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核廢水會被太陽蒸發後下雨到中國嗎
短期不會,理由有2個。
氚形成的超重水密度大於水,超重水團傾向向海洋深處下落,直到和對應鹽度層等大,之後緩慢因分子運動而融合。所以超重水最初只有極為有限個分子會蒸發逸散入空中,直到混合均勻才會有大量的超重斗簡水分子參與水循環
日本全境處於西風帶控制之下,在西風帶的輸送下會傾向迅速向東北移動,超重水雨會首先出現在阿拉斯加到美加交界。當然,只有極為極端的條件下,才會出空激褲現日本附近的天氣系統向西移動並影響我鉛友國的情景。近20年只出現過1次!
短期而言,因為深層洋流(與表層洋流方向通常相反)導致超重水團靠近我國,或者魚類洄遊,候鳥攜帶從而將放射性物質反向傳播才是最大的問題。
② 為什麼核廢水不會蒸發
放射性物質不會隨著海水而蒸發。
島國排放核污水,不光污染海洋生態環境,時間久了淡水也會出問題,這污染並不是因為海水蒸發,因為放射性物質是不會隨著海水而蒸發的。但是海水蒸發之後,放射性物質會沉積在地層內,污染地層內的水質,而且這種情況下沉積的放射性物質更難去除。
一般情況下會把放射性物質直接排放到水域,尤其是反應堆的剩餘物,選擇深埋到無人的荒漠中。海水參與地球水循環不僅僅只有蒸發這一個途徑,有人說自來水廠可以過濾有害物質,沒錯自來水廠確實可以過濾和沉澱,但過濾的是自然界中的常規物質。
如泥沙、細菌、微生物、普通雜質、重金屬、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但島國排放的是核污染即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氚、碳-14、鈷-60、鍶-90、銫-137、碘-129 等等),這不是自來水廠能過濾沉澱掉的,而是通過其他化學物質來稀釋處理,過程極其復雜繁瑣。
污水和核污水,雖然少一個字,但概念卻有天地之別,並不是不吃海鮮就美食,肉,養殖動物的飼料里絕大部分都有添加魚粉,魚粉就來自海洋,包括海帶、紫菜還有許許多多作為飼料的一些東西,通過家禽牧畜的環節,最終還是會流向人體。
核廢水的危害介紹
核廢水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的元素,一旦接觸就會直接進入到動植物的體內,造成基因序列的突變,嚴重的甚至死亡,也會導致新生代的嚴重畸形,即使核廢水經過了過濾的處理,但依然難以徹底去除放射性的物質。尤其是碳-14的放射性可能持續幾千年。
據德國專家指出福島沿岸將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在廢水排放後的57天內,放射性的物質就會擴散到大半個太平洋,十年後能夠蔓延到全球各個海域,並且,隨著大氣的環流,這些核廢料還會隨著雨水蒸發而降雨。
放射性的元素一旦進入到生態圈,再通過食物鏈到達人類體內,在數千年內都將無法消滅干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放射性物質
③ 核污染水會進入水循環嗎
核污染水會進入水循環。
一旦核廢水排入海洋,其中的放射性元素將通過海洋、雨水和地下水等水循環方式進入各國。核廢水經過蒸騰作用,進入全球水循環。因為核廢水裡有重水,氚是氫的放射性同位素,普通水是H2O,重水是D2O。它的化學性質和水差不多,最大區別就是輻射,所以會和水一樣蒸發。
這些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質,一旦進入大氣層,可能會隨著氣候變化通過水循環再次降落為雨水,造成全球范圍內的污染。核廢水中含有氚、碘—29、銫—137、鍶—90、釕—106、碳-14等放射性元素。這些放射性物質的半衰期有所不同。例如,氚的半衰期約為12年,碳—14因為含量極高,在數千年內都存在危險。
日本的排海事件簡述:
2023年8月22日,日本政府宣布,將於8月24日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續30年,將會影響整個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 由於時間跨度大,影響范圍廣,日本政府這一決定一經公布,引起多方反對。
2023年8月24日,東京電力公司稱已對准備排入海洋的核污染水進行了取樣檢測,其中氚的濃度「達標」。如果氣象條件允許,日本核污染水將於當地時間24日下午排入海洋,排放工作13點開始。根據計劃,排海時間至少持續30年。當地時間2023年8月24日13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污染水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