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市政污水一般用什麼工藝

市政污水一般用什麼工藝

發布時間:2023-05-14 05:09:31

『壹』 小城鎮常用哪些污水處理工藝

傳統活性污泥法
處理工藝:生活污水進水-格柵-沉沙池-一次沉澱池-曝氣池-二次沉澱池-(消毒)-出水。
該工藝穩定成熟,但有機物處理容積負荷偏低,造價高:處理1立方米污水工程造價為1200-1500元;運行維護費用高:處理1立方米污水運行費用一般為0.6-0.8元。而且市政污水需要由管網收集輸送到污水處理廠,同時污水處理廠對周邊生活環境也有一定影響。處理過程排放的污泥需要進行脫水處理後才能處置。
城市污水厭氧處理工藝
該工藝的流程是:生活污水進水-格柵-沉沙池-上流式厭氧反應器(UASB)-氧化塘-出水。
處理工藝需要機械設備少,運行管理簡單。因此,處理城市生活污水採用該工藝要比傳統活性污泥法工藝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都降低約38%。剩餘污泥排入後續氧化塘進行穩定處理,不需再設污泥處理裝置。缺點是後處理的氧化塘佔地大。
水解-好氧生物處理工藝
工藝流程:原污水-格柵+沉沙池-水解池-曝氣池-二沉池-出水,水解池-污泥池-污泥脫水處理。
該工藝將厭氧反應控制在水解-酸化階段,縮短了污水停留和後續的曝氣時間,減少了工程建設投資。採用該工藝,按10萬噸/年規模的污水處理廠計,處理1立方米污水工程投資800元,運行費用為0.3元左右。缺點是需要對污泥進行專門處理。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處理工藝
該工藝的工作原理是在一個池子里對污水在時間上交替實現曝氣、微生物降解、二次沉澱功能來處理污水。污泥需要進一步處理。
優點包括:工藝簡單,可不建二沉池,不需污泥迴流等,節省投資;處理效率高,可以去除氮、磷。按現有工程概算,噸水工程投資為800-1000元,噸水處理成本為0.2-0.3元。
氧化溝處理工藝
氧化溝屬於活性污泥處理工藝的一種變形工藝,一般不設初沉池,採用延時曝氣。在封閉的環型溝渠結構內完成曝氣、生物降解有機物、除氮、二次沉澱等。
該工藝的優點是:曝氣可控性強,佔地小,建設投資和運行費用都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節省20%左右。處理效率高、運行穩定,可去除氮,對中、小型污水處理廠尤其適用。
生物膜法工藝
生物膜法工藝是通過布水器使污水均勻流過濾料、生物轉盤或填料表面的生物膜,生物膜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含大量的微生物,能夠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在分解有機物的同時,膜上的微生物快速繁殖增長,更新換代,老化的生物膜從表面脫落,隨水流排出,這樣使污水得到凈化。生物膜法有曝氣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接觸氧化等工藝類型。
由於生物膜法處理污水的負荷高於活性污泥法,且供氧效率高,其噸水處理工程造價和運行費用都比活性污泥法低20%左右。採用生物膜法處理污水還有佔地小、出水質量高、抗沖擊負荷性能好、臭氣雜訊對周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
AB工藝
AB(Adsorption Biodegradation)工藝是吸附-生物降解工藝簡稱。典型的AB工藝流程:污水-格柵-沉沙池-A段曝氣池-中間沉澱池(污泥迴流至A段曝氣池)-B段曝氣池-二次沉澱池(污泥迴流至B段曝氣池)-出水。A段(高負荷)、B段(低負荷)嚴格分開,串聯運行,可視為一種改進的兩段生物處理技術。
AB法的基建投資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當,但運行費用要低20%左右;AB法通過採用變形的AB工藝,可以對氮磷進行有效去除,但運行管理較復雜。而且對於工業廢水比例高的城市污水,不宜採用AB法處理。

『貳』 市政污水處理工藝和回用技術

我國面臨著非常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形勢:人均佔有水資源量約為世界平均值的1/4,水資盯鄭帆源的地區分布很不均勻,同時我國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費的現象凱雹也普遍存在。本文就市政污水處理的工藝進行分析,具體闡述了污水的處理和回用的技術。
隨著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大量建設,傳統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所具有的污泥產量高、污泥處理困難、處理過程中產生惡臭、設備復雜、管理難度大、投資大等問題開始逐步顯現,使其推廣存在一定困難。而社會對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二次污染問題、帶來的綜合社會效益及其覆蓋面也日益重視,所以必須尋求一種新的工藝來解決上述問題。目前,我國的城市污水主要來自城鎮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工廠排放的工業廢水,為了達到國家要求的排放標准,污水處理廠所採用的處理工藝需具有一定的脫氮除磷效果。
一、污水處理工藝
1.超濾工藝處理廢水的原理及其技術要點
1)超濾的基本原理
超濾是指溶液在靜壓差的推動作用下進行的液相分離過程,其分離機理主要是物理的篩分作用。超濾分離是指在對料液施加一定壓力後,高分子物質、膠體物質因膜微孔吸附,孔內阻塞截留及膜表面的篩分作用等3種方式被超濾膜阻止,而水和其他低分子物質通過膜的過程。超濾膜比微濾膜孔徑小,在0.7~7kg/cm2的壓力下,可用於分離直徑小於10μm的分子和微粒,超濾材料大多數是有機高分子膜或者無機膜材料。
2)超濾工藝的技術要點
超濾的工作壓力一般為0.1~0.6MPa,溫度為60℃,此時超濾的透過通量為1~500L/m2・h,一般情況下為1~100L/m2・h。根據工程使用經驗,超濾透過通量的影響因素有料液流速、操作壓力、運行溫度、運行周期和膜的清洗維護等因素,可通過工藝技術參數的合理選取,使超濾膜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保證出水水質的穩定和可靠。
2.外置正壓膜過濾工藝(CMF)
這種膜過濾形式是目前最為成熟和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過濾方式,它是在傳統膜過濾工藝的基礎上加入反洗、氣水雙洗、加葯強化清洗等膜污染控制手段後使膜過濾保持在高通量穩定運行。目前該工藝已經廣泛用於市政污水三級深度處理,地表水凈化,海水淡化預處理、工業用水處理等方面,CMF也是最常用的反滲透預處理技術,與反滲透組成的雙膜工藝(CMF+RO)是目前制備高品質再生水以回用到生產過程的常規工藝。
3.膜生物反應器(MBR)工藝
這是一種將膜浸沒於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使用方式,其直接作用是泥水分離,間接作用是可以提高污泥濃度,有效截留各種微生物,具有強化有機物、氨氮的去除效果,減少佔地面積。因此在用地緊張及高標准排放要求地區,或高氨氮廢水處理方面具有較大優勢。MBR技術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在污水處理領域拓展其應用。
4.生物濾池法
生物濾池法是指利用需氧微生物對污水或有機廢水進行生物氧化處理的方法,是一種生物膜處理工藝。生物膜以淬石、焦炭、礦渣或人工濾襯等作為填層濾膜。污水流過濾床時,其中一部分污水中的污染物和細菌附著在表面,形成有大量微生物的成熟的生物膜。進而對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進行吸附、降解,從而得到凈化。生物濾池系統由初沉池、生物濾池、二沉池組合而成,由於生物濾池主要依賴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進行反應,因此所處理的污水需具有適於生物處理的水質。生物濾池既可有效去除污水中氨氮、耗氧物質,又可與多種工藝組合,實現有機物的降解。曝氣生物濾池即是將生物氧化降解和吸附過濾兩種處理過程結合在同一反應器中的新型污水處理技術,它有良好的脫氮效果,可達到回用水水質標准,適用於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的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5.WWRR工藝
WWRR工藝是集A2/O法和生物接觸氧化於一身的生物處理工藝。使用WWRR工藝的曝氣叢租池是本水廠的核心部分。WWRR工藝的曝氣池工作原理與A2/O法相似,但在布置上有其獨特之處。它是將水平布置的A2/O水處理單元垂直疊置起來,形成一個深度達9.45m的水池。也就是說,這種布置取消水處理單元的界面,形成「垂直布置無界面水處理單元綜合模型」。原水自進水端池底進入曝氣池,從出水端池頂流出,自下而上流經以上三個區WWRR工藝綜合著活性污泥、生物膜等生物凈化及凝聚、沉澱等物理凈化過程,存在著厭氧―缺氧―好氧的交替過程,幾乎包含了目前生活污水處理的所有有效方法,因此能夠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採用此種工藝的生化處理只需要一個曝氣池,而不像傳統工藝需要很多處理單元相互配合運行,其設備簡單、技術難度低、維修方便,操作人員的數量少,可利用當地廢棄坑塘或不規則用地,節約耕地。主要設備可在中國國內采購,可以減少工程設施的投入,並縮短建設周期。同時,本工藝便於污水分散處理,可節省市政管網建設投資。
二、污水處理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優化設計並注重設備的選型
在設計階段就要充分地考慮進水水質與水量的波動性,並多參照成功的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數據,合理選擇提升機驅動設備,優化設計,把降低能耗的理念貫徹到整個污水處理設計中。
2.注重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維護,並及時優化升級污水處理設備
要定期對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檢測、維護,對落後的、老化的設備及工藝要進行及時的更換和升級改造。
3.優化處理工藝
現在所有的污水處理工藝中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的,能耗的浪費情況較嚴重,應該利用現代的科技,對污水處理工藝進行優化,例如用計算機建立數學模型,通過輸入必要的數據計算出所用設備的最佳氣量、污泥的運行狀態或安裝距離等。這樣就更能准確地選擇處理設備,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三、、城市工業污水回用規劃
1.中水系統服務范圍和分類
建築的中水系統一般建設在建築群和大型的建築中,對建築施工中排放的污水進行及時的收集和處理,採用地下室等進行污水的處理和再回收,回收的水一般用於澆花,沖洗廁所等,這樣可以促進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實現道路保潔、綠化等服務。區域的水系統的運用中,建築的小區和區域的機關單位為主要的使用對象。一般住宅區的人比較多,污水資源比較豐富,可回收的價值比較高,相對的處理的流程也會比較多,處理費用比較高,要達到比較高的回收標准,以包租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一般來說,經過濾網、自然沉澱、混凝、過濾、消毒、供水調節池等,有的甚至用到活性炭和臭氧氧化等技術,通過踔厲的水質標准一般達標,可以用在城市生活的很多方面,能夠有效的促進城市的工業、道路的養護、灑水、綠化等。
2.處理回用方式
進行處理過的污水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回用方式:集中回用和分散回用兩種。對建築和區域中的水系統的利用屬於分散回用的方式,城市整體的二次回水的利用屬於集中使用的方式。一般來說,分散利用的方式比較容易實現,它不必採用城市的污水管道,可以實現自身的污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比較簡單,對於城市市政建設污水管網的設備不完善的情況來說,這樣方法比較方便,可以作為污水處理的水源補充,滿足了人們對水資源的利用,達到了節水的目的,但是採用猜中方法的處理費用相對的比較高。
城市中的污水處理廠組成了集中回用的系統。根據污水廠實際處理的情況,對其所在的位置、華寧等因素進行分析後,要採取不同的污水處理的辦法和流程對城市的污水進行處理,採用這樣辦法回收的水質的性質也是不同的,但無論採用何種辦法,要保證污水的處理達到規定水質的標准,這樣可以促進城市污水的利用,進行資源的充分利用。
綜上所述,對城市的污水進行處理和回用,能夠有效的節約資源,保證水資源的充分利用,保護城市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叄』 城市污水處理廠工藝


城市污水處理廠工藝是非常重要的,初衷是為了更好的處理污水,減少有害物質排放,最關鍵的是工藝要做好才能解決問題。中達咨詢就城市污水處理廠工藝和大家介紹一下。
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是水資源利用和水污染控制的必然趨勢,是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必然結果。而污水處理廠工藝的選擇,直接關繫到建設費用和運行費用的多少、處理效果的好壞、佔地面積的大小、管理上的方便與否等關鍵問題。因此,在進行污水處理廠設計時,必須做好工藝方案的比較,以確定最佳方案。
處理廠工藝是指在達到所要求的處理程度的前提下,污水處理各單元的有機組合。確定污水處理廠工藝的主要依據是所要達到的處理程度,而處理程度則主要取決於接受處理後污水的水體的自凈能力或處理後污水的出路。因此,各個地區、各個城市的具體情況不同,需求不同,選擇的工藝亦有所不同。根據統計資料,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是活性污泥法,其中又有不同的模式,如傳統活性污泥法、階段曝氣法、曝氣沉澱池、A B法、A O法等。當然,也有採用其它方法的如:生物膜法、物理化學法以及自然處理法、氧化塘等培卜。每種處理工藝方法均有其各自的特點及適應范圍,應根據當地的各種不同條件和要求選擇處理形式。
1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水體自凈的人工強化,是使微生物群體在曝氣池內是懸浮狀,並和污水接旅運觸而使之凈化的方法。包括標准活性污泥法、STEP曝氣法、長時間曝氣法、分段式曝氣法、限制曝氣法以及AB法等傳統活性污泥法的改型和AO法、AOO等.近年來開發高效脫氮除磷工藝。目前,活性污泥法佔主導地位,適用於處理生活污水所佔比重較大的城市污水,但隨著如AO法、AOO法、AB法等新工藝的開發,對於工業污配鎮穗水成份比較高的污水的處理效果也有了提高。
1.1 傳統活性污泥法
優點:①不宜採用物理化學方法處理的廢水,BOD去除率可達95%以上。②建設投資額高,但處理的動力費較低。
缺點:所需停留時間長,設備龐大,基建投資大,因而要加各種構築物,使各種構築物容積增大,從而使處理廠面積增大,增加管理人員及管理難度。
發展方向:①為了廢水體系的組分、濃度均勻化,重新估價預處理,重新研究調整槽。②探討選擇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的菌種。③ 活性污泥法的設備中引入儀表化和擬定管理指標。
1.2 間歇式活性污泥法
近幾年來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展以及城鎮自身的發展,下水道設施已呈現出大城市轉向中小城市、農村小鎮的趨勢,小規模污水處理設施逐步增加,農村小城鎮對於改善生活環境條件的要求越來越迫切了。
小規模污水處理設施與大規模處理設施比較,它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大不相同,因此,必須研究採用適於小規模污水處理設施,用以取代過去的大規模處理方式。小規模污水處理應具備如下特點:① 容易運行管理;② 維修方便;③建設費用低;④出水水質良好。經過國內外一些污水處理廠(如日本千葉縣的大原町污水凈化廠等)的多年實踐證明,間歇式活性污泥法正是一種能滿足這些條件的處理方法。
間歇式活性污泥法是採用一個處理池進行曝氣、沉澱、排出處理水,使設備簡單化、小型化,池內流態分明,運行管理方便,可做到無人運轉,對於流入污水的負荷變動,有緩沖能力,處理性能穩定,不僅能去除有機物質和懸浮固體而且脫氮效果好。間歇式活性污泥法具有代表性的方式,一般設2個曝氣沉澱池,連續進入混合污水,各自錯開半個周期進行運轉,運行一個周期為6h,周而復始,反復進行。
1.3 AB工藝法
AB工藝法也稱為吸附生物降解法,是七十年代中期首先在德國興起的,是傳統活性污泥法的一種改型,從許多污水廠資料中表明該工藝在處理難降解的工業廢水或較高濃度的城市污水處理方面,它與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有特殊的凈化機制和多方面的優越性,它把傳統活性污泥法的曝氣池分為兩段——A段和B段,A段在對有機物質吸附、吸收、氧化三種方式中,前兩者起主要作用,而B段主要由後兩者起作用,特別是氧化作用佔主要地位。
從工藝流程來看,AB工藝的主要特徵是:①AB工藝不設初沉池,污水經細格柵、沉砂池後直接進入A段曝氣池;②設置中間沉澱池,使A段和B段污泥嚴格分開,單獨迴流,保持各自的菌群特徵;③AB工藝的A段曝氣吸附池以高負荷運行,污泥泥齡較短,B段曝氣池以低負荷運行;④AB工藝的A段曝氣池可以根據污水組分進行兼氧或好氧運行,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這樣大大降低B段曝氣池的負荷。因此,AB工藝兩段曝氣池的總容積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的曝氣池顯著減小;⑤由於AB工藝中A、B兩段運行條件的差異,而導致兩段中微生物群落新陳代謝功能不同,因此A、B兩段均設有污泥迴流設備,但據專家的研究及一些污水廠實際運行(如我市北中部污水凈化責任有限公司)證明,一般情況下仍然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節省基建投資和電耗,污水濃度越高,節省投資和電耗就越多,優越性就越明顯。
1.4 AO法及AOO法
AO法及AOO法是近年來開發出的生物脫氮除磷新工藝,與傳統的化學和生物脫氮除磷相比,它還有效提高了BOD、COD、SS的出水指標。AO法是缺氧、好氧的簡稱,AOO法是厭氧、缺氧和好氧的簡稱,脫氮是在缺氧段完成的,除磷則要求有厭氧段。AO法主要是脫氮,AOO法可以同時去除氮、磷。這兩種工藝都要求污水充分曝氣,使含氮有機物充分硝化,所以必須降低污泥負荷,延長曝氣時間和增大鼓風量。根據天津東郊污水處理廠和沈陽市北部污水處理廠的實踐,採用A O工藝比傳統活生污泥流程的曝氣池容積、二沉池容積、迴流污泥量、鼓風量和曝氣裝置數量都增大一倍左右,而且由於該工藝要求比較低的污泥負荷,否則不足以達到污泥好氧穩定,所以AO法將帶來基建投資和電耗的大幅度增加。AOO法在缺氧段前面還加有一個厭氧池,以達到對磷的有效去除效果,基建費用與電耗比AO工藝更高點。1/2 12下一頁尾頁
2 生物膜法
污水的生物膜處理法是與活性污泥法並列的一種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它是土壤自凈的人工強化,是使微生物群體附著在其他物體表面上呈膜狀,並讓它和污水接觸而使之凈化的方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等形式。優點:①對水量、水質變動有較強的適應勝;②在低水溫條件下,也能夠保持一定的凈化功能;③宜於固液分離;④ 能夠處理低濃度的污水;④動力費用低,產生的污泥量少。缺點:① 負荷低,佔地面積大,不適用處理水量較大的污水;②濾料易於堵塞;③產生濾池蠅,影響環境衛生;④生物膜再生管理相對復雜。在我國只有少數幾家污水處理廠使用該工藝,我市的殷家堡污水處理廠就是較早採用該工藝的污水處理廠之一,從三十多年的運行管理經驗來看,該工藝確實運行費用低,但生物膜易脫落,且不易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難度。
3 氧化塘
氧化塘是一種構造簡單、易於維護管理、污水凈化效果良好、節省能源的污水處理法。氧化塘對污水的凈化過程和自然水體自凈過程很相近,污水在塘內經較長時間的緩慢流動、貯存,通過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使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降解,污水得到凈化。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近5 0個國家採用氧化塘處理污水。氧化塘具有一些較為突出的優點:①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工程簡易,基建投資省;②能夠實現污水資源化,使污水凈化與利用相結合;③污水處理成本低廉。但氧化塘也具一定的不足之處:① 佔地面積大;②污水凈化效果不穩定;③ 污泥應及時清除;④浮油應及時去除。
氧化溝在世界上應用也很廣泛,我市北郊污水凈化廠在2OO6年也採用了奧貝爾氧化溝工藝,經過一年的試運行,處理效果基本能達到原設計指標,對氮的去除率很高,但對磷的去除效果一般。氧化溝工藝相對普通活性污泥法,提高了混合液污泥濃度(M L s s),降低了剩餘污泥生成量。氧化溝有很多形式:卡魯塞爾型、三溝式、合建式等等。一般用機械曝氣器擊動水面而充氧,曝氣器有水平軸轉刷型的,氧化溝的水深為3m左右,最大水深不超過3.6m。有的氧化溝採用碟式或立軸倒傘曝氣器。三溝式氧化溝在在某些污水廠中被應用,如香洲凈化廠、深圳污水廠,這種氧化溝不另設二次沉澱池,進出水通過程序定時切換兼有曝氣沉澱功能,不需要污泥迴流,節省能耗和地建費用,但由於曝氣設備利用率低,增加了設備費用。
由於可不設迴流污泥裝置運行管理簡單,且氧化溝具有氧化塘的某些優點,並克服了氧化塘佔地面積大,處理效果不穩定等缺點,應用有一定發展。合建式氧化溝是近年來開發出的一系列改型的總稱,它們的特點是沉澱池與氧化溝合建,進水和曝氣都連續不變,它同時具備了其它氧化溝的優點,達到基建費省,運行費用低,管理又簡單方便。但是不論是何形式的氧化溝,都由於受水深不能過大的限制,在部分曝氣器是滿負荷運行等,致使其發展受到影響。
4 序批式曝氣法(SBR法)
序批式曝氣法(SBR)是一種古老的工藝,最初是在一個池中間歇進水、間歇曝氣,然後沉澱、排水、排泥,處理工序相當簡化。如採用延時曝氣的SBR法,還可省去污泥消化、沼氣貯存利用工序,整個污水廠只需要幾個構築物。目前我國只在一些規模不大的城市污水廠應用,規模為每天10 0(~n3以下,但由於其突出的簡易特點,已顯示出管理簡單、運行穩定等優點,引起人們廣泛的重視。該工藝不僅工藝簡單,而且對水量水質的變化有很強的適應性,可以省去調節池,不存在污泥膨脹的危險,污泥沉降性好,可以脫氮除磷,出水水質好,佔地省,在一定規模下造價省,運行費用低。它的缺點是進水、曝氣倒換頻繁,且由於排出裝置,國內尚未形成該工藝,發展有一定限制,一直未能推廣。但仍是兩種很有潛勢的工藝,逐漸受到重視。
SBR工藝近年來發展很快,已出現多種改型,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型式:①傳統間歇進水,間歇曝氣,這種型式對水量水質變化適應性強,水量變化很大,水型污水廠最為適用。②連續進水,間歇曝氣,對進水不加控制,但必須使其不影響沉澱。③雙池串聯,連續進水,前池連續曝氣,後池間歇曝氣,從後池往前池迴流混合液以保持污泥濃度。後兩種形式均為連續進水,可用於較大型污水處理廠。
5 下水道內部處理
污水中含有微生物和容易同化的有機物,因此,如果污水處於一種需氧狀態(存在溶解氧),則大部分有機物逐漸氧化為二氧化碳或轉化成新的細菌細胞。當污水在壓力管道中長時間輸送時,就中斷了大氣中氧的供給,所剩餘的溶解氧迅速被用光,短時間後特殊的微生物就開始將硫酸鹽還原成硫化氫,因而此時的污水就稱為腐化污水。當這種污水同空氣再次接觸時,會釋放出硫化氫,並在下水道的管壁上氧化成硫酸鹽,從而造成嚴重的危害與腐蝕。在英國,至少有50種下水道已經成功地採用向下水道內噴入氧氣來預防這種腐蝕與損害。但這種氧的氧化作用,部分地受到懸浮污水中的微生物和下水道干管表面生長的生物膜的影響,而且氧的用量大,費用也比其它方法高25倍左右。所以這種技術僅適用於一定的條件,但它們仍可以作為減輕超負荷運轉的污水處理廠負荷的一種有效的補充方法。在我國目前尚無使用此項方法的實例,這是由於該方法投資太巨大,我國目前的經濟條件還不能達到。但就我站對全市下水道的十數年監測資料,如果能徹底貫徹誰污染、誰治理的方針,由各排水大戶承擔起部分責任,對整個城市的水環境是有不容忽視的益處的。
6 結論
通過以上工藝的比較,我們不難看出,從處理效果上講,通常活性污泥法的處理效率較高,生物膜法則較低,在活性污泥法中,SBR法、氧化溝法、AB法等處理效率更高。污水的有機物濃度高時,AB法、AO法等工藝比較有利。當有機物濃度低時,氧化溝、SBR法等延時曝氣工藝具有明顯)的優勢。而傳統活性污泥法的適應范圍很廣,有機物濃度高、低都能很好適應,當其他工藝的優點不明顯時,傳統污泥法往往是最好工藝。當對出水有脫氮除磷的特殊要求時,可根據要求的不同,利用AO法、AOO法等法實現脫氮或除磷或同時脫氮除磷。從投資方面來看,活性污泥法比其它方法要多一些,生物膜法、氧化塘較少,但生物膜法管理上有較嚴格的要求,而氧化塘衛生條件差,還會污染地下水。從佔地面積來講,傳統活性污泥法、氧化塘佔地面積較大。目前從世界各國的污水處理看,大型污水廠多用傳統活性污泥法,小型污水廠中氧化溝則占很大比例。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肆』 城市污水處理主要有哪幾種工藝

城市污水一般含有的污染物主要是:1.懸浮物2.病原體3.好氧有機物
城市污水處理處理系統常採用以下工藝
一、AO工藝
AO工藝法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A是厭氧段,用於脫氮除磷,O是好氧段,用於除水中的有機物。
1.基本原理:AO工藝將前段缺氧段和後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A段DO不大於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異養菌將污水中的澱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
2.工藝特點:(1)系統簡單,運行費低,佔地小(2)以原污水中的含碳有機物和內源代謝產物為碳源,節省了投加外碳源的費用(3)好氧池在後,可進一步去除有機物,
缺氧池在先,由於反硝化消耗了部分碳源有機物,可減輕好氧池負荷(4)
反硝化產生的鹼度可補償硝化過程對鹼度的消耗。
二、A2O工藝
厭氧-缺氧-好氧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廣泛適用於污水處理量大的大中型污水處理廠。
工藝特點:(1)污染物處理效率高,較好耐沖擊負荷。(2)在厭氧
缺氧
好氧環境條件下,和不同種類微生物菌有機配合,都具有脫氮除磷去除有機物的作用。(3)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絲狀菌不會大量繁殖,不會發生污泥膨脹。
三、氧化溝技術
又稱連續循環曝氣池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形,一般由溝體、曝氣設備、進出水裝置、導流、和混合設備組成。
工藝特點:(1)構造形式多樣,運用靈活。(2)曝氣設備多樣性(3)曝氣強度可根據實際情況調節(4)簡化預處理和污泥處理,不需要厭氧消化,只需要進行濃縮脫水。

『伍』 污水處理常用工藝是什麼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適用於住宅小區、醫院、村莊、養殖、村鎮、辦公樓、商場、賓館、飯店、療養院、機關、學校、部隊、高速公路、鐵路、工廠、礦山、旅遊景區等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屠宰、水產品加工、食品等中小型規模工業有機廢水的處理和回用。目前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主流的工藝主要有:接觸氧化法、MBR法、SBR法、CASS法等。接觸氧化工藝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又稱「淹沒式生物濾池」、「接觸曝氣法」、「固著式活性污泥法」,其技術原理是在生物反應池內填充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並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得以去除,污水得到凈化。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採用固定式生物填料作為微生物的載體,生長有微生物的載體淹沒在水中,曝氣系統為反應器中的微生物供氧。由於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微生物固定生長於生物填料上,克服了懸浮活性污泥易於流失的缺點,在反應器中能保持很高的生物量。其工藝特點:生物接觸氧化法對沖擊負荷和水質變化的耐受性強,運行穩定。.生物接觸氧化法容積負荷高,佔地面積小,建設費用較低。生物接觸氧化法污泥產量較低,無需污泥迴流,運行管理簡單。生物接觸氧化法有時脫落一些細碎生物膜,沉澱性能較差的造成出水中的懸浮固體濃度稍高。排水能達到城鎮污水排放一級B標准,運行調試的好也能達到一級A。

『陸』 常用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

常用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
一、氧化溝工藝(污水二級處理,適應全范圍)
二、A2/O工藝(污水二級處理,重在脫氮除磷)
三、活性污泥法工藝(污水二級處理,用在大型污水處理廠)
四、SBR工藝(污水二級處理,適用於間歇排放)
五、A/O工藝(污水二級處理,廣泛用於中小型城市)

『柒』 一般的污水處理工藝有哪些

不溶態污染物來的分離技術:自

1、重力沉降:沉砂池(平流、豎流、旋流、曝氣)、沉澱池(平流、豎流、輻流、斜流);

2、混凝澄清;

3、浮力浮上法:隔油、氣浮;

4、其他:阻力截留、離心力分離法、磁力分離法。

污染物的生物化學轉化技術: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溝等;

2、生物膜法: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等;

3、厭氧生物處理法:厭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條件下的生物處理法:穩定塘、生態系統塘、土地處理法。

污染物的化學轉化技術:

1、中和法:酸鹼中和;

2、化學沉澱法:氫氧化物沉澱、鐵氧體沉澱、其他化學沉澱;

3、氧化還原法:葯劑氧化法、葯劑還原法、電化學法;

4、化學物理消毒法:臭氧、紫外線、二氧化氯、氯氣、次氯酸鈉。

溶解態污染物的物理化學分離技術:

1、吸附法;

2、離子交換法;

3、膜分離法:擴散滲析、電滲析、反滲透、超濾、納濾、微濾 ;

4、其他分離方法:吹脫和氣提、萃取、蒸發、結晶、冷凍。

『捌』 污水處理有哪些方法及所需的流程與工藝有哪些

以市政污水處理廠為例,首先從市政管網接入污水後,先經過粗格柵去除大內型雜質,然後通容過提升泵進入細格柵,去除小型雜質,接著通過沉砂池(工藝有:旋流沉砂池、曝氣沉砂池等)去除砂石,以免後續工藝中砂石磨損或阻塞水泵、管道等設備,沉砂後就進入好氧生化系統(工藝有:氧化溝、接觸氧化法、完全混合曝氣法、SBR、CASS、生物濾池、轉刷曝氣生物池等),根據工藝選擇不同,接下來可能會有二沉池(輻流式沉澱池、斜板(管)沉澱池等)作為固液分離的手段,處理後沉澱澄清的水,經過紫外消毒然後通過巴氏計量槽就可外排了。
如工業廢水,濃度很高,還會引入厭氧生化處理法,工藝有AF、UASB、EGSB、IC、ABR、酸化池等,一般厭氧生物處理後接好氧生物處理法處理後才能達標。
還有化學處理法和物理處理法,化學法如芬頓塔,物理法如氣浮、電滲析等。

『玖』 污水處理工藝有哪幾種

污水處理工藝:

一、不溶態污染物的分離技術:

1、重力沉降:沉砂池(平流、豎流、旋流、曝氣)、沉澱池(平流、豎流、輻流、斜流);

2、混凝澄清;

3、浮力浮上法:隔油、氣浮;

4、其他:阻力截留、離心力分離法、磁力分離法

二、污染物的生物化學轉化技術: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溝等

2、生物膜法: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等

3、厭氧生物處理法:厭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條件下的生物處理法:穩定塘、生態系統塘、土地處理法

三、污染物的化學轉化技術:

1、中和法:酸鹼中和

2、化學沉澱法:氫氧化物沉澱、鐵氧體沉澱、其他化學沉澱

3、氧化還原法:葯劑氧化法、葯劑還原法、電化學法

4、化學物理消毒法:臭氧、紫外線、二氧化氯、氯氣、次氯酸鈉

四、溶解態污染物的物理化學分離技術:

1、吸附法

2、離子交換法

3、膜分離法:擴散滲析、電滲析、反滲透、超濾、納濾、微濾

4、其他分離方法:吹脫和氣提、萃取、蒸發、結晶、冷凍

(9)市政污水一般用什麼工藝擴展閱讀: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拾』 城市污水處理中深度處理有哪些工藝

深度處理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1 活性炭吸附法與離子交換
活性炭是一種多孔性物質,而且易於自動控制,對水量、水質、水溫變化適應性強,因此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種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污水深度處理技術。活性炭對分子量在500~3 000的有機物有十分明顯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一般為70%~86.7%[1],可經濟有效地去除嗅、色度、重金屬、消毒副產物、氯化有機物、農葯、放射性有機物等。
常用的活性炭主要有粉末活性炭(PAC)、顆粒活性炭(GAC)和生物活性碳(BAC)三大類。近年來,國外對PAC的研究較多,已經深入到對各種具體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的研究。淄博市引黃供水有限公司根據水污染的程度,在水處理系統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的COD,過濾後水的色度能降底1~2度;臭味降低到0度[2]。GAC在國外水處理中應用較多,處理效果也較穩定,美國環保署(USEPA)飲用水標準的64項有機物指標中,有51項將GAC列為最有效技術[3]。
GAC處理工藝的缺點是基建和運行費用較高,且容易產生亞硝酸鹽等致癌物,突發性污染適應性差。如何進一步降低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降低活性炭再生成本將成為今後的研究重點。BAC可以發揮生化和物化處理的協同作用,從而延長活性炭的工作周期,大大提高處理效率,改善出水水質。不足之處在於活性炭微孔極易被阻塞、進水水質的pH 適用范圍窄、抗沖擊負荷差等。目前,歐洲應用BAC技術的水廠已發展到70個以上,應用最廣泛的是對水進行深度處理[4]。撫順石化分公司石油三廠採用BAC技術,既節省了新鮮水的補充量,減少污水排放量,減輕水體污染,降低生產成本,還體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5]。今後的研究重點是降低投資成本和增加各種預處理措施與BAC聯用,提高處理效果。
1.2 膜分離法
膜分離技術是以高分子分離膜為代表的一種新型的流體分離單元操作技術[6,7]。它的最大特點是分離過程中不伴隨有相的變化,僅靠一定的壓力作為驅動力就能獲得很高的分離效果,是一種非常節省能源的分離技術。
微濾可以除去細菌、病毒和寄生生物等,還可以降低水中的磷酸鹽含量。天津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採用微濾膜對SBR二級出水進行深度處理, 滿足了景觀、沖洗路面和沖廁等市政雜用和生活雜用的需求[8]。
超濾用於去除大分子,對二級出水的COD和BOD去除率大於50%。北京市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採用超濾法對二級出水進行深度處理,產水水質達到生活雜用水標准,回用污水用於洗車,每年可節約用水4 700 m3[9]。
反滲透用於降低礦化度和去除總溶解固體,對二級出水的脫鹽率達到90%以上,COD和BOD的去除率在85%左右,細菌去除率90%以上[10]。緬甸某電廠採用反滲透膜和電除鹽聯用技術,用於鍋爐補給水。經反滲透處理的水,能去除絕大部分的無機鹽、有機物和微生物[11]。
納濾介於反滲透和超濾之間,其操作壓力通常為0.5~1.0 MPa,納濾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離子選擇性,它對二價離子的去除率高達95%以上,一價離子的去除率較低,為40%~80%[12]。潘巧明等人採用膜生物反應器-納濾膜集成技術處理糖蜜制酒精廢水取得了較好結果,出水COD小於100 mg/L,廢水回用率大於80%[13]。
我國的膜技術在深度處理領域的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較大差距。今後的研究重點是開發、製造高強度、長壽命、抗污染、高通量的膜材料,著重解決膜污染、濃差極化及清洗等關鍵問題。
1.3 高級氧化法
工業生產中排放的高濃度有機污染物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種類多、危害大,有些污染物難以生物降解且對生化反應有抑制和毒害作用。而高級氧化法在反應中產生活性極強的自由基(如•OH等),使難降解有機污染物轉變成易降解小分子物質,甚至直接生成CO2和H2O,達到無害化目的。
1.3.1 濕式氧化法
濕式氧化法(WAO)是在高溫(150~350 ℃)、高壓(0.5~20 MPa)下利用O2或空氣作為氧化劑,氧化水中的有機物或無機物,達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其最終產物是CO2和H2O[14]。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於2002年引進了WAO工藝,徹底解決了鹼渣的後續治理和惡臭污染問題,而且運行成本低,氧化效率高[15]。
1.3.2 濕式催化氧化法
濕式催化氧化法(CWAO)是在傳統的濕式氧化處理工藝中加入適宜的催化劑使氧化反應能在更溫和的條件下和更短的時間內完成,也因此可減輕設備腐蝕、降低運行費用[16,17]。目前,建於昆明市的一套連續流動型CWAO工業實驗裝置,已經體現出了較好的經濟性[18]。
濕式催化氧化法的催化劑一般分為金屬鹽、氧化物和復合氧化物3類。目前,考慮經濟性,應用最多的催化劑是過渡金屬氧化物如Cu、Fe、Ni、Co、Mn等及其鹽類。採用固體催化劑還可避免催化劑的流失、二次污染的產生及資金的浪費。
1.3.3 超臨界水氧化法
超臨界水氧化法把溫度和壓力升高到水的臨界點以上,該狀態的水就稱為超臨界水。在此狀態下水的密度、介電常數、粘度、擴散系數、電導率和溶劑化學性能都不同於普通水。較高的反應溫度(400~600 ℃)和壓力也使反應速率加快,可以在幾秒鍾內對有機物達到很高的破壞效率。
美國德克薩斯州哈靈頓首次大規模應用超臨界水氧化法處理污泥,日處理量達9.8 t。系統運行證明其COD的去除率達到99.9%以上,污泥中的有機成分全部轉化為CO2、H2O以及其他無害物質,且運行成本較低[19]。
1.3.4 光化學催化氧化法
目前研究較多的光化學催化氧化法主要分為Fenton試劑法、類Fenton試劑法和以TiO2為主體的氧化法。
Fenton試劑法由Fenton在20世紀發現,如今作為廢水處理領域中有意義的研究方法重新被重視起來。Fenton試劑依靠H2O2和Fe2+鹽生成•OH,對於廢水處理來說,這種反應物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氧化體系,因為鐵是很豐富且無毒的元素,而且H2O2也很容易操作,對環境也是安全的[20]。Fenton試劑能夠破壞廢水中諸如苯酚和除草劑等有毒化合物。目前國內對於Fenton試劑用於印染廢水處理方面的研究很多,結果證明Fenton 試劑對於印染廢水的脫色效果非常好。另外,國內外的研究還證明,用Fenton試劑可有效地處理含油、醇、苯系物、硝基苯及酚等物質的廢水。
類Fenton試劑法具有設備簡單、反應條件溫和、操作方便等優點,在處理有毒有害難生物降解有機廢水中極具應用潛力。該法實際應用的主要問題是處理費用高,只適用於低濃度、少量廢水的處理。將其作為難降解有機廢水的預處理或深度處理方法,再與其他處理方法(如生物法、混凝法等)聯用,則可以更好地降低廢水處理成本、提高處理效率,並拓寬該技術的應用范圍。
光催化法是利用光照某些具有能帶結構的半導體光催化劑如TiO2、ZnO、CdS、WO3等誘發強氧化自由基•OH,使許多難以實現的化學反應能在常規條件下進行。銳鈦礦中形成的TiO2具有穩定性高、性能優良和成本低等特徵。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展的最新研究是獲得改良的(摻入其他成分)TiO2,改良後的TiO2具有更寬的吸收譜線和更高的量子產生率。
1.3.5 電化學氧化法
電化學氧化又稱電化學燃燒,是環境電化學的一個分支。其基本原理是在電極表面的電催化作用下或在由電場作用而產生的自由基作用下使有機物氧化。除可將有機物徹底氧化為CO2和H2O外,電化學氧化還可作為生物處理的預處理工藝,將非生物相容性的物質經電化學轉化後變為生物相容性物質。這種方法具有能量利用率高,低溫下也可進行;設備相對較為簡單,操作費用低,易於自動控制;無二次污染等特點。
1.3.6 超聲輻射降解法
超聲輻射降解法主要源於液體在超聲波輻射下產生空化氣泡,它能吸收聲能並在極短時間內崩潰釋放能量,在其周圍極小的空間范圍內產生1 900~5 200 K的高溫和超過50 MPa的高壓。進入空化氣泡的水分子可發生分解反應產生高氧化活性的•OH,誘發有機物降解;此外,在空化氣泡表層的水分子則可以形成超臨界水,有利於化學反應速度的提高。
超聲波對含鹵化物的脫鹵、氧化效果顯著,氯代苯酚、氯苯、CH2Cl2、CHCl3、CCl4等含氯有機物最終的降解產物為HCl、H2O、CO、CO2等。超聲降解對硝基化合物的脫硝基也很有效。添加O3、H2O2、Fenton試劑等氧化劑將進一步增強超聲降解效果。超聲與其他氧化法的組合是目前的研究熱點,如US/O3、US/H2O2、US/Fenton、US/光化學法。目前,超聲輻射降解水體污染物的研究仍處於試驗探索階段。
1.3.7 輻射法
輻射法是利用高能射線(γ、χ射線)和電子束等對化合物的破壞作用所開發的污水輻射凈化法。一般認為輻射技術處理有機廢水的反應機理是由於水在高能輻射的作用下產生•OH、H2O2、•HO2等高活性粒子,再由這些高活性粒子誘發反應,使有害物質降解。
輻射法對有機物的處理效率高、操作簡便。該技術存在的主要難題是用於產生高能粒子的裝置昂貴、技術要求高,而且該法的能耗大、能量利用率較低;此外為避免輻射對人體的危害,還需要特殊的保護措施。更多資料可登錄易凈水網查看。因此該法要投入運行,還需進行大量的研究探索工作。
1.4 臭氧法
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對許多有機物或官能團發生反應,有效地改善水質。臭氧能氧化分解水中各種雜質所造成的色、嗅,其脫色效果比活性炭好;還能降低出水濁度,起到良好的絮凝作用,提高過濾濾速或者延長過濾周期。目前,由於國內的臭氧發生技術和工藝比較落後,所以運行費用過高,推廣有難度。

閱讀全文

與市政污水一般用什麼工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飲水機綠燈一起亮是什麼原因 瀏覽:60
景觀水質回用標准 瀏覽:846
學污水處理需要什麼證 瀏覽:892
凈水器進水壓力多少正常 瀏覽:891
污水怎麼清洗最干凈 瀏覽:166
德國凈水濾芯多少錢 瀏覽:737
二樓怎麼防止下水道堵塞污水倒灌 瀏覽:681
陽船陰床離子交換除鹽順序 瀏覽:797
悅翔v3濾芯怎麼樣 瀏覽:725
國家對污水處理站 瀏覽:529
凈水器龍頭安裝哪裡合適 瀏覽:887
馬桶里的水垢太厚了怎麼清除 瀏覽:690
二手反滲透膜怎麼存儲 瀏覽:437
凈水器七級超濾是什麼意思 瀏覽:172
家用純凈水桶蓋怎麼擰下來 瀏覽:243
科詩達凈水器怎麼接線 瀏覽:91
提升機減速器包括的主要形式有什麼 瀏覽:312
蒸餾水有氯 瀏覽:685
純水機廢水可以用來干什麼 瀏覽:640
鈹廢水 瀏覽: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