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養殖場的糞便怎麼處理方式比較好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目前養殖糞便的處理方法有很多,大致包括生物發酵處理、低等回動物處理答、用作飼料、直接返田處理、用畜禽糞便開發生物有機肥料,還有生態工程學模式。其中生態工程學模式是比較有前景的,並且符合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觀。
生態工程學模式是利用生物學及生態學方法綜合治理環境污染。目的是盡可能地利用養分和能源,減少或消除環境污染物的排放。其處理方法一般均為多種方法組合。顯著優點是能夠達到除臭、滅菌、保肥等多種效果。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值得在生產中推廣應用。干糞堆積發酵作有機基肥;畜禽尿和沖洗水進入化糞池,沉澱打撈。干濕分離後,水份進入水庫,水庫養魚;固體物可以用作綠色有機肥。
天利固液分離機的作用就是使得畜禽糞便的干濕分離,目前天利固液分離機有兩種型號,一種是小型的TL-200固液分離機,還有一種是大型滾筒式微濾固液分離機TL-800,兩者的區別在於TL-800配置滾筒式前期脫水功能,分離出來的固體物比TL-200更為細膩。
2. 如何做好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防治與資源化利用
一是規范環評內容和要求,突出糞便養分綜合利用,保障農田利用合理合法。環境影響評價是畜禽養殖場廢棄物處理利用技術模式選擇、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的依據,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是養殖企業的法律責任。但由於我國畜禽規模養殖環境影響評價起步晚,以前的環評主要從污染治理、而不是資源化利用角度開展,環評內容和要求也是參考工業污染治理方式等,致使很多養殖場依據環評報告採用工業化的污水處理辦法,不僅效果差費用高、達不到環保要求,還使得本是資源的糞水成了污染物。此外,將畜禽糞水當作「污染物」進行處理達標排放,本身也不是經濟可行的。按照《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准》要求的干清糞最小污水排放量(每百頭每天1.2m3)計算,出欄一頭豬所產生的廢棄物要達到排放標准,處理費用將高達50多元,養殖場不願意也承擔不起。不規范的環評內容致使很多養殖企業不得不採用依據環評報告進行工業處理,去除養分後再進行農田利用的奇特工藝,不僅造成了糞便資源浪費也使得很多污水處理設施運行不起而停用。為體現糞便的資源特徵,使糞水農田利用合理合法,《意見》明確提出規范環評內容和要求,突出養分綜合利用,配套與養殖規模和處理工藝相適應的糞污消納用地,為畜禽糞便肥料化還田利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建議環保部和農業部盡快按照《意見》要求,以糞便養分管理計劃為核心,制定「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環境影響評價導則或技術規范」,規范環評內容和要求,推動糞便養分肥料化農田利用。
二是創新種養循環發展機制,科學測算土地承載力,實現糞便有機肥農田利用的科學化。糞便農田肥料化利用是解決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的重要手段,美國的相關法規規定,畜禽糞便不允許排放,所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都必須制定畜禽糞便養分管理計劃,按照糞便養分管理計劃進行肥料化農田利用。即使在農田面積極為有限的荷蘭,75%的畜禽糞便也是通過農田利用進行消納,養殖企業必須按照土地承載力核算的規模進行限量飼養。如果按照環境負荷量折算,2015年我國畜禽養殖總量約為13億頭豬當量,
按照18億畝耕地計算,
每畝土地的糞便負荷僅為0.72頭豬當量,約為每畝耕地7-8kg糞肥氮,只有發達國家推薦糞便施氮量(農田每公頃170公斤氮,人工草地每公頃225公斤氮)的50%-60%,我國畜禽養殖業發展還有很大的環境空間。但由於缺乏種養循環發展的機制和規劃,沒有科學測算畜禽養殖糞便土地承載力,造成部分地區,特別是大城市周邊、東部發達地區、以及南方水網地區,大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密集區過度集中、糞便負荷高、糞肥不能就近利用,再加上糞便農田利用不方便、污染物消減量得不到認可,直接阻礙了畜禽糞便有機肥利用。為保障糞便農田利用的安全和環境友好,《意見》提出制定畜禽養殖糞污土地承載能力測算方法,實行以地定畜,鼓勵沼液和經無害化處理的畜禽養殖廢水作為肥料科學還田利用,將無害化還田利用量作為統計污染物削減量的重要依據,為實現糞水肥料化利用,以及專業化運營和服務奠定了基礎。建議盡快制定主要作物的糞便農田利用技術規程、確保科學合理使用的技術上,探索示範不同養殖場、種植戶和農田肥料化利用服務組織的多方合作機制,促進肥料化利用可持續運行。
三是加強財稅政策支持,鼓勵沼氣發電和生物天然氣,培育糞便能源化利用產業。厭氧發酵生產沼氣是養殖污水無害化處理一個重要的技術環節,厭氧發酵在降低污水環境負荷的同時保存糞便氮磷養分、產生沼氣清潔能源。畜禽糞便沼氣工程和生物天然氣能源利用和肥料化利用一樣,盡管具有很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但缺乏盈利點。沼氣發電上網和按標桿電價全額收購是糞污沼氣工程企業主要盈利渠道。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10]1579號)規定,對未採用招標確定投資人的新建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統一執行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75元。國家電網公司《關於印發分布式電源並網服務管理規則的通知》也規定,各級供電公司應均按國家規定的電價標准全額保障性收購上網電量。但由於國家發改委2010年文件主要為支持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發展而出台,很多沼氣發電企業的電不能上網,更談不上全額收購,致使有的沼氣工程只能間歇運行。為保障沼氣工程的持續、穩定運營,《意見》提出落實沼氣發電上網標桿電價和上網電量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另外,為讓畜禽廢棄物能源化利用成為有吸引力的產業,落實沼氣和生物天然氣即征即退政策。《意見》首次提出支持生物天然氣和沼氣工程開展碳交易項目,通過增加溫室氣體減排收益,進一步提升沼氣工程的收益。建議在開展生物天然氣和大型沼氣工程建設的基礎上,研究示範沼液利用技術,監測沼氣發電和生物天然氣等工程的環境效益,加強沼氣工程碳交易培訓等能力建設,為糞便能源化利用、發展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產業提供支撐。
3. 怎樣處理畜禽養殖污水
1、還田模式
畜禽糞便污水還田作肥料為傳統而經濟有效的處置方法,可使畜禽糞便不排往外界環境,達到污水零排放。既可有效處置污染物,又能將其中有用的營養成分循環於土壤-植物生態系統中,家庭分散戶養畜禽糞便污水處理均採用該法。該模式適用於遠離城市、土地寬廣且有足夠農田消納糞便污水的經濟落後地區,特別是種植常年需施肥作物地區,要求養殖規模較小。還田模式主要優點一是污染物零排放,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化,可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力;二是投資省,不耗能,毋需專人管理,運轉費用低等。其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需要大量土地利用糞便污水,每萬頭豬至少需7hm2土地消納糞便污水,故其受條件所限為適應性弱;二是雨季及非用肥季節必須考慮糞便污水或沼液的出路;三是存在和傳播禽畜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危險;四是不合理的施用方式或連續過量施用會導致NO3-、P及重金屬沉積,成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源之一;五是惡臭以及降解過程所產生的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釋放對大氣環境構成威脅。
我國一般採用厭氧消化後再還田利用,可避免有機物濃度過高而引起的作物爛根和燒苗,同時經過厭氧發酵可回收能源CH4,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且能殺滅部分寄生蟲卵和病原微生物。國外對畜禽糞便污水還田利用的研究主要側要重於安全性評估以及減少風險的措施。我國該方面研究則主要著眼於畜禽糞便污水厭氧消化液(沼液)的正面影響即改良土壤及增產效果,而對其副作用即長期施用所產生的危害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2自然處理模式
自然處理模式主要採用氧化塘、土地處理系統或人工濕地等自然處理系統對養殖場糞便污水進行處理,適用於距城市較遠、氣溫較高且土地寬廣有灘塗、荒地、林地或低窪地可作污水自然處理系統、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要求養殖場規模中等。自然處理模式主要優點一是投資較省,能耗少,運行管理費用低;二是污泥量少,不需要復雜的污泥處理系統;三是地下式厭氧處理系統厭氧部分建於地下,基本無臭味;四是便於管理,對周圍環境影響小且無噪音;五是可回收能源CH4地。其主要缺點一是土地佔用量較大;二是處理效果易受季節溫度變化的影響;三是建於地下的厭氧系統出泥困難,且維修不便;四是有污染地下水的可能。
我國南方地區如江西、福建和廣東等省也多應用自然處理模式,但大多採用厭氧預處理後再進入氧化塘進行處理,厭氧處理系統分地上式和地下式,氧化塘為多級塘串聯。我國在人工濕地處理養殖廢水方面進行的一些實驗研究和工程應用,主要著眼於植物篩選和處理效果的考察,而在氧化塘以及人工濕地處理養殖廢水設計中,一般參照氧化塘或人工濕地處理其他污水的資料作為設計依據或者隨意設計,但針對畜禽養殖廢水,其氧化塘、人工濕地究竟需要多大面積,出水才能達到標准,季節溫度變化對自然處理系統效果的影響等方面尚缺乏深入研究和規范可依。
3工業化處理模式
工業化處理模式包括厭氧處理、好氧處理以及厭氧一好氧處理等處理組合系統。對那些地處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近郊、土地緊張且無足夠農田消納糞便污水或進行自然處理的規模較大養殖場,採用工業化理模式凈化處理畜禽糞便污水為宜。工業化處理模式主要優點一是佔地少;二是適應性廣,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三是季節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其主要缺點一是投資大,每萬頭豬場糞便污水處理投資約120萬~150萬元;二是能耗高,每處理1m3污水約耗電2~4kW•h三是運轉費用高,每處理1m3污水需運轉費2.0元左右;四是機械設備多,維護管理量大;五是需專門技術人員管理。
我國目前已有相當多的養殖場採用該模式處理糞便污水。畜禽養殖糞便污水厭氧處理工藝通常有完全混合式厭氧反應器、厭氧濾池、厭氧擋板反應器、厭氧復合反應器、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和內循環厭氧反應器等。畜禽養殖糞便污水含有高濃度的懸浮物和NH4+-N,影響r高教厭氧反應器的效率。好氧工藝早期主要採用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氧化溝和缺氧一好氧法等工藝,這些工藝處理養殖場廢水脫N效果均差,其中缺氧好氧法雖能取得較好脫N效果,但需要污泥迴流和高比例混合液迴流,一般還需加鹼。而採用間歇曝氣處理豬場廢水其有機物與N、P去除效果較好,此後以間隙曝氣為特點的序批式反應器廣泛應用於豬場廢水處理中,且絕大多數獲得較好有機物與N、P去除效果。由於養殖場廢水系高濃度有機廢水,採用好氧處理工藝直接進行處理則需對廢水進行稀釋,或採用很長的水力停留時間(一般6d以上,有的甚至長達16d),這都需建大型處理裝置,投資大,能耗高,運行費用昂貴。高濃度有機廢水採用厭氧一好氧聯合處理工藝是公認的最經濟方法。
目前採用厭氧一好氧工藝處理養殖場廢水尚少見報道,且已有的厭氧一好氧工藝處理養殖場廢水報道,其處理效果均很差,主要是好氧後處理對厭氧消化液污染物去除效果差。厭氧一加原水間歇曝氣(簡稱Anarwia工藝)是由我國研製開發的畜禽養殖污水處理新工藝,即將大部分畜禽養殖污水進行厭氧消化後,出水再與小部分未經厭氧消化的養殖污水混合,然後採用問歇曝氣序批式反應器處理混合水,該Anarwia工藝處理效果與序批式反應器直接處理工藝相同,但其水力停留時間、工程投資、剩餘污泥量、需氧量同比分別降低38 6%、11.8%、16 4%和95 9%,並能回收沼氣。
4. 養殖糞便怎麼處理最好
國內外治抄理畜禽糞便的方法主要分為產前、產中和產後治理。產前制定相關政策,規劃布局,優化畜牧場設計方案、飼料科學配方,加入添加劑控制畜禽氮、磷、鉀的排放量,減少豬糞發酵中氨與硫化氫的揮發,減輕氮素損失與豬糞的惡臭;
產中強化管理,建立畜禽業污染信息系統,控制畜禽飼養環境,防治畜禽糞尿及沖洗水流失;產後對畜禽糞尿進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目前更多的是對各種畜禽糞尿進行產後處理。
(4)畜禽糞便養殖業廢水處理擴展閱讀
產生原因:在早期的傳統畜牧業生產中以農家個體飼養為主,農家個體畜禽養殖頭數不多,其產生的糞尿相對較少,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方面由於我國自然資源的約束,畜產品生產的發展只能通過資源的強化使用來實現,畜牧業生產出現集約化、集中化的趨勢;
一些地方將規模化畜禽養殖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加以鼓勵,部分大城市和城郊出現了一批集約化或工廠化畜牧場。畜禽養殖規模越來越大,生產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並與種植業日益脫節,產生的畜禽糞污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沒有足夠的土地消納,出現處理的問題。
5. 養殖場畜禽糞便怎麼處理能快速除臭又變廢為寶
沼氣法:畜禽糞便可利用沼氣或沼氣罐產生沼氣。此法可以處理大量的糞便、污水,且最適用於陰雨天多、曬干較困難的地方。這是養殖場解決環境污染的一種良性循環機制,也是生態農業發展的一部分。
腐熟堆肥法:糞便經腐熟處理後外觀呈暗褐色,松軟無臭。
烘乾法:較大規模的養殖場,採用烘乾法較理想。首先對糞便進行固液分離,分離後的固體成分烘乾後,添加其他成分製成有機復合肥,液體可摻入部分其它化肥製成液體肥料出售,或直接用泵送到菜地、果園用作肥料。
組合處理法:採用兩種以上的方法組合使用,優勢互補。如用太陽能蒸發水分到一定程度,再用烘乾法或真空乾燥法、膨化法、微波法、熱噴法等,既節約能源,降低成本,又可生產出優質肥料。
合理規劃養殖場:合理規劃養殖場對糞便的處理很重要。一般以遠離市區、在下風方向為宜;同時在規格大小、排糞量、處理設施等方面都要充分考慮。
污水凈化如沖洗圈舍後的水,要進行凈化處理,一般都要經過植物吸收利用,土地的固定吸附,微生物的作用,使廢水變成清水。
一是種植水生飼料。利用有機廢水種植水葫蘆和細綠萍等水生飼料,其中水葫蘆耐高濃度糞水,細綠萍耐中濃度糞水,高濃度有機糞水在水葫蘆池中經7天~8天可達到吸收凈化。
二是灌溉農作物。將初步凈化利用的水作為灌溉水,經過土壤微生物和農作物的分解吸收、土地的吸附固定,從而使污水得到進一步的凈化。
三是循環利用。凈化後的水,可以部分排回魚蟹池中。
四是回歸江河。凈化的水如達到國家的排放標准,就可排入江河。
6. 養殖場禽畜糞便怎麼處理才環保
近年來畜禽養殖業迅猛發展,並逐步形成系列化、專業化生產,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如2000年北京市規模化養殖場產生的畜禽糞便為600×104t,加上集約化生產的沖洗水,廢水排放量達3000×104t/a。據監測,養殖場廢水的COD超標50~60倍,BOD超標70~80倍,SS超標12~20倍,若未經處理就地排放,則將在城市周圍形成嚴重的面源污染。處理好養殖場糞便是保證養殖場合理環境的要求,也是避免污染周圍環境和造成公害的法律法規要求,同時合理利用糞便也可變廢為寶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1、堆肥-畜禽養殖場糞污的處理方法
堆肥技術是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將作物秸稈與養殖場糞便一起堆漚發酵以供作物生長時利用的一種糞污處理方法。堆肥作為傳統的生物處理技術經過多年的改良,現正朝著機械化、商品化方向發展,設備效率也日益提高。
2、厭氧處理 -畜禽養殖場糞污的處理方法
目前用於處理養殖業糞污的厭氧工藝很多,其中較為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①厭氧濾器(AF)
1969年由Young和McCarty首先提出,1972年國外開始在生產上應用。我國於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引進並進行了改進,其沼氣產率可達3.4m3/(m3•d),甲烷含量可達65%。
②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
1974年由荷蘭著名學者Lettinga等提出,1977年在國外投入使用。1983年北京市環境保護科 學研究所與國內其他單位進行了合作研究,並對有關技術指標進行了改進,其對有機污水COD的去除率可達90%以上。
③污泥床濾器(UBF)
是UASB和AF的結合,具有水力停留時間短、產氣率高、對COD去除率高等優點。
④兩段厭氧消化
1971年由Ghosh 提出,把沼氣發酵過程分為酸化和甲烷化兩個階段,並分別在兩個消化器內進行。其特點在於消化器內可滯留大量厭氧活性污泥(具有極好的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提高了消化器內的負荷和產氣率。
⑤升流式污泥床反應器(USR)
是厭氧消化器的一種,具有效率高、工藝簡單等優點,目前已常被用於豬、雞糞廢水的處置,其裝置產氣率可達4m3/(m3•d),COD去除率達80%以上。
3、好氧處理-畜禽養殖場糞污的處理方法
①曝氣
20世紀70年代日本採用好氧間歇曝氣技術對養豬廢水進行了有效治理,並開發出一系列相關設備。近年來澳大利亞在傳統鼓風曝氣裝置上又開發出簡單實用的多種淺層射流曝氣裝置。總體而言,養殖業污染控制領域中的好氧技術正朝著高效、實用、經濟、操作簡便的方向發展。
②接觸氧化
接觸氧化技術早已被用來處理各種不同濃度的有機污水,其本質是利用填料上的微生物對有 機物進行氧化分解,從而實現對污水的凈化。英國近年採用接觸氧化技術對豬糞漿進行了處理,並開發出結構和性能很好的新型填料,其對COD的去除率達90%以上,對BOD也有較高的去除效果。
③SBR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基於傳統的Fill—Draw系統改進並發展起來的一種間歇式活性污泥工藝,近年來引起許多學者的高度重視,現已被廣泛用於城市污水、食品加工廢水等的處理。試驗結果表明,豬糞水經過固液分離、厭氧消化兩級處理後進入SBR好氧系統,其對COD的去除率可達70%,對BOD的去除率可達80%以上,出水可達標排放。
4、厭氧—好氧組合-畜禽養殖場糞污的處理方法
欲實現養殖業糞污的徹底處置,單憑厭氧工藝尚不能達到對廢物的達標排放和利用要求,必須進行深度處理或後續處置,這就需要將好氧與厭氧工藝結合在一起使用,國內一些養殖場已開始注意到這兩種工藝結合的優越性。
7. 畜禽糞便惡臭如何處理
畜禽養殖糞污處理技術回顧人類幾千年的養殖歷史,畜禽糞污始終是農業生產的重要肥料資源。近年來,隨著人力資源成本不斷高漲,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不斷增加,才打破了這種規律和平衡,其結果是一方面土壤有機質水平下降,農業面源污染不斷加重,另一方面畜禽養殖糞污成為農村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畜禽糞污因為集中、量大成為問題。總體上說,糞污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要堅持用循環經濟的理念,推進農牧業結合,將畜禽糞污進行資源化利用,應當作為糞污處理和利用技術的基本立場和出發點,這是糞污主推技術選擇的基本原則。第一章畜禽糞污污染現狀與危害我國是世界第一畜禽養殖大國,據2011年統計,年產生糞便30多億噸,預計到2015年,僅規模化養殖場就達到32.5億噸。養殖場大多分散在農村和城鎮周邊,糞便未能有效處理,污染十分驚人。我省每年產生農作物秸稈7000多萬噸,同時產生大量農產品加工下腳料,如果通過發展生態畜牧業消化其中的50%,可節約糧食1500萬噸。據行業統計計算,畜牧業每年產生糞便18747萬噸,尿液9129萬噸(據統計局統計計算,畜牧業每年產生糞便13530萬噸,尿液6718萬噸),通過綜合利用生產有機肥,可替代數量可觀的化肥,減少化肥投入。通過種養結合、產品質量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可大幅度提高種養效益。發展生態畜牧業是減少畜禽污染、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發展生態畜牧業,促進畜禽養殖「三進三退」
8. 養殖場畜禽糞便處理技術有哪些
徐州方博環保抄整理襲介紹:可以選用的生態模式很多,其中「豬—沼—作物」生態農業模式可以在農村中廣泛推廣。沼氣池可消化人畜糞便、生活污水、植物秸稈等廢棄物,而產生的沼氣可用做生產、生活燃料,同時它的剩餘物沼肥又是種植業所需的優質有機肥料。通過「三沼」(沼氣、沼渣、沼液)的綜合利用,實現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改善,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等目的。而在選擇種植作物時,則應該因地制宜。鼓勵多種作物間、混、套作等栽培模式,使特定作物所面臨的風險最小化。
1.沼氣可用於炊事、照明、發電,為塑料大棚和畜舍增溫、保溫,為蔬菜大棚提供二氧化碳氣肥,也可用來誘殺蚊蟲、儲存糧食和保鮮水果等;
2.沼液可用做肥料施於農田,可作飼料添加劑喂養畜禽。
3.沼渣用做有機肥。
一些農村地區不再將植物秸稈作為主要的生活燃料,而是將其一燒了之。殊不知秸稈的燃燒對環境的危害極大。一是污染大氣。由於燃燒秸稈,使得空氣中煙塵、顆粒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濃度急劇增加,空氣質量迅速下降,不利於人體健康。二是降低大氣能見度,妨礙交通,特別是機場飛機的起降和高速公路上汽車的行駛。
9. 畜禽養殖場糞便對環境有哪些影響 如何處理糞便
剛排出的畜禽糞便含有 NH3、 H2S 和胺等有害氣體, 在未能及時清除時臭味將成倍增加,惡臭氣體將導致空氣污濁,蚊蠅孳生。畜禽糞便的大量長期堆積使環境中有害病菌數量呈上升趨勢。糞便堆放或流經的地點,有大量高濃度糞水滲入土壤, 可造成植物一時瘋長, 或使植物根系受損傷, 乃至引起植物死亡。糞水滲入地下水, 會使地下水中硝態氮、 硬度和細菌總數都嚴重超標。據測定, 當畜禽
糞水流入池塘而使水中氨含量達到或超過 0.2 mg/L時, 就會對魚產生毒性。若流入飲用水水源, 則可成為疾病傳播的源頭, 將使畜禽抗病力和生產力降低。這不僅影響到畜禽自身生存、 生長與發展, 而且也污染環境, 危及人類身體健康。
畜禽糞便臭氣的處理
1化學中和除臭法
在畜禽舍墊料上撒一層過磷酸鈣,過磷酸鈣與糞中產生的氨氣發生反應,生成無味的固體磷酸銨鹽, 能減少糞便中氨氣散發, 降低氨氣濃度。可以利用過氧化氫、 高錳酸鉀、 硫酸銅、 乙酸等具有抑臭作用的化學物質,通過殺菌消毒,抑制有害細菌的活動,達到抑制和降低畜禽舍內有害氣體的產生。用4%硫酸銅和適量熟石灰混在墊料之中,或用 2%的苯甲酸、 2%乙酸噴灑墊料, 均可起到除臭作用。 在墊料中混入硫磺, 可使墊料的 pH 值小於 7.0。這樣可抑制糞便中的氨氣產生和散發,降低畜禽舍空氣中氨氣含量。
2酸化劑除臭法
使用酸化劑能調節畜禽糞便中的氨, 在 pH=5 時豬糞中的氨揮發停止,酸化劑能中和畜禽糞便中的咸性物質。在堆肥中添加 20%的氧化鈣能減少 10%的氨揮發。還有報道, 使用 11%的蔗糖能使豬糞 pH值降至 3.5, 氨的揮發減少了 98%。 在糞便中添加植物乳桿菌和葡萄糖復合能使豬糞的 pH 值從 8 降至6,氨的揮發減少 50%。 有研究表明, 鋁鹽添加後降低糞便中的 pH 值, 減少氨的揮發, 在禽類糞便中添加硫酸鋁能減少 99%的氨揮發量。
畜禽糞便的再利用
1沼氣化
沼氣工程是以減量化、 無害化、 資源化為目標,實行清潔生產, 集糞污處理、 沼氣生產、 資源化利用為一體的系統工程。它由四個環節組成: 前處理、 厭氧消化、 後處理、 綜合利用。經過處理後產生的沼氣經脫水、 脫硫、 脫雜凈化後可作為生產或生活用能。沼渣根據情況定期排出並可干化。經過發醇的沼渣可直接殺死病菌和寄生蟲, 減少生物污泥量, 不會引發病蟲害,可作為優質的有機肥使用。沼液中存在著許多氨離子和多種微生素,並含有吲哚乙酸和赤黴素等物質,能夠殺菌並對有害病菌有抵製作用。試驗表明, 沼液對蚜蟲的殺死率為 95.25%, 對紅、 黃蜘蛛的殺死率為 95.25%, 對其它青蟲的殺死率為99.40%。 因此, 沼液進入後處理系統, 可用為營養液喂豬或作為農田的液面有機肥使用。
2肥料化
主要採用堆肥法。將畜禽糞便和墊草、 秸稈、 稻殼等固體有機廢棄物按一定比例堆積起來,調節堆肥物料中的碳、 氮比, 控制適當水分、 溫度、 氧氣與酸鹼度,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進行生物化學反應而將廢棄物中復雜的不穩定的有機成分加以分解,並轉化為簡單的穩定的有機物質成分。隨著堆肥溫度的升高而殺滅堆肥物料中的病原菌、 蟲卵和蛆蛹, 處理後的物料用於農田可改良土壤,提供作物養分。操作過程中注意以下方面: ①微生物菌種、 碳氮比、 pH 值、溫度、 含水率、 通氣、 腐熟度要合適。②堆肥製作有頂棚的堆積場舍最理想。如在戶外露天堆積,則需有適當覆蓋, 以防雨水沖刷。 另外, 必須考慮水分取得、翻堆空間、通風情形及肥水收集等問題。③堆肥化設備堆肥化設施大致可分為傳統式 (野積式) 、 通氣靜堆式及槽式三類。前兩者的區別在於堆肥化過程空氣提供的方式不同,野積式只要由堆積體的表面或人工翻堆來提供好氧微生物所需的氧氣,其效率較低; 槽式是一種堆肥化設備, 堆肥化過程的操作過程 (進出料的方式、 通氣量等 ) 由設備主件來控制, 可算是半自動化生產設備(因整個生產流程尚需包括前段物料調整及後續腐熟等過程) 。考慮土地及二次污染等因素,槽式堆肥化設備應該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好的堆肥對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起到重要作用。利用堆肥方法不但能處理畜禽糞便,也能處理其他有機廢棄物,是一種集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循環再利用於一體的好方法。
3飼料化
畜禽糞便不僅是優質的有機肥料, 而且也是很好的畜禽飼料資源。特別是雞糞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粗蛋白質、 B 族維生素、 礦物質元素、 粗脂肪和一定數量的碳水化合物, 可作為家禽和水產養殖飼料使用。但是畜禽糞便不僅含有很多水分, 而且還含有各種細菌, 這就需要經過高溫高壓、 熱化、 滅菌和脫臭等過程, 將糞便製成粉狀飼料添加劑, 只有經過加工處理後方可成為很好的飼料資源。畜禽糞便飼料化的方法主要有乾燥法、 青貯法 (無氧發酵法 ) 、 有氧發酵法和分離法。
3.1乾燥法
乾燥法是飼料化的常用處理方法,尤以雞糞處理用的最多。乾燥法以否加入人為動力可分為自然乾燥法和人工乾燥法。
3.2青貯法
青貯發酵是一種簡便易行且經濟效益較高的固體有機廢棄物處理方法。可平衡全年的飼料供應。
3.3有氧發酵
該方法投資少,改變了糞便本身的許多特點, 產品可作為動物的飼料。在處理過程中需要充氣、 加熱、 乾燥產品, 所以消耗大量的能源。
3.4分離法
目前,許多牧場採用沖洗式的清洗系統 (尤其是豬場 ) , 收集的糞便大多是液體或半液體。若採用乾燥法、 青貯法處理糞便, 消耗能源過大, 造成資源的浪費。分離法就是選用一定的沖洗速度, 將畜禽糞便中固體和液體分開, 可以獲得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