紙廢水是什麼顏色的
造紙廢水因其污染物復雜,處理難度較大。其污染物含量通常為CODCr600~2400mg/L,BOD5125~585mg/L,SS650~2400mg/L,色度450~900倍,外觀呈黑灰色。洗滌廢水量為100~200t/t紙。
在廢紙再生造紙的抄紙部分,也會產生含有纖維、填料和化學葯品的「白水」。對於這種廢水,常採用氣浮法進行處理,回收纖維和填料,並使處理後的「白水」得以循環使用。
造紙廢水是一種處理難度較大的工業廢水,一般需要通過物化法+生化處理,才能使其中的污染物質降解。然而,由於廢水本身所含污染物復雜,處理後的出水雖能基本達到排放標准,但與廢水回用對水質的要求相距較遠。
採用傳統砂濾、活性炭過濾、多介質過濾等處理工藝,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水懸浮物濃度,對污水中可溶性污染物如COD、氨氮和鹽分等無法進一步除去。如果這些污染物回用,會直接影響到紙張效果。
造紙行業的回用中水往往只限於生產過程的除渣、洗漿、漂洗等對水質要求不高的生產工藝。然而,這些工段用水對COD、濁度、鐵等指標有一定要求,現有過濾技術並不能滿足這些工段的水質要求。
傳統多級過濾工藝還存在流程長、佔地面積大、產水水質不穩定等缺點,這限制了其在造紙廢水處理中的廣泛應用。因此,提高廢水處理技術和設備效率,降低出水中的可溶性污染物含量,是未來造紙廢水處理的重要方向。
⑦ 我想了解一下造紙污水處理的一些知識
造紙污水處理 造紙廢水主要來自造紙工業生產中的制漿和抄紙兩個生產過程。 1、制漿是把植物原料中的纖維分離出來,製成漿料,再經漂白; 2、抄紙是把漿料稀釋、成型、壓榨、烘乾,製成紙張。 這兩項工藝都排出大量廢水。制漿產生的廢水,污染最為嚴重。洗漿時排出廢水呈黑褐色,稱為黑水,黑水中污染物濃度很高,BOD高達5—40g/L,含有大量纖維、無機鹽和色素。漂白工序排出的廢水也含有大量的酸鹼物質。抄紙機排出的廢水,稱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纖維和在生產過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膠料。 造紙工業廢水的處理應著重於提高循環用水率,減少用水量和廢水排放量,同時也應積極探索各種可靠、經濟和能夠充分利用廢水中有用資源的處理方法。例如浮選法可回收白水中纖維性固體物質,回收率可達95%,澄清水可回用;燃燒法可回收黑水中氫氧化納、硫化鈉、硫酸鈉以及同有機物結合的其他鈉鹽。中和法調節廢水pH值;混凝沉澱或浮選法可去除廢水中懸浮固體;化學沉澱法可脫色;生物處理法可去除BOD,對牛皮紙廢水較有效;濕式氧化法處理亞硫酸紙漿廢水較為成功。此外,國內外也有採用反滲透、超過濾、電滲析等處理方法。
編輯本段污水處理行業發展
地球雖然有70.8%的面積為水所覆蓋,但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佔地球總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20世紀50年代以後,全球人口急劇增長,工業發展迅速。全球水資源狀況迅速惡化,「水危機」日趨嚴重。一方面,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以驚人的速度擴大;另一方面,日益嚴重的水污染蠶食大量可供消費的水資源。 全世界每天約有200噸垃圾倒進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廢水會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經亞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國40%的水資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廢料、金屬、肥料和殺蟲劑污染;歐洲55條河流中僅有5條水質差強人意。20世紀,世界人口增加了兩倍,而人類用水增加了5倍。世界上許多國家正面臨水資源危機:12億人用水短缺,30億人缺乏用水衛生設施。 中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少,空間分布不平衡。隨著中國城市化、工業化的加速,水資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污水處理行業成為新興產業,目前與自來水生產、供水、排水、中水回用行業處於同等重要地位。 雖然由於國家和各級政府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污水處理行業正在快速增長,污水處理總量逐年增加,城鎮污水處理率不斷提高。但目前中國污水處理行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 一方面,中國目前的污水處理能力尚跟不上用水規模的迅速擴張,管網、污泥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嚴重滯後。另一方面,中國的污水處理率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且處理設施的負荷率低。 因此中國應完善污水處理的政策法規,建立監管體制,創建合理的污水處理收費體系,扶植國內環保產業發展,推進污水處理行業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污水處理行業是一個朝陽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中國將在「十一五」期間投資3000億元以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和利用,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由此迎來高速發展期.
希望能夠幫助你,污水凈化團隊竭誠為你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