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處理廠總包如何取費
我好像有點不明白你的問題,但我知道了你的項目是污水處理廠總承包項目,如何取費是什麼意思?我是專門做水處理的,手上也有六七個污水廠總承包項目。總承包項目就按照合同上寫的,業主方付費方式一般會分四個階段,開工會付給你30%,設備到場再付給你30%,環保驗收與竣工驗收合格後付給你35%,等你們把合同全部履行完之後會付給你5%。
2. 污水處理的哪些減排項目能開發成CCER
我查了一下抄目前國家已經備案有關污水處理的方法學文件如下:
第一個編號是CDM方法學編號,第二個編號CCER方法學編號
AM0080 CM-088-V01
通過在有氧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1.0版
AMS-III.Y. CMS-074-V01
從污水或糞便處理系統中分離固體避免甲烷排放3.0版
AMS-III.H. CMS-076-V01
廢水處理中的甲烷回收16.0版
AMS-III.I. CMS-077-V01
廢水處理過程通過使用有氧系統替代厭氧系統避免甲烷的產生8.0版
ACM0014 CM-007-V01
工業廢水處理過程中溫室氣體減排5.0.0版
這些項目可以依據上述方法學開發CCER項目。
方法學文件可以在中國自願減排交易信息平台中查到。
3. 絮凝劑在生活污水處理中的配比是多少
混凝與絮凝的比較
絮凝劑是用來提高沉降、澄清、過濾、氣浮、離心分離等工藝過程的速度和效率。絮凝過程就是懸浮液中許多單獨顆粒形成聚集體(絮團或礬花)的過程。
水處理中,混凝和絮凝代表兩種不同的機制。
混凝
水中懸浮的顆粒在粒徑小到一定程度時,其布朗運動的能量足以阻止重力的作用,而使顆粒不發生沉降。這種懸浮液可以長時間保持穩定狀態。而且,懸浮顆粒表面往往帶電(常常是負電),顆粒間同種電荷的斥力使顆粒不易合並變大,從而增加了懸浮液的穩定性。
混凝過程就是加入帶正電的混凝劑去中和顆粒表面的負電,使顆粒「脫穩」。於是,顆粒間通過碰撞、表面吸附、范德華引力等作用,互相結合變大,以利於從水中分離。
混凝劑是分子量低而陽電荷密度高的水溶性聚合物,多數為液態。它們分為無機和有機兩大類。無機混凝劑主要是鋁、鐵鹽及其聚合物。
絮凝
絮凝是聚合物的高分子鏈在懸浮的顆粒與顆粒之間發生架橋的過程。「架橋」就是聚合物分子上不同鏈段吸附在不同顆粒上,促進顆粒與顆粒聚集。
絮凝劑為有機聚合物,多數分子量較高,並有特定的電性(離子性)和電荷密度(離子度)。
實際過程要比上述理論復雜得多。由於混凝劑/絮凝劑都是高分子物質,同一產品中大大小小的分子都有,所謂「分子量」只是一個平均概念。所以,在用某一混凝劑或絮凝劑處理污水是,「電中和」和「架橋」作用會交織在一起同時發生。絮凝過程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目前仍有一些沒有認清和解決的問題。就我們所知,絮凝過程與絮凝劑分子結構、電荷密度、分子量有關;與懸浮顆粒表面性質、顆粒濃度、比表面積有關;與介質(水)的pH值、電導、水中其他物質的存在、水溫、攪動情況等因素有關。因此盡管有理論和經驗可循,用實驗來選擇絮凝劑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1、PAC(聚合氯化鋁)的溶解與使用
1) PAC為無機高分子化合物,易溶於水,有一定的腐蝕性;
2) 根據原水水質情況不同,使用前應先做小試求得最佳用葯量(具體方法可參見第2條:聚合硫酸鐵的溶解與使用-加葯量的確定);(參考用量范圍:20-800ppm)
3) 為便於計算,實驗小試溶液配置按重量體積比(W/V),一般以2~5%配為好。如配3%溶液:稱PAC3g,盛入洗凈的200ml量筒中,加清水約50ml,待溶解後再加水稀釋至100ml刻度,搖勻即可;
4) 使用時液體產品配成5-10%的水液,固體產品配成3-5%的水液(按商品重量計算);
5) 使用配製時按固體:清水=1:5(W/V)左右先混合溶解後,再加水稀釋至上述濃度即可;
6) 低於1%溶液易水解,會降低使用效果;濃度太高易造成浪費,不容易控制加葯量;
7) 加葯按求得的最佳投加量投加;
8) 運行中注意觀察調整,如見沉澱池礬花少、余濁大,則投加量過少;如見沉澱池礬花大且上翻、余濁高,則加葯量過大,應適當調整;
9) 加葯設施應防腐。
2、聚合硫酸鐵(PFS)的溶解與使用
1) PFS溶液配製
a. 使用時一般將其配製成5%-20%的濃度;
b. 一般情況下當日配製當日使用,配葯如用自來水,稍有沉澱物屬正常現象。
2) 加葯量的確定
因原水性質各,應根據不同情況,現場調試或作燒杯混凝試驗,取得最佳使用條件和最佳投葯量以達到最好的處理效果。
a.取原水1L,測定其PH值;
b.調整其PH值為6-9;
c.用2ml注射器抽取配製好的PFS溶液,在強力攪拌下加入水樣中,直至觀察到有大量礬花形成,然後緩慢攪拌,觀察沉澱情況。記下所加的PFS量,以此初步確定PFS的用量;
d. 按照上述方法,將廢水調成不同PH值後做燒杯混凝試驗,以確定最佳用葯PH值;
e. 若有條件,做不同攪拌條件下用葯量,以確定最佳的混凝攪拌條件;
f. 根據以上步驟所做試驗,可確定最佳加葯量,混凝攪拌條件等。
注意混凝過程三個階段的水力條件和形成礬花狀況。
a) 凝聚階段:是葯劑注入混凝池與原水快速混凝在極短時間內形成微細礬花的過程,此時水體變得更加渾濁,它要求水流能產生激烈的湍流。燒杯實驗中宜快速(250-300轉/分)攪拌10-30S,一般不超過2min。
b) 絮凝階段:是礬花成長變粗的過程,要求適當的湍流程度和足夠的停留時間(10-15min),至後期可觀察到大量礬花聚集緩緩下沉,形成表面清晰層。燒杯實驗先以150轉/分攪拌約6分鍾,再以60轉/分攪拌約4分鍾至呈懸浮態。
c) 沉降階段:它是在沉降池中進行的絮凝物沉降過程,要求水流緩慢,為提高效率一般採用斜管(板式)沉降池(最好採用氣浮法分離絮凝物),大量的粗大礬花被斜管(板)壁阻擋而沉積於池底,上層水為澄清水,剩下的粒徑小,密度小的礬花一邊緩緩下降,一邊繼續相互碰撞結大,至後期余濁基本不變。燒杯實驗宜以20-30轉/分慢攪5分鍾,再靜沉10分鍾,測余濁。
表1:PFS適用范圍及參考用量
名稱 參考用量 名稱 參考用量
生活飲用水 1:20000-1:200000 紙箱廠廢水 1:5000-1:10000
工業用水 1:20000-1:200000 機加工乳化油廢水 1:5000-1:12000
城市污水 1:10000-1:50000 化工廢水 1:3000-1:10000
電廠廢水 1:10000-1:30000 油田鑽井廢水 1:3000-1:10000
洗煤廢水 1:10000-1:30000 造漆廢水 1:3000-1:8000
鋼鐵工業廢水 1:10000-1:20000 洗毛廢水 1:2000-1:8000
有色選礦廢水 1:8000-1:20000 製革廢水 1:2000-1:6000
冶金選礦廢水 1:8000-20000 印染廢水 1:2000-1:6000
食品工業廢水 1:8000-1:20000 造紙廢水 1:2000-1:6000
電鍍廢水 1:5000-1:10000 污泥脫水 1:100-1:1000
註:上表為參考用量,具體用量應該通過實驗確定。
3) PFS的投加
a. 根據燒杯混凝試驗結果,調整廢水PH值和攪拌條件;
b. 根據水量大小,調整加葯泵流量,按所確定的加葯比例投加;
c. 實際加葯量可能與燒杯混凝試驗有些差異,根據處理水質情況調整;
d. 若配合使用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如PAM,可取得更佳效果;
e. PAM加葯量一般為2ppm左右。
3、聚丙烯醯胺(PAM)的溶解與使用
1) PAM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可分為陰離子型,陽離子型和非離子型,為白色粉末或顆粒,可溶於水,但溶解速度很慢;
2) 陰離子型一般用於廢水處理絮凝劑,陽離子型一般用於污泥脫水;
3) 作為絮凝劑時用葯量一般為1-2ppm,即每處理1噸廢水用葯量約為1-2g;
4) 使用時陰離子型一般配製成0.1%左右的水溶液,陽離子型可配製成0.1%-0.5%;
5) 配製溶液時應先在溶解槽中加水,然後開啟攪拌機,再將PAM沿著漩渦緩慢加入,PAM不能一次性快速投入,否則的話PAM會結塊形成「魚眼」而不能溶解;
6) 加完PAM後一般應繼續攪拌30min以上,以確保其充分溶解;
7) 溶解後的PAM應盡快使用,陰離子型一般不要超過36h,陽離子型溶解後很容易水解,應24h內使用。
ST絮凝劑特性:
ST絮凝劑是種新型的水溶性高分子電解質。它具有離子度高、易溶於水(在整個PH值范圍內完全溶於水,且不受低水溫的影響)、不成凝膠、水解穩定性好等特點,由於ST絮凝劑的大分子鏈上所帶的正電荷密度高,產物的水溶性好,分子量適中,因此具有絮凝和消毒的雙重性能。它不僅可有效地降低水中懸浮物固體含量,從而降低水的濁度:而且還可使病毒沉降和降低水中三鹵甲烷前體的作用,因而使水中的總含碳量(TOC)降低。ST絮凝劑可作為主絮凝劑和助凝劑使用(其用量0.5-0.7PPM相當於明礬50~60PPM),對水的澄清有明顯的效果,特別是對低濁度水的處理,更是其它類型的高分子絮凝劑所不及。ST絮凝劑與傳統使用的無機絮凝劑(如硫酸鋁、鹼式氯化鋁等)相比,具有產生的淤泥量少,沉降速度快水質好,成本低等特點,而且還可採用直接過濾的新工藝,這對傳統的上水處理無疑是一個重大改革。
ST絮凝劑產品的技術指標為:
外觀:無色或淡黃色粘稠液體
含量:≥30%(m/m)
特性粘度:≥40%(m1/g)
離子度:≥50%(m/m)
2、ST絮凝劑的使用方法:
ST絮凝劑可單獨使用,或與硫酸鋁、鹼式氯化鋁復合使用。復合使用時、可減少無機絮凝劑添加量,並大大減少產生的污泥量。
ST絮凝劑的最佳使用濃度是使Zate電位零或接近於零時用量。當用量過多時,反而起分散作用。
ST絮凝劑單獨使用時,其加葯量范圍為0.2-10ppm。
ST絮凝劑在低溫貯存時,將使膠體或液體凍成冰塊,影響它的絮凝活性。因此,應在0-32℃之間貯顧為宜。
ST絮凝劑應可能用中性不含金屬鹽的水來配製貯備液。貯備液一般配成1%、0.5%或0.1%的液體。與其它高分子絮凝劑一樣,ST絮凝劑在剪切力較高的高速攪拌下,將會被切斷分子鏈,從面降低絮凝劑性能。因此,溶解、輸送和絮凝過程,都不要使用較高速度的旋轉攪拌機和離心泵。一般溶解和絮凝時可用吹入空氣或用約100轉/分低速的螺旋式攪拌為宜。輸送則盡可能利用位差或排液泵為宜。
ST絮劑的效果與加入方法有很大關系,為使ST絮凝劑與懸浮物能充分混勻,絮凝劑應盡可能稀釋並多次加入。
為了使ST絮凝劑的分子鏈既不被剪斷,同時又能與處理體系充分混合,可採用:(一)在處理物流動管中多次分散加入ST絮凝劑;(二)用壓縮空氣攪拌;(三)用螺旋槳攪拌器在100轉/分低速下進行。形成絮凝塊後,便要避免攪拌。
3、ST絮凝劑廣泛應用於凈水、破乳、造紙雙元助留、造紙漿液陰離子雜質消除等領域。
PAM和鋁鹽混凝劑聯用凈水效果經濟分析 【列印此頁】 【返回】
發布日期:[2008-2-25] 共閱[286]次
摘要: 本文試驗研究了聚丙烯醯胺和聚合氯化鋁或硫酸鋁聯用除濁、除UV254和CODMn的效果,結果表明:聚丙烯醯胺和聚合氯化鋁或硫酸鋁聯用,比單獨用聚合氯化鋁或硫酸鋁的除濁效果顯著,而對UV254和CODMn去除率提高幅度不大,但可大量減少無機混凝劑用量和減少污泥濕基重量,從而減少水廠凈水處理成本和污泥處理量。
關鍵詞: 聚丙烯醯胺 污泥濕基重量 經濟分析
混凝是以地面水為水源的自來水處理廠不可缺少的基本凈水工藝,國內各水廠大多使用無機混凝劑,投葯量大,產生的污泥數量多、體積大,難以處理,而且凈水效果也不盡如意。有機高分子聚丙烯醯胺(PAM)優良的助凝效果早已為人們熟知,但受其單體毒性、投加量及投加方式優化等問題的影響,國內自來水廠較少使用。然而研究表明:只要嚴格控制PAM投加量及產品單體含量,其在水廠使用不但可以提高凈水效果,而且是最有效減少污泥數量、體積及改善污泥脫水性質的途徑[1]。歐洲、美國已經有相當數量的給水廠選用聚丙烯醯胺作為給水處理的一種絮凝劑。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水廠污泥處理已為人們所重視,我國有些城市的新建水廠及原有水廠已將污泥處理提上議事日程,有的水廠污泥處理工程已建成投產。同濟大學在自來水廠使用PAM助凝和污泥處理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一定的經驗。
1 試驗部分
取某河水水樣,進行投加不同的混凝劑和聚丙烯醯胺的實驗室混凝攪拌試驗。
1.1 儀器與試劑
SC-956實驗攪拌機(湖北省潛江縣儀器廠);2100N濁度儀(HACH公司);751GW分光光度計(惠普上海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聚合氯化鋁(以下簡稱PAC,Al2O330%,鹽基度65-80%,2300元/噸,上海五四凈水劑廠);
硫酸鋁(以下簡稱AS,Al2O310%,900元/噸,上海五四凈水劑廠);
聚丙烯醯胺(以下簡稱PAM,AN910PWG,陰離子型,分子量1.42×107,單體含量0.008%,水解度20.5%,26000元/噸,法國SNF公司)。
1.2 攪拌試驗
攪拌試驗過程:一組燒杯,各取1L水樣,在快速攪拌中(140r.min-1)加入無機混凝劑,攪拌1min,
然後轉至慢速攪拌(30 r.min-1)15min;靜置30min後取上清液測定濁度、CODMn和紫外吸光度。
PAM則於快速攪拌(140r.min-1)1min後加入,轉至中速攪拌(100r.min-1)30s,再轉至慢速攪拌(30 r.min-1)15min。
紫外吸光度在254nm處進行,水樣測定前用0.45um膜過濾水樣。
1.3 污泥濕基重量
小心傾去上清液,直至燒杯中約剩50ml泥和水,然後用濾膜過濾至無水珠滴下稱重。
2 結果與討論
2.1 凈水效果比較
試驗的原水主要水質情況:水溫=24℃;pH=7.2;濁度=196NTU;UV254=0.176;CODMn =7.12mg/l。混凝攪拌試驗結果,整理成圖1至圖6表示。
從圖3至圖6可以看出:PAM和無機混凝劑聯合使用對UV254和CODMn去除效果均有提高,但幅度不大,因為PAM不能產生對有機物質具有吸附作用的水解產物,其對有機物的去除僅因提高固液分離效果得以提高。最為顯著的是濁度的去除效果提高(見圖1和圖2),這是因為先加入的無機混凝劑和膠粒負電荷起電中和作用使膠體脫穩,去除了大的懸浮粒子,而高分子絮凝劑PAM能使被中和的膠體顆粒及很細微的膠粒迅速吸附和橋聯,可去除很微細的膠粒,從而去濁效果大大提高。
2.2 污泥濕基重量比較
表2 投加AS和AS+PAM 產生的污泥濕基重量比較 不加PAM 加0.2mg/lPAM
編號 1 23 4 5
1 2 3 4 5
投加AS(mg/l) 10 20 30 40 50
10 20 30 40 50
剩餘濁度(NTU) 48.7 17.7 11.7 5.41 2.23
15.2 6.27 2.34 1.32 1.28
污泥濕 基重量(g) 1.7121 1.9273 2.0384 2.2671 2.7837
1.0718 1.1925 1.2079 1.4219 1.6310
由表1和表2可見:加入PAM後,各污泥濕基重量分別減少約40%,究其原因可能是單獨投加鋁鹽時污泥中一般以無機金屬氫氧化合物為主,這些化合物帶大量的結合水,造成污泥含水率增高,體積龐大[2]。而加入PAM,一方面可減少無機混凝劑的量,從而減少金屬氫氧化物沉澱及結合水,另一方面形成的絮體緊密,可「壓縮」絮體孔隙中的水和減少無機金屬氫氧化合物和水的結合位。
2.3 經濟技術分析
加入有機絮凝劑PAM後, 污泥濕基重量減少很多,取剩餘濁度為5NTU左右的水樣進行比較(表1中的兩個2號之間,表2中的兩個4號之間):10mg/lPAC產生的濕基污泥量為1.3970g,5mg/lPAC+0.2mg/lPAM產生的濕基污泥量為0.8764g,前者多產生的濕基污泥量0.5206g,測其含固率為10.38%,則其折算成干污泥量0.05404g。 同樣可以計算出40mg/lAS比20mg/lAS+0.2mg/lPAM多產生干污泥量0.06436g(測得40mg/lAS產生的濕基污泥含固率為5.99%)。根據上海閔行水廠一車間的污泥處理經驗排泥水折算成干污泥的處理費用為912.32元/噸干泥[3]。以水廠處理萬噸水為例進行經濟分析見下表3和表4:
表4 用AS+PAM,萬噸水可節約處理費用(元)
干泥量(t) 節約污泥處理費用(元) 總計節約處理費用(元)
0.06436g/l=0.6436t/萬t 0.6436×912.32元/t=587.17元 587.17+128=715.17元
絮凝劑用量 節約絮凝劑費用(元)
40mg/l=0.4t/萬t (0.4×900)-(0.2×900+0.002×26000)=128元
20mg/l=0.2t/萬t
0.2mg/l=0.002t/萬t
3 小結
(1)PAM和無機鋁鹽混凝劑聯用比單獨用無機鋁鹽混凝劑,可以使去濁效果明顯改善,而對去除CODMn和UV254改善很少;
(2)PAM和無機鋁鹽混凝劑聯用比單獨用無機鋁鹽混凝劑,可使污泥濕基重量減少40%左右;
(3)PAM和無機鋁鹽混凝劑聯用比單獨用無機鋁鹽混凝劑,可降低污泥處理費和凈水加葯費用,從而能降低總的凈水成本;
(4)用於飲用水處理的PAM,其單體AM含量均應小於0.05%,PAM投加率一般均少於1mg/l,足以保證飲用水的安全性。我國許多以地面水為水源的凈水廠(特別是原水濁度較高的凈水廠)在用混凝劑的同時,適量投加PAM,將具有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陽離子型PAM的價格較高(一般為陰離子價格的兩倍左右),而非離子型PAM溶解性較差,對這兩種類型PAM和無機混凝劑聯用時的凈水效果,有待進一步探討。
4. pam是什麼用來污水處理
pam是聚丙烯醯胺。聚丙烯醯胺(PAM)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不溶於大多數有機溶劑,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可以降低液體之間的磨擦阻力,按離子特性分可分為非離子、陰離子、陽離子和兩性型四種類型。
在原水處理中與活性炭等配合使用, 可用於生活水中懸浮顆粒的凝聚、澄清。
用有機絮凝劑丙烯醯胺代替無機絮凝劑, 即使不改造沉降池, 凈水能力也可提高 20%以上; 在污水處理中, 採用聚丙烯醯胺可以增加水回用循環的使用率, 還可用作污泥脫水; 工業水處理中用作一種重要的配方葯劑。聚丙烯醯胺在國外應用領域是水處理, 國內在此領域的應用正在推廣。
在飲用水處理與工業廢水處理中, 聚丙烯醯胺與無機絮凝劑配合使用, 可明顯改善水質;提高絮體強度與沉降速度。聚丙烯醯胺形成的絮體強度高, 沉降性能好, 從而提高固液分離速度。
(4)amceo污水處理擴展閱讀
使用特性:
1、絮凝性:PAM能使懸浮物質通過電中和,架橋吸附作用,起絮凝作用。
2、粘合性:能通過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作用,起粘合作用。
3、降阻性:PAM能有效地降低流體的摩擦阻力,水中加入微量PAM就能降阻50-80%。
4、增稠性:PAM在中性和酸條件下均有增稠作用,當PH值在10以上PAM易水解。呈半網狀結構時,增稠將更明顯。
5. 請問一下,污水處理的CEO的。請問一下污水處理CEO的。請問一下,生活污水處理氨氮高了,要怎麼才
氨氮是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於水中的氮。生物法是利用各種微生物的協同作用,通過氨化、硝化、反硝化等一系列反應使廢水中的氨氮最終轉化為氮氣排放從而去除氨氮的方法,主要包括傳統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厭氧氨氧化等工藝。高濃度的氨氮對硝化過程有抑製作用,因此生物法常用來處理含有機物較多但氨氮濃度相對較低的生活廢水。生活污水處理的氨氮是通過硝化工藝來除去,污水處理出水氨氮高了是硝化工藝不徹底所導致。
對應處理的方法:
1、解決炭源不足的問題
2、控制有氧階段DO為0.5 mg/L
附:炭源消耗及補充的工作原理
硝化反應過程:在有氧條件下,氨氮被硝化細菌所氧化成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他包括兩個基本反應步驟:由亞硝酸菌(Nitrosomonas sp)參與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的反應;硝酸菌(Nitrobactersp)參與的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的反應,亞硝酸菌和硝酸菌都是化能自養菌,它們利用CO2、CO32-、HCO3-等做為碳源,通過NH3、NH4+、或NO2-的氧化還原反應獲得能量。硝化反應過程需要在好氧(Aerobic或Oxic)條件下進行,並以氧做為電子受體,氮元素做為電子供體。其相應的反應式為:
亞硝化反應方程式:
55NH4++76O2+109HCO3→C5H7O2N+54NO2-+57H2O+104H2CO3
硝化反應方程式:
400NO2-+195O2+NH4-+4H2CO3+HCO3-→C5H7O2N+400NO3-+3H2O
硝化過程總反應式:
NH4-+1.83O2+1.98HCO3→0.021C5H7O2N+0.98NO3-+1.04H2O+1.884H2CO3
通過上述反應過程的物料衡算可知,在硝化反應過程中,將1克氨氮氧化為硝酸鹽氮需好氧4.57克(其中亞硝化反應需耗氧3.43克,硝化反應耗氧量為1.14克),同時約需耗7.14克重碳酸鹽(以CaCO3計)鹼度。
在硝化反應過程中,氮元素的轉化經歷了以下幾個過程:
氨離子NH4-→羥胺NH2OH→硝醯基NOH→亞硝酸鹽NO2-→硝酸鹽NO3-。
6. 污水處理過程中PAC與PAM的比例是多少
PAM是有分來子量的。PAC 要看水的源濃度。
PAC的投加量在每千噸污水10-20kg,PAM的投加量在每千噸污水0.25-0.5kg。
陰離子型APAM(分子量在1800-2000萬)、陽離子型CPAM(分子量在1000萬)、兩性離子型Am-PAM和非離子型NPAM。粉狀含固量大於92%,相對分子質量為(500-800)×104,膠體含固量為(8±0.2)%。
PAC為聚合氯化鋁,PAM為聚丙烯醯胺,前者為絮凝劑,後者為助凝劑,通常聯合使用,一般情況下先加PAC,後加PAM,有時可能需要加酸或鹼調節PH。兩者主要用於混凝沉澱池,即物化處理工段,工業廢水處理中常用。如果處理工藝為先生化後物化,則投加量PAC約0.1%(國標,10%有效含量),PAM約1-3ppm,即每萬噸水分別投加PAC約10噸,PAM10-30kg。如果工藝為先物化後生化,則將以上投加量加倍。實際的投加量根據水質有所不同,需要根據現場微調。
7. 污水處理中的高分子絮凝劑對生鐵有腐蝕作用嗎
高分子絮凝劑主要用於生活飲用水的凈化和工業廢水,特殊水質的處理(如含油污水,印染造紙污水、冶煉污水,含放射性特質,含Pb,Cr等毒性重金屬和含F污水等)。此外在精密鑄造、石油鑽探、製革、冶金造紙等方面也有廣泛用途。
給水處理:
以地面水為水源時,去除濁度和細菌。經混凝沉澱後一般濁度小於10 度。
廢水處理
工業廢水:用於處理一些特殊的廢水,脫色、去除懸浮物等。
印染廢水處理:適用於含顏料、分散染料、水溶性分子量較大的等染料廢水處理。混凝劑的選擇與染料種類有關,需做混凝試驗。可以單獨用無機混凝劑,也可和有機高分子絮凝劑聯用。
採用PAC 混凝劑,投加量為140mg/L 時, COD和BOD去除率為90%。
含油廢水處理:乳化油顆粒小、表面帶電荷,加混凝劑,壓縮雙電層。
通常採用混凝氣浮工藝。
高分子絮凝劑作為水處理葯劑的具體用途:
1、不需加其它助劑,絮凝體形成快而粗大,活性高,沉性高,沉澱快。因而對高濁度水的凈化效果特別明顯。
2、適應PH值范圍寬,降低原水中PH值小,因而對管道設備無腐蝕作用。
3、脫色、去污力強。凈水效果是AL2(SO4)3的4-6倍,ALCL3的3-5倍。用量小,效力大;成本低,效益高等優點。
8. 污水處理氨氮高怎麼辦
問題一:污水處理氨氮值高怎麼降 水中氨氮超高的話,如果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會嚴重影響環境,環保局在這塊也是嚴查,必須找專業的環保公司處理才行,針對這種高氨氮廢水,依斯倍環保採用脫氨膜法處理,工藝原理就是氨氮在水中存在以下電離平衡:NH4+ + OH- = NH3・H2O將pH調至鹼性後,在加熱條件下利用脫氨膜使氨氮從水中分離,這種方法比傳統的吹脫法運行成本低,佔地面積小,後期維護方便等優點。
問題二: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氨氮高怎麼處理 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氨氮高,簡單而又最快最穩定的解決辦法是安裝一台微生物發生器,微生物發生器主要優點如下:
1、自動化程度高,污水處理效果好
該設備採用三級發生、交替運行、逐級衍生、對數增長技術,致使發生器產生微生物的密度高達達到1.8×1020CFU/ml,高密度微生物釋放進入微生物凈化處理設備後,微生物凈化處理設備中生物量迅速提高到2.0×104mg/L以上,能將污水中的污染物徹底分解成CO2和H2O,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
2、適應范圍廣
該設備為比較理想的污水生物凈化處理設備,可根據不同種類、不同性質、不同環境的污水處理需要,生成不同種群、不同菌屬、不同溫度、不同污水處理需要的微生物,特別適合城鎮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醫療污水、工業廢水、畜禽養殖廢水、高鹽廢水、高氨氮廢水、有毒有害廢水、重金屬廢水、垃圾滲濾液等廢(污)水處理的需要。
該設備還可直接與接觸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溝、SBR等舊污水處理工程配套,在既不變動污水處理工藝,也不改動土建工程的條件下,實現污水處理升級擴容、污泥減量、脫氮除磷、中水回用等多種用途。該設備還可用於景觀、河道、湖面、河流、鹹水湖、海灣、土地等領域去除微污染,保護公共環境。
3、經濟效益突出
該微設備產生的是高密度優勢微生物菌群,能快速食掉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淤泥,且不產生臭味,不用污泥脫水機、污泥傳輸機、泥餅外運車、廢氣處理設備和大功率的鼓風曝氣設備,與傳統方法比較,能耗是活性污泥法的1/8,設備投資可節約百分之七十,還可在淺層水池上運轉,從而使污水處理池體積縮小、深度減淺,大大降低了一次投資費用和長期管理費用。
4、管理方便,安全可靠
該設備產生的高密度微生物菌群通過射流進入處理池後,能迅速減少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和固體懸浮物(TSS),並有極強的脫氮除磷功能,還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使5類水轉變成3類以上,7天內消除污水中的臭味,10天內吃掉污水中50%左右的淤泥,每天降解20%的BOD,10-15天內實現達標排放或中水回用。
採用該設備處理污水無污泥膨脹之憂,也不受操作員學歷年齡限制,管理方便,安全可靠。
5、沒有二次污染,營造綠色環境
隨著高密度微生物菌群發生量的不斷增加,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也越來越少,大量的微生物因缺少BOD而失去存活能源自滅,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未自滅微生物還可成為魚類和浮游生物的餌料,進而形成良性的生態處理凈化過程,沒有臭味、不產生污泥、無二次污染,營造綠色環境。
6、不受氣候影響,完成生化處理
採用傳統的生化法處理污水,受到氣候及水溫變化影響,當溫度每降低10度,微生物的酶促反應速度就降低1-2倍,氣候導致微生物的活性不足,造成污水處理效果不好,不但威脅著北方污水處理廠,對於南方冬天的污水處理廠也是嚴俊的考驗,貴州長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專利產品微生物凈化處理設備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該發生器系統產生的高濃度微生物菌群釋放進入微生物凈化處理系統後,其生物量訊速達到2.0×104mg/L以上,使微生物凈化處理設備中生物濃度較活性污泥提高10倍,填補了因水溫低而導致生物量不足,污水處理效果差的技術難題。
7、解決活性不足,確保水質達標
採用傳統的生化方式處理高濃度、高氨氮、高鹽量、有毒性、重金屬廢水,由於微生物在這些污水中的成活少、數量小、致使污水處理後出水水質差、效果不穩定、難以達標排放。微生物凈化處理設備以獨特的方式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該微生物發生系統能將生產出的1.8×1020CFU/ml以上......>>
問題三:污水處理氨氮高怎麼辦? 減少進水量,減小內迴流比,延長好氧單元 的實際水力停留時間,提高硝化效果密切關注其他水質指標及污泥指標的變化;
盡量避免出現污泥解體或污泥膨脹現象;若出現該情況則應迅速向系統中投加氓凝劑或鐵鹽,改善污泥絮凝及沉降性能;
關注 pH 及 TP 情況,盡量保證系統處於弱鹼性環境,必要時向系統中投加適量的Na2C03以補充硝化所需的鹼度;
若反應器內TP濃度顯著低於平時水平,則應向系統中補充適當的磷酸二氫餌或磷肥,改善污泥的絮凝效果及硝化能力;
加大外迴流比、維持生化單元相對較高的 污泥濃度,提高系統的抗沖擊負荷能力;
適當提高 DO 濃度 (2.5 -4.0 mglL) ,改善 硝化效果;
待這部分污泥進入二沉池後,減少外迴流量並增大剩餘污泥排放量,將此部分污泥盡快進行 無害化處理;
若條件允許,可以分別測定污泥呼吸指數 及硝化速率,協助超標原因的判斷;
加大取樣化驗分析頻次,檢驗所採取的應 急措施對出水水質的改善效果,否則應更換其他方 法或多種方法聯用,盡量縮短處理系統的恢復時間。
山東博斯達環保為您解答,謝謝
問題四: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氨氮過高出水不斷升高是怎麼回事? 只有硝化過程可將按氮轉化為硝酸鹽或是亞硝酸鹽,也不至於升高,可能是污水只處理到碳化階段,沒搐進入硝化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某些有機氮轉化為氨氮吧!
沒有進入硝化階段應該是比較籠統,有機氮在硝化階段之前的氨化階段將有機氮轉化為了氨態氮,這樣造成了前後的測量以後不降反升。
1.通過曝氣生物濾池後廢水中的有機氮被氨化為氨氮,所以監測氨氮會發現升高了;
2.曝氣池內濾料和曝氣方式的選擇有問題,池內的污泥基本是一繁殖就隨出水排出,沒有污泥齡的保證自然硝化菌無法形成,也就是說NH4-N升高了,卻沒有被去除;
3.曝氣生物濾池的氣量不能大且必須均勻,對於進水COD較高的廢水並不合適,當然接觸氧化工藝例外;
問題五:污水中氨氮超標怎麼辦? 廢水中氨氮去除最傳統的工藝是吹脫法,但這種工藝存在佔地面積大、運行成本高、噪音大等缺點。目前針對氨氮廢水處理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脫氨膜法,此設備技術NH3的分離和吸收是在膜絲的內外側同時完成,省卻傳統工藝吹掃空氣的動作,節省了大量的電耗,還提升了氨氮去除率。
問題六:氨氮高是什麼引起的 氨氮(NH3-N)主要來源於餌料(飼料)、水生動物的排泄物、肥料及動物屍體分解等。氨氮為水體中主要廢氮,在池水pH值較高時,氨氮可以返回大氣,或是以氮氣形式回到大氣中,也有部分被水生植物消耗,部分被底質吸附。氨氮通常是由於在氧氣不足時含氮有機物分解而產生,或者是由於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細菌還原而生成。
問題七:請問一下,污水處理的CEO的。請問一下污水處理CEO的。請問一下,生活污水處理氨氮高了,要怎麼才 氨氮是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於水中的氮。生物法是利用各種微生物的協同作用,通過氨化、硝化、反硝化等一系列反應使廢水中的氨氮最終轉化為氮氣排放從而去除氨氮的方法,主要包括傳統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厭氧氨氧化等工藝。高濃度的氨氮對硝化過程有抑製作用,因此生物法常用來處理含有機物較多但氨氮濃度相對較低的生活廢水。生活污水處理的氨氮是通過硝化工藝來除去,污水處理出水氨氮高了是硝化工藝不徹底所導致。
對應處理的方法:
1、解決炭源不足的問題
2、控制有氧階段DO為0.5 mg/L
附:炭源消耗及補充的工作原理
硝化反應過程:在有氧條件下,氨氮被硝化細菌所氧化成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他包括兩個基本反應步驟:由亞硝酸菌(Nitrosomonas sp)參與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的反應;硝酸菌(Nitrobactersp)參與的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的反應,亞硝酸菌和硝酸菌都是化能自養菌,它們利用CO2、CO32-、HCO3-等做為碳源,通過NH3、NH4+、或NO2-的氧化還原反應獲得能量。硝化反應過程需要在好氧(Aerobic或Oxic)條件下進行,並以氧做為電子受體,氮元素做為電子供體。其相應的反應式為:亞硝化反應方程式:55NH4++76O2+109HCO3→C5H7O2N+54NO2-+57H2O+104H2CO3硝化反應方程式:400NO2-+195O2+NH4-+4H2CO3+HCO3-→C5H7O2N+400NO3-+3H2O硝化過程總反應式:NH4-+1.83O2+1.98HCO3→0.021C5H7O2N+0.98NO3-+1.04H2O+1.884H2CO3通過上述反應過程的物料衡算可知,在硝化反應過程中,將1克氨氮氧化為硝酸鹽氮需好氧4.57克(其中亞硝化反應需耗氧3.43克,硝化反應耗氧量為1.14克),同時約需耗7.14克重碳酸鹽(以CaCO3計)鹼度。在硝化反應過程中,氮元素的轉化經歷了以下幾個過程:
氨離子NH4-→羥胺NH2OH→硝醯基NOH→亞硝酸鹽NO2-→硝酸鹽NO3-。
問題八:污泥處理污水中如何去除氨氮 你的進水指標都沒給,什麼知道問題在哪裡?
也許你的氨氮進水指標高達100多,而出水達到12-14之間,這個去除率已經非常高了,你還有什麼不滿意。還有BOD呢?
你提問都不專業,我們有什麼專業的回答!
9. 污水處理站做到一級A標排放有什麼工藝
一級a和一級b的標准水質雖然差的不多,但是建設成本和處理成本相差挺大。一般一級專b如果進水磷濃度不高的話,屬平時可以不加除磷,運行穩定時候二級出水就可以達標。而一級a的二級處理設施停留時間要加長,內迴流比例要提高,而且必須增加深度處理構築物(一般採用混合沉澱過濾工藝),建設成本高了,污水廠運行需要的水頭損失高了,能耗也高。同時,一級a的出水總磷為0.5mg/l,一般生物處理除磷是達不到的,因此必須設置化學除磷,日常加量也多了。對於1500方小規模,初略估計,一級a的處理成本要高0.4~0.5元,運行成本要高0.2元左右,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