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業環境的污染主要來自哪些方面
農業環境的污染主要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化肥農葯污染
農民為使土壤肥沃,大量使用化肥,而施用的化肥中,只有三分之一被農作物吸收,三分之一進入大氣,剩餘的三分之一則留在土壤中。在生產中為降低成本,使用價格低廉、高毒、高殘留農葯,據農業植保部門調查,農葯施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
二、大量畜禽糞便對水體的污染
近年來,在畜牧業規模養殖迅速崛起的同時,牲畜糞便造成的農業污染也呈現出加重的趨勢。許多大中型畜禽養殖場缺乏處理能力,將糞便倒入河流或隨意堆放。這些糞便進入水體或滲入淺層地下水後,大量消耗氧氣,使水中的其它微生物無法存活,從而產生嚴重的「有機污染」。
三、生活垃圾、生活廢水污染
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造成農業用水污染。運用富含重金屬的廢水進行灌溉是重金屬進入土壤的一個重要路徑。重金屬進入土壤的另一條路徑是隨大氣沉降落入土壤,對人類有較大的潛在損害。
(1)農業污水污染有哪些擴展閱讀
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1、科學地使用農葯能夠有效地消滅農作物病蟲害,發揮農葯的積極作用。合理選擇不同農葯的使用范圍、噴施次數、施葯時間以及用量等,使之盡可能減輕農葯對土壤的污染。
2、科學地利用污水灌溉農田。廢水種類繁多,成分復雜,有些工業廢水可能是無毒的,但與其他廢水混合後,即變成了有毒廢水。
3、積極推廣生物防治病蟲害。為了既能有效地防治農業病蟲害又能減輕化學農葯對的污染,需要積極推廣生物防治方法,利用益鳥、益蟲和某些病原微生物來防治農林病蟲害。
4、不要長期過量使用同一種肥料,掌握好施肥時間、次數和用量,採用分層施肥、深施肥等方法減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5、在農業生產中,特別是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禁止進行污水灌溉和使用農用污泥。
2. 水污染環境的問題有哪些
主污染源
水污染主要是由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造成,它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工業廢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積廣、成分復雜、毒性大、不易凈化、難處理等特點。據1998年中國水資源公報資料顯示:這一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共539億噸(不包括火直電流冷卻水),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409億噸,佔75.88%。實際上,排污水量遠遠超過這個數,因為許多鄉鎮企業工業污水排放量難以統計。
農業污染源包括牲畜糞便、農葯、化肥等。農葯污水中,一是有機質、植物營養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農葯、化肥含量高。中國沒開展農業方面的監測,據有關資料顯示,在1億公頃耕地和220萬公頃草原上,每年使用農葯110.49萬噸。中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約50億噸,致使大量農葯、化肥隨表土流入江、河、湖、庫,隨之流失的氮、磷、鉀營養元素,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富營養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類以及其他生物異常繁殖,引起水體透明度和溶解氧的變化,從而致使水質惡化。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洗滌劑和污水、垃圾、糞便等,多為無毒的無機鹽類,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細菌多。據調查,1998年中國生活污水排放量184億噸。
中國每年約有1/3的工業廢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水域,全國有監測的1200多條河流中,850多條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許多河段魚蝦絕跡,符合國家一級和二級水質標準的河流僅佔32.2%。污染正由淺層向深層發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們能夠飲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覺地減少。
3. 農業污染有哪些
農業污染主要包括種植業、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業等方面。
種植業污染源:主要是農葯、化肥、農膜、秸桿產生的污染;
畜禽養殖業污染源:主要是豬、牛、羊、雞、鴨等畜禽在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畜禽糞便和污水;
水產養殖業污染源:主要是魚、蝦、蟹等海產品在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
4. 水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業污水、工業及礦山廢渣、大氣中污染物、天然污染物等。1、廢水: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直接排放是水體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廣、成分復雜、毒性大、不易凈化、難處理等特點。2、生活污水: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洗滌劑和污水、垃圾、糞便等。
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業污水、工業及礦山廢渣、大氣中污染物、天然污染物等。
1、廢水: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直接排放是水體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廣、成分復雜、毒性大、不易凈化、難處理等特點。工業廢水最常見於化學工業、造紙工業、食品加工業、金屬製品工業、鋼鐵工業、皮革印染工業。我國每年約有1/3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水域,而且違規偷排十分嚴重。
2、生活污水: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洗滌劑和污水、垃圾、糞便等,生活污水中含有較多的氮、磷、硫、有機纖維、澱粉、糖類、脂肪、蛋白質、尿素、致病細菌等。我國每年約有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水域。
3、農業污水:包括牲畜糞便、農葯、化肥等。農業污水中,一是有機質、植物營養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農葯、化肥含量高。我國目前沒開展農業面上的監測,據有關資料顯示,在1億公頃耕地和220萬公頃草原上,每年使用農葯11049萬噸。
4、礦山廢渣:礦山開採的廢渣經雨水沖刷而污染河流、土壤和地下水。特別是稀有金屬、重金屬礦廠的礦渣經雨水沖刷使水中重金屬含量超標。
5、大氣污染物:大氣污染物可以經雨水的沉降作用而落入江河湖海中污染水體。
5. 農業生產中造成的污染主要有哪些
農業生產中造成的污染主要有:過量施用農葯、化肥、廢棄的地膜、焚燒秸稈、養殖廢棄物。
農業生產中造成的污染有位置、途徑、數量不確定,隨機性大,發布范圍廣,防治難度大等特點。主要來源有兩個方面:
一是農村居民生活廢物;
二是農村農作物生產廢物,包括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農葯、化肥、殘留在農田中的農用薄膜和處置不當的農業畜禽糞便、惡臭氣體以及不科學的水產養殖等產生的水體污染物。
(5)農業污水污染有哪些擴展閱讀:
近年來,在畜牧業規模養殖迅速崛起的同時,牲畜糞便造成的農業污染也呈現出加重的趨勢。許多大中型畜禽養殖場缺乏處理能力,將糞便倒入河流或隨意堆放。這些糞便進入水體或滲入淺層地下水後,大量消耗氧氣,使水中的其它微生物無法存活,從而產生嚴重的「有機污染」。
據調查,養殖一頭牛產生並排造成農產品污染嚴重的主要放的廢水超過22個人生活產生的廢水,而養殖一頭豬產生的污水相當於7個人生活產生的廢水。
6. 農村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生活污水的排放:在城市化背景下,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村人均用水量明顯增加,農村水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生活污水排放造成水資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農村人口分布比較分散,生活污水排放也比較分散。部分農村污水收集管網建設不完善,導致部分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排入附近河流。其次,部分污水處理廠不合格,處理後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不僅影響水資源的再利用率,而且破壞了農村周邊水環境的生態平衡。
2、農業生產引起的污水排放: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農業生產大國,由於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農村信息技術相對落後,農民對化肥、農葯的使用沒有完全掌握。多數農民認為多使用化肥、農葯能使作物長勢更好,忽視了化肥、農葯對土壤鹽漬化的危害。農田灌溉後,多餘的水分將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帶入河流,造成農村水資源的污染。
3、養殖業的污水排放:目前,我國農村的養殖業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豬、牛、羊等畜牧業,另一種是水產養殖業。一些養殖戶將養殖業產生的糞便污水直接排入周邊農田或溝渠,造成生態環境污染。
7. 農村生活污水的來源有哪些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國明顯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專步伐,大力發展新農村屬或小城鎮建設,對於帶動農村經濟或小城鎮的發展是一大戰略。但是,在發展農村經濟或小城鎮經濟的同時,又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治理污染保護環境,是可續發展的又一大重大舉措。
我國新農村和小城鎮建設,涉及到的環保問題,主要有農村污水污染和農村垃圾污染兩個方面。在農村污水污染方面,主要是生活污水污染、畜牧養殖污水污染、農葯化肥污染、也有一些工業污染和其他污染。這些污染物與生活污水混合外排,所以農村污水實際上是上述污水的總稱。
8. 農業生產中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防治措施有哪些
回答9. 屬於水污染的污染源的有哪些
法律分析: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1)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水;(2)城市生活污水;(3)農業污水;(5)工業粉塵廢水;(6)降雨和雨後的地表徑流攜帶大氣、土壤和城市地表的污染物進入水體;(7)海水倒灌或滲透;污染沿海地區地下水源或水體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三條水污染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優先保護飲用水水源,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積極推進生態治理工程建設,預防、控制和減少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