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內污水處理行業排名前十的公司
且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符合節能減排的時代背景。MBR 技術在污水處理領域只佔1%,未來成長空間巨大。隨著MBR 技術的推廣,公司更換需求將成為穩定的收入來源。我們預計公司2010-2012 年EPS 分別為1.29、2.10、4.02 元。由於公司在該業務領域具有壟斷地位,且在該行業具有良好的成長性,應享有一定的溢價。考慮到創業板較高的估值,按照2010 年50 倍的估值,對應合理的中樞價值為64.45 元。建議網下詢價區間為58.0-79.9 元。 未來成長性少數能夠從事MBR 生產膜材料的公司。公司是中國MBR 技術大規模工程應用的開拓者,在MBR 領域的工藝技術、模組器設備技術和膜材料製造技術三大關鍵領域,全面掌握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主要競爭對手為GE、Siemens 等幾家國外先進企業。與國外企業相比,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價格,以較優的性價比佔領市場。公司具有價格優勢的原因是,公司擁有的專有技術,注重本地化需求,優化配置了MBR 系統中的工藝參數與設備,降低了系統設備成本;同時公司生產本土化,生產與管理成本相對較低。 募投項目投產後,膜材料自給自足。公司目前70%的膜材料需要從日本三菱購買,募投項目投產後,能夠實現自給自足,且質量和性能與外購產品相同。膜材料佔MBR 系統的70%以上的成本,實現自給,能夠獲得較高的利潤水平。 定期更換膜材料綁定客戶。而MBR 處理系統每隔五年需要更換膜材料,且需要從原提供商更換。公司在國內MBR 系統占據60%的市場份額,較高的存量客戶將為公司貢獻長期穩定的收入。 風險因素技術被超越風險。目前MBR 技術是解決污水處理的先進方式,但是不排除未來會有新的技術路線出現,代替MBR 技術。 供應商風險。三菱商事(中國)商業有限公司為日本旭化成、三菱麗陽等企業在中國的膜材料經銷.公司外購膜材料主要通過上述公司購入。 如果供貨商出現問題,對公司業務會有較大的沖擊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公司業務在國內仍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主要競爭對手為國際巨頭。公司毛利率較高,最近三年均超過40%。該技術逐漸成熟,進一步升級難度較大,未來不排除有更多的競爭對手掌握該技術,進入該行業。競爭加劇將導致公司毛利率的下降。國都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 中國哪個城市的排水系統最好
中國排水系統好的城市有兩個,一個是山東青島,是清末德國人修建的。另一個是江西贛州,號稱「福壽溝」,是宋朝時期客家人的智慧結晶。
夏季是個雨季,但是,這個不怕水淹的城市,就完全是個好地方,雨後的城市空氣總是特別新鮮的,還是個沒有積水的城市,對於人們來說,更是喜愛了。
很多遊客都這個這個城市主要是因為排水系統非常的好,而人們不知道的是,之所以排水系統好,是因為這是由德國一名工匠設計完成的,所以這就一直被人們稱為是外國人的功勞。
中國較差的排水城市:
1、武漢
武漢的城市排水差是出了名的,很多生活在武漢的小夥伴經常會在夏季體會到「看海」模式。這足以證明武漢的排水系統是有多麼糟糕。而形成這種情況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武漢地勢低窪,水資源豐富。
而隨著這幾年武漢正朝著一線城市發展,湖泊的面積明顯減少,蓄水能力自然下降。再者,武漢的氣候常年高溫多雨,這也對城市的排水系統做了一個嚴峻的考驗,再加上自98年洪災以後。
武漢的排水系統一直沒有得到徹底修復,所以就完成了今天的這個局面。不過最近幾年,武漢相應國家政策,全力打造『海綿城市』,相信不久的將來,在武漢看海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2、重慶
具有「山城」美譽的重慶其城市的排水系統也是令人堪憂的。特別是去年多場暴雨的重疊出現,排水系統的落後問題則暴露的更加明顯。
而究其原因還得從重慶的地形上說起。由於重慶地形陡峭,又被崇山峻嶺環繞,使得整座城市排水系統的施工增加了極大難度。另外,隨著城區的不斷擴建,人口的不斷激增,使得城市的污水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也使得重慶的排水系統越來越差。
3 、廣州
作為特大型城市的廣州,無論是在經濟還是教育都備受人們關注。當然,城市的排水系統也不例外。廣州排水系統的不好應該來說與那裡的自然天氣有直接影響。
亞熱帶季風氣候使得廣州常年暴雨連連,再加上廣州最南邊僅靠入海口,每年都有台風台風出現。而由於台風帶來的暴雨也使得廣州的排水系統越來越差。
3. 污水處理前景
我國水資源污染問題仍較為突出
中國水資源污染嚴重,2021年全國地表水Ⅰ兄森-Ⅲ類水質、Ⅳ-Ⅴ類水和劣Ⅴ類的佔比分別為84.9%、13.9%和1.2%;全國河流優良(Ⅰ-Ⅲ類)水質、Ⅳ-Ⅴ類水和劣Ⅴ類的佔比分別為87.1%、12.0%和0.9%;全年湖泊和水庫Ⅰ-Ⅲ類水質、Ⅳ-Ⅴ類水和劣Ⅴ類的佔比分別為72.9%、21.9%和5.2%。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4. 中國比較有名的污水處理廠有哪些
中國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
5. 哪個城市工業廢水排放情況最差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13日公布了2003年最佳環境城市和最差環境城市的排行榜。
一份年度重點城市環境報告顯示,環境質量最好的城市是海口、珠海、湛江、桂林、北海;污染控制最好的城市是南通、連雲港、沈陽、蘇州、福州;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最好的城市是大連、煙台、深圳、珠海、海口。
而空氣污染最重的10個城市是臨汾、陽泉、大同、石嘴山、三門峽、金昌、石家莊、咸陽、株洲、洛陽。
中國目前共有668個城市,容納36.1%的人口,貢獻70%的國內生產總值和80%的稅收。此次發布的環境報告包括了省會城市、直轄市、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城市以及風景名勝城市等47個重點城市。
「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47個重點城市的2003年的工業污染物單位增加值排放強度比2002年均有下降,而且污染增長速度小於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環保總局副局長汪紀戎在13日的發布會上說。
城市污染主要分為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報告顯示,與2002年相比,2003年,47個重點城市的空氣污染(包括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濃度年日均值)略有下降;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危險廢物集中處理率分別提高了10.68個百分點、1.78個百分點和12.06個百分點;環境雜訊和交通干線雜訊年均值略有下降。
此外,綠化覆蓋率提高0.68個百分點,平均環保投資額增長0.14個百分點,達到GDP的2.43%。
汪紀戎說,盡管總體環境情況穩中有升,一些城市的空氣污染仍然很嚴重。此外,由於機動車數量激增,北京、哈爾濱、南京、廣州、西安、銀川等城市二氧化氮年日均值濃度上升明顯。
另外,部分城市的環境基礎設施薄弱。2003年,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低的城市包括長春、哈爾濱、武漢、湛江、北海、重慶和拉薩;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低的城市包括哈爾濱、烏魯木齊和貴陽。
中國自1989年起開始實施一套包括城市環境質量、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體系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體系。除了47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還有561個城市參與考核,參與數量佔全國城市總數的91%。
6. 中國十大水處理公司排名
中國十大水處理公司排名是北控水務,首創股份、VEOLIA威立雅、SUEZ蘇伊士新創建、碧水源、中環水務、啟迪桑德、粵海水務和創業環保(排名數據南方財富網)。7. 污水處理廠哪家比較好
國內注意污水處理廠有: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北京:高碑店再生水廠、廣東:廣州獵德污水處理廠、天津:津沽污水處理廠湖北:武漢北湖污水處理廠
1 、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
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處理量達280萬噸/日,佔全市中心城區污水總量的三分之一,可以說是亞洲最大污水處理廠。
4、天津:津沽污水處理廠
津沽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為 55 萬 m³/d,總用地面積為 38.92 公頃。服務范圍為西至北門內大街、南開三馬路、崇明路、津淶公路,東至大港和津南邊界,北至海河,南至獨流減河。
包括中心城區的河西區、和平區、南開區、西青的大寺、王穩庄地區和全部津南區,總的服務面積為 273k_,服務人口 300 萬人。
5、湖北:武漢北湖污水處理廠
北湖污水處理廠北湖污水處理廠位於武漢化工區騰飛大道與八吉府大街交會處東側,由武漢市水務集團武漢三鎮實業控股公司興建,投資45.5億元,佔地面積約1400畝,是國家「長江大保護」和武漢市「四水共治」關鍵工程。
8. 城市污水處理率
根據《2008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在監測的全國200條河流的409個斷面中,基本喪失使用功能的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達20.8%,該比例近年來雖有所下降,但仍超過1/5。我國全海域海水同樣面臨污染程度擴大的趨勢,清潔區域越來越少,污染面積增加。在全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萬邦達 128.01+2.331.85%長江證券11.18+0.050.45%碧水源 113.25+0.030.03%重慶水務9.12-0.11-1.19%國污染程度加深的同時,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情況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污水處理率仍處於低水平
從污水處理的發展情況看,2000年後國家開始對污水處理進行投入,經歷了「蟄伏」發展的5-6年時間。至2006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十一五」規劃》提出後,國家正式把污水處理提上了工作日程,2006-2009年迎來了污水發展的黃金期。對照美國的發展趨勢,我國目前的污水處理發展水平僅僅處在美國70年代水平上。目前剛經過市場初步發展階段,污水處理率有一定的提高,從2003年的42.4%提高到73%。短短六年時間提高了30.6%。
從2009年數據看來,我國城鎮污水處理達到279.52億噸,目前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一般為70%-75%水平,可以看出我國污水處理廠並非滿負荷運行。按照2009年產能1.056億噸日處理能力運行330天計算,每年能處理污水達到348.48億噸,該處理量遠遠低於每年排放的污水量,可以看出我國污水處理能力產能還是不足的。2009年我國污水處理率為73%,只達到美國1985年的水平,而造成我國污水處理率一直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於:污水處理廠整體運行負荷率不足,污水處理產能不足,二級處理廠情況不理想。
污水處理廠整體運行負荷率不足和產能不足都直接制約了我國污水處理率的提升。居民和工業污水處理費都偏低,直接制約了企業提供污水處理服務的積極性。在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同時,整體污水處理行業的處理費仍處於較低水平。目前我國各地居民污水處理費平均水平在0.7元/噸左右,一般的污水處理廠日常運營費為0.5元/噸不等,那麼單純的污水處理費可以滿足污水處理廠的日常運作。
由於污水處理行業為高投入性行業,後期運作的折舊費用使得大部分污水處理廠都處於虧損狀態。以10萬噸採用傳統技術的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每噸投入1000元(最保守估計),則總投資為1億元,按照20年時間計算折舊,每年運作330天,污水處理設備利用率為60%計算,那麼噸水折舊成本攤銷至少達到0.25元。從2008年數據看來,污水處理的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為7.6億元和8.8億元,每噸污水處理攤銷的財務和管理費用為0.3元/噸。同時在計算管網建設費的情況下,我們取比較有代表性的重慶水務為例,每噸污水處理的管網建設費攤銷為0.464元/噸。
在保證污水處理廠正常運作同時,仍將不斷提高污水處理費,預計至少要提高到1.6元/噸,也就是增長1.2倍,才能保證整個行業整體的盈利能力。任何企業的經營都是逐利的,只有保證污水處理廠能夠盈利的情況下,企業才會擴大對污水處理行業的投資,提高原有設備的利用率。
比較發達國家,如美國工業用水水費有55%以上是污水處理費,英國佔41%,丹麥、德國污水處理費分別為供水價格的1.6倍和1.2倍。可見,各國水價雖有不同,但污水處理費一般都高於供水價格。我國除少數省份工業污水處理費要高於工業用水價格,平均水平為45%,大部分地區都是要遠低於40%的標準的,因此我國的污水處理費仍處於較低水平,部分省份污水處理廠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我國工業污水處理費僅僅只有工業供水價格的0.45倍,如果擬照國外情況類推,我國工業污水處理費應該與供水價格提升至1:1比例比較合適,那麼平均至少還有1.53元/噸的上調空間。考慮到未來工業污水處理費還將大大的提升,整個行業中參與企業的盈利能力還將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升。
2008年以來,目前已經有部分省會城市已經提高了污水處理費,平均提高幅度51%,部分城市提高幅度達到120%,目前污水處理費在整個水費上的佔比,居民平均佔比43.8%,工業平均佔比為44.4%,相比原來30%左右有很大的提高。雖然污水處理費有大幅提升,但是按照整個行業能盈利整體上是不足夠的。
污水處理率有望不斷提升
「十一五」期間國家環保投入預計達到1.4萬億,據初步預測,「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為3.1萬億元,其中,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費用將達到1萬億元左右。在政策推動下,我國環保投入的CAGR為17.23%。
2008年,我國GDP為30.3萬億元,同期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1.49萬億元,節能環保產業產值佔GDP比重約4.92%,按照CAGR17.23%計算,預計「十二五」期間環保產業產值可達4.53萬億元左右,到2015年環保產業要佔到GDP產值7%左右。
2009年以來,國家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國民經濟企穩回升,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今後一段時間,在國家有效宏觀調控的基礎上,工業廢水治理行業作為朝陽產業,受益於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期。
工業廢水回用水的標准不斷提高,使得國家這幾年的工業治理投入也會不斷加大,同時從2009年以來,國家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國民經濟企穩回升,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今後一段時間,在國家有效宏觀調控的基礎上,工業廢水治理行業作為朝陽產業,受益於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也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期。我們認為國家在工業回用水上標准提高,投資力度加大,就完全有可能刺激工業廢水的處理率提高。
污水處理率提升帶來投資機會
我國污水處理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進入2005年之後,我國污水處理行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人均GDP摺合美元為3677.86元,經過十多年發展之後,污水處理率達到73%,而美國從70年代發展十多年之後,到1985年人均GDP為17682.25美元,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74%。2000年後國家開始對污水處理進行投入,經歷了「蟄伏」發展的5-6年時間。從2006年開始國家正式把污水處理提上了工作日程,之後迎來了污水發展的黃金發展期。
我國人均GDP低於美國1985年人均GDP,主要是我國人口基數較大,污水處理率卻低於美國當時情況。但我國經濟仍處高速發展期,每年GDP增幅保持在8%以上,在經濟發展同時必然伴隨大量污水的排放,對環境污染程度更甚,在污水處理上的投入也會加大,目前污水處理率為73%,我們認為我國污水處理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我國將水污染防治作為七個突出環境問題的首要問題,提出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到2010年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5%,到2020年經濟發展快,人均GDP較高的沿海發達地區的城市污水處理率將達到90%以上。
作為政策主導型行業,政策導向重點區域決定了行業的興起,從目前政策的導向來看,我們認為國家對污染最嚴重的「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將會實施重點治理。
按照國家相關規劃,城市污水處理率2010年將達到75%,在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的前提下,國家要求污水處理率同時要提高,將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投資機會。污水處理產能增加,產能擴張,對污水處理設備生產企業將形成利好,以及發展小城鎮污水處理對小規模污水處理設備需求增大,推薦碧水源。特種污水是污水處理行業最難處理的,能否處理好對提高污水處理率有重要意義,從事專業污水處理的企業將被關注,推薦萬邦達。污水處理廠內部的整合兼並,主要是由一些大的知名企業對小污水處理廠進行整合,通過整合兼並實現規模效應,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推薦水務龍頭公司。
圖3 我國污水處理率快速提升
圖1 廢水排放量逐年提升
圖2 2008年河流水質劣V類水河長依然佔比20%以上
圖4 環保投入逐年加大且佔GDP比重逐年提高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參考地址: http://stock.sohu.com/20101117/n277684145.shtml
9. 我國每年污水處理率是多少
目前,水污染在中國已成為不容忽視的事實,而日益膨脹的城鎮每天產生的大量生產生活污水也成了水污染的元兇之一.污水處理,這一人類自身能夠採取的應對補救措施也更多地進入人們的視野.
城鎮污水處理現狀不容樂觀
「2004年,全國661座城市有污水處理廠708座,處理能力4912萬m3/d,全年城市污水處理量162.8億m3,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了45.7%;全國的1636個縣城有117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273萬m3/d,污水處理率只有11.2%.」 近日,在2006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社會事業部城建環保處副處長於曉東指出,我國城鎮污水處理的現狀不容樂觀.
「我們對1995年和2004年的745個國控斷面進行對比分析,發現Ⅰ類到Ⅲ類水質從1995年的27.4%增加到了2004年的37.7%,同時劣Ⅴ類水質下降到了28.2%.雖然水環境整體情況還不是很樂觀,但它已經開始從一個不好的狀態向好的方向發展.在近十年GDP增長迅速、環境承載量巨大的情況下,我們的水環境發生轉變,說明我國』十五』對污水設施投入力度的加大還是非常正確的.」於曉東介紹,從1998年以來,各地就加大城市污水處理方面的投入力度,至2005年國家共投入國債資金600億元,帶動其他資金1500億元.
通過對1990年~2004年我國的用水量分析,於曉東發現用水量在1994年達到最高點之後,一直呈下降趨勢,我國這幾年經濟整體增長非常快,但是用水量並沒有一起增長,說明我國經濟在向節約型轉變.
「2004年,全國城市污水管道長度是7.8萬千米.單位污水排放量的平均長度為8.1km/(萬m3/d),但是低的省份可能連1km/(萬m3/d)都不到,各個城市相差非常大,大部分城市的污水管網建設整體處於明顯不足和滯後狀態.」於曉東指出,我國城鎮管網建設滯後,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偏大、負荷率普遍較低是目前污水處理設施的主要問題.
而除了投資不足之外,於曉東認為,影響城鎮污水管網建設的主要原因在於規劃不科學,建設歸建設,規劃放在規劃一邊,雙方根本沒有銜接.部分污水處理廠建設時未充分調查並合理預測污水量,沒有充分考慮到工業企業、城市建設布局調整或水價提高等原因導致規劃范圍內的用水量下降等因素,造成設施建設脫離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貪大求洋」,設計規模偏大.加之我國尚未形成有效的污水再生利用激勵機制,再生水管線等配套設施建設不完善.由於資金不足、設計建設缺陷、執行標准逐步趨嚴等方面的原因,有相當一部分城市污水處理廠普遍存在不達標或不能同時達標的問題.
「收費不到位,相關運行機制尚未完善也是大的問題.」於曉東介紹,截至2005年6月底,全國有475個城市實行了污水處理收費制度,還有186個城市沒有開征污水處理費,已經開征污水處理費的城市普遍存在收費標准低、征繳率低的問題.同時,政府和污水處理企業之間的職責分工仍然不明確,部門協調與征地、收費、運行等方面相應配套機制不完善,城市污水處理市場化、產業化進展比較緩慢,「這造成整個污水處理行業現在總量很大,但是效率不高的局面」.
「十一五」污水處理:嚴格對接重點流域保護
「當前工作要優先建設配套管網,保障污水處理率,加快處理設施的建設和升級改造,』十一五』末要保證達到1億m3/d的能力,到』十二五』希望再增長三千萬的規模.」於曉東說.
據悉,2004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總能力達到了5185萬m3/d,如果加上各省市自治區目前在建規模,「十一五」初期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可望達到近9000萬m3/d.
「對新增能力要進行一個總體布局的分析,布局總體效果要與污染貢獻和水環境污染嚴重地區相吻合,達到治理效果最優.」於曉東建議,目前,尚未建成污水處理廠的297個城市,尤其是地級以上城市,應優先啟動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優先考慮水源保護區、沿江與河流上游城鎮、國家重點保護區和風景區;重點流域區域及大江大河沿岸城市應嚴加要求,達到較高的城鎮污水處理率和處理程度;飲用水水源地周圍及影響區的城市和縣鎮,根據相關法規和標准規范,從嚴確定污水處理率和處理程度;重點國家級保護區、風景區和自然遺產等,城鎮污水處理率盡可能滿足水環境保護的要求;東部發達地區、中部地區及西部欠發達地區,其他非重點領域、區域,根據當地環境容量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確定合理可行的城鎮污水處理率.
「城鎮污水處理要與國家幾個重點流域的保護規劃嚴格對接,到2010年,南水北調東線、三峽庫區及上游影響區、21世紀首都水資源影響區、滇池流域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淮河流域、太湖流域、巢湖流域達到75%,海河流域、遼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達到70%,黃河流域、珠江流域、長江中游達到60%.」
於曉東說,「十一五」期間要完成以上規劃目標,新增投資將比「十五」期間更大,投資額度排序為:管網、新增污水能力、污泥處理處置、舊廠升級改造、再生水.同時保障措施必須跟上,如建立和完善技術標准和評估體系,組織技術開發、示範,解決關鍵技術問題;推行有利於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的經濟政策,積極推進水價改革,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污水處理收費制度;明確各部門職責,加強組織協調,整合和優化配置資源;完善法律法規,規范項目建設,加強運營和市場監管等.
「到2010年底,全國城鎮污水處理率平均達到60%以上,其中省會以上城市達到80%以上,地級市達到60%,縣級市達到50%,縣城達到30%,北方地區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污水處理量的20%以上.到』十一五』末,全國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能力達到1億m3/d左右,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系統的處理量達到300億m3/年左右,預計污染物每年削減量為COD600萬噸以上.」最後,於曉東用這一連串數字描繪出五年後我國城鎮污水處理的規劃目標.
10. 我國哪些城市污水處理廠實現了三級水處理技術,舉例說明
以下是一些較早的數據供您參考:
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的污水處理廠還只能實現二級水處理技術,而實現了三級水處理技術的城市比較少。舉例說明:
1. 北京市: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襲拿返建設了一座集污水處理、回用、排放於一體的污水處理廠——北京市南水北調污水處理廠。該廠實行三級處理技術,除了實現二級標准外,還能把廢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除去,使處理後的水質更清潔、更透明。
2. 上海市拍飢:上海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在上海建設了多個污水處理廠,如依水污水處理廠、普陀污水處理廠等,其中最新的洋涇浜污水處理廠實現了三級水處理技術,可以將處理後的水質達到更高的回用標准,用於工業敏鬧用水和市政綠化等。
3. 廣州市:廣州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在廣州建設了多個污水處理廠,如環保島污水處理廠、白雲污水處理廠等。其中,環保島污水處理廠實現了三級水處理技術,能夠將處理後的水質直接回用於園林綠化、餐飲、洗浴等領域,大大節約了用水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關注污水處理和回用問題,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城市實現三級水處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