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曝氣池中工作的污泥總量為35Kg,每天排放的剩餘污泥為35kg,問,污泥齡為多少
污泥是污水處理後的產物,是一種由有機殘片、細菌菌體、無機顆粒、膠體等組成的極其復雜的非均質體。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達99%以上),有機物含量高,容易腐化發臭,並且顆粒較細,比重較小,呈膠狀液態。它是介於液體和固體之間的濃稠物,可以用泵運輸,但它很難通過沉降進行固液分離。
主要有以下幾個危廢類型:
1、重金屬超標的電鍍廢水與電鍍污泥:
電鍍污泥屬於危險廢物,廢物類別往往同時屬於HW17、HW21、HW22、HW23。重金屬超標的電鍍廢水,屬於廢水污染防治范圍,納入廢水管理,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范圍,不屬於危險廢物。
雖然超標廢水未納入危險廢物管理,但是根據《兩高司法解釋》(2016版),如果廢水中一類重金屬(如鉛、汞、鉻、鎘、砷)超標3倍、或者二類重金屬(如鎳、銅、鋅、錳、釩)超標10倍以上的,除處以行政處罰外,照樣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2、生活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
屬於固體廢物,不屬於危險廢物。根據環辦【2010】157號文件,該類廢物在轉移管理的過程中,「參照危險廢物管理,建立污泥轉移聯單制度。」該類污泥不屬於危險廢物,但是要提高管理層級,尤其是要加強台賬管理,防止運輸過程中拋灑滴漏與非法傾倒。
然而工業企業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往往因其浸出毒性超標、或者含有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和其他危險特性,絕大部分應屬於危險廢物范疇(判定方法主要依據企業環評、行業規律、物料來源、專家認定、屬性鑒別等)。
3、生活垃圾焚燒產生的飛灰:
屬於危險廢物(HW18)。但是在滿足《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准》(GB16889-2008)中6.3條要求後,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不納入危險廢物管理;
另一種情形是,如果經過預處理後,滿足《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准》(GB30485-2013)有關要求的,協同處置過程也納入豁免管理范疇。
4、醫療機構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
大部分屬於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80號)規定,「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規定,「醫療廢物屬於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分類按照《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執行。」《醫療廢物分類目錄》中的「感染性廢物」中列有「其他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醫療機構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柵渣、沉澱污泥和化糞池污泥等,應列入此類。
如果某醫療機構在環評時,對於廢水處理工藝經過專門設計,並且已對污泥做出了屬性判定,如果管理部門認為該類污泥應當納入危險廢物管理,則應通過危險廢物鑒別程序進行最後判別。危匯網上面可以進行危廢處理,醫廢處理,危廢處理公司,醫廢垃圾處理等信息查詢,也可以免費注冊並發布危廢及醫廢處理相關信息,可以上去看看的,挺好用的。
B. 污水處理控制排泥量各種計算公式
1剩餘污泥量計算方法
在活性污泥工藝中,為維持生物系統的穩定,每天需不斷有剩餘污泥排出。它們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由降解有機物BOD所產生的污泥增殖,二是進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懸浮固體的沉積。因此,剩餘干污泥量可以用式(1)計算:
ΔX=(Y1+Kdθc)Q(BODi-BODo)+fPQ(SSi-SSo)(1)
式中ΔX———系統每日產生的剩餘污泥量,kgMLSS/d;
Y———污泥增殖率,即微生物每代謝1kgBOD所合成的MLVSSkg數;
Kd———污泥自身氧化率,d-1;
θc———污泥齡(生物固體平均停留時間),d;
Y1+Kdθc———污泥凈產率系數,又稱表觀產率(Yobs);
Q———污水流量,m3/d;
BODi,BODo———進、出水中有機物BOD濃度,kgBOD/m3;
fP———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部分佔SSi的百分數;
SSi,SSo———進、出水中懸浮固體SS濃度,kgSS/m3。
德國排水技術協會(ATV)制訂的城市污水設計規范中給出了剩餘污泥量的計算表達式[1]。此式與式(1)本質相同,只是更加細致,考慮了活性污泥代謝過程中的惰性殘余物(約占污泥代謝量的10%左右)及溫度修正。綜合污泥產率系數YBOD(以BOD計,包含不可降解及惰性SS沉積項)寫作:
YBOD=0 6×(1+SSiBODi)-(1-fb)×0 6×0 08×θc×FT1+0 08×θc×FT(2)
FT=1 702(T-15)(3)
式中fb———微生物內源呼吸形成的不可降解部分,取值0 1;
FT———溫度修正系數。
比較(1),(2)兩式,可知在ATV標准中動力學參數Y,Kd分別取值0.6和0.08d-1,進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懸浮固體(fP部分)占總進水SS的60%。由於剩餘污泥中揮發性部分所佔比例與曝氣池中MLVSS與MLSS的比值大體相當,因此剩餘干污泥量也可以表示成下式:
ΔX=YobsQ(BODi-BODo)f(4)
式中f=MLVSSMLSS;其他符號意義同前。
式(4)與式(1)是一致的,均需確定Yobs。
C. 什麼是污泥齡
指曝氣池中工作著的活性污泥總量與每日排放的剩餘污泥數量的比值,單位:日。由於在穩定運行時,剩餘污泥量也就是新增長的污泥量,因此污泥齡就是污泥在曝氣池中的平均停留時間,或污泥增長一倍平均所需要的時間。
D. 污水處理中MLSS如何計算
污泥齡=1/aF-b,其中a、b可以取值,分別為污泥的增值系數和自生氧化率,F為污泥負荷。
MLSS,混合液污泥濃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氣池單位容積混合液內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體物的總重量(mg/L)。由於測定方法比較簡便易行,此項指標應用較為普遍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SS是活性污泥處理系統重要的設計運行參數。
MLSS太高則說明生化池中的活性污泥過剩,超出生化處理的需求,在反應池後面的沉澱池中進行固液分離時過剩的污泥會影響出水水質,所以MLSS不能太高。
MLSS太低,說明生化池中的污泥負荷不夠,對於污水中的污染物的處理強度就會差了些,出水水質中的各項標准也會不達標,所以MLSS不能太低。而一般設計時不用純MLSS的值去衡量,而是MLVSS/MLSS的值。
(4)污水處理污泥齡怎麼算擴展閱讀:
混合液懸浮固體中的有機物量稱為混合液體揮發性懸浮固體以MLVSS(mg/l)表示,對一定的廢水而言,MLVSS與MLSS有一定的比值,例如生活污水的比值為0.7左右。
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也稱混合液污泥濃度,是計量曝氣池中活性污泥數量的指標。MLSS是具有活性的微生物(Ma)、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殘留物(Me)、吸附在污泥上不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Mi)和無機物(Mii)四者的總量。
MLSS:單位容積混合液內含活性污泥固體物質的總量(mg/L),MLVSS指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生活污水一般MLVSS/MLSS=0.7。測MLSS需要定量濾紙(不能用定性的)、電子分析天平、烘箱、乾燥器等。
取100ml混合液用濾紙過濾,待烘箱中溫度升到103-105之間的設定值後,將濾干後的濾紙放入烘箱烘2小時,取出置於乾燥器中放置半小操作時。稱量後減去濾紙重量,並且測濾紙的重量也要採用上述同樣的步驟。該實驗必須嚴格按照上述操作,否則會入偏差。
E. 污泥泥齡一般是多少天生長周期,剩餘污泥排放該如何控制
確定污泥泥齡需要知道需要控制的曝氣池污泥濃度MLSS,這個確定了(也就是池內一共多少污泥確定了),就可以通過調節排泥量來計算污泥齡(排光所以污泥需要的時間)了。
泥齡的控制是需要根據處理目的來的,股神說的對。如脫氮工藝要求泥齡大於10天(長泥齡),而除磷工藝低於10天(短泥齡),脫氮除磷工藝一般15-20天。
現在很多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排放是個問題,沒地排。
F. 一般污水處理廠污泥齡是多少
瞎掰,好氧一般考慮硝化都得在20~30天,短的一般也在15天左右
厭氧排泥頻率很低的,本身厭氧污泥增長速度就很低,1天的話還玩毛厭氧
G. 應該選擇的泥齡,迴流比,和排泥量
1,選擇污泥齡。需要知道你公司廢水的性質,屬於何種廢水,通常每種行業的廢水在設計手冊中都有可供參考的污泥齡(或者用F/M等其他參數來自己計算),我的建議是,你首先可以找到設計手冊或從同行業的污水處理站那裡了解到一些污泥齡來做參考,試著控制你公司的污泥齡﹔第二,如果找不到那些經驗值的話也沒關系,可以自己來找到自己公司最合適的污泥齡,並不斷調整。做法很簡單,假設你控制污泥齡為20天,計算排泥量,維持一周,然後每天檢測水質,如果水質變差,說明泥齡設定的太短了,可以適當延長污泥齡(假設延長至30天,同時減少排泥量,不斷的調整找到最合適的值)假設你設定污泥齡為20天時,水質保持慢慢的好轉,然後穩定在一值上沒法下降,當你調短污泥齡到15天時,COD緩慢下降,說明你就可以試著調成比20天短的污泥齡和更大的排泥量,這樣慢慢的長期去調,找到自己公司最合適的污泥齡和排泥量。
2,迴流比和排泥量方面就不多說了,排泥量是和污泥齡相關的,迴流比方面,你因為進水負荷不足,可以維持稍高的迴流比,進水300噸/天,可以維持每天迴流量300噸或以上(迴流比大於100%),同樣可以減輕MBR的壓力,避免污泥過高濃度富集。畢竟MBR的意義僅僅是獲得好的過濾效果,輔助好氧池的表現。MBR池內過高的污泥濃度並不能達到很好的去除效果,一切還是要看前端好氧池的表現。
像我公司之前在調試階段,COD進水比你略高,達到4000--5000,好氧池2500方,水量約為500--800方,設計水量最大可以達到1600,當然和你的類似但不具有可比性,設計手冊上說同行業的污泥齡大約保持在20--25天合適,而在實際操作中,因為廢水可生化性差的原因,如果保持短污泥齡,會造成污泥增殖速度慢,排泥過多,新生的污泥很快就被排出,無法滿足處理水質的需要,最終我們調整污泥齡為50--60天為較合適,可以達到穩定的水質,長期的運行表明是正確的。你可以參考去找到你自己公司最合適的運行參數
H. 「污泥泥齡」是怎樣確定的如何來控制
確定污泥泥齡需要知道需要控制的曝氣池污泥濃度MLSS,這個確定了(也就是池內一共多少污泥確定了),就可以通過調節排泥量來計算污泥齡(排光所以污泥需要的時間)了。
泥齡的控制是需要根據處理目的來的,股神說的對。如脫氮工藝要求泥齡大於10天,而除磷工藝低於10天,脫氮除磷工藝一般15-20天。
污泥齡(Sludge Retention Time)是指在反應系統內,微生物從其生成到排出系統的平均停留時間,也就是反應系統內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的時間。從工程上說,在穩定條件下,就是曝氣池中工作著的活性污泥總量與每日排放的剩餘污泥數量的比θc。
I. 污泥齡的A131
① 進水的COD/BOD5≈2,TKN/BOD5≤0.25;
② 出水達到廢水規范VwV的規定。
對於具有硝化和反硝化功能的污水處理過程,其反硝化部分的大小主要取決於:
① 希望達到的脫氮效果;
② 曝氣池進水中硝酸鹽氮NO-3-N和BOD5的比值;
③ 曝氣池進水中易降解BOD5占的比例;
④ 泥齡ts;
⑤ 曝氣池中的懸浮固體濃度X;
⑥ 污水溫度。
由氮平衡計算NDN/BOD5:
NDN=TKNi-Noe-Nme-Ns
A131應用
式中 TKNi——進水總凱氏氮,mg/L
Noe——出水中有機氮,一般取1~2mg/L
Nme——出水中無機氮之和,包括氨氮、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是排放控制值。按德國標准控制在18mg/L以下,則設計時取0.67×18=12mg/L
Ns——剩餘污泥排出的氮,等於進水BOD5的0.05倍,mg/L
由此可計算NDN/BOD5之值,然後從表查得VDN/VT。
表 :晴天和一般情況下反硝化設計參考值 反硝化 前置 周步 0.20 0.70 0.05 0.30 0.10 0.08 0.40 0.12 0.11 0.50 0.14 0.14 VDN/VT反硝化能力,以kgNDN/kgBOD5計,(t=10℃)
計算方式計算公式
泥齡ts是活性污泥在曝氣池中的平均停留時間,即
ts=曝氣池中的活性污泥量/每天從曝氣池系統排出的剩餘污泥量
TS=(X*VT)/(QS*XR+Q*XE)
式中tS——泥齡,d
X——曝氣池中的活性污泥濃度,即MLSS,kg/m3
VT——曝氣池總體積,m3
QS——每天排出的剩餘污泥體積,m3/d
XR——剩餘污泥濃度,kg/m3
Q——設計污水流量,m3/d
XE——二沉池出水的懸浮固體濃度,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