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廠使用廢水處理技術有哪些好處
火電廠工業廢水處理
由於工業廢水的種類多,各類廢水的污染物種類、含量和排量不固定,致使內工業廢水的成分相容當復雜,其主要污染物有:懸浮物、油、有機物和硫化物等,這類廢水排入受納水體將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造成生態破壞。
電廠廢水處理技術
反滲透技術和設備在我國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已經進入到逐步推廣的階段,相對於傳統的離子交換水處理其具備原水處理質量高、應用范圍廣、經濟環保和便於維護管理等優點。首先就原水處理過程來講,反滲透膜孔徑為0.1nm,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分離95%以上的微生物、膠體和有機物,同時還可以過濾絕大部分的溶解固形物和離子等,而隨著我國多半透膜生產質量重視度的不斷提升,反滲透技術的這一優勢還將不斷擴大。
㈡ 給我發火力發電廠化學水處理(鍋爐補給水方面)的工藝流程
詳細襲的資料,你留個郵箱給我。
基本上鍋爐的補給水可以按以下流程來做:
原水——預處理——一級處理——二級處理——除氧器——加葯——進鍋爐
原水分幾個情況:
1、為地表水,預處理則可能為混凝沉澱
2、為自來水,預處理可能為活性炭或多介質過濾器(也有可能是超濾)
3、為中水,預處理可能是混凝+活性炭過濾
一級處理和二級處理一般以RO+EDI、RO+RO、RO+混床、RO+附床。這個技術已經比較常見了。
除氧器一般用於除氧處理的鍋爐防腐類型,壓力一般在亞臨界;
化學品主要針對除氧、PH、防腐防結垢等問題上。
具體的參數未提供,只能說到這里了。
㈢ 誰知道火力發電廠廢水種類及處理方法
火力發電廠脫硫廢水為含有高濃度懸浮物、高氯根、高鹽、高濃度重金屬廢水,對環境污染性極強,處理難度也較大,也是火力發電廠實現零排放的最大難點。
廢水量太大是導致零排放成本過高的主要原因,這個因素在閉式冷卻循環機組尤為明顯。以閉式循環冷卻機組為例:在目前電廠零排放的路線是將循環冷卻水濃水排出做脫硫工藝用水,而脫硫系統水消耗量非常有限,特別是在發電低峰情況下煙氣不足導致脫硫塔水消耗降低,最後導致循環水排濃無處可排。
火力發電廠廢水處理系統,該廢水處理系統包括循環冷卻塔、脫硫塔、進口與脫硫塔相連的脫硫廢水澄清器:
循環水處理系統,所述循環水處理系統的進口通過管道分別與循環冷卻塔的出口、脫硫廢水澄清器的出口連通,循環水處理系統的產水出口與循環冷卻塔的進口相連,濃縮系統的濃水出口與脫硫塔的進口相連;
脫硫廢水處理系統,所述脫硫廢水處理系統的進口通過管道與脫硫廢水澄清器的出口連通;
產水回收器,所述產水回收器的進口通過管道與循環水處理系統的產水出口連通,產水回收器的出口通過管道連接至電廠生產補水系統。
預處理裝置,所述預處理裝置的進口通過管道分別與循環冷卻塔的出口、脫硫廢水澄清器的出口連通。
㈣ 水處理有哪些技術
目前水處理技術有以下幾種:
一、混凝沉澱法 混凝沉澱法是利用混凝劑對工業廢水進行凈化處理的一種方法。
二、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劑對廢水進行處理。
三、生物降解法。 目前,印染和造紙廢水是造成環境污染的兩大主要因素。
四、離子交換樹脂法 離子交換樹脂(IER)是一種含有活性基團的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它是交聯的高分子共聚物引入不同性質離子交換基團而成的。
五、膜分離技術 在工業廢水處理中,應用膜分離技術可處理各種廢水。
㈤ 請教電廠化學水處理系統的主要設備及其工作原理
電廠水處理可以根據機組的裝機容量和水質要求區別。最多的可分為四內個重要處理過程。容江河中取水經過自然沉降或機械沉降、物理吸附等工藝進行初處理為第一步,主要設備有機械攪拌過濾器,機械懸浮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等。第二步為反滲透、超濾、海水淡化、正滲透等工藝進行降低離子含量、導電度等。第三步為離子交換處理,進一步降低水中的各種離子含量,水質達到純水指標,主要是陰陽離子交換器,混合離子交換器等。
第四步爐內增加混合離子交換器主要是針對爐內水質凈化。一般小機組可能沒有。
㈥ 電廠化學水處理
1 化學廢水集中處理現狀
電廠的化學廢水有經常性廢水和非經常性廢水兩部分,2×600 MW機組的廢水排放量如表1所示。
表1 化學廢水排放量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由表1可知全廠廢水排放量約為經常性:(24+80)t/h(連續),非經常性:22000 t/a(平均)
1.1 廢水處理主要流程
化學廢水→廢水貯存槽→氧化槽→反應槽→pH調整槽→混合槽→凝聚澄清池→清凈水槽(水質監控)→煤灰用水系統。
澄清池底部排泥經濃縮池濃縮後送至泥渣脫水機脫水,泥餅用汽車運到干灰場貯存。清水返回廢水貯存池。
1.2 存在問題
1.2.1 容量方面
上述流程將鍋爐酸洗廢水、鍋爐排污水、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所排廢水、凝結水精處理系統廢水等全廠所有化學廢水,都集中至化學廢水集中處理站處理。這樣,集中處理系統的容量大、佔地多、造價高。
1.2.2 處理設施方面
傳統的貯存槽主要是貯存廢水,兼有部分粗調功能。但廢水的氧化、反應、pH調整和混合,分別在氧化槽、反應槽、pH調整槽和混合槽中進行。這些槽上設有各種攪拌、加酸、加鹼設施,且池內防腐、池上蓋房(或棚)。這樣,廢水處理系統流程復雜、處理設施繁多、投資大、運行管理不便。
1.3 主要設備及其技術數據
廢水貯存槽:V=1 000 m3 6座
氧化槽、反應槽、pH調整槽、混合槽:V=600 m 31套
澄清池:Q=100m3/h 2座
濃縮池:Q=20m3/h 1座
脫水機:Q=10m3/h 2台
清凈水槽:8 m×6m×3m 2座
廢水貯存池用排水泵: H=0.23MPa,Q=50m3/h 12台
葯品儲存、計量系統設備:1套
2 簡化後的化學廢水集中處理系統
2.1 處理系統主要流程
化學廢水→廢水貯存槽A→廢水貯存槽(該槽兼有貯存、氧化、反應、pH調整和混合五種功能)→凝聚澄清池→清凈水槽(水質監控)→煤灰用水系統。
澄清池底部排泥處理方法與傳統方式相同。
2.2 優點
2.2.1 容量方面
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和凝結水處理系統的反沖洗水,主要是懸浮物不合乎排放標准,將其直接排入工業下水道,由工業廢水處理系統處理。
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和凝結水處理系統的再生廢水,主要是pH值不合乎排放標准,此部分水就地調pH值排放。如將此部分水用泵送入化學廢水集中處理站,處理方法仍是調pH值。
鍋爐酸洗廢水、鍋爐排污水等化學廢水,因其量大、懸浮物高、pH值也不符合排放標准要求,就地處理困難大,故集中起來處理較方便。
循環水弱酸處理站廢水,含有硫酸鈣易沉物,雖然目前環保對排水的含鹽量沒有限制,但懸浮物超標不能排;另外,如只將此水就地調pH值,而不去除其中的硫酸鈣就排入自流下水道,長此以往,有污堵下水道的隱患。這部分廢水進行集中處理。通過以上劃分,系統的容量可大大減小。設計流量由100 m3/h降至80 m3/h。
2.2.2 處理設施方面
取掉了傳統廢水處理流程中的氧化槽、反應槽、pH調整槽和混合槽五種設施,以及五種設施上的各種配套設備、管道和廠房(或棚)。雖然取消了五種設施,但這五種設施的處理功能並沒取消,而是在廢水貯槽B中進行,因為傳統的貯存槽本身具有粗調水質的功能,現將其轉換成細調功能即行。
2.2.3 廢水貯存槽方面
傳統工藝的廢水儲存槽有1000 m3的池子6座。每座都設有2台耐腐蝕輸送泵、加葯管道、空氣攪拌管道、檢測裝置等。
系統簡化後貯存槽總容量從6000m3縮小為 m3,且分為A型和B型。廢水貯存槽A只有1座3000 m3的池子,廢水貯存槽B有2座1000m3的池子。
廢水貯存槽A,用來儲存廢水,並輸送廢水到廢水貯存槽B,沒有調整廢水水質的功能;這座池上只設有2台輸送泵和空氣攪拌管道,沒有加葯管道和檢測裝置。
2座廢水貯存槽B,開始用來儲存廢水,儲滿後一池用來調整(氧化、反應、pH調整和混合)廢水,另一池輸送已調整好的廢水至澄清池,兩池倒換使用;這兩池上各設有輸送泵、加葯管道、空氣攪拌管道和檢測裝置。
2.3 主要設備及其技術數據
廢水貯存槽A:V=3 000 m3 1座
廢水貯存槽B:V=1 000 m3 2座
澄清池:Q=80 m3/h 2座
濃縮池:Q=15 m3/h 1座
脫水機:Q=10 m3/h 2台
清凈水槽:6 m×6 m×3 m 2座
廢水貯存池用排水泵:H=0.23 MPa、Q=40 m3/h 6台
葯品儲存、計量系統設備: 1套
3 兩種處理方案的主要經濟指標比較
詳見表2。
表2 兩種處理方案的主要經濟指標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㈦ 火力發電廠化學水處理實用技術的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為天然水及水質預處理,陰陽離子交換、電滲析。重點介紹了超濾、反滲透、EDI工藝及它們在實際的運行及故障分析處理,並對熱力系統的防腐防垢、循環水處理和熱力系統的化學檢測、分析及常用工業葯品的分析簽定方法作了一定的介紹。
本書特別適用於地方火力發電廠從事電廠化學處理專業的工作人員參考使用,大型火力發電廠安裝超濾、反滲透和EDI設備有關技術人員也可以參考本書。
㈧ 火電廠化學水處理流程是怎樣的
工藝流程簡述:
本裝置分為三個處理系統,即為預處理系統、RO脫鹽系統、混床精處理系統等。預處理系統包括原水泵、多介質過濾器及過濾器反洗設備等,用於去除水中的懸浮物、膠體等,為後續的脫鹽處理提供條件:RO脫鹽系統包括5um過濾器、RO膜組、RO清洗系統和中間水池等,脫除水中98%的鹽份,是裝置的核心系統;精處理系統主要有混床、再生系統、中和池組成,作為精處理系統它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出水水質指標。
1. 系統主工藝流程:
原水→(原水池)→原水泵→絮凝劑加葯裝置→管道混合器→多介質過濾器→阻垢劑加葯裝置→保安過濾器→高壓泵→反滲透裝置→(中間水池)→中間水泵→混床→(除鹽水池)→除鹽水泵→自動加氨裝置→主廠房
2. 系統輔助流程:
2.1過濾器反洗系統:
由反洗水箱、反洗水泵和羅茨風機構成。用於定時去除多介質過濾器截留的污物。反洗水水源採用RO裝置產生的濃水或原水。羅茨風機目的是增強反洗效果,採用空氣擦洗時,氣體在水中分散成微小氣泡,帶動濾料互相摩擦,同時藉助水的作用,則能夠將泥球打散並使粘附於濾料表面的雜質剝落下來,然後用反洗水沖走,從而提高反洗效果。
2.2RO清洗系統
主要設備有5um過濾器、清洗水箱、清洗水泵等。隨著系統運行時間的增加,進入RO膜組的微量難溶鹽、微生物、有機和無機雜質顆粒會污堵RO膜表面,發生RO膜組的產水量下降、脫鹽率下降等情況。為此需要利用RO清洗系統,在必要時對RO裝置進行化學清洗。
2.3阻垢劑投加系統:
主要有阻垢劑計量箱和阻垢劑計量泵組成。為了防止溶解在水中的不易溶解的鹽類在反滲透濃水側的濃度超過溶度積產生沉澱,在5um過濾器前投加阻垢劑。阻垢劑計量泵配置為兩台,一用一備。
2.4再生系統:
主要有酸計量、鹼計量箱、酸鹼噴射器及原有的酸鹼儲罐等。用於對失效的離子交換器進行再生操作。
2.5絮凝劑投加系統
主要有絮凝劑計量箱和絮凝劑計量泵組成。為了保證預處理的效果,在多介質過濾器前投加絮凝劑,使水中的懸浮物、膠體、有機物等顆粒形成絮凝體,在多介質過濾器上被截留去除。絮凝劑計量箱和計量泵配置為各兩台,一用一備。
2.6氨水投加系統
主要由氨計量箱和氨計量泵組成。目的提高除鹽水的PH值,保證鍋爐正常運行的水質要求。氨計量泵配置為兩台,一用一備。
2.7壓縮空氣系統
主要由空氣壓縮機、儲氣罐和空氣冷干機組成,目的是滿足氣動蝶閥和氣動隔膜閥等氣動元器件能正常工作的氣壓要求。
㈨ 火電廠節能水處理方法措施
火電廠節能水處理方法措施
目前,國內大型的電廠工業廢水處理的布置基本套用寶鋼電廠的廢水處理模式,即採用廢水集中匯集,分步處理的方式。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火電廠節能水處理方法措施,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鍋爐補給水處理
傳統的鍋爐補給水預處理通常採用混凝與過濾處理。國內大型火電廠澄清處理設備多為機械加速攪拌澄清池,其優點是:反應速度快、操作控制方便、出力大。近年來,變頻技術不斷地應用到混凝處理中去,進一步提高了預處理出水水質,減少了人工操作。在濾池的發展方面,以粒狀材料為濾料的過濾技術經歷了慢濾池、快濾池、多層濾料濾池等發展階段,在改善預處理水質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由於粒狀材料的局限性,使過濾設備的出水水質、截污能力和過濾速度均受到較大的限制。目前,以纖維材料代替粒狀材料作為濾源的新型過濾設備不斷地出現,纖維過濾材料因尺寸小、表面積大及其材質柔軟的特性,具有很強的界面吸附、截污及水流調節能力。代表性的產品有纖維球過濾器、膠囊擠壓式纖維過濾器、壓力板式纖維過濾器等。
在鍋爐補給水預脫鹽處理技術方面,反滲透技術的發展已成為一個亮點。反滲透最大的特點是不受原水水質變化的影響,反滲透具有很強的除有機物和除硅能力,COD的脫除率可達83%,滿足了大機組對有機物和硅含量的嚴格要求。反滲透由於除去了水中的大部分離子(一般為90%左右),減輕了下一道工序中離子交換系統的除鹽負擔,從而減少酸、鹼廢液排放量,降低了排放廢水的含鹽量,提高了電廠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在鍋爐補給水除鹽處理方面,混床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混床本身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環保與節能。填充床電滲析器(電除鹽)CDI(EDI)是將電滲析和離子交換除鹽技術組合在一起的精脫鹽工藝,樹脂的再生是由通過H2O電離的H+和OH-完成,即在直流電場中電離出來的H+和OH-直接充當樹脂的再生劑,不需再消耗酸、鹼葯劑。同時,該裝置對弱電離子,如SO2、CO2的去除能力也較強。
二、鍋爐給水處理
鍋爐給水目前用氨和聯氨的揮發性處理較成熟,但它比較適用於新建的機組,待水質穩定後可轉為中性處理和聯合處理。加氧處理改變了傳統的除氧器、除氧劑處理,創造氧化還原氣氛,在低溫狀態下即可生成保護膜,抑制腐蝕。此法還可以降低給水系統的腐蝕產量,減少葯品用量、延長化學清洗間隔、降低運行成本。氧化性水化學運行方式在歐洲的應用較為普及,國內基本處於研試階段。必須強調的是,氧化性水化學運行方式僅適用於高純度的給水,並應注意系統材質與之的相容性。
三、鍋爐爐水處理
爐內磷酸鹽處理技術已有70餘年的歷史,現在全世界范圍內有65%的汽包鍋爐使用過爐水磷酸鹽處理。由於以前的鍋爐參數較低,水處理工藝落後,爐水中常常出現大量的鈣鎂離子,為防止鍋爐結垢,不得不向鍋爐中加入大量的磷酸鹽以去除爐水中的硬度,這樣,爐水的PH值就非常高,鹼性腐蝕問題顯得特別的突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協調磷酸鹽處理應運而生,並取得了一定的防腐效果。但隨著鍋爐參數不斷的提高,磷酸鹽的“隱蔽”現象越來越嚴重,由此引起的酸性腐蝕也越來越多。而在另一方面,高參數機組的鍋爐補給水系統已全部採用二級除鹽,凝結水系統設有精處理裝置。這樣,爐水中基本沒有硬度成分,磷酸鹽處理的主要作用也從除硬度轉為調整PH值防腐。因此,近10年來,人們又提出低磷酸鹽處理與平衡磷酸鹽處理。低磷酸鹽處理的下限控制在0.3~0.5mg/L,上限一般不超過2~3mg/L。平衡磷酸鹽處理的基本原理是使爐水磷酸鹽的含量減少到只夠與硬度成分反應所需的最低濃度,同時允許爐水中有小於1mg/L的游離NaOH,以保證爐水的PH值在9.0~9.6的范圍內。
四、凝結水處理
目前絕大部分300MW及以上的高參數機組均設有凝結水精處理裝置,並以進口為主,其再生系統的主流產品是高塔分離裝置與錐底分離裝置。但真正能實現長周期氨化運行的精處理裝置並不多,僅有廈門嵩嶼電廠等少數幾家,嵩嶼電廠混床的運行周期在100 天以上,周期制水量達50萬t以上。從環保與經濟的角度出發,實現氨化運行將是今後精處理系統的發展方向。另外,在設備投資、設備布置與工藝優化方面,應考慮盡可能多地利用電廠原有的公用系統,如減少樹脂再生用的風機及混床的再循環泵等,盡可能把系統的程式控制裝置和再生裝置安裝在鍋爐補給水側,以利實現集中化管理。
另一方面,具有過濾與除鹽雙重功能的粉末樹脂(POWDEX)精處理系統也逐步得到應用,如福州華能二期、南通華能二期等電廠。但由於粉末樹脂的價格較高,主要依賴於進口,使得粉末樹脂精處理裝置的推廣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五、循環水處理
採用閉式循環冷卻的火電廠,冷卻水的循環回用和水質穩定技術的開發是水處理工作的重點。發達國家循環水濃縮倍率已達6~8倍,國內火電廠應在提高循環水重復利用效率上下功夫。為避免磷系水處理葯劑對環境水體的二次污染,低磷和非磷系配方的高效阻垢分散劑、多元共聚物水處理葯劑逐漸得到應用。採用開式排放冷卻的火電廠,特別是以海水作為冷卻水的濱海電廠,冷卻水一般採用加氯處理,其常見的裝置是美國CaptialControl公司的產品。但是,也有部分電廠採用電解海水產生次氯酸鈉作為殺生劑。如漳州後石電廠、北侖港電廠等。
六、廢水處理
目前,國內大型的電廠工業廢水處理的布置基本套用寶鋼電廠的廢水處理模式,即採用廢水集中匯集,分步處理的方式。一般採用以鼓風曝氣氧化、PH調整、混凝澄清、污泥濃縮處理等為主的工藝。但這種處理方式的缺點是對水質復雜且變化范圍大的來水的處理難度較大,並影響到廢水的綜合回收利用。近年來,兩相流固液分離技術逐步得到應用,該技術採用一次加葯混凝、在一個組合設施內完成絮凝、沉澱、澄清、浮渣刮除和污泥濃縮等工藝過程,使水中的泥沙、懸浮固體物、藻類懸浮物和油在同一設施內分離出來。該處理技術提高了出水水質,降低了處理成本,擴大了回用范圍。
七、物理水處理
採用物理阻垢、濾料除污和濾料去除COD的工藝已在國外很多電廠和化工廠使用,在最小程度施葯的情況下,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如SSP物理阻垢,KL除污,CC去除COD已運用馬爾他熱電廠和德國聯合利華化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