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知道生活污水是如何處理的嗎處理的過程是怎樣的呢
大部分人以為我們沖馬桶的水會被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而實際上它會通過復雜的地下系統被送往污水處理廠。而整個污水的處理過程就是從工廠內的抽水站開始。
第三、大約兩個小時後,水中的混凝體就會沉到池子底部,形成一層淤泥,然後通過一組耙子和抽水系統把它收集起來,送到淤泥處理大樓。在處理大樓內,還需要用另一種聚合物噴灑淤泥,讓他固態化,這樣壓縮機就能輕松把裡面的水擠出來,擠出水後的固態淤泥會送進大型焚化爐燃燒,焚化爐釋放的氣體可以為多部機器提供動力,而灰燼則被送到垃圾掩埋場。最終抵達處理廠時,充滿了污染物的污水在經過完整處理程序的凈化後,就會流進穿的放流管隧道被排放到附近的河流里。
❷ 城市污水處理廠收集的廢棄物,該怎麼處理
人類在城市中產生的排泄物,可以在生活區、公共場所、工業企業中找到,也可以在一些大中型群眾活動場所的臨時移動公廁中找到。
傳統做法是將沖洗水沿排水管道收集到化糞池,停留90天以上,滅活寄生蟲卵、傳染性致病菌和病毒等。化糞池由環衛清洗車定期清洗,然後運送到專門的處理場地進行進一步處理和處置。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特殊處理廠採用的處理技術也不同。基本上,糞便和污物是無害的(如生物發酵和堆肥),脫水乾燥,然後使用或填埋。
附近有城市污水,來源穩定,易於收集,是可靠穩定的供水來源。凈化後的城市污水可回用於城市綠化、景觀用水和工業用水。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包括污水收集系統、污水凈化處理技術及系統、污水分配系統、回用水應用技術及監控系統。其中,污水凈化再生技術和系統是關鍵,污水凈化處理工藝簡單可靠,投資和運行費用由城市經濟實力承擔,處理後的出水水質滿足回用要求。
❸ 廣州的廚余廢物是怎麼處理的
廚余可以作為堆肥使用,用於蔬菜、水果種植或者花卉種植等等。
下面為家庭製作肥料一些指南:
廚余堆肥就是在空氣和水的存在下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和小昆蟲分解有機物質(食物垃圾)的過程。最終產品被稱為廚余肥料,其中富含易於使用的植物營養素,形成健康土壤的一部分。 建議可以買一個堆肥廚余的桶和木箱。最好在陽台或室外製作。在廚余堆肥發酵的時候會有味道(主要是氨氣和硫化氫)。
廚余堆肥主要要有下面幾個條件: 含碳有機物如干樹葉、木屑、紙、花生殼、瓜子殼等 含氮有機物如水果和蔬菜廢棄物、咖啡渣、麥芽粉等。
❹ 如何規范處理中轉站垃圾壓縮廢水
垃圾壓縮廢水一般cod都比較高,需要排放到環保局規劃的管道或者建立污水預處理,cod降到1000以內再排放到城市污水管道
❺ 垃圾站經常產生廢水與臭氣,對周邊環境及居民生活產生極大影響,要怎麼解決這一問題
垃圾站應該說的是市區里小型的垃圾中轉站。而垃圾中轉站的污水和臭氣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
1、最直接的就是更換中轉站設備,更換成為密封性更好的、除臭效果更好地、有專門排污系統的新式中轉站。但這種方法是一般僅適用於新建中轉站,還得是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既有中轉站更多的是升級改造,比如轉門的除臭設備、排污系統、車輛沖洗系統、殺菌消毒系統的安裝。
2、根據實際需求,安裝或更改與前端收集相匹配的中轉站,盡量不適用以車代站、不建設露天垃圾站。不同的場景,垃圾前端收集車輛不同,不同類型的和噸位的垃圾收集車所匹配的垃圾中轉站的型號和尺寸也不同,應使垃圾站和手機車輛相匹配的,防止車輛在卸料時有泄漏。
3、規范中轉站管理及進出車輛和卸料的過程管理,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運營,做到無泄漏卸料、無滲濾液泄露、出廠消毒除臭。
❻ 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工藝
比較選擇
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處理一直是填埋場設計、運行和管理中非常棘手的問題。滲濾液是液體在填埋場重力流動的產物,主要來源於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內含水。由於液體在流動過程中有許多因素可能影響到滲濾液的性質,包括物理因素、化學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滲濾液的性質在一個相當大的范圍內變動。一般來說,其pH值在4~9之間,COD在2000~62000mg/L的范圍內,BOD5從60~45000mg/L,重金屬濃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屬的濃度基本一致。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是一種成分復雜的高濃度有機廢水,若不加處理而直接排入環境,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以保護環境為目的,對滲濾液進行處理是必不可少的。
1 滲濾液處理工藝的現狀
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物理化學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化學沉澱、密度分離、化學氧化、化學還原、離子交換、膜滲析、氣提及濕式氧化法等多種方法,在COD為2000~4000?mg/L時,物化方法的COD去除率可達50%~87%。和生物處理相比,物化處理不受水質水量變動的影響,出水水質比較穩定,尤其是對BOD5/COD比值較低(0.07~0.20)難以生物處理的垃圾滲濾液,有較好的處理效果。但物化方法處理成本較高,不適於大水量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因此垃圾滲濾液主要是採用生物法。
生物法分為好氧生物處理、厭氧生物處理以及二者的結合。好氧處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氣氧化池、好氧穩定塘、生物轉盤和滴濾池等。厭氧處理包括上向流污泥床、厭氧固定化生物反應器、混合反應器及厭氧穩定塘。
2 滲濾液處理介紹
垃圾滲濾液具有不同於一般城市污水的特點:BOD5和COD濃度高、金屬含量較高、水質水量變化大、氨氮的含量較高,微生物營養元素比例失調等。在滲濾液的處理方法中,將滲濾液與城市污水合並處理是最簡便的方法。但是填埋場通常遠離城鎮,因此其滲濾液與城市污水合並處理有一定的具體困難,往往不得不自己單獨處理。常用的處理方法如下。
2.1 好氧處理
用活性污泥法、氧化溝、好氧穩定塘、生物轉盤等好氧法處理滲濾液都有成功的經驗,好氧處理可有效地降低BOD5、COD和氨氮,還可以去除另一些污染物質如鐵、錳等金屬。在好氧法中又以延時曝氣法用得最多,還有曝氣穩定塘和生物轉盤(主要用以去除氮)。下面將分別予以介紹。
2.1.1 活性污泥法
2.1.1.1 傳統活性污泥法
滲濾液可用生物法、化學絮凝、炭吸附、膜過濾、脂吸附、氣提等方法單獨或聯合處理,其中活性污泥法因其費用低、效率高而得到最廣泛的應用。美國和德國的幾個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結果表明,通過提高污泥濃度來降低污泥有機負荷,活性污泥法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垃圾滲濾液處理效果。例如美國賓州Fall Township污水處理廠,其垃圾滲濾液進水的CODCr為6000~21000mg/L,BOD5為?3000~13000mg/L,氨氮為200~2000mg/L。曝氣池的污泥濃度(MLVSS)為6000~12000mg/L,是一般污泥濃度的3~6倍。在體積有機負荷為1.87kgBOD5/(m3·d)時,F/M為0.15~0.31kgBOD5/(kgMLSS·d),BOD5 的去除率為97%;在體積有機負荷為0.3kgBOD5/(m3·d)時,F/M為0.03~0.05kg BOD5/(kgMLSS·d),BOD5的去除率為92%。該廠的數據說明,只要適當提高活性污泥法濃度,使F/M在0.03~0.31kgBOD5/(kgMLSS·d)之間(不宜再高),採用活性污泥法能夠有效地處理垃圾滲濾液。
許多學者也發現活性污泥能去除滲濾液中99%的BOD5,80%以上的有機碳能被活性污泥去除,即使進水中有機碳高達1000mg/L,污泥生物相也能很快適應並起降解作用。在低負荷下運行的活性污泥系統,能去除滲濾液中80%~90%的COD,出水BOD5<20mg/L。對於COD? 4000~13000?mg/L、BOD51600~11000mg/L、NH3-N 87~590mg/L的滲濾液,混合式好氧活性污泥法對COD的去除率可穩定在90%以上。眾多實際運行的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表明,活性污泥法比化學氧化法等其它方法的處理效果更佳。
2.1.1.2 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及SBR法等改進型活性污泥流程,因其具有能維持較高運轉負荷,耗時短等特點,比常規活性污泥法更有效。同濟大學徐迪民等用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處理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試驗證明:在控制運行條件下,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通過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處理,效果卓越。最終出水的平均CODCr、BOD5、SS分別從原來的?6466? mg/L、3502?mg/L以及239.6mg/L相應降低到CODCr<300mg/L、BOD5<50mg/L(平均為13.3mg/L)以及SS<100mg/L(平均為27.8mg/L)。總去除率分別為CODCr 96.4%、BOD5 99.6%、SS 83.4%。
處理後的出水若進一步用鹼式氯化鋁進行化學混凝處理,可使出水的CODCr下降到1 00mg/L以下。
兩段法處理滲濾液的氮、磷也均較一般生物法為佳。磷的平均去除率為90.5%;氮的平均去除率為67.5%。此外該法運行彌補厭氧?好氧兩段生物處理法第一段形成NH3-N較多,導致第二段難以進行和兩次好氧處理歷時太長的不足。
2.1.1.3 物化活性污泥復合處理系統
由於滲濾水中難以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所佔的比例高,存在的重金屬產生的抑製作用,所以常用生物法和物理?化學法相結合的復合系統來處理垃圾滲濾液。對於BOD5?1500m g/L、Cl-800mg/L、硬度(以CaCO3計)800mg/L、總鐵600mg/L、有機氮100mg/L、TSS 300mg/L、 SO2-4300mg/L的滲濾液,有學者採用該方法進行處理,發現效果很好,其BOD5 、COD、NH3-N、Fe的去除率分別達99%、95%、90%、99.2%。該系統中的進水通過調節池後,可以避免毒性物質出現瞬時的高濃度而對活性污泥生物產生抑製作用;在澄清池中加入石灰,可去除重金屬和部分有機質;氣提池(進行曝氣,溫度低時加入NaOH)能去除進水NH3-N的50%,從而使NH3的濃度處於抑制水平之下;由於廢水中磷被加入的石灰所沉澱,且 pH值過高,因而需添加磷和酸性物質;活性污泥系統可以串聯或並聯使用,運行時可通過調節迴流污泥比來選用常規法或延時曝氣法處理,具有較大的操作靈活性。
2.1.2 曝氣穩定塘
與活性污泥法相比,曝氣穩定塘體積大,有機負荷低,盡管降解進度較慢,但由於其工程簡單,在土地不貴的地區,是最省錢的垃圾滲濾液好氧生物處理方法。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和德國的小試、中試及生產規模的研究都表明,採用曝氣穩定塘能獲得較好的垃圾滲濾液處理效果。
例如英國在Bryn Posteg Landfill投資60000英鎊建立一座1000m3的曝氣氧化塘,設2台表面曝氣裝置,最小水力停留時間為10d,氧化塘出水經沉澱後流經3km長的管道入城市下水道。此系統1983年開始運行,滲濾液最大CODCr為24000mg/L,最大BOD5為?10000?mg/L,F/M=0.05~0.3kgCOD/(kgMLSS·d),水量變化范圍0~150m3/d,出水BOD5平均為 24mg/L,但偶然有超過50mg/L的時候,COD去除率達97%,但在運行過程中需投加P,考慮到日常運行費用,投資償還及其利息,與滲濾液直接排至市政管網相比,每年可節約750英鎊。
英國水研究中心(Water Research Center)對東南部New Park Landfill的CODCr> 15000mg/L的滲濾液也做了曝氣穩定塘的中試,當負荷為0.28~0.32kgCOD/(kgMLSS·d)或者說為0.04~0.64kgCOD/(kgMLSS·d),泥齡為10d時,COD和BOD5去除率分別為98%和91%以上。在運行過程中也需要投加磷酸。?
2.1.3 生物膜法
與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抗水量、水質沖擊負荷的優點,而且生物膜上能生長世代時間較長的微生物,如硝化菌之類。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學的C.Peddie和J.Atwater用直徑0.9m的生物轉盤處理CODCr<?1 000?mg/L,NH3-N<50m g/L的弱性滲濾液,其出水BOD5<25mg/L,當溫度回升,微生物的硝化能力隨即恢復。但是應當指出,這種滲濾液的性質與城市污水相近,對於較強的滲濾液此方法是否適用還待研究。?
2.2 厭氧生物處理
厭氧生物處理的有目的運用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直到近20年來,隨著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等學科發展和工程實踐的積累,不斷開發出新的厭氧處理工藝,克服了傳統工藝的水力停留時間長,有機負荷低等特點,使它在理論和實踐上有了很大進步,在處理高濃度(BOD5 ≥2000?mg/L)有機廢水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厭氧生物處理有許多優點,最主要的是能耗少,操作簡單,因此投資及運行費用低廉,而且由於產生的剩餘污泥量少,所需的營養物質也少,如其BOD5/P只需為4000∶1,雖然滲濾液中P的含量通常少於1mg/L,但仍能滿足微生物對P的要求。用普通的厭氧硝化,35℃ 、負荷為1kgCOD/(m3·d),停留時間10d,滲濾液中COD去除率可達90%。
開發的厭氧生物處理方法有:厭氧生物濾池、厭氧接觸池、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及分段厭氧硝化等。
2.2.1 厭氧生物濾池
厭氧濾池適於處理溶解性有機物,加拿大Halifax Highway101填埋場滲濾液平均COD為12850mg/L、BOD5/COD為0.7,pH為5.6。將此滲濾液先經石灰水調節至pH=7.8,沉澱1h後進厭氧濾池(此工序還起到去除Zn等重金屬的作用),當負荷為4kgCOD/(m3·d)時,COD去除率可達92%以上;當負荷再增加時,其去除率急劇下降。
加拿大Toronto大學的J.G.Henry等也在室溫條件下成功地用厭氧濾池分別處理年齡為1.5 年和8年的填埋場滲濾液,它們的COD各為14000mg/L和4000?mg/L,BOD5/COD各為0.7和0.5,當負荷為1.26~1.45kgCOD/(m3·d),水力停留時間為24~96h時,COD去除率均可達90%以上。當負荷再增加,其去除率也急劇下降。由此可見,雖然厭氧濾池處理高濃度有機污水時負荷可達5~20kgCOD/(m3·d),但對於滲濾液其負荷必須保持較低水平才能得到理想的處理效果。
2.2.2 上向流式厭氧污泥床
英國的水研究中心報道用上向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處理COD>10000mg/L的滲濾液,當負荷為3.6~19.7kgCOD/(m3·d),平均泥齡為1.0~4.3d,溫度為30℃時COD和BOD5的去除率各為82%和85%,它們的負荷比厭氧濾池要大得多。
在厭氧分解時,有機氮轉為氨氮,且存在NH4+?NH3+H?+反應。若pH>7時,平衡中的NH3占優勢,可用吹脫法去除。但厭氧分解時pH近似等於7,因此出水中可能含有較多的NH4+,將會消耗接納水體的溶解氧。
2.3 厭氧與好氧的結合方式
雖然實踐已經證明厭氧生物法對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的有效性,但單獨採用厭氧法處理滲濾液也很少見。對高濃度的垃圾滲濾液採用厭氧好氧處理工藝既經濟合理,處理效率又高。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別達86.8%和97.2%。
2.3.1 厭氧?好氧生物氧化工藝(厭氧硝化和生物氧化塘)
西南師大生物系對pH為8.0~8.6,COD為16124mg/L,BOD5為214~406mg/L、NH3- N為475mg/L的滲濾液採用厭氧好氧生物化學法處理,取得出水pH為7.1~7.9,COD為170.33~314.8mg/L,BOD5為91.4mg/L、NH3-N為29.1mg/L的良好效果。
2.3.2 厭氧?氧化溝?兼性塘工藝
下面結合廣州市李坑垃圾填埋場作以下說明及分析。李坑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按流量300m3/d設計,進水BOD5為2500mg/L、CODCr為4000mg/L、NH3-N 為?1000mg/L、SS為600mg/L、色度為1000倍;出水BOD5為30mg/L、CODCr為80mg/L 、NH3-N為10mg/L、SS為70mg/L、色度為40倍。選用工藝流程為:厭氧氧化溝兼性塘絮凝沉澱。當進水水質較好,兼性塘出水達標時,即可直接將兼性塘水向外排放;而當進水水質較差,兼性塘出水達不到排放標准時,則啟用混凝沉澱系統,再排放沉澱池上清液。
從該套工藝的運行情況來看,當進水的COD較高時,出水水質良好;一旦COD 降低,特別是冬季低溫少雨,COD降低到不利於生化處理時,出水各水質成分均偏高難以達標,出水呈棕褐色,盡管啟用絮凝沉澱系統,效果仍不理想。由此可見,對於滲濾液的色度和NH3-N的有效去除,對生化處理將產生有利影響。
2.3.3 厭氧?氣浮?好氧工藝
大田山垃圾衛生填埋場滲濾液處理採用的是此工藝。根據廣州市環境衛生研究所對類似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檢測資料及模擬試驗,結合本場實際情況定出滲濾液污水處理設計參數。進水水質CODCr為8000mg/L、BOD5為5000mg/L、SS為700mg/L、pH值為7.5 ;出水水質CODCr為100mg/L、BOD5為60mg/L、SS為500mg/L、pH值為6.5~7.5。?針對該場遠離市區的特點,為便於管理和節省能耗,經比較後選用厭氧和好氧聯合處理工藝。厭氧段為上向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好氧段為生物接觸氧化法,加化學混凝沉澱和生物氧化塘,凈化處理達標後排放。剩餘污泥經濃縮後送回填埋場處理。
考慮到滲濾液水質變幅較大的特點,在厭氧段後加入氣浮工藝,提高處理能力以應付進水水質偏高的情況。
2.3.4 UASB?氧化溝穩定塘
福州市於1995年建成全國最大的現代化的城市垃圾綜合處理場--福州市紅廟嶺垃圾衛生填埋場。處理垃圾滲濾液水量為1000m3/d;垃圾滲濾液水質(入口)為CODCr為 8000mg/L、BOD5為5500mg/L;處理水質要求(出口)為CODCr去除率95%、 BOD5去除率97%。
設計採用上向流式厭氧污泥床?奧貝爾氧化溝?穩定塘工藝流程。垃圾填埋場的垃圾滲濾液集中到貯存庫,依靠庫址的較高地形,自流到集水池、格柵,經巴式計量槽計量後,靠勢能流至配水池,再依靠靜水頭壓至上向流式厭氧污泥床。經厭氧處理後的污水流至一沉池進行固液分離,上清液自流到奧貝爾氧化溝,沉澱污泥靠重力排至污泥池,污泥定期用罐車送到垃圾填埋場或堆肥利用。
污水在奧貝爾氧化溝進行好氧生化處理,奧貝爾氧化溝採用三溝式A/O工藝,具有先進的污水脫氮處理效果。該工藝突出的優點是在第一溝中既能對氨氮進行硝化,又能以BOD為碳源對硝酸鹽進行反硝化,總氮去除率可達80%,由於利用了污水中BOD作碳源,導致污水中的 BOD5被去除,減少了污水中的需氧量。為了提高氧化溝脫氮效果,把第三溝的出水用潛水泵再抽至第一溝進行內迴流,在第一溝中進行反硝化。
經氧化溝處理的污水流入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澄清水自流至穩定塘進行生物處理。二沉池的剩餘污泥靠重力排至濃縮池。濃縮池中的上清液迴流至氧化溝處理,其濃縮後的污泥用潛水泵抽至罐車輸送到垃圾填埋場填埋,或進行堆肥處理。?
2.4 土地處理
土地處理法亦即土壤灌溉法,是人類最早採用的污水處理法,但是土地處理系統的應用多見於城市污水處理。對於滲濾液的處理方法,將滲濾液收集起來,通過噴灌使之迴流到填埋場。循環填埋場的滲濾液由於增加垃圾濕度,從而提高了生物活性,加速甲烷生產和廢物分解。其次由於噴灌中的蒸發作用,使滲濾液體積減小,有利於廢水處理系統的運轉,且可節約能源費用。北英格蘭的Seamer Carr垃圾填埋場,有一部分採用滲濾液再循環,20個月後再循環區滲濾液的COD值降低較多,金屬濃度有較大幅度下降,而NH3 -N、Cl-濃度變化較小。說明金屬濃度的下降不僅是由於稀釋作用引起的,也可能是垃圾中無機成分對其吸附造成的。
由於再循環滲濾液具有諸多優點,所以設計填埋場時頂部不要全部封閉,而應設立規則性排列的溝道以免對周圍水源的污染。低濃度滲濾液不能直接排放,因NH3-N、Cl-濃度仍較高,溫度較低季節,蒸發少,生物活性弱,再循環滲濾液的效果有待進一步研究。
2.5 硝化和反硝化
老的填埋場往往處於甲烷發酵階段,其滲濾液中氨氮含量較高,通常為100~1000mg /L。去除氨氮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硝化和反硝化;另一種是提高pH值至9以上,再用空氣吹脫。Robinson和Maris將年齡為20年的填埋場滲濾液在溫度為10℃,泥齡為60d的條件下曝氣(實際上此與氧化塘運行條件相仿),可完全硝化。其它用生物轉盤等好氧方法也都取得了成功,因此普遍認為滲濾液的硝化是不成問題的。
常見的處理工藝:
(1)硝化/反硝化系統+MBR+RO
硝化/反硝化工藝是針對氨氮去除的生化處理方法,經硝化段和反硝化段的聯合作用,實現對COD和氨氮的同時徹底去除,出水通過MBR泥水分離和RO對離子的深度截留最終達到國家排放標准。
(2)兩級反滲透工藝(或兩級DTRO工藝或全膜法處理工藝)
該工藝為純物理的處理方法,佔地面積較小,施工和調試周期短,但很容易造成污染物質的富集,很難實現出水長期穩定達標,且一次性投資和運行費用很高。
(3)絮凝沉澱+硝化/反硝化系統+MBR+NF+RO
採用該工藝大多做成集成設備,前端增加化學法進行預處理,工藝路線較長,增加整體的控制難度,集成設備對水質水量波動適應能力差,很容易出現池容偏小,生化效果差的問題。
(4)中溫厭氧系統+硝化/反硝化+MBR+RO
對高濃度COD去除效果較好,常應用在垃圾焚燒廠、垃圾中轉站等新鮮垃圾滲濾液的處理中,該工藝對進水的穩定性要求很高,且厭氧系統要保持35°C,投資和運行成本高。
2.6 英Rochem's反滲透處理廠
在英國垃圾滲濾液處理廠使用Rochem's專利圓盤管反滲透系統對初級滲濾液進行處理。這種處理技術是由南亨伯賽德郡溫特頓填埋場所設計和生產的Rochem's離析膜系統。
這個系統的心臟是Rochem's專利圓盤管。這個圓柱體的組成包括板片、八角型鋼和一個圓管內的耐磨膜墊層,它能處理那些快速堵塞普通的反滲透膜系統的滲濾液。在膜的壓力下滲濾液進入Rochem's處理系統進行曝氣和pH校正。當含有污染物的滲濾液流經圓柱體內膜表面時,滲濾液中的污染物質由於反滲透作用而分離出來並經膜排出。整個系統清理的操作是自動化的,當需要對該系統進行化學清洗時,控制指示器就會顯示出信息來,同時自動清洗系統就會用已經程式化的化學制劑對該系統進行內部清洗,使其恢復到最初的功能。因為滲濾液在封閉情況下,在膜的表面形成湍流,減少氧化,產生惡臭,所以到一定時間要進行內部清洗,但這種清洗的間隔時間較長,Rochem's 離析膜系統能夠去除重金屬、固體懸浮物、氨氮和有害的難降解的有機物,處理後的水滿足嚴格的排放標准。
德國的Ihlenbery填埋場安裝投入使用的Rochem's處理系統,其處理能力的污水量為50m3/h,水的回收率為90%。
城市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介紹 來自: 免費論文網
3 處理工藝的分析比較
與好氧方法相比,厭氧生物處理具有以下優點。
(1)好氧方法需消耗能量(空氣壓縮機、轉刷等),而厭氧處理卻可產生能量(產生甲烷氣) 。COD濃度越高,好氧方法耗能越多;厭氧方法產能越多,兩者的差異就越明顯。
(2)厭氧處理時有機物轉化成污泥的比例(0.1kgMLSS/kgCODCr)遠小於好氧處理的比例(0.5kgMLSS/kgCODCr),因此污泥處理和處置的費用大為降低。
(3)厭氧處理時污泥的生長量小,對無機營養元素的要求遠低於好氧處理,因此適於處理磷含量比較低的垃圾滲濾液。
(4)根據報道,許多在好氧條件下難於處理的鹵素有機物在厭氧時可以被生物降解。
(5)厭氧處理的有機負荷高,佔地面積比較小。
但是,厭氧處理出水中的COD濃度和氨氮濃度仍比較高,溶解氧很低,不宜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中,一般需要進行後續的好氧處理。另外,世界上大多數垃圾滲濾液多是偏酸性的 (pH值一般在5.5~7.0)。pH在7以下,產甲烷菌將會受到抑制甚至死亡,不利於厭氧處理,而好氧處理對pH的要求就沒有這么嚴格。再者,厭氧處理的最適溫度是35℃,低於這個溫度時,處理效率迅速降低。比較而言,好氧處理對溫度要求不高,在冬季時即使不控制水溫,仍能達到較好的出水水質。
鑒於以上原因,對COD濃度在50 000mg/L以上的高濃度垃圾滲濾液建議採用厭氧方法 (後接好氧處理)進行處理,對COD濃度在5 000mg/L以下的垃圾滲濾液建議採用好氧生物處理法。對於COD在5 000~50 000mg/L之間的垃圾滲濾液,好氧或厭氧方法均可,選擇工藝時主要考慮其它因素。
4 結論和建議
通過對上述幾種處理方法及處理工藝的分析比較可得以下結論,並提出水質、水量等方面的建議和意見:
(1)垃圾滲濾液具有成分復雜,水質水量變化巨大,有機物和氨氮濃度高,微生物營養元素比例失調等特點,因此在選擇垃圾滲濾液生物處理工藝時,必須詳細測定垃圾滲濾液的各種成分,分析其特點,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還應通過小試和中試,取得可靠優化的工藝參數,以獲得理想的處理效果。
(2)多種方法應用於滲濾液的處理是可行的。在有條件的地方修築生物塘,同時採用水生植物系統處理滲濾液,不僅投資省,而且運行費用低。土地處理也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在滲濾液的處理中選用尚少。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有成熟的運行管理經驗,結合採用厭氧好氧工藝生物處理滲濾液較多。但修建專用的滲濾液處理廠投資大,運行管理費用高,而且隨著填埋場的關閉,最終使水處理設施報廢,故應慎重選用。
(3)我國真正能滿足衛生填埋標準的填埋場並不多,許多填埋場因為投資所限無法按設計要求建造能達到環境保護要求的滲濾液收集系統。因此,宜發展投資省,效果好的滲濾液處理技術。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向填埋場回灌,利用土地吸附,土壤生物降解及垃圾填埋層的厭氧濾床作用使滲濾液降解,具有投資省、效果好,無需專門處理設施投資等特點。而且滲濾液的回灌可使垃圾保持濕潤,加速填埋場的穩定。回灌法採用較少,可作深入研究,以明確回灌法的使用條件,處理效率及回灌處理的工程設計參數。
(4)對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進行處理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應當考慮減少滲濾液產生量。宜發展可減少滲濾液產生量的填埋技術,如好氧填埋或准好氧填埋。
(5)對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我國尚處於研究探索階段,為了建設標准化的城市垃圾衛生填埋場,對其滲濾液的處理應作更深入的研究。
❼ 處理垃圾廢水的好方法
介紹一種真正的高效化糞池——環形折流厭氧反應池
(無錫蓬勃環保 韓生健)
環形折流厭氧反應池(ABR厭氧折流反應器)俗稱高效生物化糞池,但內部結構和各類化糞池截然不同,屬於國際上先進的第三代新型高效厭氧反應器。
環形折流厭氧反應池生物固體截留能力強,水力混合條件好,污泥停留時間與水力停留時間相分離,使得厭氧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所需的時間大大縮短,處理能力大幅提高,處理出水好,結構簡單、運行穩定可靠,產生沼氣可供收集利用,也可放空排放,是一種真正的高效化糞池。
環形折流厭氧反應池適用於各類有機廢水的處理,處理效率和質量遠高於各類化糞池和一體生化池,能大幅提高出水水質標准。特別適用於接不通污水處理廠,需要直接排放的地區。
環形折流厭氧反應池採用玻璃鋼製作,具有1個儲渣倉和8個推流厭氧倉,結構緊湊,體積小,安裝使用方便,投資少,效率高,可廣泛應用於住宅小區、賓館飯店、機關廠礦學校等,也可應用於畜禽養殖,食品加工等高濃度廢水的處理。
環形折流厭氧反應池原理示意圖如下:
❽ 城市垃圾如何處理城市垃圾一般是怎麼處理的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的不斷擴大,生活垃圾處理已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難題。國際上對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有焚燒、衛生填埋和堆肥三種。衛生填埋是目前我國主流的垃圾處理方式,工藝簡單,但也容易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而且隨著我國人口的持續增長,土地變得越來越緊缺,填埋方式似乎走到了盡頭。在面對垃圾圍城的困境下,許多城市開始考慮通過焚燒發電的方式來處理垃圾。
推出專題報道,聚焦我國西南地區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在工廠運營、煙氣處理方面的先進經驗
重慶豐盛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廢水處理系統採用「生化+超濾+反滲透(RO)」工藝處理,達到國家標准後,在廠內用於澆花、養魚。
垃圾扔進爐膛內焚燒,金屬物未被分解,在爐渣處理系統中分離出來,仍能夠回收利用。
垃圾焚燒後,爐渣能夠回收利用,製成磚塊等建築材料,被廣泛應用於市政道路建設。
編者按:近年來,我市城區擴容提質工作不斷加快,城市的發展、人口的增多致使城區生活垃圾越來越多。據了解,目前我市日均產生的生活垃圾在600噸左右,而城區唯一的垃圾填埋場——奇龍坑垃圾填埋場已趨於飽滿。如何解決日益增多的生活垃圾,保護梅州的生態環境?日前,記者來到重慶市的三峰重慶豐盛環保發電廠,看看這個運行4年多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如何運作的。
焚燒發電廠如花園般優美
在山城重慶市的東部有一座豐盛古鎮,周邊群山環繞,景色宜人。在這個小鎮里,坐落著我國西南地區建設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垃圾焚燒發電廠——三峰環境重慶豐盛環保發電廠。該廠於2012年6月在重慶巴南區建成投產,投產4年以來,該廠已累計處理垃圾350萬噸,利用垃圾焚燒發電超過12億度。「目前重慶主城區三分之一的生活垃圾由該廠處理。」 三峰環境重慶豐盛環保發電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郭林瀚說,通過規范運營和精細化管理,豐盛廠被評為全國十大環保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國家環保部、教育部指定的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基地。每年都會接待許多參觀者。
站在豐盛廠區門前,若不是有人指點,外人絕對想不到這里原來是個垃圾焚燒發電廠。走進廠內,處處鳥語花香,綠樹成蔭,在一片紅花綠草中,悠長的廠區道路將生產廠房、宿舍、飯堂等建築串聯其間,這里儼然是一個花園式的廠區。漫步在廠區內,很難聞到讓人難受的味道,除了生產車間內傳出的機器運轉聲音外,這里跟別的工廠並無兩樣。在廠區門口,還有全自動的除臭噴灑器不斷往門口噴出除臭劑,以便消除垃圾壓縮車帶來的臭氣。郭林瀚介紹,豐盛廠每天可處理生活垃圾2400噸,日均發電量約100萬度,工廠自用10%,其餘全部上國家電網,可供20餘萬戶城鎮家庭日常用電。「這真正實現了生活垃圾變身為清潔能源。」郭林瀚說,由於工廠全天生產,不少工作人員常年住在廠區宿舍,他們把這里當成了家。
先進技術處理「中國式」垃圾
一個垃圾焚燒發電廠,為何能變身為國家級的環保教育基地呢?這似乎顛覆了大眾的認知。記者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垃圾焚燒的全過程。
在2.6萬平方米的垃圾儲坑內,儲存著近2萬噸的生活垃圾,這些生活垃圾可供豐盛廠一周的生產所需。「垃圾由壓縮運輸車載到廠內倒進垃圾儲存坑後,需要堆放3-5天,以便讓垃圾發酵,去除水分,利於燃燒。」工廠工人介紹,隨後垃圾由抓鬥放進溫度1000℃的爐內充分焚燒,再通過工藝去除有害氣體,吸附二惡英,最後到爐渣收集和滲濾液處理。記者發現,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通過機械完成的,而它的秘密就在廠區的中控室里。記者在此看到,設備全天候運轉,爐膛溫度、旋轉噴霧塔和布袋除塵器等設備的數據都顯示在這里。據了解,該廠的自動化程度非常高,這有利於控制垃圾進爐量、爐膛溫度以及污染物的排放。
豐盛廠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中國的垃圾水分含量多,熱值偏低。為了讓「中國式」垃圾能夠燃燒得更好,三峰公司從德國引進了成熟的技術後加以吸收改造,形成了現在的這套技術。據了解,三峰公司引進的是全球應用最為廣泛的德國馬丁SITY2000垃圾焚燒發電全套技術,各項排放指標均達到歐盟現行環保標准。郭林瀚介紹說,馬丁的技術採用的是逆推傾斜往復爐排爐,該技術的特點是可直接燃燒未經分選的垃圾,而不需添加任何輔助燃料。
在重慶三峰環境集團的焚燒爐總裝基地,記者看到了眾多爐排爐的零部件,這里是全球最大的垃圾焚燒設備組裝工廠之一,每年都有爐排爐設備出口歐美,目前這一技術應用在國內外40餘個城市的79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上。工廠的技術人員介紹,這套成熟的設備,每個零部件都有編號,以便於日後維修中能夠追根溯源。
1垃圾車入廠稱重後,將垃圾傾倒於垃圾儲坑,垃圾在儲坑儲存3至5天,約20%的水分濾出。等到垃圾充分發酵後,由機械抓鬥將垃圾送到焚燒爐進行焚燒。垃圾所產生的滲濾液則由專門的管道送至廢水處理系統中進行處理。
2垃圾進入焚燒爐後,由給料器推至爐排上燃燒,整個燃燒過程可分成烘乾、燃燒、燃燼和冷卻四個階段,用時約1.5至2小時。垃圾燃燼後剩下的約15%的爐渣經濕式撈渣機冷卻後可以用於鋪路或制磚。煙氣在850℃以上的爐膛中停留時間超過2秒,以確保二惡英的完全分解。同時在鍋爐煙道中噴灑的尿素溶液可以去除煙氣中的氮氧化物。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將鍋爐中的水加熱成水蒸氣,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
3煙氣凈化系統。採用的是半干法煙氣處理技術,主要設備為旋轉噴霧塔和布袋除塵器。在旋轉噴霧塔內噴入的石灰漿可以去除氯化氫、硫化氫、氟化氫和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同時噴入的活性炭可吸附煙氣中的重金屬和可能存在的少量二惡英。在布袋除塵器中,煙氣含有的粉塵顆粒被過濾攔截。經過嚴格凈化後,各項排放指標均達到歐盟2000環保標准。
4最後,在布袋除塵器中收集的飛灰,經螯合劑固化處理後進行衛生填埋或經特殊處理後用於製造玻璃等建築材料。
我國技術國際領先
經過多年的發展,垃圾焚燒發電廠在全國范圍內逐漸推廣開來。但是國內普遍推行的焚燒和污染物處理技術跟國外相比如何,老百姓最為關心的「二惡英」的問題是怎麼處理的?記者專門采訪了重慶市垃圾焚燒發電領域的專家——重慶科技學院教授周雄。
記者(以下簡稱記):目前來看,我國的垃圾焚燒技術處於一個怎樣的水平線上?
周雄(以下簡稱周):以前我國的爐排技術並不適應「中國式」垃圾的處理,中國垃圾水分多,熱值低,以前1噸垃圾只能發270度電,這說明垃圾並未充分燃燒。現在,根據重慶、成都等西南地區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運行情況看,1噸垃圾能發350度電,檢測表明這已達到了完全燃燒。
在煙氣處理方面,通過尿素、石灰、活性炭和螯合劑,能把污染物有效處理掉,煙氣排放的標准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另外像垃圾滲濾液經生物加膜法嚴格處理後可用於澆花、養魚;焚燒後的爐渣可作為建築材料;飛灰固化填埋或用作生產建材。
記:老百姓普遍關心的「二惡英」的問題,我們是否能夠有效控制?
周:目前根據重慶等西南地區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運營情況來看,「二惡英」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好地控制。國際普遍認為,高溫能夠有效分解二惡英。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爐膛溫度(控制在850℃至1050℃)能夠有效去除二惡英,另外煙氣在冷卻過程中(溫度在500℃至200℃),二惡英會再次合成,這就要求我們的工藝是快速冷卻。到了末端通過活性炭能夠吸附二惡英。這是目前國際先進的處理方法,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二惡英」的控制甚至還嚴於歐盟。
焚燒發電的演變歷程
目前,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大致有三種:焚燒、衛生填埋以及堆肥處理。從處理工藝看,衛生填埋雖然操作工藝簡便,但是存在佔用大量土地資源、管理不當容易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產生惡臭和滋生蚊蟲等環境問題。垃圾焚燒發電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在垃圾焚燒方式中,應用最廣泛、最環保的是機械爐排爐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它不僅能夠大大減少垃圾體積、迅速去除各種有害物質,還能為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
據了解,世界上最早的垃圾焚燒廠建於1876年英國的曼徹斯特市。早期的焚燒爐多為固定床式,機械化水平低,進出料還依靠人工,垃圾焚燒也並不充分,煙氣排放會污染環境。
經過100多年演變革新,從最早的簡單焚燒,到實現余熱利用,再到凈化煙氣注重環保排放,垃圾發電已成為全球發達國家最成熟和普遍的垃圾處理方式,垃圾發電廠已成為一些著名城市的地標建築。在亞洲及歐洲發達國家和地區,垃圾發電廠大多建在城市建成區或市中心。如,法國巴黎的聖旺垃圾發電廠,建在美麗的塞納河畔;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施比特勞垃圾焚燒發電廠,建在維也納市中心;而台北的北投垃圾發電廠,煙囪上建了旋轉餐廳和觀景台,廠內建有運動公園和游泳設施,成為市民的休閑場所。
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雖然起步較晚(始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但由於國家支持的力度大,發展較快。目前國內已建成並投入運行的發電廠有近200座,日處理規模達到15萬噸。
原文《先進技術處理生活垃圾》http://www.ep360.cn/news/201609/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