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洋涇浜是什麼意思
洋涇浜原本是上海黃浦江一條支流的小河,後用來當做上海兩租界的界河,一度用作租界的代稱。現已被填成一條馬路,即今天的上海延安東路。
歷史背景
洋涇浜原本是上海黃浦江一條支流的河名, 它東引黃浦江水經八仙橋西流,北通寺浜(今慈溪路、重慶北路一線)、宋家浜(今蘇州河),西通北長浜(今延安中路),西南通周涇(今西藏南路)。雖是一條不起眼的小河浜,卻四通八達。
1845年11月,上海道台宮慕久被迫公布與英國駐滬領事巴富爾「商妥」的《上海土地章程》,同意把洋涇浜北、李家場(今北京東路外灘)南一帶作為英人居留地。1849年4月,上海道台麟桂又屈服於法國駐滬領事敏體尼的淫威,宣布將洋涇浜南、護城河(今人民路)北劃為法租界。從此,本來默默無聞的洋涇浜成了頗受矚目的上海兩租界的界河;而「洋涇浜」一詞,則一度用作租界的代稱。
(1)污水浜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上海延安東路與洋涇浜
延安東路本為黃浦江的一條支流洋涇浜,1845年建立英租界時,成為南部界河。1849年法租界在上海縣城與英租界之間的狹長區域設立,洋涇浜亦成為英、法租界的界限。1915年填平洋涇浜,又並入了兩岸原有的小馬路松江路(北岸上海公共租界)和孔子路(南岸上海法租界),成為全上海最寬闊的馬路,經過兩租界協商,最後定名為愛多亞路(Avenue Edward Ⅶ),名稱源自英皇愛德華七世。1945年,國民政府收回租界後把道路易名為中正東路,經過多年發展,成為現在的延安東路。
2. 浜 是什麼意思啊
1.小河溝。 宋 朱長文 《吳郡圖經續記上·城邑》:「觀於城中眾流貫州,吐吸 震澤 ,小浜別派,旁夾路衢。」 明 李翊 《俗呼小錄》:「絕潢斷港謂之浜。」 清 魏源 《東南七郡水利略敘》:「三江導尾水之去,江所不能遽泄者,則亞而為浦……涇、浜、溇。」 茅盾 《大旱》:「港或浜什麼的都干到只剩中心裡一泓水。」2.用於地名。如: 沙家浜 ; 張華浜 。3.妓女的別稱。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官妓既革,土娼潛出,如私窠子半開門之屬。有司禁之。 泰州 有漁網船,如 廣東 高桅艇之例,郡城呼之為網船浜。遂相沿呼 蘇 妓為 蘇 浜,土娼為 揚 浜。」
3. 上海話中的「洋涇浜」是什麼意思從哪裡起源的
洋涇浜,原是上海的一條河浜,位於從前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之間,後來被填成一條馬路,即今天的延安東路。所謂「洋涇浜英語」,是指那些沒有受過正規英語教育的上海人說的蹩腳英語。它的特點一是不講語法,二是按中國話「字對字」地轉成英語。 它最初是十九世紀中外商人使用的混雜語言,只有口頭形式,沒有統一的書面形式,而且變體很多。該語言流行於當時的上海洋涇浜周邊地區,故由此得名。由於該語言已經退出歷史舞台,「洋涇浜英語」(pidgin English)一般被認為與中式英語具有相同的含義,但事實上它只是中式英語的一個代表,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為特殊的歷史意義。
洋涇浜原本是上海黃浦江一條支流的河名,它東引黃浦江水經八仙橋西流,北通寺浜(今慈溪路、重慶北路一線)、宋家浜(今蘇州河),西通北長浜(今延安中路),西南通周涇(今西藏南路)。它雖是一條不起眼的小河浜,卻四通八達。
1845年11月,上海道台宮慕久被迫公布與英國駐滬領事巴富爾「商妥」的《上海土地章程》,同意把洋涇浜北、李家場(今北京東路外灘)南一帶作為英人居留地。1849年4月,上海道台麟桂又屈服於法國駐滬領事敏體尼的淫威,宣布將洋涇浜南、護城河(今人民路)北劃為法租界。從此,本來默默無聞的洋涇浜成了頗受矚目的上海兩租界的界河;而「洋涇浜」(或「洋涇」)一詞,則一度用作租界的代稱。
當時隨著大批從事經濟掠奪的英商湧入,在沒有共同語言而又急於交流的情況下形成一種「商業英語」,西人稱作「皮欽語」(Pidgin English),華人則叫做「洋涇浜英語「。洋涇浜英語主要特點就是以當地母語為主,夾雜許多英語詞彙,屬於不同語言人群進行聯系的混合語言。
雖然皮欽語的搖籃是廣州,但在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以後,上海的對外貿易地位很快超過了廣州,在英法租界之間的洋涇浜,便聚集一批無業遊民,專以蹩腳英語為營生,牽合中外商人,促成商業交易。起初從事這種翻譯活動的還是從廣州來的老手,後來就逐漸本地化。
老上海把懂外語者喚作通事,而一般在洋行打過工,稍諳一些英語詞彙,但讀音不準、語法不通的人,講的則是「洋涇浜英語」,他們通常被稱作「露天通事」。 西人聽了僅勉強可以意會。但是露天通事的出現漸漸規范了上海的皮欽語,並最終形成了洋涇浜英語。
馮澤夫等旅滬寧波商人在1860年編寫了《英話註解》,這是上海出版的第一種「洋涇浜英語」手冊。據統計,露天通事起先僅30餘名,後增至200多名;「洋涇浜英語」的單詞,大約700個。
漢語的音節一般不用輔音結尾,而洋涇浜英語常常將以輔音結尾的詞加上一個母音,如make [meik]讀成[meiki:],將make變成了makee,同樣將much變成了muchee。語音上受上海話影響,把輔音「r」 說成「l」。如:「all-light(allright)」、「loom(room)」;把輔音「t」讀成「chee」,如:「My-no- wanchee(Idon'twantit)
洋涇浜英語詞彙成分基本來自英語,但採取簡縮的策略。詞彙的主要來源仍是英語,只有極少詞彙來自漢語或印度等地。來源於漢語最常見的是chin-chin(表示打打招呼、邀請)和chow chow (表示吃或食物)。此外還夾雜英國人從印度等地帶來的詞,如chit(信、帳單),godown(貨棧)。常用詞的使用范圍比英語詞大得多,這是由於洋涇浜英語對詞彙採取了簡縮遁辭和迴避的策略。如,用catcheel(=catch)表示「得到」。
4. 浜讀音是浜一又是什麼意思
浜讀作bāng
基本字義:
1、小河溝。
2、用於地名。如:沙家浜鎮,張華浜碼頭等 。
拼音:bāng 注音:ㄅㄤ
簡體部首:氵
部外筆畫:7
總筆畫:10
五筆86:IRGW
五筆98:IRWY
倉頡:EOMC
鄭碼:VPO
筆順編號:4413212134
四角號碼:32181
區位碼:E4BA
筆順:點點提撇豎橫豎橫撇捺
組詞如下:
河浜、暗浜、洋涇浜、肇嘉浜、肇嘉浜路、馬家浜文化、沙家浜
(4)污水浜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字形演變
組詞解釋:
1、河浜:方言。小河。
《人民文學》1983年第4期:「找呀……大路上攔,小路上搜;撥草叢,爬溝坎;在河浜里下滾鉤!整整找了三天,什麼也沒有發現。」
2、暗浜:一種不良地質情況,是指原來這個地方是河道,有淤泥沉積,後來被土填沒了,但是沉積的淤泥仍在,這種情況不利於施工,尤其對基礎建設存在隱性危害。
3、沙家浜:革命現代京劇劇名。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首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並稱「革命現代樣板作品」。
4、洋涇浜:舊時 上海 租界地名。該地 華 人洋人雜處,語言混雜,一些人以不純正的英語跟 英 美 人交談(語法依據漢語,詞語來自英語),這種英語被譏稱為「洋涇浜」英語。亦泛指不規范使用的外語。
5、肇嘉浜:在今徐匯、盧灣、南市3區境內,由上海舊縣城泛舟出老西門,經盧家灣、徐家匯、七寶、泗涇,通松江城,是重要的運糧河道。
5. 浜 是什麼意思
浜,漢語二級字,讀作bāng。意指小河溝,常作地名用字,如:沙家浜;張華浜。在日本作為「濱」的簡化字使用。
字形字源:
現代漢語中的浜(bāng)與日本新字體的常用的浜(bīn,為濱的簡化字)僅字形相同,並無字義、字音上聯系。在未簡化時,浜與濱均為兩個不同的漢字,並不相通。
日文簡化後濱(讀音ヒン、はま)和浜(讀音ヒョー、ホー)使用同一個字形——浜,中文簡化後則依舊為兩個不同的字。例如地名橫浜應翻譯為橫濱,因為讀作「はま」且與濱字同義同源。
6. 「浜」字是什麼意思
浜:小河的意思.如:河浜/門前有條河浜.
7. 沙家浜的「浜」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方〉小河。
一、浜的組詞:
河浜、暗浜、肇嘉浜、洋涇浜、肇嘉浜路、馬家浜
二、浜的筆順:
二、相關組詞:
1、河浜[hé bāng]
小河。
2、暗浜[àn bāng]
一種不良地質情況,是指原來這個地方是河道,有淤泥沉積,後來被土填沒了,但是沉積的淤泥仍在,這種情況不利於施工,尤其對基礎建設存在隱性危害。
3、肇嘉浜[zhào jiā bāng]
在今徐匯、盧灣、南市3區境內,由上海舊縣城泛舟出老西門,經盧家灣、徐家匯、七寶、泗涇,通松江城,是重要的運糧河道。
4、洋涇浜[yáng jīng bāng]
舊時上海租界地名。該地華人洋人雜處,語言混雜,一些人以不純正的英語跟英美人交談(語法依據漢語,詞語來自英語),這種英語被譏稱為「洋涇浜」英語。亦泛指不規范使用的外語。
5、肇嘉浜路[zhào jiā bāng lù]
肇嘉浜原是上海地區一條東西走向的通航河流,原河道從黃浦江上溯進入大東門,穿越上海縣城,出老西門,斜向西南至斜橋,向西經過盧家灣、打浦橋、徐家匯,可以向西通往松江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