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中小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能力是大概是每天多少噸呢
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量一般在幾十萬噸/日至百萬噸/日,如北京的高碑店(100萬噸),小紅門(60萬噸);x0dx0a中型污水處理廠可以達到幾萬噸至十萬噸x0dx0a小型污水處理廠從千噸至萬噸x0dx0a至於百噸級別的,應稱為污水處理站了。x0dx0ax0dx0a希望有幫助
㈡ 濟南市污水處理設施監督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環境,加強對污水處理設施的監督管理,保證其有效正常地運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污水處理設施是指為防治水環境污染而建設的各種處理、凈化、控制和綜合利用污水的設施。第三條 對本市行政區域內污水處理設施的監督管理,適用於本辦法。第四條 濟南市環境保護局是污水處理設施監督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並具體負責市區內市屬以上單位污水處理設施的監督管理。
縣(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污水處理設施的監督管理,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區屬以下單位污水處理設施的監督管理。第五條 單位和個人在本市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工程項目,均須執行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制度。建設項目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時,其水污染處理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檢驗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第六條 單位和個人新建、改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水的工程項目,必須同時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其污水處理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第七條 污水處理設施建成後,使用單位應當加強管理,配備專人負責操作和管理,並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監視監測等規章制度,保證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第八條 建有污水處理設施的單位,須將其有關的技術資料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存檔,並於每季度末的前十五日內,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填報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報表。第九條 經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後的水質應當達到規定的排放標准。處理的水量應當與相應的生產系統應處理的水量相符。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廠生的污泥,應當妥善處置,不得對環境造成污染。第十條 建有污水處埋設施的單位應當具備相應的監測能力,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標准對處理後的水質進行監測。暫時不具備監測能力的,除做好感官項目情況的記錄外,可委託市、縣(市)、區環境監測站或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監測單位進行監測。第十一條 污水處理設施需暫停運轉、拆除、閑置、報廢或改造的,須提前一個月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於接到申報之日起十五日內予以批復,經批准後,方可停止運行,逾期不批復的,視為同意。第十二條 污水處理設施因事故停止運行,使用單位應當立即採取措施排除故障,停止排放污水,並在事故發生後24小時內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情況。第十三條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定期對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檢查人員在檢查時應當出示執法證件。被檢查的單位必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不得拒絕或妨礙檢查工作。第十四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表彰或獎勵:
(一)在污水處理設施管理工作中成績突出的;
(二)保持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治理效果顯著的;
(三)對污水處理設施工藝和設備進行重大革新、改造,有發明創造的;
(四)舉報擅自拆除、閑置污水處理設施等行為,經查證屬實的。第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批評教育,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以下規定給予處罰:
(一)違反本辦法第五條規定的,處以五千元至二萬元的罰款。
(二)違反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的,處以一萬元至五萬元的罰款;
(三)違反本辦法第七條、第八條規定的,處以三百元至一千元的罰款;
(四)違反本辦法第九條規定的,處以一千元至一萬元的罰款;
(五)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擅自停止使用污水處理設施的。處以二千元至一萬元的罰款;
(六)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造成環境污染的,處以二千元至一萬元的罰款;
(七)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規定,拒絕和妨礙檢查人員工作或弄虛作假,情節嚴重的,處以三百元至三千元的罰款,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處罰,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造成水污染事故的,處以一萬元至五萬元的罰款。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七條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執行處罰時應製作處罰決定書。罰款應當全部繳同級財政。
㈢ 關於山東水污染
山東進入江蘇的邳蒼分洪道、沙溝河、龍王河和武河,主要污染項目為氨回氮。
萊西市萬福第答二養殖場總排口氨氮濃度114毫克/升,超標2.26倍
濟南市長清區污水處理廠、菏澤市污水處理廠等外排廢水氨氮濃度分別超標6.8倍、4.28倍
濰坊市虞河紙房橋斷面 COD濃度228毫克/升,氨氮濃度23.4毫克/升
濟寧市老運河西石佛斷面、青島市李村河入海口斷面
淮河流域1個緩沖區,評價河長7.7km,是復新河蘇魯緩沖區,水質為劣Ⅴ類。黃河流域2個緩沖區,評價河長49.0km,金堤河豫魯緩沖區水質為劣Ⅴ類。海河流域3個緩沖區,評價河長362.0km,水質均為劣Ⅴ類。
柴汶河泰安工業用水區水質為劣Ⅴ類。海河流域2個工業用水區,評價河長205.00km,均不達標,馬頰河聊城工業用水區和徒駭河濱州工業用水區水質為劣Ⅴ類。
大明湖景觀娛樂用水區為劣Ⅴ類。
徒駭河聊城景觀娛樂用水區,評價河長11.5km,水質為劣Ⅴ類。
光府河濟寧過渡區和白馬河微山過渡區水質為劣Ⅴ類。
㈣ 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的機構簡介
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 是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其前身是濟南市水質凈化一廠和濟南市水質凈化二廠,2006年,光大國際以TOT的方式投資4.2億元人民幣獲得原濟南市水質凈化一廠、二廠項目特許經營權,同時成立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負責兩廠運營,特許期30年;2008年,投資1.378億元人民幣取得濟南市水質凈化三廠BOT項目特許經營權,特許期26年;2009年,投資0.72億元人民幣取得濟南市水質凈化四廠BOT項目特許經營權,特許期26年。
公司設計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為66萬立方米/日,其中一廠設計處理規模為30萬立方米/日,二廠設計處理規模為20萬立方米/日,三廠設計處理規模為10萬立方米/日,四廠設計處理規模為6萬立方米/日,目前,公司正在運行的污水處理廠有兩座,分別是一廠和二廠,三廠已完成廠區工程建設,待近期配套管網建設完畢後進行工藝調試,四廠即將投入建設。自2006年特許經營以來,濟南市的污水處理量大幅攀升,由過去每日不足15萬立方米一舉提升到目前的近40萬立方米/日,出水水質穩定達標排放。
公司依託自身的人才、技術、資金優勢和光大環保品牌的巨大影響力,潛心經營,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積極履行企業職責,在全市污染減排工作中擔負了90%的重任。屢次被濟南市環保局評定為「環保信用等級AA級單位」,並先後榮獲「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十佳運營單位」、「全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首批政府放心用戶滿意十佳示範企業」、「省級文明單位」、「濟南市五一勞動獎狀先進單位」、「濟南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外商投資先進企業」等諸多榮譽稱號。2009年3月,在全國省會城市首家實現一級A達標排放,使光大品牌邁入全國行業前列,被山東省建設廳譽為「山東省污水處理行業的航空母艦」。
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的運行,從源頭上治理了小清河的污染,推進了濟南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濟南市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和落實濟南市的節能減排任務、服務社會大眾做出了積極貢獻,並在發展中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
2008年度,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一廠、二廠累計完成處理水量1.47億m3,減排COD 近6000噸。2009年一季度,公司一、二廠累計處理污水2285萬立方米,出水水質穩定達標排放。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泥,經過脫水處理後,泥餅含水率均在80%以下。為了避免污泥處置不當所帶來的二次污染問題,污泥全部外運到政府指定的肥料廠進行無害化處置,一季度污泥處置總量約8000噸,為濟南市和山東省的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日常生產管理中,公司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揚「誠信、務實、創新、高效」的企業精神,對內狠抓運行管理,對外熱情服務社會,自覺接受國家、省、市環保部門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並先後榮獲 「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十佳運營單位」、「中國建設行業最具發展潛力企業」、「全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首批政府放心、用戶滿意十佳示範企業」、「改革開放30年全國企業文化優秀單位獎」、「山東省污染減排成效突出企業」、「省級文明單位」、「濟南市五一勞動獎狀先進單位」、「濟南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等近百項榮譽。
㈤ 濟南市城市污水處理廠接納的污水要求執行什麼標准
「生活污水」,一般在水行業城市廢水包括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其中工業廢水是經過一定處理要求後排入污水管道進入污水處理廠的。城市中工業單位排污與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污分別執行下列標准:工業單位排污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造紙、船舶、海洋石油、紡織、肉類、合成氨、鋼鐵、航天、兵器、磷肥、燒鹼行業除外。排入GB3838Ⅲ類水域(劃定的保護區和游泳區除外)執行一級標准(Ⅲ類水域: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遊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排入GB3838Ⅵ、Ⅴ類水域執行二級標准(Ⅵ類水域主要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Ⅴ類水域主要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排入設置二級污水處理廠的城鎮排水系統的污水,執行三級標准。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污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一級標准分為A標准和B標准,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排入國家和省確定的重點流域及湖泊、水庫等封閉或半封閉水域時,執行一級標准中A標准;排入GB3838地表水Ⅲ類功能水域執行一級標準的B標准。二級標准為出水排入GB3838Ⅵ、Ⅴ類水域時執行;三級標准為非重點控制流域和非水源保護區的建制鎮的污水處理廠,根據當地經濟條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採用一級強化處理工業時執行。但必須預留二級處理設施的位置,分期達到二級標准。可以參考一下。
㈥ 誰又有關於水資源浪費的材料
泉水為濟南之魂,在城市建設中,保護泉水持續噴涌是維系濟南獨具特色的城市風貌和自然歷史人文景觀風韻的根本所在,也是濟南的決策者必須著重考慮的問題之一,而濟南又是嚴重缺水城市。為此,加強水資源的保護、實現污水資源化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濟南保持泉城特色、保障和支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根本途徑。
一、濟南水資源狀況
(一)現狀
濟南市水資源總量為16.07/億m3·a-1,全市水資源可利用量約為11.92/億m3·a-1,僅佔全市水資源總量的74.2%。而全市水資源供應總量為19.95/億m3·a-1,濟南市天然水資源總量嚴重不足,為全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
(二)濟南市水資源短缺的原因分析
1、水資源時間上分布不均,部分資源不能利用。降水是濟南市地表水資源的主要來源,全年降水的70%~80%集中在夏季,往往集中在汛期幾次暴雨過程中,大部分直接形成地面徑流流出市境,因此不能完全為我市利用。全市農田灌溉用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5月份,但該期間降水量很小,地面徑流量也很小,很難滿足農業用水需求。
2、全市水資源在空間上分布不均勻,地下水嚴重超采。由於地表水的不穩定性,長期以來濟南的水資源利用以地下水開采為主,地下水與地表水的開采比例為7:3。使濟南水資源已處於嚴重超采狀態,濟南市地下水的超采漏斗面積已經達到285km2,每年還以13km2的速度向外擴展。
3、用水量不斷增長,超過水資源儲量,水資源承載力嚴重不足。由於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長,全市需水量不斷增加,大大超過了濟南市水資源總量。按照水資源承載力計算:2002年濟南市最大人口承載量只有401.33萬人,而實際人口達到了575.01萬人,已經超出173.68萬人,超過最大人口承載量的43.28%,水資源承載力嚴重不足。
4、水資源污染,可利用水源減少,造成水資源進一步短缺。由於水污染控制的相對滯後,受污染的水體逐年增加,又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據統計,2003年全市污水排放量近60萬桐猛m3/天,市政系統污水處理率僅僅為45%,城市排放的污水絕大部分未經有效處理而排入江河湖海,造成河流水質污染,同時也影響沿岸市政水源水質,造成大部分的飲用水源水質較差,形成水質性缺水,進一步惡化了全市水資源緊張局勢。
5、用水水平低,水資源浪費嚴重。主要有:第一,節水機制尚不完善,用水需求缺乏合理制約;第二,尚未完全擺脫資源粗放利用的生產模式,工農業耗水量大;第三,水資源配置不科學,沒有實現按不同用途分質分類使用,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污水處理率低,大量污水沒有再生利用。
隨著濟南經濟發展和人口總量的增加,在一定時期內城市用水的需求量顯然還將急增,城市缺水問題日益突出。日漸緊迫的危機及其衍生出的生態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地得到有效解決,必將制約濟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
http://www.jnzx.gov.cn/nodePages/BI00410007.ht
我國是世界上用水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水資源浪費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生產同樣的糧食,我們比美國多用一倍的水。據水利部副陪輪遲部長張春園介紹,農業用水是我國用水的大頭,約占總用水量的72%,但真正被有效利用的水只佔農業灌溉用水總量的1/3左右,多半損失在送水過程和漫灌之中。工業上,我國萬元產值的耗水量是225立方米,發達國家卻僅有100多立方米。另外,城市生活用水的數量雖遠遠低於農業用水和工業用水量,但生活用水中人們對水資源的毫不吝惜和肆無忌憚的浪費卻與前二者相差不大。據統計,北京市僅一年的洗車耗水量,就相當於一個多昆明湖或6個北海的蓄水量。
人們不僅浪費著正在用的水,還在無形中破壞著那蘆李些尚未用的水資源。目前,全國約有1/3以上的工業廢水和9/1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河湖, 使得全國90%的城市水環境惡化,加劇了可利用水資源的不足。80年代末期,昆明的一個農民往盤龍江里傾倒一小板車廢舊染料,把整個江染成紅色,使自來水廠停產一天,「一個人就污染一條江」。破壞水、污染水容易,而要治理污水卻很不容易。全國水污染最嚴重的淮河地區每年有180萬噸嚴重污染物COD進入淮河,1998年實施「零點行動」後,COD量降至90萬噸,而要真正達到治污標准,則需將COD量降到30萬噸,這至少還需要投入1萬億元。
除了浪費水和污染水外,由於不明水規律,對水資源的開發缺乏統一規劃和科學管理,也不利於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例如,城市規劃與工業布局未能充分考慮水資源條件,造成局部地區地下水超量開采,水源枯竭。在河西走廊的甘肅省石羊河上,位於下游的民勤盆地80年代尚有6億立方米水資源, 90年代猛降至0.8億立方米,缺水危機籠罩著民勤人,究其主要原因是由於缺乏統一規劃,相距僅百公里的上游武威盆地佔據了16億立方米的水資源。
--------------------------------------------------------------------------------
㈦ 污水處理廠的危害
近的話肯定有味道,而且曝氣池的飛沫在風大的時候能傳播很遠.污泥的臭味比廁所的還大得多,別的也沒什麼了.海邊的污水處理廠往往吸引海鷗,鳥糞也是很討厭的.你注意夏天防蚊蠅吧.
㈧ 保護水資源的措施
一、積極推進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益。
1、是嚴格用水管理。依法推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對建設項目取水、用水實行水資源論證制度,強化取水許可審批,從源頭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按照國務院批復的分水方案,在黃河流域實行了取水總量控制。全國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了用水定額,實行計劃用水。
2、是加強農業節水。1998年以來,各級財政投入資金200多億元,社會和農民投入600多億元,重點開展灌區節水改造,發展節水農業。全國建設600個節水增產重點縣和1000多個節水示範項目,節水灌溉面積已達到3.2億畝,形成300多億立方米的年節水能力,新增糧食綜合生產能力400多億公斤。建立了近300個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基地,在近3億畝農田中推廣非工程節水技術措施。全國農田灌溉面積畝均用水量從1993年的529立方米降至2003年的430立方米。
3、是推進工業和城市節水。出台了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有關政策,原國家經貿委、水利部等六部委於2000年10月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工業節水的目標和具體政策措施。先後發布了兩批《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節水技術、設備(產品)目錄》,禁止引進高耗水、高污染工業項目,鼓勵發展節水高效、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1998年的55%提高到2002年的62%。全國各城市加快了城鎮供水管網改造,積極推廣使用節水器具,開展了各類節水示範區建設,城市年節水量約38億立方米。
4、是深化水價改革。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推進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通知》。發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聯合頒布了《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完善了水價的形成機制和管理手段。2003年全國水利工程供水價格達到每立方米3.3分,比1991年提高2.3倍,促進了節約用水,供水成本得到一定補償。城市供水初步實現由福利型向商品型轉變。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征水資源費,60多個城市實行階梯式水價,300多個城市開征污水處理費。
5、是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水利部在甘肅張掖、四川綿陽、遼寧大連、陝西西安開展了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共開展了94個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張掖市通過積極探索,形成了「總量控制、定額管理、以水定產(地)、配水到戶、公眾參與、水量交易、水票流轉、城鄉一體」的節水型社會建設運行機制和體制,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推廣各項節水技術,提高了脊基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度削減了用水量,完成了黑河分水任務,實現了當地經濟增長和促進下游生態修復的雙贏。
二、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保護工作力度,修復生態環境。
1、是加強水污染防治。「九五」以來,國家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推進清潔生產,淘汰關閉浪費水資源、污染水環境的小企業,僅淮河流域1994年以來就先後關停了近5000家污染嚴重的小企業和生產線。組織開展了「三河三湖」、三峽庫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及東線工程沿線、北京市、環渤海等重點流域、區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國共設置了760多個監測斷面,組成了國家水環境質量監測網,建成了117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了監測數據實時傳輸。在重點流域、敏感水域初步建立了環境應急體系,提高了對突發性污染事件的應變能力。到2003年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安排的工程項目已完成32%,全國污水處理總能力達到6626萬立方米/日,城鎮污水處理率為42.3%。在經濟快速增長、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重點流域水質急劇惡化的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2、是強化水資源保護。全國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按《水法》規定批准實施了水功能區管理制度,七大流域和部分省份按照水功能區定期公布水資源質量狀況報告。核定了三峽庫區、黃河幹流、淮河流域、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沿線及中線水源區等水域納污櫻握謹能力和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完成了全國入河排污口普查,加強了入河排污口的監督管理。組織淮河等流域水污染聯防,開展淮河水質監測預報、閘壩防污調度等工作。
3、是採取積極措施,修復生態環境。從1999年起,對黃河流域實施水資源統一調度,在連續5年來水偏枯的情況下,實現幹流不皮扮斷流。國務院批復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規劃》、《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這兩個規劃實施以來取得顯著成效。黑河連續幾年向下游輸水,乾涸多年的終端湖泊東居延海出現了36平方公里的水面。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斷流20多年的下遊河道,從2001年起恢復過流,尾閭台特瑪湖水域面積最大達200多平方公里,兩岸大片胡楊林復甦,兩大沙漠中間的綠色走廊重現生機。實施引江(長江)濟太(太湖)工程,緩解了太湖流域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趨勢。組織實施了南四湖應急生態補水、扎龍濕地補水、引察(察爾森水庫)濟向(向海濕地)、引岳(岳城水庫)濟淀(白洋淀)等水資源調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態和社會效益。組織開展了全國牧區水利、小水電代燃料、黃土高原淤地壩等工程建設,加強了水土保持工作,鞏固了退耕還林成果。啟動了全國地下水保護行動計劃,強化了對地下水的保護和超采區的治理。濟南市停涌多年的趵突泉實現復涌。蘇錫常等超采區實現全面禁采,地下水位開始止降回升,地面沉降速率顯著降低。
三、優化配置水資源,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1、是農村飲水解困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困難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0年,國家啟動了全國農村飲水解困項目。5年來,中央安排國債資金98億元,地方各級政府配套和農民自籌資金90多億元,累計解決了5700多萬人的飲水困難,提前完成「十五」計劃中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困難的任務。人民群眾把這項工程稱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2、是加強了水資源配置和防洪減災工程建設。國務院批准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南水北調東線、中線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國家「十五」計劃重點水資源配置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完成了甘肅引大入秦、青海黑泉水庫、四川大橋水庫、寧夏扶貧揚黃等一大批西部地區重點水利工程,新增供水能力500億立方米。全國年供水能力達到近6000億立方米。1998年以來,加強了以大江大河堤防為重點的防洪體系建設,長江干堤加固基本實現預定目標,全面加快了淮河災後重建工作和治淮骨幹工程建設,黃河和其他大江大河大湖重要堤防、重點海堤、清淤疏浚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第一批1191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
3、是加強流域、區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依據《水法》,進一步明確了流域管理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行政職能。各地根據當地水資源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深化水管理體制改革,北京、上海、黑龍江、海南實現了涉水事務的統一管理。先後9次實施引黃濟津,2次實施從山西、河北向北京集中輸水等應急措施,保障了連續5年乾旱的京、津地區供水安全。針對近年來乾旱缺水的嚴峻形勢,各地加強了水資源統一調配和抗旱工作,保證了群眾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正常用水,維護了社會穩定。
4、是加大了非傳統水源開發利用力度。2003年全國工業循環冷卻海水利用量達330億立方米,海水淡化年產量1130萬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回用量每年達6億立方米。北方和西北缺水地區普遍加強了雨水集蓄利用。按照人水和諧的理念,積極探索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轉變,通過完善防洪和抗旱調度方案,科學調度,運用河道、窪淀蓄滯洪水,開發利用洪水資源,回灌地下水。
拓展資料:
全球淡水資源不僅短缺而且地區分布極不平衡。按地區分布,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哥倫比亞和剛果9個國家的淡水資源佔了世界淡水資源的60%。約佔世界人口總數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約15億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約3億人極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預計到2025年,世界上缺水人口將增長一倍,40個國家和地區將面臨淡水匱乏。我國人口眾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雖然我國也是水資源大國,但人均淡水資源只佔世界人均淡水資源的四分之一。
保護水資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