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沈丘污水處理廠單位

沈丘污水處理廠單位

發布時間:2025-08-29 19:31:56

1. 淮河水污染事件

水污染:中國公共危機

雖然經過了無數次的曝光和無數次的詰問,但中國水污染卻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根除與遏制。據國務院八部委2008年環保專項行動的最新檢查結果顯示,全國113個重點監測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仍然偏低,其中243個地表水水源地中達標水源地為159個,佔到65%,不達標的為84個,佔35%,涉及到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0個城市。水污染作為一個嚴重的公共危機正以超常的分量挑戰著中國政府的決策水準與能力。

黑色的「水圖」

從松花江苯泄漏到廣東北江鎘污染,從滇池水葫蘆瘋長到太湖藍藻泛濫,盡管一樁又一樁的無情事實在不斷挑戰著我國本已脆弱的水環境能力,但這些局部而片段的現象並沒有讓我們完整認識水污染的嚴重而殘酷,而只有打開中國水系的平面地圖,幾乎處於危機邊緣的水污染生態才能裸露無遺。

據國家環保總局的調查顯示,自兩年前松花江事件以來,我國共發生14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兩三天便發生一起與水有關的污染事故。而據監察部統計,近幾年全國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屈原的這種浪漫情懷,如今越來越成為歷史的記憶和慨嘆。據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稱,全國近14萬公里河流進行的水質評價,近40%的河水受到了嚴重污染;全國七大江河水系中劣V類水質佔41%。而環保總局發布的另一項重要調查顯示,在被統計的我國131條流經城市的河流中,嚴重污染的有36條,重度污染的有21條,中度污染的有38條。

作為我國北方的重要水源,黃河在近十多年中被污染的事實在不斷加重。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對黃河水污染的狀況進行量化分析後發現,黃河幹流近40%河段的水質為V類,基本喪失水體功能。與黃河一樣,撲向長江的污染面積也在不斷擴大。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長江幹流六成河水目前已遭污染,超過Ⅲ類水的斷面已達38%,比8年前上升了20.5%。無獨有偶,盡管淮河是中國投入最多、開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江大河,但如今仍是一條受污染最嚴重的河流。淮河在評價的2000公里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飲用水標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漁業用水標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標准。10年前,淮河還生長著60多種魚類資源,可如今這些魚類幾乎絕跡。

除了跨區域河流廣受污染外,局部性中小河流以及所謂的城市「龍須溝」都難逃被污染的厄運。上海的蘇州河曾經「黑」臭了80年,而就在筆者居住的廣州市,穿越市區並匯入珠江的大小14條河涌無一例外地都是發黑發臭。

當江河被污染所侵襲時,與其同吞吐的湖泊就很難獨善其身了。據環保總局發布的環境質量狀況報告顯示,我國「三湖」(滇池,巢湖,太湖)的水污染正在日益加重;有著「千湖之省」美譽的湖北省武漢市,覆蓋城區的38個湖泊污染負荷遠遠超過其水環境容量,其中32個湖泊水質為劣V類。而作為雲南省先前尚未遭受污染的兩大湖泊之一的撫仙湖,目前水質也在開始急劇降低。

以海洋為歸宿的河流湖泊帶給接納者的同樣是污染。據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調查結果表明,珠江口海域有95%的海水被重度污染。無獨有偶,曾經是我國富饒「海上糧倉」的東海卻在每年4到6月赤潮頻發。專家指出,全國的污染通過河流向沿海集中的結果,使中國水污染的「最後一道防線」已被無情撕破。

洶涌的污染源

就像我們絲毫不懷疑水污染的嚴酷事實一樣,中國社會各個層面對於造成水污染幾大「始作俑者」的認識也日漸變得清晰和明朗。

產業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是中國經濟長期未能根治的痼疾,其重要表徵就是重化工業尤其是資源消耗工業增長較快。問題的關鍵在於,由於受水資源、航運等產業布局因素的影響,重化工業沿江或沿河布置已經成為一種範式。據統計,全國兩萬一千多家石化企業中,位於長江、黃河沿岸的石化企業達一萬三千多家。至於像小造紙、小皮革等項目在水環境敏感地區大起爐灶的現象更是比比皆是。如此產業布局的最嚴重後果就是大量污水在可能未經處理的情況下傾注到大江小河。據國家環保總局的調查統計,目前我國工業污水排放量每年達到300多億噸,尤其是七大水系所承載的工業污水排放與日俱增。

來自於農業方面的面源污染超過工業污染已經成為我國水污染的一個重要特徵。研究表明,農村面源污染在各類環境污染中的比重佔到30%-60%,並成為水污染的重中之重,其中污水中COD(含氧量)排放已超過城市和工業源的排放總量。一方面,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十分驚人。如化肥施於土壤中,只有小部分被作物吸收,大部分則在雨水的作用下或滲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或隨地表徑流進入河流、稻田、池塘。由於化肥會造成水域富營養化或飲用水源硝酸鹽含量超標,因此已經危害水質的「第一隱形殺手」。

農業污染可以對水資源形成傷害的另一大力量來源於畜禽和水產養殖業污染。有調查數據顯示:養殖一頭牛產生並排放的廢水超過22個人生活產生的廢水,養殖一頭豬產生的污水相當於7個人生活產生的廢水;北京近郊禽畜養殖場排放的有機物污染,相當於全市工農業生產污水和生活廢水中所含的有機污染物的2-3倍。

就在農業污染超過工業污染的同時,另一大污染源———生活污水又從城鄉的各個角落沖出並有愈演愈烈之勢。據了解,中國一年洗衣污水量就將近22億噸,相當於34個十三陵水庫,76個昆明湖。僅北京市和上海市2006年生活污水分別就達到9億和11億噸。全國大小城市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已經超過了工業污水的排放量。

問題的關鍵在於,目前我國仍有61%的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設施得以修建的城市,能正常運行的也只有50%;還有的由於污水收集管網的原因,污水處理廠處理量不足設計處理能力的20%。而在廣袤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基本為零。正因為污水處理率的低下,中水回用水平低,大量污染負荷就如泄閘之洪洶涌般進入河流與湖泊,中國水體環境質量由此被一步步逼向危險的邊緣。

管理體制之癢

從經濟學原理看,水資源屬於公共產品,應當納入政府資源建設和管理的范疇。質言之,水環境的保護和建設程度直接反映和考量著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力度。依此審視,我們就不難深入地看到水污染背後公共管理體制的失衡和羸弱。

「五龍治水,九龍戲水」是專家們對中國水資源管理模式極具形象的比喻。目前,政府部門中涉水、管水的主要包括水利、環保、漁業、林業、航運、城建、地礦等。這種「九龍治水」的機製表面上集中了眾多部門的力量,但事實上並不能達到「團結治水」的目的,相反在客觀上強化了職能部門的局部利益和單一目標,進而弱化了水資源的宏觀管理功能。

中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特點是實行的是地方負責制,而恰恰這一點也許是值得我們深思和修正的地方。對於GDP的追逐和崇拜已經成為中國地方政府的慣性思維,而在實用主義和生態主義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觀之間作出選擇,作為「經濟人」的政府當然會不假思索地選擇前者。道理很簡單,後者不僅需要支付治理污染的巨額成本,還要支付為了控制污染而出讓的經濟收益成本。結果是,那些本應徹底關閉的小化工、小造紙、小皮革企業死而復生,陰魂不散;將沿江沿河作為工業企業的棲息地以拉升GDP就成為地方政府不謀而合的思想與行動。

對於水資源污染行為的漠視、慫恿乃至保護是地方政府留給社會的一大公害。中國民間環保組織———中國水污染地圖網研究發現,不僅國內許多知名企業已經成為了水污染的大戶,而且包括松下、百事等30多家在華經營的跨國公司也頻頻違反中國的水污染控製法規,而後者有一半以上集中在長三角地區。然而,時至今日,這些污染主體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懲治,相反還在繼續著自己的污染行為。

依法治水是世界各國的通例,但就是這一看似最強硬的手段在中國卻屢打折扣。按照《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環保執法機構可以對任何一個污染項目處以數額不等的行政罰款,不過這種處罰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有人算過一筆賬,高污染企業每噸廢水的治理成本一般在1.2—1.8元,偷排每日的凈收益往往能達到幾十萬元,而環保部門最高罰款限額僅為10萬元,這種比較收益驅使著不少企業寧願認罰也不願治污。

管理的離散與制度的軟化導致了中國政府在投入了巨大成本的情況下,至今對於水污染的治理仍然收效甚微。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一份環境執法檢查報告中提到,中國水污染治理項目進展緩慢,重點流域「十五」時期污染治理任務沒有全部完成。其實,問題的嚴重性並不僅僅在於水污染治理進展緩慢,而且新的水污染還在繼續快速蔓延,水環境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實質性控制。

高昂的代價

北宋變法大家王安石說:「水之性善利萬物,萬物因水而生。」然而,面對著一個日漸變「黑」的中國水體環境,我們卻很難找到任何聊以自慰的樂觀感覺。

水污染直接危害的是百姓飲水安全。與國家環保總局披露的全國地表水源不達標城市佔檢測目標的34%的殘酷事實相同時,水利部也披露出一組令人驚心的數字:目前全國有3.2億農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標準的飲用水,其中約6300多萬人飲用高氟水,200萬人飲用高砷水,3800多萬人飲用苦鹹水,1.9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

從水源到飲用水再到食品,水污染形成的「惡性鏈條」已成為危害民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罪魁禍首」。權威資料顯示,中國大約每年有200萬人因為飲用含砷量很高的水而患病,農村約有2000多萬人飲用氟化物超標的水而患上地方性氟斑牙和氟骨症。同時專家指出,河北涉縣、河南沈丘縣、天津北辰區、陝西華縣、江蘇阜寧縣、廣東翁源縣等地區頻頻出現的「癌症村」等,都與飲用水污染高度相關。

對於經濟的灼傷無疑是水污染延伸出的最大後果。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表明,2008年全國因包括水污染在內的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000多億元,約占當年GDP的4%。

靠天靠水的農業成為水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以黃河為例,由於農業是黃河上的用水大戶,占黃河總用水量的90%,因此黃河水污染給農業造成的損失每年最高達33億元。另據河北省環境狀況公報顯示,由於水資源匱乏,部分地區農民使用污水灌溉,導致全省去年污染耕地面積2100多公頃,造成農產品(11.14,0.00,0.00%)產量損失23000多噸。

還需正視,水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性已經遠遠超過了經濟與衛生的范疇,其引致的群眾負擔加重和對政府不信任等次生矛盾日漸突出。據統計,全國信訪辦平均每天收到水環境污染糾紛群眾來信60多封,不僅如此,頻發的水污染事故,也造成地區間的糾紛不斷,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

構築「防污牆」

殘酷的歷史已經將中國政府無奈地推到了「先污染、後治理」這一西方工業化國家走過的老路之中,留給我們的選擇就是將舊污染降低到其危害的最低限度,徹底控制和杜絕新污染的發生。對此,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指出,到2010年,中國政府將投入6400億元用於水治理,占環保總投入的40%。同時,中國政府作出了鄭重承諾:到2010年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到2020年,使城鄉居民飲水達到安全或基本安全。

願景無疑令人心怡和心動。但通向目標的未來之路也許並不平坦。根據中國目前較為嚴峻的水污染生態,筆者認為,防治水污染應當拓出更為廣闊的戰略思路。

———科學規劃流域內的重點產業布局。要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在產業布局的關系,充分考慮重點污染企業對污染排放的處理;在飲用水水源地和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區,要慎重布局重污染型企業,以免對中下游地區的用水造成威脅;要建立區域性「污染補償機制」。上游發展經濟污染了下游,就須以某種形式補償下游;同時,下游地區參加上游地區的環評工作,並嚴格實施一票否決制度,形成上下監督的機制和體系。

———加強跨區域、跨流域的綜合管理與協調。跨區域、跨流域的綜合治理是從流域的生態承載力出發,突破地區和部門之間的障礙,綜合考慮流域內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與保護。同時,要根據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河流流量的季節變化等因素,科學核算流域的納污能力,在此基礎上,確定流域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各企業的排放定額和排放標准。為此,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建立權威高效的流域管理協調機構。這種機構應有各方面的代表組成,例如包括中央政府有關部門、流域內各級地方政府的代表、用水戶代表以及專家代表等。流域內一切重大的水事項和政策都應由流域管理委員會通過民主協商並表決的辦法來決定。

———加大違規成本和懲治力度。通過架構和完善水環境保護的各項法規,達到對排污者經濟處罰、行政制裁以及刑事責任的綜合懲治。作為一項特別措施安排,國家可在省級以下行政區劃內成立「懲治環境違法行為中心局」。這種中心獨立於地方政府,它的成立可以進一步加強環境執法領域的工作力度,提高環境執法的專業化程度,使地方性的、單專業領域的環境執法職能上升到國家層面。

———引入市場機制,以經濟手段推動水污染治理。首先,要建立環境資源價格體系,推行排污權有償交易,運用價格杠桿激勵企業加強污水治理,讓「治污者賺錢」。其次,要完善污水處理付費制度,積極落實污水處理收費政策,所有城鎮都要開征污水處理費,並逐步提高收費標准。第三,要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污水處理廠和管網建設,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的技術水平。

———強化農村面源污染的治理。針對農村與農業已經構成了水污染源的重要主體,我們應當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水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體系,研究制訂具有激勵機制的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政策。首先,要大力推廣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獎勵或補助實施農業清潔生產方式方法的農戶或集體;其次,要探索實施「污染補償」措施,按照「誰污染誰補償」原則,最終實施排污收費制度;第三,要開展農村面源污染防治適用技術和技術應用推廣措施研究,並進行污染源頭分類控制。例如:農用化學品減量化的技術措施,人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村鎮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高效、低成本、易於推廣的適用處理技術開發和推廣等等。

2. 癌症村的中國案例

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梅林村
2013年9月,走進石獅市永寧鎮梅林村之前,這個漁村已被臭氣籠罩了10多年。
與臭氣相比更可怕的是癌症。 其實,當21世紀的第一縷曙光照進這個漁村後,幾乎每年村子裡都會有人患上癌症,或死於癌症。2008年至今,這個擁有4600多名村民的漁村,患上癌症人數達49人,其中35人死亡。
災禍還在繼續,在這個村莊,又有五六名村民檢查出了癌症,村子裡已知被檢查出患有癌症的村民竟達14人,其中有9人年齡低於50歲。
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共有164個紡織工業集群,擁有超過5萬家紡織工廠,主要集中於東部、東南部沿海地區。紹興市紹興縣便是其中之一,這里的紡織企業9000餘家,印染產能約佔全國30%,因而也被譽為「建在布匹上的城市」。
然而,這個GDP功勞簿上的大功臣卻變成了水鄉惡變的罪魁禍首,在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的紹興濱海工業區及周邊已經有多個「癌症村」出現。
不是紹興一座城在呻吟,同樣淪為生態難民的還有毗鄰的杭州市蕭山臨江工業園區及周邊的村民,在那裡同樣集聚紡織及其相關的化工企業。
紹興濱海工業區的排污口再往東,紹興上虞市的道墟鎮亦有不少村民反映,他們那裡也有「癌症村」。化工企業開到哪裡,「癌症村」似乎便會出現在哪裡。
上虞往東,寧波市慈溪地區,隨著杭州灣大橋的建成貫通,工業園區逐漸擴大,並已形成專門的印染區。來自那裡的民聲反饋是,因為污染物的排放,海產品產量削減,口感變差,老百姓們正在擔心步入上游的後塵。
杭州市蕭山區塢里村
從山清水秀令人羨煞的小鄉村淪為姑娘們談嫁色變的「癌症村」,杭州市蕭山區塢里村用了不到20年。
塢里村共有村民1000多人,隨著城市化的擴建,逐漸與附近的赭山街道混居,根據官方的資料,位於塢里村的南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10月,1994年被批准為省級開發區。可以說,塢里村的夢魘就此開始,工業園區陸續入駐了至少20多家化工企業,涵蓋印染、制葯等化工領域。
杭州市蕭山區紅山村
對於「癌症村」的說法,離塢里村稍遠一些的紅山村被公認為癌症村中的「頭魁」,盡管官方至今同樣不承認「癌症村」的說法。
紅山村的癌症病發率比塢里村還高,原因在村民們看來很有警示意義——因為該村距離化工區比較遠,上世紀90年代,塢里村民為污染問題抗爭時,紅山村的村民們覺得環境污染並不會影響到自己,因此照舊吃井水,用內河的水澆灌稻穀、蔬菜,收獲的莊稼自家食用。直至2008年前後,紅山村才通上自來水,但為時已晚,「當時沒有意識到,現在進入癌症高發期了。」邵關通苦笑,「幸虧我們塢里村鬧得早,否則癌症還要比現在嚴重。」
《新民周刊》進一步的調查發現,在蕭山臨江工業園區及周邊的黨灣鎮等地同樣存在多個類似塢里村、紅山村這樣的「癌症村」。根據環保部門的要求,園區的工業污水集中至蕭山臨江污水處理廠,這個污水處理廠還一並處理周邊11個鄉鎮的生活污水。
浙江省紹興三江村
三江村,是紹興地區坊間「知名度」頗高的「癌症村」,當然,地方政府不認可這個說法。三江村幾乎是塢里村的翻版,同樣因為印染等化工企業的包圍,水、土壤、空氣被污染,年輕人們「逃離」,外地工人與本地老人留守。
66歲的鄉村醫生林張木退休後堅持在村裡的小診所義診,因為接觸的癌症病患多了,他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遇到一些可疑病例直接建議患者家屬送去大醫院做腫瘤檢查。這個5000多人的村子據他所知至少已經有80多人患癌去世,「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村民們都說這里是癌症村。」
浙江省紹興新二村
順著濱海大道繼續往工業園區深處,印染企業更多,最具代表性的新二村被渾厚的化工味包圍,但村民們已經習以為常,聞不出來了。新二村周邊的內河已經悉數被工業污水污染,成為村民們眼中的毒水,「一沾手就會發疹子」。
2012年5月8日,因為濱海工業園區一家印染廠管道爆裂,新二村一條三四百米長的河流瞬間被染成紅色的「血河」,兩天後才褪色。
如今居住在新二村的主要是外地來的工人,村民郭大爺透露,新二村同樣被視為「癌症村」,地表水被污染,地下水同樣不能飲用,村民們守著水卻愁水吃。
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賀嘴頭村
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賀嘴頭村位於南秦河與丹江交匯的三角地帶。村裡的供水情況是,每天定時供水,有時斷水。村民自家打的井約6米深,但水質渾濁。據村支書賀智華介紹,「最嚴重的時候,賀嘴頭村田地里的莊稼都成活不了,自家井裡打出來的水,連牲口都不願意喝。當時種菜什麼的都種不成,都死了,根爛了。市疾控中心、區環保局都來取過水樣,但不知道結果是啥情況。
雲南曲靖陸良縣
2007年5月到2011年7月期間,陸良縣衛生局曾經多次組織縣疾控中心、縣衛生監督局、小百戶鎮衛生院的有關工作人員,對小百戶鎮興隆村委會居民健康情況進行了回顧性流行病學調查和開展公共衛生服務。
在公共衛生服務方面,2010年—2011年期間,共體檢65歲以上老年人132人、孕產婦系統管理29人、兒童體檢234人、健康信息採集3724人(含外地人員)。全村3563人中,高血壓208人、Ⅱ型糖尿病28人、重性精神病8人。
陸良縣新聞辦負責人證實,從2002年起至2010年的9年間,興隆村居民經縣級及縣級以上醫院診斷為惡性腫瘤疾病的病例為14人,其中11人已經死亡。
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興隆村委會死亡登記人口86人,其中男50人,女36人。死亡率為:2008年6.50‰,2009年9.28‰,2010年8.42‰。而小百戶鎮小百戶村委會(鎮政府所在地)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別上報死亡人數為28人、30人、33人,死亡率分別為8.5‰、9.2‰、10.3‰。
江蘇省興化戴南鎮史堡村
據不完全統計,在的興化戴南鎮,過去的兩三年裡,已有六七十人患上了癌症,其中相當一部分患者已經不幸去世。村民們曾誤以為是風水作怪,史堡村村民癌症高發現象,村西的堡西庄老人將其歸咎於「風水的破壞」。
幾十家重金屬企業包圍史堡村是主因
在調查包圍史堡村的那些重金屬企業時,發現一些小的廢舊金屬企業主,直接將收購回來的廢舊金屬堆放在史堡村的街巷中,而一些村民明知西塘口河水質受到污染,依舊在水中洗菜、淘米、洗衣服。何某(化名)同樣是當地一家廢舊不銹鋼作坊業主,提到史堡村村民癌症高發一事,他毫不忌諱地稱,他和其他數十名企業主,對史堡村環境污染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揚州市大儀鎮杭集村
杭集村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儀征市大儀鎮,有932戶、3058人。近年癌症患者特別多,主要病種是食道癌、肝癌,全村大約有20多人。據調查稱是有居民家的井水,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指數超標。
鎮江市丹徒區
(高橋鎮高橋村、黃墟鎮土門村等)
因水系污染,僅在區醫院收治的惡性腫瘤病人從1997年起呈顯著上升趨勢,71%是來自本區經濟比較發達的東南部鄉鎮。
河南省沈丘縣黃孟營村
地域:黃孟營村位於河南省沈丘縣,有726戶、2471人。
環境:河南省沈丘縣周營鄉黃孟營村,就坐落在淮河最大的支流沙潁河畔,因嚴重的水污染,使黃孟營村民遭到滅頂之災。大約從十幾年前開始,這個美麗的村莊逐漸被由於水污染而誘發種種疾病的陰影所籠罩。黃孟營村全村有2400多人,80%的青壯年常年患腸炎,大多數育齡夫婦喪失生育能力,人口出現負增長;畸形兒,痴呆兒屢見不鮮,十多年來沒有送出一個合格兵;一家有兩個以上癌症病人的家庭就有20多個,有兩戶人家因患癌症病死成絕戶,該村成了名副其實的「癌症村」。黃孟營村還有許多殘疾及其它疑難病症患者,僅失明、聾啞、四肢殘疾的就有41人。受到污染的沙潁河,水面漂浮著白色泡沫,水呈黑色,臭味令人窒息,學生上課必須戴口罩,打了十幾米深的水井,聞著有怪味,喝著有苦味,兩岸居民的飲用水極為困難。
沙潁河水中主要污染物是硫化氫和二惡英。硫化氫是一種有毒的窒息性氣體,二惡英則具有極強的致癌、致死作用。水污染是導致黃孟營村癌症流行的根本原因。水質監測表明,沙潁河水質為劣五類水,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既不能用於工業,也不能用於農業灌溉,更不能作為公共飲用水的水源。在淮河流域,一首廣泛流傳的歌謠,唱出了淮河兒女心中的錐心刺痛:「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質敗壞,八十年代魚蝦絕代,九十年代拉稀生癌……」。這是何等悲涼的絕唱!
病種:食道癌、胃癌、腸癌、肝癌、肺癌。
後果:村民癌症的患病率明顯偏高,癌症死亡也一年比一年多。14年間,村裡死於癌症105人,占死亡總人數的51.5%,死亡年齡大多為50歲左右,最小的只有1歲。
浚縣北老觀嘴村
地域:位於河南省浚縣,有1274人。
環境:該村位於衛河沿岸,衛河上游的造紙企業曾達新鄉市142家、焦作市60多家、滑縣17家,絕大多數都是小企業,有的排放工業廢水不達標,有的根本沒有排污凈化設備,其污水導致衛河嚴重污染。這些企業造成的污染負荷,占當地80%以上。流經北老觀嘴村的衛河水黑中透紅,表面漂浮著一層白沫,距離100米就能聞到一股怪味,還混合著腥臭,天熱時整個村裡都是腥臭味。村民家的井水渾濁不堪,還漂浮著黑、黃色顆粒,腥臭味撲鼻。
病種:食道癌、胃癌、淋巴癌、肺癌、肝癌、子宮癌、腸癌。
後果:10年間,有112人死於癌症,佔全村死亡人數的90%。癌症死亡中,50歲以下者超過50%。由於長期用污水澆地,土地鹼性增加、板結,糧食產量下降;村民養的豬只能長到50多公斤,多數還患爛蹄病。
西平縣呂店鄉
地域:位於河南省西平縣,沿洪河有八個「癌症村」。
環境:被污染為劣5類水質的洪河流經呂店鄉,其河水被污染成黑色的上游約4公里處是舞鋼市造紙企業海明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被污染成黃色的上游約1.5公里處是舞陽縣華裕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而舞陽縣三里河造紙廠也向河裡排污。村民家30米深的井水還有腥臭味,燒成開水時浮著肥皂泡樣的白沫,過濾後再燒開才能喝。這里的飲用水亞硝酸鹽氮超標倍數都在54.5倍以上!
病種:喉癌、肺癌、肝癌、胃癌等。
後果:10年間,八個村共死亡1838人,年平均死亡率達9.7%。,遠高於全國死亡率;而且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05年死亡率高達12.2%。。死亡者年齡集中在45~70歲之間。沿河村民用河水灌溉農田,造成煙葉、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大面積枯死,每年該鄉因水污染受害農作物達5萬余畝,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多萬元。
長垣縣常村鎮前孫東村
嚴重的水體污染導致5年內數十人死於癌症,河中魚蝦絕跡,河水無法灌溉農田。
江西省景德鎮樂安河沿岸八鄉鎮
地域: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樂安河流經該市的8個鄉鎮。
環境:河水中有20多種有害污染物嚴重超標,沿岸8個鄉鎮的數十萬畝良田荒蕪,並出現了10多個「癌症村」。沿岸居民飲用水檢測,鐵、錳、碳氨濃度超標值分別為7.4倍、18.8倍和3.8倍。
病種:食道癌、肝癌。
後果:名口鎮戴村受災程度最嚴重,從上世紀80年代起,每年死於食道癌、肝癌的人有4~5個,大多是年輕人。
南昌市新建縣望城鎮璜溪墾殖場
從化工廠里外漏的污水流進水稻田,將田裡的水稻苗全部染黑。2004年,80戶人家近20人患癌,以喉癌、肺癌為主。
玉山縣岩瑞鎮關山橋村
村子附近的6個石灰窯常年外噴灰粉末、煤煙,導致關山橋村100多畝糧田減產,即使在下雨天,菜葉上也一層白灰。近年60餘戶的小組有10多人死於癌症。
余干縣新生鄉柏葉房村
飲用水含汞量超標3倍以上,10多年來奪去45條生命,另有20多人因此痴呆變殘,是全國有名的「癌症村」。
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廣門橋村
地域:位於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有370戶、約1400人。
環境:市縣衛生部門認為,原因是水源污染和食物農葯超標。
病種:胃癌、食道癌、口腔癌。
後果:13年間,有近40人患癌症,年平均3人以上死於癌症,得癌症的人90%都是50歲以上者。
簡陽市簡城鎮民旺村
因化工廠未經任何處理的工業、生活廢水大量流入沱江,導致水中亞硝氨的含量超過國家規定排放的30倍,原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近年每年平均有5人死於癌症。
湖北省襄樊市朱集鎮翟灣村
受白河水污染影響,十年因患癌症死亡的村民近百人,並有多戶是夫妻相繼患癌死亡。特別是近3年來,翟灣村癌症死亡率高達十萬分之四百左右,大大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經環保部門監測,發現村民井水中含有六價鉻、苯和甲苯等致癌性物質。湖北省腫瘤醫院院長陳煥朝認為,翟灣村癌症發病率高與村民長期飲用污染水源有直接關系。
通山縣通羊鎮衢潭村
2010年8月30日,如下網站發布如下新聞:湖北通山16年37人死於癌症 疑與垃圾場污染有關。請用網路搜索。實際情況更嚴重:湖北省通山縣通羊鎮衢潭村有1600人左右,2000年至今,10年有37名村民死於癌症。近一年時間里,又有4個村民被查出患上癌症。村子附近沒有化工廠,而從垃圾場流出的黑水順著山間的小溝流到村裡。現在縣政府的態度很強硬,因為多年前,村委會和縣政府等有關部門簽訂了合同,在沒有任何處理設施的情況下,把垃圾傾倒在衢潭村附件的涼亭嶺,每年有關部門補償給村委會一定的費用,但是村民從來都不知道有這樣的合同的存在,也不知道錢到哪裡去了。前任村支書,也是死於癌症,現在的村幹部都住在縣城,而不是村莊裡面,工作日的白天就到村裡來上班,下班後就回到縣城的住處。
山東省肥城市肖家店村
地域:位於山東省肥城市,1000~2000人。
環境:流經肖家店村的大汶河,上游的一些縣市集中了造紙、印染、化工、機械、冶金、採掘、鋼鐵、電力、釀酒、食品加工、紡織、農葯和煤炭等企業;肖家店村所在的肥城市也是重點發展採煤、煉焦、造紙和釀酒等企業。而這些企業向大汶河排污,造成河水嚴重污染,許多河段水質常年是污染最嚴重的劣5類,其中,強致癌物亞硝酸鹽嚴重超標,錳超標57倍。土壤、蔬菜受到劇毒元素的污染,其中,小麥鉻含量超標1.7倍,白菜鉛超標2倍,菠菜鎘含量超標9倍、鉻含量超標12倍,萵筍葉鎘含量超標2倍、鉻含量超標4倍。
病種:胃癌、食道癌、肝癌。
後果:4年間,因癌症死亡56人。
寧陽縣華豐鎮前呂村
還有那麼一個地方,他就在山東省寧陽縣華豐鎮前呂村。在那個縣里有化工廠、農葯廠、化肥廠,那的人們癌症的患病率非常非常高。就在前呂這樣一個兩千多口人的小村莊里這幾年包括已經去世的有上百號人。這樣的數字竟然不能夠引起各個部門的重視,真不知道還有沒有為那些窮苦大眾做主的人了````````````````
萊州市
萊州市海滄一村、海滄二村、海滄三村、李家村等村癌症發病率在正常水平數倍以上,近幾年收治這幾個村的癌症患者明顯增多,是典型的「癌症村」。
2009年5月,山東省萊州市被中國老年學學會正式命名為「中國長壽之鄉」,這是我國第十個、山東省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也是我國北方地區第一個長壽之鄉。如今日益嚴重的化工污染使當地部分村莊成為「癌症村」,眾多癌症患者用生命警示著萊州灣南岸生態環境的惡化。面對采訪,排污企業董事長卻稱村民是「大驚小怪,說話不負責任」。
鄒平縣九戶鎮
山東鄒平一邊是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一邊是毒氣籠罩的癌症村,癌症死亡名單和水污染現狀觸目驚心。當地空氣中飄著刺鼻的酸臭和辛辣味,癌症死亡名單流出,工廠排放的污水毒氣已經達到當地村民忍耐的極限,村民激憤表示,如果有炸葯的話會抱著炸葯炸掉開元化工。
事實上,九戶鎮利民村的現狀並不是個例。山東省環保廳介紹,有14家存在利用無防滲漏措施或防滲漏措施不完善的溝渠、坑塘貯存、排放廢水等環境違法問題。
這14家企業包括:淄博市桓台縣果里鎮沈家小化工廠、淄博市桓台縣果里鎮康家小化工廠、濰坊市高密市宋述信小電鍍廠、濰坊市高密市金祥針織廠、濰坊市高密市華盛針織廠、聊城市茌平縣信發華宇氧化鋁有限公司等。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打拉亥
經醫院確診,癌症死亡率為70.9%。公開資料顯示,該地區地下水溶解性固體、硫酸鹽、總硬度、氯化物依次超標3.8、9.9、4.9、0.8倍,屬於劣五類水。調查發現,癌症源於包頭鋼鐵放射性毒水污染。尾礦壩水泄漏,還令周圍村子土地種不出莊稼。10餘年間77人死於癌症。
上海市金山區漕涇鎮增豐村
上海市金山區,滬杭公路,漕涇鎮,增豐村1組地段。

自2003年起,海灘邊建了一個大型的露天垃圾場,毫無垃圾處理措施,完全裸露。 附近居民最近的距離垃圾場直線距離500米,即使遠在幾公里之外的村民,每天都會聞到陣陣臭氣。
自2006年至2008年底,增豐村1組,2組,13組,15組。在短短的3年時間中,患癌症病死者達到30餘名。這在增豐村建村至今,是從未有過的。
目前垃圾堆場對村民的補償是7月8月9月每人每天3元,其餘時間2元每天,一年不足900的補償。
村民一致認為:錢的補償,是絕對不能改變垃圾污染,臭氣熏天,地下水污染,對村民造成的身心侵害。
2007年底,村民曾經集體阻攔垃圾場傾倒,在得到區信訪辦陸主任拍胸脯保證08年10月垃圾場搬遷的情況下,沒有繼續阻攔。但是現在已經09年3月,眼看又是半年過去,但是事情還沒解決。
另外上海松江地區的環境污染與當地的塑料加工企業有很大關系。具體解決辦法,不是很清楚。
廣東省翁源縣上壩村
地域:位於廣東省翁源縣,有3265人。
環境:自從大寶山礦開采以來,大量含有鎘、鉛、鉻等多種重金屬的洗礦廢水,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被排到流經上壩村的橫石河中;因沒有有效處理,礦坑表土完全氧化後每噸產生207千克濃硫酸加上大量重金屬隨土流失,污染了水體。橫石河1.5公里河道未發現生物,直到下游50公里水中生態系統仍未能恢復。
病種:食道癌、胃癌、肝癌。
後果:村民每天通過飲食,僅鎘的攝入量就達178微克,是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標準的3.6倍。從上世紀80年代初起,全村共有210人死於癌症,而癌症發病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9倍多。
天津市北辰區西堤頭鎮劉快庄村與西堤頭村
地域:位於天津市北辰區西堤頭鎮,曾經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
環境:兩村周圍的化學制劑、染料中間體、油漆塗料、農葯獸葯、香精香料等各類化工廠超過90家。這些化工廠晝夜生產,製造著黑煙、污水、臭氣、雜訊,尤其是把有毒有害的化工廢水直接從廠里轉移到村邊河中、把排污暗管埋到菜地里,使大片菜地兩旁,原本用於灌溉的蓄水渠也全部充滿了紅、黑和黃色的化工廢渣。當地水源揮發酚、氟化物、細菌總數等四項指標不合格,其中揮發酚、氟化物都是有毒物質;化工廠大氣排放臭氣濃度隨機抽查為全部超過國家標准12倍。
病種:肺癌、胃癌等。
後果:在被調查的190位村民中,148人常年頭疼、惡心,39人經常患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幾年間,兩村已有200多人死於癌症,絕大部分是肺癌。化工廠高密度排放的廢水、廢氣,導致地上寸草不生,空中彌漫粉塵和惡臭,村民種的蘿卜、大白菜和水果等因為污染沒人買。
重慶市合川龍市鎮飛龍村
地域:位於重慶市合川龍市鎮,第六、七兩個村民小組約500人。
環境:情況不明。
病種:肝癌、食道癌、直腸癌、肺癌和白血病。
後果:自2001年起癌症病人突然增多。此後3年中,查出癌症病人17人,14人死亡。
河北省
地域:涉縣位於河北省,包括固新、神頭、井店等鎮,有約兩萬人。
環境:20世紀80年代,涉縣的村鎮辦了眾多燒鹼廠、粉灰廠、造紙廠。90年代,當地政府對這些有污染的小工廠全部進行了搬遷和關閉,但癌症發病仍然沒有得到控制
病種:食道癌、胃癌、賁門癌
後果:每年約有1千人做食道癌等惡性腫瘤手術;每年死亡人數中,至少有50%~60%是食道癌和胃癌病人。全國食道癌死亡率為10.02/10萬,該縣達244/10萬,個別村鎮達1004/10萬。
安徽省宿州市楊庄鄉
地域:位於安徽省宿州市,全鄉有16個靠近奎河的行政村。
環境:奎河流經楊庄鄉,是淮河支流,河面翻滾著白色泡沫,發出陣陣刺鼻的臭味。村民家的新井,水抽上來就有味道。過去,村裡人都在奎河裡洗澡、游泳,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後就再沒人去了;原來河裡有魚、水草,現在什麼都沒有了。這里原有兩萬畝稻田,但因污染稻米賣不出去,如今農民只能改種玉米和豆子。
病種:肝癌、肺癌。
後果:在千餘人的村子裡,平均每年因癌症死亡10人左右。
淮北市杜集區石台鎮劉庄
著名的「癌症村」。近年有66人死於癌症,當地的水「黃得像牛尿」,被稱為「致命水」。
陝西省華縣瓜坡鎮龍嶺村
地域:位於陝西省華縣瓜坡鎮,有30戶、154人。
環境:龍嶺村西北方4公里遠是陝西化肥廠和復合化肥廠,西北風將工廠散播的污染物質吹到龍嶺村。當地生產的的麵粉鉛含量超出國家標准1.6倍屬重污染、鉻超出國家標准2.98倍屬嚴重污染;芹菜中鎘、鉛、汞、砷、鉻都超標,其中汞高出國家標准16倍、鉛高出國家標准83.5倍屬特級污染;中葯柴胡中鎘、鉛、汞、砷、鉻都超標,其中鉛高出國家標准91.5倍;豆角葉中鉛高出國家標准191倍;核桃中鉻高出國家標准2.9倍;油菜籽中鉛高出國家標准75倍。全村耕植地、非耕植地以及室內用地,都受到了鉛、鉻、砷、銅、鋅、鎳污染。
病種:食道癌。
後果:檢測所有村民頭發,均受到鉛、砷、錳、磷嚴重污染。全村36人死於癌症,佔全部死亡人數的61%。

3. 界首市的來歷

界首概況
界首市是安徽西北大門,位於京九經濟帶和歐亞大陸橋經濟帶交匯處,面向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經濟圈,背靠中原腹地,是東西進出的重要門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全市總面積66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2萬畝,人口73萬,轄18個鄉、鎮、辦事處。為省直轄市,省托阜陽市代管。界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時王莽、劉秀逐鹿於此,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光武鎮成為全國唯一以皇帝謚號命名的城鎮。南宋名將劉琦大敗金兀術,在劃此溝為界。元末紅巾軍領袖界首人劉福通,在家鄉首舉反元義旗,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礎。抗戰時期,界首由於特殊的地理優勢,未受日軍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紛紛遷往界首,一度人口劇增,商賈雲集,貿易興旺,有「小上海」之美譽。
界首氣候適宜,物產豐富。是全國優質小麥、優質棉花、優質山羊、優質黃牛生產基地,是安徽省糧、棉、油、肉主產區。小麥平均單產連續多年居全省首位。牛行街牲畜交易市場日交易牲畜1000多頭,陶廟山羊市場日交易、屠宰山羊1萬只。黃牛、山羊具有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皮質細膩彈性好等特點,為國內外市場緊俏的畜產品之一。潁南馬鈴薯基地種植面積10萬畝,城郊雙孢菇種植面積5000畝。紅薯、大豆、蔬菜、雙孢菇四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省級認定。「呂長明」牛肉、「宏亮」熏雞、清真牛肉乾等地方特產享譽省內外。農副產品深加工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前景廣闊。
界首工業結構合理,門類齊全。全市已形成20多個行業、2000多個品種的生產體系,國家級、省級名牌產品32個。以華信葯業、華源廣生葯業為主的醫葯,以天安集團為龍頭的塑料化工,以三寶線業、友源鞋業為主的紡織製鞋,以沙河王為龍頭的食品釀造,以雲龍機械、東亞照明為主的機械製造,以田營鉛冶煉為主的金屬冶煉六大支柱產業優勢明顯。「沙河王」系列白酒、「富硒康」口服液、「芬格欣」口服液、「奇安特」運動鞋、「雲龍」糧食機械、「錦泉」漁具等知名產品享譽全國。工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0%以上,對財政經濟的貢獻率達70%左右。
界首園區經濟發展迅速,潛力巨大。市工業園位於該市城區東部,面積8平方公里,北鄰漯阜鐵路和寧洛高速,省道308線橫穿其間,園區「四橫」、「四縱」網狀道路格局基本形成,對外交通十分便捷。園區毗鄰市行政服務中心、市第二水廠、市污水處理廠、市郵政大樓、廣電中心等重點單位,距商業中心2公里,東城35KV變電所坐落在園內,醫院、學校、通訊、商貿、郵政、金融、停車場、加油站、儲配站、消防站等公共設施和配套設施正在建設。園區總體布局分農副產品加工區、機械配件加工區、電子信息產品加工區、環保產品加工區、食品工業區、醫葯產品加工區。《界首市工業園區投資優惠政策若干規定》、《界首市工業園區管理暫行辦法》等優惠政策和「一站式」、「一條龍」、「保姆式」服務模式,為外來投資提供了極大便利。入園企業需辦理的相關手續,均由園區辦公室牽頭,市行政服務中心承辦,一次性辦結。目前已有20多家企業入駐園區。園區以引進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將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產業升級的基地。
田營鉛冶煉加工區位於城區東南8公里陶庄湖,一期工程佔地面積100公頃。園區順應國際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趨勢,遵循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產業政策,通過了省環保局環保檢查驗收,成為國內再生鉛最大生產在地,並被授權制定國家再生鉛行業標准。2004年,園區企業年產再生鉛15萬噸,實現產值15億元。我們精心制定了園區發展規劃,聘請有關專家編制了清潔生產工藝流程,組建了緊密型的華鑫鉛業集團公司,集團公司下轄11個子公司,採取股份制的形式,使公司從家族式管理向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集約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們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積極發展精深加工,力爭做成全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產品最先進、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好的再生鉛生產基地。
光武塑料加工區位於城區西北15公里處,緊靠界臨鄲公路,地理位置優越,面積約100公頃。光武廢舊塑料回收加工市場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發展於90年代,興盛於2002年以後,輻射西城、靳寨、新馬集等鄉鎮,縱深10多公里,現有初級加工企業900多家,從業人員1萬多人,主要生產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對苯顆粒等,年產量30萬噸,已有台灣捷遠塑化公司等6家深加工企業入戶園區。
鴨王經濟開發區位於城區東北5公里處,1996年建成,佔地面積500畝。園區集科、工、貿一體化,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區內現有韓國、天津、江蘇、福建和本地企業22家,主要生產、經銷尼龍繩、尼龍網、塑料彩條布等,產品暢銷國內外,是全國最大的繩網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界首市場活躍,商業繁榮。光武小百貨市場、陶廟山羊市場、潁南馬鈴薯市場、鴨王繩網市場、東城塑料製品市場、泉陽三粉市場等專業市場功能完善,具有較強的輻射力。近年來,我們進一步加強這些專業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千方百計吸引民營企業和個體經營大戶進市場經營,發揮能人效應建市場,形成「一個能人帶一串,一個專業興一片」的市場發展格局,不斷擴大經營規模,提高服務水平,增強市場的影響力、輻射力和吸引力。
界首社會和諧,文明進步,是全國擁軍優屬模範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市、全國科技興市百強縣市、全國體育先進縣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全國計劃生育服務先進縣市、全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安徽省衛生城市,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為外商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界首交通便利,設施完善。潁河橫貫城市,可常年通航1500噸級拖船。漯阜鐵路穿境而過,與京廣、京九線相連。界阜蚌高速公路、臨界鄲一級公路、省道204線和308線經過界首,通向全國。市區距阜陽機場60公里。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5萬噸,電力、通訊事業發達,水資源供給充足。
界首人力資源充足,勞動力綜合素質較高,用工成本約為發達地區的一半,水、電、土地、房產、消費等要素價格較低,綜合成本很有競爭優勢,是有遠見的企業家理想的投資寶地。可以說,只要到界首,商機處處有。
界首人民勤勞朴實,重情重義;界首蓄勢待發,充滿商機,充滿希望,有很多資源正待開發。我們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務實的舉措,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積極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大力營造親商、安商、和商、富商的良好氛圍,努力使所有來界首投資興業的客商賓至如歸,盡情施展才華和抱負。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界首市轄3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3個鄉:東城街道辦事處、西城街道辦事處、潁南街道辦事處、光武鎮、泉陽鎮、蘆村鎮、新馬集鎮、大黃鎮、田營鎮、陶廟鎮、王集鎮、磚集鎮、顧集鎮、戴橋鎮、舒庄鎮、邴集鄉、靳寨鄉、任寨鄉。
[編輯本段]界首市的誕生
界首城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北宋初年,境內有一溝(現已不存),為潁州與陳州的分界溝,遂置界溝鎮,設界溝驛。元代改設界溝站。明洪武年間,於此設界溝關。明末,因界溝為潁州府邊緣首集,始名為界首集。這個過路店形式的小集鎮,一直延續了幾百年。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徐州、蚌埠、開封、商邱等商埠為日軍佔領。國民黨御敵無策,為阻止日軍前進,扒開花園口,造成黃水泛濫,形成大片黃泛區,交通受阻,人民塗炭。而界首因水陸交通便利,成為從前方到後方,從敵占區通往陝、甘、川、黔、滇等省區的要道,因而迅速發展起來。幾年間,界首集萬商雲集,貨積如山,貿事繁雜,街道縱橫;集西的皂廟原本曠野荒冢,也猛增許多街道,交易蜂起;隔河相望的劉興集,鹽糧業發達,運輸便利,熱鬧非凡。這就是初步形成的界首三鎮。同時國民黨也看好了這個地方,在界首派駐許多部隊,設置黨、政、警、特等重要機關,企圖把界首建成一個蘇魯豫皖地區的穩固的統治中心。界首遂成為達官貴人的聚集之地,商貿人士的發財場所,貧甘難民的謀生地方。這時的界首人口達20多萬 ,被譽為「小上海」。時隔不久,抗日戰爭勝利,國民黨的黨政軍機關忙著去淪陷區大中城市接管「勝利果實」,富商大賈及流離難民都紛紛返回故里,界首一度蕭條下來,城市人口下降到7萬 餘人。 1946年11月,中共中央派吳芝圃、張國華來到睢(縣)杞(縣)太(康)地區,組建中共豫皖蘇區黨委和豫皖蘇軍區。12月12日,在睢縣平崗召開誓師大會,宣布豫皖蘇邊區的成立,邊區轄三個分區,一個獨立旅,一個特務團,並提出「堅持豫皖蘇,保衛豫皖蘇,擴大豫皖蘇,鞏固豫皖蘇,為解放全中國做出貢獻」的口號。會後,豫皖蘇軍區部隊遠程奔襲,縱橫馳騁,很快打開了局面。1947年初,豫皖蘇二分區在鄲城集宣告成立,決定在新開辟的淮陽縣、鹿邑縣和淮太西縣的基礎上,再開辟沈(邱)鹿(邑)淮(陽)縣,並配備幹部,組織縣區武裝,以鄲城區為依託,向沙河沿岸出擊,打擊和消滅國民黨反動地方武裝和土頑的有生力量,以鞏固和擴大沈鹿淮縣。
鑒於界首是沈鹿淮縣境的較大城鎮,人口集中,商貿繁雜,水陸交通均甚便利,能為財政提供較好收入,為此,解放界首,建立界首市民主政府是豫皖蘇部隊的重要任務之一。1947年4月14日,軍區副司令員兼二分區司令員魏鳳樓率部出擊到沙河沿岸,一舉打跑了國民黨的聯防區武裝,第一次解放界首城。為了追擊並消滅敵之有生力量,經安撫群眾,穩定民心和詢查匪蹤之後,魏鳳樓部即撤離界首,西進剿匪。5月18日,豫皖蘇軍區獨立旅在二分區部隊的配合下,從秋渠出發,於當夜由新安集偷渡沙河,進抵界首以南,經過夜間的激烈戰斗,消滅國民黨潢川保安團2個中隊,沈邱保安團3個中隊,擊斃國民黨臨泉縣保安大隊長李澄波,活捉國民黨界首鎮商會會長饒紹周。時在界首的國民黨臨泉縣長裴代志和劉舉鎮商會會長戴偕五聞風喪膽,連夜潛渡沙河向東逃竄。19日晨第二次解放界首城,遂即成立以副專員董敬齋為首的市政府,上街宣傳黨的政策,沒收土豪劣紳惡霸地主財產,發放救濟物資,邊撫群眾,穩定社會秩序。數日後又撤離界首,在廣大區域內尋殲國民黨的武裝力量。界首又處於國民黨聯防區和土頑的控制之下。 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突破黃河大塹,揭開了全國戰略反攻的序幕。「圍剿」豫皖蘇邊區的國民黨正規軍,大部愴惶北調,留下的只是各縣保安團和土頑武裝,沙河流域形勢隨即好轉。豫皖蘇二分區武裝和沈鹿淮縣大隊越過黃泛區,出擊沙河兩岸,發動群眾,建立基層政權。8月中旬,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經沈鹿淮縣順利通過沙河,更增長了解放軍的神威,國民黨地方武裝望風披靡,四處逃竄。二分區部隊主動襲擊保安團和土頑,打了許多小勝仗,解放了廣大鄉村。鑒於光武、黃橋、界首等地區原屬太和縣境,二分區決定將沈鹿淮縣改名為沈(丘)太(和)鹿(邑)縣。並於9月18日,任命喬道三為界首市長,待機進軍界首城。9月下旬,陳粟大軍挺進豫皖蘇,開展掃盪戰,不僅牽制了大批敵正規部隊,而且大量地消滅了敵地方武裝和土頑勢力,為黃淮平原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10月1日,華野六縱十六師擊潰了以郭松濤(國民黨沙北指揮部主任)為頭子的聯防區土頑,第三次解放界首城。二分區根據豫皖蘇區黨委的指示,在華野的支持幫助下,成立了界首市民主市政府,市長喬道三於當日隨軍進入界首城,積極開展市政府工作。
喬道三到界首後,在短期內著重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是會同各路來的幹部,組成市政府機構。由沈太鹿縣大隊副政委齊士欽任政府秘書,巴集區委書記羅克任市財糧科長,二分區幹部戴鴻烈任市工商稅務局局長,華野幹部潘曉光任市公安局局長,為保衛新生政權,組建市大隊,由二分區幹部李遂成任隊長,同時華野還派一些骨幹加強市屬劉興區和黃橋區的武裝力量和政權機構。在界首作短暫逗留的陳毅司令員,派人送來一批武器彈葯,表示對市政府和市大隊的支持和厚望。當時市政府設在民主街北首街西一幢房子里,門前掛著「豫皖蘇邊區界首市民主市政府」的木製牌子。
第二是張貼進城布告,宣傳黨的政策。布告的主要內容是:(1)對廣大人民群眾,政府予以保護;對漢奸偽軍,在自首登記,交出武器後,政府給以寬大待遇;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民主革命秩序,不得隱藏漢奸偽軍,不得轉讓武器,不得破壞搗亂。否則以破壞秩序論罪。(2)取消苛捐雜稅,救濟難民,減輕人民負擔,保護人民生命財產。(3)鼓勵工商業開工營業,平穩物價,公買公賣;以冀鈔為本位,法幣暫時流通,限期使用。(4)政府保護公共建築,包括房屋、營監、公所、醫院、學校、民教館等,還保護古墓、文庫、標本、儀器等文化資料。
第三是發放救濟物資,穩定社會秩序。界首一帶難民很多,市政府為解救人民疾苦,在華野六縱的支持下,實行「開倉濟貧」,即把一部分生活日用品,如米面、煤油、衣服、傢俱等,有組織有秩序地分發給貧苦居民,這一舉措深受人民群眾的擁護,幾十里以外的人都來領取,界首渡口擁護異常。受益群眾感謝共產黨和解放軍,決心以實際行動支援解放戰爭,對穩定社會秩序,爭取人民群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就這樣,界首市在當時的急風暴雨的革命斗爭中,勝利誕生了。此後,市政府址幾經遷徙:先遷至玉平街,再遷至生產街南口,最後遷至新華街臧公館。
界首市的興起與發展及其城區的變遷
界首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故鄉①。陳勝起義失敗,被叛徒殺害,其將呂臣再次起拴新陽(今界首市北境尹城子),恢復了起義政權。元末紅巾軍領袖劉福通與韓林兒、杜遵道等起義於此②。
界首城的興起可以追逆到春秋時期,名為養城,後訛為陽城,但只是作為居邑。由於其城頻臨潁水,地處中原通往江南的水上交通要道,至北宋時期日漸興盛,形成了界溝鎮,為潁州境內縣以下十一大商業城鎮之一③。宋代凡「諸鎮置於管下人煙繁盛處,設監鎮,管火禁或兼酒稅之事④。」界溝鎮當時政府設在監鎮官,負責徵收商稅,熙寧間界溝鎮商稅收入一度達836貫⑤。不過就當時整個潁州范圍而言,界溝鎮貿易並不發達,不僅落後於潁州所領汝陰、萬 壽、沈丘、潁上4縣縣城,而且在萬壽縣所屬斤溝、潁上縣所屬正陽、沈丘縣所屬永安諸鎮之下;城區范圍亦十分狹小,方圓不到一里,東依連家寨,至原市政府所在舊臧公館(今市供銷社家屬院);東至今新華街、信義街口;南至今大義街中段,逼近潁水;北至至公街、吉甫街南側。城內縱橫街道共有4條:大義街、花布街、笆子街和大關帝廟巷。
為了方便交通,元代設界溝站。明初隨著山西、山東移民大量遷入,界溝鎮商業日趨活躍。至明代中葉,城區向東沿今迎祥街擴展至今文昌巷一線,原來的連家寨被圈入城內。明末始又稱界首集。清代繼續發展,咸豐五年(1855年)重築寨牆,西寨牆擴展至今解放一、二、三大街東側,北寨牆擴展至原玉皇街北首今新開路和前進巷一線,東寨牆大體沿今前進巷向南止於今迎祥街中段而與文昌巷原東寨牆相接;與此同時潁水南岸的劉興鎮亦修築了寨牆,范圍僅相當界首集的三分之一。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發展,界首市經濟、文體建設更是突飛猛進,特別是漯阜鐵路的建成和通車,大大便利了界首城市對外的聯系,界首已發展成為現代化的輕工業城市,擁有食品、釀造、塑料、鞋業、葯業、化工、機械、造紙、紡織、製革十大骨幹支柱產業,其中大中型企業13家,集團公司6家。隨著工業經濟與文化的發展,界首城區因而突破了原來的范圍耐 是一步擴大;城南陸續開辟了福通路和大橋南路,城北先後開辟了中原路、新陽路,城東增闢了大橋北踽 、昌盛路、東升路、人民東路及東順河街等。這樣,原處城郊的大郭寨、賈庄、尚庄、程庄等全部劃入市區。舊城區街道亦不斷得到改造,原來的寨牆早已拆除。現在,界首市正以一個嶄新的城市不斷發展壯大,進入21世紀。
附:解放前的界首三鎮
界首地處潁河中游,抗日戰爭以前,是隸屬安徽太和縣名不見經傳的農村集市,經濟、文化落後。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蔣介石御敵無策,悍然炸開黃河花園口,一時黃水肆虐。界首因其便利水運成為淪陷區進入內地的第一門戶,平、津、寧、滬的貨運亦賴由此輸入內地,商旅麋集,災民大量擁入,畸形發展,遂與其毗鄰的臨泉縣所屬劉興,河南沈丘縣所屬皂廟形成鼎足而立的界首三鎮。
1943年,界首全城分布大小街道70餘條,並辟有商場2處,貨物齊全,生意興隆,全年貿易額接當時偽幣計算達8.8億元,商稅改入達1億元常住與流動人口不下10萬人,其中商人佔40%以上。設有各類工廠和手工業工廠78家,造船廠14家,商行667家,銀行2家,電話電報和郵局各1所,中學3所,小學4所,兒童教養院1所,醫院和診所21家,戲樓10座,游藝場1處;城內潁水之上商船密聚,桅桿如林,城區西自劉灣,東至夏庄,綿延10餘里。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又有新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一度超過25萬人以上。其繁華程度可與上海的公共租界媲美,被譽為「小上海」。
界首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國民黨的重視,他們以界首為其政治基地,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在界首設立了許多軍政行務機關。界首先後駐集了國民黨第三十一訪集團軍、第九十二軍、暫編第九軍,霍守義的第十二軍、何柱國的騎二軍也以駐軍名義盤踞界首。1941年春,湯恩伯任魯蘇豫皖邊區總司令兼黨政分會主任,他們以界首為「重建區」為名,要控制界首。桂系李品仙以界首屬於安徽要搶占界首,除此,還有山東、江蘇的軍政機關以及形形色色的挺進縱隊、訓練班和戴笠的軍統、陳立夫的中統特務機關混擾其間。當時界首三鎮的地方行政機構有太和縣界首鎮所轄15保,150甲,鎮長哈秀峰(回民);沈丘縣皂廟鎮所轄8保,80甲,鎮長李成治;臨泉縣劉興鎮所大包軍麥等。在界首設立的軍政機構有沙河警備司令部,警備司令先後由徐長熙、安俊才、唐興、李銑、王君培、劉國憲擔任,下設參謀處、副官處、軍法處、軍需處、軍警督查處、船舶管理處、秘書處(機要室)、財務整理委員會等。
鑒於界首北面屬我豫皖蘇解放區,是與河南省委聯系的必經之地,也是新四軍四師與五師聯系的重要通道,我黨於1940年建立中共界首特支,特支書記由豫東沈丘縣委書記丁兆一兼任,同時開辦了「益友花布行」、「文化村」、「渡口」等秘密辦公點和聯系點來搜集報,散發傳單,宣傳抗日,團結進步人士,掩護來往同志,開展黨的地下斗爭工作。
當時雖處在國共兩黨合作期間,而實際上彼此間的斗爭在這里表現的異常激烈復雜。國民黨大力製造白色恐怖,自封「中原王」的湯恩伯向4省邊區人民抓兵、征糧、要餉、囤集實力,陰謀進犯蘇北解放區,給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軍統頭子戴笠與湯色結,盤桓界首,大幹其不可造人的勾當。他們通過控制反共工具,擴大特務反共組織等活動,尋查共產黨人行蹤,發現線索立即逮捕,嚴刑拷打,逮捕了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達80多人。
國民黨民政人士在製造白色恐怖之餘,為加強對周邊各地的控制和所在駐軍的聯絡修築了眾多公路,並設置驛運,形成了以界首為中心通往各地的陸路交通網,滬、寧、京、津貨運得以以徐州、蚌埠逆淮潁而上,至此由水陸轉運內地洛陽、西安、南陽、襄樊。他們也以此便利,大肆經商。在界首經商者,有國民黨軍政要員,也在地方富商財主;既有外地大商巨賈,也有本地歷代商人和鄉間農民進城經商,使界首三鎮成為消費城市,其中官商以湯恩伯、何柱國、饒紹周、戴偕五為代表,他們分別開設商行、煙廠、鹽糧行,並建立經濟大隊,以物資交換為名,販運桐油、鴉片、海洛因等物資,送往敵區,以物資敵,中飽私囊。商行、商販因懼官兵盤查,多請他們參加「股東」,坐分乾股,唯圖庇護。外地商多為行商,他們以雄厚的資金從外地運來大宗商品,進行批發,其中數四川、湖北人經營京廣雜貨的「川漢商行」最大。中層商戶擁有資金、房屋、人力,以前店後坊的形式做此手工業生產,自產自銷。

4. 中鐵市政環境建設有限公司在沈丘有工程嗎

有。是沈丘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EPC+F)總承包該項目,中鐵市政環境建設有限公司是一家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承包商,提供污水處理工程、固廢處理工程、污泥處理工程、水環境提升工程、頂管非開挖工程等服務。

5. 中國癌症村地圖的名單介紹

鹽城市阜寧縣古河鎮洋橋村
因為靠近一家農葯廠、兩家化工廠,該村於2001-2004年有20多人死於癌症(以肺癌、食道癌為主)。因空氣和水污染,村民睡覺時以濕毛巾捂口鼻,鴨子不在水邊而在豬圈裡放養。鹽城市阜寧縣楊集鎮東進村
受巨龍化工廠嚴重污染,2001—2006年5年間死於癌症(以食道癌、肺癌為主)的村民近100人,村民每天吃護肝片。化工廠曾被村民起訴,只開出每人70塊錢的補助條件。
鹽城市鹽都區龍岡鎮新崗村
據當地村民介紹,新崗村初步調查有57個癌症患者,死亡年齡都在50歲到60歲之間。
無錫市廣益鎮廣豐村
村子被液化氣公司、化工廠包圍,1999至2003年間患癌死亡24人,超過該村總死亡人數1/3。毒氣、粉末鋪滿小巷,村口怪味甚至熏跑前來拜年的親戚。
鎮江市丹徒區(高橋鎮高橋村、黃墟鎮土門村等)
因水系污染,僅在區醫院收治的惡性腫瘤病人從1997年起呈顯著上升趨勢,71%是來自本區經濟比較發達的東南部鄉鎮。
鹽城、無錫、鎮江登上「中國癌症村地圖」
當地均稱該調查引用報道不實
前不久,山東濰坊企業往深層地下排污的消息曝光後,公眾對地下水現狀極度憂慮。一張由公益人士製作的「中國癌症村」的地圖在網路上散播後被瘋傳,該地圖羅列的癌症村數量超過200個,江蘇鹽城、無錫、鎮江三地有5個村「榜上有名」,當地政府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紛紛否認並表示「地圖」中所指地區的情況都已是過去時。
鹽城:化工廠早已搬走
「中國癌症村地圖」曝光的鹽城3個「癌症村」均緣於媒體報道:2009年《中國青年報》報道了鹽都區龍岡鎮新崗村在七八年間,初步調查有57個癌症患者,死亡年齡在50歲至60歲。2008年《中國經營報》曾刊文稱,受巨龍化工廠污染影響,2001年到2006年死於癌症的村民近100人,村民每天吃護肝片。2004年《江南時報》曾報道, 阜寧古河鎮洋橋村因靠近一家農葯廠、兩家化工廠,該村於2001至2004年有20多人死於癌症。
對此,鹽城疾控中心慢性非傳染病科科長劉榮海說:「通過近幾年來對鹽城所涉及的『癌症村』及周邊人群的檢測,數據顯示屬正常值。」劉榮海稱,「癌症村」的監測基數須在10萬人以上,才能判斷出是高發還是低發。「報載的數據是哪裡來的?為何不通過衛生部進行對外公布?」他認為沒有科學依據。阜寧官方證實,楊集鎮東進村、古河鎮洋橋村所駐的化工廠也已不復存在了。
「2009年之前,新崗村的確患癌症的病人較多。」新崗村衛生服務站的許兆喜醫師表示,但近幾年只有7人患了癌症,50歲左右的有2人,60歲左右的有3人,70歲以上的有2人,患的是不同癌症。
無錫鎮江:報道不實
無錫崇安區廣益鎮廣豐村因「村子被液化氣公司、化工廠包圍,1999至2003年間患癌死亡24人,超過該村總死亡人數1/3」的也登上「中國癌症村地圖」。
「2003年媒體報道時就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當地疾控中心組成8個調查組進駐,調查結果顯示,廣豐村惡性腫瘤發病率僅為279.37/10萬,低於市、區惡性腫瘤發病水平,與鄰近7個村對比無明顯變化。」無錫市委宣傳部回應稱,2004年9月,衛生部曾發文「衛生部疾控司關於對一些地方出現『癌症村』現象開展調查的函」,已委託省疾控調查,調查結果與區疾控調查相符。有關媒體關於廣豐村「癌症村」的報道與事實不符。
而鎮江市丹徒高橋鎮高橋村、黃墟鎮土門村等也被納入「癌症村」地圖之上,有關媒體稱當地因水系污染,僅在區醫院收治的惡性腫瘤病人從1997年起呈顯著上升趨勢,71%是來自本區經濟比較發達的東南部鄉鎮。但高橋鎮政府對癌症村的提法並不認同,稱相關報道不實。
高橋鎮政府宣傳部門否認做過相關統計,該部門表示對癌症村這一說法提出了質疑,高橋人口流動性大,很多青壯年外出務工,中老年人獨居島上,老年人發病率本來就高,而人口基數小又放大了這一現象。「這里還是『長壽島』呢——高橋鎮百歲以上老人就有6位。」
該部門工作人員表示,丹徒化纖廠「確實有一定污染」,2009年耗資3000多萬元對污水處理系統進行改造。而且因為產品行情不好,該廠在1年多前就已停業。另外,有關方面多次抽查島上自來水,「化驗結果都達標」。
南昌市新建縣望城鎮璜溪墾殖場
從化工廠里外漏的污水流進水稻田,將田裡的水稻苗全部染黑。2004年,80戶人家近20人患癌,以喉癌、肺癌為主。
玉山縣岩瑞鎮關山橋村
村子附近的6個石灰窯常年外噴灰粉末、煤煙,導致關山橋村100多畝糧田減產,即使在下雨天,菜葉上也一層白灰。60餘戶的小組有10多人死於癌症。
余干縣新生鄉柏葉房村
飲用水含汞量超標3倍以上,10多年來奪去45條生命,另有20多人因此痴呆變殘,是全國有名的「癌症村」。
簡陽市簡城鎮民旺村
因化工廠未經任何處理的工業、生活廢水大量流入沱江,導致水中亞硝氨的含量超過國家規定排放的30倍,原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每年平均有5人死於癌症。
德陽什邡市雙盛鎮亭江村
該村躲過了地震卻難逃污染,至2008年,癌症致死者達50-60人。該村在汶川地震中的抗震救災英雄少年楊佳,其母於2005年因患口腔癌而喝下農葯自盡。
沈丘縣周營鄉(黃孟營村等21個村莊)
沈丘黃孟營村14年(1990-2004)間因癌死亡逾百人,占死亡總人數近半。癌症源於沙潁河上游工業、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所造成的嚴重水污染。沈丘全縣21個鄉鎮全部被污染,村民只得賒賬買純凈水。
浚縣北老觀嘴村
上世紀80年代起迅速成長的小造紙廠所排工業廢水,導致數百公里長衛河污水墨汁一般,4年多79人死於癌症。
長垣縣常村鎮前孫東村
嚴重的水體污染導致5年內數十人死於癌症,河中魚蝦絕跡,河水無法灌溉農田。
韶關源縣新江鎮(上壩村等5個村莊)
礦山開采產生的大量廢水流入上壩村、小鎮村,曾為「魚米之鄉」的小村,耕地變成了棕紅色。至報道時,該村皮膚病、肝病、癌症患者越來越多,鴨子下水後,最快四五個小時就會死掉,最慢三四天也會死掉。
襄陽市朱集鎮翟灣村
3年內3000人的村莊里100多人死於癌症,其中大多是30到50歲的青壯年勞力。村民認為這些是因為流經村旁的那條他們賴以生存的小河受到了嚴重污染。
涉縣(固新村等至少6、7個村莊)
這些縣沿太行山南麓、漳河水系分布,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轄內癌症患癌者明顯增多。上世紀80年代的統計數字顯示,這一地域的食管癌、胃癌發病率為全國平均發病率的20多倍。
磁河兩岸諸多村莊(西南留村等8個村莊)
磁河兩岸的8個自然村,因污水滲漏,近兩萬多村民的生活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地區地下水已有臭味。有的村患癌死亡人數占死亡人數近半。
唐山市遷西縣吳庄村
不足700人的小村陸續發現10位癌症患者,這10戶人家比鄰而居,兩戶之間最遠的直線距離不超過100米。原因疑為煉鐵廠污染。
淮北市杜集區石台鎮劉庄
著名的「癌症村」。有66人死於癌症,當地的水「黃得像牛尿」,被稱為「致命水」。
益陽市南縣廠窖鎮全固村
水質出現問題,井裡壓出來的水竟然可以用打火機點燃。是當年日軍投彈地點,數十年寸草不生,被疑是毒氣彈在作孽。
樂東黎族自治縣鶯歌海新村
鶯歌海新村10年內118人因癌死亡,引起省衛生廳和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高度重視。
該村的肺癌死亡率是全國肺癌高發地區的9倍。當地村民使用的生活飲用水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華縣瓜坡鎮龍嶺村
1974年以來,該村民小組共死亡58人,死於癌症的29人,死於肺心病、腦血管病的2人,僅1人屬於自然死亡。中國地質科學研究院林景星等專家根據環保志願人士採回的樣本,得出驚人發現:該村的土壤、所產麵粉和蔬菜均受到劇毒元素的污染。
商洛市賀嘴頭村
從1991年到2003年的12年間,全村共有46人得癌症死亡,高峰期幾乎一月一個。在1991年各個工廠未建之前,全村兩三年才有一兩個得癌症的。
蕭山區南陽鎮(塢里村、赭山街村)
死於癌症的人數佔了村裡死亡人口的80%。26家化工廠的日污水排放量保守估計在2000噸以上。
肥城市肖家店村
2006年,該鎮死亡90多人,三分之一是因為癌症。死者平均年齡48.2歲,年齡最小的僅4歲。專門負責記錄死者名單的王醫生稱,這些癌症都經過縣以上醫院核實,如此多的癌症患者,肯定與水污染有關。
包頭打拉亥
經醫院確診,癌症死亡率為70.9%。公開資料顯示,該地區地下水溶解性固體、硫酸鹽、總硬度、氯化物依次超標3.8、9.9、4.9、0.8倍,屬於劣五類水。調查發現,癌症源於包頭鋼鐵放射性毒水污染。尾礦壩水泄漏,還令周圍村子土地種不出莊稼。10餘年間77人死於癌症。
宣威市來賓鎮虎頭村
上世紀70年代起,肺癌發病率高達6.5%,是世界平均發病率的近1000倍。
天津市西堤頭鎮西堤頭村和劉快庄村
5年間200多人患癌,從曾經的「魚米之鄉」淪為恐怖的「癌症村」。據調查,村子四周近百家大小化工企業晝夜生產,黑煙污水隨意排放,臭氣雜訊處處彌漫。
重慶市梁平縣碧山鎮黃橋村
這里的村民過年時以鍾馗像驅「病魔」。從2003年起,500多村民中就有近20人相繼死於癌症,可病因無人能知。
台中縣大肚鄉王田村
至2007年底,該村一處電信基地台設立約5年,其間有上百村民罹患癌症,患病者更多,居民恐慌到極點。有村民質疑是基地台的電磁波,讓該村成為「癌症村 」。 我國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及野生動物和人體中已檢測出多種化學物質,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造成多起急性水、大氣突發環境事件,多個地方出現飲用水危機,個別地區甚至出現「癌症村」等嚴重的健康和社會問題。同時,危險化學品滲漏引發的場地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污染面積和影響范圍不斷擴大。
在多種污染源作用下,我國淺層地下水污染嚴重且污染速度快。2011年,全國200個城市地下水質監測中,「較差—極差」水質比例為55%,並且與一年比,15.2%的監測點水質在變差。
根據國土資源部十年的調查,197萬平方公里的平原區,淺層地下水已不能飲用的面積達六成。
地下水形勢已刻不容緩。按環保部等部門制定的規劃,到2020年,對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實現全面監控。
農村水井主要抽取淺層地下水,而地表水可直接滲入淺層,受污染侵害最為嚴重。根據2001-2002年國土資源部第二輪地下水資源調查,淺層地下水Ⅰ類和Ⅱ類水質分布僅為4.98%,已不能飲用的Ⅳ、Ⅴ類面積高達59.49%。
2012年7月,趙亮在河北霸州調查時,很多村民把污染源指向當地的一些軋鋼廠。許多年來,城鎮、城郊和農村的一些工業企業用滲坑、滲井和縫隙排放廢水,對地下水的污染非常嚴重。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具有以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為主的人體自愈系統,人類生命就是靠這種自然自愈力,才得以在千變萬化的大自然中得以生存和繁衍。
當人體的這種自然自愈力下降時,就出現了疾病和衰老,所以增加人體自然自愈力是修復疾病的關鍵。 負離子對人體的醫療保健作用及環保作用,在我國科技界或醫學界早有驗證,其中代表我國科研技術頂尖水平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環境衛生與衛生工程研究所早在80年代,就通過大量的研究實驗證明了負離子對人體的醫療保健作用,在生物體內,脂質的電子被搶奪,會氧化成老年斑;蛋白質的電子被搶奪,細胞功能將失常;基因的電子被搶奪,就會得癌症。 在生物體內,這種搶奪電子的物質被稱為「自由基」,從量子醫學層次講,電子被搶奪是萬病之源。 空氣負離子的醫療保健原理主要是因為負離子具有抗氧化(還原性)防衰老的突出作用,從而實現抗氧化防衰老,消減自由基的作用。活性高、粒徑小的生態級負離子對治療癌症有很好的療效。

閱讀全文

與沈丘污水處理廠單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污水處理排放最新標准 瀏覽:538
廢水處理的方案書 瀏覽:73
pp折疊過濾芯廣州 瀏覽:49
反滲透膜清洗用檸檬酸草酸 瀏覽:161
飲水機入口發熱漏水怎麼回事 瀏覽:391
國五奧鈴尿素泵濾芯在哪裡 瀏覽:148
沁園牌反滲透凈水器RO185J怎麼樣 瀏覽:908
凈水器濾芯什麼作用 瀏覽:177
廢舊濾芯壓油機怎麼調壓力 瀏覽:761
卧室需要什麼樣的空氣凈化器 瀏覽:47
污水處理中的ao是什麼 瀏覽:746
污水處理考試多少分及格 瀏覽:678
ro膜反滲透濾芯怎麼換 瀏覽:100
金牛凈水機濾芯多少錢 瀏覽:644
透明高溫樹脂板 瀏覽:51
福州純水設備價錢多少 瀏覽:676
樓棟出戶管怎麼接到污水井裡 瀏覽:35
科選牌凈水機多少錢 瀏覽:868
日產污水怎麼處理 瀏覽:43
水星污水處理 瀏覽: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