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污水處理中的SASS工藝具體是什麼
1、CASS概述
CASS(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循環活性污泥系統)工藝是近年來國際公認的處理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的先進工藝。其基本結構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礎上,反應池沿池長方向設計為兩部分,前部為生物選擇區也稱預反應區,後部為主反應區,其主反應區後部安裝了可升降的自動撇水裝置。整個工藝的曝氣、沉澱、排水等過程在同一池子內周期循環運行,省去了常規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迴流系統;同時可連續進水,間斷排水。
該工藝最早在國外應用,為了更好地將其引進、消化,開發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污水處理新工藝,總裝備部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環保中心於1994年在實驗室進行了整套系統的模擬試驗,分別探討了CASS工藝處理常溫生活污水、低溫生活污水、制葯和化工等工業廢水的機理和特點以及水處理過程中脫氮除磷的效果,獲得了寶貴的設計參數和對工藝運行的指導性經驗。我院將研究成果成功地應用於處理生活污水及不同種工業廢水的工程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我院開發的CASS工藝與ICEAS工藝相比,負荷可提高1-2倍,節省佔地和工程投資近30%。
2CASS工藝的主要技術特徵
2.1連續進水,間斷排水
傳統SBR工藝為間斷進水,間斷排水,而實際污水排放大都是連續或半連續的,CASS工藝可連續進水,克服了SBR工藝的不足,比較適合實際排水的特點,拓寬了SBR工藝的應用領域。雖然CASS工藝設計時均考慮為連續進水,但在實際運行中即使有間斷進水,也不影響處理系統的運行。
2.2運行上的時序性
CASS反應池通常按曝氣、沉澱、排水和閑置四個階段根據時間依次進行。
2.3運行過程的非穩態性
每個工作周期內排水開始時CASS池內液位最高,排水結束時,液位最低,液位的變化幅度取決於排水比,而排水比與處理廢水的濃度、排放標准及生物降解的難易程度等有關。反應池內混合液體積和基質濃度均是變化的,基質降解是非穩態的。
2.4溶解氧周期性變化,濃度梯度高
CASS在反應階段是曝氣的,微生物處於好氧狀態,在沉澱和排水階段不曝氣,微生物處於缺氧甚至厭氧狀態。因此,反應池中溶解氧是周期性變化的,氧濃度梯度大、轉移效率高,這對於提高脫氮除磷效率、防止污泥膨脹及節約能耗都是有利的。實踐證實對同樣的曝氣設備而言,CASS工藝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有較高的氧利用率。
3CASS工藝的主要優點
3.1工藝流程簡單,佔地面積小,投資較低
CASS的核心構築物為反應池,沒有二沉池及污泥迴流設備,一般情況下不設調節池及初沉池。因此,污水處理設施布置緊湊、佔地省、投資低。
3.2生化反應推動力大
在完全混合式連續流曝氣池中的底物濃度等於二沉池出水底物濃度,底物流入曝氣池的速率即為底物降解速率。根據生化動力反應學原理,由於曝氣池中的底物濃度很低,其生化反應推動力也很小,反應速率和有機物去除效率都比較低;在理想的推流式曝氣池中,污水與迴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流從池首端進入,成推流狀態沿曝氣池流動,至池末端流出。作為生化反應推動力的底物濃度,從進水的最高濃度逐漸降解至出水時的最低濃度,整個反應過程底物濃度沒被稀釋,盡可能地保持了較大推動力。此間在曝氣池的各斷面上只有橫向混合,不存在縱向的返混。
CASS工藝從污染物的降解過程來看,當污水以相對較低的水量連續進入CASS池時即被混合液稀釋,因此,從空間上看CASS工藝屬變體積的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范疇;而從CASS工藝開始曝氣到排水結束整個周期來看,基質濃度由高到低,濃度梯度從高到低,基質利用速率由大到小,因此,CASS工藝屬理想的時間順序上的推流式反應器,生化反應推動力較大。
3.3沉澱效果好
CASS工藝在沉澱階段幾乎整個反應池均起沉澱作用,沉澱階段的表面負荷比普通二次沉澱池小得多,雖有進水的干擾,但其影響很小,沉澱效果較好。實踐證明,當冬季溫度較低,污泥沉降性能差時,或在處理一些特種工業廢水污泥凝聚性能差時,均不會
影響CASS工藝的正常運行。實驗和工程中曾遇到SV30高達96%的情況,只要將沉澱階段的時間稍作延長,系統運行不受影響。
3.4運行靈活,抗沖擊能力強,可實現不同的處理目標
CASS工藝在設計時已考慮流量變化的因素,能確保污水在系統內停留預定的處理時間後經沉澱排放,特別是CASS工藝可以通過調節運行周期來適應進水量和水質的變比。當進水濃度較高時,也可通過延長曝氣時間實現達標排放,達到抗沖擊負荷的目的。在暴雨時,可經受平常平均流量6信的高峰流量沖擊,而不需要獨立的調節地。多年運行資料表明,在流量沖擊和有機負荷沖擊超過設計值2-3信時,處理效果仍然令人滿意。而傳統處理工藝雖然已設有輔助的流量平衡調節設施,但還很可能因水力負荷變化導致活性污泥流失,嚴重影響排水質量。
當強化脫氮除磷功能時,CASS工藝可通過調整工作周期及控制反應池的溶解氧水平,提高脫氮除磷的效果。所以,通過運行方式的調整,可以達到不同的處理水質。
3.5不易發生污泥膨脹
污泥膨脹是活性污泥法運行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由於污泥沉降性能差,污泥與水無法在二沉池進行有效分離,造成污泥流失,使出水水質變差,嚴重時使污水處理廠無法運行,而控制並消除污泥膨脹需要一定時間,具有滯後性。因此,選擇不易發生污泥膨脹的污水處理工藝是污水處理廠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由於絲狀菌的比表面積比菌膠團大,因此,有利於攝取低濃度底物,但一般絲狀菌的比增殖速率比非絲狀菌小,在高底物濃度下菌膠團和絲狀菌都以較大速率降解底物與增殖,但由於膠團細菌比增殖速率較大,其增殖量也較大,從而較絲狀菌占優勢。而CASS反應池中存在著較大的濃度梯度,而且處於缺氧、好氧交替變化之中,這樣的環境條件可選擇性地培養出菌膠團細菌,使其成為曝氣池中的優勢菌屬,有效地抑制絲狀菌的生長和繁殖,克服污泥膨脹,從而提高系統的運行穩定性。
3.6適用范圍廣,適合分期建設
CASS工藝可應用於大型、中型及小型污水處理工程,比SBR工藝適用范圍更廣泛;連續進水的設計和運行方式,一方面便於與前處理構築物相匹配,另一方面控制系統比SBR工藝更簡單。
對大型污水處理廠而言,CASS反應池設計成多池模塊組合式,單池可獨立運行。當處理水量小於設計值時,可以在反應地的低水位運行或投入部分反應池運行等多種靈活操作方式;由於CASS系統的主要核心構築物是CASS反應池,如果處理水量增加,超過設計水量不能滿足處理要求時,可同樣復制CASS反應池,因此CASS法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可隨企業的發展而發展,它的階段建造和擴建較傳統活性污泥法簡單得多。
3.7剩餘污泥量小,性質穩定
傳統活性污泥法的泥齡僅2-7天,而CASS法泥齡為25-30天,所以污泥穩定性好,脫水性能佳,產生的剩餘污泥少。去除1.0kgBOD產生0.2~0.3kg剩餘污泥,僅為傳統法的60%左右。由於污泥在CASS反應池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所以剩餘污泥的耗氧速率只有10mgO2/gMLSS.h以下,一般不需要再經穩定化處理,可直接脫水。而傳統法剩餘污泥不穩定,沉降性差,耗氧速率大於20mgO2/gMLSS.h,必須經穩定化後才能處置。
4CASS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4.1水量平衡
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通常是不均勻的,如何充分發揮CASS反應池的作用,與選擇的設計流量關系很大,如果設計流量不合適,進水高峰時水位會超過上限,進水量小時反應池不能充分利用。當水量波動較大時,應考慮設置調節池。
4.2控制方式的選擇
CASS工藝的日益廣泛應用,得益於自動化技術發展及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CASS工藝的特點是程序工作制,可根據進水及出水水質變化來調整工作程序,保證出水效果。整套控制系統可採用現場可編程式控制制(PLC)與微機集中控制相結合,同時為了保證CASS工藝的正常運行,所有設備採用手動/自動兩種操作方式,後者便於手動調試和自控系統故障時使用,前者供日常工作使用。
4.3曝氣方式的選擇
CASS工藝可選擇多種曝氣方式,但在選擇曝氣頭時要盡量採用不堵塞的曝氣形式,如穿孔管、水下曝氣機、傘式曝氣器、螺旋曝氣器等。採用微孔曝氣時應採用強度高的橡膠
曝氣盤或管,當停止曝氣時,微孔閉合,曝氣時開啟,不易造成微孔堵塞。此外,由於CASS工藝自身的特點,選用水下曝氣機還可根據其運行周期和DO等情況適當開啟不同的台數,達到在滿足廢水要求的前提下節約能耗的目的。
4.4排水方式的選擇
CASS工藝的排水要求與SBR相同,目前,常用的設備為旋轉式撇水機,其優點是排水均勻、排水量可調節、對底部污泥干擾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隨水排出。
CASS工藝沉澱結束需及時將上清液排出,排水時應盡可能均勻排出,不能擾動沉澱在池底的污泥層,同時,還應防止水面的漂浮物隨水流排出,影響出水水質。目前,常見的排水方式有固定式排水裝置如沿水池不同深度設置出水管,從上到下依次開啟,優點是排水設備簡單、投資少,缺點是開啟閥門多、排水管中會積存部分污泥,造成初期出水水質差。浮動式排水裝置和旋轉式排水裝置雖然價格高,但排水均勻、排水量可調、對底部污泥干擾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隨出水排出,因此,這兩種排水裝置目前應用較多,尤其旋轉式排水裝置,又稱潷水器,以操作靈活、運行穩定性高等優點受到設計人員和用戶的青睞。
4.5需要注意的其它問題
1、冬季或低溫對CASS工藝的影響及控制
2、排水比的確定
3、雨季對池內水位的影響及控制
4、排泥時機及泥齡控制
5、預反應區的大小及反應池的長寬比
6、間斷排水與後續處理構築物的高程及水量匹配問題。
5CASS的經濟性
實踐證明,CASS工藝日處理水量小則幾百立方米,大則幾十萬立方米,只要設計合理,與其它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經濟優勢。它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節省投資20%-30%,節省土地30%以上。當需採用多種工藝串聯使用時,如在CASS工藝後有其它處理工藝時,通常要增加中間水池和提升設備,將影響整體的經濟優勢,此時,要進行詳細的技術經濟比較,以確定採用CASS工藝還是其它好氧處理工藝。
由於CASS工藝的曝氣是間斷的,利於氧的轉移,曝氣時間還可根據水質、水量變化靈活調整,均為降低運行成本創造了條件。總體而言,CASS工藝的運行費用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稍低。
曝氣盤或管,當停止曝氣時,微孔閉合,曝氣時開啟,不易造成微孔堵塞。此外,由於CASS工藝自身的特點,選用水下曝氣機還可根據其運行周期和DO等情況適當開啟不同的台數,達到在滿足廢水要求的前提下節約能耗的目的。
4.4排水方式的選擇
CASS工藝的排水要求與SBR相同,目前,常用的設備為旋轉式撇水機,其優點是排水均勻、排水量可調節、對底部污泥干擾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隨水排出。
CASS工藝沉澱結束需及時將上清液排出,排水時應盡可能均勻排出,不能擾動沉澱在池底的污泥層,同時,還應防止水面的漂浮物隨水流排出,影響出水水質。目前,常見的排水方式有固定式排水裝置如沿水池不同深度設置出水管,從上到下依次開啟,優點是排水設備簡單、投資少,缺點是開啟閥門多、排水管中會積存部分污泥,造成初期出水水質差。浮動式排水裝置和旋轉式排水裝置雖然價格高,但排水均勻、排水量可調、對底部污泥干擾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隨出水排出,因此,這兩種排水裝置目前應用較多,尤其旋轉式排水裝置,又稱潷水器,以操作靈活、運行穩定性高等優點受到設計人員和用戶的青睞。
4.5需要注意的其它問題
1、冬季或低溫對CASS工藝的影響及控制
2、排水比的確定
3、雨季對池內水位的影響及控制
4、排泥時機及泥齡控制
5、預反應區的大小及反應池的長寬比
6、間斷排水與後續處理構築物的高程及水量匹配問題。
5CASS的經濟性
實踐證明,CASS工藝日處理水量小則幾百立方米,大則幾十萬立方米,只要設計合理,與其它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經濟優勢。它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節省投資20%-30%,節省土地30%以上。當需採用多種工藝串聯使用時,如在CASS工藝後有其它處理工藝時,通常要增加中間水池和提升設備,將影響整體的經濟優勢,此時,要進行詳細的技術經濟比較,以確定採用CASS工藝還是其它好氧處理工藝。
由於CASS工藝的曝氣是間斷的,利於氧的轉移,曝氣時間還可根據水質、水量變化靈活調整,均為降低運行成本創造了條件。總體而言,CASS工藝的運行費用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稍低。
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簡稱CASS,即循環式活性污泥生物反應工藝。
適用范圍:CASS法適用於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和大多數工業污水。
概述
CASS工藝是在SBR(序列間歇式反應器,SequencingBatchReactor)工藝上發展起來的.,目前已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整個污水廠進出水是連續的,所有設備的維護可以都在水面上進行。簡單,靈活,可靠,耐沖擊負荷;剩餘污泥比傳統活性污泥法和普通SBR少。無需調節池和初沉池。還具有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佔地少、耗能低、投資省。
工藝流程
CASS工藝集反應、沉澱、排水於一體,對污染物質的降解是一個時間上的推流過程,微生物處於好氧--缺氧--厭氧周期性變化之中。
完整的CASS周期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曝氣階段-->沉澱階段-->潷水階段-->閑置階段
工藝特點
處理效率高,出水水質好;
佔地面積省,建設費用低;
能耗低,管理方便,運行費用省;
運行可靠,對沖擊負荷的適應性強,不發生污泥膨脹。
CASS池分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在預反應區內,微生物能通過酶的快速轉移機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機物,經歷一個高負荷的基質快速積累過程,這對進水水質、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質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同時對絲狀菌的生長起到抑製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脹;隨後在主反應區經歷一個較低負荷的基質降解過程。CASS工藝集反應、沉澱、排水、功能於一體,污染物的降解在時間上是一個推流過程,而微生物則處於好氧、缺氧、厭氧周期性變化之中,從而達到對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時還具有較好的脫氮、除磷功能。CASS生物處理法是周期循環活性污泥法的簡稱,最早產生於美國,90年代初引入中國,目前,由於該工藝的高效和經濟性,應用勢頭迅猛,受到環保部門及擁護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經過模擬試驗研究,已成功應用於生活污水、食品廢水、制葯廢水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為CASS法在我國的推廣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CASS法是在間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其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
(見附圖)
在反應器的前部設置了生物選擇區,後部設置了可升降的自動潷水裝置。其工作過程可分為曝氣、沉澱和排水三個階段,周期循環進行。污水連續進入預反應區,經過隔牆底部進入主反應區,在保證供氧的條件下,使有機物被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根據進水水質可對運行參數進行調整。CASS法的特點與SBR相比,CASS法的優點是:其反應池由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組成,因此,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效果更好。進水過程是連續的,因此,進水管道上無需電磁閥等控制元件,單個池子可獨立運行;而SBR進水過程是間歇的,應用中一般要2個或2個以上池子交替使用。排水是由可升降的堰式潷水器完成的,隨水面逐漸下降,均勻將處理後的清水排出,最大限度降低了排水時水流對底部沉澱污泥的擾動。CASS法每個周期的排水量一般不超過池內總水量的1/3,而SBR則為3/4,所以,CASS法比SBR法的抗沖擊能力更好。
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CASS法的優點是:建設費用低:省去了初次沉澱池、二次沉澱池及污泥迴流設備,建設費用可節省10-25%。以10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為例,傳統活性污泥法的總投資約1.5億,CASS法總投資約1.1億。工藝流程短,佔地面積少:污水廠主要構築物為集水池、沉砂池、CASS曝氣池、污泥池,而沒有初次沉澱池、二次沉澱池,布局緊湊,佔地面積可減少20-35%。以10萬噸的城市污水廠為例,傳統活性污泥法佔地面積約為180畝,CASS法佔地面積約120畝。運轉費用省:由於曝氣是周期性的,池內溶解氧的濃度也是變化的,沉澱階段和排水階段溶解氧降低,重新開始曝氣時,氧的濃度梯度大,傳遞效率高,節能效果顯著,運轉費用可節省10-25%。有機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質好:根據研究結果和工程應用情況,通過合理的設計和良好的管理,對城市污水,進水COD為400mg/L時,出水小於30mg/L以下。對可生物降解的工業廢水,即使進水COD高達3000mg/L,出水仍能達到50mg/L左右。對一般的生物處理工藝,很難達到這樣好的水質。所以,對CASS工藝,二級處理的投資,可達到三級處理的水質。管理簡單,運行可靠:污水處理廠設備種類和數量較少,控制系統比較簡單,工藝本身決定了不發生污泥膨脹。所以,系統管理簡單,運行可靠。污泥產量低,污泥性質穩定。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無異味。CASS工藝特點設備安裝簡便,施工周期短,具有較好的耐水、防腐能力,設備使用壽命長;對原水的水質水量的變化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好,可回用於污水處理廠內的如綠化、澆地、洗車等有關雜用用途;處理工藝在國內外處於先進水平,設備自動化程度高,可用微機進行操作和控制;整個工藝運轉操作較為簡單,維修方便,處理廠內不產生污染環境的臭氣和蚊螢;投資較省,處理成本低,工藝有推廣應用價值。
CASS操作周期一般可分為四個步驟:曝氣階段由曝氣裝置向反應池內充氧,此時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時污水中的NH3-N通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轉化為NO3--N。沉澱階段此時停止曝氣,微生物利用水中剩餘的DO進行氧化分解。反應池逐漸由好氧狀態向缺氧狀態轉化,開始進行反硝化反應。活性污泥逐漸沉到池底,上層水變清。潷水階段沉澱結束後,置於反應池末端的潷水器開始工作,自上而下逐漸排出上清液。此時反應池逐漸過渡到厭氧狀態繼續反硝化。
閑置階段:閑置階段即是潷水器上升到原始位置階段。
❷ 污水處理mlss是什麼意思
MLSS表示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ixed liquid suspended solids)的簡寫,它又稱為混合液污泥濃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氣池單位容積混合液內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體物的總重量(mg/L).由於測定方法比較簡便易行,此項指標應用較為普遍.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SS是活性污泥處理系統重要的設計運行參數.生活污水一般MLVSS/MLSS=0.7,MLVSS指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
MLVSS表示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的簡寫.本項指標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機性固體物質部分的濃度.相對於MLSS而言,在表示活性污泥活性部分數量上,本項指標在精度方面進了一步;
SV表示污泥沉降比
SV與污水處理設備和工藝有關.實驗室測量方法如下(依據EPA 160.5,SM 2710,DIN 38414-S標准):(1)從曝氣池中取樣;(2)等待量桶中的淤泥沉澱(沉澱時間30min);(3)讀取污泥體積(Sludge Volume,SV).
SV通常在200~250ml/L左右.如果SV值高於此范圍則需要用出水(effluent water)稀釋後按照如上步驟重新測量.
望採納
❸ 聚磷菌在好氧過度吸收磷 厭氧釋放磷 這就是A2O 脫氮除磷的方式
你這問題問的挺專業,實際上最近這兩天我也一直在考慮著問題,首先我建議你有時間看看可持續污水廢物處理技術,這本書對脫氮除磷有一定的研究。
其次我談談我個人對你問的問題的一點看法,不一定成熟,但是也代表個人的一點思考。
實際上,目前對於除磷的原理研究依舊不是很明確,甚至具體是哪一種細菌起的作用仍然不清楚,通常情況都是以菌群作為研究對象,我們叫他聚磷菌PAOs。
一般來說,生物都有自己的獨特性狀,但是作為生物都有統一的一面,那就是過度繁殖的特性,生物利用數量上的優勢,壓倒別的生物,達到繁衍的目的,同理微生物也不例外。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微生物在數量上取得競爭的優勢,達到抑制其他生物生長的目的。
同理聚磷菌也擁有這樣的特性,他們表現出來的形狀也是為了自身的繁殖。而且在磷酸鹽濃度降低的情況下,會抑制聚磷菌的生長,也就是為什麼聚磷菌需要調試才能正常運行。
這一過程主要就是幾樣物質,VFA(揮發性脂肪酸),PHA(聚羥基脂肪酸),PO(磷酸鹽),PP(多聚磷酸鹽)
厭氧條件下,PAOs吸收VFA轉化為PHA,這一過程PP高能鍵斷裂為這一過程釋放能量,同時釋放出磷酸鹽,而磷酸鹽濃度升高,恰恰是我們說的能夠利於PAOs生長繁殖
好氧條件下,正好與其相反,吸收Po形成PP,而此時的能源則是PHA,如厭氧過程所說,PP是吸收PO所需要的能量物質,也就等於是為下一次代謝周期做准備,與此同時,PAOs分裂生成新的細胞,但是由於,PO含量降低,將會限制它的生存繁殖,所以必須通過人為過程使PO含量升高,完成一個完整的周期。如果不進行循環,聚磷菌是無法完成完整的生命周期的。
我說的可能有點亂,但是總結起來就是:
1生物性狀使然
2磷酸鹽含量對其有抑製作用
以我的水平只能為你說這么多,希望你自己體會。
❹ PAOS機是什麼
應該是POS(Pointofsales)吧!
中文意思是「銷售點」,全稱為銷售點情報管理系統,是一種配有條碼或OCR碼(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光字元碼)終端閱讀器,有現金或易貨額度出納功能。品種有有線和無線兩種或有、無線兼用。POS機與廣告易貨交易平台的結算系統相聯,其主要任務是對商品與媒體交易提供數據服務和管理功能,並進行非現金結算。大宗交易中基本經營情報難以獲取,導入POS系統主要是解決零售業信息管理盲點。連鎖分店管理信息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❺ 如何理解環境工程污水處理 A2O 工藝的內在含義
維拓環境 十萬伏特團隊為你解答。
污水處理 A2O 工藝:
本質上是一個混合菌群,在人為控制的不同反應條件下發揮各自的作用。菌群可簡單分為普通異養微生物(OHOs,吃COD,活性污泥法里常見的菌)、聚磷菌(PAOs)、反硝化菌、和硝化菌(又可分為氨氧化菌和亞硝酸鹽氧化菌)。
第一個厭氧池裡,理論上沒有硝酸鹽和氧氣(Anaerobic),聚磷菌將COD(主要是VFAs)和能量儲存在聚磷化合物(PHAs)里,同時釋放出磷酸根,其他細菌基本不作用,這個過程基本沒有細菌生長。降低COD,為除磷做准備(亦可直接在這個階段化學除磷)
第二個缺氧池裡,有硝酸鹽無氧氣(Anoxic),反硝化菌利用COD還原硝酸鹽為氮氣,釋放鹼,自身獲得能量用於生長。降低COD和硝態氮。
第三個好氧池裡,曝氣(Oxic),硝化菌將氨氮氧化為硝態氮,消耗鹼度和氧氣,PAOs大量吸收磷,利用PHAs中的能量合成聚磷,OHOs繼續去除COD,這個過程中PAOs、OHOs、硝化菌都獲得生長。降低COD、氨氮和磷。OHOs在去除COD的同時,還能去除少部分N(合成蛋白質等)、P(合成DNA、RNA)等,約按C:N:P=100:5:1的比例去除。
❻ 20~50Paos代表什麼意思
摘要 印刷機速度越高,粘度應越低,通常速度為600EP/h,粘度在20~50 Paos
❼ 污水處理中的RSSS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 RSS 為迴流污泥濃度
❽ 高人詳細介紹下污水處理中的化學除磷的工藝和方法有哪些
磷的去除有化學除磷生物除磷兩種工藝,生物除磷是一種相對經濟的除磷方法,但由於該除磷工藝目前還不能保證穩定達到0.5mg/l出水標準的要求,所以要達到穩定的出水標准,常需要採取化學除磷措施來滿足要求。
化學除磷是通過化學沉析過程完成的,化學沉析是指通過向污水中投加無機金屬鹽葯劑,其與污水中溶解性的鹽類,如磷酸鹽混合後,形成顆粒狀、非溶解性的物質,這一過程涉及的是所謂的相轉移過程,反應方程舉例如式1。實際上投加化學葯劑後,污水中進行的不僅僅是沉析反應,同時還進行著化學絮凝反應,所以必須區分化學沉析和化學絮凝的差異。
FeCl3+K3PO4→FePO4↓+3KCl 式1
污水沉析反應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水中溶解狀的物質,大部分是離子狀物質轉換為非溶解、顆粒狀形式的過程,絮凝則是細小的非溶解狀的固體物互相粘結成較大形狀的過程,所以絮凝不是相轉移過程。
在污水凈化工藝中,絮凝和沉析都是極為重要的,但絮凝是用於改善沉澱池的沉澱效果,而沉析則用於污水中溶解性磷的去除。如果利用沉析工藝實現相的轉換,則當向污水中投加了溶解性的金屬鹽葯劑後,一方面溶解性的磷轉換成為非溶解性的磷酸金屬鹽,也會同時產生非溶解性的氫氧化物(取決於PH值)。另一方面,隨著沉析物的增加及較小的非溶解性固體物聚積成較大的非溶解性固體物,使穩定的膠體脫穩,通過速度梯度或擴散過程使脫穩的膠體互相接觸生成絮凝體。最後通過固—液分離步驟,得到凈化的污水和固一液濃縮物(化學污泥),達到化學除磷的目的。
根據化學沉析反應的基礎,為了生成磷酸鹽化合物,用於化學除磷的化學葯劑主要是金屬鹽葯劑和氫氧化鈣(熟石灰)。許多高價金屬離子葯劑投加到污水中後,都會與污水中的溶解性磷離子結合生成難溶解性的化合物。出於經濟原因,用於磷沉析的金屬鹽葯劑主要是Fe3+、Al3+和Fe2+鹽和石灰。這些葯劑是以溶液和懸浮液狀態使用的。二價鐵鹽僅當污水中含有氧,能被氧化成三價鐵鹽時才能使用。Fe2+在實際中為了能被氧化常投加到曝氣沉砂池或採用同步沉析工藝投加到曝氣池中,其效果同使用Fe3+一樣,反應式如式2、3。
Al3++PO43-→AlPO4↓pH=6~7 式2
Fe3++PO43-→FePO4↓pH=5~5.5 式3
與沉析反應相競爭的反應是金屬離子與OH的反應,所以對於各種不同的金屬鹽產品應注意的是金屬的離子量,反應式如式4、5。
Al3++3OH-→Al(OH)3↓ 式4
Fe3++3OH-→Fe(OH)3 式5
金屬氫氧化物會形成大塊的絮凝體,這對於沉析產物的絮凝是有利的,同時還會吸附膠體狀的物質、細微懸浮顆粒。需要注意的是有機物在以化學除磷為目的化學沉析反應中的沉析去除是次要的,但在分離時有機性膠體以及懸浮物的凝結在絮凝體中則是決定性的過程。
沉析效果是受PH值影響的,金屬磷酸鹽的溶解性同樣也受PH的影響。對於鐵鹽最佳PH值范圍為5.0~5.5,對於鋁鹽為6.0~7.0,因為在以上PH值范圍內FePO4或AIPO4的溶解性最小。另外使用金屬鹽葯劑會給污水和污泥處理還會帶來益處,比如會降低污泥的污泥指數,有利於沼氣脫硫等。
由於金屬鹽葯劑的投加會使污水處理廠出水中的Cl-或SO2-4離子含量增加。如果沉析葯劑溶液中另外含有酸的話,則需特別加以注意。
投加金屬鹽葯劑後相應會降低污水的鹼度,這也許會對凈化產生不利影響。當在同步沉析工藝中使用硫酸鐵時,必須考慮對硝化反應的影響。
另外,如果污水處理廠污泥用於農業,使用金屬鹽葯劑除磷時必須考慮鋁或者鐵負荷對農業的影響。
除了金屬鹽葯劑外,氫氧化鈣也用作沉析葯劑。在沉折過程中,對於不溶解性的磷酸鈣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不是Ca2+,而是OH-離子,因為隨著pH值的提高,磷酸鈣的溶解性降低,採用Ca(OH)2除磷要求的pH值為8.5以上。磷酸鈣的形成是按反應式6進行的:
5Ca2++3po43-+OH-→Ca5(PO4)3OH↓ pH ≥8.5 式6
但在pH值為8.5到10.5的范圍內除了會產生磷酸鈣沉析外,還會產生碳酸鈣,這也許會導致在池壁或渠、管壁上結垢,反應式如式7。
Ca2++CO32-→CaCO3 式7
與鈣進行磷酸鹽沉析的反應除了受到PH值的影響,另外還受到碳酸氫根濃度(鹼度)的影響。在一定的PH值惰況下,鈣的投加量是與鹼度成正比的。
對於軟或中硬的污水,採用鈣沉析時,為了達到所要求的PH值所需要的鈣量是很少的,具有強緩沖能力的污水相反則要求較大的鈣投加量。
化學沉析工藝是按沉析葯劑的投加地點來區分的,實際中常採用的有:前沉析、同步沉析和後沉析或在生物處理之後加絮凝過濾。
(1)前沉析
前沉析工藝的特點是沉析葯劑投加在沉砂池中,或者初次沉澱池的進水渠(管)中,或者文丘里渠(利用渦流)中。其一般需要設置產生渦流的裝置或者供給能量以滿足混合的需要。相應產生的沉析產物(大塊狀的絮凝體)則在一次沉澱池中通過沉澱而被分離。如果生物段採用的是生物濾池,則不允許使Fe2+葯劑,以防止對填料產生危害(產生黃銹)。
前沉析工藝(如圖2所示)特別適合於現有污水處理廠的改建(增加化學除磷措施),因為通過這一工藝步驟不僅可以去除磷,而且可以減少生物處理設施的負荷。常用的沉析葯劑主要是生灰和金屬鹽葯劑。經前沉析後剩餘磷酸鹽的含量為1.5-2.5mg/1,完全能滿足後續生物處理對磷的需要。
(2)同步沉析
同步沉析是使用最廣泛的化學除磷工藝,在國外約占所有化學除磷工藝的50%。其工藝是將沉析葯劑投加在曝氣池出水或二次沉澱池進水中,個別情況也有將葯劑投加在曝氣池進水或迴流污泥渠(管)中。目前很多污水廠都採用,如廣州大坦沙污水處理廠三期就是採用的同步沉析,加葯對活性污泥的影響比較小。
(3)後沉析
後沉析是將沉析、絮凝以及被絮凝物質的分離在一個與生物設施相分離的設施中進行,因而也就有二段法工藝的說法。一般將沉析葯劑投加到二次沉澱池後的一個混合池(M池)中,並在其後設置絮凝池(F池)和沉澱池(或氣浮池)。
對於要求不嚴的受納水體,在後沉析工藝中可採用石灰乳液葯劑,但必須對出水PH值加以控制,比如採用沼氣中的CO2進行中和。
採用氣浮池可以比沉澱池更好地去除懸浮物和總磷,但因為需恆定供應空氣而運轉費用較高。
❾ mbr工藝微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有哪些常見的參數啊
MBR工藝的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對於參數的設計要求較高,參數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設備污水處理能力。如下是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中混合液污泥濃度(MLSS)、污泥泥齡(SRT)、迴流比、水力停留時間(HRT)的具體參數作用。
1、混合液污泥濃度(MLSS)相關參數
MLSS是具有活性的微生物(Ma)、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殘留物(Me)、吸附在污泥上不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Mi)以及無機物(Mii)這四者的總量。MBR膜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一般膜池MLSS控制在10g/L,缺氧池MLSS為6.5g/L,厭氧區MLSS為5g/L,好氧區穩定在8.0g/L
2、污泥泥齡(SRT)
不同污泥齡(SRT)參數對同步硝化內源反硝化除磷(SNEDPR)系統脫氮除磷性能有著緊密關聯。同時SRT計算時需考慮對膜污染的控制,短SRT有利於提高PAOs的競爭優勢,在SRT為10-15h,系統除磷性能均較高。所以不同廠家的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其SRT也是有差異的
3、迴流比
膜池向好氧區、好氧區向缺氧區、缺氧區向厭氧區的迴流液比例分別控制在300-500%,200-300%,100-200%
四、水力停留時間(HRT)
硝化和反硝化效果與HRT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過短的HRT難以保證硝化和反硝化效果,具體HRT時間的設置需要根據項目具體情況來確定,常規MBR工藝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HRT區間是10-12小時。
❿ 污水C/N比是什麼意思
意思來是碳氮比。
C是指自碳,carbon的簡稱;N是指氮,nitrogen的簡稱。
碳氮比,是指有機物中碳的總含量與氮的總含量的比值。一般用「C/N」表示。如果碳氮比過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慢,而且要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態氮素。所以在施用碳氮比大的有機肥(如稻草等)或用碳氮比大的材料作堆漚肥時,都應該補充含氮多的肥料以調節碳氮比。
(10)污水處理paos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污水化學性指標:
1、化學需氧量(COD):指用強化學氧化劑(中國法定用重鉻酸鉀)在酸性條件下,將有機物氧化成CO2與H2O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表示,簡寫為COD。化學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污染越嚴重。
2、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機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的氧量稱為生化需氧量(mg/L)。
如果污水成分相對穩定,則一般來說,COD> BOD5。一般BOD5/COD大於0.3,認為適宜採用生化處理。
3、總需氧量(TOD):有機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當有機物被全部氧化時,將分別產生CO2、H2O、NO、SO2等,此時需氧量稱為總需氧量(T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