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中國往海洋排了多少廢水

中國往海洋排了多少廢水

發布時間:2022-08-11 03:57:53

1. 中國海洋污染現狀

三個方面進展可喜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POPs對人類和野生生物健康都構成重大威脅。目前12種POPs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受到《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的控制。
在波羅的海,POPs尤其是DDT的污染負荷和水平已經下降了50%,在南美洲東部和西部地區,其他農葯在海洋環境中的含量總體也下降;盡管一些污染物比如多氯聯苯(PCBs,)經常被發現高於歐盟限值,但一些主要POPs的含量在大西洋東北部也下降了。
報告還強調了一些問題的存在。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部分POPs在馬來西亞和泰國的河流以及沉積物中的含量高;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發現了高濃度的DDT及其分解產物。
放射性物質——1993年,向海洋傾倒低水平放射性廢物的行為已經被《倫敦公約》禁止,但經授權向海洋排放來自核燃料裝置的放射性廢物的行動仍在一些地方繼續,比如英國的謝菲爾德、法國的LaHague、印度的Trombay和日本的Toki-Mura等。目前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質基本上都是天然形成的,控制人為污染的措施是有效的。
石油——總體而言,同上世紀80年代中期相比,目前泄漏進入海洋的石油更少,污染程度下降了大約2/3。目前,石油輸入總量減少到1985年水平的37%,因油輪事故導致的石油泄漏下降了75%,因油輪操作所致石油泄漏降低了95%,因市政和工業排放導致的石油泄漏降低了將近90%。
報告關注氣候變化和冰層損失使北極的航運和石油勘探開始升溫,增加了未來污染的危險。一些國家如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奈及利亞和巴基斯坦等,因石油泄漏而對海岸和港口造成的地區性污染也是嚴重的。
兩個領域喜憂參半
重金屬——大多數發達國家已經採取措施控制范圍廣泛的重金屬污染,但由於工業化、采礦和為了電力和交通而燃燒礦物燃料,像汞這樣的一些重金屬正在進入海洋環境。在北極一些區域,環狀海豹和白鯨體內的汞濃度要比25年前高2~4倍。
盡管一些別的物質比如銅和三丁基錫(tri-butyltin)等的控制還沒有達到目標,但進入北海的鉛、鎘和汞已經降低了70%。其他取得進展的地區包括東北大西洋,那裡貝類和魚類體中鎘、汞和鉛的濃度在過去10年中已經降低,地中海也出現了類似趨勢。
然而,報告估計,每年有17噸汞和大約150噸鎘排入裏海。在東亞海域,數量日增的電子廢棄物——它們含有多達1000種不同物質,很多是有毒的——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每年有多達900萬只廢電池被傾倒入海。
沉積物流動——由於修建大壩、大規模灌溉、城市化、森林砍伐以及同農業相關的用地變化等,沉積物和土壤的移動正在被顯著改變。
報告指出,因修建水壩,流入地中海的河流徑流量已經減少了50%;西班牙埃布羅河土壤顆粒的流量減少了95%;法國南部的隆河減少了80%。
來自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研究顯示,對珊瑚礁的破壞,其經濟影響遠遠超過了對珊瑚礁的採伐,後者導致泥沙產生。
沉積物總量減少的經濟影響在尼羅河完全表現出來。上世紀60年代修建的阿斯旺大壩導致幾乎100%的土壤和沉積物被阻擋在大壩之後,尼羅河口已經發生侵蝕,而沙丁魚的捕獲量已經減少了95%。
四大指標呈惡化趨勢
污水——報告指出,進入地中海的污水超過一半沒有經過處理;在中東歐,許多大城市直接排放未經處理的廢水;排入裏海的污水有大約60%未經處理,在拉美和加勒比這一數字是85%,在東亞,這一數字接近90%,東南太平洋地區超過80%,在西非和中非,這一數字是80%。全球每年需要增加560億美元的投資來處理廢水排放問題。
報告指出,總而言之,這有可能是GPA框架內所有問題中最嚴重的問題,也是取得進展最小的領域。
富營養化——自1960年以來,沿海「死亡區」的數量每10年增加1倍,這同來自農業肥料流失、施肥、廢水排放和燃燒礦物燃料的營養物——氮和磷的增加有關。「營養物的過度富集」可導致野生和養殖魚類死亡、珊瑚礁退化和有毒海藻的繁盛。這一問題的出現曾經在很大程度上限於發達國家,但現在正向發展中國家擴展。2001年,有毒海藻的暴發或者說「赤潮」影響了中國1.5萬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菲律賓現在也出現這一問題。
同上世紀90年代中期相比,到2030年,全球從河流輸入海洋環境的氮有可能增加14%。
海洋垃圾——報告指出,盡管各國和國際社會採取措施努力控制海洋垃圾,但這一問題仍然逐步惡化。海洋垃圾來源於市政、工業、漁船以及船舶排放,大部分垃圾是不可生物降解的。大約70%的海洋垃圾沉到海床,15%留在海灘,其餘15%漂浮在海面。
有關海洋垃圾的准確數量不得而知,但據信其數量正在增加。關於清理海洋垃圾的花費,有一個事例來自瑞典西海岸,這里的市政當局1年花費超過160萬美元用以清理其3600公裏海岸上的垃圾。
自然改造和棲息地破壞——接近4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只佔陸地面積7%的沿海,到2025年,沿海區域的平均人口密度將從1990年的每平方公里77人增加到115人。這種增長,在更多居住地、過度利用海洋資源、污染以及生態系統的破壞和損失方面,具有嚴重影響。
在北海,沙子和砂礫的開采是一個問題,這里的海床需要10年時間才能恢復;東南亞接近90%的珊瑚礁受到人為活動的威脅,作為此地區海岸和漁業重要屏障的紅樹林也遭受水產養殖池塘和農業的威脅;北美已經喪失大約1/3的濕地用於城市發展,另有1/4用於農業開墾;由於采沙和防浪堤和海堤的修建,許多加勒比地區國家沿海生態環境已經退化,而維京群島過去70年中已經喪失了50%的紅樹林。還有很多國家和地區也出現了類似現象。

2. 我國平均每年有多少廢水倒入大海

為全面掌握我國管轄海域生態環境狀況,2015年,國家海洋局組織各級海洋部門,切實履行海洋環境監督管理職責,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深入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重點開展了管轄海域海水質量、沉積物質量、生物多樣性狀況趨勢監測,加強各類海洋保護區及18個典型生態系統生態監測,強化77條主要入海河流及445個陸源入海排污口監督監測,深化海洋傾倒區、油氣區、重要增養殖區和濱海休閑娛樂區等區域環境監測,密切跟蹤赤潮、綠潮等海洋環境災害發生發展態勢。共布設監測站位約11 000個,派出監測人員約56 200人次,船舶監測約9 200艘次,獲取監測數據約200萬個。

監測結果表明,2015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占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的94%,海洋沉積物質量總體良好,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主要優勢類群無明顯變化,河口、海灣、灘塗濕地和海島等類型保護區生態系統基本穩定,赤潮災害影響面積較上年明顯減少,海洋功能區環境狀況基本滿足使用要求。

我國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嚴重,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分別為67 150、51 740、40 020和63 230平方公里。河流排海污染物總量居高不下,枯水期、豐水期和平水期,77條河流入海監測斷面水質劣於第V類地表水水質標準的比例分別為58%、56%和45%。陸源入海排污口達標率為50%。監測的河口、海灣、珊瑚礁等生態系統86%處於亞健康和不健康狀態。綠潮災害影響面積較上年有所增加。渤海、黃海和東海局部濱海地區海水入侵和土壤鹽漬化加重,砂質海岸和粉砂淤泥質海岸侵蝕嚴重。

綜合2011~2015年監測結果,「十二五」期間,我國海洋環境質量總體基本穩定,污染主要集中在近岸局部海域,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多處於亞健康狀態,局部海域赤潮仍處於高發期,綠潮影響范圍有所增大。

3. 中國每天排放多少廢水

目前中國大約每年排放廢水為710億噸(2012年數據),年增長為20億噸。計算下來每天排放約1.945億噸。裝成500毫升的瓶 可以裝4000億瓶,而全國所有人喝半年也就這個數!

4. 有多少噸廢水流進海洋

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廢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
其中超過90%的污廢水最終流入了海洋,大約3880立方米。

5. 中國每年排放污水是多少

目前中國大約每抄年排放廢水為710億噸襲(2012年數據),年增長為20億噸。每天排放約1.945億噸。

污水排放口是將污水(雨水)向水體排放的構築物。其任務是使排放的污水(雨水)與水體中的水盡快得到最大程度的混合,使排放污水中的污染物得到盡快得稀釋擴散並進一步降解凈化。根據排放口的位置一般分為岸邊集中排放口、江心集中排放口或分散排放口。

6. 現在中國每年有多少噸工業廢水排入江河湖泊

目前中國大約每年排放廢水為710億噸(2012年數據),年增長為20億噸.計算下來每天排放約1.945億噸.裝成500毫升回的瓶答 可以裝4000億瓶,而全國所有人喝半年也就這個數!
據統計,全球每分鍾約有9350000噸污水排入江河湖海

7. 所有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最後都排入大海了嗎

不是,是先廢水處理後達到一定標准進行在利用,處理不了的生活污水和廢水會最終排入大海。

生活污水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洗滌劑和污水、垃圾、糞便等,多為無毒的無機鹽類,生活污水 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細菌多。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排放越來越嚴重。在這樣的形式下,生活污水處理工藝也在不斷改進,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最新的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曝氣生物濾池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簡介:曝氣生物濾池,就是在生物濾池處理裝置中設置填料,通過人為供氧,使填料上生長大量的微生物。這種污水處理工藝流程裝置由濾床、布氣裝置、布水裝置、排水裝置等組成。曝氣裝置採用配套專用曝氣頭,產生的中小氣泡經填料反復切割,達到接近微控曝氣的效果。由於反應池內污泥濃度高,處理設施緊湊,可大大節省佔地面積,減少反應時間。
SBR除磷工藝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簡介:水體富營養化主要原因是人類向水體排放了大量的氨氮和磷,磷更是水體富營養化的最主要因素。縱觀國內污水處理流程工藝,除磷技術一直是困擾污水處理廠運行的難題。傳統的物化除磷技術需要大量的葯劑,具有運行成本高,污泥產量大的缺點;前置厭氧的生物除磷工藝具有運行費用低的優點,但是由於完全依賴於微生物的攝磷、釋磷作用,難以達到國家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的要求。當考慮中水回用時,則更難以達到要求。
A/O生物濾池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簡介:由於我國小城鎮居住點分散,污水源分布點多量少,城鎮級污水廠的規模多低於10000噸/日。目前國內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經常採用的污水處理工藝有傳統活性污泥法、A2/O、SBR、氧化溝等,如果以這些技術建設小城鎮污水處理廠會造成由於居高不下的運行費用,無法正常運行。必須針對小城鎮的特點採用投資省,運行費用低,技術穩定可靠,操作與管理相對簡單的工藝。

工業廢水(instrial wastewater )包括生產廢水和生產污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和廢液,其中含有隨水流失的工業生產用料、中間產物、副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

(一)優先選用無毒生產工藝代替或改革落後生產工藝,盡可能在生產過程中杜絕或減少有毒有害廢水的產生。
(二)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產生有毒中間產物和產品過程中,應嚴格操作、監督,消除滴漏,減少流失,盡可能採用合理流程和設備。
(三)含有劇毒物質廢水,如含有一些重金屬、放射性物質、高濃度酚、氰廢水應與其它廢水分流,以便處理和回收有用物質。
(四)流量較大而污染較輕的廢水,應經適當處理循環使用,不宜排入下水道,以免增加城市下水道和城市污水處理負荷。
(五)類似城市污水的有機廢水,如食品加工廢水、製糖廢水、造紙廢水,可排入城市污水系統進行處理。
(六)一些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廢水,如酚、氰廢水,應先經處理後,按允許排放標准排入城市下水道,再進一步生化處理。
(七)含有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廢水,應單獨處理,不應排入城市下水道。工業廢水處理的發展趨勢是把廢水和污染物作為有用資源回收利用或實行閉路循環。

8. 海洋被污染了多少

被污染的海洋
海洋在無知人類的全面侵入下,早已被嚴重污染。人類繼續把在陸地上演練純熟的老手段:「開發-掠奪-破壞」運用在了地球最後一塊陣地——海洋。美國每年排放入大海的污水超過200億噸,排放入海的還有超過7000萬噸工業廢渣。日本排放入海的污水超過130億噸,獨聯體每天有超過300萬噸的污水排入波羅的海。中國每年也有100億噸的污水排放入海洋,1996年7月,中央電視台的報道說,中國沿海有200多個排污口,晝夜不停的向大海排放污水,使沿海水域、漁場嚴重污染,渤海灣的漁民沉重的發現:沒有魚了!!!
魚沒有了,赤潮來了。隨著江河排入海洋的氮、磷等大量富含養分的物質,使海域的水體富氧化,導致一些微小的海洋生物——海藻的過度繁殖,從而形成赤潮。這些過度繁殖的藻類消耗掉大量氧氣,使大量海洋生物缺氧致死;一些藻類還會堵塞魚鰓,使魚窒息而死;另一些藻類更會分泌毒素,毒死海洋生物,或侵入貝類體內並殘留一段時間,如被人食用,就會中毒,嚴重的導致死亡。
就在現在,航運中泄露的原油和排放的污水、陸地排放的污水、向海上傾倒的廢棄物、開發-破壞海洋礦物,都時刻嚴重污染著海洋。而過度捕撈使海洋生物有的大大減少、有的瀕危、有的絕種。而大量人類還沒有多少認識的海洋生物則悄悄的消失了。還有各種人工合成的物質,並非來自大自然,生物圈無法分解,即使海洋自身號稱強大的凈化功能也無能為力。
污染嚴重、物種銳減、赤潮頻繁,都使海洋蒙上了巨大的災難。法國著名的學者查卡·伊斯柯瓦斯認為:「近五十年來,由於世界海洋的污染,成千種海洋生物正無影無蹤的消亡,特別是近二十年來,這個過程更加強化了。海洋空間如果繼續污染下去,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後果,如果海洋死亡,人類便不復存在。」

閱讀全文

與中國往海洋排了多少廢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倉庫edi 瀏覽:674
食堂凈化器怎麼安裝 瀏覽:861
加完蒸餾水充電冒泡 瀏覽:52
金日牌反滲透凈水器說明書 瀏覽:772
牙刷杯里的水垢怎麼才能去掉 瀏覽:393
是時候回學校了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813
用什麼方法能拆發動機濾芯 瀏覽:713
純水tps多少直飲 瀏覽:939
明曰之後怎麼獲得樹脂 瀏覽:468
錫柴4110機油濾芯沒油怎麼辦 瀏覽:297
常壓蒸餾後有重油嗎 瀏覽:514
大通v80機油濾芯什麼型號 瀏覽:75
企業中水回用培訓 瀏覽:924
過濾嘴香煙誕生時間 瀏覽:384
我國現行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瀏覽:706
無錫電子級純水製作設備多少錢 瀏覽:665
鬼泣4迴旋之刃怎麼用6 瀏覽:642
雨水回用原水池容積計算 瀏覽:544
凈水器濾芯顯示百分百是什麼意思 瀏覽:927
廢水沖洗閥的作用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