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福清市融安水質檢測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福清市融安水質檢測有限公司系福建投資集團(福清)水務有限公司下屬中心實驗室,具有獨立法人地位,是一傢具有國家認可資質的權威水質檢測機構。公司位於福清市石竹街道真豐村矮嶺(原宏路自來水廠,宏路環島往石竹山風景區,過高速架橋100米處)。我司可為外來水樣提供水質檢測分析服務。根據用戶提出的水質項目,依據國家標准方法,提供及時、准確、客觀、公正的水質信息。2014年6月19日,經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考核,通過了水質類檢測49項的能力驗證,取得實驗室CMA資質認定。
法定代表人:林金煉
成立時間:2013-03-11
注冊資本:13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18110008557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保稅港區加工貿易區監管大樓113室459區間(福清市新厝鎮新江路9號)(自貿試驗區內)(該地址僅限於送達法律文書使用)
『貳』 福建省東升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電話是多少
福建省東升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聯系方式:公司電話0591-85391045,公司郵箱[email protected],該公司在愛企查共有4條聯系方式,其中有電話號碼1條。
公司介紹:
福建省東升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2005-12-20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蘆友者成立的責任有限公司,注冊地址位於福建省福州保稅港區告前加工貿易區監管大樓附屬樓2層212室287區間(福清市新厝鎮新江路9號)(自貿試驗區內)(該地址僅限於送達法律文書使用)。
福建省東升建設工程陪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劉明建,注冊資本10,008.29萬(元),目前處於開業狀態。
通過愛企查查看福建省東升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更多經營信息和資訊。
『叄』 新厝鎮的介紹
新厝鎮位叢散於福清市西南部,與莆田市江口吵瞎鎮僅一橋之隔,升鄭空東臨興化灣畔;西北與漁溪鎮毗鄰;東隔西港與江陰鎮相望。面積73.65平方千米,人口2.62萬人(2004年末)。轄16個行政村。
『肆』 福清的母親河——龍江
龍江是福清的母親河。它源於莆田,最後注入福清灣,幹流全長62公里,流域面積538平方公里。它途經福清5個鄉鎮,在福清境內長35.51公里,流域面積474平方公里,其主要支流有太城溪、大北溪、虎溪、關溪。
污染,一筆沉重的歷史欠債
在省環保局全省環境狀況公報中,龍江赫然是全省12條主要水系中污染最為嚴重的水系。對此,當地有關部門領導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即這是福清前期發展過程中留下的一筆歷史債,現在清償這「債務」已是刻不容緩了。
據了解,龍江水污染,包括企業點源污染和農業、社會生活面源污染。它的產生,既有著水資源短缺的原因,也有資源配置制度不完善等更深層次的原因。
———工業點源污染。目前龍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比較大的工業企業,基本上都配套了污水治理設施。但問題是一部分企業為了節省污水治理設施的運行費用,想方設法讓治污設施「跑冒滴漏」。另一方面,由於現行資源配置制度不完善、稅制設計不合理等一些深層次原因,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綜合利用的意願不強,所以難以從源頭上控制污染。
——農業面源污染。當前龍江水體普遍呈現富營養化,主要富營養物質為氮、磷元素。這些物質的主要輸入源是畜牧業和生活污水。例如,由於養鰻業普遍使用重鉻酸鉀作消毒劑,導致重金屬鉻污染了一些地方的水質。
———生活面源污染。龍江倪浦、大北溪西門橋斷面之所以污染嚴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段河流流經市區和陽下鎮區,成為十幾萬居民的排污溝。
——垃圾污染。在融僑開發區清盛大道的龍江河畔,景翔電子附近的太城溪河畔以及大北溪沿線,都可以發現大量的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虎溪沿線也曾發現一些建築垃圾。
———水資源短缺。龍江上游有東張水庫,大北溪上游有占壩水庫,沿岸企業也抽取了大量的地表徑流用於生產活動。因此龍江下游的天然徑流很小。在枯水季節,一些河段基本沒有天然徑流,只有污水。今後如實行埋管截污,下游的徑流量將更小。這樣,即使工業企業排污都能穩定達標,但污染物排放問題的絕對基數仍然很大,仍會對龍江的污染負荷造成較大的沖擊。
——河道底泥二次污染。大北溪的河床底泥長期處於污染積累狀態,是一種潛在的、范圍廣泛的污染源。
「一號議案」,已初見成效
實際上,龍江污染問題早已引起當地有關領導的重視。早在1999年初,福清市人大即提出了整治龍江的「一號議案」。
目前51家污染點源中,治理情況可分為4類。一是已有35家單位配套建設污染治理設施37套,其中工業廢水治理設施20套,生活污水治理設施8套,養豬污水治理設施5套,醫療污水治理設施4套,污水日處理能力可達3萬多噸。二是順進養豬場已被當地政府取締,冠旺化纖、嘉貝利啤酒、富明養豬場、華龍農牧場已停產,合成氨廠、宏盛陶瓷已倒閉。三是多福、卓越、金鷹、海洋4家酒店經福清市政府同意,取消限期治理任務,但要求其繳納一定數量的污水處理費用,其污水待污水處理廠建成後統一處理。但目前這4家酒店尚未向有關部門繳納這筆費用。四是未動建污染治理設施的有5家,即萬年養豬場、福清定點屠宰場、御景園大酒店、宏路僑聯大酒店、誠豐傢具有限公司。此外,茂山塑膠、聚興包裝、綠星家居、福舜傢具等13家位於龍江流域內的企業,雖未列入福清市政府限期治理計劃,但在當地環保部門督促下,也都配套建成了污水處理設施。閩都紙廠也建成排污專管,其污水通過專管排到萬利水庫壩外。
今年,福清市政府將大北溪沿岸的7家工業企業列入了限期治理計劃,把虎溪、大北溪的水環境整治作為工作重點,同時劃定了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該區劃方案已經省政府批准實施。
治污,環保部門擬出「8招」
據當地環保部門的方案,在解決存量污染問題上,主要思路有:
———埋管截污,集中處理。大北溪水體黑臭現象,是從洪寬工業村高爾夫球練習場後面開始的。那裡有洪寬工業村的兩個總排污口,每天的污水排放量估計超過7000噸。因此,融元污水處理廠一期配套管網應延伸到洪寬工業村,將洪寬工業村、陽下工業小區的工業、生活污水,以及城區西門片的生活污水截住,一並納入污水處理廠進行統一處理。融僑開發區清盛大道排污干管應盡快動建,遠期排污管網建設要考慮延伸到關溪周邊地區,即宏路下曹一帶。鏡洋鎮新設仙井園工業小區,位於福廈路東側,應配套完善排污管網,並與位於福廈路西側的鏡洋排污總管相連接。該排污總管目前僅鋪設到甘厝口下游,遠期建設應考慮其與融僑開發區排污管網相銜接的問題。
———加強污染點源監管。近期環保部門加強對企業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的檢查,尤其是加大夜間的突擊性抽查力度,已查處了6家偷偷排污的企業。環保部門希望當地黨委政府為他們做嚴格執法的重要後盾,新聞媒體加強輿論監督。
———著力控制面源污染。龍江幾個斷面都存在富營養物質污染問題,因此環保部門將繼續督促工業企業使用無磷洗滌劑,建議工商部門加大對銷售含磷洗滌劑行為的查處力度。畜牧業污染治理必須從發展模式改革開始,實現「種養一體化」,即走「豬-沼-果(蔬)-漁-有機肥」的道路。有關鎮(街)要做好畜牧業的發展規劃,盡快劃定畜牧業禁養區和宜養區。對污染嚴重一時又難以治理的養豬場,要有計劃地予以限期搬遷或關閉。
———開展清潔生產。建議經貿部門按照國家《清潔生產促進法》的要求,牽頭組織計劃、科技、質監、農業、建設、水利、環保等部門,制定當地清潔生產推進規劃,指導企業改進設計,使用清潔能源和原料,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從源頭上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督促企業改善管理,加強綜合利用,尤其是造紙、染織等排污量大的企業,必須推行中水回用技術。
———科學調度水資源。建議近期考慮對位於龍江流域內的幾個水庫進行統一調度,科學調控豐、平、枯水期河道里的徑流量,協調好生產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態用水的比例,確保枯水季節河道里也能保持一定的徑流量,維持一些基本的水生生態系統。遠期考慮從低乾渠渡槽或閩江調水工程等途徑引水,以補充龍江或大北溪的地表徑流,增強水體的自凈能力。同時,對從河道直接取水或抽取地下水的企業,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防止浪費水資源。
———河道清淤疏浚和曝氣復氧。龍江和大北溪的許多地方都出現了污泥膨脹現象,其中以聖帝橋至西門橋之間,西門橋至南門橋之間的河段最為突出。建議先期對這兩個地方進行清淤疏浚,拆除兩岸違章建築,以清除潛在的污染源,使河道保持暢通。
河流黑臭現象主要是由於河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較低造成的。所以應有針對性地對相關河段進行曝氣復氧,升高底層水體的水溫,增加溶解氧,在底泥表層形成一個以兼氧菌為主的環境,逐步刺激好氧菌群的生長,從而在短時間內增加河道的生物量,降低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建議在大北溪以及龍江上建一些攔水壩,利用自然高差引河水流動曝氣。
———實行垃圾集中處理。建議融僑開發區和江寬工業村盡快選擇適當的地點作為工業垃圾處理場所,對現有堆放在龍江幹流、大北溪和太城溪沿線的工業垃圾進行清理,並加強區內企業的管理,及時制止隨意傾倒工業垃圾的行為。陽下鎮區、西門片區要設立垃圾中轉站,定點收集生活垃圾送處理場集中處理。建議城市管理執法局和有關鎮(街)加強監督巡查,及時查處向河道傾倒各種垃圾的行為。
——加強領導,各鎮(街)各部門齊抓共管。環保部門建議當地黨委政府繼續加強對龍江流域污染整治工作的領導,進一步明確各鎮(街)、各職能部門的任務,實行工作目標責任制,定期聽取整治工作進展匯報,加強組織協調,以形成合力。同時建議多方籌集資金,確保投入到位,使各項整治工作能盡快實施。
『伍』 晉江水資源現狀如何每人每年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一、調查背景和實踐情況簡要介紹 泉州地處中國東南沿海,轄區面積11015平方公里,人口728萬,年地表水資源總量約100億立方米,其中大樟溪屬閩江水系,全年平均徑流量約24.2億立方米;九龍江由漳州入海,全年平均徑流量約12億立方米;靠近海岸自流入海的河流數十條,全年平均徑流量約10億立方米;剩下的是晉江,全年平均徑流量約54億立方米。由於大樟溪和九龍江流域處於泉州東北、西北的山區地帶,人口稀少,經濟較為落後,且全流域不在泉州市內,水資源調配涉及地域利益較為困難;自流入海河流河道多半短小,水資源集中利用率也不高,而作為福建省獨流入海第三大河流的晉江全流域都在泉州市境內,便於實施水資源統一調配和利用,就成為了泉州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口(另外還有近三百萬外來人口)和百分之八十以上經濟產值以及下游生態和環境供水的主要來源,是泉州賴以生存和發展名副其實的母親河。但是這條母親河在泉州日益發展的經濟、飛速增加的人口和越來越多的污染面前漸漸有些力不從心,近年來出現了很多問題,新聞媒體的報道連綿不斷,許多報道讓人觸目驚心。那麼晉江流域的水資源現狀到底如何,情況有多嚴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面對這種危機應該如何應對。實地調查大致分成兩個階段,7月10號到19號是第一階段。調查隊主要在晉江下游的經濟活動中心地帶調查,依次調查了泉州市區——晉江市區——晉江陳埭鎮——石獅市區——石獅寶蓋鎮——晉江池店鎮。在這期間我們主要以沿街居民訪談、進行問卷調查、發放水資源保護宣傳單、實地考察城市內溝河、市郊自然河流和到有關部門座談了解情況為主要活動內容,共發放了9000份宣傳材料,進行了1100多份問卷調查,走訪了泉州市環保局、寶洲污水處理廠,泉州晚報、泉州市水利局、晉江市環保局、池店鎮人民政府、陳埭鎮第二自來水廠等多個單位,通過座談和訪問對政府各個部門的有關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獲得了關於泉州水資源狀況和保護的許多材料。 7月19號到25號是調查活動的第二個階段,調查隊從晉江入海口出發,開始徒步對晉江進行考察,經南安豐州鎮和泉州金雞攔河閘到達雙溪口,在這里分成兩個小組,分別沿東溪、西溪上溯到源頭。這個階段主要目的是觀察從下游到上游水質的變化情況,了解沿途鄉鎮和村莊居民對於晉江水資源的看法,並走訪了泉州金雞攔河閘管理處、山美水庫管理處、億利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南安聯新紙業有限公司、南安僑聲軸承廠、永春呈祥鄉雪山岩管理處和錦斗鎮雲路村村委會。這段時間調查隊白天走路,到了住宿的旅舍後,晚上繼續上街進行問卷調查和環保宣傳,共發放1000份宣傳材料,進行了150多份問卷調查,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對於晉江流域上游地區的情況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在實地調查中,我們接觸到有關水資源各個方面的情況,親口品嘗了從下游到上游的自來水、井水、溪水、泉水,對政府部門的工作和民眾的態度和認識都有了理解。實地調查結束後,九月份我們又在學校發放了300份調查問卷,進行了大學生群體的問卷調查,然後整理實地調查的材料,分析調查問卷,結合有關理論模型和生態學說,慢慢形成了我們對於晉江流域水資源問題的認識和看法。 二、調查獲得的主要結論 (一)現代化進程與晉江流域水資源危機的產生 調查接觸到的事實和獲得的數據表明泉州晉江流域面臨著較為嚴重的水資源危機。首先是資源性缺水。在調查中蟳蜅村的村民告訴我們,「晉江的水量變小了,以前這里的江面很寬,現在窄了有1公里,水位也下降很多,大概有2米。以前會發洪水,現在已經有十幾年沒有看到大水的樣子了。」金雞攔河閘管理處的管理人員也告訴我們,除了已有的南高乾渠和北高乾渠以外,南安沿海三鎮、惠安、泉港和石獅市都想從這里直接搞管道引水,現有的水資源調配計劃面臨重大困難,如果不增加新的水源,按照目前用水量增加的速度,以正常年份計算,到2010年,晉江下游缺水估計將達到4億立方米,2020年將達到10億立方米。還有水質性缺水。在晉江下游的晉江市和石獅市,五天的時間里,我們對城市內溝河以及所調查鄉鎮地圖上標注的河流進行了實地觀察,面對這些在長滿了水葫蘆的河道中緩緩流動散發著刺鼻味道的黑色、褐色或紅色的粘稠液體,不需要用任何分析儀器都可以判斷出來,這些河溝中的水已經完全失去了使用價值。晉江市區是這樣,陳埭鎮是這樣,石獅市區如此,寶蓋鎮、池店鎮也是如此。但是問題似乎並沒有這么簡單。在處理調查期間所做的一千多份調查問卷時,我們發現了和調查中我們的印象有一定矛盾的方面。在對「您覺得泉州缺水嗎?」這一題的回答中,認為非常缺乏和比較缺乏分別是10.6%和48.9%,而認為應該不缺吧和水很充足也有34.1%和6.3%;在對「您認為泉州的水污染嚴重嗎?」的回答中,認為嚴重,已經影響了自己的生活的有29.1%,認為比較嚴重,但還在可控制的范圍內有53.0%,認為不要緊,水還挺干凈 佔8.5%,不太清楚,無所謂的有9.5%;在「對於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間的矛盾,您認為現在應該更重視哪個方面」的看法中,認為應該更重視經濟的佔2.4%,認為應該更重視環境的是30.0%,認為兩者都要重視的是66.4%,還有1.3%的受調查民眾認為無所謂。也就是說在一千多名接受調查的公眾中,認為泉州非常缺水的只有一成,而覺得不缺水和很充足的佔了四成多;認為泉州水污染嚴重已經影響了自己生活的有接近三成,但是超過一半的人認為泉州的污染只是比較嚴重,但還在可控制的范圍內;至於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矛盾,只有三成的民眾認為保護環境更重要,接近七成的民眾都主張兩者都要重視。如果這個調查算是一次民意測驗的話,那麼可以表明,多數民眾對於環境和水污染的看法應該是需要注意但還可以忍受,發展經濟的任務不能放下。再時髦一點,如果現在舉行一次關於環境保護和水資源治理的公投的話,根據調查所得到的結果,我們有理由認為大聲疾呼主張更多的保護環境的觀點將不會被通過,而審慎穩重主張協調發展的主張將會成為公眾的選擇。只看到環境的污染和水資源的危機是片面的,只想獲得經濟發展的結果卻不願意承擔資源環境條件下降的代價是不可能的。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當代資源環境理論針對以前過分關注資源耗竭、污染控制、環境保護等微觀問題的不足指出,在宏觀上經濟發展的過程依賴於資源環境,經濟活動必然產生資源環境成本。 1970年代以來經濟學家也發現,一國的環境污染程度也隨收入的增長呈現出先升後降的倒U型曲線,這條曲線被稱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根據這一觀點我們認識到,一國的現代化總是會經歷兩個階段,可以分別稱之為低級現代化和高級現代化。在現代化的第一個階段,也即初級現代化階段,人們主要看重的是物質財富的增長,發展的主要內容是工業經濟,技術水平不會很高,國家和政府的戰略中心是經濟增長;而到了現代化的第二個階段,也就是高級階段,人們在物質供應高度豐富的基礎上開始越來越關注服務與心理,注意生活品質和周圍環境的提高,這一階段發展的主要支撐不再是工業,而是信息服務業,工業的技術水平也大為提高,政府的中心任務是提供讓人滿意的公共服務。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考察,這一社會發展的宏觀表現也和個體心理的需要發展有著一定的對應關系。按照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人們的心理需要是按照從低到高的層次不斷發展的,較低的層次是偏向物質的,較高的層次是偏向精神的,只有首先滿足了較低層次的需要才會產生新的較高層次的需要。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也是不斷實現和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的過程,從一般的意義上來說,首先需要得到重視的是人們熱切的物質需要,然後才是人們對生活品質和周圍環境的越來越高的講究。中國的國情既具有資源承載力不高,環境比較脆弱的特點,但同時也具有人口眾多,人口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的前提,中國人實現現代化的願望希望過上好生活的想法和其他國家一樣,在這樣的現實約束條件下實現現代化,幾十年來主要是依靠我們的農民和產業工人提供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依靠白手起家從小作坊開始創業的企業家來進行產業革新,出現一定的環境污染,出現水資源的危機是必然的。不認識到這一點,過分苛求我們的過去;不看到過去的種種情況,對目前的環境污染作出過分的反應,是不符合歷史的。 (二)現代化進程與晉江水資源危機的治理 從晉江水資源危機的產生來看,這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痛苦結果,也是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樣的危機和晉江水資源的污染就應該永遠如此,就應該繼續惡化,就既不需要也沒有可能解決。同樣是根據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我們知道,環境污染程度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隨著現代化程度的推進,不會一直上升,在達到一定的程度後會開始下降,而且一直下降,逐漸恢復到較好的環境水平。在晉江流域水資源現狀調查的實踐階段,我們就體會到了這個轉折,感受到人們觀念的進步和經濟生產方式的變化。例如在被問到「您願意參加環保活動嗎」這個問題時,參加調查的公眾有27.4%回答很樂意,高達60%的人回答願意,只有12%回答不願意或無所謂;對「您在生活中有節約用水的習慣嗎」這一問題,在參加調查的公眾中超過八成的人回答有節約用水的習慣,只有不到兩成的人回答沒有或沒想過。經過這幾年經濟的發展和對環境的認識,應該說公眾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不少人已經開始付諸行動,環境改善和水資源保護的民意基礎已經逐漸具備。再從經濟產業結構上來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泉州市經濟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實現了由"一、二、三"向"二、三、一"的大跨越。2001年泉州市一、二、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分別為7.4:52.7:39.9,根據國際上發達國家工業化發展過程,工業化初始階段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35:35:30,即二產與一產比值約為1。工業化高級階段三次產業比例為4:35:61,即二產與一產比值高於8。二產與一產比例越高,表明工業化程度越高。至2001年泉州市二產與一產比值為7.1,從產業結構看,泉州市已進入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後期過渡。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資本也越來越多,這些社會資本如果引導得法,完全可以參與到環保事業中來。這次調查我們聽到較多的一個詞是BOT(建設—運營—移交),這種以社會資本投資公益事業建設,在運營一定時間收回成本獲得一定利潤後再移交給政府的模式,對於調動社會各種力量參與環境保護,充分運用市場化的方式解決短期內投入不足的問題,有很大的作用。日處理污水15萬噸的寶洲污水處理廠是這種模式,晉江上游建設的幾個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也是這樣,在地方政府未來環保規劃中BOT也是優先考慮的方式。沒有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社會資本的大量積累,BOT模式是談不到的。 15天實地調查的感受讓我們認識到,今天泉州水資源危機的出現是工業化發展的一個結果,但是二十多年工業化發展也為改變這種情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和可能。隨著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繼續深入和提高,我們看到水資源危機的解決已經慢慢出現了一些曙光,已經具備了一些可能,雖然現在治理和改善的力量還不夠,還很微弱,但是前景很明朗,這是現代化進程的又一個關鍵時期,是社會發展的第二次轉型,能否認識到並且推動這個轉型,完成經濟發展模式和人們生活觀念的改變是水資源危機解決的關鍵。 (三)建設現代政府是水資源危機治理的關鍵所在 現代社會進程中水資源危機的治理需要的是一個現代政府,能否建立一個這樣的現代政府,既決定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能不能繼續前進,也決定著嚴重的環境和水資源危機能否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理。這樣的政府應該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界定:首先是政府應具有什麼樣的職能,政府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該管的要管,不該政府管理,不需要政府介入的政府不能錯位。其次是政府如何履行自己的職能,通過什麼手段來實現管理。第三是政府應該在社會、媒體和公眾的監督下履行職能,不能擁有超過法律和民意的權力。 15天晉江流域水資源現狀的調查,讓我們深深的認識到水資源問題的復雜和解決這個問題的艱巨性。雖然從整體來講,泉州已經邁入了工業化早期向工業化後期的門檻,社會經濟和產業結構開始轉型,但是具體到一個一個的縣市和鄉鎮,情況又不一樣。對於山區和落後地方的很多民眾和政府來講,擺在他們面前的首要任務還是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這就是我們沿途看到的那些招商引資園區建設的巨幅廣告牌所透露的信息。那麼,如何滿足他們的願望促進他們的經濟發展又注意水資源的保護,這需要政府有綜合的考慮和計劃。水資源問題又是全流域、全時段、全方位的綜合問題,在這個問題中,有上游和下游,經濟發展和水源保護,企業和民眾,企業和企業,工業、農業和居民生活、環境生態用水,技術手段和法律手段,統一規劃與具體措施等種種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復雜關系,能不能處理好這些關系就檢驗了我們是否擁有一個現代政府。客觀地講,調查中我們感受到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的確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保護水環境,治理水污染,確保泉州生產發展和居民生活的用水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相對於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的要求,相對於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形勢,政府的工作還有很多局限和不足,還不能讓公眾滿意。以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為例,在「您認為政府的有關部門關於水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做得怎麼樣?」一題中,接受調查的791名公眾回答「很糟糕,工作不到位」的有14.3%,回答「很好,讓人滿意」的只有1.8%,回答「還可以,能提供基本需要」的佔35.4%,回答「不太好,有很多問題沒人管」的佔43.3%,回答「很難說,政府有政府的難處」的佔5.2%;這表明有近六成的公眾對政府的管理和服務工作不滿意。在回答「如果您不準備舉報水污染事件,是因為:」一題中,接受調查的791人有63.1%的人回答「覺得舉報了沒什麼用」,這些數據一方面是部分公眾對自己舉報了沒有什麼用的生活經驗的總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存在於公眾中的對政府的不信任感。 (四)廣泛的公眾參與是水資源危機治理的重要保障 現代政府是進行環境保護和治理,解決水資源危機的不可缺少的主體,但是卻不是唯一的主體。在現代社會的水資源危機中,最感到焦急,和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首先不是政府,而是公眾。對於公眾來說,水資源的危機不是一個遠在天邊的純粹話語,也不是理論家口中的模型基礎,而是生命、健康和財產,是和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與幸福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最重要的事情。實地調查中,我們經常被調查地區民眾的熱情所感動,被他們飽受水污染之苦的痛苦和憤懣所震驚。晉江青陽鎮高霞村的村民,在看到我們的旗幟,了解到我們的調查目的後,主動提出要幫助我們,幾位摩托載客的師傅更是免費載著我們去看周圍的污水溝和排污管道。經過南安洪瀨鎮厝頭村的時候,我們在一戶人家休息,並藉此機會了解村裡的用水情況,主人認真的向我們介紹村裡有1000多人,沒有企業,經濟不發展,都很窮,村民吃水是集資從山裡引的山泉水,水很甜,水量也比較充足。但是現在山裡的樹沒有人管,都快被砍光了,以前有很多合抱的大樹,現在都沒有了。談起這些,主人的憂慮之情溢於言表,並提出要帶我們到山裡去實地調查。南安碼頭鎮南冬村的村民,在了解到我們的調查目的後,拉著我們說個不停,告訴我們現在對面的河流很臟,沒辦法洗澡,甚至洗衣服都不行,這樣一家用水全部要靠山泉水,就不夠用,冬天經常斷水,很艱難。對於河流污染的原因,他們很了解,非常細致的告訴我們是那些企業造成了河流的污染,並一一指點這些污染企業的所在地和在深夜偷偷排污的情況。目前公眾參與的條件還不成熟,公眾的意識正處在萌生階段,有關公眾參與的體制和機制也不健全,因此更需要認清形勢,把握社會進步的潮流和趨勢,推動社會進步,在此基礎上解決包括水資源危機在內的環境、公共事件危機。這需要政府的主導,需要政府的大力作為,需要建立政府和民眾之間雙向良性互動的新型關系,共同應當越來越嚴重的水資源危機。這個政府與公眾雙向良性互動的新型關系,首先需要政府與公眾的互相信任,公眾對政府願意並能夠履行基本職能表示相信,政府相信公眾參與的動機,雙方都需要告別傳統時期官民關系的陰影,走出對於政權變革的擔心或警惕。政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實自己在履行公共職能方面的誠意和作用,並能夠聽取公眾對工作中缺陷和不足的批評,公眾能夠理解政府工作的困難,盡量通過合法的渠道理性的表達自己的訴求,不過激,不訴諸非理性行為。在這樣的基礎上,政府首先應該幫助公眾客觀、理性、務實的判斷公共政策問題,通過學校教育、媒體宣傳、政策宣講等多種手段公開有關公共問題的性質、內容、現狀和問題,同時重視自身的觀念和結構調整,鼓勵各個利益主體從各個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逐步引導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為公眾自由、平等、有序的參與公共決策提供製度上和條件上的保證,實現最大程度的社會公平和正義,真正有效的解決復雜的水資源問題。這一雙向良性互動的新型關系對於公眾而言,主要體現在當政府提出了與公眾信念和利益相一致的方案時以合作的態度理性的參與決策和監督,在參與過程中也不斷鍛煉不斷提高,不提出超越現實條件和可能的要求,以此激勵政府在更大的程度上進行開放,從而實現公共問題的順利解決。
『陸』 關於泉州環境噪音污染的資料
和2004年相比,2005年泉州市區環境質量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嚴重。
在過去一年中,泉州市環保局環境監測站通過多個監測點對市區大氣、水質、噪音進行監測,得出這一結論。
根據市區大氣環境質量4項指標中,SO2和NOX的年均值均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一級標
准。TSP的年均值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准》二級標准。酸雨出現頻率為31.8%。綜合評價這4項指標,泉州市
區空氣質量指數為0.84,雖然與2004年的0.85差不多,但均屬輕污染水平。酸雨出現頻率與2003年持平,但
污染程度略有上升,酸雨污染仍是嚴重的。
市區環境雜訊污染依然嚴重。2005年度市區區域環境雜訊平均等效聲級值55.8分貝,比2004年略有減輕,
按I類功能區標准,仍超標0.8分貝。
對晉江水系水質的監測結果表明,晉江水系斷面水質達標率僅40%,水質污染仍相當嚴重,主要污染物為
石油類,其次為化學耗氧量。泉州市區兩個水廠出水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准》,樣品100%達標。
市區內溝河水質比2004年差。其中平原渠水質較好,八卦溝、環城河水質較差。泉州灣水質質量令人堪憂,
無機氮、無機磷污染日益加重,需引起關注。
『柒』 烽火台或海底古森林
【自然地理】 深滬鎮位於東經118039′,北緯24037′,地處晉江市東南沿海突出部,台灣海峽西岸,三面臨海,一面依山,南鄰金井鎮,西接龍湖鎮,北臨深滬灣。面積33.4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8公里,有遼闊的海域和儲量7500多萬噸量多、質優、易采、易選的石英砂,海洋、礦產、旅遊資源豐富。
歷史沿革】深滬建於唐開元六年(公元718年),時稱壁山裡,宋稱弦歌里,元正式啟用深滬。明洪武二十年置巡檢司,設九品司官,並築司城造煙墩(烽火台),駐防正七品武職把總及五品千總,此制一直沿襲至清。1940年深滬建鎮,解放後為第19區,1958年屬金井公社,1966年拆出成立深滬公社,1984年復建鎮制至今。現轄有19個行政村(居),面積33.46平方公里,人口4.8萬多人。歷史上深滬是一個海上運輸的重要港口,處在泉州灣「三灣十二港」之中。據《泉州府志》記載,唐代泉州港十八渡,深滬占兩渡,是一個較大的商埠。明清時,海運業相當發達,據傳有200—400噸位的「大福船」30多艘,碑載:清乾隆壬戊年發展到96艘之多,並在陳家渡設「里金局」(海關)。志載:「時深滬島上萬人煙,民財多至千萬。」
轄區有12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共51個自然村。
行政村名稱:首峰村(坫頭、竹腳、馬廠、宜富、下新厝、西寮、圭庵寮);華峰村(土地寮、赤下、五七柱、三柱、大柱、雪上、黑土);群峰村(灰寮、長房寮、湖仔寮、二房寮、龍寮、大寮、宿困寮);東華村(東後);華山村(後山寮);潯光村(西舊房寮、王厝);華海村(海尾寮、雪上寮、東舊房、鯉魚穴、南寮、後山寮、碧林);運伙村(呂宅、石井、西尾、坑前、坑後);柳山村(柳山);東山村(東山);坑邊村(坑邊、顏厝、畲下);科任村(科任、科任新村)。
居委會名稱:獅峰居委會(獅峰);金嶼居委會(金嶼);東垵居委會(東垵);南春居委會(南春);壁山居委會(壁山);後山居委會(後山);港阜居委會(港阜)。
基礎設施】供水工程:擁有日供水10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座。
污水處理:擁有日處理污水能力為1.25萬噸的晉江金泉環保污水處理廠一座,准備擴容至日處理污水4萬噸。
供電工程:發電量3億千瓦時的火力發電廠一座,3.5萬伏和11萬伏供電線2條,農村電網改造已全面完成。
交通工程:「一環三橫三縱」的交通網路基本形成,全鎮通車里程76.8公里,鎮域水泥道路密度2.3公里/平方公里,陸路、海路運輸十分方便快捷。
郵電通信:裝機容量3萬門的電訊模塊局一座,已裝機1.3萬多門。
碼頭建設:現擁有商業碼頭、漁業碼頭各一個。萬噸級商業碼頭總投資1.41億元,年設計吞吐量為120萬噸,2003年吞吐量已達102.58萬噸。深滬漁業碼頭總投資5800多萬元,順岸碼頭443米,防波堤長300米。2003年深滬港晉升為國家開放口岸,深滬國家中心漁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農業部批准,漁港擴建工程總投資概算6675萬元。
城鎮規劃】深滬鎮總體規劃進入修編評審階段,鎮區規劃用地5.55平方公里(不包括東海垵開發區),以建設「開放型的工業、港口、旅遊型僑鄉城鎮」為目標,合理布局工業區、生活區、商貿區、旅遊區,從風景旅遊、生態環境、港口建設、抗震防災及交通、能源、電訊、科教文衛、商貿服務、園林綠化等方面全面科學規劃,總體規劃趨於科學化、合理化,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經濟發展】2003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19.44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9.59億元,其中工業產值35億元,農業產值4.59億元,財政收入1627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29元。市級東海垵開發區,現有落戶企業34家,年產值超過13億元。市級晉南工業園區首期1028畝征地工作正在進行中,鎮級兩個開發區已完成規劃會審,即將開發建設。全鎮現有鄉鎮企業622家,產值41億元,三資企業93家,產值17.8億元。工業以漂染織造、內衣服裝、五金拉鏈、冷凍加工等為主。全鎮規模染織企業14家,是全市最大的漂染產業基地;內衣服裝是產值最大的支柱產業,年產值30億元,僅短褲業產值就超13億元,成為面向國際市場的區域性生產基地,是全國最重要的內衣生產基地之一,2003年被授予 「中國內衣名鎮」稱號,浩沙、通億2個內衣品牌獲福建省著名商標;潯興集團公司是「中國拉鏈中心」,是中國拉鏈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其「SBS」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農業有糧食、水產、畜禽、蔬菜、水果和農副產品的保鮮深加工等六大生產工具基地。漁業產值3.91億元,產量12.8萬噸,有漁船347艘,總噸位2.2萬,馬力9.3萬匹。冷凍加工公司12家,日製冰1495噸,冷藏能力3000噸/次。是福建省「漁業十強鎮」。
社會事業】科技:科技領域成績斐然。潯興公司成為拉鏈行業的科技創新領跑者,潯興緊密模具有限公司獲得「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榮譽稱號,該公司研製的「防止阻燃拉鏈技術開發」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重點項目,其世界首創的30#塑鋼拉鏈納米技術應用和拉鏈計算機模擬填補了國內空白;福成良種畜牧場獲得「泉州市科學技術協作獎」,該場復合預混合飼料獲省級實施項目。
教育:全鎮有首峰、深滬2所中學,11所小學,7所幼兒獨立園,其中首峰中學為省三級達標中學,中心小學、華峰小學為省級農村示範小學及晉江市一級達標學校,全鎮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入學率均達98%以上。2003年9月深滬中學順利完成新址搬遷,成功合並華海、潯光、華山三所小學,進一步優化學校布局,高水平、高質量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文體:文體事業蓬勃發展,活動異常活躍,全鎮有投資500多萬元的鎮文化活動中心一座,體育館一座,村級文體活動中心10個。有 370年歷史的深滬御賓南音社、深滬音樂愛好者協會、太極拳協會、乒乓球協會、滬江燈謎社、滬江書畫社、深滬民樂社、等各種文藝社團組織。日常性及節慶性的群團組織活動常年不斷。
衛生:全鎮有一級乙等衛生院一家,衛生所41家。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通過省級驗收,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制度改革順利推進。
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入戶數5735戶,入戶率58.9%。
計劃生育:被國家計生委評為「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集體。2003年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精神,嚴格執行計生法律法規,強化督查、落實責任,較好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各項計生責任指標。2003年度全鎮出生386人,出生率7.98‰,政策內出生370人,政策符合率95.85%,計生合格村(居)和基本合格村(居)率達94.74%,晚婚晚育蔚然成風,晚婚率達70.90%,沒有出現早婚現象。
小康建設:寬裕型小康建設成績斐然,18個村(居)通過晉江市寬裕型小康村驗收。東華、群峰、運伙為晉江市文明精品村。文體事業蓬勃發展,移風易俗深入人心,科學文明已成新風尚。幾年來,我鎮先後榮獲「福建省百強鄉鎮」、「省明星鄉鎮」,連續三屆榮獲「省文明鄉鎮「等榮譽。
旅遊景點】深滬鎮地理位置獨特,山明水秀,風光旖旎,素有「峙海金獅」的美譽,瀕臨泉州十八景之一深滬灣,境內自然、人文景觀豐富,有國家級自然風景保護區,區內有至今7500—8000多年的全國獨有、世界罕見的海底古森林遺跡和至今9000-25000多年的古牡礪礁;有至今80—50萬年的舊石器古人類活動遺跡;有市級文保單位崇真殿、保泉庵、烽火台、汪公墓、壁山崖刻、節孝流芳坊等7處。深滬灣省級地質公園獲省國土資源廳批准,公園面積68平方公里,正著手國家地質公園的申報工作。
地方特產】深滬水丸,又稱魚丸,以佐料講究,搭配嚴格,精工製作而馳名中外。享有「觸壁如球,質脆而不硬,肉嫩而非爛,味鮮又不腥味之湯點佳餚」之美稱。 馬鮫羹,以新鮮馬鮫魚為原料,生抽、白清、蒜泥和蛋清為佐料。味道鮮美清香、可口生津、百吃不膩。
野生紫菜,其質細嫩,色澤棕黑,清甜可口。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有降壓祛瘀之功效。
石花糕,採摘生長在礁石上的石花,再經洗滌、暴曬、提煉,使之結凍成品。具有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驅油腥、降虛火之功效,是夏季極佳飲品。