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島在李村河污水處理廠中,水處理工藝一般有幾個處理單元,分別是什麼
粗格柵,進水泵,細格柵,曝氣沉砂池,計量井,輻流式初沉池,改良型AA/O,二沉池,接觸池。
污泥處置為,濃縮池,污泥消化池,污泥脫水,並且還利用沼氣發電
主要就是這些東西!
㈡ 青島市一共有多少村
青島共有5130個行政村,但是具體名稱實在是太多了沒法一一給出
㈢ 青島開發區的幾個自然村
扒山 孫家溝 荒里
於家河
㈣ 青島婁山河污水處理廠介紹
婁山河污水處理廠主要為李滄區及白沙河以南城陽區一部分服務,服務范圍南臨李村河流域,北至白沙河,西至膠州灣東岸岸邊,東至嶗山水庫,服務面積66.0km2。
一期總投資約2.5億元,設計出水水質為二級標准,升級改造工程在廠址西側新增用地11975平方米,利用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建附屬建築物,通過在原A/A/O工藝基礎上進行改造,選用OAMSAO工藝,總投資1.2億元,預計2010年11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出水水質可以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的一級B標准。
㈤ 青島市三年計劃改造城中村71個、城鎮老舊小區1108個
原標題《青島市三年計劃改造城中村71個、城鎮老舊小區1108個 新增停車泊位7萬個……》
7月28日,青島市國際新聞中心舉辦了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第6場主題系列發布會,重點介紹了舊城舊村改造、市政設施建設、停車設施建設等方面工作。
據悉,三年期間,青島市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共1108個、惠及居民30萬戶;計劃新啟動改造城中村71個,惠及居民4.9萬戶;將推進120個公共停車場和11個公交場站建設,建成後可新增7萬余個停車泊位。
新啟動改造城中村71個
今年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共318個、惠及居民9.2萬戶。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工318個,開工率達到100%。其中,東岸城區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基本完成改造,建成區范圍內的城中村基本完成改造。
據悉,三年期間,青島市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共1108個、惠及居民30萬戶。屆時,東岸城區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577個、17萬戶)基本完成改造。同時,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充分考慮並重點抓好區域協同改造工作,比如將中山路區域的9個片區(432棟、9753戶、61.45萬平方米)和38條道路統籌納入改造范圍,以老舊小區改造帶動老舊街區品質提升,形成成方連片的帶動示範效應。
青島市不斷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標准,實施好節能保溫、管線入地、加裝電梯以及硬化、綠化、美化等整治提升,同時,探索老舊小區周邊街區同步改造新模式,將周邊的社區服務中心、助老食堂等一並納入改造提升范圍。
市政設施建設方面,努力構建功能完善的骨幹路網體系,消除存量未貫通道路,增設立體人行過街設施。完成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建成區「煤改氣」工作,減排降碳提升生態環境品質。通過「增量」與「挖潛」並重的方式,有效增加停車設施供給,緩解供需矛盾。努力構建「配建泊位為主、公共停車場為輔、道路泊位為補充」的停車設施供給體系。創新推動停車資源共享,深度挖掘閑置停車資源。
此外,在城中村改造方面,青島市堅持區域統籌,一個賬本算大賬,以城中村高水平改造帶動城市面貌、人居環境、土地集約的「三提升」。 三年期間,計劃新啟動改造城中村71個、惠及居民4.9萬戶。今年計劃新啟動改造城中村29個,力爭年底前基本完成簽約並實施拆除,同步推進58個城中村改造續建項目。截至目前,已啟動2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的簽約工作,簽約率93%,已啟動項目佔全年計劃的69%。
目前,所有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舊城舊村改造項目二季度以前318個全部開工,城中村改造項目順利推進,已經超額完成計劃。
多條道路年底前將實現主線通車
青島市將推進24個重點項目建設,同時不斷加大未貫通道路打通力度,力爭消除存量「斷頭路」。2022年的攻堅任務包括7個續建項目、8個新啟動項目和30條以上的未貫通道路打通,截至目前,市政道路攻堅階段目標已全部完成。
7個續建項目包括:膠州灣第二隧道、杭鞍高架二期、唐河路-安順路打通、海爾路-銀川路立交、棗山東路拓寬、銅川路打通和威海路平戰結合地下道路。其中,膠州灣第二隧道斜井工程於2020年10月開工,主線工程黃島端於2021年底開工,青島端於今年4月份開工,計劃2027年建成。唐河路-安順路打通、海爾路-銀川路立交、棗山東路拓寬、銅川路打通都是近年來市民呼聲較高的城市主幹道和重要節點,計劃2022年底前主線通車。
8個新啟動項目都是旨在解決近年來市民高度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其中已開工4個。據悉,遼陽路快速路於今年1月份開工建設,計劃年底前建成主線橋梁並力爭具備通車條件。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勁松五路打通和南京路拓寬改造均於5月下旬開工建設。四流路打通近日將開工建設,浮山隧道、重慶路快速路、山東路-鞍山路立交正在抓緊開展方案研究和前期工作,力爭今年底或明年初開工建設。
17個重點項目加速「無煤化」供熱
青島市將加快推進2條供熱長輸管線、2條高壓天然氣管線、10座水處理設施、4座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實施清潔取暖「煤改氣」工程13個,完成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建成區「煤改氣」工作,實現東岸城區「無煤化」供熱。據悉,2022年,計劃推進17個重點項目建設,包括5個續建項目和12個新建項目。
5個續建項目包括:華能董家口電廠至新區西部城區長輸熱力管線、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城陽區生活垃圾中轉站、膠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即發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等工程。其中,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工程作為我市重要能源基礎配套工程已列入今年的市辦實事,全長72公里,海底段達12公里,是國內涉海距離最長的城市燃氣管線,建成後能大幅提升我市氣源保障能力。
12個新建項目中,7個清潔取暖「煤改氣」項目已全部開工,建成後將啟用燃氣鍋爐15台以上,關停燃煤鍋爐19台。麥島污水處理廠擴建、城陽區污水處理廠四期、即墨區北部污水處理廠擴建及升級改造等3個項目也已開工,李村河北岸水質凈化廠和青島市官路水庫項目正有序推進前期工作。
同時,三年期間,青島市計劃新建20處立體人行過街設施。2022年的攻堅任務是年內開工建設11處,其中,嶗山區同安路實驗二小天橋、松嶺路天水路交叉口北側天橋,即墨區淮涉河一路峴山公園天橋等7處已開工。市南區膠寧高架天福苑天橋、市北區勁松五路富源路小學天橋等4處正在辦理前期手續。預計今年底將建成人行過街天橋8處。
今年年底全市將新增泊位2萬個
青島市三年期間,將推進120個公共停車場和11個公交場站建設,建成後可新增7萬余個停車泊位。2022年重點推進60個公共停車場和4個公交場站建設,涉及泊位超過4萬個,到年底可實現新增泊位2萬個。
截至目前,42個續建項目正在按計劃推進,22個新建項目已開工20個,開工率達到91%,其中包括18個公共停車場和2個公交停車場。已提前完成300個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智慧化改造和21個住宅小區停車共享試點;169個商場、酒店、寫字樓經營性停車場實現了聯網共享。
在建設模式上,充分結合周邊條件和停車需求,因地制宜、分項施策開展停車設施建設,比如:我們結合歷史城區保護,充分利用人防地下空間實施人防改建停車場,增加老城區停車供給;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品質提升,合理利用棚改騰空用地和邊角地塊建設停車設施等。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於爽
㈥ 青島市自然生態環境
一、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位於東經119°པ″~120°57འ″,北緯35°34″~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全市總面積10654km2,其中市區(含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7個區)1102km2,所轄膠州、膠南、即墨、平度、萊西5市9552km2。
2.地形
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陷,其中山地約佔全市總面積的15.5%,丘陵佔25.1%,平原佔37.8%,窪地佔21.7%。全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岩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岩砂礫質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
3.水文
青島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條,流域面積在100km2以上的較大河流33條,其中流域面積在500km2以上的5條,即大沽河、北膠萊河、南膠萊河、小沽河、澤河。大沽河是全市最大的河流,發源於招遠市阜山,流經萊西、平度、即墨各市和城陽區,於膠州市營房鎮碼頭村南入海,流域面積6131.3km2,總長179.9km,青島市境內流域面積4850.7km2,是目前市區汲取徑流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水源地。
至2002年青島市共有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21座,另有小(一)型水庫73座,小(二)型水庫397座,塘壩376座,大小攔河閘167座,機電井7.2萬眼,地表攔蓄能力總計為10.2×108m3(其中引黃1.1×108m3)。
二、生態環境
1.土壤環境
青島地區地形復雜,土壤類型較多,但主要有五大類,即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鹽土。青島市土壤總面積82.55×104hm2,占土地總面積的74.35%。
2000年青島地區全市水土流失總面積40.64×104hm2,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36.6%,其中中等水力侵蝕面積佔44.2%,中等以上程度的水力侵蝕面積佔10.83%。耕地水土流失總面積22.92×104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56.4%;耕地中度水力侵蝕面積9.65×104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23.8%,佔耕地水土流失總面積的42.1%。草地水土流失面積880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0.22%。
2000年青島地區鹽漬化土地總面積為3885hm2,占國土總面積的0.35%,比1986年減少了4607hm2,但耕地鹽漬化面積增加到2085hm2,占鹽漬化土地總面積的53.7%。近10年來,由於連續乾旱和治理,青島地區膠萊河谷平原、即墨西北窪、萊西姜山窪地等砂姜黑土已基本擺脫了澇、漬的危害,目前鹽漬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即墨市的藍村、王村、溫泉、嶗山王戈庄、流亭、膠州營房等以及大沽河下游的濱海低窪地區,造成鹽漬化土地的直接原因是海(咸)水入侵,如即墨市周瞳河下游、濱海地帶的海水入侵,造成大批機井報廢,大片良田荒蕪。
2000年青島地區沙化土地總面積714hm2,占國土總面積的0.06%,主要分布於萊西市的孫受及膠河、白馬河河床附近以及膠南寨里等地的海灘近岸處,總體危害不大。
2.濕地狀況
調查數據顯示,青島的濕地總面積為17.76×104hm2,約占青島市總面積的16%,是沿海地區濕地資源比較豐富的區域,其中面積最大的濕地是膠州灣。青島的濕地可以分為5類:①海岸濕地,包括青島灣、金沙灘、即墨的丁字灣、沙子口灣、靈山灣等海灣;②河口海灣,包括膠州灣的河流入海口等;③河流濕地,主要有大沽河、小沽河、洋河等大小河流;④湖泊,主要包括嶗山水庫、產芝水庫等大小水庫和池塘;⑤沼澤濕地,主要分布在城陽區的棘洪灘、膠州營海等處,以蘆葦叢濕地為主要表現特徵。
3.森林狀況
青島市現有林地總面積360122.1hm2,其中有林地面積247404hm2,灌木林地面積3773.9hm2,疏林地面積2550.6hm2,未成林造林地18368.3hm2,苗圃地面積6864.7hm2,無立木林地303.3hm2,宜林地80817.3hm2,輔助生產林地40hm2;另有潛在林地55200.9hm2;林木總蓄積量556.03×104m3;森林覆蓋率(林木綠化率)31.37%。
4.植被
青島市天然植被較少,多為人工栽培或通過封山育林次生形成的喬、灌、草植被資源。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地瓜、蔬菜等,主要果樹有蘋果、梨、桃、葡萄等,主要喬林有松、槐、楊、柳等,主要灌林有棉槐、胡枝子等,此外還有眾多草本植物。
三、城市環境質量狀況
就各年的三廢排放情況而言,總的趨勢是逐年增加,自2000年到2004年,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增加了20.27×104t,年平均增加5.07×104t;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增加了4924259×104m3,年平均增加1231064.75×104m3;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增加了145.49×104t,年平均增加29.1×104t。三廢的增加,加重了生態環境的負荷,但各區的排放情況不盡一致。
從分區的資料看,黃島區的情況比較嚴重,各項指標的單位GDP排放量基本居全市之首,應加強重點管理和治理。
就市區城市污水處理廠而言,情況大不一樣。各處理廠年度內處理污水的量相差較大,各自的負荷也不同,壓力最大的為團島污水處理廠和海泊河污水處理廠,2004年能力利用在87%以上。據最新資料顯示,海泊河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已經不能滿足污水處理的要求,必須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就空氣質量而言,情況也大不一樣,郊區各區市的空氣質量狀況明顯好於市內4個區。
㈦ 青島市市區一共有幾家污水處理廠分別是哪幾家
污水處理設備公司算么?
青島善水生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㈧ 二o二二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濟陽區有哪一些村莊
濟陽區做為山東省農村生活污水連片治理的試點之一,分別在垛石、濟陽街道、新市鎮各選擇1處作為連片治理示範區,惠及29個行政村,共計4442戶,人口數約16950人。其中包括:濟陽街道沿黃河景觀風貌帶17個村、垛石鎮沿S248省道5個村、新市鎮王家社區中的7個村。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項耗資很大的民生工程,一個村莊的污水處理投入的費用在幾十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