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何謂城市污水處理工程
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就是利用各種設施設備和工藝技術,將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質從水中分離去除,使有害的物質轉化為無害的物質、有用的物質,水則得到凈化,並使資 源得到充分利用。
城市污水處理技術通常有物理處理技術、化學處理技術、物理化學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等。
典型的物理處理技術在城市污水處理中應用的有沉澱技術、過濾技術、氣浮技術等。
典型的化學處理技術和物理化學處理技術有中和、加葯混凝、離子交換等。
典型的生物處理技術有好氧性氧化分解和厭氧生物發酵技術。
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實際上是以上這些技術的應用與組合。
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按流程和處理程序劃分,可分為預處理工藝,一級處理工藝、二級處理工藝、深度處理工藝和污泥處理工藝,以及最終的污泥處置。
預處理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預處理工藝通常包括格柵處理,泵房抽升和沉砂處理。格柵處理的目的是截流大塊物質以保護後續水泵管線、設備的正常運行。泵房抽升的目的是提高水頭,以保證污水可以靠重力流過後續建在地面上的各個處理構築物。沉砂處理的目的是去除污水中裹攜的砂、石與大塊顆粒物,以減少它們在後續構築物中的沉降,防止造成設施淤砂,影響功效,造成磨損堵塞,影響管線設備的正常運行。一級處理工藝:主要是初級沉澱池,目的是將污水中懸浮物盡可能地沉降去除,一般初次沉 淀池可去除50%左右的懸浮物和25%左右的BOD5。
二級處理
主要是由曝氣池和二次沉澱池構成,利用曝氣風機及專用曝氣裝置向曝氣池內供氧,主要目的是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將污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變成CO2和H2O,這也就是耗氧技術。曝氣池內微生物在反應過後與水一起源源不斷地流入二次沉澱池,微生物沉在池底,並通過管道和泵回送到曝氣池前端與新流入的污水混合;二次沉澱池上面澄清的處理水則源源不斷地通過出水堰流出污水廠。
深度處理:是為了滿足高標準的受納水體要求或回用於工業等特殊用途而進行的進一步處理 ,通用的工藝有混凝沉澱和過濾。深度處理的末端往往還要有加氯要求和接觸池。隨著城市社會經濟的高水平發展,深度處理是未來發展的需要。
污泥處理
主要包括濃縮、消化、脫水、堆肥或家用填埋。濃縮有機械濃縮 或重力濃縮,後續的消化通常是厭氧中溫消化,也就是厭氧技術。消化產生的沼氣可作為能源燃燒或發電,或用於作化工產品等。消化產生的污泥性質穩定,具有肥效。
㈡ 市區應該在哪建立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
你好,自來水廠和污水廠的選址要盡可能的滿足以下幾方面的條件:
選址符合當地的土地利版用規劃、環境權功能區劃、環境保護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還要盡可能與其他有關規劃相協調。
要根據區域供水人口數量、企事業單位需水量,合理確定自來水廠規模,管網鋪設等。
自來水廠要選在水源地附近,減少管網鋪設距離,一般位於市區河流上游來水方向。
污水廠要根據收納污水的數量、種類確定合適的處理工藝、建廠規模,確保足夠的處理和收水能力。
污水廠的選址要盡可能的位於市區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不得位於上風向。要與附近居民區
有足夠的衛生防護距離。
污水廠位置盡可能位於產生污水排放量較多、企事業單位較集中的區域,盡可能減少污水管網
鋪設長度,更有利於對區域污水的納管。
污水廠應選址在所在市區段河流下游,防止和降低因污水廠尾水排放對河流(市區段、水源地)的污染。
㈢ 蘇州市福星污水處理廠在那
1、蘇州市福星污水處理廠位於蘇州市西南角,西、南面為京杭大運河(尾水受納水體),佔地7.5公頃,服務區域包括蘇州城區西片和南片約為46KM,服務人口約25萬,一期設計規模為8萬噸/日(二期設計規模為10萬噸/日)。福星污水處理廠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設計,採用先進的UNITANK工藝,在中國(除澳門外)尚屬首家採用此工藝的污水處理廠,核心設備全部國外進口,一期總投資約1.55億元人民幣,於2002年底正式投產。
2、城東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蘇州古城區和城東新區包括蘇安新村、東港新村、東環新村、宏富新村和里河新村等小區,以及工業園區啟動區的生活污水。該廠位於古城區以東,相門外約850米,佔地約54畝,服務范圍為19.2km2,受益人口約37萬。處理工藝採用常規生物處理法——活性污泥鼓風曝氣法,污泥經濃縮,消化和脫水後外運農用。
城東污水處理一期工程從1985年1月動建,1988年10月一級處理試運轉,1989年6月二級處理試運轉。為解決蘇州工業園區啟動區的生活污水出路,又增設了二級處理1.5萬m3/d,該項目從94年動建。城東廠目前二級處理總量為4.0萬m3/d,一級處理總量為9.25萬m3/d,一期工程投資1081.4萬元,擴建工程投費約1561.356萬元,城東污水處理廠工程由上海市政設計院設計。城東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收集系統以干將河為界城南地區的生活污水由西南向東北匯集至平直污水中途提升泵房,城北地區的生活污水由西北向東南匯集至懸橋污水中途提升泵房,經提升後匯入干將路干管,然後至相門污水中途提升泵房,經提升後至城東污水處理廠進水泵房。蘇州工業園區的部分生活污水,匯集蘇斜路污水中途提升泵房,與城東新區的生活污水匯合流入東環進水泵房,到城東污水處理廠處理。
城東污水處理廠主要接納生活污水,及部分與生活污水類似的工業污水和初雨徑流,設計水質進廠指標為BOD5=250 mg/l,SS=250 mg/l,經處理後出廠水水質BOD5<20 mg/l,SS<30 mg/l,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城東污水處理廠的建成投產對改善古城區河道水污染狀況,保持姑蘇水城秀美風貌,保護太湖流域水資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東廠投產以來,運行正常、工藝穩定,污水處理效果良好,完全達到設計的預定要求。2000年處理污水1466.28萬m3 ,日平均處理4.01萬m3/d,平均出廠水質BOD5、SS、CODcr分別達到7.8 mg/l和22mg/l、46.1mg/l。2001年處理污水1466.16萬m3 ,日平均處理4.02萬m3/d,平均出廠水質BOD5、SS、CODcr分別達到7.4mg/l、20mg/l和44.5mg/l。近年來,污水處理量年年達到設計規模,出水水質均低於建設部頒發的《城市污水廠污水、污泥排放標准》(CJ3025-93)的規定值即BOD5、SS、CODcr分別小於30mg/l、30mg/l和120mg/l。城東廠的污水處理極大的減輕了有機物污染,為整治市區水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
3、 婁江污水處理廠地理位置處於蘇州市區東北角,位於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工業北區內,是市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一個重要子項目,婁江污水處理廠佔地8公頃,設計日處理能力14萬噸計劃分二期實施,全部建成後,將與日處理為4萬噸的城東污水處理廠共同承擔蘇州市中心規劃區東北片(古城區、城東地區、城北地區)以及洋板涇工業區排水區域的污水處理。
婁江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於2000年12月9日開始建設,2004年1月8日竣工。污水處理規模為6萬噸/日,總投資概算為1.45億元。處理工藝採用交替式活性污泥法,二級生化處理。設計進廠水質CODcr:360mg/l,BOD5:180mg/l,SS:250mg/l,NH3-N:35mg/l,設計出水水質CODcr:60 mg/l,BOD5:20mg/l,SS:20mg/l,NH3-N:15mg/l。廠內主要設備由日本國際協力銀行提供貸款,通過國際招標引進美國、日本、德國、瑞典、韓國等企業生產的設備和控制系統。處理後的出廠水經出水泵房提升後排入婁江(鳳凰涇下游500m)。
4、 城西污水處理廠位古城區以西,三香路寺涇橋南,佔地面積33.1畝。本廠隸屬於蘇州市排水管理處,主要接納新村住宅群,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部分單位排放的生活污水,現服務區域東起古城河以西,西至西環路北起干將路,南至胥江。服務面積5.6K㎡,總服務人口6.6萬人。處理工藝採用傳統曝氣活性污泥法。
城西污水處理廠於82年4月開始建設,83年6月一級處理投產運行,85年9月二級處理投產運行,日處理污水5000m3。後於89年開始擴建,擴建部分93年正式運行,日處理量為12500m3。遠期將達20000m3。總投資為13000.9萬元,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院設計。
該廠處理污水性質屬生活污水,設計進廠污水濃度為BOD=250㎎/l,SS=250㎎/l;處理後出水達到BOD5<20㎎/l,SS<30㎎/l。經處理後污水排入里雙河,後流入城外大運河,初沉池和二沉池剩餘污泥經濃縮池自然濃縮後外運填埋。
㈣ 陝西的污水處理廠有哪些
寶雞市十里鋪污水處理廠
寶雞市區沿渭河川道帶狀分布,渭河是寶雞市的主要納污水體,近年來渭河水質嚴重污染,兩岸地下水資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在渭河下游十里鋪建設一座日處理污水 12萬m3的污水處理廠,將解決福臨堡、八里橋、市中心、上馬營、十里鋪等五個片區的污水處理問題。新建污水處理廠服務區域面積19.5km2,占市區總面積50%,服務區域現況人口約35萬人,占市區總人口60%。
寶雞市十里鋪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經省計委陝計投資(2001)275號文批復立項,項目《初步設計》經陝計項目(2001)907號文批復。項目由寶雞市城建局主管,寶雞市十里鋪污水處理廠籌建處負責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批准概算總投資1.43億元。資金來源為國債、貸款和自籌。設計規模為日處理污水12萬m 3,其中,一期(本期)日處理污水9萬m3 。二期擴建到每日12萬m3,工程佔地89.9畝。工程採用先進的改良型SBR二級生化污水處理工藝,處理後的污水達到一級排放標准,其中每日有1萬m 3再深度處理,達到回用水標准。工程2002年9月開工,計劃工期兩年,預計2004年6月可提前竣工。
十里鋪污水處理廠工程進展順利。至目前已完Ⅰ #、Ⅱ#、Ⅲ#(單池容積30000m 3)SBR生物池的土建施工;總進水井、進水渠道、提升泵房、旋流沉砂池和砂水分離間的土建工程;污泥處理區完成了污泥濃縮池、污泥脫水機房和污泥儲運間主體工程;附屬工程完成了總、分變配電室的土建工程。成套設備和主要材料已陸續到場驗收和安裝。管道、線纜安裝工程也在同期進行。截止目前工程累計完成投資8379萬元。
現污水處理廠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土建施工和設備安裝已完成主要工作。收集的城市污水已於2004年3月陸續進池,開始生物菌種和活性污泥的培養,道路、圍牆、綠化、綜合樓等後續工程的建設施工;成套設備的聯合試運轉;SBR處理工藝的調試和投運等將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合理壓縮工期,加快施工進度,爭取在2004年6月全面竣工,確保6月底三個系列生物池SBR污水處理工藝順利運行,達到設計排放標准。
公司地址:寶雞市新建路西段13號
郵 編:721000
聯系電話:0917-3230206
漢中市城市污水處理廠
1、污水處理廠概況:
漢中市城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順利通過環保驗收並投入正式運行。漢中市城市污水處理廠是漢江沿線陝西段第一家建成投運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它的建成緩解了漢江的水污染狀況,切實保障了作為南水北調工程中線水源的漢江水質。
該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為日處理城市污水10萬噸,一期工程日處理城市污水5萬噸/年。該項目是利用國債、政府投資、銀行貸款及丹麥政府設備貸款興建的對城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凈化處理的一項重要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採用DE氧化溝工藝的二級生化污水處理廠。經過一年的試運行,其出水、出泥各項指標均按照國家標准嚴格控制,穩定達標,具備了正式運行的條件。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可處理漢中市城區50%—60%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包括漢江制葯廠、氮肥廠等十幾家企業的生產廢水和城東居民的全部生活污水。該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成後,其服務范圍可覆蓋漢中市的大部分城區,同時將開發中水回用工程,在減輕漢江水污染的同時又能有效的節約水資源。
2.工藝流程及說明
(1)一期採用性污泥處理工藝,即吸附生物降解法。
其工藝流程如下圖:
污水→ 廠外泵站→ 粗格柵→ 廠內提升泵房→ 細格柵¬→ 曝氣池沉澱池→ 選擇池 →氧化溝 →終沉池 → 接觸池→漢江(見筆記)
污水進入工廠後先要通過粗格柵隔去大件的垃圾,像膠袋、樹葉等等。垃圾出來後會由環衛部門處理。由於由管道進廠的水水位很低(廠區比水平線還高),為了工作方便,提升泵房就起了很大作用。這里採用的是6台3000立方米/小時的潛水提升泵,水泵揚程為17米,這樣後面的工序就可在地面進行了。 細格柵是去小件的垃圾。
曝氣沉砂池是用於去除污水中細小的無機顆粒(如泥砂,煤渣等)以及表層的油。
接下來的是除污的關鍵之處。分為兩個部分,曝氣池和沉澱池。先在曝氣池的水中混入活性污泥(一種由微生物、細菌等組成的菌膠團),池底微孔不停冒出的氧氣促進其新陳代謝,活性污泥吸附和降解有機物;然後水進入沉澱池中,沉澱池用於去除懸浮物質,如SS,同時去除部分BOD5。在進行完活性污泥沉澱,分離之後,再迴流進曝氣池降解下一池的水。
此外曝氣沉砂池有三個系統,供氣系統,迴流系統和剩餘污泥排放系統(微生物的量也不可超標,若過多就要排出)。兩段工序結合在一起,出來的水已去除絕大部分的有機物,已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可以直接排入漢江了。
漢江本來靠著豐富的生物鏈就可以實現自凈,只是由於生活污水的強烈污染,本來長的生物鏈變短,短的生物鏈變得幾乎消失,這樣水質才會每況愈下,而污水廠只是利用微生物加強其自凈功能,去除生活污水帶來的過量氮、磷有機物,改善其富營養化現象。(另外因為處理的不是工業污水,不需要特別進行金屬污染處理。)
(2)二期正在規劃中。
一期設計污水的進水水質:BOD5:150mg/l; SS:180mg/l; T-N:35mg/l; T-P:5mg/l。
出水質標准: BOD5≤25mg/l; SS≤25mg/l; NH3—N≤10mg/l; T-P≤3.5mg/l。
出水質標准: BOD5≤20mg/l; SS≤20mg/l; NH3-N≤10mg/l; CODcr : ≤60 mg/l, 磷酸鹽: ≤0.5 mg/l。
對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一期工程採用生物泥直接脫水的方式,脫水後的污泥將得到進一步深化處理,同時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污泥處置近期為外運填埋,遠期將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
3.工藝存在的優點及存在問題
(1)優點:
1) 把生物反應池、沉澱池、迴流泵房設計一個整體方池,比分離圓形幅流池、分離式迴流泵房等常規做法節約用地近40%。
2) 脫水後的干污泥,成功運用大容量高壓螺桿泵,遠距離管道輸送至珠江邊直接裝船。使得污泥運輸得到很好的壞境條件,比項屬國內首創,國外也屬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
3) 污水的沉澱出水採用不銹鋼潛水穿孔管,效果好,國內領先。
4) 把生物過濾除臭用於去除沉沙池產生的臭氣。在國內城市污水處理方面尚屬領先。
(2)存在問題:
1) 本工程原按1998年以前的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執行。自1998年1月1日以後實行的新標准,對除磷要求有所提高。今後可對一期工藝的的生物反應池略作改造調整,提高除磷效果,使得一期出水與日後建成的二期出水相當。
銅川市污水處理廠
銅川市污水處理廠是企業單位,實行事業化管理機制,主要職能是收集、處理銅川市老市區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全廠現有職工62名,其中大專以上學歷24人,高、中級職稱6人,人員素質較高。廠內現設置辦公室、生產技術科、計財科等科室,黨、政、工、團組織健全。
工程項目總投資6892萬元,屬省市重點建設項目,2003年12月建成,廠區共有6座SBR池和其他污水處理設施,擁有全長3公里的自用供電專線,廠外鋪設污水收集主、支幹管網17KM,設置倒虹吸10處,加壓提升泵站2座,完成污水接入口110個,採用國內較先進的SBR生化處理工藝處理污水,污水處理設計規模為3.5萬噸/日,服務區域為銅川市王益區和印台區。
工程於2005年6月9日啟動試運行,8月2日實現正式運行,經有關部門監測,出廠水COD、BOD5、SS等主要指標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水標准。12月6日,銅川市污水處理工程順利通過了省級竣工驗收,正式宣告了銅川市污水零處理歷史的終結。目前,日處理污水量1.7萬立方米,污水處理設施、設備運行狀態良好,工藝穩定。銅川市污水處理廠的正式運行在治理銅川城市污水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保護銅川水資源,改善銅川境內漆水河水體污染,保護下游渭河水系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銅川市污水處理廠於2000年10月開工建設,2003年12月竣工,設計污水處理能力3.5萬噸/日,處理級別為Ⅱ級,採用SBR處理工藝,出水去向為該市渭河的二級支流漆水河,2005年6月9日正式運行。該廠污水處理設施運轉正常,主要污染物進水濃度:COD:471.8mg/L;BOD:208.2mg/L;總氮:51.5mg/L;總磷:4.1mg/L,主要污染物的出水濃度COD:70.8mg/L; BOD:13.7mg/L;總氮:26.04mg/L;總磷:0.84mg/L,達到排放標准。污泥通過濃縮池干化後,壓縮成型送垃圾場填埋。
渭南市污水處理廠
渭南市市區污水處理廠位於渭南市張庄東,佔地10037畝,近期設計規模6萬噸/日,遠期10萬噸/日。出水執行《GB8978—1996》中一級標隹。
工程開始籌建於1999年,一期工程竣工干2004年,是渭南市建設的第一座污水處理廠。 期工程總投資約115億人民幣,其中利用丹麥政府貸款469萬美元。
污水處理工藝採用序批式活性污泥處理工藝(SBR工藝),處理後的污水部分作為回用水廠水源,其餘部分排入尤河•污泥處理工藝採用污泥濃縮脫水體機直接脫水工藝,處理後的污泥用於綠化用肥或衛生填埋。
渭南市市區污水處理廠由於採用了先進的處理工藝,因此具有流程短、佔地省、節能、污水處理水質標;隹高的特點。目前,該工程的後續工程,日處理量4萬噸規模的凰用水廠工程正在建沒中。
西安市北石橋污水凈化中心
西安北石橋污水凈化中心採用具有脫氮除磷的DE型氧化溝系統(前加厭氧池),一期工程處理能力為15萬立方米/天,對各階段處理效果實測結果表明,DE型氧化溝處理城市污水效果顯著。COD、TN、TP的總去除效率分別達到87.5%-91.6%,63.6%-66.9%,85.0%-93.4%,出水TN為9.0-10.1mg/l,TP為0.42-0.45mg/l,出水水質優於國家二級出水排放標准。
郵編:710086
區號:029
法人:曹宇 電話:84297981
地址:西堯頭
主要產品:污水處理
西安市污水處理廠
西安市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建成後,每天可提供6×104m3 /d 回用水,用於西郊地區工業用水及市政雜用水,為缺水的西安市開辟了第二水源。另外6×104m3 /d二級處理程度比現狀也有提高,依據本工程設計進出水水質,該項目改建成後,每年將減少向皂河排放污染物BOD5=9782噸,SS=14563.5噸,COD =18060.2噸。 由於減少進入皂河的污染物質,因此皂河水環境狀況將會大為改觀。
西安市污水處理廠是西安市最早的一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它始建於1956年,1958年投產,日處理能力4×104 m32/d;1963年進行第一次擴建,日處理能力提高到6×104 m32/d,污水為一級機械處理,污泥進行中溫消化,自然干化脫水;1976年進行第二次擴建,處理能力達到12×104 m32/d, 污水為二級生物處理,污泥經中溫消化後進行機械脫水。
該廠雖經過兩次擴建,但限於當時的條件,許多設備為非污水處理工程專用設備,經過多年的運行,設備性能下降,能耗高,處理效率降低,工藝落後,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產運轉,處理水質難以保證。為此,該廠進行全面的技術改造和適當的擴建,更新設備,以達到穩定的處理效果,提高處理能力,節能降耗,保證水質,並實現部分污水回用。
該工程總投資約1.1億元(含396萬美元丹麥政府貸款),主要設備和技術從丹麥krüger公司引進,目前改造工程正在實施,土建工程預計今年5月底完成,機械、電氣設備正在安裝,計劃2001年底通水試車。
工藝簡介
西安市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西安市西郊地區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占總處理量的70%,生活污水佔30%。目前該廠處理能力為12×104m3/d二級生物處理,改擴建完成後將達到16×104m3/d,其中4×104m3/d一級處理後經地下暗涵排入皂河,6×104m3/d經中負荷生物處理後排放,另外6×104m3/d經A 2/o+絮凝過濾工藝處理後回用,作為市政雜用水和工業冷卻水。
進水水質為: COD=450mg/l TN=40mg/l
BOD5=220mg/l TP=8.5mg/l
SS=300mg/l NH3-N=26mg/l
PH=6.5~8.5 水溫T=13-25℃
這次改造主要是對污水處理工藝及設備進行改造,提高處理效率及水質,A2/O曝氣池是在原有普通推流式曝氣池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其剩餘活性污泥濃縮後直接進行機械脫水。中負荷系統採用傳統活性污泥法,其污泥採用污泥濃縮加中溫消化後直接進行機械脫水,脫水污泥含固率為20%左右。
改造後,預計出水水質可達到如下指標:
中負荷系統: COD≤100mg/l
BOD5≤30mg/l
SS≤30mg/l
PH=6.5~8.5
A2/O系統砂濾出水: COD≤50mg/l TN≤15mg/l
BOD5≤10mg/l TP≤1mg/l
SS≤5mg/l NH3-N≤5mg/l
PH=6.5~8.5
西安市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建成後,每天可提供6×104m3 /d 回用水,用於西郊地區工業用水及市政雜用水,為缺水的西安市開辟了第二水源。另外6×104m3 /d二級處理程度比現狀也有提高,依據本工程設計進出水水質,該項目改建成後,每年將減少向皂河排放污染物BOD5=9782噸,SS=14563.5噸,COD =18060.2噸。 由於減少進入皂河的污染物質,因此皂河水環境狀況將會大為改觀。
延安市污水處理廠
延安市污水處理廠位於延安市橋溝鎮,廠區佔地面積115畝,於2001年12月21日在延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注冊資金5000萬人民幣,主營污水處理、污水肥料加工,
延安市污水處理工程總投資18888萬元,包括污水處理廠及城市污水收集管網系統兩大部分,全部由污水處理廠管轄。工程於2003年3月完工進水調試,出水水質基本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二級)標准要求,污水處理廠配套四條日處理1.25萬立方米的奧佰爾氧化溝(Orbar Ditch)。其中兩條已完成配套生產設備,形成了日處理2.5萬立方米的能力。另外兩條氧化溝廠內土建工程已完工。目前,從污水收集量和經濟效益出發,投入了一條氧化溝試運行。據統計,2004年1----7月共處理污水285.84萬立方米,日均處理量為1.36萬立方米,已達到並超過設計水平。預測近期處理量2.5萬立方米/日,遠期處理量5萬立方米/日。
地 址:橋兒溝東十里鋪
郵 編:716000
電 話:228
注冊日期:10/16/1998
行政區號:612601
職工人數:62
法 人:徐亞平
經營范圍:負責城區污水處理、排放等工作。
㈤ 污水處理廠選址要求
《給排水手冊》第五冊中明確規定,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選址應距離居民區300米以上。
污水處理廠是從污染源排出的污(廢)水,因含污染物總量或濃度較高,達不到排放標准要求或不符合環境容量要求,從而降低水環境質量和功能目標時,必需經過人工強化處理的場所。
一般分為城市集中污水處理廠和各污染源分散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排入水體或城市管道。有時為了回收循環利用廢水資源,需要提高處理後出水水質時則需建設污水回用或循環利用污水處理廠。
處理廠的處理工藝流程是有各種常用的或特殊的水處理方法優化組合而成的,包括各種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要求技術先進,經濟合理,費用最省。設計時必須貫徹當前國家的各項建設方針和政策。
因此,從處理深度上,污水處理廠可能是一級、二級、三級或深度處理。污水處理廠設計包括各種不同處理的構築物,附屬建築物,管道的平面和高程設計並進行道路、綠化、管道綜合、廠區給排水、污泥處置及處理系統管理自動化等設計,以保證污水處理廠達到處理效果穩定,滿足設計要求,運行管理方便,技術先進,投資運行費用省等各種要求。
污水處理廠址的選定是城市和工業區的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廠址的選擇同城市和工業區排水管道的布置、處理後污水出路密切相關,應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和技術經濟比較,並應考慮以下原則:
1、廠址必須位於給水水源的下游;如果城鎮、工業區和生活區位於河流附近,廠址必須在它們的下游,而且要在夏季主風向的下風向,並應同城鎮、工業區、生活區以及農村居民點保持一定的距離,但又不宜太遠,,以免增加管道的長度。
2、廠址應盡可能與處理後出水的主要去向(如灌溉農田)或受納水體靠近。
3、充分利用地形,選擇有適當坡度的地區,以滿足污水處理構築物和設備高程布置的需要,節省能源和動力。
4、盡可能少佔和不佔農田,並考慮後續建設發展的可能性。
㈥ 長春北郊污水處理三廠地址
長春北郊污水處理三廠位於吉林省長春市北郊區,具體地址為長春市北郊區北環路與北環東路交匯處北側。該污水處理廠是為了解決長春市北郊區及周邊戚氏地區的污水處高辯散理問題而建立的,主要負責處理該區域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該廠採用了生物處理技術,通過一系列的處理過程,將污水中的有機物、氮、磷等污染物去除,使其達到國家排放標准,保護了周邊環境和水資源的安全。該廠還配備了先進的監測設備和自動化控制系統,確保了處理效果的穩定和可靠性。總體來說,長春北郊污水處理三廠是長春市環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保障城市環境灶頃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㈦ 污水處理廠應該建在那理
城市污水處理廠作為一個環保項目,在處理污水的同時,其自身也產生一定的污染問題。而現實中由於項目准備不充分、資金不充足、施工期緊張等因素,污水廠的選址可能不一定恰當,主要體現在與城市風向相矛盾、尾水排放與水源地保護相矛盾、與周邊建築衛生防護距離不足等方面,這些都將影響城市經濟、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很可能導致新建的污水處理廠擱置造成資源的浪費[2-5]。因此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選址是污水廠建設環節中很重要的一環,如同地基一樣,選址不當將很大程度影響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效果。
現階段認為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廠址選址應根據區域排水專項規劃、地區自然條件和建設計劃等因素全面考慮,正確處理廠址與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的關系。(1)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2)減少對城市建成區和區域發展的影響,與城市發展相協調;(3)盡可能在夏季最大頻率風向的下風向,滿足環境保護要求,對周邊環境影響小;(4)集約用地,盡可能利用邊角地,盡量不佔用基本農田;(5)有利於污水處理後就近排放和再生利用;(6)配套管網可實施性強,盡量減少拆遷[2]。
㈧ 城市污水處理廠一般設在城市的上游地段,這話對嗎
自來水取水口在上游,污水處理排放口在下游,,這是國家有標准規定的,不能隨便選址的
㈨ 保山中心城區總投資4.2億元 的第三污水處理廠力爭6月完工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保山中心城區供排水量逐年增加、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等矛盾日益凸顯。為抓緊整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指出的東河流域水污染問題,連日來,我市立行立改,倒排工期,搶抓中心城區第三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進度,加快補齊中心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短板。
保山建投昌源水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周文俊
自4月10日市委召開立行立改會議以來,為加快三污廠管網推進的速度,我們增加了三套頂管拆並梁設備,增加了四個班組以及沉井的操作人底順利完成。
㈩ 東莞市市區污水處理廠的介紹
東莞市區污水處理廠位於南城區石鼓村王洲,是東莞市目前採用二級處理、日處理生活污水設計能力20萬噸的一家最大的國有污水處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